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1、任务来源
本项目系《关于<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战略工作指南>等 2 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中国标协〔2020〕231 号)批准立项的标准研制项目,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等,计划应完成时间为 2020 年。、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2020 年 8 月,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了以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为组长,标准化处、省标准化院等单位标准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标准编写组。标准编写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立项申报书、编制标准草案,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团体标准立项申请。
2020 年 9 月 2 日,中国标准化协会组织视频立项论证答辩会,与会专家对标准名称、标准内容、涵盖范围、参编单位代表性等提出了修改建议,希望起草过程中征求工信、科技管理等部门的意见,确保标准能够实施落地。月 7 日中国标准化协会发文通知《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通过立项论证,同意立项。月 11 日,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对该标准的内部研讨会,研讨组成员对标准的框架进行梳理,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月 18 日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来自福州大学、福建省能源中心、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代表企业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对该标准进行研讨。与会专家对标准结构、适用
范围、标准内容、标准体系框架图,内容表述详略程度等提出了修改建议。标准编写组根据专家建议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 9 月 25 日形成征求意见稿。、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标准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推进、技术指导和质量把控。具体工作内容:讨论确定标准框架,提出修改建议;从标准化专业角度出发,整体把控标准框架和内容。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组建标准编写组,主要负责邀请来自园区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园区管委会、相关运营公司等的专家召开研讨会;组织标准征求意见和后续标准送审、标准报批等。参加各次研讨会并做技术报告,回答专家质询,对提出的修改意见综合考虑,充分论证,确定是否采纳,不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福建省标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标准编写、相关材料整理。具体工作内容:查阅资料,起草标准和编制说明,参加各次会议、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修改完善标准和编制说明,整理征求意见材料和后续送审材料和报批材料,重要工作节点的内外沟通联系和具体落实等。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德三都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主要负责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对标准提出修改建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修订符合园区标准化工作的规律和需要,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主要按 T/CAS 1.1—2017《团体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指南》进行编写。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或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 13016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T 20001(所有部分)
标准编写规则、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标准体系构建、应用与维护、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与改进要求。
(1)第 4 章 基本原则 本章对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
(2)第 5 章 标准体系构建 本章对工业(产业)园区中标准体系构建进行阐述,包括调查研究、标准体系表构建、标准体系总体结构、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及内容、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本章主要参考《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规则》(GA/T 1136)进行编制。
(3)第 6 章 应用与维护 本章规定了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的应用与维护,包括对应用规范和动态维护更新两个方面。
(4)第 7 章 标准制修订 本章规定了标准制定的原则和标准制修订程序。
(5)第 8 章 标准实施 本章规定了标准标准实施程序和方法。
(6)第 9 章 监督检查 本章规定了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7)第 10 章 评价与改进 本章规定了评价的内容、方法、周期、责任部门和改进的内容、措施和方法。
3.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工作中,存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生产生活配套、管理服务、标准研制等方面标准缺失或不合理现象。本标准的研制旨在系统梳理工业(产业)园区相关标准,构建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规范相关标准研制,指导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工作,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试验(或验证),标准内容主要来自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福建省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等相关区域性试点示范的经验总结以及对相关政策文件的细化落实。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框架图和各标准子体系内容参考了《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闽政〔2020〕1 号)附件《福建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福建省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闽政办〔2020〕48 号)、《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市监标准〔2020〕101 号)等文件对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工作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同时参考了福建省省科技厅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低碳园区标准化研究》构建的“低碳园区标准体系”。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 号)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 号)要求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18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显示,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 552 家和省级工业(产业)园区 1991 家。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业(产业)园区发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是实现园区产品和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有力抓手。推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工作中,存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生产生活配套、管理服务、标准研制等方面标准缺失或不合理现象,但目前缺乏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标准或指导文件。
《2020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建设。2020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 1 号文件《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闽政〔2020〕1 号,含附件《福建省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指南》),要求建立完善园区标准化体系,强化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发挥明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该标准规定了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标准体系构建、应用与维护、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与改进要求。本标准立足于我国工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有助于针对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建设缺失或不合理等问题,系统梳理工业(产业)园区相关标准,规范相关标准研制,促进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为构建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有助于提高园区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工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国外标准。
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团体标准,供会员和社会自愿采用。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020 年 2 月,福建省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 16 个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名单。首先推动这 16 个试点园区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挂钩的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德市三都澳经济开发区三屿工业园区和正在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的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形成实施应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的经验。然后引导其余工业(产业)园区实施应用该标准,以指导工业(产业)园区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为指导园区建立健全工业(产业)园区标准体系,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标准发布后,做好宣传培训、加大贯彻实施力度。建议:(1)加大宣贯力度。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为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组织园区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升标准化意识。(3)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好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工业(产业)园区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指南》团体标准编写组 2020 年 9 月
第二篇:《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国家旅游局]
一、制定依据:
1.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三定”方案中所确定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
2.199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技监局标函[1993]529号)。
二、主要作用:
1.《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以下称《体系表》)是对国务院“三定”方案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具体实施,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2.《体系表》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作为旅游业标准立项工作的依据。
3.在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中,对于管理交叉关系的协调问题,《体系表》将作为解释的重要依据。
4.在与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过程中,《体系表》是解释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最基础资料。
三、编制说明:
根据《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所确定的框架,特别是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经验和今后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求,参考1999年底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制定《体系表》的主要建议,按照两种体系对旅游标准进行分类和编排,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业标准体系的框架:
1.按照标准的一般划分,分成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大类。
2.按照旅游业构成要素的划分,分成食、住、行、游、购、娱6大类,并且增加一大类综合类,共7类。
3.按照以上划分方法,对于已经出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批准立项正在起草的标准和考虑申请立项的标准在表中确立位置。
4.此表是开放式的,在框架确定后,可以根据需要及时修改和补充,并及时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
制表单位: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注:为已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制表时间:2000年11月
基础标准
设施标准
服务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食
旅游定点餐馆设施
旅游团队餐质量标准
住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
-旅游公寓星级评定
-旅游度假设施与服务规范
饭店客用品质量与配备-旅游饭店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规范
-青年旅馆网络建设规范
行
内河游船星级评定
海上游轮星级评定
游览船星级评定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旅游客车星级评定
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评定
旅游船服务质量
游
旅游索道设施安全
滑雪场等级划分评定
导游服务质量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旅行社资质等级评定
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规范
出境旅游服务质量规范
(包括边境旅游服务规范)
入境旅游服务质量规范
旅行社门市服务质量规范
旅游游览点讲解服务质量规范
专项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
农业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产品
特种旅游产品
分时度假操作规范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购
定点购物场所设施与服务标准
旅游商品质量标准
娱
定点娱乐场所设施
游乐园安全服务质量
综合
旅行社组团运作规范 旅游标准化工作导则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信息网站建设规范
旅游电子商务业务规范
旅游咨询中心设施与服务标准
旅游厕所设施规范
旅游安全管理规范
旅游服务质量认证体系
旅游者损害赔偿标准
旅游服务质量争议受理程序
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导则
饭店职业英语标准
楼宇清洁卫生标准
景区环境质量标准
创优城市检查标准
第三篇:2.《劳动合同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劳动合同规范》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劳动合同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121551-T-317。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联合起草。
本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是我国人力资源领域中劳动关系协调部分急需制定的标准之一,也是劳动合同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给出了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过程的操作程序以及劳动合同规范文本,适用于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规范、完善劳动合同管理。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劳动合同规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当前编制这项标准,对于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完善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应有之义。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主要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等法律法规为主体,而劳动合同标准的研制工作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与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比,标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技术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劳动合同操作程序、劳动合同规范文本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力度,逐步形成以《劳动合同法》为基础,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标准相辅相成的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体系。
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地通过开展多项措施,努力解决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总体取得显著成效。尽管如此,在实践中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那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中,经常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程序上操作不规范;有的仅与劳动者签订简单的协议条款,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为了规制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有必要通过制定《劳动合同规范》等项标准,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健全劳动标准体系,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标 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将健全劳动标准体系第一次写入党的重要政治报告,说明这项工作已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规范》作为劳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制定这项标准可以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的举措之一。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标准化规划(2011-2015年)》也明确提出,要把制定劳动合同等项标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来抓。因此,当前制定《劳动合同规范》也是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起草组在编制标准过程中,对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充分解读和研究,注意标准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一致,没有突破法律的规定。
(二)科学规范原则
起草组以标准化技术作为基础,对国内外有关劳动合同文本内容及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各项条款符合劳动合同管理的实践活动,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同时,起草组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相关要求编写标准,确保标准形式的规范性。
(三)全面系统原则
起草组先后征求多方意见,最终确定从劳动合同的程序规范、管理规范和文本规范三个方面来编写标准的基本思路,确保标准内容的全面性。同时,本标准的各个章节充分覆盖了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变更、终止、续订等业务环节,确保标准结构的完整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起草组先后前往江苏、四川、浙江等省多个市、县进行劳动合同执行规范情况的实地调研,通过摸底各地执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了解地方劳动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制定劳动合同标准的意见和诉求,使得标准编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本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编制过程
起草组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编制程序,组织完成《劳动合同规范》的编制工作。
(一)起草阶段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和劳动关系司的 共同指导下,先后完成了组建标准起草组、收集国内外信息、召开研讨会、设计调研方案、开展调研活动、形成研究报告、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等环节的工作。
1.组建标准起草组。为了保障标准编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建标准起草组,并对起草组全体成员进行了标准编制规则的相关培训。
2.收集国内外相关信息。起草组广泛收集与劳动合同规范相关的资料,国内信息主要包括:有关劳动合同的研究,有关劳动合同标准的理论研究,有关劳动合同标准的政策文件、我国劳动合同标准化实践情况等。国外信息主要包括:国际劳工组织和主要国家针对劳动合同文本内容和操作程序的规定及标准等。
3.召开研讨会,听取专家意见。根据人社部规划财务司对劳动合同规范制定工作的整体部署,起草组在北京市召开了由人社部相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地方人社部门代表、起草组成员、国内科研机构及高校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参会代表就劳动合同规范的编制思路和框架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最终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思路、原则及框架,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及计划进度。
4.设计调研方案。起草组根据研讨会上的意见,对前期设计的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调研方案最终确定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江 苏、四川和浙江等地的省、市、县三级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摸底,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了解地方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制定劳动合同标准的意见。
5.开展调查研究。起草组先后赴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多个市、县,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各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措施、实施情况、突出问题以及地方劳动部门、工会、企联、工商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方对标准制定的意见进行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6.形成数份研究报告。在文献研究、实证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起草组先后完成了《江苏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四川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浙江省劳动合同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我国劳动合同执行情况实证评估报告》、《我国劳动合同标准化实践现状报告》、《国际劳工组织和主要国家有关劳动合同内容及操作程序的规定及标准》等份报告。这些报告为《劳动合同规范》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7.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起草组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起草完成《劳动合同规范》草案初稿。
(二)征求意见阶段
标准草案形成之后,起草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听取人社部相关业务司局、地方人社部门、工会、企联、工商联以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意见。起草组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归纳和处理,并依据处理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1.2012年12月7日,起草组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了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及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1个地区人社部门,工会组织代表、企业联合会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8条意见,采纳6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二稿。
2.2013年1月15日,起草组在北京市召开了由人社部劳动关系司相关同志、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和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布朗先生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二稿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12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形成标草案准第三稿。
3.2013年6月24日-7月1日,起草组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召开由人社部门、总工会、企业家联合会、工商联以及部分企业和劳动者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标准草案第三稿进行讨论。会上征集到29条意见,采纳14条意见,形成标 准草案第四稿。
4.2013年12月3日,起草组分别向人社部规划财务司、劳动关系司和中国政法大学金英杰教授报送标准草案第四稿以征求意见,上述单位和个人回函并提出相关意见共计24条,采纳22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五稿。
5.2014年4月8日-5月8日,起草组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标准草案第五稿以征求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广东、云南、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12个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95条,采纳79条意见,形成标准草案第六稿。
6.2014年11月 7日,起草组召开研讨会,听取了国标委标准审查部原主任关于标准格式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第六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五、标准的技术内容
课题组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标准必备内容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特殊情况,最终形成劳动合同标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的管理、附录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
六、标准属性
本标准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
第四篇: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各位专家:
作为《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者代表,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张参加《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专家审定会。《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得到了省市质监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XX省烟草公司科技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我代表XXX市烟草公司表示由衷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烟叶产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构建包括烟叶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对各类标准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使大多数烟叶生产者掌握并执行标准,从而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年)(国烟科【2007】98号)》和《XX省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X烟科【2007】140号),扎实推进全市烟叶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对提升烟叶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自2007年开始,我公司全面启动了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2007年7月,我公司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书》,以技术培训、信息提供、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管理评审等形式为我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并派出专家常驻我市开展调研工作。在对XXX市所辖烟区整个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XXX烟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本着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制订,严格执行GB/T 1.1、《企业标准体系》、ISO 9001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指南(GAP)》等文件规范。该标准体系以农业综合标准化为基础,且由基础通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六部分组成。基础通用标准是本标准体系的共性标准,其他五个标准均根据基础通用标准的原则,结合XXX市实际情况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包括种子与品种、烟田整治、烤烟种植、采收与烘烤、植物保护及烟叶购销六个方面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由产品质量及包装标识两个方面标准。服务标准包括烟用物资供应、教育培训、风险保障、技术指导服务及烟叶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新技术管理、科研示范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烟农户籍化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烟叶技术员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包括标准化烟草站建造、密集式智能化烤房建造、小烤房功能性改造及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个方面的标准。《XXX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共制定相应的XX省烟草公司XXX市公司企业标准50个,与现行的4个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烟叶生产经营标准体系。
2009年9月,中国烟草总公司XX省公司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进行评议,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关于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修改意见》(X烟科函 „2009‟12号)。同年12月,我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标准体系再次进行了修订。今年5月,我公司在XXX市质监局标质科的悉心指导下,按照《XX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应用中国标准编写模块TCS2009软件又组织了一次修订工作。11月,我公司向XXX市质监局提出对《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备案的书面申请,并根据有关要求,在标准体系备案发布之前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组织一次专家审查。在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由我向大家一一引荐: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XXX副调研员、XXX质量技术监督局标质科XX科长、X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质科XXX科长、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XXX科长、中国烟草总公司XX省公司科技处XX科长、XXX市XX县农业局XXX农艺师、XX省烟草公司XXX市公司XXX高级农艺师。
我们真诚希望,也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提出宝贵的修订意见,使其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编写规范性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且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我们将综合专家评审的意见不断对标准体系修订和更新,实现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第五篇:《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监测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监测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监测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是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5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承担,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利时集团、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单位。1.2 主要工作过程
1.2015年5月到6月,联系各个参与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和任务组织;研究现有国内外工控安全相关标准,分析各自特点,学习借鉴。2.2015年7月到8月 调研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学习、研究、讨论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及研究成果, 确定并编写总体框架。3.2015.8-2015.12 编写标准初稿,在工作组内征求意见,根据组内意见进行修改。4.2016年1月,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崔书昆老师和王立福老师、石化盈科等行业用户、和利时等工业控制设备制造商、公安3所等科研院所、长城网际等安全厂商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多次修改。5.2016年1月,标准编制组召开第一次研讨会,根据专家在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6.2016年5月,标准编制组在“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和技术专题研讨会”介绍了标准草案,听取了来自轨交、石化、电力、冶金、制造业、汽车等行业专家对标准草案的意见并根据专家在会上和会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7.2016年6月,标准编制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介绍了标准草案,并根据专家在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8.2016年10月,在信安标委举办的成都标准会议周上,项目组就本标准研制情况在会上做了汇报,经组委会成员投票,同意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通用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诸多标准,包括:《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安全: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系列标准(IEC 62443)、《推荐的联邦信息系统和组织的安全控制措施》(NIST SP 800-53)、《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指南》(NIST SP 800-82)和《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应用指南》,既确保标准科学性,又使得标准内容符合我国国情。
(2)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
标准规范是对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最终还需要用于实践中,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做到可操作、可用与实用。为此,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草组广泛征求行业用户意见。所涉及的工业控制协议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领域的,也允许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的工业控制协议。2.2 主要内容
本标准以工业控制网络监测系统的安全功能要求为研究目标,研究工业控制系统的技术架构特点、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面临的安全威胁,确定需要监测分析的工业控制协议和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主要内容为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监测系统开展产品安全等级划分、监测技术要求、安全保证要求、测试评价环境及要求、安全保证测试等,从而规定了工业控制网络监测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工业控制系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一系列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包括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以及核工业等。网络攻击破坏工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同时,将极大威胁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导致国家经济、国防等遭受重大损失。对于工控控制网络内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遭到入侵的迹象,并依据既定的策略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工业控制网络监测是工业网络动态安全的核心技术,其相关设备和系统是整个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网络环境下日新月异的入侵事件和过程做出实时响应。工业控制系统特点决定了其安全产品需满足高可用性、不频繁升级、低时延、兼容众多工业私有协议、适应严酷工业现场环境等特性。因此工业控制网络监测系统设计需要兼顾工业应用场景与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先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在深入研究国外工业控制系统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本标准编制期间调研和分析了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和安全现状,研究和分析了国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相关文件和标准,内容包括对网络监测系统的安全功能要求和系统自身安全要求。安全功能要求包括安全事件监测、安全事件响应、安全策略配置和安全事件审计;自身安全要求包括产品管理、产品可靠性、系统维护、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本标准是针对用于各行业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监测系统给出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可以用于工业控制网络监测系统设计、开发及测评。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在编写时参考了GB/T 20275-2006 信息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6269-2010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 GB/T 26268-2010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测试方法等相关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的编制,要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应用指南》等相关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协调一致,提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领域的实施层标准指导。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详见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作为国家工业控制系统相关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在具体实施时建议与管理、评估类标准配合实施。
九、其他事项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标准编制组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