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时间:2019-05-14 17: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第一篇: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出日益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农村法制普及的相对滞后,广大农村兄弟的税收法律观念还比较淡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与规范的税收管理秩序不相匹配;工作中我们及时转变管理思路,积极发挥乡镇政府与村两委协护作用,尝试构建政府管税、税务治税、村委会协税、群众护税这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征管模式,实现了对地方零散税收的有效控管。

一、新农村建设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近段时期的一个工作重点;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对加大了对农村的扶助工作力度,促使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高邑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专业集居、农民参与、科技含量逐年增加的各个经济类型的专业村和专业市场,建筑陶瓷、化工、纺织、五金、养殖、种植等已经形成规模产业和家庭作坊式齐头并进的发展新趋势;农民入股办厂已经成为高邑新农村建设的主流,更成为县域财政的支柱。

(二)农村经济发展促生税收征管模式调整

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规模产业和家庭作坊式经济并存,个体经济在税收管理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多数企业的帐物不完备、管理不规范,使得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和监控上面临诸多问题,税务机关沿袭多年的侧重乡镇集体企业,将有限的税收管理员布控在主要方向,农村和街道只是笼统或模糊管理的征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促使我们必须研讨和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构建农村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尝试与体会

(一)、顺应形势发展,积极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税收管理新路子

在近几年工作中,我所针对乡镇企业改制和减收趋势、农村税源零星分散、难征易漏且税收任务连年增加和征收力量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请县局领导出面与镇政府协调,充分借助并发挥镇政府职能优势,在一些工商聚居区增设协税副村长或兼职协税村干部;对大型和易出现偷漏税现象的税源实行重点监控,对一些弱性税源实行协同管理;大力推行乡镇政府兼管、地税依法治理、村街两委协助、党员群众护税的新措施;规范了一个行业,两个专业市场,一个专业村,实现了对地方零散税收的有效控管;更有效的增强广大群众的纳税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的税收管理秩序,有力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有效促进了任务完成和收入高速度增长。

(二)建立村街税法宣传桥头堡,唱好农村税法普及主旋律

我们面对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热情的空前高涨,与熟悉和遵从国家税收法律意识不强的现实,与乡镇政府和村街两委一起,在抓好大型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正常协税护税工作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税收宣传栏和普及税法知识上,主动侧重抓好农村的税收管理和法律普及,力争变我要你缴税为自己了解国家政策主动缴税。我们和乡镇村街一起,在各个村主要街道建立了税法宣传公开栏,利用专栏宣讲税法知识,展示大小企业纳税情况,既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又增进了大家相互监督力度,使新农村经济从一哄而起到税收的由乱到治。

(三)、探索部门协管和委托代征机制,强化综合治税力度

针对房产租赁方式的多样性,租金收入形式的隐蔽性,以及农民纳税意识淡薄,造成该税种难征易漏特点,通过县局与乡镇协调沟通,对农村的零散税收及街道门市,加强行业民主评税工作,由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管法合理确定定额,乡镇政府出面协调,把任务下放到各村委会,各村委会协助税务机关征收,双管齐下;镇政府对各村委会实行百分考核,工资挂钩而且按规定还会得到代征代收手续费,增强了村委会协税意识和积极性,通过三方的协

同作战即加强了工作力度又进一步克服了人情税、关系税,同时也增强了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得到了协税组织和纳税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消除了征纳隔阂。

(四)建立三项信息共享,促进税收源头管理

国地税和工商管理机关在乡镇均设有派出管理机构,我们在加强农村税收管理过程中,适时抓好与国税、工商的信息沟通,在业户登记、注销,和漏征漏管户线索传递、异常户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一是业户登记协管。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请资料严格审核,对未办理工商登记的纳税人不予办理税务登记;工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时,通知业户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将新开业户工商登记信息及时反馈给税务部门。二是漏征漏管线索传递。工商、国税、地税部门对于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漏管户,将其纳入正常管理的同时,将有关经营线索及时传递给另两个部门。三是对异常户生产经营情况共同进行分析。定期召开联席会,对纳税、交费异常户生产经营监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偷逃税、费等行为广找线索,确保征管到位。

(三)、新模式运行的几点启示

1、通过构建乡镇通管、地税治理、村两委协助、群众护税这种征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农村发展的税收管理新路子,既缓解了基层地税管理单位人员少的压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对农村零散税收的监控管理。

2、新征管模式的尝试过程,也是宣传税法强化农村法制建设的过程,对于提高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纳税意识,建设和谐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税源监控、税收管理、税法宣传和协税、护税工作体系,强化了税收的社会性、工作的有效性、扶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堵塞了税收漏洞;过去像出租房屋税收,零散税收,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一至是直困绕地税部门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协税组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目前,乡镇每年挤出一部份资金用于奖励和兑现代收代征手续费,却增加了上百万元的税收收入,也提高了协税组织的积极性,提高了征管效率,也使税务部门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好对重大税源的管理。

4、加强弱势税源管理,更能够体现税收公开性和公平原则。坚持部门协管、地税所站和乡村两级组织清理整治的长期化,杜绝了税款征收吃大户,放小户现象,作到大户规范、小户到站、零散税源管遍;让纳税人消除了不交白不交、交了也白交的攀比心理,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解决,消灭税收盲区,创造了公平的纳税环境。

第二篇:构建税收征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标题:构建税收征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定陶县国税局根据省局、市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大力加强征管数据分析应用,积极探索行业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不断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

到进一步提高。

一、构建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与成效

1、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该局制定实施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实施办法》、《税收管理员操作手册》和《税收管理员绩效评价办法》,界定了每个岗位工作项目、程序、标准,明晰了岗位之间的衔接,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积极开展税源控管“讲评”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3次税源控管讲评会议,每次视情况抽取一个或几个行业,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员进行讲评。通过讲评,反映控管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指出监控的重点、方法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促进了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行业信息的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同时相互交流了经验,提高了税源控管技能。

2、建立“三级评估分析”管理机制。该局根据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实施了监控管理岗初审初评、分局联席评析、县局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分析”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共开展评估602户次,增加税收收入69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思路,加强了对薄弱行业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砖瓦窑业、加油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为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全县55个窑厂共入库税款228万元,同比增收184万元。

3、大力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工作。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税负率监控入手,通过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今年年初,县局又成立了专门的税负分析小组,抽调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稽查局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共16人组成四个工作组。全局紧紧围绕税负率分析监控工作,积极运用“源头控制法”、“过程控制法”、“库存控制法”、“结算控制法”和30余个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值指标计算分析模板,加强对增值税税源的调查分析。

4、积极实施预约定耗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生产加工企业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定陶县国税局生产加工企业预约定耗管理办法》,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定耗指标的采集和测算,逐户落实“预约定耗”指标,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定企业主要产品定耗指标。2006年,全局共排查纳税人691户,有问题的383户,查补入库税款1002万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评估236户,发现疑点纳税人165户,查补税款180余万元。

5、创新管理思路,开发设计了实用型的工具软件。一是开发应用“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指标分析系统”,可以方便高效地发现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存在的疑点,并针对具体指标差异指明了评估或检查的方向及重点,在日常监控管理及宏观税负分析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依托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普通发票的管理。各分局负责采集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票联信息录入系统,办税服务厅录入纳税人存根联信息,然后进行比对。经过近几年的采集、比对、处罚,全县没出现大头小尾等情况。2006年以来共录入存根联2236份,发票联704份,比对不符4份,比对不符份数大大减少。由于“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对净化普通发票领购、使用、索取环境、提高普通发票的监控水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三是研制开发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控制、信息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提示、数据补录、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税务管理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申报数据不准确和因政策不熟悉导致审批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该系统2006年已在全省国税系统使用。

6、切实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该局建立了数据分析讲评制度,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数据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一次讲评会,重点对宏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期下发《数据分析报告》。各业务科室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中的分析项目进行了“再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以《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税务分局,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依托作用。

7、实行绩效跟踪,深化效能监察。县局制定了《砖瓦窑厂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税负分析效能监察实施办法》、《个体业户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稽查案件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等。办法中明

第三篇:关于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

关于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税收信息化从TMSIS运用到CTAIS上线、从金税工程一期推行到金税工程三期的全面建设、从三大系统综合征管软件同步运行到税收分析监控管理系统运用的转变发展,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可以说,现代税收征管步入了数据化管理的新阶段。总结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分析未来税收征管的变化趋势,把握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对于强化科技加管理的税收发展理念、建立以税收信息化为支撑的税收征管新模式、有效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谨就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问题作以分析和探讨。

一、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内涵与流程特征 推行数据化税收征管既是税收征管实践的产物,也是未来税收征管发展的必然。经过近年来的税收征管实践,数据化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模式特征逐步显现。

(一)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内涵 数据化税收征管,就是充分借助于现代化网络硬件平台和专业软件系统,通过税收业务重组、流程再造、职能优化和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收管理领域的每一个环节,以涉税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应用为主线,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数据资源,提高税收决策、管理、监控、服务效能,进而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推进依法治税的全过程。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即是按照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科学高效、简便易行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提高税收征管效能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学征管流程为导向,以税收预警分析为平台,以数据分析利用为核心,实施集约型操作、扁平化管理、层级式监控、优质化服务的税收征管新格局。根据这一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基本内涵:其一,它的创新是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重组,并带来整个税收管理体系的一系列变化;其二,它的载体是建立一个整合税务机关、纳税人、社会部门等多方信息资源,并定期发布数据比对信息的预警分析平台;其三,它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利用数据资源、深化税收数据分析、开展疑点数据核查、组织税收纳税评估、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和税收管理长效机制。其四,它的目标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采集和积累数据,及时传递和加工数据,科学利用和衍生数据,进行预警指标分析和查纠,防范执法风险,降低征纳成本,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征管效能。河沙烘干机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流程

根据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内在要求,其整个运行流程可概括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三级管理、规范六个环节”。

1、搭建一个平台。就是在省局建立一个涵盖税收业务、行政管理、信息技术等层面的预警分析平台。税收业务层主要负责内外部及第三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历史的、现有的、强大数据信息资源库,通过设定数学模型和预警指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对和分析,定期发布数据信息指令,供各方查询、核对和自我纠错,指导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控管理;行政管理层主要明确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数据化税收管理的工作职责,指导制定工作方案、技术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为数据化税收征管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机构保障;信息技术层主要负责数据运行维护、完善运行维护机制,改进运行维护手段,强化运行维护管理责任,确保信息系统高效、平稳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借助这个平台,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增强管理监控的实时性和严密性,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便于联网共享,并为领导层决策分析创造条件。

2、实施三级管理。就是建立完善省、市、县局三级科学严密的层级管理控制流程,以保证数据化税收征管的顺利运行。(层级管理控制流程具体运行模式见图一)

省局决策层:除兼部分管理、操作职能外,主要负责开展宏观税收分析,研究全国和全省经济税收情况,收集社会相关信息,提出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的措施;发布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负率、利润率、平均物耗等预警指标,为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和加强管理提供依据;针对全省征管现状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深挖根源,以点带面,促进分析的深化;为基层开展分析提供数据、方法和手段上的支持。市局管理层:除兼部分决策、操作职能外,主要负责收集辖区内宏观经济指标及纳税人信息,向上层做好数据的传递、报送;加强对企业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同行业税负水平、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等问题的专项分析;对上级通报下发的疑点问题进行综合排查,提供税源管理部门开展纳税评估;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进行抽样剖析,及时发现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相应管理措施,强化税源管理。

县局操作层:除兼部分管理、决策职能外,主要负责把好数据入口关,保证各项数据准确可靠;及时准确了解掌握辖区内的税源变化、停歇业变动、纳税人税负指标、发票领用信息等情况;负责上级疑点数据指标调查核实和稽查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完善征管数据日常把关审核等制度措施。

任务监控比对分析应用分析应用 下达指令下达指令下达指令 数据调查反馈

图一:层级管理控制流程

3、规范六个环节,就是规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稽查处理、成果运用六个环节的工作。(征管数据操作流程见图二)规范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入口。由税收管理员负责对纳税人内外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收集、输入、调整。内部信息主要以完善“一户式”制度为重点,一方面规范纳税人税务登记、停歇业、纳税申报、税负水平、发票领用、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另一方面规范税务人员实地调查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情况、税源构成及其税源的变化情况等信息的采集;外部信息主要收集包括GDP、工业增加值、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各类行业生产销售、政府职能部门及下游行业等有关指标。

规范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核心。它既包括税收总量增减的分析,也包括税收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对与流转税、所得税税基关系密切的GDP、弹性系数、物价指数、销售收入、利润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贸易量等经济指标的分析。通过对税收相关指标的系统、深度分析,进行即时预警提醒,查找出疑点数据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规范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关键。评估部门通过综合运用指标测算、行业数据模型、比对评析、约谈举证等方法,对已确定的评估对象进行机内分析和实地调查,对存在的涉税疑点问题作相应的处理。规范税源监控:税源监控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税源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和数据核查,对纳税人假停歇业、虚假申报、发票违章等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加强日常监管,逐步建立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稽查处理:稽查处理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纽带。稽查部门对有偷逃税线索的纳税人,按稽查规程实施稽查,并提出稽查处理意见。

规范成果运用:成果运用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目的。通过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个环节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促进税源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图二:征管数据操作流程

(三)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特征

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较之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有着明显的特质差异。集中表现为以下六个特征:

1、信息数据集约化。全面推行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后,征管数据全部集中存储到省局,市、县局负责区域内种类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上传和备份,这种征管数据的有效集约化,构建起全省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平台,有利于更好发挥税收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

2、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数据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反馈和集中。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应当制定和遵循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主要包括数据流量和质量标准、业务操作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软件对接标准等,使税收征管工作流程更趋科学、规范、优质、高效。

3、管理结构扁平化。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下,操作层是税收工作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初级加工地,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管理层根据要求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配,在授权范围内有效实施管理;决策层根据管理层提供的信息数据,从客观上进行决策、指导。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构架,适应了网络化的税收管理需要,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

4、税收管理效能化。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建立后,税务机关可以利用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统一的预警分析平台,便捷、准确地查找出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征管。同时征管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办税更加快捷,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发挥。

5、部门协作一体化。在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下,税收分析成为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全局性工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会更加明晰,衔接会更加紧密。通过建立健全部门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广泛协作,形成横向联系、纵向交流、全面分析、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

6、纳税服务深度化。针对以往纳税服务表象化、形式化的问题,通过推行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一方面改进征管手段,进一步扩大网上办税,可以为纳税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另一方面利用集约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即时发布有关税收政策,并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延伸了服务领域。同时,借助于定期发布的预警指标信息,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救济,规避纳税风险,促进了纳税服务的深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管税的科学理论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正确导向。为适应我国现代化税收发展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新的征管模式,特别提出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勾画出了未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同时,“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①,这为我们推进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法律基础。并且,国家税务总局近期提出的“推进信息管税,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思路,指明了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发展方向。

(二)覆盖全面的网络设施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运行平台。近年来,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初步集中,经过了制度的完善、流程的梳理、运维人员的组建,初步形成了以省级运维为基础,总局运维为依托的两级运维管理模式。并且建立完善了从总局覆盖到城乡税务分局(所)的局域化税收网络,为数据化征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就XX国税而言,近年来,按照“两个转移”的要求,不断加大基层网络建设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基层配备电脑1758台,安装线路81条,网速由原来的256KB提高到2 M或10M,基本建立了覆盖市、县、乡三级局域网络,可以较好地保证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需要②。

(三)功能完备的系统软件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是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随着CTAIS软件、预警系统、所得税系统、金税工程、出口退税软件、稽查软件、纳税评估软件等软件的上线运行,基本贯穿了国税征管的每一个环节,国税部门的软件应用得到了有效保证。目前,XX国税系统征管应用软件已达 36个,涉及征管指标25条、纳税评估指标60条,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满足进一步推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③。

(四)存量丰富的内部资源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资源保障。伴随着局域网络和专业软件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的海量信息资源涵盖了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发票使用、税种认定、资格认定、税收优惠、纳税申报、金税工程、出口退税、预算级次等方面,信息部门通过对信息的检查、检测、维护,数据管理质量大大提高,垃圾数据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对信息资源实施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使这些数据成为开展税收分析、堵塞管理漏洞、增强执法针对性的“利器”。XX市局经过近几年的数据采集整理,已经建立了包括全市3882 户一般纳税人、57317户小规模纳税人、766户非增值税纳税人,涉及数亿条信息数据的强大数据资源库,并建立了征管数据、金税数据、出口退税数据、车购税数据、抵扣凭证管理数据等多个专项数据库。近几年来,利用这些资源,XX市局深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专项整治工作,增加税收10多亿元④。大量有效的、全面的数据为数据化征管提供了资源支撑。

(五)技能较高的专业人员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人力条件。近年来,国税人员在计算机培训方面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变化,同时通过多渠道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税收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税收业务培训,大部分人员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特别是征收、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对各类征管软件的操作、信息数据的提取、分析、应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税源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XX国税部门能够熟练操作微机的人员数量占到总人数的30%以上,这就为数据化征管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六)全球一体的信息技术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构建提供了发展空间。电子商务近年来在全球快速兴起并迅猛发展。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有上网用户3.2亿人,网购人数约8000万人,各类电子商务网站2万多家,全国直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约400亿元⑤。电子商务一方面催生和推动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税收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税收管理也开始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做法,正在着手研究网络化税收管理问题,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重视加强与海关、商检、公安、外汇管理、统计、银行及企业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传递与交换。而且,随着国家“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和“全国办公业务资源网”联网,以及“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的建设进展,将为推进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拓展很大的空间。在这方面,XX市国税局积极探索网络化税收的有效办法,制定了加强网络税收管理的措施,并通过网络强化非居民纳税人管理。所有这些,为推进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积累了经验。

三、当前影响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运行的症结

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税收信息化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数据采集、分析、利用,以及人员技能和部门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与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主要有:

(一)数据采集不规范。一是部分基础数据失真。由于部分基层税务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CTAIS2.0上线运行后,录入的一些基础数据逻辑关系错误,甚至形成垃圾数据。如税务登记项目不完整、行业品目鉴定不准确等。同时,少数纳税人受利益的驱动,采取做假帐、搞“两本账”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款,造成税务机关采集虚假的、不完整的涉税数据。二是一些基础数据的采集不全。诸如企业产值、产量、销量、库存、用工情况等数据未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也影响了信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未按制度规范要求采集数据。如省局多期数据分析报告中指出的基层在一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调查落实,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税收管理员、大厅工作人员数据录入错误造成的,还有部分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形成的无效数据。四是有的数据采集不及时。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是对其经营情况的动态反映。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上级要求限期报送、修改的数据指标,不能迅速采集,及时反馈,致使部分数据信息明显滞后于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预警指令的准确性。

(二)数据利用不充分。一是数据分析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一些数据的查询、监控和分析功能还不够全面和灵活,仅限于分类统计、静态查询的层面上,数据价值潜在效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数据利用率不高,支持税收管理与决策的作用发挥不够。目前,信息系统有些应用软件只满足单一业务需要,信息共享性差,不能从区域、行业等角度进行横向、横向对比、分析, 难以综合利用。三是数据分析体系尚未形成,缺少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规范。开展分析、设置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职责和流程,这些属于数据分析体系中的内容还未得到明确和界定。四是数据预警分析平台尚未构建,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缺乏统一的数学模型、预警指令,还存在指令下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三)数据资源不对称。一是涉税数据来源渠道狭窄。就目前来看,税务机关所掌握到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主要是靠纳税人提供和到其他部门收集,而收集来的数据也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数据掌握上的不全面、不充分,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客观性。二是内部各系统信息数据共享度不高。虽然目前税收征管中常用的V2.0、出口退税、金税工程系统已进行了整合,但主要业务数据还不能完全共享,执法考核和数据报告中的质量问题还交叉存在,平台不统一,数据闲置,系统信息资源集成能力、整合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数据分析的纵深发展。三是外部信息数据交换不充分。由于税务机关与社会其他各部门间信息化发展不同步、不平衡,导致部门间信息不能平滑对接和共享,信息孤岛问题仍然突出。数据交换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并且外部数据的取得还存在着的缺失、断裂、甚至虚假等情况,数据质量达不到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的要求,不能形成运行顺畅、高效便捷、满足工作需要的有机数据链条。

(四)数据应用不适应。一是部分税收管理员的综合技能有待提高。市局、市区集中的人才多,基层、县局人才相对贫乏,有能力单独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人员少;部分一线人员数据管理意识不强,征管软件操作不熟练,管理手段单一,缺乏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二是少数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巡查巡管记录虚假,典型调查流于形式,税款核定搞平均主义,上级发布的各种分析的疑点数据核实、落实不到位;不去主动的搜集纳税数据,存在着等、靠、要的现象,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发布和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数据,对纳税人最新的经营情况、资金运动等动态数据缺乏及时、全面、准确了解,致使数据采集把关不严,虚假信息、垃圾数据大量存在,机内错误信息不能及时得到修正,不能满足利用征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需要,人机管理脱节,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新增税源、帐外税源、体外循环税源没有管住管好。三是数据化管理机构不完善。各级税务机关由于没有独立的税收分析机构,因而也缺乏专业的税收分析队伍,税收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是单兵作战,影响了税收分析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五)数据考核不完善。数据质量考核评价指标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兼容,有的考核指标甚至互相矛盾,指标设置不科学,个别指标脱离实际,考核办法制定的太细、太繁琐,既不便科学考核,也不利科学管理。比如数据的采集、应用,要求税收管理员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等缺乏全面认识和合理界定,对数据质量的好坏难以准确衡量,造成干多不如干少,干少不如不干的局面,致使以责任落实与追究为出发点的考核措施往往流于形式,也加重了基层的负担,造成基层疲于应付,甚至诱导基层为部分数据指标弄虚作假。

(六)数据管理不协同。一是内部协调互动机制配合协调不够。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还缺乏常态化、规范化的内在有机衔接,围绕涉税数据,计征、税政、征管、稽查等部门没有真正形成相互传递、相互配合的互动机制,各职能部门间业务缺乏统筹,责权划分不清晰,各自为政现象还比较突出,有些权力过程分工过细导致推诿扯皮,有些权力过程分工过粗导致缺乏监督,工作仍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涉税数据利用不充分、业务整合不到位,影响了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二是外部部门配合不到位。税务部门与税源管理关系密切的工商、银行、地税、技术监督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十分有限,只停留在基础报表数据的交换上,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税收法制建设、税收行政执法和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社会各部门有关的法律义务,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操作性不强,亟待规范完善。甚至依据征管法律法规所明确的协护税权利与义务没有得到完全履行。

四、深化完善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对策建议

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税收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思考。针对当前影响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按照税收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我们认为,进一步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应着力进行以下方面探讨思考。

(一)树立数据化税收征管全新理念。当前,信息化建设整体态势日益呈现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特征。对税务系统而言,信息化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监控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对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紧密依托信息数据手段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已经成为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数据化税收征管是税收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突破口,只有解决观念上的问题,才能实现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推动税收整体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应树立税收征管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推进的观念和以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带动税收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观念,积极推行数据化税收征管新模式,适应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规范数据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围绕构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在优化征管业务流程时,应重点解决以下环节的问题:一是规范信息数据采集渠道。根据实际,可建立内部基层分局、县局、市局、省局四级数据采集网,并明确职责分工。税收管理员负责采集纳税人的各种数据,其侧重点是税务机关不能通过登记、申报征收自动采集的数据;基层税务机关(包括市局)负责收集和处理管理区域内的经济税源数据;省局负责采集、分析全省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向社会收集和下级上报,通过集中分析,确定管理方向,提出管理措施,反馈和指导下级工作。税务稽查部门应在检查完毕,将查处结果、发现的管理问题以及稽查建议,以工作通报或其他书面形式告知税源管理部门;征收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提高申报征收数据的准确度。二是严格加强数据质量的管理。按照统一标准录入有关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和真实性检验,把好数据进口关;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和监督考核,对数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数据,为数据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源。三是实行信息数据集中处理。逐步实现综合征管应用系统、增值税管理应用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稽查管理等各类征管数据的统一的存储、加工和管理,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共享,实现征管工作各环节在信息化支撑条件下的相互衔接。四是完善税收数据分析体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经过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体系。五是强化信息数据处理应用能力。每月征期过后,根据各类涉税信息指标,结合实地查核的情况,分行业、分户分析,参照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企业的税负情况和上年、上月份的税收收入水平,分析查找问题。把税收分析作为加强税收收入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及时发现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充分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促进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分析与税收征管实现良性互动,把分析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当前,尤其要注意建立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征收管理到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从分析发现问题,从评估查找原因,通过征收管理解决问题,通过税务稽查实现以查促管。六是构建统一税收预警分析平台。根据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需求,开发适用的软件,自动完成数据质量分析、各类目标及专题分析,对系统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预警分析、统计分析、群体比对等,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技术含量。同时,在设置指标体系和进行数据分析之后,比较符合实际地确定适合重点企业经营数据峰值和警戒值,及同一指标区间的上下限数值。通过设立预警指标,发现指标差异,既可以及时提醒纠错,又可以确立工作标准,能够收到综合运用效果。

(三)创新数据化税收征管分析方法。科学选择税收数据分析方法,应注重搞好六个结合:一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通过宏观分析了解本地区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税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找到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对税负明显偏低的地方,有疑点的企业、存在问题多的行业进行微观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二是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基层国税机关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分析。三是分析与评估、稽查相结合。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对分析中发现的指标异常企业,税源管理部门要重点进行纳税评估,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加快推进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税务稽查管理软件与税收大征管软件的全面整合和并轨运行,建立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下的税务稽查机制,完善由稽查向征管反馈数据信息制度,全面提升税务稽查快速应变能力。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二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五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进行税收数据分析时,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六是上级与下级相结合。根据各级国税机关的工作职责和范围,有的放矢地做好税收数据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上述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微观、宏观、横向、纵向等多个方面对税收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述、对比和分析。

(四)健全数据化税收征管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数据化税收征管部门联动机制。为适应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需要,本着税收管理重心向数据化管理转移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完善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组织管理机构职能。初步设想是,省局设置全省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数据管理中心,并适当调整相关部门管理职责,进一步增强决策、管理、操作职能,加强对全省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市局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化征管数据处理中心,合理配备高素质、懂专业、善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数据化管理工作,加强该项工作的力量配备。同时,重新整合信息中心、征管、法规、流转税、所得税、国际税务管理、稽查、计统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职能,构建数据化税收管理大征管的格局。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核查机构,抽调专业评估核查人员,建立日常化评估核查制度,完善疑点数据通报核查机制,加强数据分析核查工作;县(区)局可适当调整征管、信息中心、政策法规、计统等科室的职能,设立数据操作中心,负责收集、处理发现的疑点问题,并加强督促督办职能,如期反馈上一级税务机关要求上报的有关数据。因地制宜成立专门的重点税源评估机构,加强评估分析管理。将基层分局(所)的职能全面实现向实施数据化税收征管的转变,拿出95%以上的人员和精力开展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工作,成立若干个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数据操作专门小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集纳税人的动态和静态信息,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数据采集、纳税评估、日常税务检查、调查反馈等,确保数据采集、动态掌握、疑点核查和问题整改、日常管理等工作的落实。二是健全外部信息数据交流机制。研究统一指标口径,加快搭建信息数据交流网络平台,拓宽税务部门获取纳税人涉税数据的渠道。尝试通过运用政府网站,从工商、公安、财政、统计、银行、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采集有关经济信息数据,在涉税领域构建一个社会化、全方位的税收沟通、交流、监管体系。三是完善税收数据分析利用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分析互动机制,避免数据重复分析和漏项分析等问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税收数据分析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数据整理、传递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税收分析数据交换渠道畅通,充分发挥税收分析的实质性作用。完善疑点数据调查落实机制。对上级局数据报告中反映的问题要户户落实,确保每一期数据分析报告落实到位,反馈及时,以充分挖掘数据应用潜力。四是深化税收电算化网络机制。按照金税三期的要求对现有软件进行清理、整合,特别是尽快与工商、金融、外汇管理等部门和所有纳税人联网,多渠道获取第三方面信息,为数据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完善数据化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现金交易相关法律,确保数据链源头的完整。尽快制定完善结算制度和相关法律,对现金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规定。可采用全国统一固定的银行账号,将企业代码、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终身唯一的固定账号,并与医疗、社会保险等结合起来,国内所有银行实行通存通兑,严厉打击多头开户、虚假开户;规定各类交易转账标准,实行现金超额支取处罚,最大程度地控制单位和个人的现金交易行为;对现行《征管法》有关规定进行修改,尽快实现税银企之间的全面联网。二是尽快明确征管数据法律效力。在不影响文书作用与效果的前提下,加大电子文书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尽快推行CA(数字证书认证中心)认证,结合加密技术,有效的解决网上税务文书流转的法律效力问题。三是健全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法律体系。认真分析原有的征管法规,根据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减修改,尽快把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方面的法律体系构建起来。如《网络税收管理法》、《网络税收共享法》以及与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配套的岗位、职责、机构设置等,均需于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

(六)明确数据化税收征管考核标准。应建立健全一套责任明确、奖惩挂钩、推动有力的科学合理的数据质量工作考评指标体系。一是推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对机外数据、虚假数据、不规范数据从源头上严加追究,改变目前存在的重纸质资料,轻电子数据,重数据录入,轻数据质量等现象。二是推行数据质量领导负责制。征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规范性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推行数据质量主要领导负责制,才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数据无人过问,职责不清等现象。三是推行征管数据调整审批制。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严禁从数据库底层随意的修改数据,严格限制越权操作、越权审批等不良行为,要有明晰的操作权限划分,这样才能使得各种“责任追究制”有据可查。四是实行数据运行过程控制制度。建立数据审计系统。充分利用数据集中优势,通过数据审计程序检测,将数据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相关机构进行分析、整改,并随时监测整改情况,规范操作行为。五是推行数据运行监督制。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和考核,对在信息采集和传输中弄虚作假,或因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出现重大失真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六是完善工作奖惩制度。将税收征管数据工作成效作为评价、考核税务干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数据化管理中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的人员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鼓励、表彰。鼓励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提高税收人员学业务、比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打造一支懂市场、懂经济、懂政策、会分析、会筹划、会管理的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高素质人才队伍。

(七)提高数据化税收征管操作技能。一是强化综合技能培训。加强对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研究制定专业培训方案,根据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不同的需要,分级分类进行全员信息化培训,着力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加强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不同的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深层次理解,把税收实践同信息技术紧密衔接,研制开发更加新颖、更加实用、更加便捷的应用程序,促进税收工作和税收信息化发展。三是树立科学用人导向。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关心数据化税收征管模式专业技术人员,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引用资料: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②③④《2007年XX税务年鉴》、《2008年XX税务年鉴》。⑤新浪网,《关于电子商务现状的分析思考》,2008年6月。参考文献:(1)《推进信息管税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中国税务报》2009年7月1日。(2)《影响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宁夏国税网《调研论文》2007年4月18日。(3)贾国和、陆文润《实施征管数据大集中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金昌地税网《调研论文》2007年9月11日。

(4)亢永平《数据大集中后征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金昌地税网《调研论文》2008年11月25日。

(5)李天星《关于税收分析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工作调研》2007年第93期。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探索

黄水兴

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调查

笔者调研了翔安区新农村的建设现状,了解到“十五”期间,翔安区用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管理理念指导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探求一条政府引导、部门配合、试点先行,稳定推进的道路。

1、政府引导。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切实增强了致富本领;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多种文化娱乐生活,移风易俗、废除封建迷信活动,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农民改善居住环境,切实使农民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成果。

2、部门配合。建立了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部门扶持制度。制定具体了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工作的落实。

3、试点先行。区政府统一安排,各镇、村将工作细化,制定试点方案,采取现场观摩、交流经验等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翔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被一些人简单地看成是按照城市的标准去建设新农村,这不仅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还不利城市化战略的实现。实际上,当前农民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建设新村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美好的家园要由农民自己主动创造,否则,即使是最美好的想法、最周全的计划、最动的援助,也不一定是农民所需要的。所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基本前提就是要以农民为中心、为主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1、一种目标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一再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实不是一个新命题。所建的新农村,就在于资源的再造,在于人口上的“变负担为资源”,在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效率的利用,在发展模式上要依靠最大的内部能动,实现资源意义上的减负与再造的“合二为一”的目标。

2、二个趋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二个趋向”。一个趋向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世界工业化国家普遍走过的发展道路。必须走“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另一个趋向是从重点支持工业向重点支持农业转变,从重点支持城市向重点支持农村转变。

3、以“三个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相结合,首先要解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上来;二是坚持综合素质与群众致富能力相结合。“穷”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拔掉“穷棒子”,坚持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相结合,千方百计地拓展农民致富渠道,创新农民致富手段。三是坚持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相结合。“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促使村支书、村支委与村委会切实担起服务群众,服务生产,服务大局职责。

4、建立四大体系

一是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走科技型,循环经济型发展路子。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发展农村家庭工业,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镇村支柱产业,按照市场要求,培育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农村观光旅游等新农村服务业;二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完善新型农村教育系统,使低技能农民向智能型、创业型农民转变,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险服务网络和体系;三是构建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金融部门和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外力机制;四是建立新型管理协调体系,健全新农村的领导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村镇、区政府职能,选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

5、五项工程

新农村建设要按照“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试点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积极实施智力支农,和谐护农,金桥富农,光彩助农,文化益农的五项工程。

(1)智力支农。积极组织各界有志之士,专家学者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及技术部门的力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和谐护农。建立农村和谐友好协议,各行各业的友好协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稳定的和谐环境。

(3)金桥富农。充分发挥统战系统、政协委员的推介宣传作用,发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优势,引导他们到翔安农村投资兴业,为新农村经济发展牵线搭桥,力促新农村经济发展。

(4)光彩助农。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实施“爱心计划”,支农救助,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让农民群众受益。

(5)文化益农。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平台活动为农民讲授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知识,可组织文化、艺术界人士开展文化艺术下乡,举办“美丽新农村艺术专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六个方面下功夫

(1)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要克服消极畏难思想,急噪冒进思想和与己无关的思想。

(2)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要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和特色性。

(3)在培育产业上下功夫:要加强明细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

(4)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要加强乡村路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

(5)在村庄整洁上下功夫:要整理脏、乱、差,整治乱建房和治理设施落后。

(6)在倡导新风上下功夫:要提倡民主新风、和谐新风和文明新风。

7、八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1)工业企业带动型。以马塘村为典型例子,通过银鹭集团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充分利用本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和的基础上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使得工业企业与农村融为一体。

(2)特色产业带动型。以新圩古宅大蒜、洋葱生产基地得独特条件,围绕一种或两种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

(3)畜群养殖带动型。大力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和种植业,形成规模化、工业化、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

(4)休闲产业带动型。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地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培育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

(5)商贸融通带动型。在新店的刘五店码头,马巷的五星和舫阳、大嶝建立商贸流通服务,创建就“合作形式,租赁性质、独资管理”的新模式。

(6)旅游产业带动型。以翔安独一无二的大嶝岛、香山公园、大帽山生态园、东园戏剧学校为依托,开展旅游活动,形成旅游产业品牌。

(7)合作组织带动型。以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

(8)劳务经济带动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翔安分局)

第五篇: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构建探索

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构建探索

摘要: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主要有五种:“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兴趣组合,面向全体”的活动模式;“自我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条件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四指导、促发展”的生活指导模式;“激发独立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评价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构建;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6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3)03-0056一0

3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劳动性质决定了他们处在素质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统中。根据班级工作的经验和需要满足的条件,适应素质教育的、较为完备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模式应由以下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有机构成:

一、班主任主导下的教育合力班主任主导下的教育合力是以班主任的工作为主,通过班主任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争取班内、班外各种教育资源协同起来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班主任在教育集体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计划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教育方针,学校教育任务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育目标。目标要始终定位在学生的健康发展上,应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工作的安排要系列化,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学生特点的不同,工作的内容、侧重点和要求也要不同。

三、中学班主任工作五种具体模式(一)“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1.在学生互相教育和自主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基础上,制定《班级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评标准》,建立学生操行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制度,在班级中开展文明小组百分竞赛评比活动,制定“先进生”、“三好生”、“特长生”和“进步生”等评选条件和民主。

评议制度,同时依靠学生干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班级讨论会讨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尤其是结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道德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在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学校、年级、班级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教育作用,强调学校、年级、班级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德育作用,以及以校风和班风为主的德育环境作用,从而形成优良的德育环境,充分发挥其在道德培养上的渗透、熏陶的作用。在实施德育中,班主任有必要把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内容上互相补偿,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信息,从而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当然,其他各种教学也要以德育为主线,体现德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教育。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讲演会、报告会、班会、团队会、升旗仪式、晨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为班主任,要通过建立“教师、家长”互访制和交流座谈会制度,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和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争取家长的主动有效的配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修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4.在社会教育方面,班主任在发http:///挥学校教育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领域,创建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与社会相互协作的教育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各种力量的支持。通过“学、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法律意识。还要加强对学生进人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尽可能消除不良影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实践主动地掌握社会道德规范。

下载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现代化征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现代化征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税源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征管效能低下,税款流失风险和税收执法风险较高的问题愈发......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内容摘要 从税制改革以来,涉及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特别是XX年提高进项抵扣率后,对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更如一剂催化剂,......

    五环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五环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为落实新课改精神,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探究—互动—小结—反馈—延伸。即探究是基础,互动是关键,小结是......

    小学_体验作文_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尝试(合集)

    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尝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由此,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要在培......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郭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沐浴着素质教育的春风浸润着课程改革的雨露承载着太多领导、专家、......

    构建学习型民营企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模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构建学习型民营企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刘晓明 徐旭水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多家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调查与......

    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实践与探索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税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

    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探索与实践(精选)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税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