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1:0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

第一篇: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

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

综合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历史地看,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各项金融业务差异越来越小;而技术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概念中的资金融通成本、收益对比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金融全球化极大地强化了竞争,迫使金融企业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效率。而所谓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主要是指一家金融机构经营若干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如商业银行除了经营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之外,又经营非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包括租赁、信托、保险、投资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等业务。在当前金融业发展背景下,综合化经营也是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所向。

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存在竞争发展优势。一是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就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便利,客户在一家机构就能办理所有的金融业务。二是发挥优势,获得新的赢利空间和增长潜力。银行实施综合化经营可以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改变因传统业务领域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经营成本日益增高、边际效益递减的态势。三是避免集中度风险。通过综合化经营可以合理调整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分散经营风险,避免因同类产品、同类业务的风险敞口占比过大而形成集中度风险问题。

其次,我国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模式。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几种典型的综合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种类型是银行业进军信托、租赁等打破分业经营的界限。第二种类型是保险业进军银行、信托等不断整合金融资源。第三种类型是融实业和金融为一体的实业企业,第四种类型是地方政府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看出,伴随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实践,部分金融机构、乃至非金融机构,试图努力创新综合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形式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多种模式并存发展的综合经营竞争格局。

再次,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需要克服的困难。尽管银行金融机构实施综合化经营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是要经营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十分复杂。所以我国金融业必须要对众多的风险因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风险管理的方式问题、风险管理的整合问题、交易风险的控制问题、风险的放大与集中问题和风险管理的制度问题都是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需要克服的困难。此外,现行的管理人员基本都熟悉单一业务经营条件下的风险管理,对跨市场、跨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缺乏经验,对整合和集成多种金融业务、管理综合金融风险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

最后,我认为,在未来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工作中,应当重视或着力解决如下迫切问题。一是统一认识,抓住机遇,继续积极稳妥地将我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向前推进;二是在探索综合经营道路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综合经营模式和战略定位;三是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体制机制;四是在发挥综合经营协同效应的同时,金融机构应当注重集团层面整体风险的隔离和防范。

综上所述,在当前金融业发展背景下,综合化经营也是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所向。综合化经营可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战略优势,包括信息优势、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多元化利益等,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其有限资源,实现金融业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以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提高。

第二篇: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行性分析 论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金融混业经营的概述„„„„„„„„„„„„„„„„„„„„„„1

(一)混业经营的定义„„„„„„„„„„„„„„„„„„„„„„„1

(二)金融混业经营的特征„„„„„„„„„„„„„„„„„„„„„1

(三)金融混业经营的优势„„„„„„„„„„„„„„„„„„„„„1

(四)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2

二、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2

(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分析„„„„„„„„„„„„„„„3

1、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作用„„„„„„„3

2、实行混业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3

3、实行混业经营可以分散风险„„„„„„„„„„„„„„„„„„„3

4、通过混业经营,使金融机构规模扩大„„„„„„„„„„„„„„„3

(二)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力„„„„„„„„„„„„„„„„„„4

1、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金融混业经营动力源„„„„„„„„„„4

2、世界金融一体化使我国必须实现金融混业经营„„„„„„„„„„„4

三、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具备的条件„„„„„„„„„„„„„„„5

(一)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内控约束机制„„„„„„„„„„5

(二)我国具有推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要求„„„„„„„„„„„„„5

(三)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要求„„„„„„„„„„„„5

(四)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5

(五)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是我国混业经营的制度保障„„„„„„„„„5

四、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政策性建议„„„„„„„„„„„„„„„„6

(一)健全金融法制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约束„„„„„„„„„„„„„6

(二)明确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管主体„„„„„„„„„„„„6

(三)建立防火墙制度„„„„„„„„„„„„„„„„„„„„„„„6

(四)构建统一监管信息平台„„„„„„„„„„„„„„„„„„„„7

五、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的逐渐进入, 国内金融机构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分业经营体制进行改革,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本文试图通过对混业经营的定义、特征、优势、现状分析;接着对混业经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作用及已经具备的条件分析;然后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行性进行论述,最后提出过渡时期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应健全金融法制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约束明确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管主体,建立防火墙制度,构建统一监管信息平台等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混业经营,金融业,风险控制 可行性分析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概述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定义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如今,世界上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大多数国家在金融业都实行混业经营。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

(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特征

混业经营有两个特征:第一是业务的混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可以兼营所有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是不分离的。第二是管理的混乱,这种混乱既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混乱,又包括监管机构监管的薄弱。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混乱表现在混业经营格局下严重的利益冲突与金融企业内部的风险传播。

(三)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优势

1、全能银行同时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势互补。

2、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3、混业经营使全能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证券承销的风险。

4、实行混业经营,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这

样便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

(四)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严格的分业体制模式逐步成为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障碍,不利于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际上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开始了混业经营改革的突破,商业银行首先开始尝试涉足其他金融领域。虽然这种突破还处于低层面,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和合作深度,但银行混业经营的初步发展已露端倪,各家商业银行与多种金融企业的合作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一种金融产品不仅涉及了双方合作,有的已经发展为三方、四方合作,这种多边的协作形成一种创新团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逐步获得了市场认同。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具备多元化特征,符合未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获得监管层的支持,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混业经营提供政策依据,随着混业经营的呼声渐高,引起了包括监管部门在内各界的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利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管制有所放松。2005年,我国正式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试点,并在金融业立法方面进行了修改,为进行混业经营试点留出了适当的空间。

2006年,数家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纷纷有意涉足券商;保险公司参股银行、券商热情大增;券商纷纷寻求期货公司等合作伙伴。跨行业金融交叉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2007年,在金融混业经营试点逐渐获得监管层认可的基础上,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国金融混业经营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监管部门还出台了一批通知、意见等解释性、具体性的配套规定,这都有力地促进了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

第二、银行与同业的合作不断广化深化

首先是带有一定混业性质的销售渠道合作,其覆盖范围几乎扩展到所有主要金融企业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代理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是较早出现的合作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混业,产品其实是各自的,但银行在代理的过程中熟悉了同业产品的运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次是资金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涉足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等,使得银行资金能够跨市场流动,打破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壁垒,不同行业资金的沟通能力加强。再次,复合金融工具的推出取得一定突破,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银行

对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实际上这类产品属于创新业务,已经具备衍生产品的某些特征,代表着混业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金融控股公司取得较大发展

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各类金融控股公司朝着纵深发展,出现了以金融机构、集团公司和企业为主体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这其中的代表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平安保险集团等。而根据最新的规定,银行也可出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系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金融也混业经营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混业经营必然性分析

1、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的作用

2、实行混业经营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以利于金融业追求规模经济 通过银行间并购,可以撤消大量重复的网点机构,精简人员,共享资源(包括客户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等),变外部竞争为内部竞争,使赢利水平发生质的变化。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还可以利用在提供一种服务时获得的信用向客户推荐它的其他服务,将与某一客户关系的固定成本(物力与人力)分摊到更加广泛的产品上,降低业务开发和推广成本。例如可以利用分支行已有的销售渠道,以较低的边际成本销售证券和保险产品。

3、实行混业经营可以分散风险

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可有效地分散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趋于稳定。就整个金融体系而言,要求分业经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商业银行进入证券承销领域,危及商业银行系统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美国White研究报告表明,证券附属机构的盈利要高于银行的盈利,并且证券附属机构债券对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影响。

4、通过混业经营,使金融机构规模扩大,可以减少因金融开放导致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首先,安全性将相对提高。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信誉等所有经营发展免受损失的可靠性程度,一般与规模成正比。银行并购之后,规模扩大、存款来源增多、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充足率提高,而信用等级也随之相应提高。

其次,流动性将相对增强。一方面,并购后银行资产规模扩大,变现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并购后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客户资源进一步丰富,筹资渠道增多,经营成本下降,更有利于拓展新的客户群体,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再次,风险性将相对分散。银行并购后,经营业务的领域更加广泛,金融产品的种类增加,相对风险也将分散。如果一种业务品种出现问题,将因其所占比例有限,不会给银行带来致命打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客户数量增多,单个客户经营不善或恶意逃债,会因其占客户总量的比例较小,给银行带来的资金损失也将会相对减少。

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限制。我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将直接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我国必须在制度上来保证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因此,在客观上需要我国从过去的分业模式转变为混业模式,以此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其竞争力。

(二)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力

1、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金融混业经营动力源

从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过程来看, 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利润的最大化是混业经营推动力的源泉。我国混业经营的内部推动力仍来自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追求利润的需要。从实践来看, 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实际上把它们的业务限制在一个更加狭窄的范围内, 由于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下, 商业银行的利润被限制在一狭隘的空间内(利润来源单一), 银行的规模经济得不到体现, 银行的风险更加集中和扩大,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存贷上, 其利润也主要来源于存贷差。中国央行最近的一次利率调整, 已使得中资银行单一利润来源的局限性凸现。自我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以后, 我国经济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资本市场的繁荣, 大大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 优质客户资源不断的流失, 而留在商业银行里的则是那些有一定风险度的客户, 带给银行的只能是巨额的不良资产和不断加大的经营风险, 而证券市场如火如荼, 券商资本金规模不过800 亿元左右, 但近几年每年创造的利润却相当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利润总和。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 传统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新业务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加之中国入世, 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金融市场, 商业银行岂能坐以待毙。

2、世界金融一体化使我国必须实现金融混业经营

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是大势所趋。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 而这些金融机构大多是全能型的, 它们必将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

术、多样化的服务,对我国金融业形成竞争优势, 我国现行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亦允许外资银行从事外币投资业务。全能型外资银行或金融集团将同时向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申请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牌照, 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使国有商业银行效益状况进一步恶化。2002 年央行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明确了商业银行可开办金融衍生业务, 以及投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而且中信、光大、平安保险集团, 事实上已经具备全能型金融机构的雏形,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国正在积极调整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使之与国际金融业接轨, 向混业经营挺进。

三、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具备的条件

(一)商业银行本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保护银行自身安全运作与稳健经营以及规避风险的功能,主要包括各项金融业务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一套保证不同业务独立运作的机构、人员、管理和监督制度。目前,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具备混业经营所必需的条件。

(二)我国具有推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要求

首先,我国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实行混业经营的历史,公众和金融机构对金融界混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是可以适应和接受的。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金融界内外部管理的日趋规范,当初实行分业经营的意义正在逐步减弱。而且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在中国也只不过实行了短短几年,不应该也不会从思想上因为改革实行混业经营所造成类似于其他金融领域改革所面临的思想意识方面的障碍。

(三)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的要求

这种趋势的继续发展,改变了金融业的市场环境,使其传统的业务界限和行业分工日渐模糊,条块分割格局也已被打破。这无疑会影响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动,从而推动我国由分业转向混业

(四)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机构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与金融信息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能力,使金融机构可以进入原先不敢进入或无法进入的非传统领域,扩大了金融工具的交易范围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金融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最终会突破分业限制,为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

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混业型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与混业平衡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使金融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

(五)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是我国混业经营的制度保障

证监会下发的《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允许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参与基金业务,既是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需要,反过来也推动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经批准可以开办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和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首次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代理证券业务。这表明央行默许了银证混业经营的现状,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2006 年10 月18 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首次对保险机构收购商业银行股权有关事宜作出明确规定,允许各类保险机构投资购买境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的股权。由此,保险公司收购银行的通道其实已经全部打

四、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政策性建议

(一)健全金融法制体系,强化市场准入约束

主要做到两点:一是及时出台金融创新指引类的指导性文件,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组织形式、不同市场上的资金分配比例、市场操作规则、融资方式、主要人员的配备等都要在配套的法律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行为。二是严格市场准入约束,新业务品种进入市场前,金融监管部门要对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和关键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审核和审查,制定量化准入指标和信息披露机制,对于极易引发大规模金融风险的新业务,对于尚未建立风险控制措施的新业务,要坚决制止。这样,监管部门就可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减少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明确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管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具有超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特殊性,同时又履行金融稳定的职责,担负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任,为此宜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对卡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主要监管责任,并兼任协调监管之职,建立相应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和工作程序,定期召开“一行三会”关于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的专题会议,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落实信息共享机制,妥善解决监管归属划分、监管利益冲突等问题,有效实现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

险的主监管和协同监管。

(三)建立防火墙制度

首先,建立法人防火墙,设置独立法人实体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经营,不允许采取事业部制,以区隔各自风险传递,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其次建立业务防火墙,严格限制银行与证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再次,建立资金防火墙,禁止或限制资金在金融集团内部的任意流动;最后,建立管理信息防火墙,防止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有害信息的流动,出台银证、银保等的数据交换标准等等。

(四)构建统一监管信息平台

一是建立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建议在人民银行中设立跨行业风险评估机构,与三个监管部门配合,监测交叉性金融风险,并追踪调查金融风险对各行业的影响,建立警报发布机制,对各类较大的系统性危机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提出应对措施,供决策层思考。现阶段还应着手建立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予以制度化,通过金融机构的定期报送、人民银行的定期收集汇总,对可能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和必要的风险提示,从而实现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统一、完整、准确、有效的监管。二是应尽快建立某种强制性的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金融机构除披露传统的金融业务外,还应增加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披露。加强市场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约束,防止金融机构按自身的利益行事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促使金融机构形成及时、全面、合规地发布信息的自律机制。

五、结束语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形势和我国金融的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与国际金融业的全面接轨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清楚、正确地认识国际金融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如今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全能化趋势日益增强、加快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需要立法、证券市场、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出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1】白凯.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 【2】李林.论分业体制下实践混业经营.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 【3】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6】王华庆.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7】王自力.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与监管模式的重新探讨 金融研究,2000 【8】胡章宏.从规范分业合作走向混业经营.国际金融报, 2002-04-29 【9】 张亨.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0】王玮.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与发展模式建议 2007 【11】周小川.稳步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 2006 【12】谢群.现阶段我国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监管制度探析

2008

第三篇:我国金融业的回顾

我国金融业的回顾、总结、反思与前瞻

时至今日,我国金融业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改革道路。经历了最初的改革承包试点、93年的“严打”、98年的政府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终于意识到仅靠外界的“物理变化”难以真正使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成功,于是改革的方向转变为了“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此,引进战略投资者、重塑公司治理结构、推动银行上市成为了新一轮的改革手段。回顾这样一条由外而内的改革道路,我认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走走弯路并非坏事。93年严打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为之后的改革找到了突破口,而98年的政府注资和不良资产的剥离也为后来国有银行资金雄厚、账面干净起到了必要的铺垫作用。虽然这些主要依靠政府的改革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银行的弊病,但是其为后来银行业自身的内部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其作用不该被忽视。

诚如文中所言,迄今的改革成果大多倚赖于国家付出的高额成本,我们不该为此而沾沾自喜。四大行上市并非是改革的终端,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改革的后续动力应该更倚赖于四大行通过改革所建立的公司治理机制、资产管理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所发挥的作用。只有通过银行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才能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不依赖于母体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回顾与总结我国金融业的改革道路,其中不免仍存在诸多不足与诟病。其一体现在现代银行意识的缺失上,银行上下缺少共同的信仰、文化,对于贷款的发放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也将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硬件”上的改革,更要关注意识上更新与转变。其二,体制的不完善、权力范围划分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这必将阻碍银行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这三类问题都极具复杂性,需要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解决。其三,银行的盈利结构仍需改善,现今的银行利润仍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未来还应进一步开发中间业务等创新项目的利润,优化盈利结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我国银行的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安全性是银行健康运营的坚实基础,只有在良好的风险调控体系和内控体系下银行才能进一步的增强其盈利能力,因此完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是未来银行改革的首要任务。这依赖于强化控制意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此外,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在竞争环境更为复杂、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稳步前进。而今,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似乎是国际化的大趋势,但是回顾历史,银行业毕竟曾经从混业走向分业,应该从历史经验中充分吸取教训,在转变过程中不能过于急躁,应在更为完善的监管体质和理论支撑下逐步实现转变。

第四篇:综合化经营平台日益完善-建设银行

综合化经营平台日益完善

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之初,小平同志曾专门批示:“建行是为国家把大门的。”如今,建设银行成立近60年来,在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始终走在中国金融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自股改上市以来,建设银行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引导,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2012年初,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定位,全面推进集团战略转型。建设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战略,是在发展好银行主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保险、信托、投行、基金、租赁、证券等非银行业务,构建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效益来源多样、风险分散可控的经营构架,同时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功能选择,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最终目标是成为功能齐全、领先同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这将有助于提升集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这一战略也对建设银行提出了“高标准”,即调整服务方式,瞄准客户日益丰富、日趋多元的金融需求,拓展新兴战略性业务,以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消费金融等方式,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功能选择,引领客户需求升级。

这一战略更对建设银行规范经营提出“严要求”,即要有系统完备、运营规范、风险可控的机制和制度体系,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营体系和组织架构体系,确保全行集约高效、稳 健协调发展。

这一战略是建设银行深入分析研判国际和国内形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正确选择,也是建设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营转型,建设“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具体实践。

经过不懈的努力,建设银行综合化经营平台日益完善。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已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银行5家境内子公司,建银国际1家境外非银行类子公司,以及27家村镇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牌照种类在银行同业中有一定先发优势,在四大行中独家拥有信托牌照,率先控股寿险公司,首批设立基金、租赁公司,综合化经营平台已初步搭建,综合化金融功能已基本健全。

子公司业绩优异。子公司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显著高于集团平均增速和行业平均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境内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规模合计约1300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过4100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同比增长55%,ROE 逐年稳步提升,资产质量总体良好。子公司在所属行业确立一定市场地位。子公司作为建设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在所属行业积极拓展业务、服务客户,并在服务实体经济、扶植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促进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建信人寿保费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收购仅两年,保费收入行业排名由41位提升 至18位,今年前9个月规模保费同比增长78%,银行系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建银国际已发展为香港中资投行的佼佼者,截至三季度末,IPO项目数量在中资银行系投行中排名第二,并购项目数量及金额继续领跑中资银行系投行,完成中海油、中广核等大型央企债券承销项目,为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为着眼点,母子公司良性互动,集团战略协同初见成效。通过加强战略协同体制机制建设,从政策、渠道、客户、产品等方面整体安排,集团成员在市场拓展、交叉营销、产品研发、资源配置、客户共享方面的跨境跨业协同联动日益深化。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同时利用非银行金融牌照优势和特定领域专业化、差别化服务能力,建设银行为客户提供一致性、高品质和高效率的境内外金融产品与服务,全面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元化、差别化金融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集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集团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设银行在稳健推进综合化经营的同时,高度关注综合化经营可能带来的集团内部风险传染和叠加,进一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集团并表风险管理,主动管控集团风险。同时,建立完善防火墙制度,严格限制子公司之间在资本、业务、人员和信息上的不当联系及流动,防范利益冲突,控制风险传递和外溢。目前,建设银行综合化经营风险总体可控,并表机构监管指标达标,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自2012年初进一步明确“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定位以来,建设银行集团一体化经营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非银行金融牌照种类领先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集团和子公司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也基本形成,服务集团、做大做强,境内子公司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13年,建设银行的出色业绩和良好表现受到了市场与业界的充分认可,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位列第5,较上年上升2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3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名”中,位列第2,较上年上升13位。

未来的建设银行,将在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稳健发展的征途上书写更亮丽的篇章。

第五篇: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BAIYUNZHIYE.COM DAYU-NT.COM chinablackfood.cn AOGOBO.COM YANGZHIQIU.COM WXSJTWJ.COM 关于我国金融业税收政策改革的建议

2012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6%,但在2013年3月伦敦金融城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13次报告中,上海得分67..2012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50.3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6%,但在2013年3月伦敦金融城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13次报告(GFCI 13)中,上海得分674分,排名跌到了24名(上海在GFCI 12中排名19位,在GFCI 11中排名11位),这说明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的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而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近几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始终位列第三位,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税收是影响金融实体运行状况的主要财政性成本,税收政策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软环境,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CDSXFM.COM XBDWJ.COM XCXSYB.COM DFBLCZ.COM CCXP2011.COM WXCLGYB.COM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 税收政策问题

上海金融行业的税收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决定的。目前中国银行业现行税收体系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起来的,其间虽经几次调整,但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税收政策上存在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合理、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偏重以及营业税税率偏高和流转税负偏重等问题。

1.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合理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依照应税所得项目分别规定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或比例税率。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免征额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则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

上海的个人所得税从总体上存在诸多不合理, 一方面将个人因任职、受雇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对个人从境内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可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对境内上市公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单位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为个人取得的非勤劳所得,有的征税,有的轻课或免税,有失税收垂直公平原则,有碍所得税再分配作用的发挥。

这将至少从两个方面对金融、保险、证券活动产生影响: 一是总体税负水平偏高时,直接减少储蓄和投资的数量和欲望;二是从金融、保险、证券储蓄和投资获利的比重下降, 降低了金融、保险、证券储蓄和投资的吸引力。

与香港相比,上海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偏高。近年来各国、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普遍呈下调趋势, 许多国家的最高边际税率已经降到40%以下(如日本、泰国为37%,韩国为36%,印度为30%,巴西为25%,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分别只有34%和31%)。而且是分项征收,税前扣除项目少,扣除标准偏低。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计上,未能充分考虑纳税人的个体差异、纳税能力等因素,对净所得征税的特征表现不明显。综观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像中国这样费用扣除不考虑家庭支出是很少的。

2.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偏重 BAIYUNZHIYE.COM DAYU-NT.COM chinablackfood.cn AOGOBO.COM YANGZHIQIU.COM WXSJTWJ.COM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根据新的所得税法,中国从此将逐步告别企业所得税“双轨”时代,统一后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确定为25%。应纳税所得=利润总额-弥补以前亏损-免除国库券利息收入+超过规定的利息支出+超过计税工资支出部分+多提的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超过规定提取的呆账准备金+超过规定比例的业务宣传费及业务招待费、超过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款+违法经营缴纳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各项赞助费支出等。

据上海市的统计,全市内资金融企业的平均实际税负高于其他内资企业的实际平均税率14.2个百分点,个别银行税负高达50%左右。外资金融企业税负率高于其他外资企业税负率3.6个百分点。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25%后,还是高于香港16.5%的税率。而且由于中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 同样的所得税税率给企业带来的综合税收负担已经偏重, 同时,中国银行业呆账准备金计提标准过严、呆账损失审批过严等问题尚未解决,使得呆账损失、足额的呆账准备金难以在税前扣除而增加了金融企业所得税税负。在此情况下, 若不采用较低的所得税税率, 必然导致企业总体税负过重, 缺乏竞争力。

3.营业税税率偏高,流转税负担偏重

不论从事何种应税金融业务,在中国都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按营业税税额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免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目前,中国对金融企业征收的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则因纳税人所在区域不同而不同,在市区的征税税率为7%,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则为5%,而在其他区域税率为1%。由于金融机构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或县城、建制镇内,实际适用税率多为7%或5%。教育费附加则统一按3%的附加率征收。中国现行营业税共有9个税目,除娱乐业征收5%~20%幅度的比例税率外,其他税目分别按3%和5%两档税率征收。金融企业实行的是5%的税率,与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税率相同,但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讯等行业3%的税率相比,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的金融行业除了缴纳营业税外,还需缴纳印花税。金融业缴纳的印花税可以分为几种:贷款合同印花税、房产合同印花税以及股票交易印花税。印花税因交易凭据的不同,税率和税基都不尽相同,如银行贷款的印花税税率为0.05%。,而保险公司非寿险和租赁公司融资租赁的印花税税率为1%。,基金管理公司买卖证券需要交纳的印花税税率为2%。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

在中国,股票交易印花税除了是税收工具以外,更是成为政府调控股票市场的重要工具。股票交易印花税自1990年在深圳开征后,共调整了9次,每次税率调整无不与中国股市的牛熊交替有关,一般会在牛市中后期上调,在熊市中后期下调,中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不稳定,调整十分频繁。虽然与其他税种相比, 印花税税率很低,但它一般按涉及的交易额(如CDSXFM.COM XBDWJ.COM XCXSYB.COM DFBLCZ.COM CCXP2011.COM WXCLGYB.COM 贷款合同金额)全额计征,因此,从实现的营业收入角度看,印花税也占有一定的税负比例。这样,金融机构从事证券买卖,既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又要缴纳印花税。这几种税叠加后,加重了金融企业的流转税负担。

上海金融业税收政策 改革建议

上海作为人民币金融中心,正在进一步朝着建设全球金融中心而努力,设计一个合理的税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全球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后起的国际金融中心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为金融行业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是十分关键的。

1.在所得税方面进行适应的调整

个人所得税税负偏高无疑会间接提高金融行业的人工成本,从而影响其竞争力。因此,应当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制定合理的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改变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模式,实行国际通行的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中,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等主要项目实行综合征收, 按月(次)预征, 年终汇算清缴。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适当提高纳税人的基本扣除额, 增设赡养人口和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扣除项目, 调整住房和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扣除项目, 按照社会平均生活水准合理制定并适时调整相应的扣除标准。允许资本损失从资本利得中扣除,但是扣除额不得超过当期的资本利得, 扣除不完的部分可以从以后的资本利得中扣除。适当降低税率,近期可以考虑将工资、薪金所得的最高税率降为40%。

2.改革金融业营业税的征收方式并适当降低税率

中国目前金融业的间接税采用的是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而且营业税的税基是银行的贷款利息和收费等项收入,而不是针对银行的经营利润等收入征收。这使得银行业的间接税负担相对比较重。不仅无法与香港等不征间接税的城市相比,而且也比大多数有间接税的金融中心要落后,这是影响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业营业税税率在目前5%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降低。由于各银行总行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属于中心财政收入,为了不大幅度减少中心财政收入,可以逐年降低营业税税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直到营业税税率降至2%或更低。这样可以提高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补充资本金,提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此外,为了和外资银行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建议取消内资银行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3.争取降低或取消金融行业印花税 BAIYUNZHIYE.COM DAYU-NT.COM chinablackfood.cn AOGOBO.COM YANGZHIQIU.COM WXSJTWJ.COM

虽然印花税的税率较其他税种低,但是从贷方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借方的贷款成本的角度来看,印花税也构成一定的比例。目前,很多国家都取消或降低了证券交易的印花税。例如:1999年4月1日,日本取消包括印花税在内的所有交易的流通票据转让税和交易税;2000年6月30日,新加坡取消股票印花税。欧盟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都基本取消或者通过给予银行及机构投资人印花税豁免。为了提高伦敦金融中心的竞争地位,英国也从2007年11月起免除从事股票、期权交易的金融中介印花税,同时取消股票回购和融券交易的印花税。中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相对较高,且不稳定,调整十分频繁。这几种印花税叠加后,加重了金融企业的流转税负担,应该适当降低或者取消。

4.对特定的金融服务进行适当优惠

目前,中国专门针对金融行业的税收优惠并不多。例如在营业税方面,金融行业的税率要高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讯等行业。针对成熟市场国家相对高的直接税收负担,借鉴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经验,基于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契机,上海可以考虑构筑一个“金融税收优惠的试验区”,在税收管辖权方面效仿香港,以吸引非居民来境内投资以及鼓励居民企业的境外投资。形成某种类似于国际避税地的“准离岸金融中心模式”。对比如信托、保险、退休基金等等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对上海地区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免征资本利得税;协调居民和非居民的税收管辖权;向入境的离岸金融服务以及出境金融机构的离岸金融提供税收刺激。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离岸金融业务制定系统的税收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也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因此,上海有必要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离岸金融业务税制,以促进外币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除了伦敦、纽约、日本、法兰克福等传统国际金融中心以外,在资金、监管及人才方面的便利使得一批小型的税收天堂,如泽西岛、开曼群岛,在竞争力方面已经超过了上海等大城市。因此与各国不断调低金融行业税收的经验相比,中国国内金融行业的税收制度调整还比较缓慢,金融行业的其他税收负担也相对较重。上海要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金融中心,调整金融行业的税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下载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浅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开放式基金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开放式基金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作者:李建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2期 [摘要]自2001年9月以来,我国已推出了多个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

    金融业合业经营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美国的颁布,金融业的合业经营趋势也日益显著.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分业经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金融业发展的利弊影响,继而分析了金融业合......

    我国旅游业与金融业呈现加快融合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旅游业与金融业呈现加快融合趋势 作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0期 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专电(记者钱春弦)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出入境旅游大......

    危化品经营管理制度

    危化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二O一三年一月一日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1负责人安全职责 1.2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1.3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职责 2、 危......

    浅析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doc

    浅析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 摘 要: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改革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进步,保证了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农......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含五篇)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权越来越大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缩小与国际大商业银行之......

    当金融业遭遇IT化 支付宝与阿里金融来势汹汹

    当金融业遭遇IT化 支付宝与阿里金融来势汹汹 (一)传统金融业遭遇多线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金融业日趋常态,初创的企业也大量涌现,对传统金融......

    概括分析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概括分析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状况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