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数学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二数学
【教学进度】
几何第二册第五章 §5.2[教学内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BCEFABDE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ACDFBCEF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ACDF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即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的推论)基本图形
AE3AE3EG
3∴∴又∵
EC4AC7DC7
极 EG=3X,DC=7X(X>0),则
BD2221
4∴ DB=DC7xx DC3333
14x
BD14
∴
EG3x9
∵
例3
分析BC//FE例4 E,DB点评(1(3)最后只须证明这两条边上对应线段成比例即可
例5 如图9,A,B,C,分别在△ABC的三边BC、AC、AB或其延长线上,且AA//BB//CC
111求证: AABBCC
分析所证结论中出现的三条线段的倒数,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情况下,要将其转化为线段比的形式。
CCBCCC证明:∵CC//AA ∴∵CC//BB∴
AABABBCCCCBCACBCAC11 ∴1∴AABBBAABABAABB
点评 例6 EF//CD分析在△例7 BF⊥交BC求证:分析 可延长证明:∴△
① 求证ME=NF
② 当EF向上平移 图(2)各个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时,①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证明你的判断。
[练习与测试参考解答或提示]
1552
1.;2.18cm;3.,;4.9:4;5.9;6.10,18;7.9:1;8.2;9.6
235
10.提示,过D作DH//AC交BG于H点,则得结论。
BCECAGAE
,又AE=EC,BD=AB,即可GDDHBDDH
EFCEBEEG,同理,而EB=CE,CD=AD,
AFADCDCG
11.略证,由∠DCA=∠EBA=600,有CD//BE,则
则
EGEF,所以FG//AB
CGAF
DEAE
12.略证,由DE//BC,有∠EDB=∠DBC,又∠ABC=∠DBC,所以∠EDB=∠ABD,则BE=DE,
BCAB
所以DEABDEBEAEABBCABABAB
1
13.①由AD//EF//BC,有EMBECFNF
ADABCD
AD,EM=NF6
②仍成立,证明同①。
第二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知识回顾环节
这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要求下独立完成,教师只强调两个问题:
(1)若DE//BC,D是AB的中点,则E是AC的中点,而不能直接得出DE是中位线;
(2)在具体图形中找两个图形A字型和X字型,从而得出比例式。而在巡视各组学生写的情况后,又和学生一起把这两部分知识回顾了一下,既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这出是我平时存在的问题,以后就在这方面改进。
二、例题的处理
在数学问题中,做辅助线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对有些问题,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做什么样的辅助线,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给予适当的指点,这也是在这节课中设计例2的初衷,但在例2的处理上,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语言太罗嗦不简炼;
二是在教师点拨后应适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习合作得出不同辅助线的做法,也从中体会到各种方法的优劣,为下面小结做平行线的方法打下基础,当时因为感到时间有点紧,再有平时总是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做到这点;
三是应该由学生最后结合此题小结做平行线的方法同时说明为什么不能过点D做平行线,此时教师也代劳了,尽管在教学中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但还没有完全做到充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三、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不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对错、好坏、优劣的评价,而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评价,是教师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在平时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什么时候对什么问题进行评价,怎么样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学科素养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发展专业化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证明题
例1:已知:△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求证:
ADAEDE ABACBC
例2:已知:△ABC中,E、G、D、F分别是边AB、CB上的一点,且GF∥ED∥AC,EF∥AD BGBD求证: BEBC.例
3、已知:△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过C任作一直线交AD于E,交AB于F。AE2AF求证: EDFB
例4:如图,已知:D为BC的中点,AG∥BC,求证:
例5:已知:△ABC中,AD平分∠BAC,求证:
例6:△ABC中,AD平分∠BAC,CM⊥AD交AD于E,交AB于M,求证:
EGAF EDFC
ABBD(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ACDCBDAB DCAM
练习:
1、已知:如图,EF⊥FD,AB⊥FD,CD⊥FD,EF=1.5,AB=2.5,FB=2.2 BD=3.6,求CD的长。
2、已知:如图,四边形AEDF为菱形,AB=12,BC=10,AC=8,求:BD、DC及AF的长。
3、已知:如图,B在AC上,D在BE上,且AB:BC=2:1,ED:DB=2:1 求AD:DF
4、已知,如图,E在BC上,F在AC的延长线上,且AF=BE,ACDEBCDF
求证: 方法1:过E作EG∥AF交AB于G 方法2:过E作EF∥AB交AC于F
5、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中,EF∥AD求证:GH∥AB
第四篇:教学设计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2.用推论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教学思考:
通过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过程获得结论,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感悟比例中间量的作用.教学重点
推论及应用.教学难点
推论的应用.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媒体
投影、胶片.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新课
问题1
上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本节将研究什么?
学生共同手工拼图,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否把被截得两直线交点放在相应位置.2.学生是否有探究本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欲望.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得出初步结论.【活动二】探究推论
问题2.被截直线的交点若落在第一条或第二条平行线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否还成立?
问题3.若上述问题成立,可得什么特殊结论?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猜想,并在拼好的图上测量、计算、证明.推论:投影出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认真、仔细的测量和计算.2.学生能否用定理证明所得推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活动三】
问题4
看图说比例式
学生结对子,师生结对子说出比例式.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顺利回答对方所提出的比例式.2.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中达到互帮互学.3.学生能否体会由平行得出多个比例式.设计意图:给学生表现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积极性.【活动四】
问题5
已知:如图:BC∥DE,AB=15,AC=9,BD=4,求:AE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得出多种解题途径,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最佳方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顺利写出解决问题的比例式;
2.在小组交流中学生能否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及最佳方案.设计意图:以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活动五】
问题6
如图:DE∥BC,AB=15,AC=7,AD=2,求EC.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说思路,说方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顺利说出较简便的解题途径.2.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是否规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六】
问题7
如图:⊿APM中,AM∥BN,CM∥DN,求证:PA:PB=PC:PD
分析:师生共同完成.过程:由学生自己写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相应的比例式.2.学生能否体会到比例中间量的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活动七】
问题8
如图:P是四边形OACB对角线的任意一点,且PM∥CB,PN∥CA,求证:OA:AN=OB:MB
同桌交流、研讨,由学生分析讲解,写出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快速找到比例的中间量.2.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是否规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八】
小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探究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老师重点关注:1.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学习过程;3.学生对推论的理解及应用程度.思考题: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平行于第三边?
第五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模块教学设计
§9.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2.用推论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教学重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第一模块:自学设计
自学任务:自学教材P.90—92尝试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得直线m所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
归纳结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在直线m上所截得的mn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n所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DAl3线等分线段定理)。
BE l2 FCl1
问题2:已知l1∥l2∥l3∥l4 AB=BC=CD,可知EF=FG=GH,那么擦出其中1条如l3后有何结论? nm l1nAEm l1lAEBF
lBF
l lGCDH lDH
归纳结论: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线段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简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问题3: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22344段成比例(尝试证明)。如图
自学诊断: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ED//BC,AD3,则EC的长是()已知AE=6,BD4DAE
BC第二模块:训练设计
一、基础训练:如图:DE∥BC,AB=15,AC=7,AD=2,求EC.二、提升训练: 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直线a,b,c分别交与点A,C,E,B,D,F,AC=4,CE=6,BD=3,求BF的长。
达标测试
1、如图l1∥l2∥l3根据图形写出成比例线段
ab
DEBAl1l2BEADCmACnBDabEFc
CFl3
2、已知:如图:B求:AE
BDAC∥DE,AB=15,AC=9,BD=4,CE第三模块:教学设计
一、知识备课: 本节主要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半分钟
(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学任务开展自学:自学时间10分钟 要求:
独立自学,不会的可以小声问同桌,不得干扰其它人
1、同学们开始自学10分钟
(三)、组织学生进行训练:12分钟
利用10分钟进行训练,完成基础训练,有能力的可以完成变式训练,学生做7分钟进行展示,2分钟点评,本环节共12分钟
(四)课堂总结:1-5分钟
(六)、组织达标测试:8-10分钟
教师要做出达标题答案,学生闭卷做,教师说答案(或出示),交换试卷互批,统计分数及达标率,重点问题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