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让爱留守

余清华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摘自十六大报告),明确地阐述了劳务输出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而且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成为农民子女教育费用等支出的重要经济来源。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外转移,农村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运而生,并且在当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群体还将继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农民工能够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更多的人将孩子留守在家乡。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农村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背后,留守学生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或由单亲抚养,或寄人于祖辈及其他亲朋的篱下。由于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位,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双亲关爱和家庭教育,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同龄人。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留守家乡究竟有多大的比例?他们的生活、学习、品行状况究竟怎样?带着这些问题,2005年4月15日——22日,笔者对xx县xx初中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10个班共579名学生做了为期一周的《农村留守学生情况》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随访和分析,内容涉及父母是否外出务工,现任监护人,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情况。

一、留守学生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579名学生中,父母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119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0.55;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20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5.58;近四成留守学生品行评定等级在中等以下;超过八成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等以下;大多数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206名留守学生中,有112人被托付祖辈照管,占54.4;有18人被托付给其他亲朋好友照管,占8.7;有76人是由母亲在家照管,占36.9;有12人是由父亲照管,占5.8。也就是说,留守学生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照管居第一位,母亲照管居第二位,其它亲朋好友照管居第三位。

调查表明,留守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吃零食的多达58.3,用于买学习用具的只占22.2,用于上网玩游戏的占17.5,32的留守学生感到学习困难,6.3的留守学生有逃学现象,22的留守学生有吸烟、打架等不良行为。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心理营养,与监护人缺少共同语言和心灵沟通,普遍感到生疏、有隔膜,生活不快乐,因而影响了学习情绪。加之祖辈过于溺爱,亲友疏于管教,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大多数性格内向、冷漠、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心理不够健康,学习目的不明确,集体主义观念差,对生活和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常有违规、违纪行为,有的还养成了吸烟、喝酒、进网吧、爱打架的坏习惯。不少留守学生还属于学习差和品行差的双差生。他们有的被放任自流导致辍学,有的因监护不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的学习、生活、品行等现状实在是令人忧虑。

二、主要原因

1、临时监护失职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朋好友都只是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较之孩子的父母亲而言,任何临时监护人无论是在责任心,还是在精力、能力和效果等各方面都不能与孩子的父母亲同日而语。调查表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①监护责任认识不清。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普遍将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等,存在着重吃穿,轻学习,重身体,轻性情的思想,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安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②监护精力能力不够。祖辈或亲朋等临时监护人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的精力受到了较大限制,难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和引导留守学生,更不要说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沟通。即便是单亲监护,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加之留守学生的祖辈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明显存在溺爱、放任的隔代教育倾向,客观上造成了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

2、留守学生内因

①厌学。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家长中迅速蔓延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即使是中专、大专毕业也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使学生看不到读书的出路,继而产生读书无用、无望的想法。同时由于临时监护人疏于管教和引导导致成绩滑坡,令留守学生深感学习困难大,产生厌学思想,进而导致成绩滑坡,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学生辍学现象的产生。

②心理失衡。留守学生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一方面他们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造就了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市妇联近期对市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结果与我们的思考建议提供给读者,特别是从事青少年工作、德育工作的部门和同仁参考。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了两种问卷,分别针对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各110份),回收问卷2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学生及其临时监护人,学生年龄分布在7-18岁之间。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整体良好。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时,通常将其子女交由他人监护。调查数据显示,有69.2%的留守儿童与其爷爷奶奶共同生活,17.3%的留守儿童与其外公外婆共同生活,5.8%的留守儿童住在伯伯家,2.9%的留守儿童住在叔叔家,4.8%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多是亲戚)。从留守儿童被监护的角度来看,86.5%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这也说明了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出之前都希望孩子得到较好的照顾。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人能够尽心的照顾好孩子,绝大多

数的监护人都认为照顾好孩子就要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品德行为都要好。但临时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在文化层次上都属于文盲、半文盲,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等问题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大部分留守儿童能够体谅家人,自我要求严格,积极进取。留守儿童大多比较懂事,能够体谅大人,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调查数据显示有66.3%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之外经常做家务(如扫地、做饭、洗碗等)。同时多数留守儿童能够比较合理地分配时间,不需临时监护人过多的监管。如在回答“你在节假日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吗”问题时:“不安排”的仅占9.6%;“只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占38.5%;“安排时间写作业,还学习其他知识”的占51.9%。通常儿童都比较喜欢看电视,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没有表现出过分的迷恋电视,说明他们已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他们对“平时一天大概要看几小时的电视”的回答是:“不看电视”的占9.6%;“一个小时以内”的占54.8%;“一到三个小时”的占27.9%;“三个小时以上”的仅占7.7%。对“家里有人监管你看电视吗”的回答是:“每次看都有人管”的占18.3%;“经常管”的占24%;“不常管”的占52.9%;“从来都不管”的占4.8%。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似乎使他们更多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在学习上并不弱与其他的儿童,相反却更加的刻苦。在回答“你觉得你的成绩在班里是什么水平”时:认为优异的有7.7%;良好的有34.6%;中等的有46.2%;较差的有10.6%;差的只有0.9%。由此可见,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只是少部

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积极要求进步的。

二、主要问题

1、缺乏沟通。

(1)亲子间的沟通。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休息时间很短。因此很难抽空回家看望子女,主要采用电话和子女联系,所谈论的话题除了成绩就是听不听话,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道德状况却并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调查显示有65.4%的家长在和孩子联系时谈得最多的是“学习情况”,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有时甚至显得非常逆反,容易接受社会的亚文化和反文化,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惯和行为。

(2)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临时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爱莫能助,不能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学习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祖孙间的代沟使他们几乎没有过倾心的交流,调查显示只有2.9%的孩子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讲心理话。这个数据让人感到十分震惊,临时监护人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孩子心里有话却不愿意对他们说,这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但他们却不在身边,而父母又根本没有意识到此刻的孩子最想得到的是他们的关爱。虽然临时监护人对孩子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关爱。

(3)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和学生不只是课堂上需要沟通和交流,课下也需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但据调查来看,却并非

如此。很多学生都是比较惧怕老师的,和老师单独相处时总是显得紧张、忧虑、焦躁和不安,一般不会主动要求和老师去进行交流。而老师由于本身课业负担比较重,加上班上的学生又比较多,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得到他们的细致地关爱。

(4)老师和家长、临时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它还需要老师、家长以及临时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从多发面了解和关注孩子,使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据调查发现他们之间的交流甚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姓什么,更别说和老师一起来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了,而老师也很少去家访。那么“家长会”--这一实现他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情况又如何呢?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学校没开过家长会的占36.5%,而参加过家长会的只占31.7%,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家长、临时监护人都没和老师交流过。

2、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够高。

(1)家长。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极深。就调查结果来看,尽管留守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还是很传统,完全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部分家长从自己外出务工的经历中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拼命地赚钱,忽视了亲子间的交流,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某某人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更何况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读书在他们看来是“没用的”,还不如早点让孩子打工赚钱。

(2)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后,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由于大部分的监护人是文盲、半文盲,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有效的教育方法。据调查只有24%的临时监护人觉得自己的教育管用,对孩子犯了错误多是打骂一顿或者根本不管。临时监护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但比较遗憾的是这类家庭教育的活动开展的较少,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易于普通的家长去消化吸收。

(3)老师。尽管老师的受教育程度要远高于前面两者,但老师的素质还不够全面,例如在儿童的心理出现波动时,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当然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象心理咨询师那样专业,但至少也该了解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困惑和误区。

三、对策与思考

1.学校教育的范围要延伸,让学生时刻能感受到的爱的存在。首先,老师要多主动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爱护,用爱来填补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兴趣小组,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关心和温暖。

其次,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同时每个老师都应懂得最基本的心理咨询。孩子在遇到困惑时能够向他们倾诉,并帮助孩子

排忧解难。

第三,班主任老师应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交流。不仅可以就孩子的教育话题进行探讨,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等情况。

第四,要多进行家访,尤其是“问题儿童”。要经常到留守儿童的家中走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2.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陈旧,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多的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以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理念。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基地,能够帮助监护人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指导监护人如何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同时妇联组织和文教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在广大家长中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观念,诸如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邀请专家观看教育题材的录像和电影、免费发些教育类的书籍等。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关爱,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第三篇: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让爱留守

余清华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摘自十六大报告),明确地阐述了劳务输出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而且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成为农民子女教育费用等支出的重要经济来源。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外转移,农村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运而生,并且在当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群体还将继续存在并且不断扩大。农民工能够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的只是极少一部分,更多的人将孩子留守在家乡。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农村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背后,留守学生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或由单亲抚养,或寄人于祖辈及其他亲朋的篱下。由于家庭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位,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双亲关爱和家庭教育,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同龄人。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留守家乡究竟有多大的比例?他们的生活、学习、品行状况究竟怎样?带着这些问题,2005年4月15日——22日,笔者对xx县xx初中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10个班共579名学生做了为期一周的《农村留守学生情况》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随访和分析,内容涉及父母是否外出务工,现任监护人,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情况。

一、留守学生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579名学生中,父母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119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0.55;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有20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5.58;近四成留守学生品行评定等级在中等以下;超过八成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等以下;大多数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206名留守学生中,有112人被托付祖辈照管,占54.4;有18人被托付给其他亲朋好友照管,占8.7;有76人是由母亲在家照管,占36.9;有12人是由父亲照管,占5.8。也就是说,留守学生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照管居第一位,母亲照管居第二位,其它亲朋好友照管居第三位。

调查表明,留守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吃零食的多达58.3,用于买学习用具的只占22.2,用于上网玩游戏的占17.5,32的留守学生感到学习困难,6.3的留守学生有逃学现象,22的留守学生有吸烟、打架等不良行为。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心理营养,与监护人缺少共同语言和心灵沟通,普遍感到生疏、有隔膜,生活不快乐,因而影响了学习情绪。加之祖辈过于溺爱,亲友疏于管教,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大多数性格内向、冷漠、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心理不够健康,学习目的不明确,集体主义观念差,对生活和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常有违规、违纪行为,有的还养成了吸烟、喝酒、进网吧、爱打架的坏习惯。不少留守学生还属于学习差和品行差的双差生。他们有的被放任自流导致辍学,有的因监护不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的学习、生活、品行等现状实在是令人忧虑。

二、主要原因

1、临时监护失职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朋好友都只是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较之孩子的父母亲而言,任何临时监护人无论是在责任心,还是在精力、能力和效果等各方面都不能与孩子的父母亲同日而语。调查表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①监护责任认识不清。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普遍将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等,存在着重吃穿,轻学习,重身体,轻性情的思想,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安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②监护精力能力不够。祖辈或亲朋等临时监护人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的精力受到了较大限制,难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和引导留守学生,更不要说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沟通。即便是单亲监护,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加之留守学生的祖辈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明显存在溺爱、放任的隔代教育倾向,客观上造成了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

2、留守学生内因

①厌学。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家长中迅速蔓延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即使是中专、大专毕业也难以找到称心的,使学生看不到读书的出路,继而产生读书无用、无望的想法。同时由于临时监护人疏于管教和引导导致成绩滑坡,令留守学生深感学习困难大,产生厌学思想,进而导致成绩滑坡,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学生辍学现象的产生。

②心理失衡。留守学生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情感意义上的“孤儿”或是“单亲孩子”,绝大部分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感情的欠缺严重影响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导致他们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心理失衡,性格、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征,甚至出现人格缺陷,内向的往往自卑孤僻,外向的往往骄横冷漠。

3、学校社会忽视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家长重视,更需要学校与社会特殊关注。虽然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职能部门对留守学生的特殊教育和保护措施几近空白。学校对留守学生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对措施不力甚至缺乏,没有对留守学生进行特殊关爱和心理疏导,整个社会关爱保护留守学生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三、对策与思考

1、创新办学模式

留守学生教育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学校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学校和政府应针对留守学生现象,积极探索农村办学的新模式,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大力开办寄宿制学校等形式,让学校承担更多监管留守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关爱、监督和保护,尽可能减少留守学生特殊教育的断层和真空。

2、强化家庭责任

①精心挑选监护人。为了家庭和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挣钱无可厚非。但是将孩子托付给亲朋监护,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更应考虑孩子的教育环境。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选择有精力和能力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亲朋履行临时监护职责。譬如有的祖父母不识字没文化又溺爱孙儿,父母就应该让其他能胜任监护职责的亲朋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成长情况。由于学生的差异是后天大于先天,所以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小学、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外出务工一定要慎重挑选临时监护人。

②离家不忘家教责。家庭教育以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外出务工,将孩子托付给临时监护人后切不可一托了之,万事不管,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取得联系,离家不远的应抽空常回家看看孩子,并且经常主动与老师、临时监护人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与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3、学校特殊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最主要的是缺乏关爱和有效监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引导、教育和管理。运用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学生课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积极向上;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时补充和更新档案内容,并确保与家长及监护人联系的经常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帮扶活动”,让科任老师、学生干部与留守学生结对子,既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又激发留守学生的上进心;班主任经常和留守学生谈心,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学校如果发现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不太管事,应主动找其他亲朋帮助监护,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重视。

4、部门齐抓共管

①净化社会环境。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清理校园附近的三室一厅一吧,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行动,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对引诱、教唆、伤害未成年人的不法分子严厉打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②营造关爱氛围。共青团组织、妇联和关工委、文化等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给留守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给留守学生多一些关怀、多一点爱心、多一份帮助、多一层保护,努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留守学生教育网络。

③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农民本地就业,就近务工,降低留守学生的比例。

第四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处境究竟是何状况?近日来,在新宁县团县委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县清泉村进行了调研,该村留守儿童正面临着5个“缺失”,即亲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帮”,心理上缺失“疏”,学习上缺失“导”,安全上缺失“护”。5个“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诫家长,提醒学校,警示社会。由于留守儿童失去了他们应当拥有的成长条件,乃至人格发育不够健全,行为习惯有失规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身体没有长成,过激的性格和行为却提早成熟,如内心封闭,孤独离群,心理逆反,学习敷衍,甚至迷恋网吧、混入社会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一新形势下形成的社会难题,经过近日来工作调研实践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急需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

“缺失”是客观存在,“共享”需要我们为之创造。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重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零距离的关爱本属于父母亲人的,我们如能将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以一种组织机构形成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定会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种新的氛围,让孩子心情舒畅的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到来自父母亲人以外的关爱。清江桥乡清泉村人多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百余,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26家,留守孩子处于不同程度的困境: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有6名,他们的细小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二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有5家,孩子们受教育的随时都可能被贫困吞噬;三是监护人没有家庭管教能力的占50%,孩子们的成长处于“信天游”的状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只靠“外援”,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团县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工作试点,做到有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有在村内选拔的义务辅导员,有固定“走访日”,有总结表彰长效机制。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特别规定村支两委人员分片监护留守儿童,村民组长协助监护人监护本组的留守儿童。为加强联系,该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制定了联系学校和家长的特别信函,共同帮教留守孩子。

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基层干部帮教留守孩子的责任,为留守儿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强了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二、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为留守孩子弥补“缺失”

清泉村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试点,另有一个突出特色,即是对留守孩子“帮教结对”单位较多,“双边关系”稳定,而且收到显著成效。相关单位都与清泉村1至2名留守孩子结对帮教。帮教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结对单位一般都是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结对帮教和走访活动,给乡村和留守儿童产生激励效应;二是结对帮教活动经常开展鼓舞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等活动,如每年的总结表彰活动,按季进行的集体走访日活动等;三是结对单位坚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教,除了按共同约定的以单位名义给留守孩子一定资助外,精神鼓励尤为突出,如双胞胎兄弟陈双双、陈双喜,父亲患绝症久治不愈,亡故后家贫如洗,母亲为还债带着病体外出打工,成为该村最贫困的留守孩子家庭。在县、乡、村三级呵护下,已读初二的两兄弟很有长进,不仅主动跟随爷爷上山扑灭山火,学业成绩也大有进步。

留守儿童从帮教结对中“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普遍出现成绩进步、行为规范、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良好反应,这已成为村支两委、孩子家长的共识。

三、组织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让留守孩子获得份外“补偿”

为实现给留守儿童的“共享”承诺,团县委开展了多种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让其他孩子拥有的他们一般都有,其他孩子没有的他们甚至也有。这样,留守孩子的“缺失”进一步少了,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沐时代雨露的机会就多了。

一是在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全村中小学生中开展“比学习、比劳动、比安全、比文明礼貌、比爱护环境”活动,鼓励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每年8月都要为未成年人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五比”积极分子和考入大学及重点中学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是召开别具一格的留守孩子家长、结对单位会议。家长会议程包括结对双方谈话、村委和家长代表报告留守孩子情况。

三是组织清泉村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开展“为崀山申遗加油”活动,这是对清泉村留守儿童的特别补偿。这次活动的主题即是“为崀山申遗加油”。通过活动,让清泉村的未成年人、留守孩子懂得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将“保护青山绿水、致力崀山申遗”等口号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既陶冶自身,又影响他人。当他们迈步在县城大街和崀山街道上,当他们徜徉在崀山景区的新修栈道上,当他们高喊着“为崀山申遗加油”的响亮口号时,我深信,留守儿童们很可能忘却自己是个“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让留守儿童少一点“缺失”,多创造一些“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五篇: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以陕西省A市某学校为例

前言: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之下,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流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在学习、情感和心理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争取改革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改变当前农村教育的弱势地位。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过程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由此而形成的城乡之间的分割和地区之间的分割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而无法为当地的劳动力提供充足的、有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所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必须大量迁移到城市以寻找适合他们就业机会。因此,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由于城市地区生活成本高昂和教育机会有限,离乡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双双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大量的留守儿童及其因“留守”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陕西省A市是笔者的家乡,位于秦巴山区,今年暑假,笔者与几名同学一起,组成了一个“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深入陕西省A市某所九年制农村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学校所在的镇位于A市周边,土地比较贫瘠,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因此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在本地区十分普遍。在支教过程中,笔者通过与留守儿童的交谈和对学生发放问卷,与老师的交流和与部分家长的聊天,了解到了学校里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情感状况,同时也进行着思考——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在逐渐被关注的今天,他们到底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本学校留守儿童分布情况。

据调查,学校共有留守儿童687人,其中,男性407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9.2%;女性280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0.7%。留守儿童的比例占到了学校总人数的83.2%。

从年龄阶段分布来看,8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较少,一共79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1.5%,9-12岁留守儿童一共308人,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4.8%,13-15岁的留守儿童一共30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3.6%。

从管理监护方式来看,学校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三种监护方式:一是隔代监

1护,即留守儿童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的监护形式;二是亲戚管理,即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亲戚管理的监护形式。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还存在自我监管、民间监管等方式。

三、本学校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多数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数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或自己监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也不会刻意的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并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同时,隔代监护中溺爱现象比较严重,祖辈对孩子的要求几乎百依百顺,致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部分,许多亲戚熟人对照管的留守儿童则关心不够,或者只关心物质生活方面,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精神上的关心给予的不多,使留守儿童很容易放松自己,对学习不放在心上。因此,造成了留守儿童大多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成绩呈现波动大或严重滑坡现象。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失衡。

2、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根据笔者的问卷和同老师、家长的交流沟通的情况显示,大多数家庭外出务工后,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较大

改善,而这些家庭因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子女,父母便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作为补偿。而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抱着一种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并不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的使用父母给的零用钱,一部分监护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孩子从父母手里获得了为数不少的零用钱从而更加无从管理。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常常拿着父母给的钱去上网、玩游戏、买一些不良书刊或玩具等,由于沉迷于玩乐,导致厌学情绪也日益滋长。而有的留守儿童为了满足自己金钱上的需要,甚至不惜向父母或者监护人撒谎。他们三五成群,渐渐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有的还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作为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监护人监管的不力,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正确道德范例,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反而疏于管理,使留守儿童从小错犯到大错,这是留守儿童的道德失衡。

3、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率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同时,大多数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孩子本就不多的关心和教育也以打骂为主,并不能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也更不用说认真观察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以及思考背后的原因。无法感知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波动,也就无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对他们成长的道路进行正确而有效的疏导。而中小学生又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成长的时期,对周围事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并以此获得关注和赞扬。但这一时期的留守儿童因无法得到亲情的抚慰及正确的引导,缺乏必要的关注,鼓励和赞扬,反而可能接触到一些能对他们产生伤害的思想和行为,这些都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因为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了,舍不得管,家长和监护人的放纵溺爱,留守孩子几乎可以说生活在无限制的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大的害处。这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心理失衡问题。

4、监管不力引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在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中,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表示安全问题是他们最为担忧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能力。同时,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留守儿童在道德和心理上的失衡,使他们更为脆弱和缺乏防范能力,不仅留守儿童自身容易做出一些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侵害和利用。这是留守儿童在安全上的失衡。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家长和监护人: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加强沟通和交流,树立正确道德

①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切实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很多家长存在教育误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给钱给物确保孩子有饭吃有衣穿就行,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和情感的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②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出门在外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他们的成长给予赞扬,对于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真正的从各方面去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尽量做到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③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忌讳过度的物质满足而忽略精神上的需求。有很多

家长因为长期不在家,无法亲自照顾好子女,他们通常会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实,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错误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④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2.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①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班主任应尽量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加强交流,如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父母和监护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与监护人交流,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②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设立课后活动中心,假日越多,留守孩子就越觉孤独,在学校中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放学后及或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3、社会: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①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发展本地经济,促进本地农民就业。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其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游戏室、歌舞厅、网吧。坚决杜绝毒品、邪教侵入校园。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一个诱惑和伤害最少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办公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并纳入到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去。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及时的获得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导,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总之,留守子女问题要求家庭、社区、学校、政府等各社会主体,要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以适应其变化和发展。彻底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前提是消弥城乡差距,而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来,通过各种方式让所有留守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载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镇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学生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我们是乐山师范学院大二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项关于乐山某乡镇小学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需要花你几分钟的时间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调查采用无名制。......

    关于鄂省归州镇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鄂省归州镇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与思考 向培年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成为一群特殊的人群,她们需要得到关心和关爱。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与思考》 学生由于受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而造成了心理不健康,从而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潜在的逃避学习动机,致使学科成绩下降,从而厌学。其原因主要......

    关于贫困乡村留守老人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贫困乡村留守老人的调查与思考 张冠华 摘 要 当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而贫困乡村相对城市和比较富裕乡村,留守老人比重急剧增加,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家......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谷城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为谷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给城乡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劳务经济在为地方特别是......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在调研分析陕西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管理......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镇党委书记***我们**镇地处宿迁、淮安“两市”“三县”交界处,是沭阳县的南大门。205国道从集镇中心纵贯南北。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8个行......

    xx镇综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镇综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镇党委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于9月17日印发了《xx镇深入开展“访解促”活动的实施方案》,其中,安排了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