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19-05-14 20: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篇: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

创办铜陵市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培训学校,旨在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体系,规范辅导机制,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不断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保证纳税人培训学校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办学原则

纳税人培训学校实行自愿参加、免费办学、分级负责的原则。税务机关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纳税人参加学习,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和实用的学习内容吸引纳税人参加学习;各级国税部门不以任何名义向纳税人收取培训费用,不利用纳税人培训学校的名义推销产品和服务;市、县(区)级国税机关根据不同的权限对纳税人培训学校实施办学与管理,各尽其责。

第二条管理机构

市国税局成立纳税人培训学校,区、县国税局设立培训学校分校,校名可定为 “##县(区)国税局纳税人培训学校”。

市国税局成立校务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任校长,下设教务办,教务办办公室设在纳税服务科,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处理。教务办主任由纳税服务科负责人担任,其成员单位由纳税服务科、教育科、征收管理科、货物和劳务税科、所得税管理科、大企业与国际

税务管理科、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稽查局、政策法规科、信息中心等部门组成。

区、县国税局培训分校可参照市局学校管理办法制定分校管理办法。

第三条教学内容

市、县(区)国税局纳税人培训学校可根据纳税人需求和税收政策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培训的基本内容为:

(一)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各税种业务知识;申报征收缴款基本常识;发票常识及发票管理相关知识;违法违章处罚规定等相关规定;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和法规等。

(二)办税流程。主要包括网上申报、网络发票、出口退税、财税库银等应用系统操作。

(三)咨询解答。主要包括税收与财务差异、系统操作疑难、涉税风险提醒服务等。

第四条师资配备

纳税人培训学校日常授课工作原则上由机关科室及各区县局的业务骨干担任,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聘请外单位或外系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进行联合授课。

第五条绩效评价

纳税人培训学校定期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掌握纳税人满意度、纳税人培训率、年参加学习的人次等指标,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电子税务管理办法(试行)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电子税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局电子税务管理,方便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办理税务事项,提高征管效率,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各单位(以下称税务机关)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在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办理税务事项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电子税务”是指通过通讯工具、互联网络或自助服务设施等电子方式办理税务事项。

第四条 本办法中的“数字证书”是指用于存放税务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身份标识,并对双方发送的电子税务信息进行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

数字证书应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取得认证资格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颁发。

第五条 本办法中的“约定账号”是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约定的,用于电子税务应用中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身份识别的账号。

第六条 本办法中的“电子税务业务指令”是指由税务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电子方式向对方发出的办理税务事项相关的要求或申请。

第七条 税务机关应积极支持和鼓励纳税人用电子方式办理税务事项,并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 电子税务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依法依规、安全保密、便捷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电子税务的应用和管理

第九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自愿选择应用电子税务,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

第十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用数字证书或约定账号的方式应用电子税务。

第十一条 为确保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税务机关应支持、鼓励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使用数字证书。

第十二条 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使用及维护由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与取得认证资格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向税务机关申请停止应用电子税务。

税务机关可停止注销户、非正常户应用电子税务。

第十四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交电子税务业务指令时,应保证所提交的指令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五条 如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发现税务机关对其电子税务业务指令的处理有误,应及时通知税务机关。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接收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提交的电子税务业务指令后,应向其发送电子受理回执,并及时处理电子税务业务指令。

第十七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电子税务特定系统办理税务事项的时间,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电子税务特定系统发出的电子税务业务指令的时间为准。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不通过电子税务特定系统办理税务事项的时间,以电子税务特定系统接收电子税务业务指令的时间为准。

税务机关发出的电子税务业务指令,以电子税务特定系统发送的时间为准。

如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关于电子税务业务指令发送时间、接收时间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办结税务事项后,应通过门户网站、电

子邮箱或手机短信等多种电子渠道把税务事项办理结果及时通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第十九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使用数字证书、约定账号登录所发出的电子税务业务指令,均视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有效行为。

第二十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提交加具电子签名的电子资料后,可不再报送相应的纸质资料。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提交电子资料未加具电子签名的,应报送相应的纸质资料。具体报送方式由税务机关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根据税务机关要求保存好相关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

第二十三条 税务机关应及时升级、改造电子税务相关计算机系统,不断适应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方便快捷办理税务事项的需求。

第二十四条 税务机关应按照有关要求对电子税务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确保电子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完整、有效。

第三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通过电子方式办理税务事项的纳税人或扣缴

义务人,在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办理其它税务事项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税务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或其它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妥善保管数字证书和登录密码。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因未尽到应尽的安全防范与保密责任造成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由于未按规定操作,或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电子税务业务指令未执行、未适当执行、延迟执行的,由其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未按规定管理电子税务信息和数据,应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九条 税务机关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尽到电子税务安全管理的相应职责,如因不可抗力、通讯故障、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原因及其它不可归因于税务机关的情况,造成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损失的,税务机关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三篇: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试行)范文

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落实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要求,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大企业是指省、市(州、地)国家税务局的定点联系企业。

第三条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

第二章定点联系企业

第四条省、市(州、地)国家税务局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企业规模、行业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本级定点联系企业。

定点联系企业可根据经济税收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定点联系企业由本级局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并报上级大企业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定点联系企业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一)企业规模较大和税收收入较高,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为本区域内重点支柱产业中的领头企业。

(二)企业集团管理和决策相对集中,成员企业分布较广,主管税务机关实施属地管理有局限性。

(三)具有行业和所有制代表性。

第六条上级国家税务局已选取的定点联系企业原则上不再选为下级国家税务局的定点联系企业。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由省、市(州、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旨在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管理层级、开展个性化服务,实施专业化管理,提高大企业的税法遵从意愿和能力,降低税务风险。

第八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税务风险管理、纳税评估、个性化纳税服务、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和审计。

第九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建立专业化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实现税务管理与服务重心前移。加强与各职能部门、上下级、主管税务机关的协调配合,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水平和效率。

第十条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与服务实行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税务登记、日常征收、发票管理及一般性的日常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等事项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跨区域、带有系统性的涉税风险防控、税源监控和管理、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日常检查,重大涉税诉求和相关纳税服务事项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受理重大涉税诉求,要按照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组织协调及督办、回复等工作。

第十二条上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授权下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对其定点联系企业实施管理与服务。

第十三条主管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员为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联系人。联系人协助、参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分析、涉税风险防控、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以及其它涉税事项。

第四章税务风险管理

第十四条税务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引导和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方法,识别评价大企业税务风险;根据税务风险等级,采取应对策略的一系列税务管理措施。第十五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以引导和帮助大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切入点,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强化大企业自我防控意识。

第十六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对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七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依据税务风险程度,实施差异化税收管理。即:低风险等级,以优化纳税服务为主,为大企业办税提供便利;中等风险等级,以协助遵从为主,对大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提出加强风险防控的整改建议;高风险等级,转入纳税评估或启动税收专项检查或反避税调查,查找和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第五章纳税评估

第十八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

(一)经税务风险评估,风险等级较高的;

(二)对申报数据案头比对,发现有疑问且无法确认其合理成因或者无法消除疑点的;

(三)根据上级国家税务局的工作安排或本级国家税务局认为需要进行纳税评估的。

第十九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根据纳税评估业务的相关规定,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第二十条大企业纳税评估工作由省、市(州、地)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第二十一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将纳入纳税评估的大企业名单和评估结果报送同级纳税评估领导小组备案。

第六章个性化纳税服务

第二十二条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增强税法透明度,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理念,切实维护和保障大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三条根据行业特点和大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辅导和宣传,提供多形式的个性化服务。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税企双方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不断完善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方法,提高个性化纳税服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经常性调研,收集、研究和反映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工作。

第七章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和审计

第二十五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依据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日常检查对象。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涉嫌税收违法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移交稽查。第二十六条稽查部门对大企业的税收检查,应会商本级大企业税收管理

部门。并将稽查结果反馈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依法对存在以下避税嫌疑的大企业,启动反避税调查和审计:

(一)滥用税收优惠;

(二)滥用税收协定;

(三)滥用公司组织形式;

(四)利用避税港避税;

(五)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

第二十八条大企业的日常检查工作由省、市(州、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大企业的反避税调查和审计工作由省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所称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是指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处、市(州、地)国家税务局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科(处)。第三十条本办法由贵州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从2010年9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办法(试行)范文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公告

2011年第6号

现将〘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公告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1—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一条至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九条至第一百二十三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14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对象是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和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是我省各级国税机关开展关联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规范,主要适用于关联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第二章 关联企业税务管理模式

第四条 为积累特别纳税调整资料,准确掌握避税嫌疑企业,保证特别纳税调整和跟踪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实行省、市国家税务局专业化管理和县(区)国家税务—2 — 局基础管理的模式。

第五条 省国家税务局专业化管理是指导和检查市国家税务局专业化管理和县(区)国家税务局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全省行业信息资料库、全省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台帐。

第六条 市国家税务局专业化管理是落实省国家税务局专业化管理,指导和检查县(区)国家税务局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市级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台帐,落实避税嫌疑企业等基础工作。

第七条 县(区)国家税务局基础管理是辅导、督促纳税人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报送和提供相关资料的法定义务,自觉遵从税法的规定,全面申报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收集整理关联企业基础信息资料,对企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管;审核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进行企业关联关系认定、关联交易类型判定、关联交易认定;开展同期资料管理;建立和完善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台帐;进行企业关联交易分析和避税嫌疑企业筛选以及涉及跟踪管理的相关基础性工作。

第三章 基础管理

第八条 企业应在纳税终了后五个月内,在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就其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附送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办人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3— 包括〘关联关系表〙、〘关联交易汇总表〙、〘购销表〙、〘劳务表〙、〘无形资产表〙、〘固定资产表〙、〘融通资金表〙、〘对外投资情况表〙和〘对外支付款项情况表〙等。企业按规定期限报送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明确关联企业信息采集人员和职责;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进行认真审核;审核通过后,填写受理税务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受理日期,并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受理专用章。

第十一条 关联企业信息采集职责应包括关联企业认定标准、关联交易类型、关联交易额的认定、对外投资情况、对外支付款项情况等企业基础信息资料的申报、审核认定、CTAIS系统录入、结果送达等内容的管理要求,统一分析处理方法,达到准确采集关联企业信息的工作目标。

第十二条 关联企业认定标准。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具有下列关系之一关系的,构成关联企业:

(一)一方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或者双方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方所持有的股份达到25%以上。若一方通过中间方对另一方间接持有股份,只要一方对中间方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则一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按照中间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计算。

(二)一方与另一方(独立金融机构除外)之间借贷资金占—4 — 一方实收资本50%以上,或者一方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是由另一方(独立金融机构除外)担保。

(三)一方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下同)或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是由另一方委派,或者双方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同为第三方委派。

(四)一方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同时担任另一方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一方至少一名可以控制董事会的董事会高级成员同时担任另一方的董事会高级成员。

(五)一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方提供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特许权才能正常进行。

(六)一方的购买或销售活动主要由另一方控制。

(七)一方接受或提供劳务主要由另一方控制。

(八)一方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质控制,或者双方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包括虽未达到本条第(一)项持股比例,但一方与另一方的主要持股方享受基本相同的经济利益,以及家族、亲属关系等。

达到关联企业标准的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关联关系表〙;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审核并对确实构成关联关系的纳税人填写〘企业关联关系认定表〙予以确认。

第十三条 关联交易类型。关联交易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有形资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

—5— 通工具、机器设备、工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资产的购销、转让和租赁业务;

(二)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专利、商标、客户名单、营销渠道、牌号、商业秘密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权的提供业务;

(三)融通资金,包括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以及各类计息预付款和延期付款等业务;

(四)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行销、管理、行政事务、技术服务、维修、设计、咨询、代理、科研、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的提供。

第十四条 关联交易额的认定。根据企业与认定的关联企业之间符合关联交易类型的业务往来,其所实际支付和收取的价款、费用金额,构成企业关联交易额。企业报送〘购销表〙、〘劳务表〙、〘无形资产表〙、〘固定资产表〙、〘融通资金表〙、〘关联交易汇总表〙,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据关联企业信息采集职责审核后,填写〘企业关联交易认定表〙确认。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企业关联信息资料,审核企业报送的〘对外投资情况表〙、〘对外支付款项情况表〙,填写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台帐内容,将〘企业关联关系认定表〙、〘企业关联交易认定表〙通知企业,并履行送达手续。

第十六条 关联交易企业税务管理电子台帐由〘企—6 — 业发生关联业务往来基本情况表〙、〘企业关联交易及跨境关联交易户数金额比重情况表〙、〘分行业企业关联交易及跨境关联交易户数金额比重情况表〙、〘企业关联交易重点监控表〙组成,包括统计、分析和监控等内容。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要求于每年7月15日前上报关联交易企业税务管理电子台帐,并将连续3年亏损或跳跃性盈利企业、存在进出口业务企业、发生跨境关联业务往来企业、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企业、应准备同期资料企业、据实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以及发现有其他避税嫌疑问题企业筛选出来,实施关联交易重点监控。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对企业关联交易申报的检查,及时发现、纠正企业隐瞒关联关系、少报关联交易额的行为,提高关联关系、关联交易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关联交易审核的基础上,结合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评估、税源管理和税务检查等工作,重点关注关联交易数额较大或类型较多的企业;有长期固定的原材料供应商或产品销售对象的企业;长期亏损、微利或跳跃性盈利的企业;低于同行业利润水平的企业;利润水平与其所承担的功能风险明显不相匹配的企业;与避税港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关联申报或准备同期资料的企业;其他明显违背独立交易原则的企业,加大避税嫌疑企业的筛选力度,拓宽发现企业避税问题的工作面。

第十八条 对税收征管、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查等

—7— 环节发现的企业避税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书面通知市局反避税部门,由反避税专业人员进一步落实避税嫌疑企业。

第四章 同期资料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应根据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按纳税准备、保存、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其关联交易的同期资料。

第二十条 同期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结构

1.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相关组织结构及股权结构;

2.企业关联关系的变化情况;

3.与企业发生交易的关联方信息,包括关联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董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构成情况、注册地址及实际经营地址,以及关联个人的名称、国籍、居住地、家庭成员构成等情况,并注明对企业关联交易定价具有直接影响的关联方;

4.各关联方适用的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税率及相应可享受的税收优惠。

(二)生产经营情况

1.企业的业务概况,包括企业发展变化概况、所处的行业及发展概况、经营策略、产业政策、行业限制等影响企业和行业的主要经济和法律问题,集团产业链以及企业所处地位;

2.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占收入总额的—8 — 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3.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及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及其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并参照填写〘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

5.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可视企业集团会计情况延期准备,但最迟不得超过关联交易发生的次年12月31日。

(三)关联交易情况

1.关联交易类型、参与方、时间、金额、结算货币、交易条件等;

2.关联交易所采用的贸易方式、变化情况及其理由;

3.关联交易的业务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与非关联交易业务流程的异同; 

4.关联交易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及其对定价的影响;

5.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副本及其履行情况的说明;

6.对影响关联交易定价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因素的分析;

7.关联交易和非关联交易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划分情况,不能直接划分的,按照合理比例划分,说明确定该划分比例的理由,并参照填写〘企业关联交易财务状况分析表〙。

(四)可比性分析

1.可比性分析所考虑的因素,包括交易资产或劳务特性、交易各方功能和风险、合同条款、经济环境、经营策略等; 

—9—

2.可比企业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

3.可比交易的说明,如:有形资产的物理特性、质量及其效用;融资业务的正常利率水平、金额、币种、期限、担保、融资人的资信、还款方式、计息方法等;劳务的性质与程度;无形资产的类型及交易形式,通过交易获得的使用无形资产的权利,使用无形资产获得的收益;

4.可比信息来源、选择条件及理由;

5.可比数据的差异调整及理由。

(五)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1.转让定价方法的选用及理由,企业选择利润法时,须说明对企业集团整体利润或剩余利润水平所做的贡献;

2.可比信息如何支持所选用的转让定价方法;

3.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的过程中所做的假设和判断;

4.运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和可比性分析结果,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以及遵循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

5.其他支持所选用转让定价方法的资料。

第二十一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可免于准备同期资料:

(一)发生的关联购销金额(来料加工业务按进出口报关价格计算)在2亿元人民币以下且其他关联交易金额(关 — —10联融通资金按利息收付金额计算)在4000万元人民币以下,上述金额不包括企业在内执行成本分摊协议或预约定价安排所涉及的关联交易金额;

(二)关联交易属于执行预约定价安排所涉及的范围;

(三)外资股份低于50%且仅与境内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准备同期资料:

(一)除本办法第二十一十七条规定免于准备同期资料以外的所有企业。

(二)税务机关实施特别纳税调整后处在跟踪管理期内的企业。

第二十三条 属于应准备同期资料的企业或处于跟踪管理期内的企业,应在次年5月31日之前准备完毕该同期资料,并于6月20日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

企业因不可抗力无法按期提供同期资料的,应在不可抗力消除后20日内提供同期资料。

第二十四条 有关报送同期资料的要求:

(一)企业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同期资料,须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表签字或盖章。同期资料涉及引用的信息资料,应标明出处来源。

(二)企业因合并、分立等原因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的,应由合并、分立后的企业保存同期资料。

(三)同期资料应使用中文。如原始资料为外文的,应附送

—11— 中文副本。

(四)同期资料应自企业关联交易发生的次年6月1日起保存10年。

(五)各市局应于每年7月15日前及时将提供同期资料名单上报省局。

第五章 专业化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市国家税务局指导基础管理,定期对关联申报、认定、关联电子台帐维护等管理情况实施检查。

第二十六条 省国家税务局积极利用所得税汇算清缴、进出口退税数据、互联网信息以及外购数据库等信息,加强与海关、银行、工商、统计、证券、商务、外汇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并通过整合内部及外部收集的价格、利润率等信息,制定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适合全省特别纳税调整工作需要的信息资料库。

市国家税务局积极利用各类征税、退税、售付汇出具税务凭证等信息资料,按照省局制定的基础信息资料采集标准和管理办法,配合省局完善行业信息资料。

第二十七条 省、市国家税务局建立和完善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台帐,将关联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项目,并与其他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相结合,建立起各部门信息共享、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市国家税务局重点审核涉外企业的关联交易信息,实现涉外 — —12企业关联申报采集率100%的工作目标。

第二十八条 省、市国家税务局加强对同期资料的管理,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抽查审核,重点审核定价体系的描述、功能风险分析、定价方法的选择、定价的数据支持以及其他企业相关信息。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督促主管税务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市国家税务局对反映的避税问题应及时开展企业避税嫌疑分析,回复评估意见;组织和实施特别纳税调整立案前的调查、分析、评估等工作,上报〘特别纳税调整立案审批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企业未按规定期限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的,由主管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报送,并可按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企业未按规定保存同期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并可按征管法第六十条的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企业拒绝提供同期资料等关联交易的相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依照征管法第七十条、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及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

—13— 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表证单书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和〘〖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表证单书〙。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分送:各市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陕西省国家税务局 2011年6月27日印发

打印:姜

校对:国际处 李砚海

— —14

第五篇: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

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办税服务厅,是指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集中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机构和场所。

第三条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税源分布和税收征管工作需要,本着便利纳税人、降低征纳成本的原则,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厅。提倡国税局、地税局共建办税服务厅。

第四条 税务机关要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造良好办税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办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 办税服务厅应当按照规范、便捷、高效、文明的原则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和满意度。

第六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各类涉税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由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

第七条 办税服务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办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登记事项;

(二)办理纳税申报、认证、税款征收等事项;

(三)办理发票发售、代开、审验、缴销等发票管理事项;

(四)实施税务违法的简易处罚;

(五)开展纳税咨询,提供办税辅导;

(六)公开涉税事项,宣传税收政策;

(七)受理涉税审批申请,办理备案事项;

(八)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第八条 各省税务机关应当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岗责体系,统一规范办税服务厅岗位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九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办税服务厅与相关单位、部门的业务衔接,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办结时限,切实提高办税效率。

第十条 办税服务厅要推行办税公开,通过公告栏或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设施公开税收政策、办税程序、服务承诺、税务行政收费项目、税务违法处罚标准、办理时限、办公时间、咨询和投诉举报电话等应公开事项。

第十一条 办税服务厅应当提供以下服务:

(一)导税服务。引导纳税人到相关的服务区域或窗口办理各类涉税事项;辅导纳税人填写涉税资料、使用自助办税设施,解答纳税人办税咨询。

(二)全程服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涉税审批事项,应当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办理。

(三)限时服务。纳税人涉税审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并即时办结或限时办结;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延时服务。对下班时正在办理的涉税事项,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办理完成。

(五)预约服务。根据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办税服务厅可与纳税人约定适当时间办理涉税事项。

(六)提醒服务。及时提醒纳税人在法定时限内履行纳税义务或告知纳税人相关的税收政策,避免纳税人因工作疏忽或不了解税收政策变化而受到不必要的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 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积极推行以下服务:

(一)网上办税。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申报缴税、报税认证、文书申请等涉税事项。

(二)联合办税。各级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应加强工作协作和信息共享,联合办理有关涉税事项。

(三)同城通办。税务机关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实现纳税人不受地域限制,自主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项。

第十三条 办税服务厅的环境建设应简洁实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范统一。

第十四条 办税服务厅一般设置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和等候休息区等功能区域,各地可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各类涉税事项,为纳税人提供“一窗式”服务。条件暂不具备的,可设置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纳税三类窗口或综合服务、发票管理两类窗口。

第十六条 办税服务厅应当设置公告栏、意见箱,提供自助办税设施、宣传资料、表证单书及填写范本、笔墨纸张及相关用品。具备条件的,可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排队叫号系统和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等设施。

第十七条 各地应当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统一规范设置办税服务厅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办税服务厅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工作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提高办税服务质量。

第十九条 办税服务厅要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安全运行。

第二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应当合理配置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在干部交流、职务晋升、福利待遇、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予以适当倾斜。

第二十二条 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要统一着装上岗,推行首问责任制,做到爱岗敬业、公正执法、业务熟练、服务规范、清正廉洁。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试行。

下载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盐边县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学校管理办法(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