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共5篇)

时间:2021-01-19 13: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

第一篇: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

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开讲“新年第一课”强调,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我们年轻干部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骇浪,既要敢于面对,也要勇于斗争,更要善于积蓄,全面做强自己。

在“顺境”中自律,提高生存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顺境中的一帆风顺让我们处于一望无际的平原,自我松懈。温水煮青蛙般的安逸,使我们豪情壮志消磨。年轻干部要在顺境中自律,自律是为人的支点、做事的起点,还是在位者谋其政的前提,更是广大干部追寻“无我”境界的敲门砖。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自律状态,严格以党章、准则、条例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坚持自我,守住初心,坚守自我,掌好舵,抓紧帆,在顺风的航程中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在“困境”中厚积,提高竞争力。迷惑无助为困,困境是一种当局者的短暂迷茫,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面对迷茫无法抉择之际,我们要静下心来、冷静分析、把握现在,为后续任何的改变提前做好准备。要坚信迷雾散去终现阳光,在困境中静心沉淀,在困境中厚积薄发,展现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自强不息。要厚实知识储备,拿出“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钻劲,夯实理论功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在学中悟、在悟中学,拓宽学习的广度、增加知识的厚度、挖掘思想的深度,争做岗位上的“活字典”“政策通”。

在“逆境”中奋起,提高发展力。困苦交加谓之逆,逆境中励志奋起。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在逆境中奋起,“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逆境让我们成长,风筝只有逆风的时候才能飞得更高。过去的一年,全国“疫情四起”、各种困难铺面而来,涌现出的橄榄绿、天使白、守护蓝、志愿红,他们逆向而行,不畏艰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成为这个时代的“侠之大者”。作为年轻干部面对逆境时,就应该奋发前行,坚毅信心,彰显新时代年轻人的模样,以我们的奋起,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出彩。

在“绝境”中逢生,提高持续力。水流绝境是瀑布,人到绝境必逢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征。绝境,看似穷途末路,无计可施,但有一种境界叫做绝处逢生。年轻干部要敢于冲锋上阵,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闯劲,彰显拼搏精神。要善于把握施展自我才干的机会,拿出闯的劲头、冒的精神,要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勇做争先进、赶先进的“急先锋”,做勤恳为民、努力工作的“风向标”。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委组织部王玉恒刘刚

第二篇:从“开学第一课”中发现问题

从“开学第一课”中发现问题

学院开展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教学检查听课

【记者 林熙权 蔡晨馨】十五元宵刚过没多久,我院师生即迎来了新春开学第一堂课。2月17日上午,学院各级领导前往各教学楼进行了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的教学检查听课,来获得新学期开学教学上的反馈信息。

在18-208,教师杨尚昆对动画1201班、服装设计与工程1201班和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1201班进行了第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在简单介绍了他对该课程的考核要求后,即通过对马克思的介绍引入教学主题。杨尚昆打趣地说:“在饱食了新年的大鱼大肉后,同学们的状态都显得非常好。”

而在7-310,教授《会计学原理》的老师张丽亚通过向会计学1305班的学生讲解“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标志等问题,向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的同学们阐述了“会计”的基本概念。该班的邓同学在课后感慨:“这是我们的第一堂专业课,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感觉现在比以往更有方向感,也有了更明确的前进目标。”

参与本次听课检查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梁深洪在检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虽能按时出勤,但积极性却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所学课程并不与自身专业直接挂钩,从而消极对待。虽然不同的课程可能情况不同,但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就业当中去。”梁深洪说道,“同时也可能存在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安排设计上还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学生应当首先学会认识自己,而教育工作者更多需要做的,则是深化改革。” “‘开学第一课’的听课检查,是一种教学管理手段,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返校率与教师的备课情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旁听了《会计学原理》的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瑞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道。她还表示,今天的学生整体情况都不错,精神面貌良好,希望同学和老师们在新学期,能够尽快克服假期综合症,适应校园生活。

第三篇: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

-----促进学生感悟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学习到有如下的做法:

一、读书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目的。

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借自身的经验、经历帮助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初步感知课文,为继续深入理解打下基础的目的。如阅读《瑞雪》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结合自身经历想像一个“漫山遍野,大雪纷飞,田野村庄,一片素裹”的画面,以促进学生对课文所表述的“北国雪景”的整体了解。

2、在朗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等。如《瑞雪》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有关内容,在朗读中体味“小孩”、“大人”面对大雪的喜悦心情,以促进学生对“雪使人欢”的深入理解。

3、在默读思考中理解文章中心。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读书有所收获。如《瑞雪》,在理解“瑞”字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这场雪有什么特点?雪后的景色、人们的心情怎样?通过默读思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雪大、景美、人更欢”这一“瑞”字的含义及由此而包含的文章的中心。

4、在品读剖析中感悟写作技巧。

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出自名人之手,写作技巧各有千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所用。如: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在炼字铸句上的技巧,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时,可以让学生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换成“吹”“过”“到”等字,再品读剖析,深刻领悟用“绿”字既显示出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极具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非常恰当。

二、积累促感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一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二靠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三靠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

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了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的活水帮助理解,促进感悟。如:在教学《雨中》一课时,为让学生感悟到雨中所体现的高尚精神,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急需得到别人帮助时的神态、心情和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感受等,来体验蹬三轮车的姑娘得到孩子和行人的冒雨帮助,及时捡起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苹果所表现出来的神态、感受,以此感悟出放学的孩子和过路的行人“急人所急、助人为乐”这一雨中深情。

三、交流促感悟

小学生限于认知能力水平,他们在学习探究中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在合作交流中加深感悟的平台。

1、引发合作交流,扩大感悟效应。

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交流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展开灵活多样的交流,引导他们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以扩大感悟的效应。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这一关键点设问: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用了一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思考: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以此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深入交流,感悟隐藏在全文中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信息。

2、改进交流方法,提升感悟力度。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改进交流方法,刻求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与培养;要以个性观念指导、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推行个性化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学习方式独立地参与学习过程;要尊重、信任、指导学生,让他们以“交流”促自主学习,以“交流”促自我感悟。

3、扩大交流范围,推进感悟深度。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向交流,引导他们突破条条框框,展开理解上的辩论,多角度的思考,在自主、合作的讨论中,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思路的拓展,灵感的激发,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情、景、人、物,使交流“增值”,感悟加深;要实行“超文本”交流,(如给课文“补白”--《赤壁之战》中:黄盖怎样向周瑜献计?)大胆地跳出课文议课文,以促进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悟;要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课内的交流,将学生引向课外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以确保学生进一步深化感悟。

四、演练促感悟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思维是感悟的关键,好动又是学生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动手中激活悟性,在演练中深化感悟。

1、表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如学了《月球的自述》一课后,可以组织几个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来一个“我是月球”的表演。这种通过动口、动手、动身、动脑的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教材。

2、练笔。

以课文为“例子”,组织一些改写、补白、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也可以通过画图,使学生借助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服务于语言训练。如教学《夏天》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课件找感觉,把雷雨后的美景画出来。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用语言、明含义、展想像,促感悟。

3、实验。

有的课文通过实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实验中解决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感悟语言描述的情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一些同学对“人”字形的线路,火车上山的方法,以及到南口后多出一个火车头等问题一时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只要组织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实验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4、操练。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动手制作一个模型或同类物品,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的课文,如说明文、应用文,学了以后,不妨让学生实践操练一下,看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是否有自己的创新因素。如学了《爸爸买来电饭锅》一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和内化电饭锅的正确用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篇:从《弟子规》中悟教与学的方法

从《弟子规》中悟教与学的方法

在《弟子规》总叙里有一句话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说古人是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基本德行的修习开始的。也就是说古人是从先修身,再修学的。这与我们现今推行的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如今重学《弟子规》是有很深厚的现实意义的。

在《弟子规》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智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就《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中有关我们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句话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方法。然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会心不在焉,结果造成收效甚微。于是,每当我要求学生读课文时,都要让学生先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自我调节到最佳的读书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读书效果。

二、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小学生读书往往会刚把课文读了一两遍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在老师讲课时就会心不在焉,甚至就会把书放在课桌上,而眼睛却在看后面未学的课文内容。因为他以为自己早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了,学不学、听不听无所谓。以前,我总会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一顿,使他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可是,这个学生不这样做了,另一个同学还会涛声依旧,治标不治本免费论文网。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蔓延。每当再出现这种现象时,我就会让学生诵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通过几次集体诵读,慢慢地学生不再看其它的课文了,读书、听讲都专心了。

三、宽为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每当遇到需要背诵的课文时,我都会很发愁。因为班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背诵下来。如果再增加一课时,时间往往又不允许。以至于造成“紧为限,宽用功”的后果。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将背诵的任务进行了分解,每天利用学生站队前、吃饭后、等候排队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两遍,经过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不断反复背诵,学生就差不多背下来了,而且学生背得轻松、愉悦,效果又好。这样就真的做到了:“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了。

四、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一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也很广泛。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中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学会的质疑问难的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中,我哪些地方不懂,或者哪个词,哪个字不知道什么意思,都要标出来,打上“?”。对于不懂的字词要鼓励学生查字词典解决;对于段落中的疑问,要通过多读或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对于实在不明白的疑难,要留到第二课时解决。第二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带者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直到彻底解决疑难。此外,对于平时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向自己的同学、老师询问解答,以求达到“知确义”的目的。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还要不断吸收现今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生本的课堂。

第五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悟生活应积极努力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悟生活应积极努力

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一种很空洞很枯燥的思想体系或者说观念,是很深奥很难以用我们平常的思维去理解的东西,大家都不由自主将它与自己学生时代枯燥的政治课联系起来,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同学们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做别的事情。可是在象牙塔里的单纯的学校生活终究会随着我们的毕业而终结,我们必须踏入并适应这个复杂的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利益关系的社会中摸爬滚打,面对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和矛盾,我们需要一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那就是——哲学,确切地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没有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道到底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向左走有向左走的好处、向右走有向右走的好处、向左走有向左走的坏处、向右走有向右走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才是正确的,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不能得意忘形,不能鼠目寸光,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直那么顺利平坦;如果道路比较泥泞难行,也不能灰心失望,不能轻易放弃,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要相信虽然道路是曲折的可是前途是光明的。而且经历多一些失败和挫折,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一开始遇到挫折后就轻言放弃轻易怀疑便选择匆匆折回。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是否能够充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例如,有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出于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两种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分析角度,就会对事情的发展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充分利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感悟去分析去选择最好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更是要发挥辩证思维往积极乐观的一面看,那样才能获得更加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像个硬币,暗指一切事物、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面对任何事、任何人,我们都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分析,不能让我们的眼光局限在某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很小的部分上,那样只会让我们视野越来越狭窄,思维越来越僵化,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愚昧无知。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积极地去努力就终究会获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学会,在如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思想指导我们的思想行动,那样我们一定会获得美好的生活和豁达的人生。

下载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新年第一课”中悟“境”增“力”(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中特第一课讲稿[共5篇]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

    从《苦难辉煌》中萃取“三心”提升政治三力(“三力”党课讲稿)

    从《苦难辉煌》中萃取“三心”提升政治三力(“三力”党课讲稿)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懂那段历史,才能读懂当下与未来。今天我们翻开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重温革命岁......

    让力与美在校园中和谐共融

    让力与美在校园中和谐共融近年来,我们集团校大力弘扬“至善”校园文化,实施“八能”教育,体艺工作特色鲜明,成绩显著。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被省体育局授......

    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共五则范文)

    从生活中体验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对于这个 “老大难”,我也很迷惘,每当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 平常,为了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我总是不厌其......

    做实“四创育人”,在体验中悟德(共五篇)

    做实“四创育人”,在体验中悟德——2012年度德育实践体验育人汇报材料根据区教育局《“十二五”有效德育工作方案》及区德育指导中心的相关精神要求,我校制定了“十二五”有效......

    幼儿园中大班开学第一课《地震演练》(共五则)

    2017—2018学年度上期 爱乐佳童心幼儿园教师备课卡 周次:1周 年级、班级: 提供教案:陈意 执教教师:陈意 活动名称:地震灾害演练 重点领域:安全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发生地震时如何......

    从《口技》中的“几”的读音说起(共5篇)

    从《口技》中“几”的读音说起 苏祠中学 周德华 摘要:“几”在古代是同音而不同形的两个字,即“几”和“幾”。“几”在作为本字、象形字时,读jī((机)音。当它用作“幾”的简化......

    (高中水平)从dota中学点高中英语(共5则)

    首先我们都知道DotA是Defense of the Ancients(古代,遗迹,dota中指世界之树). defense在这里是保卫的意思。 我们作文里经常会出现种树 保护树木的片段 这时候我们可以写: Th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