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10-16 10: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

第一篇: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

1引言

社会能力是个体有效且恰当应对各类社会情境,并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能力。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社会能力水平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的重要转折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提高社会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个体成长的关键指标。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规范的学习,青少年的社会能力有了很大发展,但青春期由于容易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和情绪失调,使得很多青少年社会能力的成长经常遇到挫折和障碍,对青少年情绪、情绪调节与社会能力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以往的研究注重考察的是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及各种行为障碍的关系,缺乏直接针对情绪调节和社会能力的关系研究,情绪调节策略可以看作是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而情绪调节能力体现了个体在调节情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水平,社会能力则是个体良好适应社会规范的重要表现,它们之间应该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的假设是:(1)社会能力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呈现显著的负相关;(2)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调节能力对社会能力的影响间起中介效应。本研究拟以青少年群体为考察对象.对情绪调节和社会能力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明晰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策略与社会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六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三每个年级选取四个教学班,共24个班级,被试年龄介于1118岁之间,发放问卷1210份,收回问卷1150份,有效问卷1073份,问卷有效率88.7%。

2.2测量工具

2.2.1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量表

采用刘启刚编制的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量表(AERSS),包括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两个分量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分量表包括认知重评、积极设想、求助他人和行为转移四个维度;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分量表包括攻击他人、自我责备、沉思默想、发泄不满和自我压抑五个维度。每一项目都在Liken 5点量表上进行计分,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介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介于0.61—— 0.78之间。两个分量表均通过了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其中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分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

2.2.2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量表

采用刘启刚编制的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量表(AERCS),包括情绪控制力、情绪恢复力和策略应用力三个维度[A]。每一项目都在Liken 5点量表上进行计分,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3 , 0.76和0.66。量表通过了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为: CFI=0.96,RMSEA=0.08,SRMR=0.06,这表明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3讨论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能力及其附属维度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及其附属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都在0.30以上,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总分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40以上,这说明二者存在密切的关联;社会能力及其附属维度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大多数附属维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社会能力除和自我责备、攻击他人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总分相关系数在0.30左右外,和沉思默想、自我压抑及发泄不满的相关系数较低,呈微弱的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社会能力及其附属维度和情绪调节能力及其附属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绝大部分在0.40以上,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二者存在密切的关联。李梅等的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认知应对、情绪表露和情感求助的方法,而被拒绝学生常用压抑的方式,被忽视的学生更常用回避的情绪调节方式。Gross等的研究表明,认知重评的个体拥有和表达更积极的情绪,并和其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的情景,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表达抑制的个体不愿意分享自己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无法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对社会能力的预测效果,情绪调节能力可以解释28.2%的变异,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解释8.2%的变异。也就是说,相对于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的影响来说,情绪调节能力对社会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大。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能力对社会能力的直接效应量为0.35,情绪调节能力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的间接效应量为0.19;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的间接效应量为0.09。由此可见,情绪调节能力不只是直接对社会能力发生影响效应,而且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这种中介效应要小于情绪调节能力对社会能力的直接效应,同时情绪调节能力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发挥的部分中介效应要大于通过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发挥的部分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以重要的启示,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一方面要使青少年学会善于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来应对消极情绪,减少应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频率。干预和指导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为相对其他心理干预来讲,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干预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强,也更容易取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情绪调节能力不但直接对社会能力发挥影响效果,而且通过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策略间接地对社会能力发挥作用,可见情绪调节能力在对社会能力的影响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手段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通力合作来完善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形成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4结论

(1)社会能力和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大部分维度及总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情绪调节能力不只对社会能力发挥直接影响作用,而且通过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能力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第二篇: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

青少年社会情绪案例:

2016年广东佛山16岁少年离家出走,并留下字条称“我走了……真的别找我,也别难过该说的我都说了”“我不需要什么乱七八糟的葬礼”。家人心急如焚但报案一天后,民警在一栋未完工的废弃建筑物前发现失联少年的尸体。青春期悲剧:逝去的16岁少年

是什么让一个16岁的孩子,在凌晨5点多离家出走,孤零零地坦然面对死亡?

据了解,该少年有轻生想法可能有多重原因,一是父母生了二胎,突然减量的关爱让他心理不太平衡,二是青春叛逆期受网络影响,学业压力大成绩下降,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封闭自己,面对心理压力无人疏导,这才走上极端。

或许大家觉得这位16岁少年未免太过脆弱,他面对的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将一个正常人逼上绝路,但没有身临其境,你根本无法评估一件小事会在青少年的心理掀起多大的波澜。

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既要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要像对待大人一样来尊重他,又不能太过相信他的独立能力,以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他而关爱缺位。

这个分寸很不好把握,一旦处理不好,轻则亲子关系破裂,重则孩子走上极端。人际交往,都是沟通惹的祸

有次在理发店里,我左边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要理发师把头发留得长一些,但是妈妈不允许,要求理发师一定要剪短,并且当着一屋子顾客的面说:“你怎么不听话啊!给你脸了是吗?”男孩气得拉着脸不吭声。

右边的一个初中女孩一直在跟妈妈说:“我特别想留空气刘海。”妈妈却只顾看手机不理她,后来女孩非常生气地嘟囔了一声“神经病”,幸好她妈妈忙着接电话没听见。

也许大家觉得青春期极端自杀悲剧太少,那这样的对话大家应该都听过很多吧,这个男孩儿的妈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来对待。而女孩的妈妈采取的是回避的办法,也很容易招致孩子反感。

家长要知道,孩子更在意的不一定是发型,而是自我形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那种感觉,所以即使跟孩子还有分歧,也应该在家里充分地沟通,而不要把矛盾带到公共场合,加大亲子沟通的难度。相处交流难,家长要反思

还有一次在聚会上,一个朋友聊到有关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问题,其中有位妈妈谈到:自己的闺女在上高一后脾气变得很古怪,每天回家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到学校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她在校表现很好,和同学关系很融洽,但孩子知道我跟老师交流后回家更生气。其实,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很容易显现。

从这位朋友的叙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无比焦虑、什么都想知道的母亲,和一个上高中前被控制的没有一点自我空间的孩子。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不错,还有很多同伴愿意和她一起玩,说明她的朋友关系也不错。如果她能和老师相处的不错,也能和同学相处的不错。

那么为什么单单不能和家长相处的很好?你是否想过其中有你的原因?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更多的依赖同辈群体,说明他们长大了、心理能量增加了,这是一个好的变化啊!但智慧的父母应该看到这是孩子长大的信号,接纳这种变化,同时在暗中扶持他,随时准备在他受挫折、需要帮助时,助他一臂之力。

成功案例一.基本情况:天天,男,14岁,初二学生。

家庭情况:

1)、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在医院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

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

2)、学习成绩差。除了数学以外,其他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业。只写数学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英语是不会,语文不愿写。

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

6)、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大声尖叫,时而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

以上是我们对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在诸多的缺点和问题中,以看黄色小说尤为突出,这也是引发众多问题的根源。但也不乏优点的存在,如:数学成绩特别优秀,写字认真,爱惜物品等。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

1、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经过和天天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

1)、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下补课,学习兴趣不高。

2)、三年级时,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级连续换了好几个老师,他的学习成绩更差了,后来干脆伸腿不干了,据说他当时是被“枪毙”了(老师不管了)。

3)、天天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让他往东,他偏朝西,对他表示关心的时候,孩子却漠然视之,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综合他的行为表现,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他担心同学们瞧不起他,感到孤立无助,导致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从而缺乏自信自闭,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无法自我良性管理, 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寻求点刺激。

2)、人际交往上,在家里跟家长不沟通,感到妈妈对他的爱护是多余的,父亲的溺爱,也是他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时间一常,对他成长产生更多不良影响。

2、针对性训练,摆脱心理困扰。

我们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天天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天天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我还特意在班队会上为天天打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机,有几个热心的同学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学习,真是求之不得!相信这些同学一定能以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让他慢慢走出心灵的阴影地带。

3)、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天天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成绩差,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心里产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如数学特别优秀,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

4)、改善情绪管理明确目标, 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他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他的做法,抓住他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这一点大力表扬等,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慢慢的他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有了干劲,期中考试之前制定目标时,天天定的目标是:英语60分,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87分,达到并超出了目标很多,真是令人欣喜!全班同学、老师和家长都为他高兴。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95分,而且在为达到目标不断努力。

3、初步结果:

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现在的天天和他妈妈,那才叫一个亲,母子俩别提多开心了。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念叨一句话:要是没遇到马老师,我会是什么样子?

2)、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每天都能按完成作业,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最近天天正忙着向目标冲刺呢,再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不健康的书了。案例 二

1..学员的一般资料

小玲,女,17岁,高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父亲为国企职工,母亲为大学武术教师。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未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2.求助者自述

自己是实验班的学生,各科成绩优异,但数学是薄弱科目。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数学没用,没必要认真学的无所谓的态度,但私下里又为自己报数学补习班。其他同学都会学习到深夜,但自己习惯每天九点左右就休息。认为自己在文学方面有天赋,知识比同龄人渊博,老师讲的许多东西都知道,喜欢作出积极回应。起初会得到同学们的佩服,但久而久之就被认为是炫耀,引起同学们的反感。自己也认为抢老师的话不是好习惯,却控制不了行为。每次事后都会懊悔,但下次还是会忍不住那样做。如果哪天自己没来上学,全班人都会知道。内心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较敏感,但不会在别人面前轻易表露。最近常失眠,虽然早早上床休息但直到深夜都无法入睡,但又不愿做其它事,只能躺在床上发呆,这种情况已持续一个月左右。

3.观察与分析

身材中等,穿着朴素。说话流利,语速较快,常答非所问。许多问题都不正面回答,以一句“不要在意细节嘛”代过。思维较活跃,易引发联想,跳跃话题,不在任何一个话题上停留一分钟以上,言辞闪烁,对沟通持逃避态度。交谈中合作性较差,避免与咨询师目光接触,当我们对其观点持相左的意见时,便会巧言辩论,说服不了时便会翻白眼,流露出不屑的情绪。母亲对其较顺从,在其对初次见面对我们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时不做出反应。

4.评估诊断

经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排除生理器质性疾病。精神状况方面,意识清晰,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尚可,情绪问题未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障碍。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病因分析

5.1自我意识原因

来访者为青春期少女。正处于心理生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各方面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变化速度之快难免引发内部世界的不平衡。此阶段的少年有“假想的观众”,总认为别人在关注自己,言行举止带些许表演成分,过度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尺度掌握不好便会产生心理问题。

5.2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包括:①家庭教育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属放任型,家教宽松,父母对其的威慑力有所欠缺。②性格因素,性格外向,主导欲控制欲较强,社会支持系统不在自己控制能力内,引发挫折感,并以无所谓的强势态度压抑挫折感,情绪没有有效的宣泄途径。③具体生活事件的影响,如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等。④未能得到及时适当的引导。

5.3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包括:①错误的认知。认为勤奋学习是件丢脸的事。只有轻松取得好成绩才是成功者的表现。觉得低调安静是无聊的,没有存在意义的。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失落和受伤时无能的。②性格强势。喜欢做主导者,同时拒绝与人深层次的沟通,隐藏自我,性格中存在着自傲和自卑的矛盾。③情绪方面。时常保持着高亢的情绪,失落时亦不例外,压抑挫折感和悲伤感。

6.训练过程

6.1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收集资料,建立伙伴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咨询初始阶段,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资料。了解到来访者从小成绩优秀,经常得到老师家长的夸奖。久而久之,习惯在各方面严格有求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容许自己不如别人,不容许自己犯低级错误。自己也认为有点完美主义倾向,但目前觉得自己追求完美的品格利大于弊,可以督促自我完美。陪师引导其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详尽资料中筛选有用信息,通过观察记录分析非言语信息探索求助者未表现的信息。

6.2第二阶段——训练阶段

首先使用理性情绪疗法修正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培训师先引导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如“刻苦学习是丢脸的”、“聪明是值得被肯定的,勤奋则应该被鄙视”、“抢老师的话能表现自己的博学”、“流露悲伤是软弱的表现,是失败的”“性格活泼,表现活跃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无法引起别人注意的人生是乏味的,煎熬的”“那些试图了解自己的人是敌意的,是为了找出自己的破绽”等等。教来访者使用自我辩论的方法,形成合理信念。如“勤奋是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聪明的人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博学是一种自然流露无处不在的品质,需要刻意表现的不是真的博学”“悲伤是人类的基本情绪,无须压抑,找到合适的方式宣泄排解悲伤,有助于更好生活”“表现活跃能吸引大家暂时的注意力,群众都有分辨能力,刻意表现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会引起大家反感,真诚善良上进的人更能博得大家的好感”“人生重要的是达到自我和谐统一,谁都无法左右他人的看法,只需要问心无愧的做好自己”“试图了解你的人有可能是想与你交朋友,互帮互助”等。每次训练都留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与几个不合理信念反复自我辩论,下次咨询时将辩论结果反馈给咨询师,未修正的观点留到下次的家庭作业中继续辩论,如此反复直到合理的信念出现。几次之后,求助者意识到:勤奋学习是必要的,只有勤奋才能弥补薄弱巩固特长。自己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洒脱,有时会发生一些令自己难过的事。也想交几个真心的朋友,愿意尝试改变心态,与别人真诚沟通。尽力善良友好助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换位思考,而不仅仅关注着自己,换种方式来做个受欢迎的人。咨询效果主要是使求助者固有的一元的思维模式逐步向多元性转化,尝试接纳其他观念和认识。

情绪管理。初始阶段来访者对悲伤情绪持逃避态度,认为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通过情绪训练,来访者对悲伤情绪的态度已有所转变。接下来我们要使来访者学会释放情绪。我们告诉来访者这个环境很安全,鼓励来访者敞开心扉,聊聊生活中使自己难过的事,认真感受自己的难过,不必压抑它,想哭就可以哭出来。初始阶段遇到阻抗,后来经耐心引导以及的轻微程度的自我暴露,来访者渐渐有了较多的感情流露,伤心处会流泪,说自己挺好强的,从小一帆风顺,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看到别人厌恶的眼神时,心里真的很难受。整个过程中,我们以倾听为主,辅以真诚的目光交流,必要时轻拍来访者的肩膀,为其递去纸巾,达到充分共情。然后询问来访者情绪发泄之后的感受,来访者说:“轻松多了,似乎并没有人在等着看我笑话”。几次之后,我们引导来访者逐渐由“遇到悲伤就逃避无视”转化为“学会正视悲伤,与悲伤相处,寻找合适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行为模式。

行为训练。使来访者最为困扰的行为是自己会因抢老师的话而懊恼,但又无法自控。经深入探索后发现来访者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采用行为疗法,用自我监督、自我惩罚、强化等自我管理手段使这个行为消退。并帮助其寻找替代行为,如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等。使用更合理、正面的行为引起别人关注,取得社会满足感。

家庭治疗。在末期,辅以家庭疗法对前期的效果进行巩固。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我们请来访者的父母一起进行了一次课程。与家长沟通会对孩子造成有利的或不利影响的观念行为等,告诉家长在孩子哗众取宠时尽量不给予关注,并教家长一些简单的强化方式,力求为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营造更良好的环境。

7.效果评估

经过几个阶段的训练,来访者对自我、社会有了更合理的认识。不再敏感地排斥他人,人际交往方面趋于和谐。行为表现不再过于极端。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8.总结

本案例中,学员具有青少年典型的心理特征。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单

一、极端,并由自我发展不平衡引起了一般心理问题。我们使用认知、行为、情绪管理等方式多管齐下,辅以家庭环境支持,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帮助学员解决困扰的问题,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实现青春期的顺利过渡。

案例三, 白某某 ,女,15岁, 初二

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记得开学时他的妈妈向我抱怨说这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我们所掌握的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她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导致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意识缺失的结果

小白的任性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孩子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白灵灵的逆反心理,使白灵灵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白灵灵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社会情绪的问题。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白灵灵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白灵灵的任性行为。当白灵灵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控制自我情绪

小白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白灵灵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白灵灵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白灵灵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小白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

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白灵灵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4)激将法

利用白灵灵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小白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

白灵灵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白灵灵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老师详细的询问了白灵灵的表现,认真的观察的在园行为,仔细分析他的行为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时和家长沟通,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行为偏差。家长和老师形成这样的共识,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经过小白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小白的让人头痛的任性坏毛病渐渐消失了。他成为了一个活泼聪明,文明礼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案例四.林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不能较好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特别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工作十分辛苦,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不识字,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加上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家里人十分溺爱!一二年级时只要孩子说一声不舒服,立即就由着孩子赖学在家,渐渐地养成了一种惰性。这样,基础差,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每天他总是最后一个慢腾腾地到校,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测试谈心。我经常与其个别测试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青少年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这样,平时我注意多观察孩子,上面案例中的吴某,他酷爱运动,拔河比赛中表现突出,我以此为突破口,激发他的斗志和成功感!振奋他的精神,从而激起他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4.在学习上给他搭起台阶。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想一下子就有明显的进步是不可能的,于是,我注意每天单独给他布置作业,先从基本的字词做起,再慢慢到造句,写片断,写作文。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天都有进步感,这样,每天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对于他来说,竟变得容易起来!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睛在上课时竟也亮晶晶的了!

第三篇: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Izard指出有 8—11种基本情绪 ,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 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 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 ,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 ,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 , 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 ,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 , 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 , 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 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寻找注意和行动的替代性焦点)、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 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四、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自我评价正确;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意志健全;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五、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 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 , 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策略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参考资料:呵呵 学校期刊网很多的啊

第四篇:情绪调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情绪调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情绪包括有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尊心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也会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

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作为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人才,应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情绪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心理疾病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环境适应问题。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天外有天”、“强者更有强中手”之后,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这样在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其次是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强调自我意识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再次是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会怀疑人

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自我评价正确;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意志健全;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烈的因素,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

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看电影,打球,找朋友聊天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抑郁和失望,达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面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或是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面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尽情发泄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负面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性情绪时,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不能随便发泄,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要把握“放松自,利己利人”的原则

第五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策略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和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已使人们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为使教学顺利进行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对教师的教学情绪进行合理调节,然而,目前从理论上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调节策略的探讨明显不足,更缺乏可靠的直接实验论证。本文仅从相关研究及经验上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情绪因子;教学效果;教学情绪

一、影响体育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

体育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所少见的。因此老师良好的情绪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体育情绪的主要因素:

1、教学效能感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示范动作、语言行为,教学组织和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效能感强的教师,其情绪状态多为肯定的,教学效能感弱的教师,常常表现出否定的情绪状态。

2、人际偏好

教师往往喜欢那些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或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学生;学生往往佩服示范动作优美、语言风趣或在某方面吸引自己的教师。这些人际偏好经常被带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情绪、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学生集体不仅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而且会产生“社会干扰作用”。此外,教师的个性及其他因素对老师情绪的影响有时也会被带进课堂,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3、情境

从活动的形式看,课堂教学是“人——情境”互动的典型模式。情境的心理意义对教师有决定作用,如决定该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不不仅如此,情境对有目的的行为是一个必要条件,如要达到教学法的目标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情境有能动作用,如个人对情境的选择与改变等。体育老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创设某一种情境,其主要表现在:

(1)选择与改变不适宜的场地器材条件及练习内容和方法。

(2)注意用语言和身体语言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趣。

(3)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4、内在素质

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运动能力。一个具有处事热情、情绪稳定、宽容大度、对人亲切、运动能力强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5、教材

适宜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对教师自身而言,优势教材或学生喜爱的教材,能使师生双方产生良好的心境,并能产生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厌烦消沉的心境。

6、突发事件

指不可预测的事件。如恶劣天气、身体伤病、场地器材、教学失误和其它干扰因素,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

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1、心理匹配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和动作结构情况下,恰当灵活地处理教材,并运用适当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情绪与教学内容、课堂情境、教学行为相匹配,进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到满足需要(如降低动作难度等),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教师教学情绪、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心向,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心理匹配策略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策略会引发学生愉悦情绪,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取得有效的促学作用。

2、归因控制

拉塞尔于1982年提出了个体归因三维模式,即控制点、稳定性、可控制性,并将三个维度搭配起来,构成8个归因组合类型:即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原因(如教师自信心,职业兴趣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原因(如动机强度、注意状态、努力状态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如体质和健康、体育能力);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如身体疲劳、疾病等);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教师的事业心、师生的友情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师师、生生和师生之间努力帮助程度等);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动作难度、教学条件等);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原因(如机遇、运气等)。根据以上观点分析认为,只有当人们相信行为在个人控制之下时,才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符合个性倾向的归因:个人做出归因分析是为了对环境有一种预见感和控制感。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的内外部原因,带来的益处是提高了课堂事件的可预料性。如果失控,则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和动机。

3、自我暗示

暗示可以发挥调节功效,如体育老师在处于焦虑、困惑、不知所措以及极度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中极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有意的自我暗示一般具有积极的倾向,它是克服怯懦、自卑、冲动等不良心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的自我修养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效能感弱的教师是有效的方法;无意的自我暗示大多具有消极的倾向,通常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人对自己有不满情绪、自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不能在现有环境中继续活动,如身体疾病、运动能力差等致使示范不完美,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等等;无意的自我暗示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沟通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学习及其它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师生的不良情绪对课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此时需要师生进行情感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运动心境和激情状态,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进行情感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师生的信任感、亲近感,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氛围,消除干扰老师情绪的不利因素。

5、排解

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能遭受某种挫折,在挫折压力过大时还会产生情绪紊乱和行为异常,引起一种情绪唤起状态(即攻击行为的准备状态,如教师对学生调皮行为的体罚、打骂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老师要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并采取一定的途径、方法,正确评价自我和环境,进行换位思维,减轻挫折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是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方面。自我安慰是不自觉地进行的,并不能充分地说服自己。但对于排解不良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的心理出防御机制之一。

6、规避

规避即暂时地回避、转移、冷淡,再择机而发。当教师对课堂的某一方面,如示范动作、语言行为、教学方式、练习方法等把握不好或不能把握,甚至出现失误时出于教学的有效性的考虑,教师可设法暂时“避重就轻”,或转移到其它方面,或延时处理(如篮球课的投篮教学)。对于突发事件,要“三思而后行”,当激情爆发时,依靠理智,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利用灵活的教育机制加以解决。其目的是避免教师教学上的尴尬,以免引起不良情绪反应。

体育教学中适时的应用情绪调节策略,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临场运动情绪,学会掌握课堂指挥艺术,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分析表明,对教师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有助于教师自觉培养这种职业素养和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下载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情绪调节影响青少年社会能力的作用机制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影响及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关键词:......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情绪【论文摘要】情绪为客观事物与人们的需要的关系所决定。如果来自客观世界的刺激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反之,妨碍与干预需要......

    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摘要:组织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研究人员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作用环境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

    浅谈认知能力与情绪能力对消费者行为共同作用研究

    浅谈认知能力与情绪能力对消费者行为共同作用研究企业必须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出发,加强产品认知质量管理。同时杨伟文也指出品牌认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并通过品牌关......

    负面情绪蔓延影响幸福感 社会管理亟待创新加强

    负面情绪蔓延影响幸福感 社会管理亟待创新加强 2011年06月27日 15:29:52来源:人民网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人们社会性、精神性需求上升,而我们社会管理全面滞后 当前......

    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对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科学技术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在知识经......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论文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导语】社会诚信度也称社会整体诚信度和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随着......

    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初探论文[大全五篇]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同其生理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幼儿的神经纤维髓鞘化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