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

时间:2019-05-14 15:2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

第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作者:甘溦第二作者:陈波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增长才干的重要路径。在新时期里,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转变观念,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立长效工作机制,丰富实践的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生、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生动课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自1984年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发出组织大中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以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近20年。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大学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纵观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是存在诸如形式单一,缺乏价值引导,工作长效机制不健全、参与面不够广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兼职多,有明显的功利趋向

大学生兼职也属于社会实践的一种,近年来甚至出现了“兼职热”。看一看各大学的海报栏,为数不少的都是招聘广告。据统计,目前国内高校聚集的大城市中,在校大学生兼职的比例在20%到80%之间,主要与他们的年级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他们兼职的类型包括家教、促销、调查访问、翻译、导游、做生意等数十种。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解决学生与生活方面的经济困难,通过自己挣钱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兼职的收入来追逐时尚与高消费。当然,也有学生是因为希望走出“象牙塔”,提前适应社会,学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社会兼职有利于大学生将学习理论付诸实践,提高综合素质,但如果不加以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也可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学习、过分攀比、拜金主义,甚至可能误入歧途。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兼职的引导。例如复旦大学就规定大学生每月打工不得超过80小时,并且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不要为了钱而从事一些简单或者纯劳务性的兼职。这对我们的大学生寻找兼职很有指导意义。

2.普通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参与面小 由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指利用假期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国情、奉献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组队实践。这类团队由于有学校的重点支持,有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所以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实践团队

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所以普通同学参与这类团队机会少,受教育面狭窄。另一种就是学生个体返乡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对个体有效的分类指导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

3.缺乏长效机制,指导力度不够

当前不少高校都把社会实践当做了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纳入了学校育人工作全局,但毋庸讳言,高校的社会实践仍缺乏整体规划和实施的细则。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并无专门的管理部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团委牵头、各院系落实。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缺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门研究,因而导致社会实践安排无序混乱、难以落实。不少学校组织实践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缺乏长效机制,后续工作仍需完善。只有统一领导、加强管理、将社会实践安排制度化、长效化,才能使各部门都明确职责,形成整体规划和统一设计。

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观念,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目的去实践,不能只成为学生干部或者一小部分优秀学生的“个人秀”。高校要重视对普通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受教育,长才干。各级部门必须转变观念,要引导学生把社会当做人生历练能力的检阅

和就业的前奏,在社会实践中不能过分功利化,更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在社会实践中,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批判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生活是最全面的教科书。大学生要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过程中要身体力行,真正接受社会的洗礼。

2.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立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境,是社会实践机制长效化,还能服务社会,可谓一举多得。政府应该出台若干鼓励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优惠政策,在借助企业资源促进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必须把帮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比如,重庆市政府每年为大学生提供3万个以上的带薪实践岗位,这些岗位主要来自市级机关、大型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还有部分民营企业。通过带薪实习,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也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举措,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长效保证。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需要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培植,3.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丰富实践的内容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有三下乡、勤工助学、社会兼职等几类。三下乡活动由团委牵头,学校和各级部门比较重视,指导也较多。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位相对较少,所以大部分普通学生还是选择社会兼职比较多。学校对后两类活动指导较少,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

一。其实,除了上述社会活动外,还应该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比如多引导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服务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高校应该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的操作模式,鼓励他们到第一线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构架上,学校应该成立导师小组,帮助学生克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学校教育的特殊缓解,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部分。在当前形式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将其放置到社会打大环境中考虑,认真组织活动开展,及时服务协调,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金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偏失与匡正[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董光柱.浅谈新奇士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第一作者:

甘溦(重庆交通大学慧园小区党总支办公室,辅导员)学历:硕士研究生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重庆交通大学慧园小区党总支办公室 邮编:400074

电话:***023-62652857(办公室)

第二作者:

陈波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辅导员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篇:浅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新的时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挑战;问题;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现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原有的工作模式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能完全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思想道德领域工作者必须采取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由经验型、模式型向科学型、创新型转化。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了几点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道德领域教育的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状况的总体评价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主流是好的。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有着高度的认同。

l、大学生爱国爱校,关心国家大事,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大学生对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能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学生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较为关注,如社会腐败现象、农民以及城乡差距、国企改革与发展等诸多问题。广大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待政治问题,政治心态渐趋成熟。

2、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目的增强,就业方向明确,成才意识趋浓。对现代科技文化知识、高科技、新鲜事物接受和认同率大幅上升。大学生已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当前大学生对未来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在就业问题中能跟上社会的形势,逐渐表现理智与成熟。

3、当前大学生已经能正视社会的变化,自觉增强危机与竞争意识,使自我评价和认识与社会要求趋于一致。当代大学生能比较冷静思考,自主判断有关政治问题,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各种问题,逐步认清了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各种破坏祖国安全统一的思潮和势力的本质面目。分析政治问题日趋客观、理性,政治鉴别力明显增强。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政治比较稳定,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准和素质在全社会内有较高肯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不断渗透,当代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政治觉悟不够高,思想意识不够成熟,政治评价不积极,政治鉴别力不强;表现出对集体观念、社会公德、心理素质、自我控制等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在

成长过程中焦虑和压力在增加,受挫能力和体能素质在下降,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须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l、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感性、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一些学生对“特色理论”缺乏理解,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政治信仰迷茫、缺乏大学生应有的信心与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功利倾向较明显,部分学生不想承担参与政治而所需负的社会责任。在政治信仰上,部分大学生在还存在幼稚的一面,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不够成熟,入党动机还不够纯正。

2、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学生的思想焦虑增加。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收费并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实行,学生主要面临着来自学习、经济、就业三方面的压力。首先大学生在学习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自是不言而喻。其次是大学校园里已涌现出越来越多因高昂的教育费而使整个家庭背上沉重负担的贫困生,他们也因为经济原因而存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导致出现自卑心理。第三、随着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形成,许多在校生已经清晰和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就业和社会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3、部分学生心态较为低沉、思想较为消极,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乃至出现心理障碍。在急剧变化和各种压力俱增的社会环境面前,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准备不够,信心不足,加之对学校教学改革不适应,学生焦虑情绪增加不可避免。学生长期在压抑、苦恼、空虚、烦躁、焦虑的生活环境下,如果引导不及时,发现不够早,可以肯定他们之中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学生身心素质受到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状况和特征,教育队伍的建设、合理的教育与引导以及创新工作思路是关键。

1、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更好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和引路人。高校其他广大教职员工应该树立主动承担德育工作思想,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

2、要重点抓“两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当

前,大学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浅薄、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及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会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去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提高鉴别力,把握自己思想道德选择的方向。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一支信仰与业务素质高的“两课”教师队伍。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改革教育内容与改进教学方法,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道德教育也不容忽视。如照搬照抄普通高校大学生教育模式就不足取,效果自然不好。成人教育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是引导他们合理解决工学矛盾,摆正学习与工作的位置,看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发挥成教大学生中党员、学生干部及业绩突出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与成教大学生工作单位的联系,定期、及时将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反馈其所在单位,以取得单位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上的支持。

4、要转变育人观念,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以重感染与切身实际的说教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有声有色,才会收到实效。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理念贯穿于各项主题活动中,组织主题鲜明、影响力大、参与面广、有教育意义活动,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主旋律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全面加强学生全方面素质、修养和内涵目标。

5、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工具,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建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网络好比一柄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日益凸现,要看到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良好机遇,更不能忽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相关的信息平台和软件,找准高科技网络与高校德育的结合点,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占领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

6、重视心理素质的多学科渗透教育。不能把大学生心理教育单独割裂开,不能仅仅局限于几场心理报告的辅导、一两门心理选修课的开设,而应当培养全体教师的心理教育观念,要将心理教育辅导贯穿、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观日益成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愈显重大。在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良好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他们是有知识,有头脑,有个性,会生活的新生代。但同时也具有一些消极和与大学生自身发展不和谐的特点,虽然表面观察起来比较乐观,但深层次分析有些问题令人忧虑。因此高校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工作管理者关注。

第三篇: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姣影

摘要: 一介书生,梦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数字英雄”,有人说是比尔·盖茨、张朝阳的传奇经历影响了他们,但他们却说自己只有一股“学子创业风云起”的气概。一个MBA+一项技术+一个团队+一笔风险投资=一个高科技企业,这个公式倒退几年,你可能认为是荒谬的,而现在,这是现实。本文从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创业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 知识和技能政府国家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产物。在遵守市场规律为基本游戏准则的商业环境中,以创业激情为第一资本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难以承受以资金和经验为首要前提的传统经营模式的残酷挤拼。随着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网络经济的兴起,IT业作为一个最能快速集聚财富的行业也逐步走向成熟,一个属于全体网民的互联网淘金时代已经到来。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成熟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培育新型网络创业人群和分担就业压力的重要基地,而网络创业形式多样,如今高校大学生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创办网站

创办网站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和类型。大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几种比较成功的方式可供参考,如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和威客网站等。这对初涉商海的大学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网络创业途径。

2.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受资金、店铺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商业运作经验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许多高校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的板块,为商家发布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在淘宝、拍拍、易趣、当当等网站开网店销售产品,拓宽了商品交易渠道和业务经营范围,加盟C2C网站平台,开办自己的网络小店,就成了大学生进行网络营销创业模式的高一级的选择。

3.网上自由职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高、创造力强、富有活力的精英群体。不少人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者创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电子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这些职业的时间比较灵活,工作地点也不受限制,大学生能在享受自由和潇洒中实现创业。但其中不足之处在于收益比较低,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将其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创业尽管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但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践在我国刚起步不久,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再加上政策引导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怀着高涨的激情纷纷投身于网络创业活动中,人数不断增加。但根据调查,其成功率大概只有2%,他们往往缺乏对开发项目的全面了解与分析,单凭感性认识期望通过网络创业实现 “一夜暴富”的梦想,不能理性地看待创业过程的艰辛和风险,以务实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网络事业。一旦创业失败,就会影响其信心,容易产生挫败感。

2.缺乏必要的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

网络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有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克服失败的心态。同时,要想成功创业,还应有较强的知识素质,包括:识别机会、人际交往、市场开拓以及团队合作等全方位的才能。由于我国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指导还刚起步,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视野不够开阔。此外,高校对实践环节普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他们缺乏相应的创业培训,碰壁在所难免。

3.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在众多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当中,最终有所成就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除了个人的能力有限之外,难以持之以恒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高校,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甚至为生计发愁,因此大多利用他人借来的资金进行创业,白手起家,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面临就业和创业的艰难抉择时,不少人在经济压力面前选择放弃,找一份现实的工作,来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

4.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于安稳、守旧,这对当今社会仍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家庭来看,一般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毕业后找一份工作,对创业这种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偏向否定;从高校来看,其文化氛围也不太利于大学生网络创业,一些老师和同学甚至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会和正常的学习相冲突;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浮躁情绪也间接增大了创业者的心理压力。另外,当前的社会诚信文化相对淡薄,网络商业欺诈时有发生,这都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顺利进行。

(三)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网络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而且也牵涉到政府、家庭和高校等多个方面。针对上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

1.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批创业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培养其创业思维、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其对网络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加快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技能的辅导,可通过网络创业竞赛、高校与商业网站联合培养、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实验基地等途径,为网络创业提供可靠保障。

2.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的社会文化氛围。政府部门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型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支持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

其次,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此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网络创业的正确认识,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网络创业虚拟不可靠”等狭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理解、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活动,成立高校网络创业联盟,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让网络虚拟经营成为大学生创业前的试验场。

3.建立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在创业的重要转折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失败。鉴于我国的国情,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其关键在于建立共同基金扶持系统。

一方面,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等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拿出专门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部门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4.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健全、高效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由于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立法工作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能有效规范网络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的条例,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流通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此,国家有关立法机构应不断完善网上的信用评价与监控体系,坚决打击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垄断行为、商业欺诈行为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不法行为,引导商业网站和广大网商诚信、合法经营,净化网络经营环境,维护良好的网络经营秩序,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公平、有序的网络竞争环境。

当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或者制造出一些光鲜的“创业明星”,很可能一些激情澎湃的大学生创业者正在被误导。他们误以为可以通过复制那些成功者的经历进而复制他们的成功,于是学着他们去冒险,学着他们去创业。殊不知有很多人架着云梯爬到高处以后就会把云梯藏起来,当别人问他是如何登上去的,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飞上来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制,因为经历是无法复制的。

然而,网络时代为有限的现实世界大开了一扇延伸的大门,作为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有着天然的契合。用最低的成本——网络创业,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景和褚连军周霞

(德州学院医学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五种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激动易怒、压抑苦闷、抑郁消沉、虚荣嫉妒等。并针对不同的情绪问题给出相应的调适策略,以帮助部分大学生及时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问题;对策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改变、社会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自己情绪的变化更是经常感到不知所措。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情绪主宰着健康。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五种情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帮助部分大学生及时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当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产生的一种由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焦虑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是有利的。而过高焦虑使大学生内心感到紧张害怕、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同时常常伴有头痛、心律不齐、失眠、食欲不振及胃肠不适等身体反应。

要减轻或避免焦虑困扰,大学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是放下包袱、轻松上路。易为焦虑感困扰的大学生,常常在头脑中固守着许多不恰当的观念和想法,而且深信不疑,结果使自己像负重行路一样,疲惫不堪。比如认为自己决不能失败或认为一旦发生了某件事(退学、失恋)就全完了等。类似的观念和想法使得他们过分注重事件的成败结果,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无限夸大,心理压力太重。因此要先丢开或改变这些观念,放下包袱,才能放松心情、轻松上路。

二是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对于正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来说,解除焦虑感的最好办法是衡量利弊得失后当断则断,不再犹豫。大学生在面临选择和困难时,应勇敢正视、积极行动,并认识到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在行动中体会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快乐和自信。

三是动静结合、身心放松。身心放松可以使人心境安宁、平静,排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有助于减轻和消除焦虑感。身心放松有多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办法,即把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想像法、音乐法等静态调节方式结合起来,既在运动中释放出紧张的情绪,使人身心舒畅、精神焕发,又通过想像放松、音乐调节平静心情,排除杂念,从而达到解除焦虑、有益身心的目的。

二、激动易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一再受阻、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激烈情绪反应,程度可以从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到暴怒,特别是当人们认为他所遭受的挫折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或是被恶意造成时,最易产生愤怒情绪。愤怒对人的身心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愤怒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或丧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做出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如打架斗殴、毁损物品等。

要克服激动易怒的不良情绪,大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加强修养。大学生应认识到发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激化矛盾和招来别人 1的敌意和厌恶,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开阔的胸襟宽容体谅他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并建立真诚的友谊。

第二,冷静克制。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即将动怒时,要用理智和意志控制冲动的情绪,尽量缓解或避免怒气发作。这时可以暂时离开使自己动怒的环境,过后对问题可以冷静地商量解决。也可进行自我暗示,如在情绪激动时心中默念:“要冷静、别发火”,或在床头壁上贴上“制怒”、“三思而行”等条幅,以时刻提醒自己。

第三,合理疏泄。如果一味克制、压抑而不加以疏泄,同样会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要学会通过适宜途径合理疏导不良情绪。可以采用与人交谈、写书信、记日记等方式缓解愤怒情绪,还可以在情绪激动时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喊叫以宣泄愤怒,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适时适度,既不能影响他人,也不能损害自身,更不可危害社会。

三、压抑苦闷

压抑是当情绪被过分克制约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混合着不满、苦闷、烦恼、空虚、困惑、寂寞等诸种情绪。处在压抑、苦闷状态中的大学生常常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失去广泛兴趣,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感觉迟钝、容易疲劳,不满和牢骚较多。长期压抑极易导致心理障碍。

时时感到苦闷压抑的大学生,首先要尽量做到客观理智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及情绪,找出造成压抑的根本原因。如有的大学生感到压抑是因为在交往中过于注重对方的感觉和需要,以对方为中心,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真实想法,以为这样才能维护友谊,结果自己感到十分压抑,这种情况就要先认知到人际交往是一个相互满足内心需要的过程,既要注意相互谦让,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达到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友谊才能历久弥坚。

其次,适当宣泄是减少或消除压抑感的有效途径。当你感到内心压抑苦闷时,不妨向亲朋好友倾吐心中的忧愁和不愉快。也可以以日记、书信的方式来疏散郁闷情绪。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令大学生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充满朝气,一扫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此外,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适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对于消除压抑感也很必要。

四、抑郁消沉

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处于抑郁状态中的大学生,看到的一切仿佛都笼罩着一层暗淡的灰色,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难集中、思维迟钝,同时伴有痛苦、羞愧、自怨自责、悲伤忧郁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偏低,对前途悲观失望。长期处在抑郁情绪状态,会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被抑郁情绪困扰的大学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

其一,纠正偏误、端正认识。大学生要找出并纠正自身持有的一些偏见和误识,如挫折和不幸是不该发生的,我决不能失败等,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并把困难和不幸视为生活的磨砺、成长的契机,认识到世上没有绝对化的事物,光明之处必有阴影,要多看光明面,相信自己有能力闯出困境,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二,重新评价、悦纳自我。自我评价过低是大学生自卑、消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心境抑郁的大学生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评价,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对于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则进一步努力;而属于不可改变的,如家庭、相貌等,就须坦然接受,然后尽量在其他方面加以补偿。只有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大学生才能实现自我接受和自我悦纳,只有肯定和喜爱自己的人,才会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

其三,积极交往、参加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消除抑郁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增强交往的主动性,改变孤僻、退缩的行为方式,主动与同学微笑、致意并简短交谈,多关心帮助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在互帮互助、友爱关心中感受友谊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

五、虚荣嫉妒

嫉妒是因为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与他人的差距,恢复原有平衡关系的消极手段。嫉妒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表现为看到他人的才华、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相貌、衣着等超过自己时,感到恼怒、痛苦、愤愤不平,当别人遭到不幸和灾难时则幸灾乐祸,言语上讥讽嘲笑、行动上冷淡疏远,甚至在人后恶语诋毁、中伤,蓄意打击报复。严重的嫉妒感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态,它使人的心灵扭曲变形,使美好的情感被抹杀,是一种情绪障碍。嫉妒严重危害良好交往。如历史上孙膑致残、韩非被杀,就是同门师兄弟嫉贤妒能、暗中陷害所致。

虚荣心强、好嫉妒的大学生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第一,贵在自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确,能够清醒、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人是难能可贵的。大学生对自己也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想事事不落人后、样样不逊于人是不可能的,只有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力,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辉煌和成功。

第二,合理转化。嫉妒别人是一种不服输、不甘落后的好胜心的体现,将消极的嫉妒情绪转化为发奋进取、积极向上的动力。好嫉妒的大学生在羡慕他人的成功、荣誉时,应该对自己说:他行我也行,然后发奋努力,逐步缩小差距,化消极情绪为积极动力。

第三,充实生活。大学生应把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上,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集邮、摄影、旅游、社会实践等;要培养广泛的兴趣,使生活充实愉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个性、陶冶情操,就一定能告别嫉妒心理,与同学朋友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7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9-93

[3]耿步健.大学生心理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5-68

【作者简介】

王景和(1969-),男,山东宁津人,主要从事基础医学研究。

第五篇: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恋爱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 军 陈少平

摘 要:高校校园里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传统的恋爱观有很大的区别。分析当前大学生不当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并针 对具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意义很大,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键词:大学生;恋爱;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作者简介:刘军(1991-),女,山东聊城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陈少平(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福建 福州 350108)

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虽然在生理方面基本成熟,但是由于还未涉足社会,一直都是生活在校园这个象牙塔里,对爱情、婚姻方面的观念看法还不成熟。所以在恋爱过程中也不会很好的处理由于感情问题带来的困扰,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只有了解了当前大学生恋爱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观念开放化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社会群体道德观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 自己的心理、生理和思想观念已经相对成熟, 表现出对恋爱的渴望。另一方面受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上影视娱乐“性爱”文化泛滥的影响, 校园内的学子心灵不再“宁静”, 他们敢于轰轰烈烈, 认可一见钟情, 更推崇“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上学期末,我校发现学生当众恋爱表白行为,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校针对大一到大四学生家长(大二大三为主)对子女婚恋态度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对子女在大学期间恋爱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这一问题时,有56%的家长选择了顺其自然,29%的家长选了了支持,仅15%左右的家长选择了反对。这说明了作为新时代的父母,相当多的家长们已经转变了观念,对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恋爱行为采取了赞成或是中立态度。家长观念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恋爱观念。

2、恋爱目的多样化

高校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一个轻松,优美的环境条件。再加上大学生正值青春的美好年华。所以在特定的环境和年龄阶段,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必然的产物。调查显示大学生单纯因为追求一段美好的感情而恋爱的还占不到一半,但是因其他的因素,如“排解寂寞”、“寻求刺激”、“体现个人魅力”等因素的占大多数。而正是因为这些目的,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恋爱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复杂化,多样化。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很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把恋爱当做是一种尝试、体验和消遣。

3、恋爱行为公开化

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得到了认可和宽容, 使得大学生恋爱不再是神秘不可见诸于世的事情, 而是大大方方的展现在公共眼中,成双成对的学生情侣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自习室、食堂、人工湖„„随处可见一对对的学生情侣。他们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拥抱甚至亲吻, 成为大学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如此,许多高校近几年也频频掀起求爱门的热潮,在我校上学期对家长关于子女婚恋态度的调查中,被问及“如果您的子女在学校公开场合当众追求别人或被别人追求时,您的看法是什么”时,94%的家长认为不应强制规定,但须防止由此引起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乃至人身安全问题。70%的家长认为只要是健康的示爱行为就不反对。同时,90%的家长也认为自己有责任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另一方面,也还有45%的家长思想趋于保守,对公开示爱的行为暂时不能完全接受。其中,25%的家长不赞成公开追求示爱,12%的家长认为学校明确禁止公开

场合追求示爱行为。从此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长对这种公开的恋爱行为还是比较理解的。

4、恋爱关系脆弱化

有人形象地比喻大学生浩浩荡荡的恋爱大军是普遍开花, 零星结果,“有情人”虽多, 但“终成眷属”者却很少。应该说, 大学生的情感空间是相对纯洁的, 对爱情的追求也是相对执着的。他们年轻、单纯、理想化, 正因为这些,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浪漫色彩浓厚, 情感性强、理智性弱, 往往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 一般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较少, 当面临毕业不得不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时能发展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

5、恋爱心理脆弱化

大学生的自制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有些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能够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但也有一些学生长期陷入痛苦、愤怒与绝望的情绪中,产生鲁莽的行为,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学生因自尊心受挫而产生极度的自卑心理,严重者会导致自杀等极端事件的发证;一些学生在感情中受到欺骗,由此产生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上述行为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不当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问题。大学生的年龄多数在17-23岁之间,这一年龄段处于青年中期,其生理方面的变化虽然不像青年初期那样明显,但是仍处于迅速成长发展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身体个方面基本发育成熟,生理上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必然产生对恋爱行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虽然生理发育随着器官的发育逐渐成熟。但是心理的发育却与人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当代大学生多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很少涉足社会。加之,我国在性教育方面的缺乏,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对因生理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扰缺乏正确的准备和指导,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呈现出较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2、高校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人数的增加与高校学习、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中学时期学生顶着升学的压力,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进入高校之后,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由于升学压力的消失而变得轻松,也有了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闲暇和娱乐时间。随着学生集体活动的增多,男女同学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为相互了解和感情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力较低,特别是新生在刚入学时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对感情的需求性较强。最后,当前大学生离家求学,经济较为独立,也为恋爱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群体性社会心理的影响。首先是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的从众心理。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生活学习,在这种共同的群体氛围的影响下,难免会有从众倾向,不少学生本来不打算谈恋爱的,但是,如果周遭的朋友或同学都谈起来恋爱,为了不使自己显得无能,也会盲目效仿,在恋爱的问题上也会出现攀比现象。其实是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中国的文化相对西方来说比较传统,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会希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少同学恋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干涉。学生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种种对峙心理,也会为了“追求自由”而去谈恋爱。

4、社会环境的影响。新《婚姻法》结婚年龄的调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加上近年来媒体对大龄女青年,尤其是高学历的大龄女青年择偶难的报道,给女大学生造成了特别大的心理压力,为防止将来步入社会后到找不到中意的对象,大学期间也会促使自己尽早谈恋爱。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传入中国,他们的性解放思想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观,认为恋爱不必考虑太多的外界因素,有些学生更是只因自己的一时盲目而开展一段恋情,这是对恋爱不负责任的表现。再加上当前的网络环境比较严峻,网络中的很多垃圾信息危害着学生的观念和思想。网络对恋爱和性的大肆渲染也会误导他们的恋爱观念和行为。

5、大学生价值观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发上了很大的改变,卷入时代改革的大浪潮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各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在对待恋爱的问题上,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想法,进入高校以后,环境相对轻松,受父母约束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的精神没有寄托,为了摆脱自己不良的精神状态,很多学生就会寻找异性同学,以弥补精神上空虚的需要。

6、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上学期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被问及

“您觉得影响大学生婚姻爱情观形成的因素是什么?”,约50%的家长选择了家庭环境这个选项,18%的家长选择了学校教育,17%的家长认为学子女会受到同学朋友的影响,而15%的家长则认为社会传媒也会对孩子的婚恋行为产生影响。家长们认同家庭环境对学生婚恋观形成至关重要。调查中,仅有约23%的学生有主动与家长在婚恋问题上进行沟通,40%的学生在被家长讯问后会进行“被动的交流”,而37%的学生则与家长完全没进行过沟通。家长方面,尽管有95%的家长会与孩子进行主动的沟通,但大部分家长的沟通也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不够深入。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家长了解家庭环境因为对于子女恋爱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欠缺沟通也会导致子女恋爱问题及不当恋爱观的产生。

三、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有效途径思考

1、加强制度规范和完善。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首先要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学生应该学会自制,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其次,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学校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要等到恋爱越轨行为已经发生时,才想到处理和约束。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遵守关于恋爱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做到有章可循,而且要严肃执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含蓄的恋爱美德。最后避免和减少大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还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平衡好学习和感情的关系。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正确引导,及时掌握学生的恋爱状况,有针对性地定期找其谈话,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重要的育人阵地,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校园文化,平时学生的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自然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目前,很多高校的课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因此在这种枯燥的生活状态下,很多大学生就开始了对爱情的追求。但是他们谈恋爱的目的就不是单纯的追求感情,而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寂寞。这种不健康的恋爱心态,必然会导致很多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不良现象的产生。为了防止这种不健康恋爱现象的产生,学校应该结合实际,适度地开

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既充实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得到心理和身体的协调发展。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至今有待普及,目前在校大学生青春期知识比较缺乏,高校可通过讲座的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知识的普及,让处于青春期少男少女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生理变化,早恋的危害、青春期保健等科普知识。加强大学生青春期有关知识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性知识,正确看待有关性问题。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健康的性心理,正确处理学习、爱情、生活之间的关系。

4、加强大学生恋爱挫折教育

(1)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恋爱挫折教育中的作用。课堂还是当前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学校要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加以重视,把对学生的恋爱指导加入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教师也应深入开展关于应对大学生恋爱挫折的研究,多做科研。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真心和学生谈心,多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和思想动态,在真正了解学生实际困难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

(2)建立班级监督反馈队伍。学生之间在平时生活中的接触最多。而寝室又是学生各方面情绪最真实流露的地方。反馈员队伍可以由各寝室寝室长组成。反馈员在平时的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做到定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反馈情况。做他们的得力助手。为增加反馈队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馈信息要合情合理合法,不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也不能将反馈的心理随意泄露。反馈信息要及时,以使大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导。

5、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多数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状况日趋严重,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和

个性特征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常会发生性生理发育成熟与性心理滞后于性生理成熟之间的矛盾,这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这种烦恼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清理,困惑就会越积越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感情问题,为学生找到走出失恋阴影的最佳方式,积极的面对生活和未来,另外,针对因感情问题引起的严重心理障碍应进行重点的单独辅导,以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这对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史非常重要的。

6、加强对新生的教育。新生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轻,学校应该抓住这个时期给学生及时进行理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恋爱观等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刚一入学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心理来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涯。首先要,帮助他们正确摆正和处理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要争取在学业的成功中获取爱情,恋爱要服从于学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促进爱情的巩固和发展。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敢。其次,要教会新生正确恋爱,树立文明正确的恋爱观。倡导文明的恋爱行为,学会顾及他人感受,形成高尚文明的恋爱风气。最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慎重对待恋爱。引导学生学会摒弃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

7、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网络。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这一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帮助。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和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学生恋爱的不合理态度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恋爱心理健康。据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不应盲目封杀学生的恋爱行为,应多与子女沟通,一但发现子女的恋爱中出现了问题,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粗暴用事,否则,不但“欲速不达”,甚至会出现对立,把事情复杂化。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婚恋行为已经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但家长与学生之间在婚恋问题上的沟通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个盲区,学校应当加强同家长的沟通联络,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学生及时通报家庭;在公开示爱的问题上,学校应当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问题,不应明令禁止,但在日常教育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得当处理此类问题。此外,大学生目前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而部分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舆论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当前整个社会的婚恋观越来越趋于开放,开放,自我,随意的恋爱态度误导了学生的恋爱行为。所以,整个社会有必要制止不良恋爱行为和观念的蔓延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学生的正确、文明,高尚的恋爱观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艾晓丽.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5).[2]刘征,孙志恋.当代大学生恋爱现象弊端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12(7).[3]李红.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J].时代报告, 2012(5).[4]黄晓兵.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理性思考[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3).通讯作者:刘军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福大新区生活五区60号楼215 电话:*** 电子邮箱:ljzf08@sina.com

下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投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实践论文(5篇范例)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年月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此次社会实践主要是在中......

    新时期中职班主任的问题与对策调查与研究10.3.19

    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调查与研究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研究课题组 [摘 要]中职班主任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梅州中职班主......

    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牛聪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石油企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5篇)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 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专业市场营销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2010 年 9......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0-05-12 | 访问次数:493 | 编辑:rky | 【大 中 小】 2010-5-1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陈宝,朱胜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来自外部,有的却是自己的就业心态、就业能力问......

    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新时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张勤,倪琴,张室玲,陈雪鸿,文刚,刘尚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61) 摘要近年来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