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5篇模版)

时间:2021-03-10 14: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篇: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位同事: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头到尾听了这么多书记、院长、教师、同事们的报告,了解了大家在过去一年做的很多工作

我今天不算总结,是作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谈三个方面:第一个,谈对人才的认识;

第二个,给大家提几点要求。第三个,谈一点体会。

第一个,谈谈认识。

我觉得,中大进步依靠的是人才。正如xxx书记刚才讲到的,最近两年,学校的各类数据在不断攀升,教学有了很大改进,科研有了很大进步,可比的办学指标有了大幅攀升;

刚才xxx校长助理提到了学校在国内高校的几个排名。今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依靠人才,不仅仅是引进的人才,更多依靠的是学校现有的人才;

中大现有的进步靠的是学校所有人才,不仅仅靠的是近两年引进的2000多人才,那只是一部分增量,只占30%,而70%是学校现有人才做出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认识,相信大家一定有同感。

第二个认识,中大与标杆院校的差距在于人才的差距。学校的面积足够大,五年可实现倍增。但是,这不代表办学水平上去了,不代表人才质量上去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我们的质量不够,大师不够,高端人才不够。北大清华的院士都快上百人了,而刚才看到的我们的排名、可比指标等有些不足他们的三分之一。即便我们科研经费明年可到30亿,后年可到40亿,接近清华大学的水平。但是,我们科研的产出、科研的地位、科研的影响力跟他们相比还是差很多。我们跟一流大学、跟标杆大学的最根本的差距是人才,人才队伍的质量没跟上,这个差距不知道会持续多少年。我们要正视差距,要进行置问。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有明确的方向,不会有奋斗的精神,不会感到压力,就容易自娱自乐,产生歌舞升平的错觉。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形成共识。

第三个认识是,中大的希望取决于人才。我们的“中大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国内第一方阵。要实现这个梦想,达到这个目标,在于人才。我们建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格局,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为提升人才计划和质量、扩大人才队伍数量尤其是质量奠定了基础。但有基础,并不代表有水平。要有水平,真正形成竞争力,实现梦想,达到文理医工融合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觉得还是在于人才。所以,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是在座每一位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位所面临的问题。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落实?当然,有了认识才会有行动,如果没有认识,我们的行动会走样、会走调、会走偏。

刚才xxx书记作了很好的总结,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思考的问题。中山大学下一步进行“三个面向”、“三大建设”,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建设6000多吨的科考船,是中国高校中最大的科考船。如果建成以后,科考船上没有高水平的学者、研究人员做研究,不是浪费吗?我们有一个二三十亿的“天河二号”,连续五六年位居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之列,不进行最高水平的工作,每年耗电都一个多亿,不浪费了吗?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平台,需要高水平的人去研究、运用,努力使之产生成效。我们很多新建院系的平台、新建的学科、新建的医院,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中大的发展、中大的希望、中大的未来取决于人才。

刚才,xxx校长助理讲道,人才竞争已经白热化,不仅仅是中国高校的人才竞争,全球的人才竞争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一个发达国家可持续的发展,关键要依靠人才。国家的大战略、创新驱动也要靠人才。现在,国家的整个经济已从资源驱动变成要素驱动,当今,是智慧、人才决定竞争力。

第四个认识,中大的政策应该服务于人才。关于中大的政策,我在这里讲“五子”。一是票子。学校要逐步调整政策,实现工资并轨制。以前一签合同,我们有签十年二十年,而相应考核并没跟上,容易养一批懒汉。现在,这种情况要杜绝。第二个方面,要考核绩效,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劳多得的特点。怎么样理顺薪酬体系,让所有人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是我们下一步综合改革的重要工作。第三个方面,要有托底,缩小学校工资之间的差距。有拿一百多万的,有拿十万不到的,这不是正常的现象。我希望,最低的收入能够涨起来。

我一直在思考中山大学最低和最高的收入要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去年,学校在工资这块加进去20%。有些教授告诉我,怎么没见自己涨工资,我想你肯定拿多了。有些较低收入的群体甚至涨了50%。今年,学校还要给这个“工资池”加大投入。我希望,通过几年的时间,包括离退休干部、教师、在岗的工作人员,都不去比工资,不再关心工资多少了。纯粹讲工资,我们不能吸引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因为,一方面,到那时我们的工资已经足够高,再谈再比就比较低俗。另一方面,中大人一定不是靠工资能够挖走的,靠工资挖得走的,都不要到中大来。中大是有梦想的地方,要靠事业、文化、追求、梦想来留住人才。校长应该要重视工资问题,要给每个学院、每个教授足够的东西可以比。中大现在的收入,在国内的高校已经有足够的位置。我们希望通过最近五年的努力,将这个位置进一步提升,但会有一定程度的限高。我们不需要逐利而动的人,我们要的是把自己的发展和中大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我们讲票子,会有并轨、考核和托底。

二是房子。已经有房子的当然不会关注,但是新引进的人会关注房子的问题。我们通过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先尽可能想办法拥有公租房。广州校区南校园还有公租房,东校园可能会有一批公租房。我们要跟地方政府去谈,如果能拿到地建公有产权房,就建公有产权房;

不能建公有产权房,就建公租房。保证学校的引进人才有公租房住,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这一点再做不到,我们就想办法给补贴。这是整个配套的政策,以解决大家住房的问题。

三是孩子。孩子就是解决附中、附小、幼儿园的问题。教育问题我们能够非常好地解决。未来应该没有a岗b岗、博士后等的差别,只要与中大签了合同,就是中大人,他的小孩我们就得给管,就得解决小孩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政策必须要有这个导向,这要求我们需要进行综合改革。

四是帽子。今天张培震院士已经谈了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常重要。在全国竞争中,能拿到“杰青”“长江”等帽子,非常荣耀,代表了水平,也把握了机遇。但有些人的机遇没那么好,可能晚一点点,就没评上。怎么办?学校已经着手设置一系列“帽子”,从大到小、不同学科都有,且很快开始评了。开通渠道,让即便没拿到国家的“帽子”但水平到了的,能得到认可,这一批人可通过这个通道去努力争取。但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比例,从严把关。关键是看贡献,基本准则是不同学科要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分类发展、分类竞争。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希望,有发展空间,都能努力去贡献。这样的中大,就是包容的中大。我们要把这份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表现出它的内涵。能把握大学的精髓,才是对文化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对大学精神的传承。我们不忘初心,无论今后多少人来人往,中大还是中大。

五是位置。我们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我们选拔人才,不分彼此;

我们选拔人才,唯贤是才。只要你能干,我们就用。优秀的,尤其是管理岗位上的,如果在校内有天花板了,我们就想办法送到省里,送到兄弟院校。当年,中山先生对这所大学的期望是做最好的大学。中国最好的大学往外输出干部,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们输出学者是理所应当的。好干部要输出去,好学者也要输出去。一定要有进有出,不要光进不出,光进不出就会消化不良了。所以,我想,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一个干部都有上升的空间,这是大学应该做到的。

关于“五子”政策,我就讲以上体会。政策服务于人才,这是中大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要考虑政策怎么服务人才的发展。

第二个,提提要求。

在座是学校的骨干,我在这里提四点意识。第一,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起学校的发展,要有忧患意识。现在国内高校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而是方方面面的竞争。要赶不上这一步,就会落后;

要抢先一步,就会步步抢先。所以,“丛林法则”对高校也是适用的。我希望大家能有忧患意识,要有认识,有标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差距,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路径,知道怎么去做。这就叫忧患。没有标杆,不知道自己差在哪里,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不叫忧患。忧患是要动脑子的。

第二,要有竞争意识。有竞争意识首先得有心气。中山先生是了不起的伟人,一开始建这所大学的时候就要建最好的大学。我们大家要有他的这种心气。中大的建校历史不是最早的,从最开始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中山先生定位就是要建最好的大学。中大的基因、血脉里就有从中山先生那里一脉相承下来的这种意识。我们如果对“八九不离十”的位置心安理得,最后就要被抛弃。所以,今后,中大要办成最好的大学,就必须要努力前行,要有竞争意识。

有竞争意识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心气,有胸怀,有眼光。怎么竞争?我们在座的院长们都需要认真思考。怎么把学科从十名开外的地方摸爬滚打进前十名,排第十的进到第五位,第五位的怎么进到第三位,怎么从第三位进到第一位……我希望,五年之后,中山大学51个一级学科全部都在前十位。怎么努力?最起码进一位,进两位更好;

在第一位的,想办法把差距拉大。这就要求我们有竞争意识,要往上走,要自我施压。要竞争,就要有“五略”,要有政略、战略、方略、策略、谋略。

第三,要有服务意识。院长要有胸怀,要大气。院长不一定是学院学术水平最高的,也肯定做不到比学院的每一个人的水平都高,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长处。但,院长一定要大气,越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越要找。院长的这种胸怀,体现在服务意识上。院长的位置,不一定是学术带头人,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另外的责任,即服务于全学院其他的教师。院长的主要职责是带领学院,需要有战略眼光。我们许多学院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学院。所以,这些院长们是开拓者,是缔造者,要做得好,就会留名青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希望不仅我们这代人,更年轻的也是,能够留点东西下来。

第四,要有规范意识。我们高速发展,需要竞争,但不准乱来。遇事则立,要立规矩,有规矩才成方圆。这点很重要,否则就乱套了。我来到中大后,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方都强调过,要多一些规矩,不是来束缚大家手脚的,而是让一些正确的、好的东西形成习惯,形成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得以传承。形成规矩,最后形成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来到中大,能感受到文化对我的约束,文化对我的滋育,文化对我的激励,文化催我奋进!这是我切身的感受。

最后,谈点体会。

一是中大作为一所学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人数上的增量不会有太大问题。二是学院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此次新一轮的学科建设调研,我去到的这些部门给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感觉非常好,学校的精气神都上来了。各个学院都有不一样的思路、不一样的格局。三是学者努力奋进,捷报频传。从眼科中心刘奕志院长、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长等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学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四是学术渐入佳境。中大的学者都在埋头做学问,厚积薄发。

同志们,中山大学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未来充满着光明,充满着希望。去实现理想,追逐梦想,让梦想成真,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中大的每一位一起努力。历史赋予了我们使命,党和国家给了我们重托,中国的高等教育赋予了我们责任。虽然身处在怀士堂,身处在中大的校园,但是我们的所思所想,肩上所担的责任,是党和国家、是人们对我们的期待,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期待。我跟春声书记经常谈到,我们的责任重大。

大家看到校长有使不完的劲,实际上压力巨大。我感觉到这份沉甸甸的担子,但我充满信心,因为有在座的各位,有我们全校的教职员工,有我们非常优秀的老师、管理干部、学生。这样一所大学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没有任何的风浪能够对她产生影响,她一定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前行。光明属于中大,胜利属于中大,属于我们每一位!

第二篇: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演进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党90多年执着奋斗、60多年执政兴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继往开来实现中国梦,改革这条道路要更加坚定地走、这个法宝要更加坚定地用。如何走得更好、用得更好,出路和关键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内涵丰富,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层面的理想追求;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总布局相契合,与全面深化改革“六个紧紧围绕”的总思路相辉映。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和矛盾相伴,集体诉求和个体诉求交织,实现中国梦除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外,别无他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注重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注重眼前和长远相统筹,注重渐进和突破相衔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要求和特征,有利于实现国家、民族、大家“三个都好”。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实现中国梦,要跨越“两个一百年”关键节点,汇聚十几亿人口的目标诉求,必然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的有效解决和重要利益关系、基本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等等,任务之复杂、之艰巨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瓶颈、涉险滩,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从目标方位和领导力量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总开关,以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为主要任务,从重大关切和核心举措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从时间坐标来看,实现中国梦,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契合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时间要求。这种战略机遇期,在历史进程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可以说稍纵即逝。抓住了,国家、民族会乘势而上;抓不住,就有可能重蹈落后挨打之覆辙。

在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中,建党100周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到这个节点,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实现中国梦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性工作的完成,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20年,这不论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节点都高度吻合,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特殊之意义,说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合着发展的时代节拍,中国梦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肖君华、邓子纲、陈瑞来)

第三篇: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讨 论 稿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不是放弃发展、停止发展,而是坚持绿色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既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华山之路”,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满足群众期盼需要,绿色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每年,津南区的冬天都会经历2.3次雾霾天,人们呼吸道疾病高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路上开车连红绿灯都看不见,有时要开导航回家。所以,当前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必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去年开始,最大的感受是随着京津冀的环保治理和环保大督查,津南冬天的空气比原来好了,蓝天白云多了,雾霾少了。今天讨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就是讲的如何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而是既解决发展的问题,又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新路。

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追求幸福生活是人民的共同向往,但在不同发展阶段,幸福生活的内涵有所不同。现在,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新变化新期盼,也迫切需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通过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空气更好,广大人民群众会有更多的获得感。

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将生态环境上的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通过构建“会展服务业、智能工业、生态文化旅游相融、海河教育园园内园外互动”的绿色产业,那么绿水青山一定可以变成金山银山。

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困境的需要,指引着未来科学发展之路,也为津南迎来后发优势。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使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增强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津南一定能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第四篇:农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吉林华图提醒大家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请大家时刻关注吉林华图官网,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最新公考资讯。

【关键词】农技推广;农业;科技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2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文件在提出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培训,展物质基础”的要求 ,劲动力。

【考情分析】

一、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资金投入不够。要的业务经费,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配备不足,公共服务低。

政府统一的市场调控能力不强,农业企业实力整体

提高农业科技素养、树立市场意识,顺应现代企业化生产方式的需求。农业科技推广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发展是世界大势,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也是中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

(一)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实施县乡村垂直管理,出台激励、晋级等制度,广泛吸引年轻、素质全面的农技人员下基层,适度扩大基层科技人员编制,完善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关注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免费领取元事业单位学习卡!

关注后,直接回复“事业单位学习卡”这7个字就可以啦!

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二)提供服务,保障供给。加强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服务,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新农合作组织,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建立长期扶持补贴机制,以保障农业发展供给。

(三)夯实资金,充实人才。多渠道筹措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政府、企业、个人都可以参与投资,吸引民间资本,以保障发展资金;完善农业科技设施,淘汰落后产能的农业设施设备,使农业机械化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加强培训农技人员,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专业的农技人才服务农业,服务农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遵循农业市场发展规律,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 275513529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15824708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订阅微信号:jilinht

第五篇: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

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童西元

摘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们每个职教工作者承担的历史重任。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机电专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从而导致企业难以招聘到适用的人才,中职毕业生又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论述了深化校企合作是其必由之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电专业

教学质量

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服务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必须承担培养制造业大军的重任,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适应武汉制造业,特别是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企业强势发展的需要,探索机电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途径,笔者到阳逻工业园区的重冶成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浦项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江北企业集团等企业调研,搜集企业人力需求信息,调查学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反思专业教学现状。通过深入的调研,笔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不紧密的机电专业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劳动者,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相对封闭情形下机电专业教学的三个“不能到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贯彻和落实这一决议精神,机电专业教学处于单纯供需合作的相对封闭情形下,至少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员工意识不能到位

反馈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笔者设计了道德品质、劳动品质、法规意识、理论素养、实践技能等选项,问及教育过程中最需要加强的选项时,用工单位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劳动品质”这一项。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反映:毕业生开始都很高兴地接受到野外作业的任务,图的是稀奇;后来说到野外作业就讲条件,怕吃苦。这种吃苦耐劳劳动品质的欠缺,反映了毕业生还没有把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还没有用做好一名企业员工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真正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事实上,学校课堂中的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规范和道德教育都只停留于说教,实训教学中的员工意识培养多限于岗位技能的培养上。

2、学生的岗位技能不能到位

由于缺少深入的校企合作,学校的实训教学多在模拟状态下分项进行,不能形成全面形成满足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从岗位操作的安全、失误导致的成本、工期要求等方面考虑,机电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岗机会,即便有的企业给学生顶岗机会,也都是一些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学生毕业前习得的岗位技能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重冶成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大型数控加工设备价值数百万,一个工件的成本也是数万元,企业为了慎重起见,操作台上的员工都从高职院校聘用。然而,从两所高职院校首次聘请的37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1名学生能够基本满足工位要求,企业无奈中继续选择从人才市场招聘熟练工、从同行业厂家挖技术骨干等做法。

3、学生的市场适应不能到位

随着“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实施,机电专业一般能提供钳工、焊工、车工、数控等专业选修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然而,这与机电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相比,与企业复杂的用工要求相比,就显得十分狭窄。另一方面,这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充分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择业面小,大量毕业生去抢同一个岗位。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冶钢结构有限公司对铆工的大量需求,浦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对电子工的特殊要求,都只能采取先招聘再培训的方法,职业学校不能直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校企合作为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了三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通过引进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办专业、根据订单创办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深化校企合作,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下列优化教学效果的平台:

1、蕴含企业文化的员工管理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将蕴含企业文化的员工管理制度和措施引入到学生实习管理中,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生产劳动的随意性,调动他们遵守岗位法则、争做优秀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在与韩资企业浦项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中,共同商定了通过部分培训阶段给学生发实习工艺卡片的做法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学生员工意识的提升就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实习工艺卡》由校企合作编制,一方面把实训项目进行分解与细化,包含了实习项目、工件图纸、技术要求、工量具清单、操作步骤、操作技术要领、实习目的、技能训练要求、实习注意点、相关理论知识提示等技能内容,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介绍他所从事的岗位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企业对于完成者的感激等。学生采用《实习工艺卡》进行实习的好处有:实习有目标,每项实习与要求一目了然;操作有规范,引导学生进行标准化实习与训练;技术有标准,有利于学生自查和考核;知识有要求,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上岗有动力,明确了岗位重要性的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获得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在有序、标准而又富有人性化的控制体系中,学生的员工意识才能够不断提升。

2、立足岗位需要的技能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能使专业培养真正面对岗位技能,打破那种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的“四段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不再以理论学习为主,而是立足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回避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缺陷,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安排上,先安排实践学习,再安排理论学习;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先让学生动手干一干,然后归纳总结,再开展理论教学。如车工操作学习,就是先安排金工实习,使学生对专业将学的技能与发展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操作方法,接着进行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再进行车工实习,训练车工的操作技能,再接着学习《车工工艺》等专业知识,最后进行车工强化与考证,使知识融汇贯通。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前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为下一实践环节作准备,整个教学是实践与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借鉴企业严格的质量量管理体系,以实践为主线的机电专业教学还能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督促和引导学生。这样的管理应由以下四个考核组成:

日考核: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包括自查与教师考核两种形式。

小项目考核:每一实习环节,由若干个训练小项目构成,每一个训练小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考核。考试不合格着及时进行补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项目的实习。

环节考核:当一个实习环节完成后,进行环节结业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后继的相关实习,如钳工实习合格者,才能机床检修实习;成绩优秀者,推荐参加考证,考取工种等级证书。

技能鉴定:完成了相关的各环节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后,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如当学生完了金工实习、设备操作实习、车工操作强化等环节的实习,各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者,组织学生参加车工中级的技能鉴定。

3、满足不同学生的特长发挥平台

校企合作后为学生提供的模块课程菜单,不再是模拟状态和未知情形下的菜单,而是直接面对企业的岗位需求,能实实在在的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特长,为他们的特长发挥提供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工种选修、集中精修等方式实现自己岗位技能的提高。

工种选修:在总的实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不同工种轮流的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选修强化其中的一种工种,以达到技能强化的目的。例如四周的金工实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工种轮回实习,用时一周。在这一阶段,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通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各工种的加工方法,掌握其工艺特点,为今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好基础。第二阶段为工种选修实习,用时三周。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个人在前阶段的实习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满足自己在企业的岗位理想要求,在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工种中选择一个工种,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集中精修:打破传统教学授课的安排是采用多门课轮换制:根据教学计划的教学时数,将几门课程按顺序制成周课表,以一定的时间(如1~2节课)为单位,各门学课交替进行授课,集中精修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集中一周甚至一月的时间精修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和技能。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连贯性强。学习时学生对着实物边动手边学,学习兴趣大,教师的授课也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如在《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基础》的《 数控车床》专业课程周,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计34节),进行了教学大纲规定的40学时所应学的知识技能学习。为了验证课程周的教学效果,我们对采用集中精修的企业冠名班与常规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测验,结果企业冠名班的集中精修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班,同时在集中精修中,学生还学会了车床的拆装、精度检验、简单故障排除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展了书本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不为机电专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机电专业的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抓住发展机遇,主动谋求合作,借助合作提高办学水平,锻造专业课教师素质,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作者基本情况:

职称: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职务:副校长

单位: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地址:武汉市新洲区汪集等荣生路1号

邮编:430418

电话:027-89875819 ***

附:作者简介

童西元

男,52岁,大学本科学历,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常务副校长。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新洲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专学校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农机学会会员。曾主持和参加10多项机械设备及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参加过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推广和试验示范课题研究并获奖。多次获市、区职校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电子技能比赛获省级三等奖、市电工技能比赛获市级二等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了2004年、2005年、2008年《湖北省高职考试机电专业模拟试卷》,主编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制图》等多部校本教材、出版了《最新高职考试应试指南——电工基础》(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长期担任机电类专业课教学工作。

下载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才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谋划学校发展全力推进强校目标

    全面谋划学校发展全力推进强校目标——武穴师范、实验高中2013年工作总结2013年,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武穴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稿]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金威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发展大道155号 435000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校企合作......

    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共五篇)

    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这既......

    产学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产学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沈美媛[摘要]产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人才与管理优势、设备与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

    坚持学校内涵发展走特色强校的道路

    坚持学校内涵发展,走特色强校的道路 坚持学校内涵发展,走特色强校的道路 ----二十八中内涵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学校内涵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中小学关注内涵发展早已成为......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必由之路---联社合规文化建设启示“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亦即没有规就画不出圆,没有矩就画不出方,所以就有“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习近平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4年05月25日 02: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中大奖(308人参与) 收藏本文 5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大局。加强农业基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加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