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03: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

第一篇: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

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史维峰

一、商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滋励与约束问题的提出

在高科技企业中,与创新能力和控制风险能力密切相关的两类人员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称为知识员工,Knowledge worker),他们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们具有的人力资本构成了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性。

1.主动性。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不可分的,对所有者来说,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供给人力资本时具有主动权。因而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进行分散化投资,即对知识、技能、体能进行时空配置。

2.高度专用性。由于市场深化和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专业化水平很高。科技创新产品要取得市场成功,必须要瞄准极其清晰的制高点和攻关领域,专注于特定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空间,这就形成了人力资本的高度专用性,而且专用性程度还随着“干中学”机制带来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而不断提高。高度专用性使得这种人力资本具有了一般生产者的同质性人力资本所不具备的垄断力和边际报酬递增性。

3.巨大的创造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中,一个最有效率的工人比一个普通工人多生产30%或50%a,但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最好的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普通人员多做出500%或更多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高智力劳动,是一般复杂劳动的倍加,具有巨大的创造性,体现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高度创造性和产品效用的高度创造性。

4.难以监督性。在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员工所进行的是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主要是隐性知识的运用,隐性知识没有定型化、结构化、编码化的形态,在运用的过程中,受主观的影响非常大,成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意识。其投人量的多少,是否被恰当的运用,都很难计量和界定。

在高科技企业中,这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配置企业资源的发动机和粘合剂,处于资源组合的核心地位,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成为高科技企业获得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由于人力资本同时具有主动性和难以监督性,因此企业除了寻求激励之道外,别无良策可以让员工尽心尽力。员工的劳动只可以“激励”不可以“压榨”。同时,高科技企业与知识员工之间是一种不对称信息的委托代理关系,团队生产以及人力资本的特性带来了企业内部道德风险问题。知识员工的不道德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1)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表现为员工的个人努力方向偏离企业目标的方向;(2)员工的奉献度不够,表现为员工没有尽个人最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3)员工的相互信任度不够,表现为员工的相互推委和相互免费搭车。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的配置和使用,要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仅面临激励问题,而且面临约束问题。因此设计一个恰当的激励与约束相对称的机制是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商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滋励与约束的正式制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以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简单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满足个人生存需要的激励与约束;第二层次是满足个人安全需要的激励与约束;第三层次是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的激励与约束;第四层次是满足尊重需要的激励与约束;第五层次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激励与约束。因此,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应该能提供多层次的激励与约束。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认为通过激励合同设计,进行正式制度安排,提供硬的激励与约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非正式制度安排,提供软的激励与约束,可以构造一个解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的综合机制。

传统经济时代激励制度的特点是部分传统经济资源被赋予剩余索取权,而债务性资本和劳动力等一般没有剩余索取权。而在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如果高科技企业对知识员工仍然采用确定收益报酬范式,必将产生激励不相容。当知识员工意识到他们期望心理价值在企业内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另谋雇主或自我雇佣来分散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稳定,使企业成长呈现巨大波动性。其实知识员工作为企业经营风险的制造者,应该承担其行为的后果—企业风险和剩余收益,同时他们作为高度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应该获得控制“橄竹杠”风险的权利—剩余控制权,即在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员工应该参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知识员工可以通过股份期权来实现分享企业所有权。

股份期权是一种有效解决激励与约束对称问题的长期激励方法;它是指行权人有权在未来一定有效期内按约定的价格买进本公司股份或股票的选择权。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带来了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所有者监怪经营者的困难,而两者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又使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激励约束机制来确保经营者不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股份期权将经营者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与发展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经营者与所有者共担风险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经营者妥善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价值。鉴于期权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激励约束效应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从而克服了传统激励制度的缺陷。

高科技企业中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本和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具有共同的特征,面临着相同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他们和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了高科技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原来经营者股份期权激励约束制度的基础上,将股份期权的激励约束效应扩大到所有的知识员工激励约束制度安排上。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普遍的实行股份期权,股份期权不仅包括管理者,还覆盖了所有的知识员工。“股票期权使员工得以分享由重大突破所创造的财富,这在硅谷比传统的养老金制度更为盛行”。这是硅谷之所以吸引众多高科技精英人才的真正原因之一,也是硅谷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离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的非正式制度

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技术上的竞争,而且是企业成长空间、企业文化空间上的竞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从最高层次上决定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中各种机制都是从理念上演化而来的,是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把这种理念或企业文化称为企业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实践表明,这种非正式制度在高科技企业中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十分巨大而且深远。

徽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它的企业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徽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技术的背后是人,过去几十年社会的种种进步,乃是源于天才身上的一种无法预测的创造力”,“对于微软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钱,只要最优秀的人还在,钱就会失而复

得;而失去了人,徽软才是真的完蛋了”。正是基于这些理念,徽软公司创造出一套平等、自由、开放的企业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将一群有才华的人组成了一支杰出的队伍,取得了经营上的巨大成功。

在高科技企业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对知识员工有着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优秀人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它可以规范和理顺企业内的各种关系,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关系,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会抑制员工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正式工作关系并形成非正式工作关系,从而便于组织内信息沟通和知识传播;企业文化还具有导向功能,培育和保持一种自主与协作并存的企业文化,可以将知识员工的行为引导到企业确定的目标上来,通过提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满足员工精神上的追求来激发人力资本巨大的创造力,使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不断保值增值,最终不断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2)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机制是一种潜移默化和无形的软约束,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微妙的文化渗透和企业精神激励、感染会形成一种约束倾向,在员工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准则,从而规范群体行为。某个员工不符合该关系群体规范的行动将影响组织内其他成员对他的看法,加大其违规的成本,甚至使其在该关系群体中难以立足,这些都有效地制约了潜在的道德风险。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科技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高科技企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在于人力资本取代了物质资本,成为企业资源组合的核心。对人力资本特性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的配置和使用存在激励与约束问题,要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单因素的激励与约束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只有在利益激励与约束和精神激励与约束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知识员工的创新能力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并会主动地控制和降低企业风险,与企业的成长目标保持一致。股份期权和企业文化分别是有效实现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对称性安排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实际运用中,两者不可偏废,只有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在实践的检验下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设计出满足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需要的综合机制,并由此激发出知识员工的巨大创造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巨大增值,最终使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

第二篇: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典型问题

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典型问题

1.2.3.4.5.6.在高科技企业中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占着绝大多数,因此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谋生已不是他们第一位需要,他们最看重的是寻求自我发展。人才流动率非常高。这主要是由于多数高科技企业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缺乏激励机制,和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员工们普遍缺乏安全感。高科技企业的人才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人有朝气,愿意按受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敢于拼搏。这对企业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如能正确利用则能使企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但如果当他们感到在组织中学不到新东西时,就客易跳槽,使企业蒙受损失。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内容过于单一,常以金钱激励为主,少其他一些精神方面的鼓励。然而对年轻人来说,除了物质收益外,还追求一种自我认同感,即得到他人的认同、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同。

高科技企业缺乏规范的人员培训体系。他们最多只进行浅层次的上岗培训,很少有人才的发展培训。主要原因有二:

一、这类企业人才流动率高,企业不愿成为别人的“人才培训中心”。第二,企业规模小,而社会上又缺乏权威的专业培训机构,入才培训也就无从抓起。

绝大部分高科技企业中,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休系。在这些企业中,由于生产的产品需多个技术人员协作完成,业绩难以计量,因此也难以进行有效且适当的业绩考评。

我们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网络与数据通信等领域。如一般高科技企业的典型特征一样,这家企业的员工素质较高,人员比较年轻。公司70%员工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近80%的员工年龄在30岁以下,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的70%,充分体现高科技企业的人员特征。公司以往没有人力资源部,只有一个人负责人事劳动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项工作没有很好开展。经过我们诊断企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各部门普遍反映人手不足,导致工作延期。于是计划大量招聘,但是由于招聘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招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无法解决公司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基础的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缺乏标准,再加上招聘缺乏策略,招聘渠道单一,只在周边几所学校招聘。但是人手不足只是表面现象,事实是公司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司存在人才浪费的情况,招聘过程中设置过高要求,合适人才没有,高层次人才发现工作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人员流失不可避免。比如研发人员与工程人员配置的矛盾,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要求大量的工程人员,于是将大量的研发人员充实到工程队伍中,但是一般情况下工程人员并不需要如同研发人员那样高的学历,于是这些研发人员觉得不能发挥才能,担忧个人长期发展,工作积极性下降,并考虑离开公司。另一方面是研发研发人员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太多,项目延期多,开发质量不高,增加了工程人员的工程量,如此恶性循环。2.3.4.5.6.7.公司的培训缺乏,新员工无法快速融入企业中,凝聚力差;研发人员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趋势,技术能力弱化;市场人员不了解产品情况,市场开拓与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由于很多从技术岗位转岗后,管理技能跟不上,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在减弱。

从员工发展角度看,公司人员晋升路径单一,所有人员只有职务晋升一条通道。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级别与工资便无提升余地,只能到了管理岗位才有可能提高,于是影响了技术人员专注于研究技术来提高公司技术实力。由于管理岗位毕竟有限,满足不了发展要求。在绩效考核方面,公司所有人员均每年考核一次,缺少月份或者季度考核。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绩效周期进行及时考核,无法及时衡量员工业绩,并作出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不易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公司最佳绩效。而且考核缺乏标准,主要取决与领导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积极性、对待工作的热情等,容易产生光环效应、以偏概全等考核中常犯的错误。另外由于考核结果不公开也不反馈给个人,员工无从知晓自己如何才能够给公司创造更大价值,造成考核不能够起到提高员工业绩的作用。

研发队伍是公司的主要员工队伍,公司对于研发人员缺少有效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不完善,考核结果没有体现在薪酬激励方面,造成大部分研发人员缺少工作压力,研发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研发项目进展缓慢,导致其他部门员工的不满,影响高效公司氛围的形成。销售人员的考核没有根据公司销售的特点进行,公司的销售要求团队协作比较多,但是对此考核缺乏,对于回款、客户开发等指标没有考虑,仅仅的量化指标是销售量指标,但是考核结果并没有同激励措施挂钩,发挥不了考核的控制督促提高作用。在部分员工心目中形成“干好有什么用”的困惑。

公司的薪酬体系没有明确的说明,员工不明白工资构成。工资的构成不合理,工资也不能够体现不同岗位的价值。另外效益工资没有明确的发放标准,同奖金在年底一起发放,平时发放固定的级别工资,激励性不足。由于工资体系与项目完成好坏、个人业绩差异无明显关系,导致公司的内部不公平产生,整体工作积极性降低。有一般以上的员工在公司内部其他人相比过程中感到工资不满意。

公司的人力资源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许多涉及到管理中的其他方面,比如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等,混乱的管理局面阻碍了公司发展速度。人力资源管理的混乱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公司内部的员工发展、考核与薪酬体系必须重新搭建。

总之,高科技企业由于业绩往往难以衡量,必须采取科学的业绩评估体系和方法,否则无法达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员工,而员工本身对这种公平公正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是高科技企业员工流动快的一个原因。高科技企业员工更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得不到对未来发展的有利判断,员工会重新选择。某高科技企业软件开发部门内一个项目组曾经同时招聘了3名应届硕士研究生,结果半年后全部辞职,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感受到自己在企业内的发展前途和工作本身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帮助。

第三篇: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

http://edu.hdol.cn/ 2009-5-

21摘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现状,指出现有的年薪制和高层持股制无法满足对经营者激励的要求,提出股票期权制是一种最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制度,并对实行股票期权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

碍进行了探讨。

1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两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双方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冲突产生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形成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经营者和股东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风险式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主客观原因,股东和经营者相比,在信息获取的易得性和真实性方面处于不利位置。

二、契约的不完全性,是代理问题的另一大原因。股东在与经营者签约时,很难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因而无法订立完善的合同来限制经营者的越轨行为。

三、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利益的不

一致性。假如经营者和股东的目标利益是相同的,那么他牺牲公司利

益,也导致其本人利益的损失。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兴衰存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经营者的决策只有部分可以在短期内见效,而更多的决策是长期性的,需要三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当公司对经营者的评价倾向于短期目标时,经营者为了快速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可能会倾向于那些短期内会带来好处,但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计划。另外,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所称的“内部人控制”。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往往将大量的资源进行非生产性配置,从而扩大自己的控制权收益。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越不健全,代理人行为偏离委托人(股东)的目标也就越严重。

2国有企业中的高层激励现状

2.1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而且情况更加明显,由于产权结构设置不合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代理问题越来越

严重。

国有企业从产权上讲,本质上属全体人民所有,具有高度社会性,因而客观上决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只能由国家政府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但国家并非一个人格化代表,国家必须委托特定自然人来经营国有企业,这样就不可避免产生国有企业所有权的虚置情况。从而造成经营权的强化和所有权的弱化。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虽逐步建立,如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有效的约束

机制却未能同时形成,从而造成了目前国有企业中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称的局面。另外,随着近些年来国企改革的不断展开,收益权和控制权逐渐分化。法律上不把握控制权的具有很大收益权,而把握控制权的却只有有限的收益权。这就是我国国有企业中代理问题的现状。

2.2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的基

本思路在实质上一直是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上作文章,无论是以政企分开为导向的承包制,还是以高层激励为主的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制,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但迄今为止,我国国企中,尚未建立良性运转的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导致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内在动力机制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代理关系是否有效,取决于代理人本身的道德觉悟的高低。而事实上,代理人首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很难做到“义在利先”,因而国有企业大量存在着“保持中游现象”、“

58、59现象”、“穷庙富方丈”等不正常现象。另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失灵,也导致了“在职消费”、“隐性收入”等畸形激励的发展。近几年来,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经营者激励制度,如年薪制、经营者持股制等,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年薪制。年薪制是以为计算单位决定经营者工资薪金的制度,包括基本薪金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①基本收入部分,主要是根据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确定的,用于保障企业经营者基本生活需要的报酬。②风险收入,是根据一定的企业效益指标,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后,确定的经营者报酬。

年薪制在一定程度上把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但该制度本身存在着不足之处:第一、在实际执行当中,往往基本薪金比例较大,而风险收入比例较小,达不到对经营者激励的效果。第二、风险收入是以为单位的,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来看一下经营者持股制,理论上讲,它可以在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也使经营者受到相应的约束。但它在我国当前的实施情况却不如人意。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国内国有上市企业的情况。第一,高级治理人员持股比例偏低,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我国上市公司高级治理人员平均持股1962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014%。这同《财富》杂志1980年公布的371家大公司董事会成员平均10.6%的持股比例相比,实在是太低了。这样的低持股比例,根本无法把高

级治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高级治理人员持股制度,实际变成了一种福利制度。由于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巨大差价,高级治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份,几乎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利益,这对于年薪报酬较低的高级治理人员来说,是相当丰厚的。因而持股制度变成一种福利,从而

导致股票剩余索取权产生的激励效应荡然无存。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持股制度是作为内部职工持股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项单独的激励制安排的,没有独立的目的和运行机制。这种持股仅是一种奖励,是一种凭着职位就可以得到的,而不是凭借表现的一种奖励;另外,它仅是一种针对过去的奖励,一次性的,将来的表现再好也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激励机制是无法产生令人满足的激励效果。

第四,国家法规规定,上市公司高级治理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本公司股票。这样公司治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除了通过公司初次发行,增发新股或配股时划定保留股票外,没有其他渠道可增加持股量。这实际是束缚了持股制度,使其处于僵化状态。

2.3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的原因

激励和约束机制失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在观念上,国有企业经营治理人员被看成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营者,特点是在企业内部,许多人不接受经营者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甚至,在有些国有企业中,治理人员出于多种考虑,不敢拿国企效益增加而奖励给他的奖金。第二,从经营者产生气制来看,企业经理市场只在小范围内存在,还未正式形成统一、开放的经理市场。因而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基本上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导致经营者从经营企业变成“经营领导”,目标和行为严重错位。第三,从内部约束机制看,国有企业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机制。这表现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力,甚至根本无法约束。另外,在实行股份制的许多国有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依然严重。第四,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证券市场、经营者市场、企业兼并机制等外部约束机制虽在逐步建立,但力量仍然微弱,约束力度不足。

3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新对策——股票期权

长期以来,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人们曾提出年薪制、经营者持股制等制度,但实施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方式逐渐铺开,这就是股票期

权制。

第四篇:企业高层高层孤傲力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

企业高层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高层经理人员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论文摘要】建立一个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一些对策。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兴衰胜败、生死存亡,取决于其自身改革的成败,其自身改革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经理(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而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积极作用的发挥,又与有一个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极大关系。

建立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发挥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主观积极性,保障企业出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的出资者得到最高的收益。为了使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必要建立起与激励机制相应的企业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在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两方面,都存在着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仍然存在观念变革间题

从观念上来看,目前仍然有不少观念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关联的。比如,片面倡导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奉献精神,对其激励机制少,而较多强调的是收入要向一线职工倾斜。一些企业高层经理人员自己拿低报酬,给其他管理人员相对较高报酬,以换取上下各方面的平衡及与政策相符合,有的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不肯拿所谓重奖,担心由于其他人心理不平衡而造成的各种间题。

(2)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名义收入偏低

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名义收入并不高,政府有关部河也作了不少规定,象规定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收入不能高于职工平均收入的若干倍等等。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其工作的艰辛程度不是一般职工所能比,尤其是其工作岗位所决定的重大责任,也不是一般职工所能比的。

当一个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与其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相比较,其合理的收入预期与其实际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在企业管理的有关制度方面又存在着某些漏洞的话,那么,就可能导致其获取灰色收入甚至是不合法收入的后果。当前我国企业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名义收入低,而灰色收入多,收入构成不合理的状况,就证明了这一点。“消费偏好”,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企业高层经理人员获取灰色收入的表现,即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在觉得收入不够满足他们的利益时,就会通过增大其“支出帐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公费吃喝玩乐、公费旅游、公费出国等就是例子。

(3)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没有形成与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贡献相联系的制度化报酬

目前,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各种奖励规定很多,但只有在岗时的奖励,没有由于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在岗时的业绩表现及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各种行为而给予离职后的奖励。一个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即使工作非常出色,即使他在职时根据规定获得了各种奖励,但当他不再担任高层经理人员时,这种激励也就中断了。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在岗时不利于企业出资者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离职前的种种增加自己灰色收入甚至不合拔收入的动机和行为。同时,也没有形成与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对出资者的贡献相联系的制度化报酬。

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或本企业职工的利益,通过各种办法,转移一部分企业资金或资产的“转移资源现象”及“59岁现象”,是两种典型的由于没有对高层经理人员制度化激励保障和约束所造成的后果。

2、约末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中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滞后性

由企业中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发展到目前较为有效的制度。但由于我国多数国有企业没有改组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即使改组为股份制的企业,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也往往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公司法》所规定的作用。这样,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也就很难从制度上形成有效的约束。

(2)用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个人收入的文件规定来形成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约束的无效性

我们总是试图用政府的文件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统一的规定。比如,规定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个人收入不得超过职工平均收入的多少倍,这类约束规定,对形成企业的约束机制,保障企业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3)依靠企业高层经理人员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而自我约束的不可靠性

建立约束机制,是应建立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大公无私的假定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其有个人物质利益追求的假定基础上?我认为,毫无疑问,应该大力提倡与鼓励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这个间题时不能建立在大公无私的假定上,而是应建立在承认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

二、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对策

1、变革观念,破除各种旧的观念与“左”的思怒对建立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形响

比如,应该破除官本位的思想观念。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可以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个人收入,其收入可以高于政府的高级官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线职工”应包括企业高层经理人员,要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实行按劳分配的政策,收入应向高层经理人员倾斜,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及提高企业出资者利益的激励制度都可以参考借鉴。

2、加快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的步伐,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以(公司法)作为建立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漱励与约末机制的制度保降,建立企业内外结合的监含体系

现代企业(公司)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的,公司的核心组织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财产交由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对股东会负责;高级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监事会代表股东,对财产的受托人及董事和总经理实行监督。所有这些关系,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加以确定和保证,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组织制度和治理制度,最终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既可以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又赋于经理阶层充分的自主权,同时还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做到使所有者放心。当前应注意的间题有:

(1)国有资产所有者监督要到位。应向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制定企业经营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并以所有者身份选派产权代表到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对其资产的运作进行监督,确保所有者监督到位。

(2)董事会要认真履行其受托责任。应在企业的董事会中,加入不属于“内部人”的外部董事,确保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同时,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老三会”与“新三会”矛盾,应使企业党委负责人和职工代表,通过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进入董事会,形成代表各方利益的决策机构。

(3)动员公众监督,强化社会舆论、制度、法律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对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收受贿路或故意合谋,造成经营失败、资产流失或企业重大损失的经营者,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绳之以法,严惩不贷。

3、政府要大力推进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有效的市场激励和约未机制的形成(1)我国的经理市场正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之中,应加快其成长发育的步伐。经理人员市场的竞争,将迫使经理人员必须按股东利益最佳化原则去行事,否则他们将被取代。

(2)产品市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也起着重要作用。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使经理感到有压力,从而努力工作,减少懒惰活动。因为如果长期持续经营不善,股东会与董事会将动员力量更换在职经理人员;如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出现资不抵债,必须宣布破产,这就意味着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低下,败坏了经理的形象。因此,经理人员为保持和

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就必须尽力经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进工艺,改善管理,不断进行产品更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3)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通过对企业的评价,提供或拒绝提供资本,使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贯彻所有者意志,间接地约束经营者行为。

4、着力改革国有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

(1)废除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行政级别及其相应待遇,同时,实行高层经理人员高额退休金制度,以解决其后顾之优。

(2)在目前没有形成经理市场机制情况下,可在选拔经理人员时适当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经理人员的内部竞争,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3)目前,在未改变主管部门任命高层经理人员的制度前提下,尝试针对上级领导建立选择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风险约束机制。

5、进一步完善与经理制度有关的法律、法规,使高层经理人员行为走上法制化的机道

无论对经理制度的内部约束还是外部约束,都必须以法律制度为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投资者与经理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在:W法律规定了董事会、经理最基本的责权利与制裁的规范,当事人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触及法律时,另一方可通过法院来解决问题。(2)法律提供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制度服务,比如投资人只负有限责任,限制企业内部持股比例等。(3)法律保护经理市场制度的有效运作。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 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

效率效率。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分析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激励过程中须注意的六大原则作用及激励过程中须注意的六大原则,据此提出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所采取的对策据此提出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任何企业都是由人来管理任何企业都是由人来管理而处于企业中人的积极性高低而处于企业中人的积极性高低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蓬勃生它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员工的无限活力机来自于员工的无限活力,如何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激发员工的活力??必须对员工进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行有效的激励。因此因此,企业人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激励机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激励机制为杠杆制为杠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 是指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是指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发动机是指通过各种客观因素激发动机是指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来引发和增强人行为的内的刺激来引发和增强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驱动力,即内驱力即内驱力,使人始终处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于一种奋的状态之中。激励的本激励的本质就是对人行为的一种刺激质就是对人行为的一种刺激。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是

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激发员工的动机激发员工的动机,调动员工的调动员工的极性和创造性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实现使之产生实现业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业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激励激励过程过程,就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就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 标行为的过程标行为的过程。

二、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管理中的作用

1.激励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人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人具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一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能力的发挥,取决于他的努取决于他的努力程度力程度,而努力程度的大小不仅而努力程度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个人仅取决于个人,也有赖于外部对也有赖于外部对他的刺激他的刺激。因此,采取灵活适度的采取灵活适度的刺激手段和激励方式刺激手段和激励方式,则有助于则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发挥人的潜能的潜能。

哈佛大学的威廉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詹姆斯教授曾发现授曾发现,一般部门的员工仅需发挥 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的能力就能发挥出80%~90%,这其中 50%~60%的差距是激励作用所致。这一定量分析的结果不能不使人们感到震惊。因为绝大多数部门的管理者,每当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往往是先考虑到对现有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改进。殊不知,在他们身边的人还有如此巨大的潜力没开发出来,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激励手段上,刺激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那么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会取得巨大的效果。

2.激励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古人言:“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胜心和进心。作为一个管理者,通过实施和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就可以激发起人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进而自觉地努力去工作。比如,对于那些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刻苦认真的人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提升等激励手段,就会使之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就会强化其工作中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就会刺激和促使其自觉地不断努力去工作;对于那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给予必要的批评、处罚,教育他们向工作努力的人看齐,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3.激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行为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或肯定会导致或消除一种群体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激励不仅直接作用于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假若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刺激和诱导,就可以使广大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的行为反应,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良好文化的形成,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的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

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 否则激励将偏离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目标设置还必须能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员工的目标效价,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只有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企业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企业目标所做的努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员工存在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方式也应该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层次最低,其作用是表面的,激励深度也有限。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提高,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需要的精神激励层面上去。换句话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外激与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学者赫茨伯格的 “双因素理论”,将激励分为两种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凡是满足员工生存、安全和社交需要的因素都属于保健因素,其作用只是消除不满,但不会产生满意。这类因素如工资、资金、福利、人际关系,均属于创造工作环境方面,也叫做外在激励,简称外激;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最具有激发力量,可以产生满意,从而使 员工更积极地工作,这些因素属于激励因素,而且往往不是外在激励因素,而是内在激励因素,称为内在激励,简称内激。在激励中,管理者应善于将外激与内激相结合,以内激为主,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正激与负激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把强化(即激励)划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激(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企业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负激(负强化)就是对员工的违背企业目标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显然正激与负激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此,管理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与负激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正激为主,负激为辅。为了贯彻这一原则,管理者应把严格管理(依法治企)与思想工作(文化管理)相结合,使员工外有压力,内有动力,这样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积极性。

5.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因人而异,因

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效价才高,激励强度才大。因此,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时,切不可经验主义,搞一贯制。须知,在激励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灵的法宝。管理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6.民主公正原则

公正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不公正,当奖不奖,当罚不罚,激励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 果,反而会造成消极后果。公正就是赏罚严明并且赏罚适度。赏罚严明就是铁面无私、不论亲疏、不分远近、一视同仁,赏罚适度就是从实际出发,赏与功相匹配,罚与罪相对应,既不能小功重奖,也不能大过轻罚。民主是公正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激励的本质特征。

四、有效激励机制所采取的对策探讨

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给员工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诱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朝着这个标准努力,并尽力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就是目标。在一个企业中,应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别制定不同的目标,从总经理部门经理、班组主管到每个员工都应设立各自的目标。将目标激励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时,依据目标结合原则,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第一步由员工自己列出他们在半年或一年内将要达到的工作目标,交给主管审阅;第二步,主管与员工共同审核所定目标责任制,确保个人目标与企业工作目标相一致并一起确定衡量目标完成的标准;第三步,主管与员工定期沟通,共同总结工作经验,并对目标进行评估和修改;第四步,半年或一年之后,每个员工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如果达到了目标,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要寻找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与奖励计划。

2.奖惩激励

奖惩激励,就是对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工作不努力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 企业可按需激励,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外激与内激、正激与负激贯穿始终。就奖励的手段而言,具体形式很多,除了发奖金外,晋升激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惩罚实际上是一种负激励,具体形式有扣发奖金、降级甚至辞退等。当然,对惩罚手段的运用必须谨慎。为了保证奖惩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奖惩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所有员工应一视同仁。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获得者心理高兴,未获得者也无怨言。第二,奖惩应该是双向的,即两种手段必须并用。只奖不罚,就会降低奖励的价值;只罚不奖,则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际操作中,应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并注意奖惩适度。第三,奖励应大张旗鼓地公开进行,以提高被奖励者的满足感;惩罚一般应低调处理,以避免伤害被罚者的自尊心。第四,奖励必须与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并不折不扣地兑现已作出的许诺;惩罚应对事不对人,并贯彻及时、分级、沟通等原则。

3.授权激励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营者相分离,故分权和授权必然存在。从整体上看,一个企业越是庞大复杂,这种授权制度的建立就越是必要。因为:第一,从任何一个员工来看,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普通员工,其能力、知识、时间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企业的所有工作,为此必须授权;第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以几何级数在不断增长,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全部掌握,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将一个企业办好的;第三,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受

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授权的话,个人是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企业 的管理者,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都必须授权。否则,到头来只会搞 垮自己。总之,授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途径,它使员工感受到领导的重视,产生参与感、主人感。更富有责任心;它使企业更富有凝聚力,在每个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的同时得到最大化效益。

4.参与激励

按照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参与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可以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感觉及相应的责任意识 和团队意识。参与激励的具体形式有:设立员工建议箱,鼓励员工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就某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原则和方法征求员工的意见;建立各种必要的制度,让员工广泛参与企业的各种重要决策,从而使员工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为鼓励员工更加关心、参与企业的工作,对那些有益的建议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那些有重大贡献的金点子应给予重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表明,多数员工不是只会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且还有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其激励效果非同一般。为此,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创造一切条件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以此作为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激发员工的主人意识,进一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5.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企业员工的感情联络和感情沟通,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情感激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任、尊重下属。信任、尊重下属是很好的激励因素,它可以使一个企业富有凝聚力。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信任、尊重员工,从而使员工得到很大的精神鼓舞,产生满足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最终使工作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就在于能够发掘员工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 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合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种是及时与上级和下属进行沟通。在一个企业中,及时同上级和下属进行沟通是情感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一个宽松的、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企业是广大员工向往的工作场所。为了能与企业人员及时沟通,以下做法可作参考:做法一,用建议的口吻来下命令。这样会使员工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并能产生自豪感,从而勇于完成任务。做法二,熟记员工的名字,且经常挂在嘴边,这样会使员工感到上级非常重视他,很看得起他,产生满足感,受到极大的精神鼓励,从而勇于完成工件。做法三,与下属有关的事情尽量同下属商量。这样会使下属产生被认同、被重视的感觉,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看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劳动和业绩。做法四,关心下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这些都是沟通的良好形式,这样的交流会使整个部门乃至一个企业形成一个团体,共同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蓉.人力资源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2]陈东健等.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下载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高科技企业中入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科技型企业中团干部激励问题的研究

    新时期科技型企业中团干部激励问题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课题以新形势下科技型企业中的团干部为研究对象,探寻青年团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条件下,如何追求自我价值......

    1.1管理概述、道德、企业责任、约束与激励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组织内管理活动的科学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1.管理-----通过对组织资源的计划、组织、智慧和控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管理涉及到四个要素:①......

    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2007-02-10 16:47:50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原理研究

    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原理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打破平均主义,我国企业普遍采用工资奖金相结合的工资......

    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共5篇)

    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不论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方面,还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职业经理人的有效约束与激励始终是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这是......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营销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综述

    中小企业营销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综述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11.前言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措施和重要途径。加强对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的研究是贯彻落实......

    浅析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与对策研究(样例5)

    浅析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关健词: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薪酬激励一、企业并购的目的当今世界,以高科技为龙头的新经济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