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春季学期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学习指导
2012年春季学期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学习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工具性的特征。应该说,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学习和研究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基础性课程。对于已经工作的各位同学来说,社会调查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在帮助大家开展单位调研、了解和分析本单位情况、掌握相关数据以及将相关分析报告写得更为充实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课程学习指导是课程学习的总纲领,它在帮助大家了解课程主体内容及其逻辑架构、把握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请大家务必重视本课程学习指导。
一、课程介绍
社会调查是认识和了解社会、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社会调查方法方面的知识,传授社会调查的基本技能,特别是进行问卷调查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理论、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问卷调查研究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便使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应用这些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是对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为人们更好的认识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工具。本课程既从宏观上探讨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遵循的原则、基本类型和特点,又从微观上介绍了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社会现象的度量、抽样设计、撰写调查问题、问卷设计、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分析。本课程涉及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方面面,必将为同学们从事社会调查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课件与教材关系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杨明著《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系北京大学远程(网络)教育使用教材。本课程的配套课件由杨明主讲,内容紧扣教材,不过与教材相比,课件讲授更为细致。从方便同学们日常学习和复习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期末考试,本课程所有的考核点都来自书面教材。因此,课件作为参考学习资料,作业和考试均以教材为依托和重点。认真阅读教材和参与课程论坛是学习的关键。
三、课程学习方法
学习任何课程都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尤其是我们这门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课程。本课程可分为两大内容:一是社会调查的理论,包括导论和第一章;二是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其余章节均属于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希望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将学习课程与具体工作生活需求相结合。这门课的所有内容都是为同学们以后从事社会调查实践服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把所有知识点贯彻到实践中,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某些知识。比如,第六章讲的是问卷设计,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要求,选择某一研究课题,试着进行问卷设计。
2、把握精读与泛读的关系。精读与泛读的有效结合既针对教材而言,也针对参考书目而言。在阅读教材方面,大家要通读或泛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课程的学习指导精选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这些重点难点上,而不是通篇泛读教材而没有任何印象。在阅读参考书目方面,也应该注意主要精力花在教材上,其他作为辅助泛读材料。
3、把握教材的宏观脉络与框架。我们不应该忽视一本书的目录大纲,因为它提示了该书的宏观脉络与框架,我们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章节的内容,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比较和融会贯通,实现知识定位。需要指出的是,在宏观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要准确把握城市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基础概念。
4、提高操作运用的能力。社会调查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即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展实地操作,例如,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开展相关访谈活动等。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我们建议学生经常登录网络论文,利用相关练习及评阅提高操作运用能力。
5、加强沟通与交流。主要有两个平台供同学们使用,一个是课程论坛,另一个是语音答疑。语音答疑前同学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交流。同学们要好好利用课程论坛,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者体会都可以提出来共同讨论,我会定期上网回复。
四、参考资料:
1、[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重点推荐)
2、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重点推荐)
3、水延凯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范伟达、范冰编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张蓉主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黄奇杰、蔡罕编著:《社会调查方法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边燕杰、李路路、蔡禾著:《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吴建南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杨国枢等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赫伯特〃J.鲁宾等著:《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范柏乃、蓝志勇编著:《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美]特里〃安德森、希瑟〃卡努卡著:《网络调研:方法、策略与问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五、课程学习重点与难点
在这一部分,我将各章的重点知识点和重点体系架构向大家进行一个总体性介绍。
1、社会调查的理论
(1)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重点】
(2)社会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的区别【重点】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所应遵循的原则【重点】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种类型调查的概念)【重点、难点】
2、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实验研究法:概念;种类;设计和实施
(2)文献研究法:概念和应用
(3)社会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法(掌握这两个概念及分类)【重点】
3、社会现象的度量与科学研究程序
(1)社会现象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重点、难点】
(2)科学研究程序:【重点】
①理论性研究阶段:确定研究题目——下定义——提出解释——表述假设——真实的结论——再思考
②经验性研究阶段:操作化过程——研究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分析
4、抽样设计
(1)概念:抽样;抽样的术语【重点】
(2)程序: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抽样设计和抽取样本——对样本进行评估【难点】
(3)方法:
①非概率抽样方法:随意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
②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与子抽样
5、撰写调查问题
(1)设计调查问题的方法:单项度量尺度;多项度量尺度
(2)调查问题的形式: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
(3)调查问题的种类:事实性问题;看法与态度问题;信息性问题;行为性问题【重点】
(4)设计问题的标准与原则【重点】
6、问卷设计
(1)封面设计和撰写前言
(2)问卷结构和格式(要求了解问卷中安排问题顺序的原则【重点】)
7、采访的进程和技术
(1)实施计划的制定:调查队伍的组织;调查程序的确定;调查管理文件的准备;时间、人力及预算的安排
(2)选择和培训采访员:选择采访员的标准;采访员的来源;采访员的培训
(3)采访员的一般行为规范【重点】
8、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分析【难点】
(1)建立数据库:整理问卷;编码;数据录入;数据库的清理
(2)数据的统计分析:单变量的统计分析;双变量的统计分析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网上作业成绩占20%;
参加语音答疑情况占5%;
平时学习表现占5%;(平时学习表现主要看参与课程论坛的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期末试卷包括三类题型,即名词解释、判断分析题和操作题。
名词解释一般是对于课程中的范畴和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要求同学们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
判断分析题是考核难度相对较大的题型,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容深刻理解,能在判断某一陈述正确与否的基础上对错误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改正。
操作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按要求设计相关问卷问题或表格等。
试题总量通常按照90分钟来设计。
期末考试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教材。
最后,预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业有成!
(完)
第二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作业:
结构式研究与非结构式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500字以上)
试题库:
1.试论述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不同,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社会调查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什么是区群谬误和简化论,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调查中应如何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出现?
4.社会调查方案的撰写有哪些要求?以“大同市城中村居民满意度”为研究主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方案。
5.论述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6.论述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列举实例说明。
7.试论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或控制这些调查误差。
8.试述PPS抽样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例如,要对一个社区进行住房问题研究,该社区由12条街道组成,其中1—5街,每条街200人;6—10街,每条街400人;
11、12街,每条街1500人,共6000人,要求样本量为600人,5条街,写出具体的抽样步骤和设计方案。
9.就你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谈谈为什么问卷调查方法被称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调查报告
南京审计学院2013-2014年第二学期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期末调查报告要求
一、参考选题(只是研究主题,要自己明确研究问题)
1、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2、国外网络公开课;
3、随迁老人;
二、形式要求
1、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讨论确定研究问题;
2、完成时间:14周;
3、形式:纸质、电子稿(电子稿邮件主题写上关键词,如随迁老人,写上班级、成员的姓名,发给学习委员,学委写上班级,压缩后发到邮箱gentlesky@nau.edu.cn);
4、字数:5000字左右;
5、格式设置:标题小二号,正文五号;段前段后各0.5行,行距固定值18磅。
三、调研报告的写法和标准格式
1、题目:根据研究主题,分组讨论、确定一个研究问题;
2、导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等。
3、方法:用调查研究(问卷)来完成;研究设计(如果是解释性研究要有假设)、研究对象的选取、资料收集和分析;
4、结果与讨论;
5、小结、摘要、参考文献与附录。
四、格式要求
1、论文评阅表、封面(《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调查报告、题目、成员学号、姓名)
2、调研报告正文
3、附录(问卷)
第四篇: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次作业
1、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叫做()
A: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学术性调查
D:民意调查
正确答案:D
2、人口普查的调查目的是()
A:解释性调查
B:描述性调查
C:探索性调查
D:预测性调查
正确答案:B
3、哪种调查研究一般不需要明确的研究假设()
A:描述性调查研究
B:解释性调查研究
C:探索性调查研究
D:理论性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A
4、选择调查课题涉及最佳性问题的标准是()
A:重要性
B:创新性
C:可行性
D:合适性
正确答案:D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
A:重要性标准
B:创造性标准
C:合适性标准
D:可行性标准
正确答案:D
6、描述性研究主要解答()
A:“是什么”的问题
B:“为什么”的问题
C:“怎么办”的问题
D:“应该怎样”的问题
正确答案:A
7、解释性调查的目标是()
A: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
B: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C: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D: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C
8、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所依据的标准是()
A:研究的性质
B:研究的目的C:研究的方法
D:研究的时间尺度
正确答案:B
9、下述哪种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的乘除运算的()
A:定比测量
B:定距测量
C:定序测量
D:定类测量
正确答案:A10、以下变量,按照通常的测量方法,必定属于定距层次而不属于定比层次的是(A:教育程度
B:智商
C:开氏温度
D:收入
正确答案:B
11、以下变量的测量层次属于定比测量的是()
A: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B:受教育年限:____年
C:智商
D:摄氏温度
正确答案:C
12、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指的是()
A:测量客体
B:测量内容
C:测量法则
D:数字和符号
正确答案:D)
13、测量层次最低的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正确答案:A
14、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是指测量的()
A:操作化
B:概念化
C:信度
D:效度
正确答案:C
15、选择调查课题最基本的标准是()
A:可行性
B:重要性
C:创新性
D:合适性
正确答案:B
16、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叫做测量的()
A:参数值
B:统计值
C:效度
D:信度
正确答案:C
17、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层面的指标,就明显缺乏()
A:内容效度
B:表面效度
C:效标效度
D:建构效度
正确答案:B
18、调查某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研究者从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那么,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是该次抽样的()
A:总体
B:抽样单元
C:抽样框
D:样本
正确答案:C
19、以下哪种不属于概率抽样()
A:系统抽样
B:配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正确答案:B
20、由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所进行的,有关人口、资源、行业、社会概况等宏观性、概况性的调查叫做()
A: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学术性调查
D:民意调查
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分层抽样的分层标准是()。
A:层间差异小,层内差异大
B:层间差异小,层内差异小
C: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小
D: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大
正确答案:C
2、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的”街头拦人”调查,采取的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系统抽样
D:雪球抽样
正确答案:A
3、对吸毒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吸毒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吸毒者,这种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雪球抽样
D:判断抽样
正确答案:C
4、如果我们要研究不同城市的黑社会集团之间的差别,这里的分析单位是()
A:个人
B:群体
C:社区
D:城市
正确答案:B
5、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混淆了分析层次,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这种错误被称为()。
A:层次谬误
B:教条主义
C:简化论
D:观念混乱
正确答案:C
6、在测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差”,这种测量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正确答案:B
7、在实际工作中,问卷的设计有两种具体方法,即()
A:问答法和修改法
B:卡片法和框图法
C:客观法和评价法
D:主观法和试样法
正确答案:B
8、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
A:表面信度
B:折半信度
C: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正确答案:B
9、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
A:调查的可靠性
B:样本的大小
C:精确度的高低
D:总体的异质性
正确答案:B
10、问卷答案的设计,必须做到()
A:完备性和穷尽性
B:层次性和互斥性
C:严谨性和封闭性
D:互斥性和穷尽性
正确答案:D
名词解释:
社会调查 应用性课题 简化论 区群谬误 样本评估 总加量表 操作化 测量 抽样框 判断抽样 系统抽样 多段抽样 抽样分布 折半信度 编码 建构效度 集中趋势分析 指标 结构访问法 学术性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1、社会调查: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应用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3、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比较低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作出的是有关比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
4、区群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5、样本评估: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调查的失误。
6、总加量表――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回答者同意或不同意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态度的得分。
7、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8、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9、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10、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分析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
1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2、多段抽样――在社会调查中,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2分),可以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然后再从大群内抽取小群,这样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一层层抽下来,直到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13、抽样分布: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它显示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14、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是折半信度。
15、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前者叫预编码,后者叫后编码。
16、建构效度――把概念的测量效度放在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来考察。如果已知甲、乙两概念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对这两个概念分别进行测量,若乙概念的测量具有明显的效度,而甲概念的测量结果与乙概念的测量结果依然强相关,则甲概念的测量具有建构效度。
17、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半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18、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概念是抽象的,指标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指标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9、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20、学术性调查报告:以专业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的目的。
第三次作业
1、关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使用得最多的集中量数
B:一般说来平均数比中位数更加全面和准确
C:中位数只适用于定序变量
D: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始终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B
2、侧重于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调查报告是()
A:学术性调查报告
B:定量研究报告
C:社会理论分析报告
D:定性研究报告
正确答案:A
3、在集中量数分析中,用来标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是()
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正确答案:A4、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区分为()
A: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B: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报告
C:定性调查报告和定量调查报告
D: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正确答案:B5、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编码位
B:问题和答案
C:封面
D:访问记录
正确答案:B
6、在评价问卷初稿时,研究者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送给相关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请他们直接阅读和分析问卷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方法也叫()。
A:客观评价法
B:主观评价法
C:直接评价法
D:间接评价法
正确答案:B
7、”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
A:问题含糊
B:问题带有倾向性
C:问题有双重含义
D:问题提法不妥
正确答案:C
8、下列属于正确提问方式的是()
A:“您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还是联合家庭?”
B:“大多数医生认为被动吸烟容易导致肺癌,您赞同吗?”
C:“您是否赞成物价不改革?”
D:“您的父亲是工人吗?”
正确答案:D
9、相对于结构访问法,自填问卷法的优点是()
A: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B: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C: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D: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正确答案:A
10、问卷问题“你和你的父母之间关系亲密吗?”所犯的错误是()
A:问题含糊
B:问题带倾向性
C:问题提法不妥
D:问题有多重含义
正确答案:D
11、设计问卷时,应该把哪类问题放在前面()
A:简单的问题
B:复杂的问题
C:敏感的问题
D:态度问题
正确答案:A
12、以下的资料收集方法,属于自填问卷法的是()
A:个别发送法
B:当面访问法
C:电话访问法
D:典型调查法
正确答案:A
13、集中时间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
A:实地审核
B:系统审核
C:收集审核
D:多次审核
正确答案:B
14、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平均数
B:标准差
C:参数值
D: 统计值
正确答案:C15、用原始资料计算中位数时,中位数位次的求法(排序后)是(A:总体单位数除以2
B:总体单位数加1后除以2)
C:总体单位数除以2后加1
D:总体单位数除以3
正确答案:B
第四次作业
题目: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与普遍调查相比,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
3、选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请为某课题设计一套具体方案?
5、操作化过程一般遵循什么步骤?
6、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研究”现代人”时,需要对“人的现代性”概念进行测量。请你列出这个概念的至少6个维度。
7、假如要测量人们对藏族人的态度,请设计一个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8、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9、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分层标准依据什么原则?
10、假设我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重点小学30所,一般小学240所,较差小学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注意抽样方案的要素)
11、在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规模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2、如何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13、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具有哪些优缺点?
14、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15、试用问卷初稿的客观检验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分析?
16、邮寄填答法的优点与缺点?
17、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18、调查发现,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标准差为4平方米;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标准差为5平方米。请问哪一个城市的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
19、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包括哪几个方面?20、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包括哪几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
参考答案: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2)准备阶段;(3)实施阶段;(4)分析阶段;(5)总结阶段。
2、与普遍调查相比,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
(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
(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抽样的调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选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决定调查的方向
(2)体现调查的水平
(3)制约调查的过程
(4)影响调查的质量
4、请为某课题设计一套具体方案?
(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7)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8)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5、操作化过程一般遵循什么步骤?
(1)操作化过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2)界定概念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3)其次决定一个定义。(4)列出概念的维度。
(5)发展指标的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成熟量表。
(6)第二种方式是先进行探索性调查,自己发展指标。
6、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研究”现代人”时,需要对“人的现代性”概念进行测量。请你列出这个概念的至少6个维度。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教育期望与职业期望、对变革的认识与评价、消费态度、效能感、公民权、对国家的认同、妇女权力、大众传播媒介、时间观、社会阶级分层、家庭规模、年老者角色、专门技能、计划、工作信念等。
7、假如要测量人们对藏族人的态度,请设计一个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愿意
不愿意
□
□
1、你愿意让藏人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
□
2、你愿意让藏人生活在你所在的城市吗? □
□
3、你愿意让藏人住在你们那条街吗? □
□
4、你愿意让藏人做你的邻居吗? □
□
5、你愿意与藏人交朋友吗?
□
□
6、你愿意让你的子女与藏人结婚吗?
8、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9、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分层标准依据什么原则?
(1)优点之一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
(2)优点之二是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便于对总体中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3)分层标准的原则之一是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4)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和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5)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10、假设我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重点小学30所,一般小学240所,较差小学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注意抽样方案的要素)
(1)调查总体:我市全体在校小学生(即300所小学的240000名小学生)。
(2)抽样方法:如果假设每所小学人数相等,那么采用整群多段抽样法结合分层抽样:先以300所学校作为抽样框,按重点、一般、较差抽样,抽取30所学校,其中,在重点和较差学校分别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3所学校,在一般学校中抽取24所。
(3)然后,再在每所被抽中的学校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各抽取40名学生。所有这1200名学生就构成样本。(2分)假如每所学校人数不等,则采用PPS抽样法
11、在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规模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12、如何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1)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即要求测量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
(2)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即调查问卷所包含的问题与研究的内容是否相关;
(3)适合调查对象,即要求问卷设计符合调查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问卷设计要使调查对象能够并愿意接受;
(4)问题少而精,即要求在获得必要资料的前提下,问卷中包含的问题越少越好,同时要求问卷中的问题含义明确、概念具体、答案恰当、形式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填答方便等。
13、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具有哪些优缺点?
自填问卷法的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4)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缺点:
(1)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2)自填问卷法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3)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14、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3)问题要尽量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15、试用问卷初稿的客观检验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分析?
(1)回收率。较低说明问卷设计有较大问题。
(2)有效回收率,即扣除各种废卷后的回收率,它比回收率更能反映问卷初稿的质量。(3)填写错误,一是填答内容的错误,说明问题用语可能不准确、不清晰;二是填答方式错误,说明问题形式可能太复杂,或指导语不明确等;
(4)填答不完全,一是问卷某几个问题普遍未回答,这需要仔细分析这几个问题;二是某个问题之后的全部问题都未回答,要仔细检查中断部分的问题。
16、邮寄填答法的优点与缺点?
邮寄填答法的优点:
(1)省时、省力、省钱;
(2)调查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
(3)被调查者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从容不迫地填答问卷。
邮寄填答法的缺点:
(1)调查对象的地址和姓名难以获得,也就是样本难以抽取;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17、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诚实与认真,兴趣与能力,勤奋负责,谦虚耐心;特殊条件――主要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调查者的特点。
18、调查发现,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标准差为4平方米;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标准差为5平方米。请问哪一个城市的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
解:由公式 离散系数CV=S/X × 100%
得北京居民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4/10 × 100%=40%;
南京居民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5/12 × 100%=41.7%
可见比较而言,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比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一些。
19、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包括哪几个方面?
(1)确立主题(2)拟定提纲(3)选择材料(4)撰写调查报告
20、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包括哪几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
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五次作业
1、《为什么保障范围是”逐步扩大”而不是“一步到位”?》这一标题属于()。
A:问题式标题
B:双标题
C:结论式标题
D:陈述式标题
正确答案:A
2、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
A:抽样单元
B:总体
C:抽样框
D:样本
正确答案:C
3、调查研究报告是()
A:反映研究者理论创新的书面报告
B: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C:评价调查研究水平的评估报告
D:介绍调查研究课题的书面说明
正确答案:B
4、以各具体学科的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的调查报告是()
A:专业调查报告
B:学术研究报告
C:学科发展报告
D:专题研究报告
正确答案:B
5、题目:
判断说明题。
1、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正比,与总体的异质性成反比。
2、一项社会调查者试图考察品牌大学的毕业生是否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此时的分析单位为群体。
3、定距测量的结果不仅能区分事物的大小顺序,而且能够进行乘除运算。
4、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叫做复本信度。
5、欲知人们的消费观念,研究者用一标准磅秤去测量,则该测量的信度不高。
6、富裕的村庄生育率比较低,表明富人倾向于少生孩子。
7、撰写问卷的封面信时,并不需要交代调查的大致内容。
8、对一些敏感性问题,采用结构访问法来收集资料,通常比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效果好。
9、在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统计图表越多越好,只有列出大量的统计图表,才是研究具有科学性、有说服力的表现。
10、撰写调查报告时,行文上一定要立场鲜明,竭力说服读者接收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错误。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与总体的异质性成正比
2、错误。分析单位为个体――毕业生。
3、错误。定距测量改为定比测量。
4、错误。复本信度改为再测信度。
5、错误。信度改为效度。
6、错误。犯了层次谬误错误。
7、错误。需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8、错误。自填问卷比结构访谈好。
9、错误。一篇研究报告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说服力,绝不是看图表的多少,而是看图表的内涵和质量。
10、错误。行文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不能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
第五篇:2011年春季学期行政管理专业《财政税收》学习指导
2011年春季学期《财政税收》学习指导
翁 博
【学习要求】
首先,欢迎大家学习《财政税收》这门课程,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财政与税收》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认真阅读相关章节内容并思考相应习题,在教材中找出答案并进行进一步思索。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现实中的财政税收现象多动脑思考,比如:中国的税收负担究竟如同官方所言在世界上居于中下游水平,还是如世界上一些机构公布的高踞全球第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基数低吗,如果太低了,那么究竟应该多高合适?思考税收负担应该仅仅考虑税收总额以及占GDP的比重吗,是否该与国家的公共服务水平结合起来?这既涉及到财政支出问题。财政收入仅仅包括税收吗,如果不是,在中国还包括哪些部分?这些部分都是合理的吗?政府应该把财政收入数额当作一个政绩并每年计划财政增收比率吗?……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相信大家就一定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活学精,也能提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另外,希望大家注重阅读其他参考书,这是对本课程的一个重要补充。特别是参考书目第一本: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课程安排1-2次语音答疑,时间由网院统一公布。疑难问题或重点共性问题可以在课程论坛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鼓励每个人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考书目】
1、黄恒学主编:《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刘同旭主编:《财政与税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3、[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
4、[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8版
【课程导学】
本课程共10章,各章重点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导论
本章学习了解相关概念,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学习目的,等等。这一章属于了解性的,大家阅读并熟悉相关内容即可。
重点:
财政的概念、本质、要素及类型等。
第二章 财政的基本职能与原则
本章学习两大问题: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的原则。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
重点:
1、财政的基本职能;
2、财政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公共产品
本章学习公共产品相关的概念和一系列问题: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的提供,混合产品,非国家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
重点:
1、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分类;
2、公共产品有效提供方式;
3、混合产品的性质及其提供方式
4、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如何纠正?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本章主要学习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过程,公共选择行为与私人选择行为的区别以及公共选择产生的必然性因素等;公共选择行为在民主社会中的具体运行机制--投票规则;官僚经济理论的分析及政府失灵的原因、政府规模自我膨胀的原因以及寻租行为所涉及的一系列内容。公共选择与财政税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财政税收体系。
重点:
1、公共选择理论;
2、主要的投票机制;
3、寻租理论
第五章 公共财政支出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共财政支出的类型与领域、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概念、公共财政 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评价标准、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瓦格纳法则、影响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存在的 问题与改革对策。
重点:
1、公共财政支出目标与原则;
2、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
3、公共财政支出的类型
4、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本章主要针对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形式进行讲解,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购买性支出的内容,其中包括对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文教卫生支出的讲解,已经对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概述;在转移性支出中主要介绍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有财政补贴中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发展/财政补贴同经济制度的配合/我国财政补贴改革,以及关于税收支出的学习。
重点:
1、购买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2、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 公共财政收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公共财政收入的概念、特征与基本原则;明确目前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即税收、公债、公共收费收入及国有资产收入等;了解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国的公共财政收入应具有的规模和水平;就我国当前的公共财政收入而言,着重分析其重要来源、规模、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
1、公共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基本形式;
2、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第八章 税收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税收的概念、原则以及相关的理论能够熟练的掌握,对税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税收理论体系,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税收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方向、基本方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我国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能够对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和改革措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重点:
1、税收分类;
2、税收负担及其转嫁;
3、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第九章 财政政策
本章学习财政政策相关理论,财政政策功能及类型,财政政策工具及作用,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分析等等。
重点:
1、财政政策目标、功能及类型;
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内容及相关问题。
第十章 财政改革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方向、基本方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我国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能够对我国财政体制的现状和改革措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重点:
1、我国财政改革的思路、内容及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