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02: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

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调查与决策

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

□赵志明 李 艳 陈 兵

渔业是眉山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农业继奶业、生猪、林木、蔬菜以后打造的第五大拳头产品。眉山建区设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从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渔业产业发展。眉山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渔业种苗和商品鱼生产基地、四川省最大的水产饲料集散中心,水产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渔业产业多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眉山渔业仍然面临着发展困境,如何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是当务之急。到2009年底,眉山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1.56万亩,比1997年的14万亩增长54%;水产品产量9.53万吨,比1997年的2.24万吨增长325%;渔业经济总产值30.3亿元,名列全省市州第二,仅次于成都市,比1997年的5.6亿元增长441%,其中渔业产值由1.83亿元增加到11.8亿元,增长645%。2009年,眉山市从事渔业养殖、运销、渔需物资供应等的劳动力16.25万个,其中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7.5万个。渔农人均渔业产值15650元,比1997年的2866元增长446%,人均纯收入6470元。

一、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

渔业生态环境不佳。一方面,眉山境内岷江、青衣江、体泉河、球溪河、鲫江河、思蒙河等主要江河水域愈来愈受到来自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相当部分江河水源不宜直接用作水产养殖,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导致大量鱼类急性中毒死亡的事件近些年来时有发生,即使从事水产养殖,病害也发生频繁,饲料转换效率低、鱼类生长缓慢,造成养鱼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河流断流次数增多,各种经济鱼类、珍稀水生生物产卵场遭到破坏,渔业资源逐步衰退。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一是随着水产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上渔药、鱼饲料及鱼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水产投入品的超量使用、违规使用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方式、不合理的水体养殖容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产养殖病害增多,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渔业投入品令人担忧。部分渔农仍然存在渔药、鱼饲料及鱼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超量使用、违规使用的问题,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养殖方式不科学。在少数地方,业主及渔农一味追求产量,采取不合理的水体养殖容量,导致水体富养化程度加剧,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增多,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渔业产业化发展差距明显。一是水产第一产业比例过大。受传统意识的制约,眉山渔业经济发展中长期以来只重视养殖生产,一定程度上忽视水产食品加工发展,渔业基本上处于养、卖层次,水产品加工明显滞后,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资金不足,仅有的加工企业生产产品单

一、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精深加工实质上尚未起步。二是水产渔业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明显。眉山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到40个,与全市近7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比不仅量小,而且运作不规范,在组织渔业标准化生产、投入品规范监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三是发展形式单一。眉山有各类水产效益基地100多个,但基本上都是单纯的商品鱼养殖、鱼苗育种,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渔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三产项目相结合综合发展不紧密,亮点不多。

渔政执法亟待加强。渔政执法明显跟不上渔业快速发展需要,渔业发展中的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电、毒、炸鱼的现象,特别是电鱼现象屡禁不止,渔业水环境污染监管、渔业投入品市场和渔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都亟需加大执法力度。但由于市、区县渔政执法力量普遍不足,执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执法经费保障不足,执法硬件建设较差,加上渔政执法涉及工商、公安、环保、质监等各个方面,致使渔政执法明显滞后于渔业发展,影响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建议

充分认识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的重要意义。水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渔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的重要意义,对于抓住机遇,加快渔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渔业作为大农业中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大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发展虽然较快,但其比重一直列在其他三个产业之后,而且所占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在眉山相对其他几个产业中的蔬菜、林竹、奶业、生猪四大拳头产品,不仅发展速度上不及,而且加工产业发展上更是远远不及。通过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促进渔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而且通过产品加工可以提升渔业加工在工业发展中的份量。二是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后,对膳食结构调整要求的需要。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时尚的膳食结构。现实也是这样,名、优、特鱼类市场供不应求。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提供人们需要的各种名、优、特鱼产品及加工食品,正是顺应这一需要的迫切要求。三是有效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需要。据测算,一亩商品鱼,按一般品种计算,纯收入一般在三四千元,名、优、特品种及繁育鱼苗、鱼种则收入更高,远高于一般种植业的收入。

切实加强做大做强渔业拳头产品的领导。一是用规划指导发展。将水产业发展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认真总结近些年来渔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和现代渔业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规划。规划中应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区域布局、发展保障等。二是明确责任促进发展。要将规划变为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各级党政领导,分解到各级相关部门,实行发展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工作责任,强化组织协调,增强各方面的紧迫感、责任感。三是配套政策引导发展。要明确包括建立渔业发展基金,整合国家、省、市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打造亮点,扶持效益渔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名特优产品、渔业物流业主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渔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大渔政执法力度规范发展。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渔政执法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积极探索创新渔政执法方式,联合公安、工商、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定期联合执法制度;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电、毒、炸鱼违法行为,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坚决查处违禁渔业投入的营运和使用,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把现代渔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五是深入宣传推动发展。要广泛深入宣传渔业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六是加强督查确保发展。将发展目标、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列入党委政府督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定期报告,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大力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亮点。一是要着力培育业主。水产产业化项目、渔业园区、良种繁育体系和水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要依托业主开发,大力发展包括渔业物流在内的渔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鱼苗繁殖、商品鱼养殖、水产加工、渔业物流综合发展,做大做强水产企业。二是要坚持规模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渔业效益基地、渔业产业园、各种种苗及商品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三是要大力发展渔农专业合作社。大力引导和扶持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行为规范、辐射带动强的渔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效益渔业基地建设、组织渔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渔业投入品使用、渔业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积极引导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渔业龙头企业。四是着力发展水产食品加工业。要努力实现由注重一产发展向三次产业主动发展转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扶持现有企业,发展水产食品加工业,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五是积极构建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要加快水产食品加工及物流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渔业、休闲渔业、创汇渔业、水产食品精深加工业、水产品及投入品物流业等产业形态,将水产渔业与新农村建设、旅游观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眉山渔业发展的亮点。

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和监管。一是要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优质鱼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和主要鱼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标准,严格按标准组织基地建设和渔业生产。二是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配备好质量检验检测设备、设施,配备专门的检验检测人员。三是切实抓好渔药、鱼饵饲料等投入品市场监管,积极推行主要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实施产地准出、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等有效监管制度的建设。四是切实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加强全市渔业水资源环境监测,加强水质保护,改善水生产条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水产苗种、鱼饲料,违规使用禁用渔药品等行为,着力抓好防检疫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五是积极开展无公害渔业生产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培训,提高渔农的综合素质,增强全社会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作者单位分别为: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眉山市水务局)

责任编辑:王淇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11-02-22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研究

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滑雪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消费的热点。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滑雪旅游正在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滑雪旅游的现状问题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之路,总结出了一些我国滑雪旅游要想做大做强的对策。

关键词:滑雪旅游 现状问题

做大做强 对策研究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滑雪旅游已步入人们的生活。在经济和旅游的推动下,滑雪旅游的市场不断扩大,它所涉及到的关联产业很多——民航业、旅游业、制造业、服装业等。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让许多人无法忽视。因而滑雪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已被许多国家所重视。滑雪是一项接近自然,极富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运动,越来越受到现代都市年轻人的青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运动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目前,我国的滑雪旅游市场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它依然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收入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问题分析

在欧美国家,滑雪已是非常普及,对他们而言,滑雪已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更变成了人们业余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尽管我国滑雪旅游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我国的滑雪旅游是从1996年在黑龙江举办第3届亚冬会后开始兴起的)起点低、市场发展不健全等问题,使得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诸多的问题。

1、滑雪旅游发展速度过快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滑雪旅游已成为后起之秀。我国的滑雪旅游虽然起步晚,但是总体发展速度快。也许正是因为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出现了需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像是新中国时期的“大跃进”盲目追求发展和速度,想要一步到位赶上欧洲发达国家,根本没有想到打好“地基”才是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面对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许多企业家、滑雪场都想尽快发展滑雪产业,根本不考虑滑雪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不根据国内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自身情况出发,一味的发展开发,导致滑雪场地建设步伐跟不上,滑雪场设施设备落后、安全性能低,专业人才、教练人员匮乏。许多滑雪场的修建不符合规格,出现了滑雪产品开发粗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目前的滑雪旅游产业呈现出了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

2、滑雪场设施、装备跟不上

据了解,从1996年之后,我国的滑雪场数量与滑雪人数急剧增加。随着滑雪产业的迅速壮大,滑雪设备、装备市场前景备受看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滑雪设备御用品的国产化程度太低,滑雪产业链尚未形成,综合服务设施不完善。使得在我国滑雪市场出现了国际滑雪装备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的局面,却鲜见我国制造生产的滑雪设施、设备。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滑雪场使用的滑雪板都不是中国企业生产制造的,雪场所需要的造雪机、压雪机、雪地摩托车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国内的滑雪装备与国外的滑雪装备相比而言质量差、价格贵。导致国内一些滑雪场宁可用国外的,比如日本、欧洲淘汰的二手滑雪用具也不问津国内的产品。

3、缺少现代化滑雪场的建设、经营运作理念

相比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现代滑雪旅游上百年和数十年的历史,我国的滑雪旅游还处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导致我国现在的滑雪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盲目开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0——2011年,我国的滑雪人次已到达1000万,也许是大家都看到了滑雪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导致环境被破坏,乱砍滥伐、盲目扩建的现象比比皆是,根本不考虑选址的重要性。现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滑雪场不计其数,但是真正符合规格的滑雪场却是屈指可数而且滑雪场建设规模偏小、经营项目单一,是整个滑雪旅游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国内就有十余家滑雪场是因为在选址、气象考察、建设、管理上存在着较多问题而导致投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建成的滑雪场关闭。

4、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导致我国现在的滑雪旅游产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评估标准,整个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相当严重,整个市场存在着散、小、弱、差的问题,滑雪场的建设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许多建设不符合规格的滑雪场“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甚至许多规模小的滑雪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纷纷打出了价格战,不为消费者考虑,不顾游客、滑雪者的安全,欺瞒、误导消费者,破坏了滑雪产业的市场秩序,严重滞后了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5、人才储备不足甚至缺乏

当前,由于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前期开发管理不善,导致许多滑雪场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低下。很多滑雪场都存在着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专业的滑雪教练人员缺乏,有些滑雪场甚至聘用的是一些毫不懂滑雪相关知识的人来指导、帮助人们滑雪。同时缺乏专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现在国内的滑雪场内很少聘请有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服务、管理的不配套、不规范,是根本不能满足滑雪消费者的需求。

二、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对策研究

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尚处于初级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滑雪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不得不以超强的创新精神,全力以赴的谋划改善现状面向新的市场机遇与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滑雪旅游产业需要导入一个更科学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1、保持适当、适度的发展

我国要想把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首先得保持适当的速度发展,要结合我国滑雪旅游的发展现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一味地追赶国际水平“一步登天”。适度的发展相当规模的滑雪场才是目前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跨入国际轨道的正确途径。这需要我们根据消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来开发建设相应的滑雪场,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的饱和度,在一些区域发展相当数量的滑雪场,做到各个区域有序有度开发。

2、高度重视国内滑雪设施设备市场

无论哪个产业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都必须重视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套,对于滑雪运动而言,滑雪服、滑雪手套、滑雪鞋、护目镜、滑雪板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我们在大量进口国外设施设备的时候,也要想到怎样生产制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备器材,不能总是依靠进口产品,那只会制限我们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国内滑雪旅游产业的相关产业尤其是设施设备的制造业是我们发展的基础。

3、树立全球化视角的战略观念,多向国外的优秀品牌学习

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必然会走向一个品牌竞争的时期,这是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成熟阶段过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我们在发展壮大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时,一定要把它定位在一个更高的国际舞台上,品牌竞争才是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在更高层面进行的竞争,也是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走出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多向国外一些优秀品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会帮助我国滑雪旅游产业更快走上国际市场,在开发建设时也会少走许多弯路。

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在市场规范与管理方面的作用

现在我国的滑雪旅游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评估管理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得出台一个相关的行业标准。这不仅需要政府相关的部门介入,还需要行业协会的协调帮助,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滑雪旅游产业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遏制一些无建设、经营资格的滑雪场出现,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条件。

5、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加快滑雪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前,无论是滑雪教练员还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我国的滑雪行业都是极其缺乏的,培养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滑雪产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滑雪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滑雪场企业要适时组织培养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鼓励员工不断更新学习自己的知识;其次,适度引进国外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是派遣员工到国外学习;最后,在各个高校里开设相关课程,普及滑雪知识,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6、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多建设具有综合功能和度假区性质的大型滑雪场

现在,国际许多滑雪场已逐渐转型发展成了综合功能型和度假区性质的滑雪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单一的滑雪产品已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我们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像欧美国家一样采取多样的产品组合策略。使滑雪场的的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其实,国内也有一些这样的滑雪场出现了,比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但是像这样的滑雪场没几个,大部分的滑雪场经营模式还停留在以前根本没有转变经营理念。

7、建立更加开放的滑雪旅游市场体系,鼓励发展滑雪场

随着现代设备的应用,滑雪运动已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较大顾客消费市场就可以建设,因而我国应该多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而且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相关部门就应该多引导和扶持大型滑雪场的构建与发展,现在我国滑雪场建设的比较好的不多,我们要想做大就必须的扩大规模。

8、努力开发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滑雪旅游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所涉及到的关联产业较多。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要发展,相关产业也必须得跟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为它的发展得依靠其它产业来辅助,缺失任何一部分都会制约它的发展。只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它才会做的更大更强。

总结:现阶段,我国的滑雪旅游产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和我国滑雪旅游起步晚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滑雪旅游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不仅要解决好现在所存在的问题,还要明确定位多借鉴欧美国家的滑雪旅游发展之路,根据我国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出发,走创新发展之路。虽然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滑雪旅游发展水平较低,但是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我国的滑雪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相信未来我国滑雪旅游产业会做得更好。参考文献:

1、任洁.我国滑雪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赤子》2012年第8期供稿

2、韩杰、韩丁对我国滑雪旅游若干问题的研讨(J)地理科学

3、于德生.我国大众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4、刘家明、刘爱利、陈田.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州滑雪旅游开发为例(J)地理学科.2005年05期

第三篇: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二班陈贤1032039

5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研究

摘要:滑雪旅游是冬季度假旅游的主要方式,现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内具有雪资源省市、地区现也纷纷开展滑雪度假旅游项目,但是由于我国滑雪旅游刚刚起步,正处于初步发展,在发展的规模、管理、数量等方面和西方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通过研究我国滑雪旅游的现状问题,提出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方法。

关键字:滑雪旅游、差异化、发展

一、我国滑雪旅游的不足

1999年后,滑雪场的数量增加了近14.5倍多,滑雪者数量增加了50倍,我国滑雪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由于我国对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先期理论准备不足,例如对市场化发展的准入标准确立、行业管理规范制订及相关部门的宏观调空手段设计不足,影响了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对于滑雪旅游业而言,在过去的10多年中,在硬件设施、软件建设上也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

1、硬件设施建设理论准备不足

我国滑雪旅游发展硬件理论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滑雪场在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生物植被的和谐发展的理论研

究不足。从 1996年,中国第一家非政府投资,具有明确对公众营业,以滑雪为产品的滑雪度假村 —亚布力风车山庄建成,滑雪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超过280家。由于我们国家在滑雪旅游发展之前,对于滑雪场的自然资源、建设和管理标准缺乏明确、细致的规定,也缺乏滑雪场建设的规划,十几年间滑雪场的数量突飞猛进,然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建滑雪场,有人乱砍乱伐森林树木,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

第二,滑雪场本身的设施、器材、安全、医疗等建设缺乏理论研究。直到2005年,国家滑雪协会才制定的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滑雪场的滑雪装备、雪场交通、雪场安全、雪场标识、雪场标准、医疗中心等方面做出规定,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十年问,建成的201个雪场,对于相关的设备、安全、标识、医疗等缺乏相应的评蜘定标准,为我国的滑雪旅游埋下了安全隐患。

第三,滑雪旅游相关产业硬件建设不足。滑雪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餐饮、住宿、冰雪产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反过来,这些产业水平、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滑雪旅游的发展。雪场周围的硬件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等,一方面会降低游客滑雪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计划,缩短旅游时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滑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软件建设理论准备不足

我国滑雪旅游发展中的软件建设理论准备不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包括滑雪教练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我国的滑雪旅游,者说体育产业整体发展都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在滑雪旅游开始发展之初,并没有进行专业人才、专业知识的研究,造成我国现有的滑雪专业人才不能顺利实现职业过渡或职业转换,另一方面,也没有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理论设计与研究。

第二,对滑雪旅游发展的前景缺乏规划。滑雪旅游发展的速度、规模没有进行规划,因此,造成滑雪旅游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的现状,加上受利益驱动,许多雪场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雪场软、硬件建设,造成部分滑雪场教练员人数不足,水平不高;滑雪旅游文化内涵不足;自主文化品牌缺乏等。

第三,滑雪旅游特色开发不足。尽管目前我国滑雪旅游的人次在逐年显著增加,相对于行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的消费人群而言,我国的滑雪旅游者多为一次或两次的偶尔行为,这对于我国滑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对于滑雪旅游来说,或者说体验经济也好,或者说文化产业也好,其发展的核心便是特色文化的开发、内涵的丰富。

第四,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包括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标准。每个行业的发展都应该有明确的准入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证这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准人标准,造成我国部分滑雪场设施器材落后,索道质量不高,雪场条件差,然而这样的雪场由于运行

成本较低,在实践运行中,降低价格,从而影响了滑雪旅游的整体发展又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在实践中,对雪场的建设、发展没有有力的约束力,使得许多雪场在短暂的兴盛之后,就面临着游客不足、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

二、我国滑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我国各大滑雪旅游景区的产品较类似,若想脱颖而出必须开发新的滑雪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滑雪者的需求,给滑雪旅游者不断带来新鲜感和挑战项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高竞争力。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对滑雪度假旅游应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人,优化环境的发展,树立“环 保”观念,抑制“掠夺性”开发。同时,滑雪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必须严格地进行环境影响、自然景观以及生态平衡影响的评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2、增加旅游产品文化性。将旅游产品与冰雪民俗、冰雪艺术等具有北方特色的元素相结合,增加滑雪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同时可以推出具有纪念意义并且极具文化特征的滑雪旅游纪念品。

3、培养专门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冰雪旅游专门人才,为滑雪旅游的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感受。

4、做好宣传活动

加强滑雪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媒体等日常宣传,在旅游交易会上大力宣传,也可以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处大力宣传。

5、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通过开展如“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等旅游活动,扩大知名度,吸引投资者,推出赏雾凇、观冰雪、泡温泉、滑雪、滑冰、雪橇、打雪圈、雪滑梯、雪地摩托、滑道、冰帆、索道、雪地高尔夫、放河灯等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增加游客的兴趣。

6、区域联合,打造冬季滑雪旅游特色品牌

注重区域优势,与黑龙江、辽宁两省联合发展,发挥东北三省的特色优势,打响冬季滑雪旅游的东北旅游线路品牌,提高竞争力,滑注重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滑雪场要加强管理、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让更多的游客的冬季旅游选择东北地区,这样可以对滑雪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大大的帮助。

7、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开发不同的产品

潜在游客普遍认为滑雪是一项危险的旅游活动。这些担心涉及滑雪旅游经历的多个层面,如:雪道的难易程度、学习滑雪的尴尬及受伤的可能性、对滑雪速度以及拖牵速度及高度的恐惧等。在这一市场中,由于潜 在游客对滑雪旅游产品服务相关要素了解很少,导致其心理产生不适或不安,进而产生压力,导致市场需求的障碍。在中高级滑雪旅游市场中,随着滑雪游客滑雪技能的提高,会对滑雪场的雪道,雪上活动项目以及

后勤安排提出多样化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满足程度也决定着中高级滑雪旅游者对滑雪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具有不同社会人口统计特点的潜在游客对滑雪旅游产品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家庭状况以及教育程度的潜在游客对滑雪旅游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差异。潜在游客的滑雪技能水平与社会人口统计特点交叉影响着他们对滑雪旅游需求的内容及强度,进而影响着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此,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各滑雪旅游目的地只有在满足潜在滑雪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营销策略组合旅游产品

8、健全设施,四季利用,提高滑雪度假旅游的效益。滑雪度假旅游的季节性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在规划滑雪度假旅游项目时要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不同级别的旅游区,全方位满足中外旅游者的要求,做到冬季可滑雪、滑冰、观冰灯;春季可观光、爬山;夏季避暑;秋季狩猎(指固定区域)。在无雪季节,也应开展一些旱滑、旱道高空滑板、旱地雪撬等项目。要保证客源的不间断,解决滑雪度假旅游的季节性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篇: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对策和建议

促进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和建议

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大国,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本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甚至可以说,一个经济大国如果没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只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产品来获得国际市场的话,那么永远不可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强国。这也是我国必须促进我国企业创业和成长、进而做强做大做久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也实现了9%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又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然而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国大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大企业对于我国实现进一步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大国崛起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我国政府必须继续采取措施,为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基础设施,为我国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不断提供政策支持。但必须指出的是,做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政府政策因素固然很重要,关键却还在企业自己。从最新经济数据看,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实体经济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企业的调整与发展。企业应当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遵循与自身掌控的资源及能力配比的原则,立足于打造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确立适合的战略及实施步骤,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能够驾驭庞大经营规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企业。

(一)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许多企业的教训是惨痛的。现代企业管理更具有科学管理色彩,更需要依靠制定科学的、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企业管理。此次经济危机使得许多行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亏损严重,甚至破产,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是这些企业缺乏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缺乏研判的结果。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我国企业要以此次金融危机为鉴,深入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国大企业要具有“居安思危”的“冬天意识”。不同于国际大企业在100年左右的时间里经历过许多次经济危机的洗礼,我国30年来大企业的成长,由于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制造业转移以及全球经济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景气度水平,从而普遍活得都比较滋润,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与那些曾经历经多次经济寒冬,并且劫后余生的欧美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的企业显然缺乏足够的“冬天意识”。这就造成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做好过冬准备。

其次,要对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研判。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共识,但是在“软”的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不够,许多企业仍然依靠企业领导人“拍脑袋”决策。事实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都有自己的规律,许多情况下个人经验并不能代替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我国大企业要在处理具体业务的同时制定具有长远性的战略规划。

(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从本质上讲,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提升,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又来自于企业治理结构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执行。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和股权多元化。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股权结构集中的现象,应实行股权多元化。所有股东要根据股权平等的原则,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按其出资份额行使职权,使各家股东的利益在公司的总体利益中得到实现。凡是公司股东,就可名正言顺地进入股东会依法行使职权,确保经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能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其次,要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的运作。董事会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是整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水平的缩影。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以确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加透明。完善董事对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制度。要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进行合理、适当的分权,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同时对股东大会、股东的授权经营范围及董事会的职责等要有明确的界定。

第三,要强化监事会的作用。要在制度上保证监事要知事。股东大会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的监督制度或条例,具体规定监事会的职责、职权,及其监督的程序和规范。如,监事(长)参加董事长或总经理召集的工作会议进行旁听的制度;财务部门定期向监事会报送有关财务报表等。同时,要优化监事会的成员结构。要控制监事会成员中内部成员的数量,适当增加外部监事,使监事会更具有独立性。还要减少兼职监事,增加专职监事。另外,还要加强对监事成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力求全面提高全体监事成员的素质,使监事会成员精通公司业务、财务、法律,变为真正的内行,保证监事会的监督治理机能正常运转。

第四,要规范经理层的运作机制。要切实保证经理行使法定的权利。经理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行使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职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要落实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权,最重要的是落实其人事任免权。要使经理人员的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效果挂起钩来。一方面要建立一套根据企业经营效果决定经理人员报酬的激励制度,包括实行基本工资、奖金、长期奖励(如股票期权)相结合的薪金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对经理人员实行以聘任制为主的市场约束制度,其中最基本的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约束,使经理人员既有动力和机遇,又有压力和危机。要完善经理聘任制,确立竞争机制,防止经营者频繁流动,以防止短期行为,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鉴于我国目前企业大多通过外部融资渠道又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介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去。商业银行在对公司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进行权力渗透和干预公司的经营活动,就能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若在经济状况不好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投资或接管,促使企业扭转局面,达到偿债的目的。日本主办银行制度与德国主持银行制度,都体现了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作为我国的借鉴。

(三)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导向,精耕细作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根本在于以顾客为核心进行价值创新,不断开发并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形成市场,获得利润。现今多数企业无法透过消费群找到顾客真正的需求,只能以相同的方法,出售相同的产品。在同质化的困局中,唯有创新顾客价值,提供令人眼睛一亮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破局。随着技术进步和产品价值的逐步递进,要针对顾客使用过程中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问题,在产品形态或性质没有根本性改变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动态地提升或改进某个功能,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客观地说,准确定位顾客价值是有难度的。因为企业并不能轻易地知道什么是顾客的真正需求,很难把握顾客购买行为的动机,也无法准确预计一种新产品上市会有多大的利润回报。这就需要企业敏感地发现问题,细心地洞察人心,关注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深层需要和欲望,关注顾客感受的重要方面,如影响产品性能的质量,制造成本的价格,产品外观和包装上的审美,售后服务的跟进等。关注顾客从购买前、购买中到购买后体验的全部过程,针对顾客在使用产品和提供服务之前、之中、之后存在哪些需求,找出顾客在此期间的烦恼和不满之处,仔细分析如何通过改进产品和完善服务来解决顾客的烦恼和不满,这就是企业创新价值的空间。对于企业来讲,顾客需求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找到了顾客的需求点,也就发现了利润区。随着利润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的转移,企业应当更加关注并迅速捕捉到顾客需求的变化,及时为顾客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消除顾客烦恼的解决方案,进而获取利润。

对企业来讲,精耕细作首先是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定位的精细研究,尤其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层次挖掘,这需要从源头上,从战略角度上深层次、细致地研究和预测目标客户。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推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以尽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切入某个行业并占领市场。

(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经济活动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关联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1+1>2的效果。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是企业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

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通过某种机制的连接而形成企业价值链。企业通过“组织与协调”活动使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配置在各环节之上的资源比例关系合理,而且促进各环节之间资源的流动顺畅有序,进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价值链。从企业外部资源整合来看。企业的外部资源整合指的是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将企业价值链根据企业与相应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关系,分别向前、向后延伸形成产业价值链,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等相关企业、单位作为管理对象,纳入企业的业务体系中。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务必要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在认真调研和分析内外部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的资源整合,做到“有进有退,优进劣退”,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领域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产业集聚,做强做大优势业务、产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及时退出、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和子企业,退出非主业、低收益、缺乏增长潜力的产业投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在2009年初宣布的“去制造化”转型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于同行业企业来说,企业要加快推进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要着眼于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产业价值链层面的竞争,我们应该“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企业做企业”,着眼于从掌控一条价值链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企业面临的选择,或者是价值链的分拆,或者是价值链的延展,或者是价值链的疏通。这些布局都会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如宝钢集团与产业链下游企业海尔电器、上港集团、中国船舶相继牵手;首钢股份与上游企业中海发展联姻,开启了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链、共同应对市场挑战的新时代。要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进一步将优质资源向主业集中。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调整组织构架构,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

(五)实现企业联合发展,建立共生的竞合关系 国际经济危机时期是很好的企业联合时机。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作用,我国企业之间实现联合发展的案例不多,少数案例中大部分也是有政府部门在推动。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独立发展”、“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等观念,作为这种观念的结果,我国企业很难建立一种互利共生的竞争合作关系,尤其在经济危机中也不能联合发展。

所谓互利共生,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一种互相依赖、双方获利的共生关系。对企业来讲,就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国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并购企业与利益攸关方、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关系。在经济危机条件下,要“抱团打天下”;在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行为时,也不要颐指气使,把关系搞僵。

首先,要接受竞争对手,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企业之间竞争策略的相互攻击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这种攻击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发明、创新和服务上,而不是攻击竞争对手本身。因为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市场,不是消灭竞争对手。那种置竞争对手于死地的做法,一则会导致两败俱伤,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则失去竞争对手,也就失去了外部压力。没外部压力,也就容易使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外部竞争对手的存在是维持一个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接受竞争对手的存在,则可以增强自身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努力避免出现各种疏漏,使自己的企业尽快发展。

其次,企业之间要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在竞争的同时,还要不断谋求合作。主要形式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目的在于提高专业化协作效率;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便能够扩大事业的规模,追求规模效益;不同经营领域的企业之间合作,通过经营资源的相互利用和有机结合,开拓出新的经营领域和市场。通过合作,有效地避免了国内同行企业的竞争与辗轧;大大降低了各种非生产性费用,集中了财力,壮大了声势,为达到更大目标和利益分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着力开展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开发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虽然营业收入下滑,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并没有减少研发投入,相反却增加了研发投入,它们的目标并非当前,而是经济复苏后的企业发展。这种“持续为未来下注”的行为值得中国企业学习。首先,企业要继续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比重。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使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组织力量,加大投入,在生产工艺、操作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在掌握和使用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基础上,努力进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创新的平台,尽快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实实在在地规避各种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其次,要注重整体技术突破。要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变革和技术发展的趋势,现代产业技术通常以技术链的形态存在,单项技术创新很难取得效益,需要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在创新活动中要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建立和发展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创新链。中小企业则可通过参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获得大企业技术扩散的效果,使处于技术链不同环节的企业都能分享创新收益,推动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

第三,要完善自主创新的形式与结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非意味着企业一家“单打独干”,而是应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当今信息爆炸、技术进步加快的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从横向看,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发的协作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机制。从纵向看,企业要与其同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共同进行研发活动,这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许多案例,如信息产业领域的闪联产业联盟就涵盖国际上多个国家的信息和家电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企业。

(七)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我国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多年,但效果并不太理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赴海外“抄底”,在2008年就有多起重大并购项目实施或谈判,但是结果却是,一些“高调”的跨国并购项目纷纷遭遇“壁垒”而失败。经济危机时期是很好的并购和资产重组机会,但是否实施并购重组尤其跨国并购,是要根据企业的自身需要,而不是海外资产的价格来定。“机会主义”的跨国并购交易,并不值得提倡。我们提倡积极而踏实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还要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尤其是资源和文化整合能力。

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区域。由于我国企业多数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都不突出,若向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拓展会增加外部潜在威胁。但是对于少数具有雄厚实力并具有某项独特优势的企业而言,比如华为、万向等,则可率先登陆欧美市场。而对一般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由易到难,可以先向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非洲地区拓展。新兴市场国家起步一般较晚,市场易进入,竞争门槛较低,并且制定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政策。这些行业和市场特点,决定了中国企业资源型海外投资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股权控制。其次,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进入市场的方式。一般来讲,企业的海外扩张可大致划分成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国外生产,用国外品牌。第二种方式是国外生产,用中国自己的品牌。这两种海外扩张模式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它要求企业的产品具有品牌优势和足够的资金和经营管理能力,需要拥有熟谙当地市场情况的专业人才来成功地管理品牌。第三种方式是在中国生产,用中国品牌。主要是以贸易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当中小企业初期拓展海外目标市场时,贸易方式是企业较理想的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第四种方式是在中国生产,用国外的品牌。即通常说的“贴牌生产”(OEM)。贴牌生产对于那些后发展型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初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可行性研究。“需求”是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不变的主题,一个可选的海外目标市场应基本具备下列条件:(1)没有满足的需求;(2)本企业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3)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不能图虚名、冲动而作出无利可图的决策。在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上,应做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以聘请当地知名咨询机构协助调研,以取得第一手的、详细真实的资料,特别是在境外建厂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那些政局稳定、劳动力丰富、产品有出口配额的地区。

第四,要注重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企业一旦走出国门,就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乃至工商注册、盖房用地、原料选购、置车雇工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都必须有熟悉当地情况的诚心诚意的合作伙伴。要尽可能招聘当地人,聘请当地的经济师、会计师、律师顾问等,为企业提供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政策法规援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避免造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损失。

第五,要注重对风险的控制。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营都会有风险,只是国际市场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更大,我们无法完全逃脱,但是要尽量规避,严格控制风险,在输不起的时候,还是以求稳为原则。

(八)把社会责任作为战略竞争手段,加强企业危机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际大企业竞争的一种战略手段。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竞争功能的认识还不够深。去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给我国企业以非常深刻的教训。在资源环境约束、劳动者利益保护日渐加强的今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工会、公众、环保部门等利益团体的关系,那么企业发展包括跨国并购的成功机率就大大降低了。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企业一定要把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竞争手段,加强企业危机管理。

首先,我国企业要增强法制观念,坚决依法经营。企业家要树立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决策和管理,遵守国家法律,依法纳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包括劳动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要严格按照SA8000、ISO系列标准、HACCP等标准,科学组织生产活动。

第三,要积极推行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消除劳动就业歧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四,要加强职工职业安全与健康,积极开展职业安全检查活动,加大职业安全宣传力度,增强职工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第五,要创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并不仅仅是付出,或被动地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尽义务,而是应该主动地选择清洁生产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和工艺,最终达到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得以兼容并相互促进。

第六,要加强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水平。这是一种补救措施,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出现公共信任危机,则要积极与消费者、职工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阶段,对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会逐步加强,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以及企业应用的持续整合加速,用户对基础应用建设的关注正在逐渐过渡到对应用的效率的关注上。为此,我国大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更加充分地认识信息化对大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信息化规划要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和核心业务,坚持业务需求驱动和业务部门主导的原则,紧密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提高业务与信息化的关联度。信息化建设要与主营业务一一对应,与工程建设同步,与推进管理创新同步,统筹资金保障,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抓紧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各部门相互独立、标准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信息整合和应用整合。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高效利用,使ERP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神经系统”。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十)总结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高企业家的“领导力”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企业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难得机遇:是检验企业家战略管理思维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机遇,是检验我国企业家领导能力的机遇。我国一些大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教训很深刻,但经验也十分宝贵,也有许多企业取得了很多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综合来看,我国企业家还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能力。首先,要具备积极乐观、冷静思考问题的思想力。面对危机,企业领导者既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信心。在关键时刻,领导者要表现出船长在惊涛骇浪中的机智、沉稳和淡定,要处事不惊,遇事不乱,沉着冷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专注于思考企业更本质、更长远的问题,要静下心来思考企业的战略问题。这样的时机,实际上也是企业进行内部变革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对企业进行组织调整、流程再造、管理优化、制度完善、开源节流等等多种有益的工作,对事业要坚持坚守。

其次,要具备顺势而为、适时调整经营结构的决策力。企业领导者要谨慎审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动荡局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做出应对与调整。要及时对企业进行业务整合,适时调整产品的结构以及服务模式,要收缩战线,节省开支。无论是咬紧牙关过苦日子,还是大刀阔斧进行业务变革,企业都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并努力打造自身相对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危机下,企业要做到做强主业,发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必须专注自己的主业,在最熟悉、最擅长、最有实力的领域做强自己。这一切,都需要企业领导者要具有比平时更强的决策力。

第三,要具备激励员工、团结利益相关者的激励能力。企业家是危机下革新和变化的开路先锋,也是该过程的风险控制者。卓越的领导者能在任何时候号召所有员工、利益相关者行动起来,包括同事、经理、顾客和客户、供应商、经销商等等这些所有与企业愿景有利害关系的人。根据一项调查,大多数人把“拥有一个关心他人的老板”,看得比获得金钱或者福利更加重要。因此,在危机面前,鼓舞人心的激励能力可让大家彼此的心更加贴近,能使企业内外部加强合作,抱团取暖,共进共退,共克时艰,从而做到资源互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使企业家与员工之间、企业之间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第五篇:关于做大做强漳浦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先导产业,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活品位的大产业。我县处在海峡西岸旅游区核心位置,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融入海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朝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方向迈进,把漳浦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县域旅游品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县旅游产业课题调研组在深入调查分析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县这个目标,从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品牌带动,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理顺领导和经营体制,建设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漳浦旅游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2003年初启动了“三三九”旅游发展格局(即发挥滨海风光、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三大资源优势,完善星级酒店、旅游交通、导游服务三项配套,建设九大景区),2005年提出了建设“生态工贸港口旅游强县”的发展定位,将旅游产业的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2年以来,全县新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全省30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省19个)。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被省政府列入“福建十大旅游品牌”,赵家堡荣获“福建最美的十个乡村”称号,我县被评选为“福建十大空中最美家园”、“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大目的地”。2002年到漳浦旅游的游客总数为65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7000万元;2007年到漳浦旅游的游客总数为158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3.3亿元,旅游经济总量五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37.4%。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旅游产业定位和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乡镇领导把旅游产业当成“接待事业”,而不是作为“培植产业”来看待,发展旅游产业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

2、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较薄弱。县城没有旅游服务中心,没有星级酒店,难以把现有的5个国家级景区(火山、天福、石雕园、东南花都、赵家堡)串珠成链,整合成二日游线路,旅游业难以带动第三产业成规模发展。

3、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顺畅。旅游产业要素管理分散,难以协调,旅游项目建设(例如县城区两个星级酒店)存在扯皮问题。

4、生态环境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不到位。有的旅游资源山体被火烧后种经济林或被无证采矿所破坏,有的旅游资源被其他建设项目占用,小投资破坏了大项目,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做大做强眉山渔业拳头产品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省茶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湖北省茶叶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一、近几年湖北省茶叶产业发展提升快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茶叶产销两旺,是发展最快......

    如何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如何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屏山县政府课题组 屏山县烤烟产业独具优势,如何利用移民迁建的机遇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课题组通过对中......

    试论做大做强百色市红色教育品牌研究

    试论做大做强百色市红色教育品牌研究 [论文摘要]做大做强百色红色教育品牌,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拓展百色“红色教育”宣传平台;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党性......

    调查与决策——《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调查与决策——《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总第364期调查与决策(内参)第32期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杨雪鸿 杜明 叶扬为贯彻落实党......

    论通过营销创新做大做强我国寿险的对策(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通过营销创新做大做强我国寿险的对策 作者:江晓燕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保险公司争先引进国外流行......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对策与研究

    信阳市转变渔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 到2010年底,河南全省水产养殖水面达259898公顷,~2001年增加83466公顷、增长4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9.4万吨,LL2OO1年增3168.5万吨......

    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3

    做大做强古塘乡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古塘乡地处涟源市西北部,地域面积5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乡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乡立足实际......

    做大做强芦溪县电瓷行业的思考与建议

    做强做大芦溪县电瓷行业的思考与建议芦溪县发改委 黎焕奇电瓷是芦溪县的传统产品,做强做大电瓷产业,将其发展为具有芦溪特色的强大支柱,既是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