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难兴邦-兼谈价值观念:各国社会福利比较
多难兴邦——兼谈价值观念:让救济成为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 2009-09-05 13:43:15 阅读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发布时间:2008-06-03 文章来源:投稿 文章作者:康新贵
摘要:多难为什么兴邦?因为灾难有可能会使梦中人惊醒;因为灾难有可能使人冷静的思考。思考我们为什么如此多难?因为灾难不仅仅是“天灾”也有“人祸”,思考我们不仅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多难的发生和解决多难。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支配一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支配,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对价值观念的追求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兴邦。本文以为一个社会如果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航向,价值观念出现紊乱,频繁出现种种丑恶社会现象就很正常了。如果说要“多难兴邦”,就必须树立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多元化的福利社会,才有可能“兴邦”。
关键词:灾难 价值观念 福利社会
一、“多难”后“兴邦”的前提是“灾难”后的清醒。
一场四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国人,人民和政府都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去帮助灾民。前几日的捐款总数已达到300多亿,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达到160多亿,并且数额仍在不断的增加。温总理在灾区中学的黑板上手书“多难兴邦”,鼓励灾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战胜困难。
“多难兴邦”,多难为什么兴邦?换言之,在灾难降临的时候如何才能兴邦?因为灾难有可能会使梦中人惊醒;因为灾难有可能使人冷静的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我们为什么如此多难?思考我们不仅如何面对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多难的发生和解决多难。然而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如果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清醒,依然是稀里糊涂,“多难”也就仅仅是“多难”而无“兴帮”之说。
四川大地震当然属于“多难”之列,我们理应清醒。应当清醒什么?换言之除了目前需要进行的对灾民的救济乃至灾区的重建外,还需要做什么?前者只是目前的应急措施,后者才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如何长久的避免“多难”?如何长久的解决困难?唯进行如此的思考,才有可能使“灾难”促进“兴邦”。否则就仅仅是“多难”而耗费了社会的财富而已,是“难上加难”。我们需要清醒什么?本文以为归根结底需要清醒的是树立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观念为主导的社会体系。
四川大地震的灾难,并非全为“天灾”,其中“人祸”也不可忽视。据人民网刊登的新闻报道:四川汉龙集团在四川捐建的五所希望小学全部未倒塌!该报道说,北川的一个小学的学生在震后全部从学校跑出,为什么学生和老师能跑出来?因为教学楼根本就没有倒塌,换言之这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根本就没有必要跑出来。这个小学是高标准设计建造的吗?不是,只是因为汉龙集团在建造这五个小学的教学楼时按建筑规范进行施工,不允许偷工减料。公司派去的施工监工是一个懂建筑且十分负责的人,这个监工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他只是按施工的规定要求,让施工队把沙子里面的土稀干净;他只是按施
工的规定要求,让施工队把石头里面扁平的石头挑出去,因为不如此按规范施工就会影响建筑质量,他只是做了些按规定应当做的一些“平凡的小事情”。既无高精尖技术的创新,也无花费更多投资的加固,更无先知般的测算到会发生大地震而加以防范,他只是做了一个监工应当做的“平凡而又正常的小事情”。然而正是这种“平凡而又正常的小事情”,救了五个小学的学生和老师的生命。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这种“平凡而又正常的小事情”,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普遍欠缺的。正是因为这种普遍的欠缺,使“天灾”中有了“人祸”,使灾难加重。为什么会普遍的欠缺?
“多难”如何“兴邦”?就是让这个监工所做的“平凡而又正常的小事情”成为全社会共同所做的事情。如何让这种在目前稀有而严重缺乏的“平凡而又正常的小事情”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行为?就只能树立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当造假、商业贿赂、不讲信用等在我们这个国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地震中的房屋倒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倒塌反而不正常。为什么会如此?对金钱的追求超越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没有道德约束的对金钱的追求,出现这个结果就不奇怪了。
四川的灾民当然是不幸的,他们当然需要救助。但他们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大地震中所受的灾难,是在一个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的灾难,公民个人的援助、军队的援助、政府的援助源源不断的投入。那个感动中国的“敬礼小孩”,那个坚强的“可乐男孩”是不幸的,他们遭受了灾难而饱受痛苦,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在举世注目的地震中受伤,如果是在别的什么事故中受伤,他们被送进医院门口的第一件事情是要交纳住院押金,不交钱是不可能得到医治的。本人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那个“敬礼小孩”和“可乐男孩”的家长是否交纳了住院押金,本人猜测(仅仅是猜测),如果他们的家长没有钱,想必医院也会给予住院治疗的,至少是目前先治疗,医疗费以后再说。本人声明,本人绝无他们的家长不交住院押金就不予治疗的意思,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在这场世人注目的灾难中受伤,如果他们的父母没有能力交纳住院押金,他们能得到治疗吗?
灾民为什么需要救济?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面临的困难,不救济帮助,他们就活不下去。“敬礼小孩”和“可乐男孩”为什么需要住院治疗?因为不住院治疗他们就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要给灾民发帐篷,为什么要给灾民建安居房?因为人是需要住在房子里的高等动物;为什么要给灾民送食品?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了,几天不吃饭就会被饿死。这是常识,这是一个人道主义的理性的社会对灾民或者说对需要帮助的人所必须给予的同情、关注和实质性的帮助。幸运的是今天的中国作到了对受到大地震灾害的灾民的救济,问题是那些因为其他原因而无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灾民,换言之不是在这种举世注目的事件中生病的人、没有住房的人、交不起学费的人,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他们应不应当同样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援助?如何让因为需要救济所以国家和社会就给予救济的常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非只是在全世界的聚焦点中的风景,这是我们在大地震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换言之建设一个追求何种价值目标的社会。
二、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财富的积累和分配方式的不同。
如果一个国家和社会有很多的财富,也就是说有花不完的钱,那就好办了。如果财富是有限而稀缺的,如何处理,有一个价值观念的问题。比如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有100元钱归他(她)自由支配,女孩子可能会去买一件衣服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一个喜欢交友的男孩可能会请他的伙伴们去吃好东西、去玩乐;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会去买几本书;一个节俭的人可能会把钱存起来。如何处理这100元钱,受个人的观念所支配。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价值观念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财富的积累和财富的分配。当我们的主流学者们在主张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当我们的主流学者们在旁征博引的论述我们这个国家还不富裕,义务教育之后属于消费必须由自己承担的时候,我们的临国——贫穷的印度,正在向大学生提供几乎免费的教育。印度大学每学期的学费是多少呢?据2006年4月7日《环球时报》报道,是200卢比(约合4.65美元)。住宿费是60卢比(约合1.40美元)。教材自己到书店购买。收费最高的信息技术学院每学期学费也不过600卢比(约合13.95美元)。①也就是说,印度大学最高的大学学费是每学期100多元人民币。我国是每年6000元人民币左右甚至更高。印度比我们富吗?印度的GDP大约是1万亿美元,人口是十亿;我国2006年GDP大约是2.8万亿美元,人口是十三亿,不论从GDP总数还是人均GDP,我国都比印度高的多。印度人能作到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到?贫穷不是理由。再看看其他国家:
法国医疗保险是由国家和私人机构共同经营的,但是国家的色彩强一些,所以它的体系有社会主义的味道。在法国只要一人工作,一家人都会获得保险。不仅大公司要为雇员提供保险,小公司也有这个义务。失去工作也不会马上失去医疗保险。
加拿大则拥有世界上最慷慨的医疗保健制度。这个保健制度由政府提供,费用都由国家承担,比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法国还好。如果按美国人的观点,至少在医疗保健上,加拿大实行的是共产主义制度。因为是全民保健,每一个公民和永久居民均可以享有,它包括所有主要医护和治疗。②
德国是世界上福利制度最慷慨的国家之一,德国一个四口之家的补贴每月可以达到1600欧元,但同时该国却面临着高失业率。很多经济学家都担心这种“慷慨”福利政策会养“懒汉”。在德国,有些低工资工人也可以享受到福利待遇,大约有100万接受该项福利的人有正当工作。德国首相默克尔承认,有很多德国人就为了能够领到津贴,而有意缩短工作时间。③
相比之下,印度是个贫穷国家,印度人民院(下院)高票通过了执政党联盟提交的《国家农村雇佣保证法案》,决心解决印度最大问题——贫困问题。根据规定,所有的农村家庭都是这项法案的实施对象。法案将保证每户家庭人均每天得到最低60卢比(约合12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和100天的劳动时间。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扶贫法案,对全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长期受到失业和贫困困扰的印度来说,此举是该国迈向福利国家的第一步。④
200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印度百姓看病不难》的报道:印度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建立了一套包括国家级、邦(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级医院在内的政府医疗服务体系。除此之外还有各级医疗中心。与此同时,政府也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贫穷患者适度减免医疗费用。如此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医疗网络。条件不太好的医疗中心,承担着大众的医疗服务;而私立医院,则为那些对医疗有较高要求的人提供服务。⑤
瑞典在个人所得税中实行超额累进制(最高时边际税率曾达85%),在收入政策上照顾低收入者,加上福利制度中一些扶贫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社会两极分化。1977年瑞典全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和最低的10%的人的收入差距经税收和福利相平衡后由10比1降到大约4比1。这一政策使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了有利于劳方的变化,劳动所得(工资加雇主为其支付的相当工资总额约40%的社会保险金)与资方所得(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已由战后初期的1比1,上升为六十年代的2比1和七十年代的3比1,有些年头甚至达到4比1。这种发展使财产占有的差距也在缩小。1930年至1970年间占家庭总数1%的最富有者的财产占家庭总财产的比例由47%降到23%。社会结构因此开始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枣核型演变。⑥
据《南方》杂志报道:巴西虽然是拥有1.8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赶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并且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义务8年教育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⑦
这里横向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目前我国总工资占GDP的比例为40%左右,资本主义国家为50—60%之间,在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国民总产值的70%是劳动报酬。⑧瑞典的劳动所得(工资加雇主为其支付的相当工资总额约40%的社会保险金)与资方所得(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在二次大战战后初期为1比1,六十年代为2比1,七十年代为3比1,八十年代为2比1,有些年头甚至达到4比1。中国的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004年为0.65比1。⑨我国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工资所占的比例显然是偏低和不公正的。这种初次分配上的不公正,使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社会福利支出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建设福利社会的价值观念。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12%。在发达国家中,社会保障的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支出的30%左右。在英国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社会保障支出约占32%,卫生及社区服务支出约占17%,教育支出约占12%;⑩2004,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5%,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为75%;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逼近世界倒数第一,除了柬埔寨、津巴布韦等国比我国低之外,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高于我们。⑾利益分配不公,使贫富差距不正常的加大。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警戒线为0.40)。⑿
很明显,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财富的积累方式的不同和财富的分配方式的不同。在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出现上述反差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价值观念决定社会政策和法律的追求目标,建设多元化的福利社会是“兴邦”的唯一途径。
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支配一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英、法、德、北欧等国之所以有高的社会福利,是因为他们的追求目标是福利社会,而我们以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也未提出建设福利社会。西欧、北欧各国之所以建设福利社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者——知识分子很早就提出了建设福利社会的理念,并使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当人民无法为自己获取一种对于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时,……,政府就应当进行干预,并且为人民提供这种东西。理查德·蒂特马斯说:政府越来越被认为是有适当的职能,甚至是义务去解除穷人,甚至是社会所有阶级的痛苦与张力。比特里斯·韦伯认为:政府全面的保护所有个人的政策,是一个对症下药的、满足公民最低需要的政策。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我们的主流学者在今天不仅没有提出建设福利社会,反而强烈反对建设福利社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主张,“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说话没有这么露骨,策略多了,他主张“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他发表的“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篇论文中,只重申了“只要抓总量增加”的理论观点,原来的“不必管分配”的说法换成了“相对既得利益”新概念,主张两极分化的分配格局。张维迎教授认为,“相对利益受损了,不应该补偿”,“如果相对利益损失都要补偿,无异于回归旧体制”。⒁这种反差与学者的水平没什么关系,根本性的差别是他们的价值观念的不同。
一个社会如果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航向,价值观念出现紊乱,频繁出现种种丑恶社会现象就很正常了。山西黑砖窑的窑奴、血汗工厂、豆腐渣工程、陈良宇社保基金案、童工事件等等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必然大量发生的。
如果说要“多难兴邦”,就必须在“多难”中清醒而后才有可能“兴邦”。但愿四川大地震能够使中国的主流学者和官员们清醒。树立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多元化的福利社会,⒂才有可能“兴邦”。具体的说,如果大量的房屋如同前文提到的五个希望小学的教学楼在震后依然矗立,“敬礼小孩”、“可乐男孩”就不会进医院,让那些需要进医院的住进医院。当全社会普遍能够作到这些“平凡的正常的小事”,则“兴邦”有望,甚至可以从此远离“多难”而直接“兴邦”。面对大地震,我们需要激情,更需要冷静的思考,我们不需要煽情,如果有太多的煽情,我们这个民族也就太浮躁了。
参考文献:
1、《中国与印度医疗和学费之比较》,《天涯杂谈》,2006年5月1日;
2、车耳,《福利国家加拿大》,光明网,20005年5月17日;
3、储信艳,《德国福利制度全方位国家照顾 财政不堪重负》,《中华妈妈网》,2006年6月30日;
4、黄力颖,《印度立法年斥资4000亿卢比扶贫 迈向福利国家?》,《中国经济网》,2005年08月25日;
5、《中国与印度医疗和学费之比较》,《天涯杂谈》,2006年5月1日;
6、高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 网络《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5年5月22日发布;
7、《南方》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2005年第11期;
8、邓聿文《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初次分配》网络《人民网》,2006年08月;
9、《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10、齐志宏《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年3月24;
11、中国经济周刊《专家建议:每年3000亿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人民网》2006年8月7日;
12、李全兴 《综述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网络《学说连线》,2006年7月;
13、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第10页、第12-13页;
14、刘润葵 《科学界要恶补以人为本的课》 网络《学说连线》 2006年7月1日发布;
15、康新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性结构是多元化的福利社会》网络《中国社会学》《天益网》《学说连线》2008年5月。
编辑员:china028
凡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学说连线”http://
第二篇:学“成功人际关系”兼谈做人
学“成功人际关系”兼谈做人
市面上有太多的新招式不断推陈出新亦或新瓶装旧酒,后浪推前浪犹如这个季节的雨水来势凶猛,繁花本就迷眼,如果其中再夹杂些破烂货,直叫人真假难辨。茫茫无涯学海,一个苦字行不了舟,还没下海就被汹涌的浪花拍死在岸上。人的精力有限而学问无限,接受知识和记忆的能力更有限,只有牢牢抓住本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学些表面功夫就忘了基本功的练习,果了只是一副空架子。
通过部门组织的《成功人际关系》课程学习,我对“道”“术”之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古来大贤先哲和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抓住根本,要举一反三,要触类旁通,要融会贯通。纵观李强老师的课程讲解,无论“一生必须要拥有的九种朋友”“人际关系中的礼尚往来”“建立你的八大人际关系网”还是“既要锦上添花 更需雪中送炭”“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所谓“万法归一”,最终还是要落到“如何做人”这个本质上来。做人的道理和学问才是“道”,人际关系中的成功技巧只是附于“道”上的“术”,正如树干与枝桠、树叶之别。
如何做人?实在是一件挺难的事,不知有几多人如同笔者一样又不知有多少次发出过“人生难为”的叹息。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接一个选择题,不到生命的尽头,这个连环选择题就永远没有答完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为了性格测试之类有过类似连环选择题答题的经验,做人不亦如此么?每一个选择都将影响到后面你所面对的题目,在为人这个关键测试上,一些紧要关头的选择更是十分重要。
就我小时候看电视的习惯,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现在多了个不好不坏的人。首先我们得选择做个怎样的人。人之初,性本善,至少也得不好不坏,再力争做个好人(其实每一个坏人都认为自己才是好人)。抛开毁三观的奇葩,按社会常理,这样的人需要具备如下品质:诚实、践诺、正直、孝义、向上、崇礼、乐善……正是这些做人的优良品质才是成功人际关系的根本绝招,花拳绣腿的场面技巧必须发乎于根本绝招之上才显其价值。
在浊世的滚滚红尘中,牢记做人的根本,谨守为人的底线,再学些《成功人际关系》之类的技巧,正是锦上添花,在人生的一段旅程上加快了脚程,算来也是一小截捷径。
第三篇: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姓名:刘荣稳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日期:2013年12月6日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一、餐桌礼仪概述
进入21 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也就成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现代,餐桌礼仪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中国一样, 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
二、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礼记》 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 不容紊乱,在我国, 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 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 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 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韩餐桌礼仪。日本人在用餐时,通常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韩国人非常重视餐桌礼仪。而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为矮脚的小桌,用餐时,宾主席地盘腿而坐。若与年长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中国和韩国作为崇尚儒教的国家对这个都很重视,这也是男女有别观念的体现。
2.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 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 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3.就餐氛围和餐桌话语的差异
(1)中餐的用餐氛围:中国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古往今来,中国人也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 还不停地说:“多吃点, 多吃点”, 这样才能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意。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不难得出,中国人遵循“贬己尊人”的原则。可见,从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中国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围:西方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厨房被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快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低声交谈。他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简短幽默。所以在西餐厅, 很难看到大声喧闹。用餐时,不替他人取菜, 不吸烟, 不劝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三、结语
东西方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而不同的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东西方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我们在跨文化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2]欧玲,主编.西方礼仪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游修龄.筷子与刀叉[M].Agri-history.net/scholars/yxl/yxl75.html.33-35.[4]吴康.日本人与筷子.日语知识, 2001,(9).致谢
在此感谢老师这段时间不辞劳苦,对礼仪文化耐心讲解,让我明白了礼仪细节的重要,有助于我在以后的交际中, 做到得心应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让生活交往更轻松快乐。
第四篇:公文的5W1H——兼谈如何克服公文“模板”依赖症
公文的5W1H——兼谈如何克服公文“模板”依赖症
工作中常有学员问我:我一写公文,就习惯于从网上找“模板”,一旦离开了“模板”就不知道怎么动笔了。我回答是:你患了公文“模板”依赖症。那么如何克服这个毛病呢?正好,我总结了公文的“5W1H”,也许对这些朋友有所帮助。然后,再回答如何克服“模板”依赖症。
写公文的同志,可能学习过新闻。知道新闻的6要素,就是新闻主要构成因素和单元。这个概念在19世纪80年代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所谓“5W1H”,也就是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件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篇新闻报道,不管它是消息也好,还是通讯、特写也罢,一般都包括这六个要素。其中,一句话新闻最能集中体现六要素,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比如,2014年7月3日早晨,网上有这么一条“一句话新闻”:“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运用新闻的六要素分析一下:“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是何故,也是起因;“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何人;“于7月3日至4日”,是何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何事。新闻的六个要素,这条新闻中有4个。因为这条新闻发布在习近平访问之前,其它两个要素还没发生,不可能涉及。
其实,公文中也有“5W1H”,我们平时在写公文时,也经常使用这六个要素。只是在公文写作中不这么讲而已。比如,我们写这样一个简单的会议通知:
关于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的通知
局机关各党支部:
遵照市委统一部署,为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何故),局党委决定,6月28日上午9时(何时)在局机关大会议室(何地)召开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何事)。请各支部书记带队,组织本支部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何人)着正装提前10分钟按时参加,在指定位置就座(如何)。
局党委办公室
2013年6月27日
这样一个字数不多的会议通知,只用五个W和一个H,就完整地体现了为什么要召开会议、会议的内容、时间、地点、什么人参加、对与会人员的要求等等。“5W1H”,既是一则新闻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一篇公文的最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协同合作,互相说明,互相补充完善,结构成文章。
也许有人会问:把新闻的“5W1H”延伸、运用到公文中去,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一、运用“5W1H”,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公文
当你写公文列提纲时,可以把这六个要素逐一写出,六个要素就是六个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回答。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你还需要根据领导意图和工作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在所有的问题当中,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个主要问题,就是你写作的重点所在。如果你写的是领导讲话、论文之类的文章,主要问题就相当于中心论点;如果你写的是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之类的文章,主要问题就是你花费笔墨之处。当问题的答案都想出来了、写出来了,对于应该首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再次写什么,你就胸中有数了,提纲就基本列好了。
当然了,也不是任何公文都要求六要素齐全。公文毕竟不同于新闻。公文写作,最重要的是何事、为何、如何。何事,也就是要做什么工作,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是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重要性;如何,是怎样做好这项工作,对开展这项工作有哪些要求。比如,布置指导工作的通知、意见、方案、工作要点以及述职报告、领导讲话稿、典型经验材料等大型公文材料,何事、为何、如何,这三个要素是不可少的。
二、运用“5W1H”,可以帮助我们组织会议材料
组织会议过程中,会议材料最为重要。比如下面这个会议议程就包括三个重要材料。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会议议程
1.局党委副书记宣读《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重点放在“何事”上,同时涉及“何人”、“何时”,即主要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步骤)
2.局党委书记做动员报告
(动员报告的重点放在“为何”、“如何”上,即主要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对开展活动有哪些要求)
3.市委督导组组长讲话
(市委督导组组长讲话的重点是介绍督导组的职责任务“何事”,并从督导工作的角度对开展活动提出要求,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何事”、“如何”)
上面是会议的三个材料,每个材料只涉及到“5W1H”六要素的一两个或两三个要素,它们既独立成篇,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了会议的系列材料。
三、运用“5W1H”,可以帮助我们鉴赏公文
上面我们说过,“5W1H”这六个要素就是六个问题。平时,我们在阅读文件时,特别是阅读中央、省、市文件以及本单位的材料时,要带着“问题意识”去研读。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我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读,不是一目十行,不是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式的泛泛而读,而是边阅读边思考,看看文件都涉及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的。这样,既学习了大笔杆子写公文的经验,又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坚持下去,就会无形中提升公文鉴赏和写作水平。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其实,“5W1H”这六个要素,就给了我们一个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学会并且经常运用这六个要素,就会使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我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即是工作能力,体现在公文等材料中,就是写作能力。
现在,我尝试着运用公文的“5W1H”,来回答如何克服公文模板依赖症的问题。我有三点建议:
其一,要以“自己动手”为主,以“借助模板”为辅。毛主席说过,我们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对公文写作来讲,“自力更生”,就是自己动手写;“争取外援”,就是借助网上“模板”。这位朋友之所以患上了公文模板依赖症,是因为他把“主”“辅”颠倒了。怎么办?把颠倒了的再颠倒过来!别无他法。
有的同志之所以患了公文模板依赖症,可能还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懒汉思想作怪。他们嫌写文章费脑筋、太辛苦,总幻想着既不付出努力,又能写出文章来,不愿意“自己动手”。还有一个原因,是不自信,有畏难情绪。他们可能对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知之不多,觉得写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不敢、也不会“自己动手”。其实,对于学习写文章,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人们说,“能写会说是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能写”指的就是写文章。只要我们克服掉懒汉思想、畏难情绪,不依赖公文模板,树立信心,“自己动手”,多写多读,假以时日,就一定会逐步学会写文章,掌握“能写”这项基本功。
其二,要“先公后文”,“公文兼修”。什么是“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定义是:“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这自然是“公文”权威的解释。我曾经以自己的经验,解释过“公文”这个词语。什么是“公文”?我以为,“公文”这个词,分解开来就是“公”字和“文”字。“公”者,公事,办公,工作,是“文”内容;“文”者,文章,文书,是“公”的文字载体。因此,我一贯主张,要“先公后文”,“公文兼修”。
所谓“先公后文”,就是首先从做好工作入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是调整到新工作岗位的朋友,之所以写公文时依赖模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新工作比较陌生,不知道该“写什么”。
我建议这些朋友,要了解、熟悉本职工作的具体内容,了解、熟悉工作涉及的理论、法规、政策,了解、熟悉办公的规矩、程序、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熟悉乃至精通本职工作上,力争成为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其次,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其实,“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就会随之迎刃而解。我的经验是,干什么写什么,怎么干的就怎么写。再次,运用我们学习的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对我们写的东西予以规范,我们就逐步学会写公文了。这就叫“先公后文”,“公文兼修”。
其三,从“小处着手”,从常用公文文种入门。对于初学者来讲,学习公文写作,还有一个“怎样学”、从何处入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公文有很多文种。按照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基本上有以下十五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其中,对于基层单位的同志来讲,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不过六七个文种。如果按使用的频率来排序的话,它们大概是:通知、报告、函、请示、批复、纪要、意见等。因为这几个公文文种使用频率较高,作者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就多一些。并且相对来讲,这几个文种也比较容易写一些。在上文,我引用了毛主席关于写文章“入门既不难”的经典语录,毛泽东主席强调“要有心,善于学习”。我理解,毛泽东主席讲的“有心”,就是有信心,有恒心。“善于学习”,就是要寻找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窍门。在这里,我向初学公文的朋友,介绍一个“善于学习”的“窍门”:从“小处着手”,从常用公文文种入门。先写一些会议通知之类的小材料,再逐步向中型、大型材料过渡,这样,从小处入手,由易到难,就会一步步地培养起自己独立写作的能力。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教材使用方面,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北京语言学院、华语教学出版社等编写的各种教 材,如《基础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阅读与理解》、《高级口语》、《高级汉语口语 一话题交际》、《读报刊看中国》等等。我们认为,这些教材都是目前国内在对外汉语教 学方面,有影响的一些教材,无论是从教或是学的哪方面看,都是较理想和规范的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到仍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教材的课文内容显得陈旧;有的教材的语法训练不够系统;报刊类教材内容往往是几 年前的;汉语会话多是北京的地方情景···一为此,我院3位教师曾编写了《实用对外汉 语课本一云南地方情景对话》(1”1年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以会话的形式,介绍了昆 明和云南,突出了云南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注意突出了云南少数民 族的特点。我们将此书作为长、短期班的会话补充教材,受到了学生的青睐。由于编写时 间仓促,还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教材中的词语只有汉字和汉语拼音,而没有英 语;生词中有的词语难度大,这给汉语水平不高的外国人带来学习的困难。尽管如此,这 本教材毕竟是我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本具有地方情景、民族特点的教材.另外,还有 一本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熟语的《外国人学熟语》也已由我院教师编著出版.教学中,我们 还选编了一些会话材料、古诗词,结合现实选讲了报刊文章。可以说,我们使用教材的原 则是以北京语言学院的为主,自编教材为辅,这样做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们也 想到,我们云南省完全有条件、也应该组织力量,编写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云南地方特点 的对外汉语教材,从而适应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形势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外汉语教学www.xiexiebang.com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有它 的独特之处。学生在入门或初级阶段,往往受好奇心的驱使,还容易产生兴趣,所学的东 西也较简单易学,日常会话的掌握较容易体现学习效果。可是随着学习的深人,在语言三 要素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汉字的困难,不少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和急躁,于是学习中表现出松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认为研究教学方法和课堂艺术是十了汉语课,该学院的中文系1994年学生总数已近1400人,1995年要求注册的一年级新生就达1800人,后因教学条件限制最后录取了600人.亚洲国家的韩
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由于华侨人数多,近年来学习汉语 的热潮更是空前。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
数超过15000人。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学习汉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助于汉语这一 交际工具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 往,无疑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组织机构上,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 教委、国务院侨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等,“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已经拥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学员,他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热心于汉语 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外汉语教学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材的编写方面,除了国外编写的一部分汉语教材外,国内已出版了200余种汉语教 材,教材包括了读本、口语、听力、文选、写作、报刊、古汉语、翻译、文化、科技、经 济、贸易、旅游、历史、课外读物等多种门类。这些教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测手段,从1990年起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专家鉴定,被称为中国 “
托福”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 水平证书》.”昆明现已被列为国内考点(西南地区唯一考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质量,国家教委还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 资格审定办法》,“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期分批开展了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工作„„经过审委会认真、严格的考试、考核和审定,到目前为 止,全国已有1051名教师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多年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从事 基础汉语教学,又能从事汉文化教学。”“为专业教师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在我国教育界尚无 先例.”(《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国际发挥
更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在我国一些大学招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的教师,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积极准备培养该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云南民族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民族学院是我省最早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之一。80年代初期开始接收外 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截止1995年,已经接收了20多个国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李恕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 文明成果.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世 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教学热潮,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 学工作,我们理应在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云南发展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世界汉语教学欣欣向荣
世界汉语教学源远流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交往等原因,学习汉语的年代最早,如朝鲜、日本等国早在公元3世 纪就开始了。而西方人学习汉语是从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的 问世才开始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学习汉语,1742年法国皇家 学院正式教授汉语。北美洲的汉语教学最早于美国,1871年耶鲁大学率先在美国高等学 校教授汉语,非洲、拉丁美洲的汉语教学大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学习汉 语的发展形势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18世纪以前,外 国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学习汉语的形势发展较 快.18世纪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处于低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形成了热潮。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 系。日本的汉语教学无论是规模之大还是人数之多都堪称世界第一。目前,日本国内学汉 语的在校生达10万人,通过电视、广播、业余学校等其他途径学汉语的人数达到100 万。美国目前有486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其中35所创办了中文专业.汉语教学在 中学也逐渐得到推广.美国大学委员会和教育测量中心从1994年起已将汉语列为外语测 验的语种之一,学生可以把汉语成绩作为申请大学入学资格的凭据之一在欧洲,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仅以法国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
分重要的。首先,要研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时,如果不 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无法准确理解这种语言的丰富内涵,当然也就 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其次,要根据汉语特点,找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1、语音: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老板”和“老伴”这两个词的后一音节声 调不一样,词义当然不同。另外,有的学生的母语中没有某个音素,而汉语中却有,学生 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困难。如,瑞士学生(母语为德语的)常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如 “
知道”读作“。hit。”,“大家”读作“toqio”,“劳动”读作“l如tong”,“看见”读作“kon qi如”。而日本学生又往往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他们”读成“damen”“白菜”读成 “b创zOi’’,“跑步”读成“b加b。”,“错误”读成“zuow。”。所以,声调和汉外语音的比较成为
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词汇: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如,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主要为复合法;双音节词占优势.另外,由于汉字的特
点,汉语的词不实行词的连写,故造成词与词的界限较难分辨。近年来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也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3、语法: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 就使得汉语的语法体系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比如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有 极其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另外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等都成为外
国人学汉语语法的困难之处。
4、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要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汉字比起表音文字是更难一些,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写汉字,常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汉字结构的特点,不了解汉字 的造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是要花大力气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了教外 国人学汉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已经发表和总结的一些论文:《初级班教学琐 议》、《词汇教学点滴》、《洋学生学熟语》、《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讲好报刊课》等.这些 科研成果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带领初级班同学到实地进行会话练习,如去市
场上、商店里学习购物会话,配合教学,教师和中级班、高级班学生一起看录相、电影,如《雷雨》、《骆驼祥子》、《家》、《芙蓉镇》,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 动,组织参观民族博物馆、郊游、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汉语晚会„„从多渠道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每年,我们都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教委主考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前对应考生做一些测试方法和内容方面的辅导。平时我们的测试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听写、默写、朗读、会话、造句、写作训练.时间安 排上有阶段(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的肯
定,受到了外国留学生的欢迎。但我们也深感与其他省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在对外汉 语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还很薄弱,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另外,教学条件、住宿条件还有不 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院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