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民间传说看水族的端节和卯节
从民间传说看水族的端节和卯节
罗春寒
(贵州民族学院 历史系, 贵阳 550025)
〔摘 要〕 本文从民间传说的角度, 探讨了水族影响范围最大的两个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本质区别及变迁情况, 并指出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民族节日。〔关键词〕 民间传说;水族;端节;卯节
〔中图分类号〕K8921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8575(2000)0420050204
〔收稿日期〕2000202228
〔作者简介〕罗春寒, 男, 水族, 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讲师。
端节和卯节是水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两个节日。本文拟从水族有关端节和卯节的民间传说对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本质区别及变迁作一初步探讨。
一、端节和卯节活动内容及来源的传说
“端节”, 水语称“t sje twa”, 汉语译作“借端”。水族过端节是从水历岁末的十二月到岁初的正月或二月(相当于农历九、十月间)逢亥日分批分期进行的, 其中也有部分水族是在未日或其他日子过端的。从地域范围看, 过端的水族一般集中分布在都柳江上游地区, 即现在贵州省都匀市的基场、阳和、奉合, 丹寨县的龙泉, 三都县的水龙、大河、廷牌、恒丰、三洞、塘州、中和、都江、坝街、羊福、三合、打鱼、普安, 雷山县的达地, 榕江县的新华、八开, 独山县的基场等县市乡镇的水族村寨。祭祖和赛马是端节活动的主要内容。端节开始的前一天, 过端节的水族村寨即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家家打扫卫生, 洗净生活用具, 备妥节日物品。晚上则忌荤食素, 并以素食祭祀祖先(鱼不忌)。供品主要是鱼包韭菜、豆腐及其他各种素菜。赛马活动在端节的当天中午举行。比赛开始前, 须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骑马开道, 之后, 众人方可赛马。赛马结束即表示已将祖先送走, 众人回到村寨 开荤畅饮, 欢度佳节。
“卯节”, 水语称“t sje ma : u ”, 汉语译作“借卯”。水族过卯节在水历的九、十月间(相当于农历五、六月)逢卯日举行(丁卯除外)。跟端节一样卯节也是分期分批过。从地域范围看, 过卯节的水族主要分布在龙江上游, 即今天荔波县的玉屏、水利、茂兰和三都县的九阡、周覃等乡镇的水族村寨。祭神和卯坡对歌是卯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卯节开始的前一天, 家家户户要清扫屋宇, 举行祭祖仪式(由祭神演变而来)。供品为鸡、鸭、鱼、肉等, 不忌荤, 与端节祭祖忌荤习俗不同。卯节当天早上, 这种祭祖仪式还要举行一次, 有的还到田边祭禾神, 祈求丰收。午饭后, 人们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
上卯坡,开始了卯坡的对歌活动。节日之夜除设宴款待宾朋之外, 未婚青年男女还在村寨歌堂继续对
歌。这种对歌活动常常通宵达旦, 二三日不绝。
关于端节的由来, 相传远古时候, 水族祖先在广东、广西无法生活下去, 有三兄弟往北迁徙, 其中老二来到三洞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年长日久, 人丁繁衍, 地窄人多, 又有部分水族迁徙各地。分手时候他们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 大家再相聚。三年过去, 兄弟久别重逢, 高兴之余, 大家议定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庆祝一下。端节就这么形成了。
至于卯节的来历, 水族有这样古老的传说。九阡地区水族的远祖拱恒公带领子孙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但有一年宁静美满的田园生活被打破, 祸从天降, 大批蝗虫把他们的庄稼吃光了。人们正在一筹莫展之际, 拱恒公在夜间遇见六鸭道人, 六鸭道人传授他灭虫消灾之法。第二天他连忙吩咐子孙们打扫屋宇收集灰尘撒到稻田里, 结果蝗虫成片死掉, 庄稼又很快重新生长出来。为表示对六鸭道人敬仰和感激之情, 人 们决定在每年农历辛卯这天备办酒肉祭祀他, 以后就逐渐演变成卯节了。
二、端节和卯节的本质区别
水族过端节者则不过卯, 过卯节者则不过端。如前所述, 过端的水族主要集中于都柳江上游地区, 过卯的水族主要集中在龙江上游地区。过端节的水族从规模范围上要比过卯节的水族多得多。在同一民族内部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节日习俗, 这是一个有趣的民俗文化现象。通过实地考察, 我们还发现水族的这两个节日习俗不同的群体确实存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因而有的学者提出水族是由过端的群体和过卯的群体共同组合而成[1 ]。有的学者更进一步认为过端节的水族先民是溯都柳江而上迁徙至都柳江上游现今分布地, 而过卯节的水族先民是沿龙江逆流而上迁徙到现今分布地[2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
不仅如此, 我们还认为水族的端节和卯节是不同性质的两个节日, 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
别, 理由如下:
第一, 端节和卯节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端节产生于水族先民刚刚结束大规模迁徙, 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之后。这部分水族群体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渔猎经济仍占相当比重,农耕生活还未完全取代渔猎经济的时代。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 水族社会形态仍然处在以血缘作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 水族作为单一的民族尚未形成。而卯节则产生于水族进入农耕社会之后, 当时水族的农耕经济已完全取代渔猎经济, 水族氏族部落的社会形态已瓦解, 水族作为单一民族已正式形成了。换言之, 卯节产生于水族形成之后。“其历史约千来年”。可见, 端节卯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端节历史比卯节更悠久。
第二, 端节是年节性节日, 卯节则是生产性节日或者说是农事节日。从时间上看, 端节是在水历的岁末年初, 即农历的九、十月间。这段时间正是秋天谷物满仓之际。再从水语“借端”的词意来说,“借”是“吃”的意思,“端”则“含有汉语‘开端’‘岁首’之意, 有
‘祭祀祖先’、‘共庆丰收’的内涵”[3 ]。而卯节的时间是水历的九、十月间, 即农历的五、六月间。此时正是栽秧上坎之际, 即《水书》解释的“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这个时候也正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期。因此, 过卯节必须要回避“丁卯”这一天, 因为根据《水书》丁卯是“凶日”, 宜忌, 丁属火, 乃旱象, 对庄稼不利。相反, 过卯节如逢“辛卯”则被认为是“最顺序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祭神、娱神, 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是最吉利、最灵验的。可见卯节是农事节日, 与端节不同。
第三, 祭祀对象不同。端节以祖先为祭供对象, 俗称祭祖。卯节以神即六鸭道人为祭祀对象。端节祭祖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卯节祭神是神灵崇拜的体现。在以血缘作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 人们对祖先的崇拜高于一切。祭祖无疑是家族为推行崇祖观念而举办的最重要的活动。在水族端节活动过程中, 祖先崇拜内容随处可见。
1、祭祖供品忌荤不忌鱼的习俗充满祖先崇拜色彩。水族端节为什么忌荤而不忌鱼, 《端节吃素的传说》是这么回答的: 水族远祖有四个儿子分居各地。有一年秋天, 他们来看望远祖, 远祖十分高兴, 上楼取腊肉招待大家, 谁知不慎坠楼而亡, 众兄弟悲痛不已, 决定在吊丧期间食素, 并以素食供奉远祖以示尊敬。至于供品为什么要以鱼为主祭品,《端节的由来》解释道: 远祖住的地方吃鱼像吃菜一样平常, 祭鱼就是怀念祖先故乡。
2、从过节时间的选择看, 绝大部分的端节都是选择“亥”日或“未”日。传说“亥”日是水族远祖去世的日子, 而“未”日则是水族远祖太安葬的日子。选择这两个日子过节就是为了纪念水族远祖和远祖太。
3、水族端节赛马活动同样蕴含着对祖先的怀念之情。关于水族的族源, 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大, 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水族最早来源于北方,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水族是殷人的后裔。从水族素有养马骑马的传统习俗看, 这也许是水族北来说的又一佐证。因为水族骑马讲究配鞍而骑, 而这种骑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 与南方民族“不鞍而骑”[4 ]的习俗完全不同。直至今天, 水族还保留着配鞍而骑的习俗, 每逢端节所有参赛的马匹都是配有马鞍的。再者, 水族男子去世, 必须杀马祭之, 这个习俗沿袭至今, 名曰骑马回到祖先居住地方去。有去必有来, 可以想见水族先民在漫长迁徙道路上, 披荆斩棘, 筚路蓝缕, 不少人完全有可能是骑马跋涉才到达现在定居地的。人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之后, 用赛马活动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也属情理中事。而赛马开始前须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开道, 很显然这位寨老就是祖先的象征, 寨老开道, 即祖先先行, 正是尊敬祖先之举。卯节祭祀的对象是神, 即六鸭道人, 这与端节祭祖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从《卯节的来历》传说上看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我们再从卯节对歌活动上看也与祭神有关。卯节对歌表面上是一种娱乐活动, 其实不然。因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 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即便是水族的远祖拱恒公也只能是“仰天遥望, 长叹不已”。这时人们所能做的事只能是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为了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除祭神拜神之外, 还要取悦于神, 尽量让神感到高兴。于是为了娱神, 人们放开歌喉, 互相对歌, 尽情歌唱。这才是卯节对歌活动产生的实质根源。
第四, 节日活动的目的不同。端节是年节性节日, 祭祀祖先、辞旧迎新、庆祝丰收是端节庆祝活动的目的。而卯节的目的在于祭神、娱神, 祈求神灵消灾赐福, 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者是有区别的。
三、端节和卯节的变迁
民族节日是历史的产物, 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族节日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水族的端节和卯节也不例外。事实上, 从形成之日起, 水族的端节和卯节就随着水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水族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水族人民政治地位及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端节和卯节的性质及其文化内涵也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祭祀内容发生了改变。从前端节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赛马结束前的这段时间被认为是迎接祖先回到家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内除举行祭祖仪式供奉祖先之外, 人们还要忌荤食素以表示对祖先崇敬之情。而今这种习俗已发生了明显改变。现在人们仅强调祭祖时供品一定要忌荤, 吃饭已不必再忌荤食素了。有的地方已改素祭为荤祭。如水昂、行尝及王司地区的马寨已实行荤祭。
第二, 端节和卯节越来越具有明显的娱乐性质。端节的赛马活动最早是为纪念祖先艰苦创业的壮举而开展的。而今端节马坡上的赛马活动已演变成了一种体育竞技比赛, 发展成为端节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为使端坡赛马活动更加隆重热烈, 热心的组织者往往在端节前几天
就到邻近村镇张贴海报, 张榜公布赛马前3 名骑手的奖金或奖品数量, 借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骑手到马坡参与活动, 壮大赛马场面。有的村寨干脆重新开辟新端坡, 以满足本村寨端节赛马的需要。有的地方甚至由村委会出面组织端节娱乐活动, 开展球类、棋类、拔河、登山
等比赛项目, 给古老的端节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动内容。
第三, 端节和卯节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交节会。热情好客是水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不论是过节还是平常日子, 水族人民都把有亲友或外人到家做客视为一种荣耀。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被认为是联络感情、加深亲情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之后, 端节和卯节又为水族人民对外宣传自己、增进友好往来提供契机。每年端节和卯节到来的时候, 当地政府都出面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到水乡做客, 与水族人民一道共度佳节, 共商民族经济发展的大计, 使端节和卯节的社交功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结 语
水族的端节与卯节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民族节日。水族过端者则不过卯, 过卯者则不过端的习俗, 说明水族的形成至少是由过端和过卯这两大群体融合而成。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使得水族这一单一的民族形成之后, 虽经上千年的发展, 至今这两大群体之间在风俗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
随着水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端节和卯节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在娱乐性和社交性两方面, 端节和卯节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共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潘朝霖1 水族的“卯节”[A] 1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大观[C] 1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1
〔2〕 吴国仁, 蒙明儒1 水族“端”“卯”节日初探[A] 1 水家学研究(1)[ C] 1 贵阳: 贵州民族出
版社, 19831
〔3〕 何积全1 水族民俗探幽[M] 1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21
〔4〕 欧阳修等1 新唐书[M] 1 北京: 中华书局, 19781
The Duan Festival and Mao Festival of
the Shui People Viewed in Folk Legends
LUO Chun2han
(Department of History , Guizhou College for National Minorities , Guiyang 550025)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folk legends , the paper makes a probe into the two t raditional festivals —Duan festival and Mao festival —of the Shui people.It inquires into the socio2histori2 cal background of their emergence ,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 and the course of evolution.It also point s out the two ethnic festivals are totally different in nature.[ Key words] folk legends;the Shui people;Duan festival;Mao festival
〔责任编辑 李〕__
知网(2元)
第二篇:从《一站到底》看益智类节目的发展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一、借鉴并引进,传播正能量 „„„„„„„„„„„„„„„„„„2
(一)、借鉴中引进,把握节目定位 „„„„„„„„„„„„„„2
(二)、台上台下,正能量传递 „„„„„„„„„„„„„„„„„3
(三)、益智类节目发展中创新 „„„„„„„„„„„„„„„„„3
二、大胆改革,适应娱乐化 „„„„„„„„„„„„„„„„„„„4
(一)、《一站到底》的娱乐性 „„„„„„„„„„„„„„„„„4
(二)、娱乐化出现的原因 „„„„„„„„„„„„„„„„„„5
(三)、益智类节目的娱乐化要把握“度” „„„„„„„„„„„„6
三、与商家的合作,商业化的选择 „„„„„„„„„„„„„„„„7
(一)、《一站到底》的商业性 „„„„„„„„„„„„„„„„„7
(二)、益智类节目与商业化需结合有度 „„„„„„„„„„„„„8
四、与观众的互动,平民化的实现 „„„„„„„„„„„„„„„„8
(一)、《一站到底》的平民性 „„„„„„„„„„„„„„„„„9
(二)、益智类节目发展要注重平民化 „„„„„„„„„„„„„„9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关键字 „„„„„„„„„„„„„„„„„„„„„„„13 附录 „„„„„„„„„„„„„„„„„„„„„„„„„„„„„14
从《一站到底》看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节目,各种类型的节目充斥荧屏。国外电视节目对中国节目的影响愈加明显,益智类节目该如何面对外来的冲击?在众节目的娱乐浪潮之下,益智类节目又将如何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在众多企业冠名、赞助节目的情况下,益智类节目该如何对待?在观众的考验下,益智类节目又将如何符合受众的需求?本文将以《一站到底》节目为例,浅析益智类节目如何面对国外益智类节目的冲击以及国内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娱乐化、商业化、平民化趋势,如何实现益智类节目的再一次发展。简要概括为,益智类节目应借鉴并引进国外的优秀节目,把握节目定位,传播思想;适应娱乐化的浪潮,大胆有度的进行改革;利用商业化,实现电视台与企业的互利共赢;顺应平民化的趋势,重视受众需求,挖掘人物故事,积极互动。
关键词 娱乐化 商业化平民化
从《一站到底》看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绪论
国外益智类节目发展的新趋势是喜剧表演与益智游戏的融合。与众不同的出题方式以及轻松欢快的答题环节,颠覆了以往益智类节目给人形式刻板、答题机械的旧印象,新一代的娱乐益智类节目生动有趣、笑点频出,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信息和娱乐。另外,还有些节目会将不同类型的节目模式混搭,进而组合成一个新的节目。例如,荷兰的《真心话》节目,除了掌控议程的主持人外,还有两位喜剧演员担任副主持,将喜剧表演引入游戏竞赛过程,利用夸张的喜剧表演形式呈现竞赛题目的不同选项。①
引自英国《百万富翁》的《开心辞典》节目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但之后我国的益智类节目开始处于停步不前的发展阶段。去年开始,《一站到底》这个益智类节目引起不小的轰动,同时也伴随着加入娱乐成分过多的质疑声。关于娱乐化的问题,我国的研究成果众多,多为分析现状、根源、利弊。关于益智类节目的发展问题,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本文将以《一站到底》节目为例,浅析益智类节目如何面对国外益智类节目的冲击以及国内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娱乐化、商业化、平民化趋势,如何实现益智类节目的再一次发展。
一 借鉴中引进,把握节目定位,传播正能量
引自英国《百万富翁》的《开心辞典》节目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但之后我国的益智类节目开始处于停步不前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外益智类节目发展开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喜剧表演与益智游戏的融合,与众不同的出题方式以及轻松欢快的答题环节的设置。国外新一代的娱乐益智类节目生动有趣、笑点频出,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信息和娱乐,这将对中国的益智类节目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借鉴中引进,把握节目定位
《一站到底》是由美国NBC《Who's still standing》改编而来,以答题攻擂为主的益智答题类节目,均采用选手分别对抗答题的方式。站在舞台中央的选手以一人之力分别对抗十名选手,获胜者站到最后领取奖励,失败者当场跌落舞台。
作为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中出现问题的涵盖方面很是广泛,其中包括历史、人文、体育、娱乐、地理、诗词、娱乐等。观众在感受答题紧张刺激氛围的同时,获取知
识,积累常识。
(二)台上台下,正能量传递
在《一站到底》的舞台上,“站神”称号才是最高荣誉。年小者可能打败年长者,低学历者也能战败高学历者,同样,职位对于知识量的含量没有参考价值。在这个舞台上,除了答案,一切关于自身的标签都不重要,只有站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这才是证明自己的最佳方式,也证明了那句“职位没有贵贱,学历没有高低”。
每位选手在正式PK之前,主持人都会进行简短交流。选手都很具特点,或多或少展现个人闪光点,此处拣其一二进行列举。对于武警这一身份,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所赋予的沉重责任感与使命感,加上平日的刻苦操练,难免令观众掺杂个人观点而倾向于认为:他们的生活简单规律,娱乐活动较少,为人会比较严肃呆板;在高强度的训练后,考虑到人类惰性的存在,他们知识的涉猎也会相对较少。但就是这位来自广州的消防武警夏萌颖,英姿飒爽、干净阳光、自信乐观、笑起来两个酒窝,憨憨的、很是可爱。回答问题果断、对答如流、过关斩将,直至最后成为站神。还有一个被网友称为神童的李岱雨,12岁的小小年纪便登台与年长者较量,毫不露怯,底气十足,可谓勇气可嘉,虽未战到最后,但也是不容小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最受观众关注的“站神之神”也是不得不提的,虽来自于北京大学,但在舞台上表现的谦逊低调,没有豪言壮语,却稳扎稳打,淡定从容、虚怀若谷。在舞台上会应学生家长之邀劝说初三选手重视学业、认真学习功课、做好当前的事;在台下也是秉持相同观点,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公开转发,“一站到底比的是知识,实际上是一种屠龙之技,是应当拿来当作爱好,很难当作事业来做;即便想要当作事业也要有特定的专业知识作为依托,而专业知识都需要认真而努力的学习作基础。再者说,一站到底作为一个电视节目,观众和参赛者还是以开心为目的的,没有谁真的把它当作事业”。
(三)益智类节目发展中创新 益智类节目简介
所谓益智类节目,就是知识型的综艺节目。它是对海外games show的本土化改造,具有很强的知识色彩和娱乐性,同时强调节目与参与者、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的广泛互动。作为近年来在我国大陆荧屏上急速升温的一种节目形式,益智类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 年的NBC美国广播电视网推出的《64000美元问题》的节目,由于有巨额奖金的刺激,该节目曾红极一时。②
益智类节目发展要在借鉴中创新
纵观“尚存”的益智类节目,它们的形式和内容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做着相应的调整。引自英国《百万富翁》节目的央视王牌益智类栏目《开心辞典》改版后彻底走群众路线,以更亲民的方式来满足选手们的家庭梦想。由美国NBC《Who's still standing》改编而来的《一战到底》节目则是打破了传统的平民与主持人的对抗模式,采用攻擂的形式,让选手相互进行对抗。
电视节目需要借鉴,但不是单纯的借鉴,而是需要在借鉴基础之上的创新。首先要做到思路上的创新,再是节目的创新。益智类节目中的“益智”不应单纯地认知为“知识”甚至“常识”,而应该将“益智”视为以“智”为主的宏观课题,可延伸为各种能力。然后才是比赛形式、游戏规则、播出内容等的创新。只有思路开阔了,创新的道路才能更加宽广。适应本土化发展,传播正能量
仅仅靠引荐国外的电视节目还不是电视节目发展的长远之计,而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与中国的国情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同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及思想意识,传播正能量,这才是电视节目发展的长远之计。
二 大胆改革,适应娱乐化
娱乐化已成为现如今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是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根源,它的利弊也被争相议论。现从《一站到底》中探讨益智类节目将如何适应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趋势。
(一)《一站到底》中的娱乐性 答题类型的娱乐性
《一站到底》的制片人曾说过,“《一站到底》注重题目的娱乐性,不在为难选手,不管学历高低,都有可能击败对手,创造奇迹。”往届的节目中就出现过此类题目:江苏卫视孟非主持的哪一档知名节目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同名?(非诚勿扰)武术冠军出身,以出演黄飞鸿、方世玉等角色为国人所熟知的武打明星是谁?(李连杰)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合称为香港“四大天王”的人是谁?(黎明)③ 夫妻同台主持
《一站到底》节目组大胆启用李好和郭晓敏这对夫妻,成为国内首个夫妻同台主持的 4
节目。节目开播之前便已吸引观众注意,引起不少猜测与质疑。在之后的节目播出中,主持人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偶尔搭桥牵线场上选手,更是加强了娱乐性的体现。选手选择的娱乐性
选择美女帅哥。有美女帅哥出现的地方总是吸引眼球的,美女帅哥的登场也成为节目收视率提高的不错手段。即使是花瓶型的美女,也是赏心悦目,如若腹有诗书则是锦上添花。如2012年8月9日的第42期节目中的娇小美女姜瑶,在答题开始之前就与李好协商,如若自己站到最后成为“站神”则将李好按落舞台,这又增加了节目的娱乐趣味。
选择能言善辩的选手。选手在答题前后都会有个简单交流,而两个能言善辩的人之间的对话则是交锋激烈。在2013年2月14日那期中的第一位挑擂者曹梦云与范湉湉之间的对话(范湉湉为厨师):“你不是我的菜”、“我幸好不是你的菜,不然会下油锅的”、“今天本来我还在想,我们谁会到谁的碗里去,看来我的碗比较大一点,能装得下你”、“你放心吧,你也吃不下我这么大碗肉”、“但是我已经装进来了”、“放心,你想多了,后面有人收拾你呢”„„
(二)娱乐化出现的原因 电视台追求收视率、抢占市场
收视率是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直接表现,也是节目是否可以持续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者来说,不得不追求收视率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留有一席之地,以图抢占更大的市场。在这个有限的市场空间内,有各电视台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的加入,也有未被受众认可或受众群小的节目的离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刺激了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的形成,而娱乐化也确实成为了目前电视节目争夺观众、增加收视率的一种见效最快的方式与手段,同时也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如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节目,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31个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生”广州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时曾突破10%。
大众娱乐需求的必要
大众娱乐需求的增长是产生电视媒介娱乐化倾向的主要动因。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就会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能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的电视娱乐节目显然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以往那种严肃、说教意味浓厚的信息往往表现出较低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而对于单纯的、新奇有趣的、能够得到精神上愉悦和放松的娱乐消遣信息引起自然
关注。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正是把握了受众渴望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解的心理需要。相关法律条规不健全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快速有效的手段,而收视率的提高也会带来广告收入的增长。对于电视负责人而言,这种收视与收益的双丰收情况会致使其继续贯彻节目的娱乐化之路。而对于未能获利的电视负责人而言,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将会采取更娱乐,甚至转为低俗的方式抢占收视份额。如果持续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束缚,以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长久下去,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终将成为诟病。受国外电视节目的影响
国外尤其是欧美传媒的娱乐倾向深刻影响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制作理念,这是推动我国电视媒体出现娱乐化倾向的另一重要原因。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消费主义思潮,电视媒体以其巨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加入了娱乐主义的行列。福克斯公司的FOX5频道,以充满娱乐气氛的搞笑谈话、游戏竞技、情景喜剧节目为落脚点,以“娱乐立台”为方针,很快崛起为美国第四电视网。受此影响,我国传媒业中呈现出的泛娱乐化的现象日益扩散,《超级女声》全盘拷贝《美国偶像》,《开心辞典》是不折不扣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翻版。为了达到这种娱乐效果,我国媒体在仿效时,将外国娱乐节目中低俗的部分照抄照搬,大量低俗的娱乐内容充斥媒体,才造成了娱乐节目的娱乐化现象。④
(三)益智类节目的娱乐化要把握“度” 首先,益智类节目要抓住节目定位本身
知识性是益智类电视节目最本质的特点,也始终是其主要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到衣食住行,远起亘古文明,近达潮流时尚,无不涵盖。许多节目的名称就以知识为号召,如 《开心辞典》之 “辞典”,《幸运智多星》之“智多星”都寓意其广博的知识含量。不少节目还打出“用知识换取梦想”的口号,将知识与生活细节结合,更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其次,益智类节目要适应娱乐化
单纯的益智类节目已不能很好的吸引受众,而带有娱乐性的益智类节目才更符合观众的需要。也可以说,娱乐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需要,也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之一。巧妙的将娱乐性融于节目本身,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方式。以往,娱乐节目只重乐,知识节目只重教,导致娱乐节目易庸俗化,而知识节目流于教条。益智类节目的优势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娱乐与知识分离的模式,增添了乐在学中的份量,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取了欢乐,6
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美国最大的媒体与娱乐业顾问机构 Booz-Alan & Hamilton 的企业管理顾问迈克尔·沃尔芙已经提出了“娱乐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关键,就是要寻找到合适的“娱乐内容”和“娱乐要素”。而益智类节目成功的支撑点就是要尽可能发现这些“娱乐的内容和要素”,并加以有效运用。⑤ 最后,娱乐的运用,“度”的把握
娱乐不是单纯的娱乐或纯粹的“搞笑”,而是或隐或现的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结合在一起,电视的娱乐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认识自己甚至世界。娱乐若不把握“度”,便会传递消极的价值或者人生态度。节目若不把握“度”,便会沦为节目的过度娱乐化,表现为跟风赶潮、变相模仿、粗制滥造等。这就需要电视人对过度娱乐化保持警惕,承担应有的电视责任感,而不是一味追逐电视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若一味追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可能获得一定的收视率,得到丰富的广告收益,然后再次推动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将影响整个电视事业的发展与前途。
三 与商家的合作,商业化的选择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以及壮大,传媒的导向作用已经开始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着电视节目在观众中影响度的逐渐提升,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及发展,增强了与媒体及电视的合作。现从《一站到底》解析电视台与企业的合作是商业化的趋势,也是双赢的选择,还会是益智类节目再次发展的需要。
(一)《一站到底》的商业性 丰富的奖品设置
《一站到底》最吸引选手参赛的原因无疑是丰富的大奖,其中包括7999元的双开门冰箱、10499元的创维云电视、5999元的单反相机、1080元的体感游戏机、8000元的立式空调、5288元的new ipad等,如果站到最后冲刺大奖还可以获得瑞士冰雪双人之旅或者浪漫普吉岛之旅等。随着时间的不同,奖品会有所改变,但对于选手的诱惑不减。软广告的植入
《一站到底》中软广告的植入是商业化的又一表现。如节目中守擂者每次用掉攻擂者一次免答权将会使守擂者获得一台金立智能手机作为奖励,用掉两次免答权则奖励一台创维云电视。除此外,每次选手的对战中都会出现红牛的logo,而且红牛的能量之旅作为最终大奖,无不都吸引了观众的视线,未觉突兀的同时,引起观众对站神花落谁家的猜测,这就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
商业化的选择
由于厂家的赞助、企业的冠名,《一站到底》成功吸引选手参赛,使节目持续开展,反之,《一站到底》成为商品展示推销自身的舞台,也将带来不次于广告的宣传效果。电视台与商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商业化的选择。
(二)益智类节目与商业化需结合、还要有度
1 电视节目成本的降低
作为益智类节目,在节目内容这个本质方面,它可以使观众收看节目之后收获知识、增加常识。而在节目内容之外的外在方面,为了适应电视的整体发展背景以及在市场的影响下,它还需要增加节目的亮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节目中奖品设置的丰富以及贵重,这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还刺激了选手的参赛积极性,而最后奖项的获得者这个悬念又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程度。因为与企业的合作,电视台不再为奖品的资金而发愁,转而将资金投入到节目的制作中,灯光、舞美、摄像都可以得到提高。
2 企业推销自己的平台
电视节目的商业化更多表现在宣传自己的品牌,获取知名度。例年都有很多成功案例,此处以近年的冠名商举例。去年,中国电视节目的最大黑马《中国好声音》凭借重量级的导师阵容和新颖的赛制脱颖而出,收获收视率的同时,好评如潮。而其冠名商加多宝则是令人印象深刻,更是凭借主持人华少的一段超长快速口播成为了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热议中实现了加多宝品牌的第二次宣传。
3 双赢的选择,度的把握
凭借着栏目的高收视率、广泛的受众范围,企业不但打出并提高知名度,还可能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而电视台得到赞助之后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开创更多节目,还可以给节目添加或充实奖励,吸引受众。这是双赢的选择,是电视商业化的倾向所致,但电视节目的商业化也需要“度”的把握。商业成分过多则会冲淡节目本身想要传达的内容与精神,使观众产生厌烦之感,并产生“广告之中插播节目”的错觉。如近期播出的歌手比赛节目《我是歌手》,虽然只是今年推出,时间不长却依然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立白洗衣液的广告出现在节目环节、节目花絮、节目提示、甚至节目前后的广告之中,全程陪伴观众,可谓“想忘都难”。节目虽成功推出了冠名品牌的知名度,但商业性过重不免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四 与观众的互动,平民化的实现
吹响电视节目平民化号角的首推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1993年《东方时空》的生活版栏目第一次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作为一个常设内容,节目中的那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被当时的人们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愈加重视自身的诉求,平民化也应成为益智类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一)《一站到底》的平民性 选手的平民化
《一站到底》作为益智答题类节目,不是将明星公众人物作为重点,也未曾邀约绯闻人物,而是生活中平凡又耀眼的普通群众,只要通过便捷的渠道、简单的方式去报名就有可能登上舞台。他们之中有工人、学生、老师、自由职业者、驯兽师、海军、消防武警等不同职业、社会标签的人。题库内容的平民化
《一站到底》题库中多为常识性问题,偶有理论性问题。《一站到底》的舞台是为大众准备的,而不独为高端分子展示的平台。题库的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娱乐常识类、体育类、健康养生类、天文地理类等涵盖多个方面的问题。节目组重视观众意见
《一站到底》组不是摆出一副高姿态,而是积极与观众互动,开放沟通渠道,听取观众意见,并应观众之要而举办了《一站到底之诸神之战》特别节目。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节目,而成为节目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推动节目的进行与发展,节目与观众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这种媒体传授关系的改变正是我国电视节目平民化的体现之一。
(二)益智类节目发展要注重平民化 重视平民化趋势下的受众需求(1)、这是由整体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电视节目的平民化是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始终围绕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改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和精神的生存环境已经大大改观。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其主体性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在许多领域均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电视制作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也是在网络媒体及手机媒体日渐成熟的情况下,电视媒体适应市场化进程的一条道路。
(2)、这是媒体与受众共同的选择
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促使电视节目调整方向,改变制作理念。毕竟老百姓是电视媒体的主要文化消费者,只有让节目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适应受众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才会使电视赢得更高收视率。而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诉求,并且在媒体的选择上,人们会更加关注具有亲近性的媒体,这又再次推动了电视节目选材以及定位的平民化倾向,所以,这是媒体与受众共同的选择。重视沟通渠道的作用,实现与观众的互动(1)、微博
微博是近年来最为网民重视的交流与诉求平台。它的开通不但有利于节目组与观众的互动,还可以延伸节目组的影响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发生在今年3月20号的一起事件,由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网友微博接力,成功帮助患病宁波孩子到上海就医。正是因为热心网友转发的微博,让更多人参与到了帮助孩子的行动中;因为宁波和上海交警的鼎力配合,给救护车的通行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因为电台主持人的提醒,很多司机在行驶的道路上主动给这辆救护车避让。1条微博,5000余次转发;210公里晚高峰全高速行驶,2小时10分钟完成;4个月大的重危病儿,无数人的关注和祈祷。这就是微博所能带来的影响力,传递的正能量。如果节目组发挥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可以救助到更多人,不但使自己的品牌上升一高度,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微信
微信是被大家使用广泛的又一交流工具。它可以实现文字交流、语音交流以及视频的交流。《一站到底》就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微信答题获得登上《一站到底》舞台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软件检测自己掌握常识的情况,查漏补缺。微信平台的搭建使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舞台之下的节目之中,受众在放松的同时补充知识,也为节目组收视人群的稳定性提供了保证。节目组关于节目的变动与调整,可一对一的直接告知受众,快速、便捷、有针对性。
3、重视人物的故事性
故事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不仅成为电影、电视剧与节目制胜的关键,其核心理念业已逐渐渗透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开心辞典》的主编郭艳曾在文章中提到了“故事化“的重要性。节目除了题目之外,做的是”人“。生动的”选手“才是节目的灵魂,而人的生动是通过故事的方式表达给观众的,生动来自于生活中选手的个性或者是参加节目背后令人动容的故事。郭艳表示,节目在选拔选手时,应该既注重考察选手的知识积累又注重展
现选手的人格魅力。从播出效果看,这些选手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是个性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⑥
如何在以答题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益智类节目中体现故事化,已成为节目制作者需要重视的突破点。在结构模块更新程度越来越小的今天,对于节目内容创新的力度就理应着重加强,而在节目内容上,除去重视出题质量、以题目为核心外,选手成为制作者手中可能搏到收视率的要诀。相较于境外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对选手的揶揄嘲讽和激将刺激而形成的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现场上演的闹剧,内地的益智类节目可能更适合走向温情与激励路线。
注 释
① 朱雯 娱乐先行 娱乐混搭近期国内外益智类节目的创新特点 《视听界》杂志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0730/c346618-18630672.html ② 邵挺 高博 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学解析—以深圳卫视《谁比谁聪明》为例
新闻窗 news window 2008年第三期.③ 一站到底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491161.htm.④ 郭桂萍 黄玥 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人民网-传媒频道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206896/225175/14980917.html.⑤ 李瑞植 益智类电视娱乐节目浅析 《长江论坛》2004.5期 总第68期.⑥ 郭艳 《挖掘对抗与和谐的胜道<开心辞典>对益智类节目本土创新的实践》,《视听界》,2007(2).11
参考文献
[1] 茹希佳 益智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未来 新闻知识2003.4.[2] 严昭柱 《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倾向凸显 专家呼吁保持警惕》 光明日报
http://.[3] 杜士刚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不可“失度” 新闻传播 2009年1月.[4] 蒋良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NO.30.[5] 王诗文 内地益智类节目的提升空间 声屏世界 2010年8月(下半月).12
From 《a station in the end 》to S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TV Program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jor television stations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brand programs, the screen is flood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ograms, foreign TV programs even more obvious impact on the Chinese program, the puzzle shows how to deal with external shocks? Public programs under the wave of entertainm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how will continue to have a place? The enterprises frequently appear on the stage of the phenomenon, the puzzle program how to choose? Test of audience, educational programs, how will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This article will be a station in the end “program(hereinafter” one-stop end ")for example, Analysis puzzle program how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foreign puzzle program and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television program of entertainment, business again,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trends, how to achieve the puzzle program development? Briefly be summarized as the puzzle program should draw on the excellent program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rasp the program positioning, the spread of ideas;bold degrees for reform to meet the wave of entertainment;commercialization, television and a win-win situation;comply civilian trend,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and positive interaction.Key Words
Entertainment Commercialize Civilian
第三篇:从“孝节”看窦娥的悲剧
从“孝节”看窦娥的悲剧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2年秋
学号:1253001250196 姓名:何怀清 指导教师:李立粉
从“孝节”看窦娥的悲剧 〔摘要〕:窦娥是封建礼教的“孝子贤孙”,她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的是女子“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和对长辈竭尽孝顺的孝道观。故事的悲剧性正根基于此:一位誓死捍卫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弱女子,就是被那个封建社会所吞噬所毁灭的。关键词:窦娥冤孝道悲剧
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的解读,不是从情节出发得出结论,而是根据结论去诠释情节,背离作品创作的实际,重点在研究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悲剧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其实,人们所谓的“反抗精神”,也莫不服务于其“孝节”。窦娥的悲剧,是她对封建“孝顺”的盲从,更重要的是封建“节”与“孝”对她人生价值取向的扭曲。窦娥的节孝(一)、封建社会“节”与“孝”的内涵
贞洁是封建社会礼教要求女性品德的重要信条,早在夏商周时代便产生了要求女子服从丈夫,不许他人染指的贞洁观念。《恒,六五》爻辞的《象传》即云:“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其后,经过儒家的大力宣传,贞洁观念成为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所提倡的整体观念。到宋代理学家陈颐所提倡妇女“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学贞洁观念,贞洁观念逐渐成为约束妇女行为的社会伦理。南宋朱熹又大力推崇,努力将理学“失节事极大”的说教付诸实践,多次要地方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其不率教者,依法究治,如果‘大死改嫁,皆是无恩也。‘”朱熹不仅继承了前代旌表节烈女的做法,而且还将儒家礼教提倡的、陈颐发展成熟的贞洁观,由道德范畴引向了法制的轨道。于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根植于人心。当然,这种封建观念的“节”是以孝为核心的,“节”是“孝”的外在表现。贞洁观念是封建道德观念,封建统治者用它来剥夺妇女同男人平等的权力,所谓“男有重婚之道,女无再醮之文”是天经地义的封建伦理信条。封建社会的“孝”主要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仪、礼、智、信;“三从”为幼从父、嫁从夫、老从子;“四德”为言慎、行敬、工端、整容。关汉卿生活在元代,必然要受到这些封建礼教观念的影响,在他所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身上就集中体现了封建主义的“节”、“孝”。
(二)、窦娥“节孝”的定位
在楔子中,作者惜墨如金,寥寥数笔便将窦娥儿时的身世、家境及遭遇带出,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三岁丧母,家境贫寒。幼小的年纪过早地失恃之痛和穷苦之苦。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让我们从窦天章的身份上看出,窦娥从小受到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感染,也就是说,窦娥“节孝”出自于其父亲的直接教导。窦天章对女儿的教导诚如他在第四折中所说的那样:“我当初将你与她呵,要你三从四德;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大死从子;„„睦街坊。”在家教的影响下,年轻的窦娥头脑中充斥着“贞洁”、“孝道”观念。窦娥对待婆婆的态度,活脱脱显现出一个满脑封建伦理思想的女主人公形象。第一折窦娥一出场,便要表达作为少年寡妇其内心的寂寞和痛苦:
满腔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廋。这里的“数年禁受“绝非指忍饥挨饿,因为蔡婆婆家可谓小康之家,她们有钱放高利贷,应衣食无忧。这只能是守节带来的孤寂之苦。从接下的唱词更可看出:
撇得俺婆妇每把空房守,端的有个谁问,有谁瞅!
则问那黄昏,„„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头皱;越觉得情怀沉沉,心绪悠悠。这两支曲子抒发的是典型的闺愁之苦,窦娥在这里对景伤情,自卑自悼。作为一个十七岁就丧夫的少妇,这时她只有二十岁,又怎么能做到心如止水?但是,窦娥数年来只能“禁受“,用”理“来压抑自己的”情“。所以接下来她唱道:
劝今人早将来时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辞须应口。从作者选择窦娥的“节孝“来作为全文情节的展开来看,就可知窦娥的悲剧是必然的,这也正像别林斯基说的“悲剧的内容是伟大的伦理现象的世界”。这表明窦娥的精神支柱无非是封建伦理道德,她把“节孝”当成了“闲愁”的冷却剂。在情欲与“节孝”的激烈冲突中,窦娥坚守住了“节孝”。窦娥作为一个年轻的寡妇必须从一而终,要守住“贞洁”,她作为一个儿媳,她必须孝敬公婆,要尽“孝道”。节与孝的冲突及其结果
(一)、节与孝的冲突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婆媳俩靠放高利贷来维持生活,这样不得不与外界发生接触。欲行无理的张驴儿就有机可乘,窦娥的生存信念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传统伦理文明告诫她不容许改嫁,婆婆却要她改嫁给张驴儿;传统伦理文明告诉她“又无羊酒段匹,有无花红财礼”,不能算婚姻,而张驴儿父子却赖在她家不走;传统伦理文明哄骗她,只要“贞心儿自重”就能无往而胜,而张驴儿心狠手辣及婆婆在客观上的助桀为虐使她节节败退。她既要保住自己的清白名声又不能过分损伤婆婆的面子;既要坚决抵制住外界恶欲而又要严格防范内心情欲。这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展现出窦娥“孝”与“节”的不可调和。
如果窦娥听从了性格软弱的婆婆的劝告,苟且顺随,就会和婆婆一起过上“安乐士神仙”的生活,那么,窦娥的悲剧也就无从发生。她身上体现的“孝”,有“孝”的成份,但不是“孝顺”,而是“自觉的伦理精神和婆媳深厚感情的交融。”
当蔡婆向窦娥说明张驴儿的企图时,窦娥几乎不假思索,异常激动地说:“婆婆,这个怕不中么!”接着唱道:
婆婆也,怕没的真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
她语气中充满嘲讽。窦娥心中并非没用浓重的守节之苦,但她急忙一口回绝了婆婆。确实,张驴儿父子是不配为人夫的无赖,但此时她既没和张驴儿父子见面,更不知张驴儿父子忧劣,且他们对蔡婆婆还有救命之恩。窦娥这么做,“只能说明‘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念已内化为她外在行动的信条。”
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曰,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曲词表明了她对婆婆所作所为的困惑不解和责问,也表明自己坚定的贞洁观。不但如此,她还苦口婆心地劝婆婆:“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呵!”其实质是在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中的贞洁观念。最后她的灵魂见到父亲后所说的:“好马不鞴不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再次表明她是以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贞洁观念的。蔡婆对张驴儿父子说窦娥“气性最不好惹”,也正是窦娥极强的节烈观而言,说明“贞洁观成了天经地义残害女性的武器”。作家精心选择了两个细节加以表现。一个是在她看到张父与病中的婆婆互止羊肚儿汤时,她设身处地猜想:“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另一个细节是张父误吃毒药汤死后,窦娥一方面准备后事,一面劝婆婆不要哭哭啼啼;“不是我窦娥忤逆,生怕旁人议论。”从这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理解,窦娥对婆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有了真感情。”“她对婆婆的宽容和理解,正是对自己痛苦备尝的心灵的认可和自慰。”
在第三折中,也有两处细节描写。一是窦娥赴埑途中说:“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这时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对婆婆的真心。临刑前,婆婆来看望她时,她仍念念不忘的接待“婆婆也,再也不要哭哭啼啼,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街冤”,这是她借助与婆婆的关系宋发泄内心的不满。在第四折中,父亲替死伸冤后,她还不忘嘱托父亲:“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女儿尽养生死之礼。”窦娥冤死,与蔡婆婆的引狼入室无不关系,窦娥能这样做真可谓以德报怨,还有比她更尽孝道的吗?
从以上窦娥与婆婆的细节描写看,窦娥与婆婆的关系不是通常的恶婆婆与受气小媳妇的恶劣关系,而是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尊重与客气。长期生活在一起,窦娥虽反对婆婆的软弱,但还是把她作为母亲来看待的。但“节”与“孝”实难两全,必然产生尖锐的冲突。
(二)、节与孝冲突的效果
拒绝蔡婆婆带回的张驴儿是她的节,容忍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留在家中是她的孝;给蔡婆婆做羊肚儿吃是她的孝;拒绝张驴儿的“私了”,又是她的节;公堂之上未免蔡婆婆挨打而屈招又是她的孝。面对这一串联而至的抉择,她选择了她认为正确、又能为自己修一个好来世的道德行为,却没想到遭到了刑法,连她自己也想不通:“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本一点孝顺的情怀,却做了惹事的胚胎。”作者溶于窦娥形象中的贞洁观念,是被肯定、突出的,其实也适以表明“关汉卿虽然支持被压迫妇女以恪守贞洁反迫害,但对于贞洁观念本身对妇女的毒害,却缺乏认识。”
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发生矛盾冲突时,她用以还击的武器也只有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贞洁观。在公堂上,如果窦娥一遭拷打,马上就招认,剧情则将沿着酷刑连系冤狱这一主线发展。而窦娥却敢于推到欲行无理的张驴儿,敢于在公堂上据理力争,血肉横飞也不肯招认。只有当黁管桃杌要对婆婆用大刑时,她才抢先招认。窦娥被送上断头台去餐刀,最致命的一点是张驴儿看出了窦娥对婆婆的“孝”心。只不过他利用桃杌手中的权力得逞。假若桃杌儿不是“一个昏官庸吏中的一员,欺软怕硬,草菅人命,想的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为思想,那么窦娥的死也是可以避免。作者写桃杌的目的是进一步将张驴儿的无赖形象树立的更“光彩”一些。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明白一个弱者是怎样被一个无赖所毁灭的。窦娥的冤也就突出来了,是“弱势群体的孤立无援和官府的不作为”加速了美灭亡。一个年轻的生命被冤杀,一个充满活力的灵魂被残害,这是“节”、“孝”冲突的必然结果。
三、封建节孝对窦娥的吞噬
在“节”与“孝”的矛盾冲突中,窦娥实难两全。窦娥选择“孝”,选择了死亡,窦娥的死成了“节”冲突的必然结果。其实,窦娥是封建主义“节孝”所吞噬的。
(一)、窦娥对封建节孝的盲从 罗丹曾说:“美,就是性格和表现。”窦娥作为一名弱女子,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她始终按照社会认为善的去做,可见其悲剧的必然结局。“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一个孝,一个贞。也正是由于“言辞须应口”,窦娥最终被官府所杀,而当时官府在百姓眼里是道德准则的执行者!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且也破坏这种道德,如果他们这样做而不受惩罚的话。”窦娥的悲剧正是她坚持当时的道德准则,而执行者却将她杀害,这就充分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和丑陋。
对于窦娥,她的死,甚至死后都没有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并认为这一系列的不幸是自己的命,认可现实的安排。窦娥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封建社会所毒害所吞噬,反而以自身的遭遇来劝今人早将来世修。“在窦娥的那个时代,出身于一个穷酸知识分子家庭,又是一位受社会压迫最深的弱女子,窦娥被毒害到那泯灭人性的伦理道德规条要求自己,自觉地维护这些伦理规范,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是非常普通正常的。”把窦娥说成是反封建的形象拔高了古人。马克思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念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她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自小受腐儒父亲“三从四德”之类的教育,窦娥已经将没有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规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自觉地去遵守去维护,把这些道德条规看得胜过生命。
“一个人可贵的不仅在他确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还在于他对这个自己做人原则的坚持与执著。”在《窦娥冤》中,窦娥的性格是善良、刚强。“我将这婆侍养”是是她善良的表现;“我将这服孝守”是她刚强的主要表现。她性格中的刚强使她具有了个性的美,促使她坚持自己所信奉的道德标准,也是这种执著与坚持造成她的悲剧的内因。
(二)、封建节孝对窦娥的吞噬
窦娥上法场时责问天地鬼神的那支[滚绣球]很有名,向来被人们认为这是窦娥反抗精神的最好体现。“标志着一个善良妇女遭迫害之后彻底的觉醒。”是“对封建制度的否定与声讨。”其实不然,这恰是她对自己守节行孝反遭冤抱屈的困惑不解。窦娥虽然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封建官府清醒的认识,但不能算是彻底的觉醒。第四折窦娥鬼魂向窦天章诉冤时愤然宣称:“那厮乱纲常合当败。”张驴儿、赛卢医被缉拿归案,窦娥扬眉吐气地宣告:“今日官去衙门在。”从中不难看出,她对“纲常”、“衙门”是肯定的,并未对现实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她也由此把自己的冤情归为“这的是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五个不冤哉”申冤后,她却又殷殷交代窦天章:“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杂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她对王法意识的觉醒:“只限定于和她自己直接相关的人和事的道德判断,”她痛恨的是造成自身冤死的桃杌这样的“滥官污吏”,对于纲常秩序的封建制度,她是向往的。
窦娥作为古代中国普通妇女,如果说她反抗官府,对官府持否定思想,她是不到的,她把自己的冤屈归为“命”。她的反抗“停留在个人层次上”她对官府的控诉,不像控诉倒像说道理,前提是肯定官府。如果窦娥有反抗精神,那也正如她自己最后对父亲所说的,只不过是为了“把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可见,腐朽堕落的封建伦理道德、节孝观念对于窦娥来说已不再是外在的社会规约,而是完全内化为她的道德、伦理意识,成为她行动的坐标和指南。窦娥必然被封建节孝所吞噬。
综上所述,从《窦娥冤》全剧看,作者以喜剧为武器,塑造了一个以“节孝”为武器的典型形象。作者树立起一个以“节孝”自诩、自慰的典型,然而这个自觉充当起“节孝”的卫道士却被其提倡者所毁。可以说,社会政治体制的压力和身处封建社会道德准则之中无所适从,是造成窦娥这一弱女子悲剧的根本原因。窦娥从小就深受封建家法“三从四德”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她把“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封建伦理道德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她自觉地遵守封建道德,心甘情愿地在“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的律条下过着苍白而单调的生活,但是社会并没有成全她。她恪守贞洁,却为恶人所斯;她用自己的生命去维护那个社会的伦理准则,却不被那个社会所理解。
在我们今天看来,贞洁观念当然是一种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理应被人们所摒弃和批判。但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却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普通妇女,她只能按照她的那个时代,她那种身份去思考,去行动。窦娥之所以毫不动摇的选择了“从一而终”的封建信条作为自己行动指南,有“节妇”、“孝妇”虚名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万恶的社会逼的她步步就范。对于窦娥身上的节与孝,近年来,有人认为她显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她的抗争决不是维护自己的贞洁,更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尊严”。窦娥的节孝“不是姓‘封’,而是姓‘人’。”这些观点,今后值得深入研究,也许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窦娥这一形象。参考文献:
[1]程颐,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64.[2]朱熹.朱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商务印刷馆缩印明刊本.卷100:34.[3]别林斯基,智慧的痛苦[M]别林斯基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卷:118.[4]张一本.浅说窦娥的“节”与“孝”,读《窦娥冤》杞记[J].东北师大学报,1992,(5).[5]孙才训,吕敬芳.窦娥节妇孝妇——窦娥形象的文化意蕴及其解读[J].延安大学学报,2005,(1):83.[6]刘长江.明清贞洁观嬗变论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i,2003(12):217.[7]姜志信,刘文义.关于窦娥冤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1984;(4).[8]戏曲研究第30辑[C].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9]黄克.关汉卿戏剧人物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84.[10]干会明.简析窦娥的冤[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2.[1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四卷,1978:236.[13]诸葛忆兵.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冤》的创作意图[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121.[1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9.[15]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1.[16]黄权中.起承转合层层递进一元杂居《窦娥冤》结构赏析[J]当代戏剧,2002,(4):42.[17]黄丽峰,以“冤”解读《窦娥冤》[J].南阳师范学院院报,2003,(5):72.[18]陈若帆。窦娥“节”、“孝”观念议[J]。河北大学学报,1985,(3).[18]施静.近二十年《窦娥冤》研究综述[J].前沿,2003(3).
第四篇: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10年前,一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全球推出,取得了当年票房排行第13的成绩。这部影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国人的热议。10年后,《功夫熊猫》使这一局面再次上演。“熊猫”来了,许多人不禁惊呼:“谁的熊猫,谁的文化?”梦工厂对中国文化的发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四个模式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文化研究有四个基本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模式,以及研究文化产品生产的环境之状况的模式”。本文试图从这四个角度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北朝民歌《木兰辞》开始,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便一直活跃在戏曲、说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迪斯尼电影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则将木兰带到了大洋彼岸,让她在动画形式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影片《花木兰》直接取材于中国故事,《功夫熊猫》更进一步,利用熊猫、功夫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早已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的东西,用好莱坞式的方式和眼光自编自导了又一部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大片。然而好莱坞为什么要将目光投向中国呢?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文森说:“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计划了,为了它,我们准备了十五年之久。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和战胜恶魔的情节,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所以《功夫熊猫》的主意就是这样出来的。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_2]斯蒂文森的话里透露出拍片是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敬意。这可看作是理由之一,但并非真正目的。“好莱坞电影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自己就曾坦率的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题材创新成了好莱坞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1996年就来华创建了艺玛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知名独立制片人⋯ ⋯彼得·罗异也说过:„上百年来好莱坞电影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的本土题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市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他说:„中国丰富的题材、众多电影人才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将吸引国际电影资本流向中国。”大众文化要不断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就需要不断创新。题材的穷尽无疑限制了这一点。因此好莱坞不得不从全球范围内寻求可利用的文化资源,重新编码,推出经过文化转换的新产品,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如《埃及王子》就取材于《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美女与野兽》则是由法国民间传说改编的。
要想让自己的文化传出去,就需要先图解自己,与别人的文化进行协商。好莱坞动画片加入中国元素,正是这样一个举措。《功夫熊猫》不仅在情节上取材于中国文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设计师也参与了其中。这部影片有25%的前期制作是由深圳一家动画公司完成的。中国影星成龙也受邀对这部影片提了意见及音。事实证明,这一举措获得了成功。美联社对《功夫熊猫》评价道:“夏季大片耗资越来越多,却经常令观众感觉越来越无趣。简单而风格轻松的《功夫熊猫》是个例外。” 把中国有丰富的电影题材以及在电影制作方面具有优势条件这些理由归结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好莱坞生产中国题材动画大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进人中国市场,继而满足自己的利益所需,这些需要包括商业的以及娱乐的追求。既然《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中国文化与美国大众文化相冲突的问题。毕竟,两种文化间有着太多的不同。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好莱坞也下足了功夫。首先,在态度上表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敬意。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既没有生搬硬套,也没有肆意改动。有人拿《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进行了对比,认为取材于欧洲古老故事的前者在被好莱坞改编时,运用了恶搞无极限的方法,但在对于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进行制作时,却显得小心翼翼,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限度。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观众在这方面十分敏感,随意恶搞的结果必然会遭到排斥,所以在制作时只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地方进行改动,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令人一笑而过,尽量做到不触动中国观众的情绪。而《功夫熊猫》的首映式一度计划在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卧龙举行,后来因地震取消了这个计划,并于2008年6月18日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特别放映暨首映活动,把当天的票房全部捐给四川I地震灾区。这一切都是在某种意义上向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主动示好。
其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可接合点。在中国人心目中,木兰身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而在影片《花木兰》中这些都得到了肯定,但在这个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些内容,如木兰是为正义、家庭荣誉、保卫国家而去从军,显然这与忠孝观念并不相违背。影片中木兰是一个女英雄,通过她表现出“一个勇士有时就可以决定一切”的观点。木兰在剧中说:“也许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是为了我自己。”这又表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思想,中国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在这部影片里,木兰身上既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忠孝观念,又反映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女权主义思想。对好莱坞来说,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协商,它实现了将外来文化本土化继而全球化的目的。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一点通过简单分析《功夫熊猫》的文本就可以看出来。这里表现了儒冢思想:和平谷里和平安宁,居住的都是善良的居民(兔子、猪、鸭子)。所有的居民都遵从上天的安排,相信上天会选出龙斗士来为他们维护和平。徒弟们尊敬浣熊师傅,浣熊师傅对乌龟大师景仰。他们有着“善最终会战胜恶”的观念,有着积极乐天的人生态度。这里蕴含着道家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无”。最厉害的武功招数“无极拈花指”,以无招胜有招。龟仙人貌似颤颤巍巍,实则高深莫测。阿宝貌似无用实有大用。这里有禅宗的思想:龙之典的秘诀是靠阿宝顿悟而得,只有阿宝能心领神会。而一心想得到龙之典的豹子,用尽所有招数,终是强求。如果没有这些作支撑,那么《功夫熊猫》就只剩一副干架子:一个平庸的无名小辈,某一天突然成为上天选定的“救世主”,在各种极其巧合的情况下获得了秘笈与功夫,最终拯救了苍生,成为大侠。这是许多武侠片里惯用的情节。这样的故事如果不赋予它深层文化内涵,换以新的面貌出现,估计不会大受欢迎。相比之下,围产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文化内涵上的发掘上似乎就显得欠缺了。以至于我们打开这部动画片,不看画面,就只听得一片打打杀杀之声。所以很多人感慨,为什么迪斯尼一拍就是全世界,而我们拍了这么多功夫的片子,却似乎没有很好地做到让人了解功夫背后的文化层面的东西。
在洪美恩的经典受众研究《看达拉斯》中,分析了受众对《达拉斯》这部当时风行欧美的美国电视剧的不同态度。《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三种不同的态度来。
第一种是完全肯定的态度。这类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搞笑的情节、丰富的中国元素、精湛的动画制作技术、良好的视觉效果。大众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具有娱乐价值。《功夫熊猫》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料抖出,令观众笑个不停。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将日常积累起来的压抑感释放掉了。大众快感主要以两种方式运作:~ 是躲避的快感,一是生产的快感。大众文化要躲避正统的、主流的、官方的东西。传统的动画片中,尤其是在中国动画片里,好人好到极点,坏人坏到极点,脱离了生活,且多为说教,看多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令人不想再看到这种动画片,反而会去认同那些有着丰富性格特征、甚至有种种缺点的形象。《功夫熊猫》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躲避心理,影片没有严肃的说教,风格是活泼轻松的。阿宝一改传统荧屏中独行江湖、高人一等大侠形象。侠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变得非常富有人情味,贴近了观众。阿宝他很胖,他性格温和,容易相处,他和普通人一样爱幻想、贪吃⋯⋯完全没有了往日大侠的风范。阿宝既是英雄,也是普通人。许多人豁然发现原来大侠也有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一面,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从中生产出了意义,得到了快感。当然,一片赞扬之声中也不乏明显过了头的。如网络上流传的“一部《功夫熊猫》就胜过《论语》”以及“别人的一切都好,我们的一无是处”之类的论调。这不是面对差距的正确态度,倒反映了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感。
第二种态度是抵制。这部分受众的主要理由如下:《功夫熊猫》是一种文化侵略,是纯商业性的、无价值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敬。抵制《功夫熊猫》最出名的人莫过于所谓的“熊猫”艺术家赵半狄。他将抵制的横幅拉到了放映现场,又拉到了广电总局门口,还在博客上、视频里到处发表抵制言论。赵半狄认为,《功夫熊猫》伤害了国人的感情。灾后的中国处于悲痛中,好莱坞来到中国放映徒具中国元素外衣的美式俗套无聊的电影以捞钱,这是不能容忍的。赵半狄在忧虑什么,忧虑我们的钱被骗走了?可是其他好莱坞大片来中国上映时,他为什么没有出来抵制。忧虑我们受到精神伤害?可事实上或许只有他自己觉得受到了伤害。恐怕他真正忧虑的是中国的熊猫会变成美国的熊猫,即中国文化的丧失。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侵略,这是许多人都持有的一种观点。“当全球化处在以强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为主导力量的后殖民背景中时,好莱坞电影便成为了文化帝国主义大军的一支生力之师,它用《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前传》等重磅炸弹轰炸全球,几乎将全世界变成了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它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还因为其对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的传播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认同,因而,以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为驱动的全球化过程往往不可避免地呈现一种„单向性‟,一种单向的„同质化‟和„同步化‟。这一点,也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中。”l5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抵制者认为《功夫熊猫》反映出好莱坞正在拿走我们的文化,经过加工,再转手推到世界观众的面前。表面上看是被中国文化吸引了,实际上是以这个外表来推行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对待《功夫熊猫》时人们似乎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许多主流文化代表者和大众都持第三种态度——要进行反思。他们既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又不盲目赞同,也不将其上升到文化侵略的高度。当赵半狄出来抵制时,盲从他的人并不多,人们认为与其抵制,不如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想想如何应对。他们呼吁中国电影业能够快点发展进步,迎头赶上。
2008年6月2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此期间,召开了“2008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自己却利用得不好,国产原创动漫何时才能突围?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文化资源拍出优秀的影片来。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的前提下,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拍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片子。在对待抵制事件上,广电总局也保持了客观理智的态度,进行了妥善处理。
声称反思的人中间还有一种论调惊人地一致,就是在承认《功夫熊猫》拍得好,要进行反思之后,使用了“耻辱”、“羞愧”、“扇耳光”之类格外刺眼的词。正视现实,进行反思,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但问题是这些人为什么会感到是耻辱呢?这是因为这些人觉得我们在弘扬自己文化方面做得太差了。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没有做好,所以导致了今天的结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文化正在被他人利用。我们白白浪费了自己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害怕自己的文化被他者侵害,我们感到不能容忍。这折射出一种民族文化自恋的心态。我们迷恋于自己的文化,坚定地认为我们的文化非常好,并且认为我们的文化只能由我们自己阐释,别人不可以改动。当他者的文化与我们的文化相交往,对我们的文化进行阐释时,我们把这视作对自己文化的破坏。因此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承认《功夫熊猫》好,说自己要反思,但内心实际上是排斥《功夫熊猫》的。通过分析,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就是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好莱坞利用的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这里面诚然有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产生陌生化效果,实现创新的原因。但是,吸引好莱坞目光的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在他们眼中,中国文化是不是就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属(下转第56页)性标志。别人对我们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电影输出方面,我们对外展示的也多是传统文化。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功夫》、《无极》等无不说明此。因此全面展示中国文化是很有必要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的阐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好莱坞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电影题材,也表明了全球化的趋势。罗兰·罗伯森说:“从特定的意义七说,全球化是指不同的生活形式之间常有争议的结合。” ‟这意味着全球化是文化之间有争议的结合,是文化的过程。霍尔也说:“全球化绝不能视为一个文化同质化的简单过程;它总是地方的、特殊的和全球的东西的一种结合。” ‟所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的产物。我们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相交融,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之间也有消弭了界限的趋势。但是这些并不是天衣无缝地存在于影片中的,这样的影片是混合体而不是统一体。我们依然可以很轻易地从中分离出不同的文化来,并且很有可能读出隐藏于其中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来。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历经10年,人们已逐渐接受了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改编。在这种语境下,更多人有了思考空间,更愿意站在理性思考的高度看问题。“熊猫”来了,如何应对?或许还是引用《功夫熊猫》中的一句话比较合适: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参考文献: [1]刘志友.文化研究的四个研究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阎云飞.新闻晨报:《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情书[DB/OL].http://ent.QQeom.2008—5—26. [3]白彩霞.好莱坞勾兑中国故事的若干方法—— 以迪士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第五篇: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
从西游记看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
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和提高团队绩效,是组织行为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而我们小组认为影响团队建设和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2.3.4.5.6.7.中国的古代小说西游记,描述了一个任务型的团队是如何出色的完成任务的,有意思的是,在学习了OB之后,再看这部小说,就发现其中已经包含了我们上述的7个成功团队的基本要素,很值得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实在让人敬佩。
下面我们就结合西游记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打造好的团队和完成好的团队绩效
一、首先是团队的目标必须明确
当个人无法完成或者是很难高效,出色的完成一项任务,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就需要组织团队来执行这项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之所以组织团队,就是为了更高效率的完成某项工作,所以,从团队的组建开始,就必须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所以,在组建团队之处,就必须立下明确的目标,离开这个,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这一点上,取经小组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的任务是去西天取经,而且是步行,这项工作是由如来佛祖发起,观音菩萨安排人员并全程监控,由取经小组去完成的。这个目标在取经小组的组长—唐僧的心目中,是异常坚定的,在取经路上,他曾经被妖怪抓去N次,多次差点被吃掉,但是,他从始至终坚持这个信念,并带领其他的组员,虽然是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最终还是成功的完成任务。所以说,一个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坚定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任何工作,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组团去完成的工作,在其执行的过程当中,往往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的时候甚至在人们看来是进入了死胡同或是绝境,团队的成员,尤其是团队的领导要将该目标看成工作的要矢志不渝的完成 团队目标明确 人员配备合理 成员分工明确 及时解决冲突 内部沟通充分 外部资源利用 自我价值实现
二、在有了坚定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进行分析,如何招募合适的人员来执行任务。为了完成该项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团队成员,队员们需要具备哪些才能和哪些特质,这是团队组建时的必须要解决的团队基本问题。在这里有一个误区,人们通常认为,一个由精英所组成的团队的效率就一定比那些相对那些精英而言,相对要平凡的人所组成的团队要出色,实际的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的。一百个高级管理者加一个生产工人的组合,其生产产品的效率,就一定会高于一个高级管理者领导下的一百个生产工人的生产效率吗?
从人员配备的角度看,取经小组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组合:
唐三藏是西天取经的灵魂人物,也是团队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强烈的愿景与使命感,即使困难重重,历经万难仍不改初衷,人格特质具有持续力、为人慈悲为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唐僧人长的很帅而且EQ很高,善于人际沟通。(注意,是人际,遇到妖怪就立马没戏了)
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机智过人,每每在危机关头,发挥创意、化险为夷,显示其高度的行动力、思考力、独立性及革新力,但却个性冲动,显示EQ及慎重力不足。
猪八戒则好逸恶劳,说得多做得少,优点是个性热情亲善,具高度共感性、柔软性,但独立性及挑战性低,易受诱惑与煽动。
沙悟净是团队里默默奉献的人物,谨守本分,虽欠缺挑战与创意的胆识,但持续性、柔软度及EQ皆佳,在紧要关头常发挥冷静、沉着的稳定力量。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观音菩萨在选定这四个队员的时候,依次是沙僧,八戒,悟空和唐僧,并且对队长---唐僧同志的出身进行了一番考察才定下来的,所以从这个次序上也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取经的组合,在对人员进行安排的时候,越是团队中的关键人物,就越需要领导的精心评判和挑选,越是要慎重对待,人员的安排好坏,直接决定了团队任务是否能够实现。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是下了一番心思和功夫的。如来说过:“这个挑选取经人的工作非观音菩萨不可。”
三、合理的人员分工: 下面看看他们的分工: 一把手: 唐僧
唐僧是一个目标坚定、品德高尚的人,他受命唐王,去西天取经。
要说降妖伏魔的本领,他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为什么他能够担任西天取经如此大任的团队领导?
关键在于唐僧有三大领导素质:
首先,目标明确、坚定愿景。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能够为团队设定前进目标,描绘未来美好生活是必要素质。领导如果不会制定目标,肯定是个糟糕的领导。唐僧从一开始,就为这个团队设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一个企业,也应选择这样的人做领导,团队的领导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只有他自己坚定不移地信奉公司的文化,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实现团队的目标。
其次,手握紧箍,以权制人。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估计早被孙悟空一棒打死,或者使唤不动他。这也是一个领导的必备技能,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没有权威,也就无法成为领导。但是唐僧从来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只有在大是大非的时候,才动用自己的惩罚权,这对企业领导也是有借鉴意义的,组织赋予的惩罚权千万不要滥用,奖励胜于惩罚,这是领导艺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以情感人,以德化人。
最初的时候,孙悟空并不尊重唐僧,老觉得这个师傅肉眼凡胎、不识好歹,但是在历经艰险后,唐僧的执著、善良和对自己的关心也感化了孙悟空,让他死心塌地保护唐僧。作为一个团队领导,情感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往往是做生意先交朋友,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对事情的判断主观性比较大。所以在塑造团队精神的时候,领导一定要学会进行情感投资,要多与下属交流、沟通,关心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
总的来说,作为企业领导,要用人为能,攻心为上。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二把手: 孙悟空
孙悟空的个人能力强,有个性、有想法、执行力很强,也很敬业、重感情,懂得知恩图报,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留住他,如何提升他的忠诚度,这要靠领导艺术,靠企业的文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刚认识不久,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遭到唐僧斥责,结果孙悟空一生气,自己走了,但后来在东海龙王那里看了黄石公和张良的故事,加上龙王又说:“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孙悟空一盘算,觉得有道理,自己被唐僧搭救,而且还可以通过取经变妖为仙,自己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就走了呢?所以后来他又回到了唐僧身边。第二次被赶走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决意不能留他,悟空无奈,只好离去,但“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但已经心系唐僧,一听说师傅有难,马上不计前嫌,重新回到团队中去,还要在东海里沐浴一下,生怕师傅嫌他。
唐僧用什么方法让孙悟空这么死心塌地?
首先是规章制度——紧箍咒。规矩是权威,企业的制度就要有权威,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格,不管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有多少阻力,但只要坚决执行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氛围与文化,让大家自觉地去遵守。
但制度的力量是有限的,制度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要让员工有凝聚力,与企业同心同德,还要靠情感,唐僧就是靠他的情感管理,用他的执著和人品感化了孙悟空。
没有修成正果的目标和愿景,孙悟空也许中途就回去了;没有师徒的情分,估计孙悟空也不会这么卖命;当然,如果没有偶尔的紧箍咒,也许悟空早酿成大错。
但孙悟空这样的员工只能是一个好员工,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什么意思呢?孙悟空最大的乐趣是降妖伏魔,常说“抓几个妖怪玩玩”,这是一种工作狂的表现,他不恋钱财、不惧劳苦,在降妖伏魔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他天性顽皮、直言不讳,经常把玉皇大帝、各路神仙都不放到眼里,注定他无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
但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有了唐僧,就不需要孙悟空有领导能力,否则唐僧的地位肯定要受到动摇。这也就是为什么团队成员的选择要非常慎重,要能够优势互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
孙悟空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爱卖弄,有了业绩就在别人面前显示显示,而且得理不让人,这显然也影响了他继续发展的可能。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非常清楚下属的优缺点,量才而用,人尽其才。
三把手:猪八戒
猪八戒是个什么样的员工?从好的方面看,他虽然总是开小差,吃的多、做的少,时时不忘香食美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立场还是比较坚定,从不与妖精退让妥协,打起妖怪来也不心慈手软;生活上能够随遇而安,工资待遇要求少,有的吃就行,甭管什么东西,而且容易满足,最后被佛祖封了个净坛使者,是个受用贡品的闲职,但他非常高兴,说“还是佛祖向着我”。更为重要的是,他成为西天枯燥旅途的开心果,孙悟空不开心了,就拿他耍耍,有些脏累差的活,都交给他,他虽有怨言,但也能完成。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旅途还真无聊。猪八戒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唐僧非常尊敬,孙悟空有不对的地方,他都直言不讳,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唐僧作为领导的协调和管理作用。
从不好的方面看,他经常搬弄是非,背后打小报告。另外,在忠诚度方面也差,尤其是刚加入取经团队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散伙走人,回高老庄娶媳妇,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和睦。
看上去八戒既馋又懒但是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a 不要过于强求
佛曰,人有七苦。每一种苦都让我们伤心欲碎,但我们不能就此一蹶不振!八戒由仙贬妖,而且还成了猪妖,可谓人生不顺,但他过得很快乐。经理人有时在职位、薪酬等个人发展上不得志,是难免的,要学会解脱,不要过于强求,这是人生一大智慧。b 不要过于压抑
经理人压力大,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外有工作,内有家庭。工作、生活,有的还要边读书,供房、买车,中国人的压力本来就比较大,所以要学会自己找乐。八戒压抑不压抑?不但没了老婆,自从跟了师傅,就没吃饱过。但八戒很厉害,人家见人参果就吃,见美女就泡,见妖怪就打,见地方就睡,这叫活得洒脱。不要过于压抑,是一种人生智慧。四把手: 沙僧
如果唐僧这个团队只有他和悟空、八戒三个人,那还是有问题,唐僧只知发号施令,无法推行;悟空只知降妖伏魔、不做小事;八戒只知打打下手、粗心大意;那担子谁挑、马谁喂、后勤谁管?
沙和尚就做了个管家的角色,任劳任怨,心细如丝。他经常站在悟空的一面说服唐僧,但当悟空有了不敬的言语,他又马上跳出来斥责悟空,护卫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企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给予恰当的位置,如行政、人事、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
沙和尚忠心耿耿,他是唐僧最信任的人,是老板的心腹,但属于那种有忠诚度但能力欠缺的人才,老板喜欢用,但如果重用、大用,就会出问题。许多企业和团队之所以失败,往往坏在沙僧这类角色上,因为是老板的心腹,他们就会得到相当高的权力、地位,但由于能力有限,又无法担当重任,所以往往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四、及时解决冲突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冲突,其实在一个团队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并不是什么坏事,通过沟通,往往可以使得团队成员在冲突过后更加加深了理解和默契:冲突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三打白骨精时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团队刚刚组建,尚处于团队的磨合期,师徒四人的价值观、性格、经历、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师徒之间沟通不足,默契程度不高,悟空火眼金睛,但性急遇事不请示领导,八戒偷懒、馋嘴,喜好溜须奉承邀功弥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悟空与八戒相互较劲内耗,沙僧的协调工作效果不明显。同时作为领导的唐僧领导水平不高,战术上轻敌,对取经的危险认识不充分,固执己见,不善于分析问题,不善于反思,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辨别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激励手段不足,方法论也有问题,有家长做派(动辄念紧箍咒),更加致命的问题是唐僧对主要目标信念不明确(见悟空杀“无辜”,居然认为取得真经也没用),信心动摇,长期忍耐性不足,逆境商不高,遇到挫折撂挑子,团队的管理控制系统调节失效。此时的取经团队简直具备了所有失败团队的特征,唐僧落入白骨精的魔爪也就顺理成章了。经历这场灾难后的取经团队能够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尽管风风雨雨,但是团队的磨合逐渐演变为一种默契,最终取得真经
从团队发展历程的角度而言,团队建设必须经历磨合、相容两个阶段,最后达到一种默契的境界。团队好似一台精密机器,各个零件(即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零件之间的公差匹配就是默契程度,公差匹配差必然导致机器磨损加剧,机器提前“退休”。因此一个团队的默契程度往往决定团队的整体绩效,一个优秀的团队在默契方面的成功往往是失败团队的学习榜样,同时授权不充分、同床异梦、内部不团结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程度不高,或者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上下同欲者胜、和如琴瑟、爱兵如子、周瑜打黄盖等等典故、词语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默契的外部特征,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默契的充要条件就是“上下同欲、心有灵犀、坦诚相待、相互信赖、充分授权、以心换心”。
五、内部沟通充分
沟通的四种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其必然有着充分的内部沟通机制或是氛围,每个人可以很自然和无拘无束的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以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促进队员之间的信任,并且达成团队的综合意见和行动方案,降低行为监督的需要。
在西游记的这个四人小组中,唐僧是个凡人,一开始对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本领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一个领导对下属的本领不是特别了解,而其又要领导他们去干活,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看看唐僧是如何通过“沟通”实现控制,激励,表达和获取信息的。例如:乌鸡国王已经死去三年,全仗着井龙王的一颗定颜珠才保得尸身不腐,猪八戒就向唐僧进言:“孙悟空能有手段救活这个皇帝”,好了,唐僧开始并不知道孙悟空有这个本事,现在获取了这个信息之后,就激励悟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要孙悟空帮忙救人,孙悟空推托此事难度太大,救不了,八戒又再次献计,要唐僧把紧箍咒念念,在这种情况下,孙悟空答应去找阎王帮忙,结果又再次被八戒揭穿,最后只得同意去找太上老君要九转还魂丹来就国王。从这个团队的决策过程中,可以看出,唐僧为人很好,首先的沟通方法是进行激励,在没有什么效果时,就只好通过念咒语来实现了控制和情绪的表达,而八戒则很好的向领导传递了重要的信息,最后是小组决策让孙悟空去求太上老君。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进行团队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首先,这个团队的领导非常民主,成员之间交流充分,没有什么内部矛盾,即使是有些话说出来会得罪某些其它成员,但是该表达的意见还是会在谈论决策的过程中说出来,而在事后,成员之间也不会有什么对彼此的成见产生。这样一来,经过充分讨论的结果,往往是要优于个体所独自做出的决策。还是以此为例,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唐僧就不会知道孙悟空能借来丹药救国王,他本人更是对此事无能为力,乌鸡国王活不了,猪八戒知道孙悟空的本领,可是他不会念咒,约束不了孙悟空,乌鸡国王还是活不了,孙悟空只想保唐僧,没有动力去救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乌鸡国王的结局可想而知了。就是由于经过充分的沟通,由唐僧领导做出了决策,由悟空执行,将国王救活了。
六、善用外部资源:
有效的工作团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从组织那儿得到支持,包括及时地信息,技术,人员,鼓励和行政支持。当一个团队在工作中遇到了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所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一个高效的团队就会去主动寻求上级力量的帮助,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自己在那儿一筹莫展干着急,或者是反复的作无谓的尝试,浪费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求帮助并是一种软弱的表现,相反,它表现了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智慧。当然也要避免凡是遇到一丁点的困难就去找组织这样的行为。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法力高强,见多识广,但是就是这样,他有时也无法单靠个人力量击退敌人,还需要猪八戒相助,甚至藉助外力才能救出师傅。这样的例子在小说当中有很多:比如在小雷音寺,为了从弥勒佛的黄眉童儿处将唐僧救出,孙悟空先后请了:二十八宿星辰,龟,蛇,龙神,小张太子,四大神将,最后在弥勒佛的帮助之下,才将妖怪收服,救出师傅。
七、自我价值实现
期望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两个很著名的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员工会在以下情况中受到激励,从而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员工相信努力工作能够产生好的绩效,好的绩效能得到回报,回报能满足员工个人目标。而成就需要理论则说明:有一些人对于获得成功有着强烈的冲动,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的成就感而不是成功后的奖赏,他们渴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更有效。他们喜欢接受困难得挑战,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承担责任,而不是将结果归因于运气或其他人的行为。
我们知道,在这个取经的队伍里,他们加入这个组织都是有着自己的个人目标诉求的: 白龙马是要立功活命,沙僧是本意是要官复原职,猪八戒是要将功折罪,脱离灾瘴,孙悟空是要修成正果,不当妖仙,唐僧是要救苦救难。
通过完成取经这个任务,他们每个人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的理想。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就必须先去完成组织的目标,这一点对我们以后进行公司的人员管理和激励很有借鉴意义。但是这几个人里面,他们又是有个体差异的:唐僧和孙悟空可以归为一类:他们两个的行为可以用成就需要理论来很好的解释:他们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工作能够给他们带来个人责任感,信息反馈,同时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冒险性,因此,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们两位都产生很强的完成工作的内部驱动力,一路上,唐僧多次被妖怪所掳,但是其始终不为所动,而孙悟空则是非常积极的主动的承担了除妖伏魔的任务,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次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很好的创意,很出色的完成任务。
所以这类人的共同点就是:只要目标非常明确,那么他们就会去想尽办法去实现该目标。他们并不关心努力-绩效,绩效-奖励和奖励-目标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案例中,唐僧和悟空又是小组中的灵魂人物,从这个角度上看,观音菩萨看人用人确实是很准确的。
而猪八戒的行为则与期望理论很好的对应了起来,八戒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喜欢吃喝,生性懒惰,取经对其来说,是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将功赎罪这个目标,对其个人来说,并不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目标,在他的内心深处,当一个能够吃饱喝足的妖怪,也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所以,如果为了达到这么一个他并不是非常渴望的目标,而去要求他完成一件对其来说很困难的工作,他就会觉得很有点得不偿失,那么他中途走人遇到困难就要走人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而且在实际的取经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因此,西行的路上,八戒同志就多次在遇到唐僧被掳的情况之后,提出散伙的建议来。
沙僧和白龙马则属于两者之间,他们有自己的目标,也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但是他们的能力非常的有限,所以他们在队伍里任劳任怨的干一些基础工作。
所以呢,取经小组在高成就者唐僧和悟空的积极带领下,在对八戒的不断教育和鞭策中,在沙僧和白龙马踏踏实实配合下,才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