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5: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等职能,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法治县”创建工作中,xx县司法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创新载体,强化宣传,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法治县”创建基本情况

在紧紧围绕“法治县”创建工作重心下,xx县司法局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工作向服务改善民生转移,围绕就业、就医、就学、拆迁、环保、下岗职工权益保障和农民生产生活等民生问题拓展服务领域,依法有效保护了群众利益。在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中,进一步降低门槛、畅通渠道、简化程序,探索便民措施,开展专项援助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援面,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便捷的法律援助。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着力宣传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民生问题依法解决;着力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生产环境。简言之,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扎实有成效的工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法治县”创建中的主要举措

(一)扩大宣传,注重引导,努力营造安岳“法治县”创建氛围

全县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声有色开展“法治县”创建宣传活动。

1、着力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机关领导、干部每人有一本学法笔记本,每年按学时完成自学笔记。二是狠抓青少年在校生学法。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确保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每年,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都到学校了解学生遵纪守法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讲座,年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次。三是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学法。健全完善了企 1

业经营人员学法和个体工商户学法制度,拟定年度学法计划,使他们熟悉市场竞争规则,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各司法所每年分上下半年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累计送法进规模以上企业19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面达到100%。四是狠抓两劳释放人员学法。充分结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特色,组织两劳释放人员自觉参加教育学习和集中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并对有劳动能力的还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同时,根据两劳释放人员的心里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里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里,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五是抓好村(社)居民学法活动。继续推行村(社)普法骨干学法制度和法制学校制度,大力进行法治县创建宣传活动,每年坚持送法到村(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

2、着力开展民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为主要载体,不断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各乡镇各村制定了《村民议事规则》,推行“村务民主管理质询议事”制度,同时加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的建设。

3、着力开展创建法治文化大院活动。在巩固“法律六进”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创建法治文化大院活动,通过以案讲法、建立农家书屋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指导村民用法实践。如xx镇现已创建法治文化大院2家,法制园地25个,受教育群众2万余人。

(二)务求实效,法治惠民,不断将安岳“法治县”创建向纵深延伸

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是法治创建的活力之源。为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结合;同保障基层社会稳定相结合,同保障民生民权相结合。

1、不断创新依法行政、诚信服务的举措。围绕提高行政效能,司法行政机关要打造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做到办事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政策依据公开,“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有效地提升了法治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2、整合资源联动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利用各部门资源和职能优势,先后组织开展“春、秋季新生入学集中法制课讲座活动”、“‘3.8’妇女维权活动”、“综治宣传月活动”“‘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等普法宣传活动,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村(社)、进学校、进机关,对机关干部进行《人民调解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4年来,发放法制宣传资料9万余份,上各类法制课60余堂,举办各类培训70多场,做到“法律宣传进万家”。

3、结合“万名干部进千村驻百日”开展“三进三同三服务”惠民大行动活动。深入开展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活动和惠民大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围绕当前社会的难点、热点,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人民调解员、司法干警、法律工作者等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中共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8起,受理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地维护地方的稳定。

三、“法治县”创建中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拓展了为民服务的领域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将法律服务领域不断向宽度延伸,向深度拓展,在做好婚姻、赡养、遗产继承、合同纠纷等传统民生业务的同时,积极围绕征地、拆迁、环保、医疗纠纷、旧村和棚户区改造、房地产交易、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拓展服务领域。

(二)不断创新了服务形式和载体

自2008年开始,全县鼓励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积极为基层政府、企业、学校、村委等担任法律顾问,有效促进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从源头上减少了侵害群众权益的事件发生。截至2012年底,全县律师共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02家,并且为镇街和社区担任法律顾问,面对面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实现了法律服务与社区群众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合作,组织律师事务所通过开通咨询信箱、咨询热线、现场解答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解答法律咨询10万余人次。

(三)为重点对象搞好了法律服务

针对农民工、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各级、各地普遍组建了青少年维权岗、妇女维权律师团、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等专项律师服务组织,为社会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四)着力化解了涉及民生的矛盾纠纷

积极推动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向基层延伸,依法化解了一大批涉法矛盾纠纷,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了司法公证的预防作用,对涉及民生问题特别是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事项进行公证,避免矛盾纠纷产生。引导司法鉴定机构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矛盾纷争,通过客观、公正、科学的鉴定来查明案件事实,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鉴定程序解决纠纷,减少了诉讼。

既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法治县”创建中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在“法治县”创建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与“法治县”创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二)单位之间发展不够平衡;

(三)少数部门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够;

(四)法治建设基层基础相对薄弱;

(五)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公民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

(六)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

五、“法治县”创建中的启示和思考

(一)构建多层次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倾斜、向民生靠近,努力为解决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形成法律服务工作合力。优化基层法律服务布局,为城乡群众提供均等化法律服务。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主题活动,在全县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争取优惠政策,大幅度提高办案数量和经费保障水平,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继续开展好“资深律师”法律援助行动和“法律援助为民服务争先创优年”活动。完善律师参与涉法信访长效机制,依法化解信访案件。强化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严肃惩处违法违规人员,促进公正廉洁诚信执业。

(二)构建全方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

在“六五”普法中,我们将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增强全体公民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司法行政机关干部、普法工作者和志愿者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送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深化“法治县”创建活动和“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校园”等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法治化水平,为保障和改善民

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适应城镇化、合村并居的情况,及时调整、充实村居(社区)调委会,巩固、加强乡镇(街道)调委会,重点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普遍建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人事争议调委会的基础上,将人民调解组织触角向物业管理、互联网、消费者协会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和实效。在继续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同时,积极参与化解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切实做大做强县域司法行政工作

县域司法行政工作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是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民生的主阵地。针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从去年开始,省司法厅提出做大做强县域司法行政工作。下一步,要着力开展好新一轮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活动,构筑基层工作平台,整合职能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突出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社会化的特殊人群管控机制。优化服务职能,为城乡广大群众搭建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提升保障职能,建立完善广覆盖的人民调解和法治创建推进机制。建立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及动态增长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夯实基层、发展基层、壮大基层,以此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篇:浅谈课本剧在卓越课堂构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课本剧在卓越课堂构建中的实践与思考

张哲平电话:*** 重庆市永川区科名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建构区域卓越课堂建设背景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实践与研究。作为课本剧特色学校,如何发挥课本剧在卓越课堂构建中的应有价值,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催化剂;局限性;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永川区也提出了建构区域卓越课堂建设思路,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面前,语文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探索许多新型的教学形式,课本剧也是受大家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进行了语文课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等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是在这个张扬个性,审美多样化的时代,学会表演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校作为课本剧特色学校,如何发挥课本剧在卓越课堂构建中的应有价值,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课本剧是卓越课堂构建中的一种催化剂

课本剧是一项很好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它源于课本,走出课本,再回归课本,对语文教学具有一种调剂作用。具体地说,这种调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课堂上让学生演一演,哪怕是几个动作,一小段对话,都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因为对表演活动的浓厚兴趣,能使他们自觉自愿,心力专一,兴致勃勃,出色地、创造性地学习语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读分析课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的媒体只有文字符号而无形象可言的课本。而课本剧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它把课文搬上舞台,将课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死板的东西生动化,书本上的东西现实化,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再由对生活、现实的体会回归到对课本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种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规律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在一定范围内所应遵循的。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为一体,课本剧的编演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新奇、智慧、刺激、挑战的创造之旅。在排练阶段,学生首先要主动地去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查阅课外书籍、上网等渠道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材料,收集之后又要对课本和资料进行整合表演,这实际就是一种再创造。

(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本剧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学生在排演课本剧时,需要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手,竭尽全力,这样自己的小组才有希望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排演时要亲密合作,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团结,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二、课本剧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编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十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课本剧能将陶冶灵性的人文性功能与社会交往的工具性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更使学生获得心灵和智力的启迪。下面谈谈以编演课本剧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

选——符合孩子童真童趣。

表演课本剧首先要选择生动的适合表演的课文。比如《狐狸与乌鸦》,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形象,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很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孩子很容易进入角色,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表演,更能体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编——加深理解课文内涵。

学生在编课本剧中,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与老师一起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课文,体会字词含义,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不断加深认识,为成功表演奠定了基础。

排——体现学生发展个性

排练是演好课本剧的关键,排练中要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精妙,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性地选定自己要编演的场次、角色和情节,以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融入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力求人物个性突出,故事情节连贯。

演——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

表演课本剧,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小学生好表现,演出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我启发学生自己去邀请家长、教师或其他同学来观看表演。在演出时,我只要求学生做到两个字——“投入”。《晏子使楚》中扮演齐王的同学,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举手投足中体现了齐王的盛气凌人。《军民一家》中扮演雷锋的同学一身朴素的衣服,“跋脚老太”的走路像模像样。台上的小演员个个演得起劲,台下的小观众个个看得认真,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也使大人们惊喜不己。

评——鼓励学生切磋进步。

课本剧排演过程中及表演完后,学生分别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一层层推进,越来越精彩,最后博得了满场的掌声。这样,既总结了经验,又知道了不足,为以后更加成功地表演提供了一面镜子。

写——完善学生自我人格

结合本次活动,可写一篇记叙文(或日记),题目《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也可以用《由一堂语文活动课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对目前语文课教学发表一点看法。或者以写信的形式跟老师就本次活动的感受作一次沟通。

三、课本剧的应用反思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课本剧也不例外,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课本剧寓教于乐,越来越受到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喜爱。但对于使用课本剧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认真正视和反思。

首先,排演好课本剧,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精妙,更要针对不同学段,注重排演课本剧的循序渐进性。课后排演时,低年级教师要重视示范,让学生侧重了解重点语句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可以简单地模仿。中年级排演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排演中理解重点语句的精妙,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而高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力量,分工、协作、策划、编排,发挥创造想象,寻找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如对话形式的变化,心理活动的旁白,对话内容的增补。教师要把握方向,适当提出建议。

其次,课本剧的来源较多,成语、传说、记叙文等等都可以。小学生的理解、创造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放手让学生以小组排演课本剧,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要么机械对白,停留于文本的表层;要么随意生成,偏离文本。所以,指导教师把握好剧本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要注意尊重原文,从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来仔细研究表演的细节,让学生披文入境,亲身体验,情思共鸣,与作者心灵沟通。

再次,课本剧的准备工作量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要想演好课本剧,没有学生、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准备是不行的。从文章的理解,剧本的编写,导演、演员的挑选,道具的准备等一系列工作量多而庞大。加上排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校不仅是学习语文,还要学习许多科目。各科的任务本身就很繁重,如果课本剧占用过多的休息时间,那么其他科目的学习又如何保障呢?这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在选角上,由于人人都想争当主角,那些配角就无人去演,这种矛盾如果协调不好,会造成同学关系的不和,也会在准备和表演中出现漠不关心的表现。

当然,在卓越课堂构建中,如何用好课本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达到卓越课堂,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唐蕴娴 新课程学习2010-09 [2] 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李玉波 云南经济日报 2011-12 [3] 编演课本剧组织课堂教学策略 沈鹃 教育科研论坛 2005-05

第三篇: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xx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创建法治城市的号召。本文拟针对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二)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力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四)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二、对创建法治城市的几点建议

法治城市创建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法治指数每上升一点,低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增加100美元以上,中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提高到400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每人财富总值可以提升近3000美元。(见《瞭望东方周刊》20xx年40期)。因此,专家提出论点:法治创造gdp。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就如同发展城市经济一样,应当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自觉行动。针对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抓好创建工作:

(一)确立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国家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二)制定法治城市的具体标准。法治作为人类共有的政治文明,即便不同法系,也有某种程度的共性。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拟定法治城市的共同标准,完全可行。作为法治创建活动先行者的江苏省,20xx年即推出了相关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内容涵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学法守法、依法管理、组织保障六方面。其他地方,更多的是针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指标体系,比如深圳市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内容翔实,共12个大项44个子项225个细项。创建法治城市,当然要求达到法治政府的目标。但是,法治城市创建是个更广泛的概念,不但涵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机关系统,律师、协会、社区等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也应包含在内,作为城市主体的企业、市民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应以全国普法办《意见》中列举的十大任务为指导,构筑众多的子门类标准,对十大方面原则任务进行细化和补缺,构筑起完整的系统的法治城市标准。

(三)建立创建活动的权威机构。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四)把握创建活动的重点领域。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五)畅通群众参与创建的渠道。法治城市创建的成果将由市民共享,法治城市创建的过程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发挥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由市民参与其中,做到民主立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推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件的法庭开到群众中间,使市民近距离的受到法治教育。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向市民宣传普及法治知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反馈。要扩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范围,提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市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帮助。在制定法治城市考评标准时,群众应该广泛参与;在出台的考评体系中,市民的法治满意度、法治参与度,应当成为主要测评指标。

创建法治城市,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城市的执政者、管理者,应当清醒的看到法治城市创建的价值所在。法治城市创建的考评标准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对创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法治城市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第四篇:对司法行政机关警务督察的思考

对司法行政机关警务督察的思考

一、警务督察的含义及意义

警务督察是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是符合警察工作要求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是保障公安、司法等机关政令、警令畅通,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警察队伍廉政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997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20号令《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发布施行,这是共和国警察制度史上的一个路标:它标志着具有中国公安特色督察制度的建立。

监狱警务督察是应司法部警务督察部门应运而生的,是对监狱人民警察履职执法过程及其结果的约束、监督、纠正和保障,是确保监狱执法工作公正、文明、廉洁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保证监管安全的有利武器,为保持队伍战斗力提供了有利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保证警务督察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湖南省司法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司法行政机关警务督查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警务督察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监管安全、队伍建设工作一起研究、部署,要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定期研究警务督察工作制度。从而将我省司法行政机关的警务督察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与公安警务督察的区别

在2011年修订后颁布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中第四条: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下列事项,进行现场督察:

(一)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二)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治安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五)治安、交通、户政、出入境、边防、消防、警卫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六)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情况;

(七)处置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的情况;

(八)文明执勤、文明执法和遵守警容风纪规定的情况;

(九)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

(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其他情况。

司法行政机关立足本职工作,也制定了《司法部关于加强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的警务督察工作。在此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警察督察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督察事项主要包括:重要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监狱、劳教所突发事件处置情况;监狱、劳教所规范执法情况;警察执勤现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警察使用武器、警械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情况;警察文明执法、执勤和遵守警容风纪情况等,并提出要结合贯彻“双六条禁令”,重点加强对监狱、劳教所落实各项监管安全制度和措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情况的督察。

三、监狱警务督察的重点

1、重要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对监狱来说,重要警务部署诸如武器弹药库、民警值班室等直接关系到监狱监管安全的部门,应建立二十四小时值班制以确保监管安全稳定。这些部门理应成为警务督察的重点,以确保各相关工作人员二十四小时在岗。

2、警容风纪督察。民警警容风纪、文明执法是警务督察的常态化督察重点,督察人员要对民警是否按规定穿着警服、佩戴警用标志,是否存在警便服混穿,警容是否端正,是否佩戴与授予警衔不相符的警衔标志。在我狱存在着警便服混穿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上身警服,下身便裤”,其次就是警衔佩戴与实际授予警衔不符。最后就是新入职民警,往往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领上警服,因此在监管区内存在着“便衣警察”。其次、对民警素质养成、文明执法、警务礼仪等方面进行督察。对八小时以外着警服问题,应由警务督察部门下发《警务督察通知》向全监民警重申着装要求和纪律,杜绝穿着警服“饮酒,扯皮,打架斗殴”等严重影响警察形象的问题。

3、罪犯三大现场的管理警察履职情况、罪犯劳动以及生产安全等情况。在罪犯劳动现场,学习现场、生活现场等三大现场必须有民警二十四小时直接管理,重点督查民警能否公正文明执法,避免执法差错,是否存在“警囚不分”现象。其次,在办公、监管区域内发现违禁物品或疑似违禁物品,可责令当事人交出,如手机,牌具等。个别民警为了蝇头小利,给犯人传递违禁物品,此种行为以往都是由纪委来查处,但现在可以先由警务督察部门进行督察处理后再交由纪委调查。再者,随着监狱经济的转型,外协技术人员入监次数逐渐增多,应同时督察民警对外协人员的管理工作。

四、司法行政系统警务督察有待建设完善之处

首先,建立专业的警务督察队伍

《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警务督察机构,并指定了人员结构组成,但是我们要看到警务督察应成立专人专门的队伍,配齐配强警务督察人员,而非由其他人员兼任。督察人员首先要有一定的从警经验,要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意见》要求:警务督察人员行动先于一般干警、标准高于一般干警、要求严于一般干警,定期组织督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出警务督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管理,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同时,要对督察人员进行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关考核内容,以真正的起到督察的作用,而不能只做“老好人”,表面上指出问题的存在,根本上则不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要对警务督察机构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警务督察人员按照执法勤务类进入警察职务序列套改工资,对基层警务督察人员实行“三同”,即警务督察人员的执勤岗位津贴、加班补贴标准和一线警察相同,评优评先比例和一线警察相同,从而充分调动警务督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警务督察不在流于形式,确保警务督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其次,民警集中学习相对于公安机关来讲,司法行政机关的警务督察一直是薄弱环节,民警普通认为警务督察只是公安机关的事情,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对象也是针对公安民警。因此,在全面推行司法行政机关的警务督察时,必须先制定出相关条例内容,对民警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学习,给大家一个适当的“缓冲期”,以便以更好的姿态来迎接督察。

第三、警务督察结果与考核挂钩。

警务督察结果充分运用与否,是决定督察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将督察结果与监狱民警考核挂钩,与中层领导干部管理考核挂钩,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同时作为监狱领导研究决策部署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要求警务督察人员每月汇总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上报监狱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以此对所有督察小组进行排名,对排名末尾和督察问题较少的督察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或谈话教育,连续三次排名末尾的一次性取消督察人员资格;要求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对督察出的问题进行追踪关注,督促整改落实。要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要重视、听取、采纳警务督察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要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四、及时巩固督察成果

及时公布警务督察结果,不仅能让当事人敲了警钟,也让广大民警充分认识理解警务督察的重要性,并能以此为鉴,从中反省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有利于巩固警务督察成果。

第五篇:企业文化在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品牌创建中的作用

摘 要:品牌之争是现企业竞争的重点,而品牌的核心因素就是其所代表和蕴含文化,具体而言是凝聚在企业之中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凝聚,是企业品牌塑造的灵魂,而品牌则是其外化表现。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取胜需要有先进而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和支撑。

关键词:文化;品牌;企业文化

一个经营成功的品牌,其价值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万宝公司的总裁说:“企业的品牌如同只进不出账户,当你不断用产品累计其价值时,便可尽享利息收入。”品牌的创建就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一旦长成之后,便会福荫无穷,如果某个品牌达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它代表的就是一种放心,一种品质,例如宝洁公司的洗涤用品在消费者眼中就是质量和品质的保证,人们购买和使用都会感到安心、舒心、放心。更有品牌成为生活品质和品位的代表,我们常听到:我只用这个牌子的香水,只抽这个牌子的香烟,只喝这个牌子的啤酒和咖啡,固然这些产品之间可能有着质量和价格的差异,但是如果忽略掉它们的生产厂家,再去掉它们的包装,那么它们在这些非“它”不取的消费者眼中可能就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品牌缘何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呢?在商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这一品牌所代表的生产商在同行业之中的水平和地位。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和最终作用就是通过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来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一个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其成长过程就是产品与文化的共同作用结果。企业文化与品牌的概念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细化和具体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制度﹑形象等,表现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生产﹑总体范围﹑以及对待顾客的态度和理念.企业文化一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找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生存和生命的本质)。

(2)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也即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在人社会历史中,最初的商品制造中并没有品牌或品牌价值之说,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同业组织经过努力,要求工业者在自己的产品上加上商标,以免受劣质商品的损害,这才有了原始的品牌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品牌就逐渐成了某种商品的代言名称或识别标识。诸如我们在谈电脑时会说“苹果”、“联想”、“海尔”等。

在长期的经营和生产活动中,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认同了某一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以至于商品本身被弱化,而生产商品的企业的名称或者商品的品牌名称就成了这种商品的代称,(例如,我们谈到花露水时会说“六神”或者“强生”反而不提花露水本身,但是人们可以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品牌意味着某种商品的品质的优秀和可靠,包括质量的可靠、服务的周到、理念的积极和健康等,品牌是在市场、企业、消费者共同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与品牌塑造

(1)企业文化是品牌打造的内在核心。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强项品牌,企业文化是产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优秀的文化作为支撑,品牌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经由正确的文化的支撑和引导,企业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物质层

二、制度层

三、精神层,属于深层文化,包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深刻使命感,企业家和员工的追求,也是企业要达到的终极价值目标。物是表载,制度是规范,精神是这两者形成的思想基础,核心和灵魂。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知名品牌的塑造更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员工。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鲜明的风格,从精神上塑造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更兼具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在进入市场之后也可以让消费者对这种文化有某种感知,继而得到认可和赞同。可以看到,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到服务都有着企业文化的溶入,而这些也正是品牌塑造的必经步骤。

(2)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

在品牌的定位中,企业文化是主导,一个品牌的定位和成形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产品都不是万能的,但是任何产品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那么某一行业在结合本行业的特点与市场特点进行分析所规范出来的自己的准则和目标就是定位的形成,而产品的或服务的定位又更加促进企业文化的完善与深化。“七匹狼”服装以“狼”作为品牌形象标识,代表的是一种进取、坚忍、野性。“李宁”服装则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而红豆衬衫所表达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拮,此物最相思”则是一种柔和的相思之情。不同的企业文化铸就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折射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品牌的塑造离不开这种文化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总体而言,企业的风格和产品定位与最初创业者的理念和观点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定位是品牌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正确的定位将是产品成功营销的关键,品牌定位不明,品牌个性则显得模糊不清,产品就无法敲开消费者的心扉。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逐日严重的情况下,只有人性化的差异表现才能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染人们,定位不明,缺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占据有利位置。

(3)优良的企业文化使品牌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准确的定位可以将产品转化为品牌,但是一个品牌能否获得成功很重要的就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好感。在今天,许多产品在技术、价格、质量等方面几乎都没有差别,左右消费者态度的便是这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内容,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冲击力。要使消费者认同,就要以高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要表现出优良的品质,良好的道德,甚至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就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和修炼。如果一企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不论其产品的质量有多么的优良,都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就更谈不上美誉度和好感了。

白沙集团钟情于鹤文化,鹤本是仙灵飘逸之物,代表着智慧、典雅、尊贵,可见其定位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与2004年雅典奥运会百米跨栏短跑冠军刘翔合作所做的公益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可以说把这种文化演绎到了至善至美。如果一位本身就喜爱鹤或这种类型文化的人士在缭绕的烟雾中感受着“我心飞翔”的意境,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和美妙的感觉。

(4)企业文化作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关系。

品牌的经营需要与消费者有互动,需要消费者的反馈。在销售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营销的利益,更应关注消费者作为人的特点和需求。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既不把消费者当成追随者也不奉为上帝,而是将消费者当作朋友去对待,尊重人性。

与消费者关系的沟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与消费者维持良好的关系,在现今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无论多好的产品,如果不能适时地出现人们的视野中,就很容易被忘记。另一种是危机出现时,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协调。通常,企业会通过围绕核心品牌产品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在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核心,保持着新旧产品的间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同时在推行产品时更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微妙心理。若分析不准消费者微妙的心理,就很可能导致营销的失败,反之则会获得成功。在出现危机时企业的应对表现和策略也十分重要,但是一个能以诚恳、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通常都是可以顺利渡过危难期,进而化解危机的。企业文化与品牌相互交融,共促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和主导,渗透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影响着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为作风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塑造紧密相连,影响着品牌的风格和形成,使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品牌之中必然蕴含着优秀的文化理念,具有文化传播和沟通的效能,消费者因此能在众多的产品中很快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使企业文化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与此同时也使企业本身的形象更加清晰和完善。品牌的不断拓展和创新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延伸,使企业文化更加丰富和深远。品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已经融入民族、各阶层和各种职业之中,许多消费者愿意花很多钱购买世界名牌服装、化妆品、手表,就是因为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份的象征,文化有着融合和沟通的作用,是情感精神的诠释。一个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通常都是以文化作为开路先锋,同时也尊重他国的文化特征和习俗。

文化可以转化成生产力,而品牌又是文化的表现和浓缩。现今的消费者不仅消费产品本身,他们也更加注重产品中的文化因素,品牌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伴随着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传递给消费者,对消费者有着某种引导和交流作用,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文明的程度。例如人们可以感觉到海尔人的敬业、玫琳凯员工的热情、IBM公司的严谨。久而久之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就占据有特殊的地位,这些商品也成为人们购买时的首选,所以品牌就成为了更胜于技术、设备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层次和综合实力。

品牌的本质也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关系。如同人在社会交往中会展示其素质、涵养、个性一般,企业在市场中也一样会展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特色、作风。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品牌经验,企业文化通过赋予品牌以美好的内涵和情感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美好的记忆,就像劳力士手表代表精确和高品质,麦当劳代表欢乐的气氛,优秀适宜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增强企业独特个性和魅力的重要因素,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余明阳,朱纪达.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曾朝晖.品牌十五步法则[M].北京:中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4]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陈放.品牌学.时事出版社[M].北京:2002.[6]刘永炬,品牌苦旅:让你必须知道的N个事实[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7]周朝琦,侯龙文,邢红平.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下载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县”创建中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总体上讲,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经费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有些地区由于缺乏......

    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08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

    共青团在蚌埠文明城市创建中如何发挥作用

    共青团在蚌埠文明城市创建中如何发挥作用 文明城市创建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形象、内涵等方面具有着突出......

    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大全5篇)

    法院推行阳光司法实践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司法如何沐浴阳光—浙江法院推行阳光司法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课题组一、浙江法院推进阳光司法的基本情况(一)严格落......

    浅谈司法行政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司法行政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三大职能,承担着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

    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中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体会

    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中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体会 健康教育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必备条件之一,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九大指标中的第二项,包含七个系统指标,涉及医院、社区、学校、企业......

    在履职中抓创建在创建中促提升

    在履职中抓创建在创建中促提升 ——江西省XX市XXX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近年来,XX市XXX在市委、市政府和省XXX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五好”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速精神......

    建设节约型行政机关的对策与思考

    精心组织精深改革精细管理——建设节约型行政机关的对策与思考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