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形势政策:我国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
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执政兴国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内在要求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
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解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必由之路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证
有人提出,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中国还不是文化强国。我国的文化产值只占GDP的2.75%,而发达的美、日等国文化产值已占到GDP的20%上下。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武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远见。
我们必须建设对内具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对外能够发挥文化价值观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我国文化发展战略--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院系班级: 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xxx学号:xxx
辅导老师:xxx
完成日期:2013、04、1
1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作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全过程。21 世纪,文化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日
益凸显, 文化全球化也便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文化在全球的冲突与融合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尤其在西方主流文化渗透全球的今天,如何构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竞争力,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 分析全球化对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学地制定全球化格局下的文化发展战略, 便成为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构建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
(一)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在文化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必须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另一方面,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要求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规划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安全等重大问题,保证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增强中国总体文化实力,就要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进行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城市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分门别类又相互协调的具体战略,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
(三)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时代需要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对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趋重要的地位相比,与五千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相比,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要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强对外文化战略的研究。同时,由于我国与国外文化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所占国际文化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很大,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出和价值观念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文化安全战略,已成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构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进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这是总揽文化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也是提升文化实力、推动文化
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铸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应该说,核心的意识形态将关系到文化的凝聚力,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体现文化的发展高度,国家文化形象直接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认知并直接对具体领域产生影响。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护国家、民族的文化主权,更要着眼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提升。因此,既要扩大接触文化的机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能放弃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品质;既要发展具有弹性的公共管理,也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的同时发挥引导作用。要以高雅的文化、高尚的追求、高层次的国民素质塑造和影响公众,提升国民素养、国民精神。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文化产品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经济效益,而且关系文化主权,关系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化产品接受面广、大众参与度高,更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作用。从根本上看,如果不大力发展具有本国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为外国文化产品占据;如果不积极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外国文化资本也会涌入并谋求资源整合,而且将输入其文化价值观,发挥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的影响力。所以,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文化主权。事实上,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存在着逆差,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意义重大。总之,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从战略意义上全面、深入、长远地进行规划和部署,真正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使之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
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自古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在战略机遇期,如何保持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实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制定有预见性的高瞻远瞩的文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党员思想汇报: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再一次激发我对党组织的热情,现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党员思想汇报: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如文件中指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思想汇报《党员思想汇报: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的现状,及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发展。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在个方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此致敬礼汇报人:XXXXXXX年X月X日
第四篇:新形势下的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发展改革方针
新形势下的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发展改革方针
熊余松
(中南大学,经济系,中国 长沙
410000)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建设中,城乡发展之间所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在城乡发展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问题也暴露了出很大的问题。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生活在我国偏远山区,如西南,陕北,西藏,新疆等地。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原因使得这里的生活条件较为低下。交通的不便,是阻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少数民族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得他们耐以生存的环境逐步退化,从而加剧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与落后。由于地势偏远,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了治病难,无钱治病的局面。由于少数民族人口稀少,民族文化教育也受到极大影响。普遍学生受汉语文化的影响而汉化。课堂教育也缺乏民族文化教育,从而使得少数民族文化逐步远离了大众,出现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茫然。究其原因也存在政府对民族文化的不够重视与缺乏管理,对民族政策的执行缺乏力度。对此我国少数民族改革与发展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多种文化的交织与往来。使得这个大家族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色彩。在这种文化下,少数民族的文化为这种华夏文化了增添独特的色彩。少数民族文化充满了民族的灵魂与精神。独特的民风习俗与朴实的文化礼节,为我们演绎着民族灵魂与礼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似乎人们早已忘记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内心观念的转变,似乎也在预示着要淘汰这种文化。然而中华民族文化是几千年民族的文化结晶。保护与传承这种文化,不仅是为了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从而为形成我民族文化多元化与独特化创造应有的条件①
一.少数民族的生态环境恶化整治
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山区,文化教育普遍低下。没有形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川南一带如兴文,珙县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没有对环境采取的应有的认识与保护,使得原有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更为严重的是一到夏天珙县南广河这一带都会形成断流,这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少数民族地区赖以生存的是土地,百分之八十的人从事土地耕种,因此水源的断失,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扩大生产,盲目的开垦荒地,滥发森林,从而加剧了水土的流失。同时也出现一批批水利工程的建造与不合理的灌溉,虽然水电是洁净能源,但水利工程却加剧了河水的断流。这同样也严重的影响到水土的流失。但这些并没有让这里的人感到担忧。在农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也在破环着当前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农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因此而形成农业经济的不断下滑。出现大量土地由此而荒废的景象。⑴对此宜宾兴文少数民族自治区拟定了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有关政策,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⑵组织农业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几实施;指导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土地资源,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组织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宜农滩涂﹑宜农湿地⑷﹑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⑶同时拟定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负责绿色食品﹑南亚热带农作物生产和农业工程勘测设计的管理工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⑷对工业发展而言,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巩固经济发展企业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各地区部门更是要把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从而实现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能源低消耗的培育以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的投资与维护,科学的进行农业基础发展。
二.医疗卫生的福利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执政纲领和路线与日俱进,在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医疗改革也同样提上了日程,医疗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时也应发各种疾病的产生。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经济条件的低下和地理环境的偏远严重的阻碍了民族群众的就医问题。同时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很多民族群众忘尘莫及。导致许多人因无钱治病而弃医。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业和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自发地对传统职工医疗保障进行了改革探索,如医疗费用定额包干或仅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以及实行医疗费用支付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等,这些改革实践的持续发展也为职工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呈现出一种由公费医疗制度向适度自费制度的过渡。
对此宜宾市兴文县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环境,进行了新农合医疗方案的实施。对每一位少数民族进行医疗保险的购买,从而减少民族地区人民就医难的困境。每年政府的会对每一位
少数民族成员购买50元的医保,只要老百姓去医院治疗,就能获得百分之八十的报销,但往往在这样的改革机制下,许多老百姓去医院治疗时,医院为谋取利益,增加收入,往往要求他们住院治疗,本来不是很重要的病,却要花几百元。除去医保还是得花个七八十,根本上没有在很大的问题上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而医疗环境还是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遇到重病患者医院也不敢接受这样的病人。只有把这样的问题向大医院抛。⑵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化水平的低下,往往会在申请医疗报销的问题上遇到很大的困难,民族地区的医疗费用的报账手续及其复杂,往往涉及到各种的签字与盖章。只有有这些手续才能得到相应的报账费用。民族地区的老百姓大多生活在山区,而往往许多医院的设立却在镇上或乡上,因此而来的是,一但遇到突发症状就医就很困难,据我调查许多在山区的少数民族老人,他们晚年很容易得一些小毛病,一但有点小感冒就会发病,而因为家远离医院就不去看病。本来不大的病却越拖越重,同时有些时候的突发症状是完全可以拯救的,但他们的子女却认为他离死不远了而放弃治疗,地势偏远就算去也来不及了。
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传承,它记载了民族发展的历史与精华。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思想文化。而在当前文化大潮流下,民族文化受到了汉字文化的强力冲击。这要表现在课堂教育以汉字文化教育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汉语文化的冲击必然会有对民族文化的遗弃。根据调查,在四川宜宾珙县地区,生活在以汉族群众为主的少数民族90后都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而90年出生以前的基本都会说自己的语言。而在民族聚集地,不管是小孩还是年轻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民族语言。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周边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在交流,而在汉族聚集地民族学生都以汉语进行交流,于是时而久之就养成了说汉语的习惯,而渐渐的遗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这样的主要原因不仅在平时的交流,就连在学校,学校也没有设立民族学生教育的课程。珙县王五寨是川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每年的初一到初四这里会举办花山节与民族歌曲对唱大赛。家家户户的少数民族有民族服装的都会穿上自己的民族衣服来到这里来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来到这里的民族同胞们会在用自己的语言谈论着家里的各种事情。那场面呈现出了民族同胞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民族情歌的对唱,虽然外人不懂其含义,但这些歌声却是民族同胞的真挚情感。它从另一个方面放射出了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保留与传承这种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不要一味的以汉语教育为主,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民族同胞的文化重视,对民族群众进行定期的培训与交流,让更多连自己民族语言都不会说的民族同胞多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让汉族同胞能够爱上这种文化,同时也去保护这种文化传承。
第五篇: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形势政策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了当前腐败防控压力较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选择大力发展生产力,将经济建设作为很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必须得在几十年时间内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发展模式和组织方式上不能走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但必须经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并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人民的收人水平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社会思想文化道德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反腐败仍然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建设的制约,短期内会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让寻租仍有机会。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预防和惩治腐败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腐败防不胜防,反腐败难度极大,阻力甚多。例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多次大规模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在防止权力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政府职能未根本调整,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仍比较模糊,政府管理的领域较多,握有公权力的人有较多的寻租机会和空间。有的地方和部门仍然保留有经营性企业和经济实体,向职能部门和机关输送资金,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造成的复杂利益链强化了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和阻力。2.公职人员队伍管理相对过于宽松。
相对于廉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公职人员管理制度宽松,公职人员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多,受到的管束较少,因此一些违纪违法和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不断被网络和媒体曝光。一些领导干部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等言行不一的行为,严重削弱党和政府公信力。制度规定有漏洞和空隙可钻,一些违纪违法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处罚。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严重污损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尽管当前制度对公务员从事营利活动或在企业兼职有严格限定,但对在非营利机构兼职取酬管理不严,出现了难以监管的工资外隐形收人。从新闻媒体曝光的一些案件看,一些内地官员可以自由往返境外赌博,说明制度对一些党员干部还亮着“绿灯”。
3.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渠道不十分通畅。反腐败需要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脱离不了社会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中国反腐败机制虽然强调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社会广泛参与,但反腐败仍然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用力较多,私营企业、社会个人主动参与较少。私营领域的反腐败停留在较低水平,存在立案难、取证调查难、成本高的问题。最近几年,公民大量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揭发腐败现象,反映出信访举报、司法诉讼等正常管道不太通畅,正规渠道不能满足群众参与反腐败的强劲需求。4.权力公开质量与社会公众期盼有相当距离。中国近几年权力透明公开推进力度很大,已经产生了积极的预防腐败效果。但公开的质量和程度还不够,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对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利益考虑不愿公开。有的单位将财务等作为核心机密,严防外人知晓。如预决算公开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但公开仅停留在比较粗的几大类,细目并没有公开。公共机构的财务账簿捂得尤为严实,在财务规范还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公开尤其是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风险系数极高。很多国家和地区反腐败机构的透明度程度很高,主动向社会公开案件调查报告、单位财务等信息,以透明换取社会信任,自身率先实施关键领域公开来建立社会反腐败信心,提升反腐专门机构的公信力。相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开透明的做法,中国的权力 公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5.公职人员激励和压力机制不足。
要让公职人员持续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奉献聪明才智,一方面需要激励,要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奖励等保障,激发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要施加压力,公职人员内部之间、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之间要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中国多年前曾提出要建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但聘任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进来的出不去、上去的下不来等现象比较普遍。中国财政供养的人员数量仍然较多,一些单位和部门冗员多,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离群众期望和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一些基层公职人员收人较低,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容易被小小的贿赂“击倒”。
社会保持持续长久的廉洁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防治腐败,最为根本的方法是大力发 展生产力,尽快解决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防治腐败,除了惩治,还应强调预防,着力减少腐败动机和机会,提高腐败的成本,从多方面构建防腐网络,使人不愿、不能、不用和不敢腐败。未来廉政建设之路该怎么走,有以下策略: 第一,把预防为主作为非专门反腐败机构的首要策略。
专门反腐败机构与非专门机构的反腐败策略应有所区别。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坚决查处“问题人才”。其他部门和单位则着重抓好腐败预防工作,由事后监督和查处向事前积极预防转变,尽量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第二,严格管理的同时,适当提高公职人员收人。把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作为提高待遇的前提,严抓公务员队伍管理。抓紧制订公务员防止利益冲突法,构建严格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公务员实行聘任制管理,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加大对公务员投诉的处理,严肃处理违纪公务员。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与企业人员社会保障并轨,为公务员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资收入调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实行工资与物价上下浮动。
第三,抓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源头减少腐败。
推动政府从重效率转向重效能,严控“三公消费”等行政性支出,更多关注政府管理成本和实际效果。政府要更多向市场和社会放权,让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用法律严格规定政府部门、机构和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力,严格限制政府部门超出职责范围开展公务活动。减少领导干部兼任多项职务,按职权责利对称原则设置领导岗位,撤并“领导小组”和“专职办公室”等各类临时性办事机构。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第四,畅通社会参与反腐败的各种渠道。
大力宣传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机构的举报投诉电话、举报网站等。加强投诉举报的管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简化网络举报填报内容,方便群众举报,减少投诉举报成本和顾虑。建立实名举报反馈机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受理情况和处理结果。加大投诉举报人保护力度,坚决惩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加大私营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力度,指导和帮助私营企业和机构防止腐败。加强对信访举报、投诉办理的监督,促进规范高效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开展新闻监督,跟踪关注重要网站有关腐败的舆情,及时分析处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第五,大力提升权力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公开预算决算细目、不同级别公务员收入标准、人员录用、同定资产处置、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事项。政府决策中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着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编制党务公开目录,不断丰富公开内容。认真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将不保密的政务信息和文件全部人网,将公众办事窗口直接搬到网络平台,群众办事不出门就在线上完成。运用财务云等技术规范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财务管理,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各单位财务24小时实时监督,在规范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公开。第六,始终坚持走法治反腐的道路。要运用法治方式完善腐败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将党的反腐败意志转变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法律准绳。明晰反腐败的责任体制,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的内容,明确纪委监督责任的内涵,将责任追究适用的标准、情形、程序、主体、不追究的后果等内容与实际结合,将责任追究做实。探索省以下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由省财政统一标准划拨经费的制度,探索一套适用于特殊纪律部队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大纪检监察干部异地定期交流,推行派驻纪检组的人财物由派出机构统一管理的制度,打消监督人员的顾虑。将制度执行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把反腐败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定、领导有力。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坚决纠正“四风”。严厉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反腐一直以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中央反腐举措、成就及特点,学会理性看待当前中国腐败现象和反腐形势,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动真碰硬,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决心,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定、领导有力。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坚决纠正“四风”。严厉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反腐一直以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中央反腐举措、成就及特点,学会理性看待当前中国腐败现象和反腐形势,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动真碰硬,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决心,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同时也领悟到在新形势下反腐的困难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