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02: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

第一篇: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

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作者:夏海泉 卓信宁

杭州作为沿海城市,比邻海域和滨海城市、海港城市,以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的组合优势,杭州在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具有特定的作用。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陆海并举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市政府批准《杭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0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印发《杭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后,预示杭州发展海洋经济已经从理念过渡到了实际的推进。但是,杭州毕竟没有海域管辖,在浙江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进程中,只有做到与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嘉兴等省内滨海城市、海港城市的区域联动和产业联动,建立联动机制,才能有利于整体优化杭州海洋经济结构与布局,促进杭州海洋经济的长效发展。

本项研究,立足浙江省沿海城市,在充分调研和掌握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省内开展海洋经济的杭州、宁波、舟山、台州、温州、嘉兴等城市,首先进行了海洋资源优势地区差异性分析,认为浙江省的海洋资源优势主要分布在宁波、舟山、台州和温州四市,嘉兴有一定的海洋资源优势,而杭州地域则没有直接的海洋资源。接着分析了六个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的差异性,认为全省海洋经济大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海洋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与海洋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相对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发展。根据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六个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差异性,认为六个城市在沿海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发展与布局、海洋渔业发展和渔民转产转业、海洋旅游、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各具优势和特色。最后,落脚分析了杭州海洋产业选择与陆海联动机制,认为杭州发展海洋经济,要以发挥省会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等优势,增强市场配置各种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划、研发、产业、设施、人才、环保等方面对接海洋经济,整体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与布局,促进全市海洋经济从自发到有组织推进、从零散到有序与规模化集聚,打造竞争优势,形成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在于建设海洋经济研发中心、发展海洋运输业及现代物流业、发展临港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海洋信息产业、发展海洋旅游业(观潮旅游建设)和海产品商贸业、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实施陆海联动,要做到“区域协调联动,实现共同发展;陆、海经济联动发展,实现海洋产业升级;国家、省和市多层联动,实现互惠多赢;陆海污染联动治理,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二、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状况地区差异性分析

2004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2600亿元,增加值为835亿元,海洋产业三次结构为18∶36∶46,五大优势产业呈现加快发展势头。港口海运业以“开发大港口、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为总目标,初步形成以宁波——舟山深水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临港工业初步形成石化、能源、船舶、造纸、钢铁工业基地;海洋渔业按照“坚决压缩近海捕捞,稳健拓展远洋渔业,努力提升水产养殖,主攻水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休闲渔业”的原则,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强;滨海旅游业蓬勃发

展;海洋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海水淡化引起高度重视,全国最大的“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及其膜组器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杭州建成投产;风力发电前景看好,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亚洲最大的海上风力电场落户岱山。总体而言,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捕捞效益明显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加大、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化工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全省海洋经济大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海洋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与海洋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相对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差异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三、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地区差异性分析

全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预期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54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达到55%,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全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产业重点:

一是加快沿海港口建设和宁波、舟山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以宁波—舟山深水港为枢纽,温州、嘉兴、台州港为骨干,各类中小港口为基础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

二是抓好临港工业发展与布局,大力发展石化、电力、钢铁、船舶修造、建材、机械、造纸等大工业,重点抓好石化、能源、钢铁、船舶修造等重大临港工业基地的建设。

三是加快海洋渔业发展和渔民转产转业,积极稳妥地发展远洋渔业,主攻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休闲渔业,继续加快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继续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

四是加快海洋旅游,着力抓好海上旅游和沿海陆域旅游的整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合、旅游功能和环境建设的整合,逐步形成“一核、一带、多板块”的海洋旅游新格局,真正把浙江海岸打造成“游海水、观海景、食海鲜、住海滨”的黄金旅游带。

五是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争取在海洋生物医药、功能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化工和工程材料,海洋环保技术及设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取得新突破。

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重点,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分目标和产业重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性。

1.嘉兴市。将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0年,嘉兴市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一是基本形成石化、电力、钢材、建材、造纸五大产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力争与港口发展配套的海洋机械工业、出口导向型加工业、高能耗临港石化工业、电力工业有较快发展,到2010年,临港工业实现产值850亿元。二是港口型物流基地基本确立。加大对港口及海运业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港口跨越式发展;拓展港口功能,积极培育发展为上海港、宁波港配套服务的港口型物流基地;口岸集装箱运输有所突破,到2010年,实现港口吞吐量4000万吨,其中集装箱50万标箱。三是滨海旅游业较快发展。到2010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海洋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2.宁波市。将依托港口、资源及产业发展优势,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为重点,以实施“百项千亿”工程为抓手,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科技兴海”,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到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全面建成 “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即: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海洋经济中心,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重要的现代渔业开发基地、东南沿海特色海岛旅游基地。

3.舟山市。围绕“发展、平安、和谐”这条主线,依托海洋海岛资源优势,以港口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现由海岛城市向半岛城市的跨越,由传统岛屿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到2010年,舟山港总吞吐能力达到1.8亿吨,力争2亿吨。

4.台州市。以港口城市和海岛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到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5%;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5%。沿海电力工业、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业、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及滨海旅游业成为百亿产值海洋产业,初步建成华东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国海洋渔业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基地、浙江省船舶修造业基地和特色海洋旅游基地。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海湾及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目标要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5.温州市。实施“一港三城”战略,以深水港建设为龙头,完善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港口储运业、临港型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加大海水利用和海水淡化产业、风力发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食品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到201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10%以上。

6.杭州市。发挥在杭涉海科研、教育机构优势,借势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临港工业配套、海洋中介服务等方面率先突破,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到2010年,杭州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杭州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5%,具有杭州特色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省、市海洋经济互动发展,陆、海经济联动发展,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杭州成为陆海并举的经济强市。

四、杭州海洋产业选择与陆海联动机制分析

随着陆域经济整体规模的扩大,陆海之间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布局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海洋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海洋优势也只有与全省陆域经济发展、与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蓝色国土,体现在海洋优势上。因此,要突破就海洋论海洋,从全局高度认识海洋,集中力量开发海洋,在陆海联动中争取海洋经济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杭州在海洋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业联动、人才培养、设施接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一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给改变传统观念提供了契机。市委市政府对于杭州在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地位与角色的准确把握,表明省市领导对杭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拥有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机会和基础,杭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海洋生物提取、海洋器械设备研发、海洋通讯、海洋一次性成孔技术等方面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聚集、人才保障、创业孵化等基础条件。三是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配套交通优势。四是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同时杭州叉车厂、杭州齿轮箱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重机厂等企业在生产各类船用、港口机械方面已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都为杭州发展临港配套工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萧山江东区块作为杭州滨海区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滩涂资源丰富,有临港工业配套产业的发展空间。五是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与舟山、宁波等地的海洋旅游资源相对接,联合组织开发旅游新品。六是拥有显著的涉海科研优势。集中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等众多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掌握了海洋遥感、海水淡化、膜技术、海洋食品安全、海洋工程中的薄壁孔桩等涉海科研技术。七是建有广泛的培养涉海人才的学科体系。在杭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众多优秀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人才培养基础雄厚,涉海学科范围涵盖了从海洋自然规律的研究到海洋矿产资源勘测开发和利用;从海洋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港口及航道工程建设到海洋水产品的加工贮藏开发利用;从海洋生物和药物资源生长规律研究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物灾病防治;从海洋信息采集传递的仪器研制到海洋信息的收集传输研究预测预报;从海洋景观的勘察设计到旅

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一个从理论研究到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因此,杭州发展海洋经济,要以发挥省会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等优势,增强市场配置各种资源的作用,加快推进规划、研发、产业、设施、人才、环保等方面对接海洋经济,整体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与布局,促进全市海洋经济从自发到有组织推进、从零散到有序与规模化集聚,打造竞争优势,形成产业优势。

由于没有海域,杭州发展海洋经济就需要实施陆海联动,主要表现为:

一是区域协调联动,实现共同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服务功能,为兄弟城市在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务,在服务中发展与壮大杭州市的海洋经济;另一方面,利用杭州的综合优势,在浙江省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大力吸引符合杭州产业政策的海洋新兴产业在杭州落户,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海洋产业经济效益,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我市海洋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对外拓展能力。

二是陆、海经济联动发展,实现海洋产业升级。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在发展技术上存在很多的共性,产业内部的投入与产出联系密切,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共享明显。走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不仅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这些海陆通用型产业的自身发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必须把“港、渔、景、涂”海洋资源和陆域经济在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依托有利的综合优势,推动陆海生产力协调布局、产业联动发展、海洋经济产业从传统型向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内涵。

三是国家、省和市多层联动,实现互惠多赢。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用市场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在实现各方利益多赢的基础上,推动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注重发挥在杭的国家、省属涉海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发展海洋经济服务业方面的作用。

四是陆海污染联动治理,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海洋产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杭州市的海洋经济应该有利于改善而不是恶化钱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做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严格控制、强化治理陆源和海洋污染,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搞好陆海国土整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突发性海洋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青岛的最大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我市将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目标。为此,青岛市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海洋开发管理与保护,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资源、协调发展

为抢占海洋开发主动权,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根据这一部署,山东省30多个省直部门历时一年,编制完成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组成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同时完成26个专项规划。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3000多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这一主线,坚持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将7市51个县市区设定为主体区,与其他市县区组成联动区,互促互动,联动发展,从而实现陆域与海域的统一大布局。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上,山东提出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框架,即在16万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此举相当于将山东的陆域面积扩展了一倍,既可承载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等海洋经济第一产业,也可承载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等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更可承载旅游、物流、海洋信息产业等海洋经济第三产业。

规划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这八大产业,体现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在“蓝色产业体系”的框架之下,拓展经济区发展新空间。

青岛市响应省的号召,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洋开发与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做好“海”的文章。加大海洋规划立法,坚持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的海洋开发新秩序。我市始终把规范海洋资源开发作为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科学

配置海域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围填海、非法采砂和海域污染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近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实施了《青岛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以及海岸带规划、海洋渔业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切实抓好海域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登记率、确权率和年审率均达到99.8%以上。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单位,2006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海洋执法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兴海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海洋综合管理特等奖”。

突出港口龙头地位,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发展。青岛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西移和区港联动的顺利实施,为青岛港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西海岸迅速腾飞。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总吞吐量突破2.24亿吨,集装箱突破770万标准箱,集装箱、原油、矿石的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成为中国综合功能最强的亿吨大港。二是深度开发滨海旅游。青岛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滨海旅游资源品位和知名度较高,秀丽的山海风光、迥异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山海城”旅游景观。我市抓住承办奥帆赛的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帆船之都、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山、海、城”特色,将旅游重点从海岸推向海上,给滨海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原良种繁育、工厂化养殖、健康生态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立体养殖海参等现代高效渔业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不断提高海产品的外向度和精深加工能力,加粗延伸海产品产业化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地提升了海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水平。2006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产值89.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3.24亿美元,占全省40%,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四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产值超过155亿元。青岛已成为海洋船舶工业的重要集聚地,北海船厂西迁及中船重工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和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韩国现代造船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启动,船舶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年海水利用量为8.85亿立方米,日均242万立方米,海水利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专门在青岛召开全国海水利用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海洋科研是青岛的一大优势,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把打造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列入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海洋科研增添了新的动力。“十五”以来,我市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0%、91%的海洋科研项目,争取各类科研资金达6.8亿元。近三年来,市政府共投资2400万元,重点扶持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每年7000多万的科技三项经费有近50%用于海洋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年约7000万元的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科技、海洋开发与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化制品企业100多家,海洋活性物质及新材料等企业近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定期发布《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

控制污染物排海总量为目标,严格实施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了海洋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近几年,投资6.6亿元实施了前海一线截污整治工程,拆除了区域内全部鲍参池等养殖设施,恢复了海域的自然面貌;投资17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对胶州湾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设了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结合奥帆赛筹备工作,积极建设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重点加强海洋水文、水质和海域赤潮监控预报,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一)加强海洋管理,努力构建海洋管理新秩序。严格执行《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认真落实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搞好海洋环境监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排放,搞好胶州湾综合整治,加快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节约用海、集约用海,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新体系。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突出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深度开发现代渔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争取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达到85%。港口方面,加快建设前湾港深水泊位,在有条件的港湾规划建设港口集群,构筑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大青岛港,努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方面,统筹配置产业项目,使专业产业园区和复合型临海经济带交相呼应,协调发展。旅游方面,继续抓好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海洋渔业方面,以现代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培育体系、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深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区及渔业物流与贸易中心。

(三)实施科技创新,增强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制造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国家深海潜水基地建设,加速特种海洋新材料研究、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海水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争取尽快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的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是关乎世界经济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引发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年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海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前年四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特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目标战略的新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诸多优势,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文登南海新区作为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九大核心区之一,先行一步,掌握先机,抓住了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动权,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不懈的探索,找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

围绕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统筹海陆的发展,蓝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海洋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不是单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而是把海域、陆域作为整体建设,强调技术、产业、土地、海域的优化配置。统筹推进海陆经济的发展,找准突破口,找准思路,重视统筹海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海陆产业对接,联动发展,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链向内陆的延伸。海洋产业与临港产业、设海产业互为延伸。

二是要统筹产业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登南海新区的规划标准非常高、度假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产业区域制造业可以有益推动度假区服务业的繁荣,但是我们要看到,要真正的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必须提高项目进区的门槛,多发展一些新能源、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这些工作南海新区正在做,一定要把握原则,坚持做下去,形成规模,形成拉动。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崛起的关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要统筹生态发展,生态保护是蓝色经济区的命脉,命脉不在,一切无从谈起,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成为蓝色经济区重要建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的树立环境优先、有序发展的理念。把林地、湿地、海洋、沙滩作为宝贵资源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中集约用海用地,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投资程度,保护与开发要统筹规强海资源的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的保护双赢。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保护开发,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合理共建蓝色经济区,真诚的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办成一个沟通合作交流经验的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 12 7万公顷 ,占全国 1/5 ,也居全国第一位;海域面积 45万平方公里 ,等于陆地面积的 2倍多。南海油气储藏量丰富 ,目前产量占全国海洋油气产量的 2 /3;海滨砂矿资源品种齐全 ,很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海水盐度较高 ,适宜制盐 ,是发展沿海工业的原料资源;港湾有 10 0多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是滨海旅游业、海上运输业的基础。广东省的海洋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是广东省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海洋资源只有通过海洋产业这只孵化器才能转化成长为海洋经济。在近10多年中 ,我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 ,正在迅速崛起 ,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 ,可望在...经济意义: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开发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拓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治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海洋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第四篇:发展海洋经济可借鉴日本

发展海洋经济可借鉴日本

郁志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少专家学者热情高涨,为加快实现目标献计献策。而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发展海洋经济,如何做到这一点乃是目前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使命。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发展海洋经济起步晚、基础差、经验不足,但起点高、进展快,出现了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与实际状况严重脱节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的经验。

其一发展海洋经济必须概念清晰。日本的正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类似“海洋经济”的用语,取而代之的是“海洋产业”。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日本是岛国,从理论上讲,所有经济都属于“海洋经济”,没必要加以区分;二是“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很难区分,不容易界定。有时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不仅跨行业还跨领域和地域,既涉及陆地又与海洋有关。而我国经常使用发展“海洋经济”,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解释模糊不清。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中日差异,是文化不同造成的结果。

其二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建章立制。日本历史上曾经有三次大规模的学习经历,第一次是向中国大陆学习,第二次脱亚入欧向欧洲学习,第三次向美国学习。日本学习、吸收、超越独特的传统习惯造就了其强烈的法制观念。日本为了实现海洋立国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就是建章立制。围绕“海洋产业”健康发展,采取制定政策、资金保证、人才培养、宣传教育、海洋调查、科技发展、组织落实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其三发展海洋经济人人有责。日本制定和颁布《海洋基本法》,其目的在于将海洋立国的战略目标赋予法律地位的同时,通过法律形式将深刻理解和实现海洋立国战略目标作为政府的神圣职责和每个国民的义务固定下来。因此,一旦政府部门消极懈怠就属于违法行为,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尤其第四章特别吸引眼球。为对海洋实施综合管理,特设综合海洋政策本部。首相为本部长,官房长官和海洋担当大臣为副本部长。《海洋基本法》给上至首相下至平头百姓都规定了实现海洋立国的努力方向和具体任务,他们都是促推进发展日本“海洋产业”的责任人和志愿者。

日本以上三个方面的经验,正是我国在推行海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或短板,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是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

2013-11-08环球时报

第五篇:A题: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论文封面及格式要求”)A题: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成都市制造业与物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两者发展水平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两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对制造业而言,虽然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调整的机遇,但成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对物流业,目前成都市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个或几个环节的物流服务,尚不具备提出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的能力,物流业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如何解决两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上述“瓶颈”问题?“联动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制造业通过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可以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成都市需要紧紧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地位,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西部区域制造和物流中心。

附件收集了成都市近几年制造业和物流业相关数据资料,由于我国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80%,故利用工业数据来反映制造业的发展变化。

请利用附件数据或自行补充收集各类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回答以下问题:

1、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如何,能否挖掘出规律性的结论?

2、分析近几年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情况,能否挖掘出规律性的结论?

3、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存在联动发展方面的薄弱环节?

4、找出对成都市制造业(物流业)影响较大的物流业(制造业)因素,并说明原因。

下载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陆海联动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宁波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作者:农晓丹 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

    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意义及问题研究[范文大全]

    我国体验经济的发展意义及问题研究 【摘要】体验经济是一种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形式,它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

    保护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蓝色国土 发展海洋经济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志辉海域法宣传陆源排污口环保执法检查一、“十五”期间海洋工作的回顾 “十......

    发展海洋经济助推转型升级

    发展海洋经济助推转型升级本帖内容转载于:浙江公务员考试论坛 ,原文地址:海洋是沉睡的资产,海洋资源是沉睡的资源。开发海岛和海岸线、发展海洋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

    广东珠海:发展海洋经济 大有可为

    广东珠海:发展海洋经济 大有可为 珠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是珠三角地区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洋资源是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城市十分宝贵的战略资源,......

    弘扬海洋文化 发展旅游经济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前景广阔的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

    海洋工程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

    海洋工程——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 发布时间:2011-11-14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工程网 海洋工程建筑业既是一个独立的海洋产业,又与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最终定稿)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0-12-10 来源: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作者:佚名标签: 物流发展 制造业 物流业 物流外包 物流企业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