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已成为最大的宗教
科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中国古代唐朝,唐太宗说过: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
古代的人都讲一个信字,天天读圣贤经典,从不怀疑古圣先贤的教诲,从小认真学习古人的经典,体悟人生的智慧。孔子这么伟大的教育家都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而现代人只相信科学相信钱,其他的什么都不相信。那么请问科学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讲不出定义来,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但是就是相信,其实这已经是迷信科学了。什么叫迷信?不明白也不懂还相信,就叫迷信。近四百年来的西方和近两百年来的中国,走的都是崇尚科学的路,自崇尚科学后就丢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崇尚科学以来再也不相信自己祖宗的智慧,再也不相信古人的教诲。你现在问任何一个人你相信科学吗?他会毫不犹豫回答:“当然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还能相信什么?”当科学被迷信化的时候,我们应该慎思了,人会不知不觉的就迷信了。
现代人只信科学不相信父母,已经是最大的不孝了,两百年前的中国人哪个儿女不相信父母?哪个不接受圣贤教育,生下来首先最相信的就是父母,从不对父母有半点怀疑,信心从哪里来的?从父母的教导来,父母慈爱,子女孝敬这就是孝道;两百年前中国人哪个学生不听老师的?接受圣贤教诲,学生最相信的就是老师,对老师也不会有半点怀疑,人的性德最原始点就是孝、敬。如果父母师长都怀疑,你就是大不孝。所以,怀疑祖先、怀疑父母,就是天大的不
孝。现代人的疑问:“我为什么要相信父母?我相信科学、相信真理”。试问现代人:如果父母不把你养育大,你连身体都没有,你拿什么去相信科学?没有父母、没有一切、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我们仔细观察母亲照顾婴儿的全副精神,一时一刻都不离的那种关怀,人能不感恩吗?过去的人照顾儿女和现代人比起来,现代人降低了,但是真诚还在只是减弱了,父母慈爱、子女孝敬、人之天性、万古不变,人性本善。完全灭绝良心的人有吗?有,是极少数。有副对联写得好:【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夫妻是缘即使是恶缘也能变善缘,就看二人内心一念,善缘一念之差也会变恶缘;儿女是债不管讨债还债,该还就还,自古欠债要还,有钱欠债不还世代不得安宁。
科学的核心就是怀疑一切,一切都要科学证明,这本身就有逻辑的问题,因为人类不可能能证明自然界的绝大部分自然现象现象。几百年的科学自身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只能解释很少的自然现象,人类的科学本身不能证明一切。
人生在世第一个最重要的引导者就是父母和老师,如果父母和老师本身不是明白人,完全不懂伦理道德也不学习伦理道德,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只迷信科学,这样的人生之路是非常可怕的,这样就会:不仁不义不明事理。在家里父母最重要,孩子的德行是父母教出来的;在学校老师最重要,学生的性德、知识是跟老师效仿出来的,学生的品德言行要在学校升华,所以教育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幸福人生的第一关键。
孟子曰:【贤人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学校老师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老师不能自己不明白道理却要教人明白道理,老师不能糊里糊涂地去教育别人,希望别人能够通达明了,这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荒谬的,不能像一个盲人,再去带领一大群盲人走路,其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如果老师不懂也不学中国传统文化,不懂伦理道德,如何教学生为人处事?五伦八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是古人的发明是自然规律,不按自然规律教人,是这样的人生之路是非常可怕的。
例如:问:你为什么读书?现代人会毫不犹豫的不加思考的回答?“赚大钱”,再问:“那你为什么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课,上课玩手机?不按时完成作业?你不想赚大钱了吗?”等等。你觉得老师该这样问吗?这样能解决问题吗?现代人读书为了赚钱,问题出在哪里?现代人上班为了赚钱,有什么问题?可以说问题太大了。当人满脑子都是钱,什么事都以钱做标准时,就会丧失人伦观念,就会:父子不亲、长幼无序、夫妇不和、君臣无義、朋友无信,以钱做标准的信念就是自私自利的心念,这是走向死亡毁灭的一条离经叛道不归路。如果您还是觉得没那么严重吧,你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吧。现在的小孩子为了弄到钱享乐,他们在家里打骂父母甚至于杀掉父母弄到钱享乐,在外边盗窃抢劫,无恶不作弄到钱享乐,这都是事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根源就是自私自利,利令智昏、欲令智昏。一切都是为了赚钱的因是自私自利,内心只有自私自利的人就会不管别人死活,弄钱也会不择手段,做事就会取之无道,更听不进去中国古人教诲:【害人如害己】。
竞争的起因是自私自利,近二十年来,人类创造出一个世界上从没有过的造肉循环,一只鸡35天就长大宰杀,一头猪100天就出栏宰杀,饲养这些动物的人,给这些动物恶劣的环境成长,注射大量的激素和各种药物,最后还是都被人类吃掉,养猪的不吃猪肉,养鸡的不吃鸡肉,试问:养猪养鸡的人不吃东西吗?你害了别人人家不害你吗?我们现在都在饮珍食毒。好像我们听说有句话
叫做【眼不见为净】,这也充分证明现代人类其实并不聪明,明明知道前面有巨大的危险,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就是停不下脚步,明明前面是火坑,还是要往里面跳,现代人类已经愚痴的像一条小虫子一样了,不可自拔,非等到大灾难来了,大自然惩罚了,才肯回头吗?
那你说现在我怎么办?我说其实很简单,读弟子规,笃行弟子规,改变思想观念,从现在开始素食,不再看无德电视节目,发自内心起善念,想善事,做善事,做好人,先人后己,落实孝道,时刻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牢记心中,逐条地去落实,不再怀疑老祖宗的经典教诲。
张竟天
2014-3-8
【信为道元功德母】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断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信心是成就佛事;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业。
信心是根源,《华严经》上所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道,转凡成圣;圣达到究竟圆满是成佛,信是根源。功德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达到究竟圆满,也从信心上建立的。我们今天做,做得不够,做得不圆满,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在信心没有建立,信心不够,信心不够是因为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解能帮助信,信能帮助解,行能帮助信,信能帮助行,虽然讲信解行证,讲四个字,其实一桩事情;每一个字里面必定含摄其他三个字,如果不含摄其他三个字,那就不能叫信。信里头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那不叫信;解里面如果没有信、没有行、没有证,那不叫解。佛法是圆融的,圆修圆证,进展就快了。
第二篇: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
-----牛顿与自然神论
对于这个课题的理解,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什么是自然神论。自然神论(Deism)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个思想认为虽然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是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自然神论牵涉于上帝,那么我们可以形象的把这个课题理解为“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追溯历史,可以从早期自然神论者对上帝证明的方式中来反映他们的一些思想。“从一只钟表或一部机器出发,由其齿轮、弹簧、轴轮等内在结构的和谐性和功能上的目的性(计时等)推出一位手艺精湛的工匠;然后运用类比推理的原理,从更加精致的、充满了秩序性和目的性的大自然推出一位智慧的造物主(上帝)的存在。”这也就是自然神论者对上帝证明的一种设计论的证明。先暂且不论这个证明的正确与否,自然神论者的根本意图是在于由证明衍生的重要绎理:上帝既然是全能的大智慧的,就像一位经世的钟表匠,造出的表永远不用调校一样,上帝造出这样一个规律社会以后就不用在插手了,如果出现奇迹--也就是规律的中断--证明上帝的造世是有缺陷的,当然这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全能的上帝是存在的,但是他创造了世界之后就不再去管理它了,这就是在为牛顿的一系列的观点提供理论支持,也在为自然神论者的利益高举旗帜。
自然神论者为什么要去证明上帝存在,而又将其架空呢?为什
么会与牛顿的理论相联系呢?我们就来看看自然神论的发展。16世纪的欧洲虽然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而且文艺复兴运动也达到了最高峰,但是这两场运动的目的都只是要改变基督教的组织体制和行为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实质;它们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教会和神职人员,而不是指向基督教本身的。因此,无论是宗教改革的领袖们,还是人文主义的大师们,其基本的世界观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中世纪式的。罗素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是一个“不毛的”时代;布林顿等人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士们也无疑地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地笃信宗教,轻信人言,满怀阶级意识和封建思想。”哥白尼的“日心说”问世之后,不仅受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猛烈攻击,而且也遭到了宗教改革家们的坚决抵制。路德把哥白尼看作是”一个突然发迹的星相术士”,他责骂道:“这蠢才想要把天文这门科学全部弄颠倒;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一般都反对正统神学教条﹐反对教会专横和宗教压迫﹐要求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知识﹐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进步要求。尽管他们在哲学观点方面不尽一致而各有特点﹐但是他们哲学思想的主导倾向是同唯物主义相联系的。从这些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然神论这一思想的提出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封建反宗教禁锢,也就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神论──至少对唯物主义者来说──不过是摆脱宗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罢了。” 可以说是自然神论的提出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之上的经验理性(或自然理性)
构成了自然神论的思想根据。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 “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自然神论可以看作是理性最初从信仰的控制之下要求独立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要求与宗教战争(三十年战争)之后出现的宗教宽容精神以及新兴的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是试图把自然理性确立为宗教信仰的基础,把上帝变成一个合乎理性的上帝,将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到合理性的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自然神论继承了中世纪托马斯主义的理性神学传统,但是与托马斯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自然神论不是用启示来统摄理性,而是用理性来消解启示。如果说马丁·路德用圣经的权威取代了教会的权威,那么自然神论则要用理性的权威来取代圣经的权威。克劳治在谈到自然神论的特点时这样写道:论及宗教事务,自然神论者拒绝所有圣经的权威和超自然界的启示,并宣布唯有理性与自然才是宗教真理的可靠源头。所以,他们偶尔也被称为“唯理(理性)主义者”。而自然神论者则自称为“自由思想者”,这自称词正是他们的思想最佳的阐明。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然的宗教,而没有启示的宗教,反对他们的人也冠之以“自然主义者”。托马斯·潘恩的观点颇能代表自然神论者的观点:“我相信一个上帝,没有其它的”,但“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
其教会、基督教和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自己的教会。”自然神论者并未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是把上帝赶出了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世界之外,把上帝置于”第一因”或太上皇的位置。这种观点符合实际,当时的封建势力或是宗教压迫都还十分强势,自然神论者不可能一开始就从根本上阐释上帝的一无是处,这样推行的改革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那么就从承认上帝存在,再进一步上帝不管理世界来渲染他们的理性和人文关怀。那么上帝是第一因,上帝创造了世界,谁来管理世界呢,又遵循的是什么规律呢?由之就联系了上帝与牛顿,自然神论鲜明的提出这个后期的规律就是以牛顿的自然神论为主导的思想。对于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等在当时的社会都是别具一格的,标新立异的,但是他的指导意义反映在多方面的,第一,科学领域上,人们开始相信也深切体会了牛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牛顿定律中的实在意义,更多的人加深对丰富的自然的追求,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第二,政治领域上,对于当时的政治变化而言:希尔认为,牛顿的这种世界观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和政治妥协的社会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角度看,牛顿关于宇宙的理论,把宇宙看作是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也可认为是把1688年的政治理论搬进了宇宙空间。举例来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天体运行轨道的由来,正如洛克所提出的宽容思想,说明了当时英国宗教和政治的局势。万有引力定律使自古以来认为宇宙被一种法术控制的说法更加不足凭信,而天体力学中的数学计算进一步确立了。这种观念的确立与相信地上的国家社会能在政治上
平衡是不可分的;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去研究全宇宙中的平衡系统。最后一点,正如世上的平衡需要一位全智的、谨守宪法的君主,宇宙的平衡也需要这样一位君主。政治上的融合无疑为牛顿定律的提出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在思想文化上面,从思想根源上来说,自然神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既是对托马斯·阿奎那第五个证明(目的论证明)的进一步阐发,同时也是牛顿机械论在神学上的必然结果。上帝一次性创造了自然界以后,就把自然界交给了牛顿,让它遵循经典力学的基本规律来运转。这样一来,上帝就被架空了,而上帝的本质即理性就成为世界严格遵守的基本法则,也就完成了他们的艰巨使命:淡化传统基督教信仰强调奇迹,强调上帝意志的神秘色彩,尽可能的把理性精神作为一种本质精神灌注到基督教信仰之中。这在社会思潮上引起了不小的变动。综合上述意义,可以看出牛顿定律的提出和被接受是有他的实际意义并且合乎情理的。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牛顿这么科学的理论体系中依然需要一个上帝的存在?众所周知,牛顿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由于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没有发展过程的既成事实,因此他无法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起源问题,从而必然导致用上帝的一次性创造来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牛顿之所以在宇宙中为上帝保留了“第一因”或”第一推动者”的位置,只是为了给他的整个井然有序的机械世界寻找一个具有权威性说服力的开端或起点。牛顿说道:“这个由太阳、行星和慧星构成的最美满的体系,只能来自一个全智全能的主宰者的督促和统
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位具有无限智慧的上帝一旦创造出世界以后,就谨守理性而不再干预世界,让世界遵循万有引力和其他自然规律而运行。另一方面,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上帝信仰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去接受科学的现实,所以牛顿体系中保留上帝也有它的社会意义。
总而言之,在17—18世纪,科学理性尚未壮大得足以与宗教信仰正面抗衡,因此它不得不采取自然神论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借助上帝的权威来为理性开道。在自然神论中,上帝虽然在名义上仍然保持着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的至高地位,但是他实际上已经被理性本身所取代,他不过是一个被理性的线索牵动着的傀儡。自然神论将上帝置于自然之外,然后通过把上帝的无限性赋予自然界本身而使上帝陷入一种没有立锥之地的尴尬状态中。它用自然来蚕食上帝,用理性来限制信仰,通过剥夺上帝的具体内容而使其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成为虚无。自然神论也好,牛顿体系也好,都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表现,在上帝与牛顿之间,自然神论者的牵引为二者提供了美好的“沟通”。
2009300010038
向遥
第三篇:宗教与科学演讲稿
宗教文化比较演讲
——上帝是个程序员
1.大家好,我是李XX,国际软件学院10级,软件工程专业,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宗教与科学的知识。我的主题是基因与编程
2.先给大家看张图片:他叫上帝。他是个伟人,他也很厉害
3.据说他用七天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他是怎么创造人类的呢?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
4.上帝在创造天地的第六天,“就照着自己的形相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相造男造女。”“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上帝说亚当“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女人名叫夏娃,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跟前,使两人配为夫妻。信奉基督的人说亚当和夏娃便是人类的原祖。
5.而下面的这个很厉害,她就是女娲
6.传说她补了天,还造了人,并且分为男人跟女人,让他们有了婚姻和后代。当然图片上的是她的各个版本,仅供欣赏
7.但她是如何造出人的呢?据说开天辟地刚完成时,地上没有人,女娲便用黄土加水合泥作人,由于地太广阔,一个一个地作人太慢了,于是女娲把绳放入泥中,然后把绳子举起来,绳子上的泥分散甩出去,就成为许许多多的人。
8.上帝创人还是女娲造人呢?谁才是基因程序员呢?我不知道也,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跟我的专业有关的事,它就是基因编程。而什么是基因编程呢?
9.基因编程,是一项先进的生物基因改良技术,21世纪初期,美国于纽约
州立大学建立其部门进行相关研究。这门技术顾名思义原理与电脑编程相像,将人类基因代码公式化,进行编辑及重组,并以“人体”执行其程序代码。负责人称,如果研发顺利,未来二十年内可自由更换人类的瞳孔颜色,或形状,对人体某些器官进行改良,甚至可以进行基因人工突变使人体对艾滋病病毒免疫。
10.事实上,我认为:DNA与计算机机器语言非常相似。机器语言是二进制的(0和1),而DNA却是四进制的(A,T,G,C).因此我认为DNA就是某种程序,只是他还是低级的机器语言而不是汇编语言或面向过程或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这很像计算机中的反汇编技术,只是我们还没有一种能描述这种机器语言的高级语言.神创造了一切生物,而神本身却是一个程序员,他用一种高级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创造了生物,同时他让程序本身可以不断优化,与其他程序链接.今天,我们拿着神的编译好的程序想弄清楚他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
11.一个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小组有一个让人震惊的科学发现:他们相信在人类的DNA中存在的所谓“非代码”基因序列(97%)即是一种地外生物形态的遗传代码。从霉菌到鱼类到人类,这组非代码基因序列在所有地球生物组织中皆常可见。在人类的DNA中,它们占有更大的比例。
非代码基因又称作“垃圾DNA”,多年前即被发现,它们的功能仍然是个迷。它们不像正常的基因那样载有合成蛋白、酶及其他人体产生的化学物的信息。它们承载的信息无法读取,也没有合成物质,它们根本没有任何功能。我们存在于我们3%的DNA之中,垃圾 DNA只是喜欢搭在活跃的功能性基因上面,一代代地往下传承。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闲置的基因会在我们的基因组里?这些问题不断地被科学家们提出来,终于有了这个小组的解释。12.他们把基因代码当作电脑程序代码来研究。最常见的符号是什么?当然,它是“/”号,这是一个注释的符号!在Pascal语言里,这个符号是{ 和 }。当然,在C语言里,在两个斜杠之间的代码永远不会被执行,它不是代码,它是代码的注释!
如果非代码序列是程序的一部分,且被作者放弃,有一个方法可以使它们执行。唯 一要做的就是将注释的符号去掉。如果在/*......*/中间的部分是有意义的,它将会被编译并执行!
而他们做的实验表明,当他们去掉基因中的注释部分,重新再合成时,这部分基因可以在合成一个东西,这个是不是一种蛋白,或者是一种罕见的东西?答案很让人惊讶:据知这种物质只有在患上了白血病的人类及动物体内才会产生。当一个人唤醒了这个潜在的活性的基因的时候,它会产生癌性蛋白。
如果我们可以将类似的治疗基因插入到人类活体的染色体中,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立刻治愈所有未来的癌症。神秘的“垃圾 DNA”及癌症问题看上去得到了解决,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培养新的,带有癌免疫的人类基本调试代码。这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对于我们及我们的子孙来说,在地平线上,还看不到希望。
13.谢谢各位。
第四篇:政治科学VS宗教
政 治 理 论 课 期 末 作 业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号:
姓名:刘惠娟
20114001101
科学VS上帝
科学与上帝,乍一看似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似乎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相互融合的地方,但事实是这样的吗?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宗教信仰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增强,科学与上帝这两者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加微妙了。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上帝。在百科中,科学是指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这就是“科学”一词在中国的发展渊源。
而在西方,随着“科学”一词的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现在通用的科学的定义是指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而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有了科学的定义,那么就要有科学的分类了。按照不同的标准,科学的基本分类为: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
而上帝在百科中是指儒教的最高神,天之最尊者,语出《尚书∙召诰》:“黄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儒教教义认为“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儒教圣人是上帝的使者,天子当常以上帝之心为心,兴一善念。天有六天,以五配一,上天以其五行佐成天事,因此上帝有五位辅佐,即五帝,五帝也是上帝。根据周礼,天子于孟春、秋分、冬至以最高礼仪用碧玉、禋祀、太牢祭上帝于天坛。北京天坛即上帝之庙。清朝民国以降用于翻译亚伯拉罕诸教崇拜的唯一神。耶和华是崇拜的唯一神的名字。
在不同的教派和教义中,上帝的具体形象和权利象征都有所不同。在宗教信仰的历史中,存在儒教的上帝、道教的上帝、亚伯拉罕教的上帝、拜上帝会的上帝、佛教的上帝。但不管在什么教派之中,上帝都是他们教民的伟大的神,唯一的神,是他们美好生活与愿望的寄托者,是他们敬仰与信任的某种力量,使他们精神世界的支撑者,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其次,从上面的科学与上帝的涵义与发展历史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是客观的,唯物主义的,是物质的,而上帝是主观的,唯心主义的,意识的。从这一点来看,科学与上帝两者是对立的关系。
但另一方面,千百万年来世界五大教派所描述的“道”其实是同一的,我们所存在的一切都是物理的,都是符合量子力学,都是逃不出易理的。人们自认为“缤纷”、“唯我独尊”的思维,亦如佛祖所说的只是物理客观表现的一种虚幻。“上帝”是古代人们对这个宇宙整体的一个尊称,亦如我们古人将宇宙核心的不动点尊称为“帝”一样。大家描述的对象是一致的,只是描述的术语不同,角度和深度不同。这说明上帝这种主观信仰也是依理于科学的客观现实中的,信仰不是盲听盲信。
而且信仰上帝,了解他所创造的天地万物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动力。在中国,西医所代表的现代医学技术就是各大基督教会带入中国,北京的同仁医院,上海的瑞金医院等等,前身都是教会医院。各个提倡现代教育的学校, 也都是教会创立的。所以认为信仰上帝和科学精神相冲突,那是个别信徒或者外帮人的偏见。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他造人就为了“维护管理他的园子”,以共同分享他创造万物的快乐。上帝喜悦智慧住在人间,他当然愿意把智慧启示给爱慕他智慧的人,所以信仰上帝不仅不会和探索自然的科学工作相冲突,而且如果探索者本人对大自然和他的造物主心怀敬意,掌握了必有的装备,深入研究,上帝应该是很愿意在他认为合适的时间,把他伟大的自然界奥秘启示给他认为合适的人。
从这两方面又可以看出,科学与上帝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宗教之中也有理性的成分。就理性而言,上帝可以比成是几何证明的辅助线,你可以用它来辅助证明。这条线本身并不存在,也不是证明所必需的。如果你习惯用解析几何的话,可以不用任何辅助线,解析几何在一些问题上不如平面几何明晰。对于习惯了宗教世界观的人来说,上帝能给理性的理解带来明晰。“上帝”构成了一种叙事方式,这种叙事给人一种启示,虽然最初的材质是犹太人的历史,启示这里的意思并非神学的术语。启示和启发不同,启发是一个点,启示是一个域。好象黑夜中走路,一个蜡烛燃起,于是黑暗中的一部分隐现的事物模模糊糊显示出来。这一点和科学理论可以有个比较,理论不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一种导致一个问题域的问题得到解释的方法,但科学理论并不给人启示的感觉。一定意义上,“上帝”也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我们知道没有一种科学可以全面解释整个世界,只要科学有局限的领域,神学总会有立足之地,而科学注定是在一些地方有局限的。
因此,科学与上帝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有的人相信上帝,认为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对科学并不放在眼里;有些学习科学相信科学的人,大概会认为,“上帝”不能观察到,不能被科学手段所证明,因此对上帝信仰持怀疑态度。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没有全面认识到科学与上帝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
最后,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与上帝对立与统一关系也在发展中,并且人类越来越多的去承担“上帝”这一角色。“扮演上帝”是一个主要用来描述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发展并对其进行社会评价的习语。在生存与发展意义上,人类有充分的理由去扮演上帝。随着越来越多的生命秘密被揭示,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似神力量。人类应该扮演上帝,人类能够扮演上帝,人类不得不去扮演上帝,扮演上帝已成为人类的宿命。其中,必须提到现代的DNA组合排序技术。科学家已开始通过现代的DNA组合排序技术解开人类祖先在遗传基因上的迷团。他们的发现,印证了《圣经》“创世记”中的内容。也就是,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女性祖先,和一个相同的男性祖先。即起始的“亚当”与“夏娃”,他们最初是起源于东部非洲。科学家同时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路线图,来揭示人类不同的种族,是怎样在世界各地分布开来的。另外,宇宙天文学家发现,四分之三的宇宙是由“暗能量”,即人类使用任何手段都无法看得见的“物质”所释放的能量而构成的。那么上帝与这些科学研究又有怎样的进一步关系呢?希望有一天科技无限发达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提高了,会为人类增加对上帝的了解,对人类自己的了解,对人类“扮演上帝”更加有所帮助。
第五篇: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人类对于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确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许多人相信,中世纪基督教敌视科学——那时称为自然哲学——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纵观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神学家对学习自然哲学并不怀有敌意,而是持包容态度。如若不然,科学革命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通过《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读者将会知道,今天的科学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植根于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的头脑之中的。《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全面论述了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且为学者或一般读者提供了许多资料。
从对伽利略的审判到当年在学校中讲授进化论所引发的争论,再到当代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着。许多人相信科学与宗教总是互相冲突,但是《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对于科学与宗教持续至今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形式,将为学者与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和可接受的总体看法。
爱因斯坦的圣经》的杂感
《圣经》,产生并逐步完善于上千年前,它本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爱因斯坦的圣经》是在上世纪末由数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联手写就。它以类似《圣经》的风格来表述现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最佳理解,并进而追寻宇宙和人类的历史。同样,它也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讲述了宇宙演化的历史、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新约则以大科学家为主线阐述了现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概貌。书中诗歌与散文交错排列,格律、韵脚和推论相互融合,笔触生动幽默而又不失严谨,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领会自然科学中最深奥的概念。
通读全书后,感想颇杂,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科学与宗教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它的许多教义已根植于现代民主社会的律法之中。其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属《圣经》中的《摩西十诫》,传说是上帝之手在西奈山的峭壁上刻就的,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
第一条:“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与道德标准的传承不同,它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爱因斯坦的圣经》一书中给出了科学的十诫,它被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奉为金科玉律:
第一条:你只可信仰一个且唯一的自然之律,宇宙之律。甚至在它处于支离状态下,你也应遵守它的原理。
第二条:你应服从引力,因为你应在时空的自然构造中沿着一定的曲率移动。此种弯曲运动将构成引力。
第三条:你应服从电磁力。如果你是一个电荷,你将被与自己相同的电荷所排斥,被与你相反的电荷所吸引。磁力将是电力与电荷运动的结果。
第四条:你不可杀死电荷。所以你既不能摧毁也不能创造电荷。
第五条:你应服从弱力和强力,它们统治核世界和亚核世界。
第六条:你不可偷窃能量、动量或角动量。所以你应使它们守恒。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动量在三个空间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单纯地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变换。角动量,是物体的旋转和亚原子微粒的转动,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传递。
第七条:你不能以超光速旅行。无论你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光速都是不变的。
第八条:你可将物质变成能量,能量变成物质。所以你可将能量看作物质,将物质看作能量。物质将被转换成光速的平方级那么多的能量。
第九条:你应服从量子力学的原理。你不会知道微观状态是粒子还是波,因为微观状态有时像粒子有时像波。这样的状态将由量子波动方程来确定。你不会同时无限精确地知道物体的位置和动量。所以你将凭不确定性和或然性前行。
第十条:如果你是半整数自旋,你就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你不会占据你兄弟的状态。如果你是整数自旋,你就是玻色子,你将与你的同行形成完美的对称。
宗教与科学就像油和醋,简单混合无法相容。但若是用来“做菜”,则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此前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的本意。曾几何时,宗教的保守与偏激迫害了尼古拉•哥白尼、安德烈•维萨里等科学家,延缓了天体物理、人体解剖等学科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然而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将宗教远远抛开。当核能、电子通讯、基因遗传等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工业污染、温室效应以及层出不穷的各式病毒等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精神与道德的荒原。当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其更强大的力量时,他们就会放弃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踏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所以,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宗教与科学需相互倚重,共同发展。
二.科学与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以及我们极其有限的体能与智力,使得我们难以发现所有的科学规律。人类注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则是无穷。科学理论之间的沟壑,只能以想象来填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古人对种种自然现象的近乎神话般的解释,诸如后羿射日、天狗食月等均已被正统的科学理论所取代。然而,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两者时,常常会发现一些极为有趣的巧合。
譬如现今科学界公认的创世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牧师、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勒梅特提出的。后经伽莫夫等科学家的发展,已逐步趋于完善。其主要内容如下:
大爆炸开始于150-200亿年前的一个具有极小体积、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奇点。
大爆炸后10-43秒宇宙时空从量子背景中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现今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一年中的伸长量约为十亿分之五。
关于神化中的创世理论,西方有上帝,而我们中国有盘古。据《太平御览》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可见,这与大爆炸理论中的“宇宙开始于奇点并不断膨胀演化”一说极为相似,真是个有趣的巧合。
无独有偶,儒家经典《周易》也对宇宙的创始作了一番解释。据《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表面上看,这是在讲述八卦的产生;而本质上,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其中太极指宇宙初始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阴阳,代表天地;四象指少阴、老阴、少阳、老阳;代表天地之间的四季和四个方向;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有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种基本象征意义,并进而表示宇宙间的万物。
至此,我们不妨也写一本“爱因斯坦的《易经》”,仿照科学十诫的创意来对上面四句话作出现代的阐释:
太极指宇宙大爆炸初始时的奇点,具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两仪指大爆炸后对等产生的正、反两类基本粒子,它们间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四象)——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在其支配下演化为现今的宇宙万物。此外,四象也可阐述为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四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纹丝合缝,这又是个有趣的巧合。
三.科学的特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且无法从根本上证明的假设。实践是检验其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此处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任何符合实践的理论,无论其表述如何“荒谬”或“匪夷所思”,都是科学。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使得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应以人们的“常识”来评判。很久以前,人们曾依据“常识”断定地球是平的;牛顿曾依据“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互无关联的;爱因斯坦也曾依据“常识”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并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常数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常识”在科学面前土崩瓦解。虽然时空相互关联,宇宙加速膨胀等观点听起来令人无法接受,但它们已为许许多多的实验观测所验证,是完完全全的科学理论。
相比之下,基于阴阳转化、五行生克的周易预测理论的命运就悲惨得多。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未经调查研究就对周易预测嗤之以鼻,指责其为迷信邪说。试问,他们是如何断定人类无法预知未来的,是凭借“常识”吗?诚然,其中有些也找人预测过,但得出与实际不符的结果,进而认为周易预测是骗人的。其实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诊治的水平有高有低,但人们并不能因为低水平的误诊而否认医学。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一定有其合理的内涵,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妄加推断。
2.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和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加强,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或早或晚,总会出现一些现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新现象,这便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譬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促使了狭义相对论的产生,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虽然今天的科学家们按照两个基本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但在处理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时仍采用17世纪建立的牛顿力学——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低速近似和量子力学的宏观近似,它应用起来十分简便。这就是适用范围的问题。
一个世纪前,人们通常将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理解为水与火的冲突,将科学的历史进程理解为科学不断对宗教发起挑战并战而胜之的历史。在这种见解下,达伯(J.W.Darper)于1875年出版的《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史》,详细论述了自古希腊以来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史。他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也无论是在哪种文明中,科学与宗教在宇宙论、方法论、真理观等重大问题上,均存在着普遍的对立;科学的发展历程就是科学的观念不断战胜宗教观念的历程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面,科学虽然迈进,但却未能解答宇宙与人生的众多问题。许多科学界的巨人也曾认为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而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时常会激起他们的宗教感情,承认宗教的价值。按照怀特海的说法,这种观念对西方科学家来说,是一种本能的信念
回首整个20世纪,我们可以发现,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的冲突。
在20世纪的美国,进化论与创世论之间爆发过三次重大的冲突。这三场冲突在世界范围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引起了法律、科学、教育、大众文化、传播媒介、政府等的广泛重视与讨论,对人类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这三场论战分别是:(1)20世纪20年代的“猴子审判”案件。在这一案件中,创世论战胜了进化论,使进化论丧失了在美国某些公立中学的传授地位;(2)20世纪80年代的公立中学“平等对待进化论与创世科学”的法案。在这场论战中进化论战胜了创世论;(3)20世纪8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如今的“智慧设计理论与进化论”之争,这场论战至今还未定局。
智能设计论—宇宙中的许多现象不能用创造论的偶然说去解释,在进化过程的背后有一位具有超高级智能的设计者存在。
一点肤浅的哲学知识容易使人相信无神论,深邃的哲学却使人转向宗教------培根
宗教是被压迫灵魂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没有精神处境的精神。宗教批判摘去了那些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承受这些没有任何兴趣没有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去摘取真实的花朵。-----马克思
宗教是人类心灵的拐杖----弗洛伊德
莫顿命题---清教无意之中刺激了新科学的兴起。莫顿认为,科学获得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牢固基础以前,它需要合法化的外界来源。当时的清教就是因科学的功利价值而赏识和支持科学的。由于请教精神特质与科学具有内在的相容性、一致性和亲和性,从而为新科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动力,结果促进了英国科学制度的制度化。请教的精神特质,莫顿将之概括为七点,1对功利主义不加掩饰的强调2对世俗的兴趣3相信世界本质的科学理解是表明自然的伟大创作者的荣耀4挑战各种权威的权利以及责任5强烈的反传统主义倾向6彻底的经验主义7崇尚理性
1冲突模型
《科学与宗教的对抗史》—瑞帕 《基督教王国中的科学和神学战争史》---怀特 伽利略1633年在罗马受审,359年后得到平反 2互补模型
自然和圣经被认为是上帝的两大杰作
3基础模型
克隆技术与宗教伦理
科学为何胜利
1人类是现实的、功利的
2科学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一次性利益,如对基因疾病的控制 3科学已被公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