第一篇:关于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2005年度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工作(以下简称“三项整治”)试点开展情况,现就全县2006年度“三项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三项整治”工作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为依据,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务求实效,稳步推进,努力服务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整治土地面积5682.5亩(含高速公路补充耕地面积),净增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土地整理面积2328.2亩,土地复垦面积2289.2亩,土地开发面积1065.1亩。
(二)各乡镇任务分解详见附表1(镇平县各乡镇2006年度“三项整治”和土地开发工作指标分解一览表)
三、工作方法
1、科学规划。所有整治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土地置换规划(其中“空心村”整治要与建设部门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做好协调衔接)的前提下,结合各乡镇实际,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便利群众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制定整治规划和计划,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2、择优试点。各乡镇要本着“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结合当地资源、经济状况,确定整治的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点和整治形式,择优选点,合理布局。今年应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加大“三项整治”工作力度,力争取得实效。
3、依法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严格按照法定范围、程序和标准办事。同时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注意做好治理区域内文物、古树和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
4、创新融资机制。“三项整治”工作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所需资金一方面从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各乡镇在自筹一部分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吸纳社会力量(如个体户、企业和公司等)参与的办法筹措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验收标准
(一)“三项整治”项目要符合有关土地规划要求;
(二)新增耕地达到地面平整,土壤耕作层具备种植条件,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三)新增耕地面积以上级验收文件为准。
五、整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加强对“三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三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2),负责此项工作的指导、组织、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环保、财政、交通、公安、司法、监察、信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处理好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各乡镇也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抽调政策性强、业务素质高、富有责任心的人员组成高规格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三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解决用地矛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县委、县政府已将“三项整治”工作纳入全县的目标管理,各乡镇也要把“三项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根据各自的目标任务,抽调业务骨干,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项从事整治工作,确保按期、按要求完成整治任务。
(三)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整治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各乡镇整治工作的指导,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抓好试点、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推进全县整治工作平衡发展。县整治领导小组要加强督查工作,根据各乡镇的整治规划、计划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实地考核。对于整治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给予通报表扬和一定的现金奖励;对于进度缓慢,未完成任务或整治结果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乡镇,要给予通报批评,并暂停审批一切用地手续,同时在年度目标考评中扣除相应的分数,主要领导要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今后,各乡镇、各单位在征用土地时(含工业园区项目)必须先补后占,没有补充耕地指标可以向其他乡镇或单位购买补充耕地指标,否则,不予受理任何用地审批项目。
第二篇:某乡镇空心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空心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农村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按照中央、省市县等空心村治理的相关要求,结合乡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我镇农村内部存在的大量危旧房、闲置房,严重影响了村庄整治建设的品质提升,严重制约了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拆除农村危旧房,实施“空心村”整治,是一项突破性工作,通过“空心村”整治拆除村内连片危旧房,充分挖掘农村内部潜力,有利于整合盘活宅基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畅通村内道路,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位。
二、基本原则
1、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
2、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镇内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空心村”整治计划,突出本村特色,把示范村打造成为全县“空心村”整治的亮点。
3、稳妥推进的原则。本镇的“空心村”整治工作要按照县里的总体要求稳妥推进,整个程序做到规范有序,确保取得实效,不留下任何后遗症,为全县的“空心村”整治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好路子。
三、工作目标
(一)整治目的。
通过“空心村”整治,提高整治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文明、美丽新村。(二)整治标准。
经过整治,一是村庄规划得到实施,村庄规模不盲目外延,杜绝建新不退老宅和私占、乱占宅基地的现象;二是村内空闲地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亮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三是建立公开公正的群众监督机制,杜绝乱批乱划宅基地现象;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三)整治形式。
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拆迁闲置无人居住的旧宅以及影响规划实施的房屋、茅厕、猪圈等,打通主干道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村内原有土地,使村庄用地趋于合理,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四)整治要求。
1、村内空闲地一律收归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整使用。2、对房屋无产权且无价值、有产权且无利用、有产权且在居住又影响规划等情形进行分类施策,妥善处置。违反规划占用村内公共场所的临时建筑物(如厕所、猪圈、小卖部等)一律拆除;堆放的垃圾、柴草、建筑材料一律清除;人员长期在外、家有宅基地者,在不影响村庄规划、老宅基地上有房产且不影响村容村貌的,可以保留一处宅基地;没有房产或虽有房产但破烂不堪,影响村容村貌的,可采取协议拆迁,承诺回乡定居时再批划宅基地等方式处理。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空心村”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设国土所,__任办公室主任。
五、步骤和措施
1、成立一个理事会和同乡会。理事会人员由村组威望较高,公道正派,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担任,人数控制在7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要成立同乡会。理事会和同乡会成员名单必须上报至镇政府办公室。
2、开好一个动员会。督导组在村理事会成立后,必须召集村理事会成员、村支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开一个动员会,在会上解释好空心村政策、优惠条件,对村组的好处以及明确空心村的实施主体,初步讨论并通过拆迁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村理事会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拆迁实施办法。
3、整治对象登记造册。空心村整治工作必须建立在对原有地块房屋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资料包括房屋面积、是否发证、四至界址、房屋现状、照片。
4、下发一份告农户书。以村里的名义撰写并下发一份告农户书,对空心村整治惠民的实质进行宣传。
5、签订一份协议。对需拆除的民房,督导组必须督促村组与拆除对象每户签订一份拆除房屋协议,并督促其在协议签订后半个月内进行腾房,对腾房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6、统一拆除。农户腾房后,由村里统一拆除,督导组应做到有序拆除,安全第一,对少数有抵触情绪的农户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拆除工作平稳推进。
7、统一规划。房屋拆除后,村委和理事会要在每户预留出30%左右的公共用地(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的基础上,由县国土、城建、新农村办等部门统一指导,搞好整治区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做好其他后续工作。
五、奖惩措施
1、镇政府将按各村空心村整治面积大小和拆除房屋数量进行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村奖励1-5万元。
2、对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的村,年终优先考虑评优,村干部个人优先考虑评先进。
3、对空心村整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只要符合县事业单位招考条件,镇党委、政府将优先予以推荐。
4、凡是能按要求完成空心村整治任务的村,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老建扶贫、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将重点倾斜。
5、8月15日前能按要求完成拆迁任务的村,拆迁费用由镇政府全额负担。
6、其他村如符合要求、条件成熟可以先行先试。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高新区、城南新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总揽,以镇域建成区、交通干道沿线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带动全县环境状况的整体改观,逐步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镇(区)、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
2.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整治任务
(一)镇区环境整治
1.市政设施整治。镇区主要道路能分道要进行分道改造,修残补缺、填平补齐;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对破损的人行道、路沿石、井盖、下水道箅子等市政设施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道路设施完好率90%以上;加强对主干道路灯管理,维修维护好两侧路灯,确保亮灯率和完好率均在95%以上。结合社区建设,按照“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标准,加大镇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力度,清理有碍通行的各种堆放物料,完善排水设施,增加绿化。按照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在镇区合理增设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对原有个别破损垃圾箱、垃圾池进行修理粉刷。
2.环境卫生整治。对镇区内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集贸市场及镇村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清理乱堆乱放的垃圾堆、沙石堆、货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宣传并做好垃圾入池工作,所有垃圾及时入池,及时清运,严禁垃圾池(箱)垃圾外溢,周边垃圾成堆,做到箱(池)体整洁,周边干净。
3.园林绿化整治。加大镇区内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苗木补植力度,杜绝残株、枯株、死株及缺苗现象;加强树木、花草管护,定期修剪,及时清理绿地内的垃圾、杂草,保持整洁美观;完善庭院绿化和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和居住区内现有空地、原来已经规划的绿地和应绿化而没有绿化的土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恢复成绿地,确保绿化数量和质量;加大对违规侵占绿地和非法破坏绿地设施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损坏树木花草行为。
4.占道经营整治。集中力量开展出店经营、马路市场、室外烧烤、洗车店、瓜果、饮食、修补摊点等各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活动;在清理和取缔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进店进市场经营,恢复秩序,还路于民。
5.乱搭乱建整治。要突出抓好镇区主要街道及交通干道两侧、镇村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区域的巡查工作,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处理”,科学制定预案,精心策划、周密组织集中拆除行动。
6.河道环境整治。各镇区要重点整治黑臭河道,清理河道与河岸垃圾杂物,加强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加快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完善雨污分流规划,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纳入整治的河道沿岸污水全收集,消除河道黑臭异味,提高水环境质量。改善河岸环境,重视驳岸生态化建设,建设滨水步道,塑造亲水空间,努力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整治任务。2014年全县要完成602个自然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30%),按照“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1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61个,环境整洁村440个。根据各镇区自然村庄的实有总数,2014年村庄整治任务分别为:近湖镇12个、上冈镇161个、建阳镇32个、颜单镇21个、恒济镇23个、庆丰镇30个、九龙口镇18个、高作镇33个、芦沟镇51个、沿河镇30个、冈西镇70个、宝塔镇30个、开发区75个、高新区16个。(具体村庄名单以管理系统确认为准)
2.典型示范村庄打造。在2014年整治任务中,各镇区确定2-3个典型示范村庄,严格对照相应的整治标准,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重点打造。典型示范村庄要具有一定规模,交通方便,沿线村容整洁,整治后达到可供观摩学习的要求。
3.“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冈西镇双墩村朝阳新村2014年要积极争创“三星级康居乡村”,对照“六整治、六提升”的标准要求,组织编制村庄环境整治专业规划,加快实施各类整治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休闲健身设施、公共厕所、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抓好已建成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巩固提升工作,其他有条件的镇区应积极培植典型参加创建。
4.完善管理制度。各镇区要大力推行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三)道路沿线环境整治
1.沿线环境整治。对高速、国道、省道等交通干道沿线,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彻底清除道路两侧堆放的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做好日常保洁;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散葬坟墓实施搬迁或遮挡;对破损、低洼不平路面进行维修改造;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确保两侧绿化带、绿地无缺损、无死株、无垃圾;对交通标示牌进行维护、更新、粉刷和油饰,保证发挥正常功能;对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所涉及村庄,按照“三整治、一保障”的要求,重点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
2.城乡结合部和出入口整治。坚持规划引导,科学推进建设与整治。对已纳入近期改造计划的,加快推进;对规划为绿地的,加快绿化建设;对未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的,重点开展城乡出入口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渣土、露天粪坑、黑臭沟塘、残墙断壁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涂乱画,整治乱设废品收购、加工维修等经营站点,规范广告设置,增添必要的公厕等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做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鼓励有条件的镇区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出入口景观。
3.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带整治。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以234省道、231省道、盐淮线,以及九龙大道为四条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对沿线1公里范围内实施整治建设。对沿线村庄房屋质量较好,集中居住有一定规模,改造提升为特色社区(村庄),不能改造的,通过“三进一调”带动彻底整治。4月中旬完成整治方案,经县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农村环境整治领导职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配套专项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加大资金投入。各镇村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资金投入的责任主体,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各类农村环境整治补助资金,要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计划,认真测算资金需求,安排一定专项整治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明确长效管理经费来源,通过县镇财政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投入等,多渠道筹措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4.严格督查考核。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地农村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全面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月度追踪、季度通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暗访、目标考核、成果验收制度。镇区环境整治工作由规划城管局负责指导督查,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由住建局负责指导督查,交通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由交通局负责指导督查,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篇: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以下简称棚户区)改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低保家庭、下岗失业职工和退休职工比较集中,他们无力通过市场解决住房困难。通过棚户区改造解决住房困难,是他们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棚户区改造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完善城镇功能的客观要求。棚户区居住和生活环境较差、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镇现代化建设极不协调,也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才能有效改善城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四)总体要求。从2009年开始,结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意愿。要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90%以上棚户区居民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棚户区改造中涉及的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修订或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棚户区规模大、困难群众多、住房条件更差、安全隐患更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利用单位自用土地实行职工集资合作建房。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5.统筹兼顾,完善配套。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环保设施、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实施范围和目标任务
(六)实施范围。全省棚户区改造实施范围包括: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结构简易难以满足抗震设防和居住安全要求、平房或低层住宅(2—3层)为主、房屋成新率低或破损率高,住房功能或配套设施不齐全,卫生环境差、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的居住区。
符合上述条件的居住区界定为棚户区的,住户一般应在50户以上。不足50户的居住区确需改造的,可参照本意见规定执行,具体事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
本意见中的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以及煤矿、林业、农场(垦)等其他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城市棚户区指:县级以上城市(含县)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棚户区。
国有工矿棚户区指:县级以上城市(含县)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纳入城市棚户区管理。
煤矿、林业、农场(垦)等其他棚户区(危旧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煤矿、林业、农场(垦)等棚户区原则上纳入城市棚户区管理(国家单独下达或批复改造计划的除外)。
(七)目标任务。自2009年至2012年,结合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全省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
城市棚户区改造:2009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其中21个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城市2009年启动,2011年基本完成;其余县级城市2010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10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
煤矿棚户区改造:2009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
林业棚户区改造:2010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
农场(垦)棚户区改造:2010年启动,2012年基本完成。
四、政策措施
(八)多渠道筹措资金并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1.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好棚户区改造资金。市(州)、县(市、区)财政部门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鼓励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项目,对于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的廉租住房项目,不仅可以使用市、县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也可以使用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廉租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2.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棚户区改造。为支持市、县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省级财政将安排补助资金,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的原则分配补助资金,对棚户区改造工作干得好、干得多的市(州)、县(市、区)给予更多的资金奖励和倾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3.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对按规定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一律免收土地出让收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抓紧制定并将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
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单位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积极支持,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涉及的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具体减免标准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4.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立棚户区改造投融资平台,统筹调剂使用棚户区改造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国家现行金融制度下,会同金融机构积极研究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机构要根据棚户区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国家信贷政策和信贷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棚户区改造中的安置住房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支持试点城市在棚户区改造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建设安置住房。鼓励符合条件的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安置住房和其他住房,贷款利率、期限等政策可按《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川府发[2008]37号)相关规定执行。
5.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1)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棚户区职工集资建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住房面积可参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8]35号)有关城镇安居住房标准执行。(2)积极探索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可由政府和棚户区企业、居民(职工)按一定比例出资共建安置住房或廉租住房,产权按各方出资比例确定,建设用地可由政府划拨提供,也可利用企业自有用地。具体办法由各市(州)人民政府制定,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后执行。(3)支持资信度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投资改造棚户区的项目资本金可按开发投资总额20%的标准执行。
(九)落实土地供应政策。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以及原棚户区用地上修建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供地,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近安置为主。对异地建设的,根据城市规划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城市规划区外国有独立工矿企业棚户区及国有煤矿、林业、农场(垦)棚户区改造后,职工需进入城镇异地安置的,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其原土地使用权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对于独立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以划拨方式供应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严禁将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以商品住房名义销售给非棚户区居民。
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到的零星分散集体土地需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或将城区范围内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十)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棚户区居民自愿选择。对符合当地规定住房保障条件的棚户区居民,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应确保房屋所有权人以及承租公房居民的住房条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具体安置补偿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并依法保护棚户区居民的合法利益。
五、保障措施
(十一)落实工作责任。省政府将棚户区改造纳入民生工程绩效考核管理。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城市及所属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主体、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同时也是其所属国有煤矿、林业、农场(垦)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有工矿、煤矿、林业、农场(垦)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领导,切实帮助落实好建设用地、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级主管部门(单位)是所属国有工矿、煤矿、林业、农场(垦)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分配公平,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落实建设用地、筹集资金和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棚户区改造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负责棚户区改造日常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并落实相关税费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筹集省级补助资金;国土资源厅负责细化和落实土地供应政策;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国有工矿、煤矿、林业、农业等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所属棚户区改造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会同地方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十三)修编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把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纳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统一规划。各市(州)政府要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于2010年7月15日前报省政府审批。各县(市、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应于2010年6月底前报市(州)人民政府审批。煤矿、林业、农场(垦)等棚户区改造规划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编制,2010年6月底前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时抄送棚户区所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四)加强项目管理。棚户区改造的住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基本建设程序办理项目审批手续,规范决策,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依法履行招标程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要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具备相应资质资格的监理、施工单位和人员实施项目管理和建设,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十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坚决制止棚户区改造中损害居民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市(州)建设(房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7月15日和1月15日前将本地区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各级监察机关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有效使用和安全等各环节的监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实施意见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纠正。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棚户区改造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正在实施的国有煤矿、林业棚户区改造,继续按现有政策推进。国有农场(垦)棚户区改造,比照本意见执行。
第五篇:浍南镇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意见
浍南镇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根据《五河县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操作、部门合作,镇村实施、农民参与、项目支持”的总体思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村为主体,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完善农村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力争10年时间,完成2/3村庄整治,从今年起,每年不少于一个整村推进示范村,村庄治理面积不少于一千亩,每年储备三个新项目,根据大建设项目需要,适时起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制订科学,推进有序,落实有力。
2、坚持先易后难原则。优先在整村推进示范村,拆迁成本较低,新增耕地面积较大,干群积极性高的村试点,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推开。
3、坚持示范带动原则。采取示范户先行办法启动整村推进,示范村做到“有规划,有具体实施方案,大多数农民同意,资金保障到位”,边实施边总结,边规范,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
4、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实施,统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等政策,事例各项支农政策和资金,项目独立核算,经费包干使用,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村庄布局优化、村容村貌改善、耕地面积增加、土地效益、城镇化水平提高。
5、坚持惠农利民原则。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注重发挥群众积极主动性,注重提高农村征地及拆迁补偿标准,注重土地收益对农村和农民的适度补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实施步骤
按照“全面摸底、整村规划,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
1、成立组织,广泛动员。成立浍南镇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吃透政策精神,召开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动员会议,镇村干部深入农户,与农民沟通,讲清具体内容、方法步骤,拆迁安置办法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大力宣传,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2、全面摸底,建立档案。结合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和村庄体系规划,对我镇境内的耕地现状、自然村庄中的“空心村”进行彻底调查,同时结合我镇农村住宅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土地整治档案库。
3、先易后难,选点示范
依据调查摸底情况,分析开展土地整治的条件、潜力和可行性,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对一些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大、户均占地面积大、房屋结构总体差、村干部执行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短期内见成效明显的村作为示范首选。
4、分类规划,分步实施。组织有资质单位编制置换土地复垦方案,制定项目建议书,明确投资额,新增耕地面积,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具体项目内容,报县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5、依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着眼
长远,立足当前,组织有资质单位对新建村庄和保留村庄建设整治建设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过程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规划科学,实施严格。
6、及时张榜公布建设拆迁方案。
7、统一丈量拆迁房屋及附属物,确定补偿数额,逐户签订拆迁安置意向书,落实拆迁时间。
8、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按照已经批准的规划启动安置点建设。
9、完成拟转换点土地的房屋拆迁。
五、加强监督,严格考核
土地整治项目一经批准,村里要倒排时间表,充分结合农闲时间组织拆迁安置复垦工作,结合农时做好农作物播种,确保复垦后的耕地有人种、有人管。镇政府将土地整治中工作列和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