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调查分析(蒋美衡)
高一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调查研究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蒋美衡
【摘要】本文以××学校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高一
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时存在的图形障碍(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消除障碍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一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 ;调查研究问题的提出
高一开设的立体几何课,几何体系中的基本元素由“点、线”增加为“点、线、面”,从平面图形上升为空间图形,从“二维空间”变为“三维空间”. 知识点难度大、方法新,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在一次关于立体几何学习的调查中,有约70%的同学觉得立体几何的学习是“难”或“很难”,即可以说高一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感到困难、存在障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238名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对高一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障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高一学生立体几何学习的主要障碍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是多方面的,有知识性的、能力性的、心理性的、环境性的等等.其中,图形障碍(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欠缺(定理多,不知道怎么使用定理)成为了学习的主要障碍(表1).
表1你觉得立体几何的学习难在哪些方面(此题为多选题)
空间想象力不够 定理多,记不住
经常不知道怎么使用定理
初中平面几何没学好,对几何题目畏惧 其他原因
人数 114 116 109 50 50
百分比 47.9 48.7 45.8 21.1 21.1有效百分比 47.9 48.7 45.8 21.1 21.1
累计百分比 47.9 48.7 45.8 21.1 21.1
2.1图形障碍
图形语言是立体几何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的数学工具,是现实对象的空间关系的载体.学生只有完成了从对象到图形的飞跃,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后续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对图形语言的建立存在着以下障碍.
2.1.1 识图障碍
平面几何图形反映形体的真实情况,但在立体几何中,图形往往不能反映形的真实结构和全部特点,学生初学时容易从平面几何的角度看立体图形,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知,产生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认知冲突,主要表现在“看到的与想到的不一样”.例如在“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画法”中,正方形、矩形在水平放置后呈平行四边形,以及在图中看上去明显不垂直的两条线段却偏要证明他们互相垂直,明显是锐角的实际却是一个钝角等.在调查中有68.5%的同学对此感到“困惑”或是“很困惑”(表2).学生对此的适应则需要一定的时间.
表2立体几何图形中的所见与所想不一致给你造成的困惑大吗?
很大 大 不大 几乎没有
人数 59 104 69 6
百分比 24.8 43.7 28.9 2.6
有效百分比
24.8 43.7 28.9 2.6
累计百分比
24.8 43.7 28.9 2.6
2.1.2作图障碍
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学生往往不易建立空间概念,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从而反映在做题时不会画图或画出图来也不易辨认,甚至作出错误的图形来,误导了解题且不易查错,从而影响解题.在调查中对于“你能很好的根据题目作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几何图形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时,有43%的同学选择了“很难”或“难”.而另外,还有超过80%的同学认为,在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题目有没有图形对解题影响很大(表3).
表3你觉得在求解立体几何题目时,题目有没有图形对你解题影响大吗?
很大 大 不大 几乎没有
人数 74 119 41
4百分比 31.09 50 17.23 1.68
有效百分比 31.09 50 17.23 1.68
累计百分比 31.09 50 17.23 1.68
例如,对于人教A版必修二教材P64习题2.2 A组第2题. 2.填空题
(1)已知平面,和直线a,b,c,且a//b//c,a,b,c,则a与的关系是_______(2)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和这个平面内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
此题两问,(1)是以符号语言的形式出现,(2)是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出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则是必须把这两种语言均转化为图形语言,如无法突破此障碍,则无法解题.
又比如: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E、F、M、N分别是棱AD、AB、C1D1、C1B
1的中点.判断过点E、F、M、N四点的截面的形状.学生在作图时就有如下两种情形,图一由于空间想象力不够和对“截面”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而出错.
图一图二
2.2 思维能力障碍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思维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
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思维能力是否深刻、是否具有逻辑性将直接影响其解题.
2.2.1 概念理解不透,思维过程混乱
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原因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识记上,不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易混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为记住了概念就掌握了概念.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如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长方体与平行六面体、球面与球等这几个基本概念,有44%的同学“很难理解”或“几乎不理解”(表4)
表4你能很好的理解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长方体与平行六面体等概念吗?
完全能理解锅 基本理解 较难理解 几乎不理解
人数 20 112 76 30
百分比 8.4 47.06 31.93 12.6
1有效百分比
8.4 47.06 31.93 12.61
累计百分比
8.4 47.06 31.93 12.61
又比如,例 在空间四边形中,互相垂直的边最多有()A.1对B.2对C.3对D.4对
此题学生易错,其原因就是误将空间四边形理解成四面体,对空间四边形理解不够深刻. 还有,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三个“角”的各自定义,以及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学生本身理解就不透彻(有学生就难以明白为什么二面角不是“角”),容易混乱.就算有同学死记硬背记住了,但是也不会灵活运用,具体操作.尤其是线面角、二面角的相关计算,学生往往连角都找不到!在解题时出现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
2.2.2 定理理解不深,思维过程肤浅
对数学的公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反映在题目的证明和计算上.学生在具体的证明中常常出现逻辑推理不严密,运用定理、公理、法则时没有依据,或以主观臆断代替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在解题时,经常的想当然.在调查中发现,有22.69%的同学在证明问题时“表达很不严谨,经常遗漏定理成立的条件.(表5)”.如在使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时,就经常漏掉“a”这一条件;在使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就经常漏掉“a”这一条件;在使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就经常错误表述成“,aa”.
表5在立体几何证明题求解时,你的表述过程:
非常严谨
比较严谨,偶尔会遗漏书写定理成立的条件 很不严谨,定理中的条件经常遗漏
人数 29 155
54百分比 12.18 47.06 22.69
有效百分比 12.18 47.06 22.69
累计百分比 12.18 47.06 22.69
再如,在添加辅助图形时,学生中经常出现逻辑性不严密,以致作法错误的现象.有学生根据“平面//平面”,就作出“在平面内作直线l//平面”,根据“平面平面”,就作出“在平面内作直线l平面”等等,这些都是因概念、定理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混乱.
2.2.3平面几何的负迁移导致思维转换障碍
许多几何概念和性质在二维空间内成立,在三维空间内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未能摆脱二维空间的束缚,在前提条件相同或部分相似时,把平面几何中的概念和性质错误地迁移到立体几何中来,导致了又一思维障碍的形成.
例如,学生把平面几何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迁移到立体几何学习中来,得出“ 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 的错误结论.再如,把平面几何中“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性质错误地在立体几何中使用,并由此类推出“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错误结论.这种随意类推、臆造定理的现象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屡见不鲜.尤其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起始阶段,把对平面图形的识图迁移到立体几何识图中来,是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因素.
2.3 语言障碍
平面几何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示,而立体几何一开始就借用集合符号来表示空间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论证.由于符号本身具有抽象性,易造成学习障碍.如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l,”,用自然语言学生背诵的非常好,但如果让学生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这一段符号语言,却有好些学生难以迅速准确的描述.
语言障碍的另一个表现在书面表达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解题过程的表达非常混乱.也可经常听到学生说:“这个题我会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在调查中发现,有61.76%的同学在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时“偶尔有不知道如何表达”,而有29.8%的同学在证明时“经常不知道如何表达.(表6)”可能在很多数学题的解答过程中都存在这个问题,但在立体几何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立体几何解答表述的精准是建立在学生对题目充分理解后,“翻译”出准确、有效的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的,而且还要求学生对概念、定理等理解透彻、运用自如.
表6你在解立体几何问题时是否有过不知道如何表达(书写)的情况?
经常有 偶尔有 几乎没有
人数 71 147 20
百分比 29.83 61.76 8.4有效百分比 29.83 61.76 8.4
累计百分比 12.18 47.06 22.69高一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教师可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努力.
3.1 恰当使用实物或模型,丰富学生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看实物可对空间概念进行原始积累.在日常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客观事物中观察分析,有助于它们建立空间概念.如教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墙角线(直线)、墙面(平面)的关系,讲桌、讲台、黑板所拥有的线、面关系等等.又例如在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根据教室的天花板、地面与四墙壁的关系、黑板边等实物研究两直线的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当学生研究到既不平行也不相交这一新的位置关系时,情绪高涨,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愿望表露出来.此时,教师适时指出这两条线叫异面直线,再结合定义,异面直线这一重要概念便迎刃而解了,从而有利于学生顺利跨入立体几何的大门了.
看模型可实现空间概念的初步抽象.例如在学习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关系时,可以利用长方体这一模型进行演示教学.(事实上,教材在整个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中,长方体模型也是反复使用.)
利用课本、笔、桌面等动手“摆”出立体图形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判断空间中线与面、线与线的位置关系时,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准确.有时候,制作简单模型,如折叠纸片等也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如用长方形的纸片折出空间四面体、用等腰三角形折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等.
当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三维效果,展示空间图形的形成过程.尤其可以用几何画板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空间图形的形成过程或是内部结构,将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表7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学生们对教师使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的需求和认可.
表7你觉得上课时,老师借助几何模型进行讲解时,对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帮助大吗?
非常大 比较大 偶尔有帮助 没有帮助
人数 25 107 97 9
百分比 10.5 44.96 40.76 3.78
有效百分比
10.5 44.96 40.76 3.78
累计百分比
10.5 44.96 40.76 3.78
3.2 练好学生三项素质
3.2.1 练好识图和正确作图的基本功.
练好识图基本功,让学生能正确观察和认识几何图形,做到既能识别表示各个概念的简单图形,又能在复杂图形中识别表示某个概念的图形.
要培养学生的识图、作图基本功,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规范作图,言传身教,在教与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画图的一些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工具,将表示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模型(投影图)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认知.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的直线或线段的投影图形仍保持平行,但线段的大小一般随投影的角度不同而改变,长方形的投影图是平行四边形;相交两平面的投影图形中有关线、面的一部分能看见,一部分被遮住无法看见等等.最后可以归纳出“虚线看不见,实线看得见;平行能保持,垂直不保持”等作图的基本原则.
如画平面,在学生对长方形(平面)的投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画长方形的各种投影图(平行四边形),并进行比较、鉴别,以使学生体会到: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成水平线,锐角画成45,水平的边长和原长相等,另一条边是长的一半,这样画平面比较方便,图形也比较逼真.
又如,画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画,老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以下四个图形.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平面的衬托,异面直线的空间立体感就更明显的了.并由此告诉学生增强图形立体感的方法.
.
3.2.2 掌握三种语言间的相互转化
几何语言是专用语言,它包括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要想学好它,关键是把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相联系,切实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互译技能.教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务必对每个定义、定理、公理都要求学生会用三种语言表达,对例题、习题也同样的要求.在调查中,在回答“假如让你重新学习一次立体几何,你觉得以下哪个方面最需要学习好”时,有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了“掌握好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这也是同学们在学完后回头看时的最深、最真切的感受(表8)!
表8假如让你重新学习一次立体几何,你觉得以下哪个方面最需要学习好?
学会准确快速作图
把公理、定义、定理等记牢
人数 28 69
百分比 11.76 28.99
有效百分比 11.76 28.99
累计百分比 11.76 28.99
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16
52.52 6.7
252.52 6.72
52.52 6.72
山东青岛第二中学的杨冠夏老师对此曾提出“两个凡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杨老师总结出,凡是纸上写的,就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口述出来,并把清晰规范的图形画出来,反之,学生口头陈述的语言,写在纸上,不必改动,就应当是书面语言; 第二,凡是学到公理、定义、定理,就应当 “三对照”,有文字(语言)、有图形(语言)、有符号(语言),三者对照翻译.这两个“凡是”,教师身先士卒,学生紧随其后,在一个阶段内要坚持做下去.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提高了,而且也加深了对定义、定理的理解.
3.2.3 养成“言必有据”的推理习惯
数学推理必须严谨、规范.在立体几何中,推理就必须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规范的、有据有理的进行.所谓 “言必有据”,就是指每一个证明的根据(即逻辑三段论的大前提)必须是我们教科书给出的公理、定义、定理(包括推论和以黑体字出现的习题结论),不可以自己生理由,不可以随意把一道习题的结论作为根据(这样将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可以望图生义,不可以把平面几何结论在非平面条件下不加证明任意搬用,不能说“大家都说对”就当成一个证明依据.
要做到这一点,在起始阶段,在使用定理时,规范好“几推一”.如:
a//
b//a//b
线面平行判定:ba//(三推一)面面平行判定:a
ba
ab
//(五推一)
P
开始使用时,题题规范“几推一”,段段追问“言出何据”,抓住典型错误,反复强化,让学生养成习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师生未雨绸缪,提前采取措施尽量防止障碍的形成应是学习的最理想状况.而学习障碍一旦形
成,要基本消除的话,将是一个漫长而有艰难的过程.本文提出的转化策略只是对部分群体调查分析所得,期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更多更好的立体几何学习障碍消除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冠夏.从立体几何入门教学看数学语言[J] .中学数学月刊,2007,(2)[2] 杜红全.立体几何入门教学之我见[J] .数学教育,2010,(3)[3] 武 楠.影响立体几何学习的几个因素[J] .黑龙江教育,2006,(3)
第二篇: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思考、分析和建议
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思考、分析和建议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通过初升高的选拔考试后进入高中学习,但进入高中后不久,很多学生(既便是重点中学学生都一样)就感到很不适应,面对许多学习障碍和挑战,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感到迷惑,不知所措,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学科表现得较为突出,而在这些学科中又以数学科表现得最为突出,一般情况下,一期下来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麻木”和“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对数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说不是迫于高考的要求和教师的及时引导,对数学科产生厌学情绪的人将会更多,对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个学校的数学老师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缺乏对这一现象的冷静思考和分析,多半是停留在一种报怨上,“规模扩大了,生源差了,学生素质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果是这样一种消极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就会感到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难当,而且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查分析,把这种现象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科研思想),找出一些根本性的原因,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尽可能挽救和保留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科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下面谈一谈个人的思考、分析与建议.
1、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教学现状、高中规模的扩张等,我个人认为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
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如对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
(3)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
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学习,他们是带
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有绝 对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初升高,经过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努力)就能如愿以尝,进入高中后想先耍,最后再努力考大学,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当突然一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又不够,所以,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很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试验修订本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高一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各校都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大批新教师,他们多半都被安排到高一年级任教,由于他们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教学要求的安排了解不够深入,对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够,因此,教学上就难免出现高起点(一步到位高考)、跨度大,教学重、难点处理不当,即使是有“传、帮、带”,先听课后上课的安排要求,但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各班的班情不一样),“老”教师特有的表达亲和力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年青教师无法一时简单借用的,更何况现在的高一新生对年青教师首先就不信任,怀疑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现在的高一新生还经常把高中教师与初三教师(集中了各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比较,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他们的初三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做好初高中数学科衔接教学的建议
针对影响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原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沟通,做好心理调适
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
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简单机械模仿要辛苦得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忌严肃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2)尊重基础和认知水平,平稳过渡
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φ、{0}、{φ}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问题设置注意梯度,循序渐进,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加强练习,平稳过渡,如在讲完集合的交和并运算后,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序列,让学生熟悉集合的交、并运算,并建立运动变化的观点.
设集合a={x|-3≤x<5}, b={x|x≤a},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①a∩b=φ②a∩b={-3}③a∩b={x|-3≤x≤a}
④a∩b=a ⑤a∪b={x|x<5}
以上问题只须要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把实数a对应的点在数轴上从左向右移动,就可以得到相应要求的实数a 取值范围.
(3)抓住初高中内容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高一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初中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然、扫除学习障碍,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高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比初高中两种叙述的含义不够,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事实上,在初中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出高中函数定义中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在一个变化过程中x的每一个值”就构成集合a(函数的定义域).“与每一个x唯一对应的y值”就构成函数的值域cb(在映射中并没有要求b中的元素都有原象).“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明存在着一个对应法则f.这样类比,就把初高中两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到高中定义就是从初中定义中过渡过来的,而且更广泛,但其实质没有变,都是刻划一种对应关系(多对一,一对一).然后再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去找
出相应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在集合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一新生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过渡问题.根据各校高一年级新教师增多的特点,加强教师培训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抓好岗前培训,利用暑期大学生到校报到后立即组织培训,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讲教材体系、重、难点、关键、教学目标和要求及各部分教材处理方法、上示范课、组织评课活动,组织新教师编写教案、集体讨论等.要求新教师利用假期做完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其次要抓好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集体备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首先编写供集体备课讨论的集体教案,通过讨论形成不同层次要求的教案设计,为年青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样板.另外,还要求年青教师加强听课学习,借鉴有经验的教师课堂随机应变的教育教学艺术.
总之,抓好初高中衔接教学工作思路和对策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那种针对学校实际,有的放矢,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的策略,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做法.
第三篇: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材料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分析材料
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进入大学,标志着成年人阶段的开始,标志着逐渐摆脱青涩,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与我们以往所经历任何阶段不同,大学生活与学习有其独特的特点,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制,心理上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面对着完全不同于中学时期的五花八门的专业课;面对着再没有老师、家长督促的学习环境;面对着身边各种新奇事物的诱惑,如何在这种复杂、新鲜的状况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
首先,学习目标。如前所述,大学学习是主动地学习,主动学习需要学习的动力去推动自己,需要强大的自制力把自己从各种新鲜的诱惑中拉回书本,需要坚韧的意志力去不断探寻,这些动力、自制力、坚韧的屹立无不来自目标。只有目标才能推动同学们在艰苦的求学道路上不断向前。
其次,学习方法。众所周知,大学以自学为主,没有了中学中的家长督促与老师引导,一切全靠自己,所以一个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大学学习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这些目标,学校除了开始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之外,也开设了各种专业课程,供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有规律,有延续性的学习尤为重要,这
就需要好的学习方法来引导,不断修正学习方向,是学生能少走弯路,一直找到正确的方向。
再次,学习心态。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位同学又正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如何摆脱各种干扰,不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如何在学习和精彩的大学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心态。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我们在各种诱惑与迷茫中找回自我,坚持学习,不断努力,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最后,学习环境。总的来看大学学习,和中学最大的不同便是环境了。没有固定的同桌,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自习时间……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根据不同环境调整学习的方法,改善学习的心态,对大学生尤为重要。也是决定大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学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必须要有所掌握。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可通过四个方面来得以体现:面对考试的态度、对待课程作业的态度、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以及面对诱惑时所采取的行为。在问卷设计中我们把这四个方面分别放在了四个问题中予以考察,下面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解读从各个方面来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分析:
(1)对待考试的态度
平时勤于复习:10%,临阵磨枪:46%,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35%,基本不复习:9%
(2)对待课程所布置任务的态度、不计品质完成:23%,直接借鉴:7%,精益求精:17%,能保持平均水平:53%
(3)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打破砂锅问到底:35%,先暂时放放:58%,无所谓:7%
(4)面对诱惑时的态度
总是后悔失控:20%,努力做到学习玩乐两不误:51%,面对诱惑时的态度:18%,竭力抵制诱惑:11%
由以上图表可知,现阶段学生在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四篇: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情况调查
高一学习数学数据调查及其分析
初高中衔接课题组研究调查表
初中毕业学校_______性别______
亲爱的同学,你进入高中快一学期了,你的感受如何?作为你们的老师,非常关心,非
常想更好地帮助你度过高中生活,作为我们SMM课题组也需要充分地了解你的真实感受,需要在教育科研上得到你的支持与合作,所以我们设计了这张调查表,请你认真填写。同时
也希望你把填写此表作为你对自己一学期数学学习的一次难得的反思与回顾的机会!
1、你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与初中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教师讲得多(B)节奏快,容量大
(C)师生合作交流多,民主气氛浓厚(D)重复的次数太少
2、你在初中时每天数学课前预习的时间平均为()
(A)接近1小时(B)接近半小时(C)接近十分钟
(D)不经常预习(E)没有预习的习惯
3、你在高中时每天数学课前预习的时间平均为()
(A)接近1小时(B)接近半小时(C)接近十分钟
(D)不经常预习(E)没有预习的习惯
4、进入高中后,你学习方法的最大变化是()
(A)课堂上做笔记(B)经常整理(C)经常预、复习(D)与初中一样
5、进入高中后,你学习数学的动力是()
(A)兴趣爱好(B)高考的压力(C)有实用价值(D)老师管得严
6、众所周知:高中教材以外还有许多数学内容需要补充,而这与教学时间常发生矛盾,你
认为老师选择的出发点应该是()
(A)为了高考(B)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为了学生将来的运用(D)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7、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大致时间为()
(A)接近一周(B)接近一个月(C)接近半学期(D)半学期以上
8、你目前的数学成绩是()
(A)优秀(B)良好(C)中等(D)暂时落后
9、如果你(或其他同学)学习上很努力,但数学成绩还是出现不理想情况,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A)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B)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改进
(C)前进道路上的正常现象(D)他(或她)的学习能力不行。
10、在你心目中,数学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按你喜爱的程度排在()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或以下
11、你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你最不喜欢()
(A)老师从头讲到尾(B)让同学们讨论(C)节奏太快(D)气氛沉闷
12、你对目前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是()
(A)不需要(B)量嫌多(C)量嫌少(D)无所谓(E)正好
13、在课堂上,你对老师(或参考资料)的例题解法目前状况是()
(A)满足于听(看)懂(B)经常揣摩他(她)是怎么想出来的(C)经常想有没有别的方法(D)我应该怎么思考,努力寻找它们的规律(E)先自己思考,暂不理会别人的解法
14、求解数学题中,下列哪个因素对你的成功最重要()
(A)老师讲过的类似例题(B)自己的感觉(C)解题目标的导向(D)不断尝试
15、当你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而不得其解时,你常选择()(A)不了了之(B)向老师求教(C)与同学讨论(D)自己继续思考
16、你的试卷或作业中出现错误而没有及时订正,是由于()(A)觉得没有必要(B)懒于订正(C)还是不会(D)不存在此情况
17、你认为数学作业的评价应该()(A)象考试一样进行评分(B)只要评定正误(C)象批改作文一样写上评语(D)打个日期以示学生完成(E)象书信一样进行师生交流
18、你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A)优秀的数学教师(B)好的学习方法(C)自身聪颖的天资(D)自身付出的努力(E)初中的数学基础
19、你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应当是()(A)幽默风趣,妙语连珠(B)知识渊博,旁征博引(C)思路严谨,一丝不苟(D)作风民主,紧跟时代
20、请你试着用一句话描述你一学期来学习数学的感受,此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结果
课题研究调查结果统计表
一、样本总数:678
二、各选项人数所占百分比
1(1)调查表中第1个到第4个问题是有关初、高中过渡的问题,其中第1个问题是关于初、高中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有76.6%的学生选择答案B——节奏快,容量大,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答案A——教师讲得多或答案D——重复的次数太少,一方面说明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课堂效率,同时随着学生生理发育的成熟与接受能力的提高,教师讲授的容量与反复次数可逐渐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为了保证高三有一年复习的时间,而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片面追求快节奏 大容量的倾向,其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同时也说明接受性学习仍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只有3.5%的学生选择答案C就是一个佐证。
初中生中对数学不经常预习或没有预习习惯的共占71.7%,说明初中数学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做得非常不够,也许初中内容比较浅显,这方面的矛盾还不突出。但在进入高中一学期后,此比例仍达到62.7%,这将严重影响数学后继内容的学习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仍有41.0%与初中一样,另有36.6%的人的变化仅是形式上的——课堂上做笔记。个别访谈中发现: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留恋初中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悲哀,也说明我们对他们的“断奶”工程关注得还不够。(2)调查表中第5到第10个问题是有关每个进入高中的学生自身现状的,有63.2%的学生把学习的动力归属于高考,反映学生学习数学仍旧是被动的、外加的,不过仍有22.2%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数学在各学科中喜爱程度的排位有72.8%的学生排在前两位,这对数学老师无疑是一个鼓舞,因为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希望学生能继续保持这种热情。
43.0%的学生希望老师选择补充内容的出发点是高考,这个比例应该比人们预想的要低,客观地讲,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但高考这把高悬的利剑仍是左右中学数学教学的决定因素。
10.7%的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时间要超过半学期,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可想而知,经验告诉我们:他们整个高中阶段数学都难有起色,可见学习方式的快速调适是多么的重要!
21.8%的学生数学成绩仍暂时落后,如此高的比例令人焦急,调查中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引人注目:第一有69.5%的学生认为出现不理想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需要改进,这是令人可喜的: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信心正逐步增强,可他们的学习方法如何改进呢?目前教育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普遍的是让学生在失败中去盲目地不断地探索,老师仅是介绍自己或另人的经验而已;第二,78.0%的学生在20题中描述一学期学习数学的感受是难与繁,不切实际地追求高难度与大容量加剧了学生分化的步伐,如有些学校数学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只有三十多分,有一位学生的对联很形象:上曰:难,很难,非常难。下曰:苦,很苦,非常苦。横批:疲惫不堪。因此不客气地说:是我们描绘了数学可憎的形象,是我们使不少学生永远远离了数学。
(3)调查表中第11个到第17个问题是有关课堂教学与学生解题的问题,40.6%的学生最不喜欢课堂气氛沉闷,说明我们的课堂最需要争鸣与民主,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53.2%的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而令人深思的是只有0.3%的学生认为正好,9.7%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这反映了我们当前电教水平的现状:我们的电教水平与观念还有待改进,因为学生还没有感受到它的真正魅力,对它的认同感还很低。
37.7%的学生最不喜欢节奏太快,这昭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定位,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出现38.7%的学生只能满足于听懂老师的例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了警钟,仅有18.5%的学生去努力寻找解题规律,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解题的目标意识与监控意识难以树立,解题就只能靠套用老师讲过的类似例题、凭自己的感觉与不断盲目尝试就不足为怪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至今还没有摆脱题海战术的阴影,同时说明我们的劳动是低效的,有41.1%的学生出现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仍然不会订正就是明证,难怪有高达47.3%的学生只关心自己作业的正误。
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有51.6%的学生选择与同学讨论,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独立与合作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学生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可能和内在愿望。
(4)调查表中第18个到第20个问题是有关学生感受的调查,第18题的回答有两点出人意料:一是把学习数学的关键较多归结为外在因素,而不是自身付出的努力,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把老师看作比自己更重要;二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的认同率较低,初中做了那么多数学题、介绍了那么多解题技巧,最后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不知广大初中数学老师对此有何感想,但由此推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对他们将来进入大学起什么作用呢,就仅仅是把他们抬进大学的门槛吗?中学里“泡沫分数”现象的大量存在不能不说不与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关:只关注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取得此结果的手段、成本与后继影响,君不见教学上“立竿见影” 比“长线”投资更受人欢迎吗。
“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成了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具备的特征,说明学生从关注老师的学识转移到关注老师的授课风格,从关心知识交流到关注情感交流,但学生对课堂外在观赏性的过分注意势必影响自身思维的发展,我们强烈意识到高中数学老师应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成熟的责任。
第五篇: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讯 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教学现状、高中规模的扩张等,我个人认为影响高一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1)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教学同样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迎考,挤压新课学习时间,删减未列入考试的内容或自认为考试不重要的内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初中对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内容的新课学习时间不够,学生感到困难,带着这样的阴影学生到高中碰到函数和立体几何等内容的学习就感到恐惧,没有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不够
初中教学不太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如对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
(3)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不强,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影响
初中学生通过升学考试跨入高中学习,特别是考入重点中学学习,他们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满怀豪情、充满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希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大显身手,能够取得象初中考试中的高分成绩,另外,由于他们是初中的“优生”,时常得到老师关爱和称赞,是在鲜花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心理上具有自豪感和优越感,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中学),拔尖学生相对较集中,数学成绩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优越感和自豪感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呵护,从而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初升高,经过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努力)就能如愿以尝,进入高中后想先耍,最后再努力考大学,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当突然一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又不够,所以,一进高中学习就感到很不适应,在数学学习上出现较大障碍。
(4)初、高中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就是现使用的试验修订本教材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由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争取复习时间,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这种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5)高一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各校都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大批新教师,他们多半都被安排到高一年级任教,由于他们对高中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系、教学要求的安排了解不够深入,对高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够,因此,教学上就难免出现高起点(一步到位高考)、跨度大,教学重、难点处理不当,即使是有“传、帮、带”,先听课后上课的安
排要求,但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各班的班情不一样),“老”教师特有的表达亲和力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年青教师无法一时简单借用的,更何况现在的高一新生对年青教师首先就不信任,怀疑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现在的高一新生还经常把高中教师与初三教师(集中了各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比较,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他们的初三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高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