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

时间:2019-05-14 20: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

第一篇: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

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古塘乡地处涟源市西北部,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乡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以“基础建设强基础,产业发展带产业,项目实施争项目,稳定工作保稳定,作风建设促作风”的思想理念,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乡乡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乡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乡域经济、提升乡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古塘乡的发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根据山区优势,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乡域经济定位要准。立足我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的方针,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则林的原则,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重点搞好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古塘乡将力推四季工程:春赏梨花、夏避酷暑、秋品梨子、冬赏雪景进食补(本地猪牛羊肉药材等),促使农业集约化、特色化的发展并依托山水必将引来“金凤凰”。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实现以工促农。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要“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

1术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结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本要素,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业发展由以粗放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型再生产为主,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备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枫木贡茶茶叶有限公司,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借以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根据古塘自身的特点,以工业促农业,以农业带三产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逐步从地下转到地上,从煤矿为主的经济转为农业特色产业结合经济模式。

(二)发展乡域经济要整合农业观光旅游。古塘是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后花园,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资源古仙界,更有车田江水库和大江口水库南北相望。更进一步充实旅游景点,充分利用境内地广山多的特点。发挥典型的丘陵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为26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600mm的优势来大面积种植落叶水果。在丁家、望岩、肖家、破石等村的公路沿线种植2000亩金秋梨,保证阳春三月梨花一片,香郁葱葱;金秋十月梨子满山,硕果累累,又为旅游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根据自身条件,强基础,促发展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搞好新城开发。乡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在乡村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融入乡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全面实施《古塘乡(2011—2030年)城镇规划》,拉通绕城公路,使古塘集镇区扩容提质,搞好新一轮城镇开发,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发展乡域经济要做活“水”字文章。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命脉,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集中供水工程的作用,解决古塘大部分人的饮水问题。同时依托车田江水库和大江口水库来充实古仙界旅游,在古塘建设渡假村避暑,大力发展家乐,品乡里乡亲的土菜,促进一方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发展乡域经济要扶持民营经济成立合作社。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村是民营企业的“发祥地”,要壮大民营经济,立足本地资源, 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古塘乡的民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以煤矿为主,药材水果为辅,发展辐射作用有限。群众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愿望不强,思想还处在吃“大锅饭” “唐僧肉”的思想。要积极引导与利用民营资本,吸引民营资本等进入农村领域,大幅度增加对乡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量,创新其经营理念,引进全新的动力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带动金融资金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农村,从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速乡域经济发展。

三、根据现有基础,做特色,增规模

(一)发展乡域经济要培育特色经济。根据我乡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充分发挥高山优势,金秋梨和药材是主导特色经济,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使原有的万亩之乡更进一步充实,使之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特色经济是加速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彰显特色产品为重点,着力提高规模生产经营水平。发展乡域特色经济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规模,做强品牌。

(二)乡域经济发展要增大投资规模。发展乡域经济,需要构建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抑制农村资本外流,引导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支持乡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与投资体制,培育农村金融机构,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乡的信贷投放,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组建各类投资公司,形成支持乡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合力,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重点推动农村融资担保公司、农村创业投资基金等的发展。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一是对政策支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发挥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二是可扩大商业银行支农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用利益来驱动商业银行加大对乡域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根据既定目标,优环境,保稳定

(一)乡域经济发展要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乡域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创业氛围。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优化社会服务环境,为乡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倾心打造“亲商、敬商、扶商、富商”的投资环

境,全方位营造聚财聚智的“洼地”。树立“招商引资兴乡,优势产业富乡”的经济发展思路,超前谋划、精心策划,充分发挥本乡乡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筑巢引凤,借船行舟,谋求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要搞活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平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其次要改革户籍制度,重点是要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福利差别,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后要加强公共基础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小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乡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预。

(二)乡域经济发展社会要稳定。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全局,也是群众最质朴、最起码的要求。首先强化责任下移。大力提高村干部、驻村干部、片长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思想认识和敏感程度,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在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的责任。要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对全乡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目标管理重新进行修订,增大村级一块的综治维稳责任,并下拨一定经费作为各村综治、计生、安全等基础工作的完善。明确村支部书记为综治维稳专干,并设立50元/月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其次强化排查化解。政法线、驻村干部要深入村组、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排查矛盾纠纷。对一般性纠纷矛盾,由村支两委、片长、驻村干部负责化解,做到一般矛盾不上交;涉及信访维稳、农企矛盾等由综治办、信访室、企业办、派出所早介入、早调处,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巡逻力度,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单位的巡逻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安全的满意度。第三强化依法打击。紧紧握好依法打击重拳,对各类违法犯罪要露头就打。特别是对计划生育暴力抗法、阻扰煤矿正常生产、扰乱税费统征秩序、破坏城镇规划实施、蓄意集访闹访的人和事,要不顾身份、性别、年龄,不留情面、不留余地坚决打击到位。

(三)乡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要稳定。乡域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朝令夕改,必须拥有良好的战略,应把乡域经济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古塘乡采用专家结合乡乡党政领导、村委、知名人士的模式,多次论证、召开答辩会、交流会,制订了三十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执行了五年时间,对本乡发展起到了“引路灯”作用,各项工作得已有效铺开。

第二篇: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对策和建议

促进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和建议

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大国,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本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甚至可以说,一个经济大国如果没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只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产品来获得国际市场的话,那么永远不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强国。这也是我国必须促进我国企业创业和成长、进而做强做大做久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也实现了9%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又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然而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国大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大企业对于我国实现进一步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大国崛起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我国政府必须继续采取措施,为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基础设施,为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不断提供政策支持。但必须指出的是,做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政府政策因素固然很重要,关键却还在企业自己。从最新经济数据看,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实体经济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企业的调整与发展。企业应当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遵循与自身掌控的资源及能力配比的原则,立足于打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确立适合的战略及实施步骤,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能够驾驭庞大经营规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

(一)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许多企业的教训是惨痛的。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有科学管理色彩,更需要依靠制定科学的、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企业管理。此次经济危机使得许多行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亏损严重,甚至破产,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是这些企业缺乏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缺乏研判的结果。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我国企业要以此次金融危机为鉴,深入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国大企业要具有“居安思危”的“冬天意识”。不同于国际大企业在100年左右的时间里经历过许多次经济危机的洗礼,我国30年来大企业的成长,由于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制造业转移以及全球经济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景气度水平,从而普遍活得都比较滋润,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与那些曾经历经多次经济寒冬,并且劫后余生的欧美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显然缺乏足够的“冬天意识”。这就造成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做好过冬准备。

其次,要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研判。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共识,但是在“软”的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不够,许多企业仍然依靠企业领导人“拍脑袋”决策。事实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都有自己的规律,许多情况下个人经验并不能代替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我国大企业要在处理具体业务的同时制定具有长远性的战略规划。

(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从本质上讲,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提升,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又来自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执行。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和股权多元化。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股权结构集中的现象,应实行股权多元化。所有股东要根据股权平等的原则,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按其出资份额行使职权,使各家股东的利益在公司的总体利益中得到实现。凡是公司股东,就可名正言顺地进入股东会依法行使职权,确保经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能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其次,要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的运作。董事会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是整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水平的缩影。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以确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加透明。完善董事对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制度。要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进行合理、适当的分权,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同时对股东大会、股东的授权经营范围及董事会的职责等要有明确的界定。

第三,要强化监事会的作用。要在制度上保证监事要知事。股东大会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的监督制度或条例,具体规定监事会的职责、职权,及其监督的程序和规范。如,监事(长)参加董事长或总经理召集的工作会议进行旁听的制度;财务部门定期向监事会报送有关财务报表等。同时,要优化监事会的成员结构。要控制监事会成员中内部成员的数量,适当增加外部监事,使监事会更具有独立性。还要减少兼职监事,增加专职监事。另外,还要加强对监事成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力求全面提高全体监事成员的素质,使监事会成员精通公司业务、财务、法律,变为真正的内行,保证监事会的监督治理机能正常运转。

第四,要规范经理层的运作机制。要切实保证经理行使法定的权利。经理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行使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职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要落实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权,最重要的是落实其人事任免权。要使经理人员的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效果挂起钩来。一方面要建立一套根据企业经营效果决定经理人员报酬的激励制度,包括实行基本工资、奖金、长期奖励(如股票期权)相结合的薪金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对经理人员实行以聘任制为主的市场约束制度,其中最基本的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约束,使经理人员既有动力和机遇,又有压力和危机。要完善经理聘任制,确立竞争机制,防止经营者频繁流动,以防止短期行为,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鉴于我国目前企业大多通过外部融资渠道又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介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去。商业银行在对公司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进行权力渗透和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就能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若在经济状况不好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投资或接管,促使企业扭转局面,达到偿债的目的。日本主办银行制度与德国主持银行制度,都体现了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作为我国的借鉴。

(三)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导向,精耕细作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根本在于以顾客为核心进行价值创新,不断开发并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形成市场,获得利润。现今多数企业无法透过消费群找到顾客真正的需求,只能以相同的方法,出售相同的产品。在同质化的困局中,唯有创新顾客价值,提供令人眼睛一亮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破局。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价值的逐步递进,要针对顾客使用过程中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问题,在产品形态或性质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动态地提升或改进某个功能,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客观地说,准确定位顾客价值是有难度的。因为企业并不能轻易地知道什么是顾客的真正需求,很难把握顾客购买行为的动机,也无法准确预计一种新产品上市会有多大的利润回报。这就需要企业敏感地发现问题,细心地洞察人心,关注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深层需要和欲望,关注顾客感受的重要方面,如影响产品性能的质量,制造成本的价格,产品外观和包装上的审美,售后服务的跟进等。关注顾客从购买前、购买中到购买后体验的全部过程,针对顾客在使用产品和提供服务之前、之中、之后存在哪些需求,找出顾客在此期间的烦恼和不满之处,仔细分析如何通过改进产品和完善服务来解决顾客的烦恼和不满,这就是企业创新价值的空间。对于企业来讲,顾客需求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找到了顾客的需求点,也就发现了利润区。随着利润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的转移,企业应当更加关注并迅速捕捉到顾客需求的变化,及时为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消除顾客烦恼的解决方案,进而获取利润。

对企业来讲,精耕细作首先是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定位的精细研究,尤其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层次挖掘,这需要从源头上,从战略角度上深层次、细致地研究和预测目标客户。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推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尽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切入某个行业并占领市场。

(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经济活动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关联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1+1>2的效果。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

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通过某种机制的连接而形成企业价值链。企业通过“组织与协调”活动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配置在各环节之上的资源比例关系合理,而且促进各环节之间资源的流动顺畅有序,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价值链。从企业外部资源整合来看。企业的外部资源整合指的是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形成产业价值链,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等相关企业、单位作为管理对象,纳入企业的业务体系中。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务必要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在认真调研和分析内外部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到“有进有退,优进劣退”,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领域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优势业务、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及时退出、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和子企业,退出非主业、低收益、缺乏增长潜力的产业投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在2009年初宣布的“去制造化”转型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于同行业企业来说,企业要加快推进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要着眼于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产业价值链层面的竞争,我们应该“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企业做企业”,着眼于从掌控一条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企业面临的选择,或者是价值链的分拆,或者是价值链的延展,或者是价值链的疏通。这些布局都会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如宝钢集团与产业链下游企业海尔电器、上港集团、中国船舶相继牵手;首钢股份与上游企业中海发展联姻,开启了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链、共同应对市场挑战的新时代。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进一步将优质资源向主业集中。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调整组织构架构,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

(五)实现企业联合发展,建立共生的竞合关系 国际经济危机时期是很好的企业联合时机。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作用,我国企业之间实现联合发展的案例不多,少数案例中大部分也是有政府部门在推动。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独立发展”、“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等观念,作为这种观念的结果,我国企业很难建立一种互利共生的竞争合作关系,尤其在经济危机中也不能联合发展。

所谓互利共生,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一种互相依赖、双方获利的共生关系。对企业来讲,就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国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并购企业与利益攸关方、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在经济危机条件下,要“抱团打天下”;在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行为时,也不要颐指气使,把关系搞僵。

首先,要接受竞争对手,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企业之间竞争策略的相互攻击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这种攻击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发明、创新和服务上,而不是攻击竞争对手本身。因为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市场,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置竞争对手于死地的做法,一则会导致两败俱伤,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则失去竞争对手,也就失去了外部压力。没外部压力,也就容易使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外部竞争对手的存在是维持一个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接受竞争对手的存在,则可以增强自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避免出现各种疏漏,使自己的企业尽快发展。

其次,企业之间要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在竞争的同时,还要不断谋求合作。主要形式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目的在于提高专业化协作效率;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便能够扩大事业的规模,追求规模效益;不同经营领域的企业之间合作,通过经营资源的相互利用和有机结合,开拓出新的经营领域和市场。通过合作,有效地避免了国内同行企业的竞争与辗轧;大大降低了各种非生产性费用,集中了财力,壮大了声势,为达到更大目标和利益分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着力开展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开发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虽然营业收入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相反却增加了研发投入,它们的目标并非当前,而是经济复苏后的企业发展。这种“持续为未来下注”的行为值得中国企业学习。首先,企业要继续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比重。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使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组织力量,加大投入,在生产工艺、操作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在掌握和使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基础上,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创新的平台,尽快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实实在在地规避各种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其次,要注重整体技术突破。要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变革和技术发展的趋势,现代产业技术通常以技术链的形态存在,单项技术创新很难取得效益,需要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在创新活动中要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建立和发展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中小企业则可通过参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获得大企业技术扩散的效果,使处于技术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都能分享创新收益,推动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

第三,要完善自主创新的形式与结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非意味着企业一家“单打独干”,而是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进步加快的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从横向看,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发的协作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从纵向看,企业要与其同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共同进行研发活动,这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案例,如信息产业领域的闪联产业联盟就涵盖国际上多个国家的信息和家电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企业。

(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我国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多年,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赴海外“抄底”,在2008年就有多起重大并购项目实施或谈判,但是结果却是,一些“高调”的跨国并购项目纷纷遭遇“壁垒”而失败。经济危机时期是很好的并购和资产重组机会,但是否实施并购重组尤其跨国并购,是要根据企业的自身需要,而不是海外资产的价格来定。“机会主义”的跨国并购交易,并不值得提倡。我们提倡积极而踏实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尤其是资源和文化整合能力。

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区域。由于我国企业多数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都不突出,若向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拓展会增加外部潜在威胁。但是对于少数具有雄厚实力并具有某项独特优势的企业而言,比如华为、万向等,则可率先登陆欧美市场。而对一般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由易到难,可以先向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非洲地区拓展。新兴市场国家起步一般较晚,市场易进入,竞争门槛较低,并且制定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这些行业和市场特点,决定了中国企业资源型海外投资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股权控制。其次,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进入市场的方式。一般来讲,企业的海外扩张可大致划分成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国外生产,用国外品牌。第二种方式是国外生产,用中国自己的品牌。这两种海外扩张模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它要求企业的产品具有品牌优势和足够的资金和经营管理能力,需要拥有熟谙当地市场情况的专业人才来成功地管理品牌。第三种方式是在中国生产,用中国品牌。主要是以贸易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当中小企业初期拓展海外目标市场时,贸易方式是企业较理想的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第四种方式是在中国生产,用国外的品牌。即通常说的“贴牌生产”(OEM)。贴牌生产对于那些后发展型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可行性研究。“需求”是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不变的主题,一个可选的海外目标市场应基本具备下列条件:(1)没有满足的需求;(2)本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3)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不能图虚名、冲动而作出无利可图的决策。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以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真实的资料,特别是在境外建厂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那些政局稳定、劳动力丰富、产品有出口配额的地区。

第四,要注重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企业一旦走出国门,就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乃至工商注册、盖房用地、原料选购、置车雇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都必须有熟悉当地情况的诚心诚意的合作伙伴。要尽可能招聘当地人,聘请当地的经济师、会计师、律师顾问等,为企业提供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政策法规援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避免造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损失。

第五,要注重对风险的控制。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营都会有风险,只是国际市场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更大,我们无法完全逃脱,但是要尽量规避,严格控制风险,在输不起的时候,还是以求稳为原则。

(八)把社会责任作为战略竞争手段,加强企业危机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际大企业竞争的一种战略手段。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功能的认识还不够深。去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给我国企业以非常深刻的教训。在资源环境约束、劳动者利益保护日渐加强的今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工会、公众、环保部门等利益团体的关系,那么企业发展包括跨国并购的成功机率就大大降低了。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企业一定要把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竞争手段,加强企业危机管理。

首先,我国企业要增强法制观念,坚决依法经营。企业家要树立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决策和管理,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纳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包括劳动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要严格按照SA8000、ISO系列标准、HACCP等标准,科学组织生产活动。

第三,要积极推行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消除劳动就业歧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四,要加强职工职业安全与健康,积极开展职业安全检查活动,加大职业安全宣传力度,增强职工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第五,要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不仅仅是付出,或被动地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而是应该主动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和工艺,最终达到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得以兼容并相互促进。

第六,要加强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水平。这是一种补救措施,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公共信任危机,则要积极与消费者、职工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阶段,对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会逐步加强,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以及企业应用的持续整合加速,用户对基础应用建设的关注正在逐渐过渡到对应用的效率的关注上。为此,我国大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更加充分地认识信息化对大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信息化规划要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和核心业务,坚持业务需求驱动和业务部门主导的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提高业务与信息化的关联度。信息化建设要与主营业务一一对应,与工程建设同步,与推进管理创新同步,统筹资金保障,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抓紧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部门相互独立、标准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信息整合和应用整合。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高效利用,使ERP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神经系统”。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十)总结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高企业家的“领导力”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企业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难得机遇:是检验企业家战略管理思维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机遇,是检验我国企业家领导能力的机遇。我国一些大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教训很深刻,但经验也十分宝贵,也有许多企业取得了很多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家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能力。首先,要具备积极乐观、冷静思考问题的思想力。面对危机,企业领导者既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信心。在关键时刻,领导者要表现出船长在惊涛骇浪中的机智、沉稳和淡定,要处事不惊,遇事不乱,沉着冷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专注于思考企业更本质、更长远的问题,要静下心来思考企业的战略问题。这样的时机,实际上也是企业进行内部变革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对企业进行组织调整、流程再造、管理优化、制度完善、开源节流等等多种有益的工作,对事业要坚持坚守。

其次,要具备顺势而为、适时调整经营结构的决策力。企业领导者要谨慎审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动荡局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应对与调整。要及时对企业进行业务整合,适时调整产品的结构以及服务模式,要收缩战线,节省开支。无论是咬紧牙关过苦日子,还是大刀阔斧进行业务变革,企业都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并努力打造自身相对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危机下,企业要做到做强主业,发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必须专注自己的主业,在最熟悉、最擅长、最有实力的领域做强自己。这一切,都需要企业领导者要具有比平时更强的决策力。

第三,要具备激励员工、团结利益相关者的激励能力。企业家是危机下革新和变化的开路先锋,也是该过程的风险控制者。卓越的领导者能在任何时候号召所有员工、利益相关者行动起来,包括同事、经理、顾客和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等这些所有与企业愿景有利害关系的人。根据一项调查,大多数人把“拥有一个关心他人的老板”,看得比获得金钱或者福利更加重要。因此,在危机面前,鼓舞人心的激励能力可让大家彼此的心更加贴近,能使企业内外部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共进共退,共克时艰,从而做到资源互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使企业家与员工之间、企业之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第三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农业局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459

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版图总面积359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0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水田55.5万亩,旱地24.5万亩。

麻城有着悠久的种菜历史,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种菜技术力量雄厚,适宜发展蔬菜生产。随着全市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蔬菜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蔬菜产业发展的初步成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实际,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市发展蔬菜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作出了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1999年市委市政府又把蔬菜产业列入我市“五条特色经济带”,不断加大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作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着力培植区域性主导品种,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市场化、经营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发展路子,蔬菜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基地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04年,我市蔬菜板块面积12万亩,是1996年的两倍,其中大棚菜5万亩。全年蔬菜复种总面积30.3万亩,鲜菜总产量69.26吨,产值3.5亿元,系列产值5亿元。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地坚持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基地产出率不断提高。

三是蔬菜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我市蔬菜主要销往安徽、河南以及本省的武汉、黄石等20多个大中城市,外地长期来我市运菜的车辆多达有100多台。初步形成了以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运销大户、农村经纪人以及蔬菜协会为纽带的外联大市场、内联大基地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是种菜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大棚蔬菜年均亩产值6500元,年均亩纯收2800元,是“棉+油”的3倍;2004年全市年均亩纯收3800元,是“棉+油”的4—5倍,2005年全市大棚蔬菜平均亩纯收预计可达4100元,将是“棉+油”的5—6倍。宋埠镇彭店村是我市蔬菜种植水平较高、效益最好的一个村,该村1200亩大棚蔬菜,今年预计平均亩纯收可达6000元以上。由于种菜效益好,该村实现了“三个80%”,即80%耕地种蔬菜,80%的劳力种蔬菜,80%的收入来自蔬菜,成为我市依靠蔬菜致富的第一村。

二、主要作法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策推动。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蔬菜产业又是一个高投入,易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约的弱质产业,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争取国家扶贫贴息贷款1500万元, 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以及本级财政无偿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扶持大棚蔬菜的发展,重点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确保基地“三通”,即水通、路通、电通,在发展初期政府无偿提供大棚钢管,引导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对我市境内装运蔬菜的机动车辆在运输途中和蔬菜交易过程中,运管、交警、工商一律免查有关证照手续,城建部门免收占道费、卫生费、尾气排放费,106国道麻城收费站免费通行;三是加大科技投入。1999年以来政府出资以年薪2.5万元从安徽和县聘请有丰富种菜经验的“土专家”和本市蔬菜专家分别到四个重点乡镇驻点指导,并不定期邀请外地蔬菜专家现埸授课指导,实行土洋结合,有效地解决“种

菜难”的问题。

2、机制促动。要保持蔬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仅有好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一是政府扶持促动。为了推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在政策、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大力扶持,从1996年蔬菜产业发展起步至2003年期间,我市大棚蔬菜的发展依靠政府无偿投入,2002~2003年进入了政府高投入阶段,如由政府统一购买大棚钢管,无偿发给农民使用等,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市场推动。政府包揽的扶持办法,虽然在产业发展初期对促进大棚蔬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农民产生依赖思想,不扶持就不发展,不能实现“责、权、利”有机结合,大棚钢管政府投入,农民无偿使用有权有利无责,种好种坏责任心不强,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认真总结反思,我们认为必须要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2004年我们开始推行大棚产权制度改革,将原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蔬菜大棚进行产权置换,建立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的管理机制。对政府无偿投入建设的钢架大棚全部实行卖断或租赁经营,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原大棚使用者一次性买断大棚所有权,对新发展大棚实行“买一奖一”的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变政府包揽为以奖代补。收取处置钢架大棚的资金由各乡镇存入财政专户,用于乡镇大棚蔬菜的滚动发展。通过推行大棚蔬菜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乡镇和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大棚种植户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大棚蔬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从农民手中收取购置大棚钢管资金158万元,市财政配套近200万元,新发展钢架大棚750亩。

3、品牌拉动。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蔬菜作为商品,同样需要有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对于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现代消费需求,我们把生产绿色食品蔬菜,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我市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一是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编制了《麻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菜农和市民的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38种高毒、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28种中等毒性以上的限用农药进行了公告,狠抓源头治理,净化农资市场,同时积极推广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确保蔬菜无害化生产;四是积极组织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产品的申报,已申报无公害基地2个,无公害产品1个,培育蔬菜名牌,增强农业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

4、服务带动。农民在发展蔬菜生产中所面对的主要难题是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埸的对接?如何延长产业链条等等,这就都需要我们政府搞好服务。只有通过优质的服务才能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服务上,我们重点抓以下四点:一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优势,捕捉市场供需信息,每年根据蔬菜行情及时发布产销趋势预测,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种什么,“牵着市场手,跟着市场走”;二是抓科技服务。不断加大科技宣传普及推广力度,每年市乡两级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组织蔬菜技术培训近百场次,培训种菜能手和“明白人”上万多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10余个,大棚蔬菜的主导品种辣椒每两年更换一次品种,大棚长寿无滴膜、四层覆盖技术、延秋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嫁接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微滴灌等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三是抓市场服务。首先是加强市场建设。按照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年吞吐量15万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一个——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蔬菜销售为主的集贸市场24个。全市50%的蔬菜通过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销往外地,年成交额达到2.25亿元。改造、建成恒温库3座,总容量2万吨,年吞吐周转各类蔬菜产品10万吨,为蔬菜产品的储藏保鲜和保障蔬菜产品的销售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抓销售队伍建设。近几年来,我市采取“传宣引导、扶持鼓励、建档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评比、奖

励先进”的一系列积极有效办法,建设蔬菜销售队伍。通过宣传引导,组织成立了农民蔬菜协会12个,发展营销大户200多户,专门贩运蔬菜车辆200多台,专门从事蔬菜营销的人员1000多人,全市80%以上的商品蔬菜种植户与这支销售队伍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现,产品市场幅射面越来越广,除就近占领了武汉、黄石等有关大中城市外,有些品种如反季节辣椒、番茄等产品已远销到上海、深圳等市场。他们的推销量占全市蔬菜生产总量的20%以上,为我市蔬菜产业化经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几点体会

从近几年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是在广大农民群众基本解决温饱以后,各类农产品丰年有余,有的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农民增收的步子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而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继续巩固国内市场地位,困难还比较大,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标准化之路。三是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一项弱质产业的农业,差距将会逐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业化农业同样也离不开农业产业化。

近两年麻城蔬菜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省内特别是国内蔬菜先进县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地规模不大;二是蔬菜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鲜菜的保鲜加工转化率低;三是蔬菜产业标准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再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上规模。力争3~5年内把我市蔬菜板块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其中大棚发展到8万亩,全市蔬菜年产值过10亿元,系列产值达到15亿元。

二是要树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3~5年,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8~10个,实现年加工转化鲜菜5万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三是抓市埸。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按照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加强对运销大军的协会式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培植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订单生产、合同农业、股份制农业,使企业、基地、农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五是强科技。不断推进标准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由蔬菜大市向蔬菜强市的跨越。

第四篇: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007年4月,通过参加省厅组织的对全省第一批20个扩权县市担保工作的调研,结合2006年5月参加全省对第二批扩权的验收,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共经验教训,就如何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业,结合江陵县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观念。

从兄弟县市担保公司业务状况进行的调研情况来看,总体上看,担保业务工作均能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做到了“四到位”,且操作较为规范,担保业务工作有序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与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政府非常重视,公司管理规范,经营稳妥,后续发展潜力较大。有的地方公司成立初期,县市政府设立了“**县市信用担保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担保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其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及主要成员由副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与担保公司签定担保基金管理责任目标;提名担保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选,委派监事会主席,听取和审议担保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报告,考核经营情况等。市领导出任公司董事长,从审计局或财政局、信用社派人出任副董事长或公司总经理,市财政局派员出任理事,市纪委或财政局、审计局派员出任公司监事。这些机构的建立和人员的到位,为担保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力度。同时,为了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对担保对象进行了界定,明确规定了禁止高风险的特殊担保,对风险控制指标具体化、数字化,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和抵押质押及代偿追偿制度,有利于降低担保风险。

二是搞好“银保”协作。有的地方根据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协议,如银行承诺了放大3倍倍数担保,担保1笔,担保公司就存出担保额33%的保证金,其余部分担保金公司自主选择银行未准入的贷款企业,通过银行委贷方式进行融资,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经济效益。以此培养客户,银行什么时候准入,就什么时候收回委托贷款,再实行信用贷款担保。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委托贷款也实现了公司的三倍担保收益。从信用的角度讲,公司培养扶持的客户,银行准入一户,也就是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用认可多了一份,这样的客户越多,担保公司自身信誉就愈高。从而开拓了市场,拓展了“银保”合作空间。实行与银行风险共担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化解风险。担保公司与银行按5:5比例分担风险。主要借助银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来化解担保公司的风险。同时对银行推荐客户也是一项制约措施。实行企业提供反担保制度。实行法人代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实行担保会员制制度。公司对参加会员制的中小企业,按企业规模大小和担保额度分别收取一定数额的风险保证金。

三是担保公司与就业局、财政局合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合伙企业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有的地方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国家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下岗

职工小额贷款出台了财政安排担保费及贴息等优惠政策。积极为小额贷款提供贷款。该项合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不仅有利于政府政策贯彻实施,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本身进行较好的推介和宣传,为将来潜在的担保客户树立了良好的担保公司品牌形象。

四是防范融资担保风险。担保公司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担保项目全过程,定期对在保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资信状况、反担保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利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可控风险度,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对代偿资金分别采取了法律诉讼和分期还款措施进行了有效的追偿,一是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到期未还的担保企业,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确保了担保金安全运行。

二、目前担保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省、县两级政府分别出资,政府牵头筹建担保公司,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担保工作是一个新的事物,在起步阶段,但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担保公司自身信用、抵御风险能力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一方面县级担保公司还刚刚起步,经营资产有限、经营规模不大、承担风险能力较低,尚未真正建立起强大的商业形象,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权的相对集中,与之协作很难降低其融资门槛,商业银行的协议放大倍数目前难以兑现;而一旦产生还贷风险,担保公司将承担全部代偿责任。

二是担保公司底子薄,担保风险大导致担保工作开展有限。需融资担保的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自身信誉度较差,存在规模小、产品市场小、经营管理差等诸多的先天不足,导致担保公司因惧贷而局限于与开行、农发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合作,局限于对地方骨干企业或政府性贷款。

三是担保具体业务操作不利于有效规避担保风险。需要大胆引进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人才。银行部门专业的管理队伍,在资金放贷上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现在担保公司就目前的条件还没有专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那么高的业务素质,再谨慎也会出现担保风险,就会出现代偿问题。

四是与银行的合作上,缺乏银行风险联动机制。贷款风险完全集中在担保公司,而一旦出现风险,担保公司必须无条件进行代偿。从各地目前开展的担保业务情况看,均为全额担保,未有风险分担机制。没有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分担制度。

五是吸收社会资本比例过低、银行合作伙伴较少。有的地方资本金1520万元中,政府出资为1500万元(含省借调资金500万元),社会资本只有20万元。担保公司成立至今,因建行、中行、工行、农行,信用合作社提出的授信条件较苛刻,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一家协议银行,公司业务空间受局限。

三、担保公司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县市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搞好担保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担保工作中,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坚持开拓创新。如何实现政府投资为主过渡到吸纳民营资本为主,政府资本逐步淡出,变政府管理为走向市场管理,对担保公司今后和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对省到期借给各县市的担保资金是收、是缓、是扩充资本金?根据调查各县市当前的担保工作情况,各地方的担保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调查的县市中,即使进展最为缓慢的县市,现在也正有序的开展着此项业务,且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融资平台已经搭建,在担保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也与当地信用联社合作,开展了担保业务,如果对已经开展担保业务的现在收回借出的资金,无异于釜底抽薪,给当地的担保工作泼冷水,最终的结果是给当地担保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因政府资本占担保资本主导地位,社会、民营资本不够的前提下,建议省厅对已经起步,开展了担保业务工作且资金用量不大的县市,其借出资金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延期2-3年归还的办法;对于工作开展很好的县市可以适当扩充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2、明确财政监管职能。省厅应明确地方财政对地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制定和颁布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担保业务操作流程,统一资金核算办法、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统一风险金提取比例、统一担保费收取标准,对财政金融系统干部进行担保政策、业务及会计制度培训,解决各地担保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我省各地市、县市金融干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

3、切实解决与银行协作问题。关于银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会办[2006]145号)明确规定,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且必须是实效资本。为此看出,国家政策性银行门板合作的门槛较高,而且政策性银行贷款申报条件也高,如农发行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一般小企业难以达到申报条件。另一方面担保贷款融资成本偏高,如开行利率上浮10%以上、还要上交贷款额20%的保证金,加上申报平台(城投公司)手续费、担保公司担保费、企业申报银行指定审计、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报告等费用,结果是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能报,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又不愿报。

银保协作不协调,但也有有利的一面。《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县市级注册的资本金为2000万元,且货币资金为70%,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逐步放开,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担保机构的介入,能够活跃银行的贷款业务,扩大银行放贷业务范围,而且为银行放贷提供一道风险屏障,减少银行后顾之忧,银保合作是具备基本条件的,关键在于担保机构自身信誉和

承担风险的能力。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银行也需要担保机构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来促进自身发展。

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时,可以适当降低协议放大倍数,通过规范运作,尽量规避担保风险,提升自身信誉,赢得银行信任,再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拓展银保合作空间。银监会可以确定担保贷款一个固定(2-5倍)的放大比例。

4、实行担保市场化运作。扩充担保公司资本金的同时,政府逐步淡出,吸收更多的民营资本,将担保业务做大、做强。为此,在继续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运作监管的同时,还要引导和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壮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整合担保资金,由现在的政府控股、民营参股模式向民营相对控股、政府参股,政府向担保公司委派财务总监管理模式过渡;将担保公司完全推向市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

总之,建议省厅在扶持担保业发展的同时,尽快明确地方财政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统一制定和颁布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统一担保业务操作流程,并对财政金融系统干部进行担保政策、业务及会计制度培训,吸引社会资金、吸纳社会人才、拓展担保业务,借助政府领导对担保业的重视之契机,协调银监局、经委,在起步的基础上拿出完善的方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这一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担保行抓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

第五篇:关于做大做强xx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做大做强xx茶叶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xx茶叶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

(一)地理环境优势

xx茶叶基地位于海拔1400-2700米的百灵山腹地,自然生态得天独厚,为茶叶生长和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无工业企业,人居疏远,植被丰富,群山屏蔽,保证了茶叶的优质性和安全性。茶农环保意识较高,园区原有生态保护良好,能源清洁化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平衡发展。

(二)基础优势

茶园基地道路基本通畅,蓄水池和灌溉系统基本健全,良好的基础条件为进一步发展xx茶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百灵山旅游的开发,为xx茶走出去,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如茶文化旅游)发展等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品质优势

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特殊,使得xx茶叶内含成分中可溶性糖、氨基酸、小分子儿茶素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所以鲜叶原料持嫩性较强,用它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外形紧细秀丽、滋味鲜醇爽口、香气高长和独特的兰花芳香等品质优势,具高档名优茶类的基本特征。

(四)品牌优势

xx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越,赋有深厚的历史、地方和民族文化底蕴。经过政府的着力打造,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茶农的辛勤耕耘和茶叶企业的奋力打拼,传统的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制作出的xx茶以其绿色生态和独特的高品质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十年来,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并且是我市第一件国家级地理保护产品。

(五)xx茶发展现状

xx产茶历史悠久,但xx茶的人工种植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兴办手工茶厂只有3家。2000年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才开始规模化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已初具规模,基地分布于xx、红宝、箐河、永兴、温泉等五乡镇,种植面积达1.8万多亩,可采茶叶1.2万亩。茶叶加工迅猛发展,现有证件齐全的茶厂12家,小作坊20余家,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2011年,全县茶叶产量73吨,实现产值38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支撑不足

我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少,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造成茶农科学种茶水平低,茶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部分生产厂家还停留在传统生产工艺上,或是简单的学习别人的技术,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品种单一,竞争力不强。

(二)企业规模小,成本高

xx现有茶叶加工企业有12家,除百灵山茶业公司和二滩茶业公司外,其它厂家年产量均不足10吨。另外还有小作坊20余家,各公司的经营模式趋同,产品也趋于一致,竟相抢购原料(鲜叶),造成原料(鲜叶)质量下降,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下滑。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品市场单一,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拳头产品不多,龙头企业数量少,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低,加上企业规模小、产量低、产量少,成本高,致使市场份额不大,运行成本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突出,制约着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壮大。

(三)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目前,我县茶叶的安全和质量,茶叶的制作加工工艺,茶叶及鲜叶的等级价格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管理水平低,导致茶叶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市场只局限于本市,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仅成为地方产品。

(四)加工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我县茶叶公司、初制所共有三十余个,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茶叶生产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生产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多是生产季节就地临时聘请的农民工,对茶叶生产加工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仅凭经验和习惯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简单操作,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在相

当一部分生产单位很难推广,茶叶产品质量很难快速提升。

三、做大做强xx茶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一个规划。

xx茶品质独特,但规模太小,成本偏高,抑制了xx茶的发展。因此,要将xx茶的品质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加大基地建设,扩大xx茶种植规模。我县北部适宜发展茶园的坡地有5万余亩,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领导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做好xx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等内容,用规划指导全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出台一项政策。

茶园种植一次性投入大(每亩投入4000元以上),农户一般承受不起,建议研究制定一项促进茶经济发展的政策,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予以扶持。建议县政府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按比例“切块”用于茶叶生产、市场营销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必要经费。具体操作方面,建议采取政府出钱统一采购茶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并请相关专家按照绿色、有机茶标准指导种植和管理茶园。同时,对新建茶园每亩补贴人工费1000元,肥料补贴每亩300元。通过上述措施,快速增加xx茶种植面积,为xx茶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好一批基地。

用5年左右时间,在xx、新坪、红宝等乡镇打造一批高山生态茶叶基地,逐步达到50000亩以上规模。引进福鼎大白、巴渝特早、名山名毫等国家级良种种苗,加大茶农的种植管护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茶农的科学种植技术,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做靓一个品牌。

建议发挥县农牧局茶叶技术支撑作用,并加强与省茶研所的交流与合作,搞好优良茶树新品种、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以“xx茶”、“二滩云雾”为全县共公品牌,进行重点打造,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国内市场,创立驰名中外的品牌。

(五)搞好一个带动。

建议充分发挥二滩茶业公司、百灵山茶业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指导,分户采摘,集中加工,统一营销,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和风险共担。在发展中建立起统一和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和市场体系,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发展。

(六)发挥一个作用。

建议要大力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充分调动其在农民与市场、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茶叶协会牵头,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聘请省内外知名茶叶加工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制定xx茶标准化加工工艺,普及到各企业,并根据xx茶加工工艺要求,定制专用设备,实现xx茶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保证和稳定xx茶品质。

下载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做大做强江苏建筑业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做大做强江苏建筑业的思考和建议 赵 彭 生做大做强江苏建筑业的战略口号 提出已有10多年了,但江苏建筑业始终做得不够大不够强,或者说大而不强。为此,我们首先要认清建筑业......

    做大做强芦溪县电瓷行业的思考与建议

    做强做大芦溪县电瓷行业的思考与建议芦溪县发改委 黎焕奇电瓷是芦溪县的传统产品,做强做大电瓷产业,将其发展为具有芦溪特色的强大支柱,既是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

    农产品销售战略与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与思考

    农产品销售战略与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与思考 河南,是我国农业主产区之一。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设立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

    做大做强福州平潭经济开发区的几点建议 2

    做大做强福州平潭经济开发区的几点建议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初步规划物流园区、旅游区、教育文化区、台湾产品关税区、高优农业合作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六大功能区,突出对台......

    对兰溪米市做大做强的建议5篇范文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的美誉,洞庭湖平原是全国粮食基地之一,盛产稻谷,益阳市位于洞庭湖平原,粮食种植面积颇广,我们可以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将我们的稻米推广到全国,提升益阳市大米......

    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业的建议(小编整理)

    一、把旅游产业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来抓,作为我市一个产业集群加以培育和发展。 1、提高认识,共促共为。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蕴藏着无限商机和广阔发展前景。......

    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业的建议(优秀范文5篇)

    一、把旅游产业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来抓,作为我市一个产业集群加以培育和发展。1、提高认识,共促共为。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蕴藏着无限商机和广阔发展前景。......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省茶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省茶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近几年湖北省茶叶产业发展提升快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茶叶产销两旺,是发展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