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上语文短文两篇课文
-
八(上)短文两篇
八(上)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标:1、 识记文学常识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翻译3、 背诵默写4、 学习古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知识点梳理
-
八上语文人教版短文两篇学案
短文两篇学案 基础知识 一、刘禹锡,唐代(),字(); 二、周敦颐,道州人,字(),世称“”。 三、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 惟吾德馨( )鸿儒( )案牍( )淤泥( )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亵玩( 四、
-
八上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
短文两篇 专题练习答谢中书书 [南朝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
(教案word)语文八上11《短文》
11 短文二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独运,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理解文章的意境
-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5篇模版)
八上语文第22课:短文两篇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
八上英语课文翻译
八上英语课文M1-5翻译 M1 U1 让我们尽可能多说英语。 听力和词汇 詹姆斯女士:欢迎大家回来。今天,我们将要讨论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准备好了吗? 谁有一些建议呢? 玲玲:我们在课堂
-
八上语文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运用(1—8题,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谛听 dì 参差 cī 魅力 mèi B 颠簸 bō
-
课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设计
教学学科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八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第一板块中的三种句式及比喻句的组成和作用。通过“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个板块的同步进行,向
-
后八小品短文
黄果树听瀑阅读答案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
-
八上Unit 1 课文背诵
八上Unit 1 课文背诵
1.----我饿了,艾迪。----我有一个蛋糕。你想要一些吗?
----是的。我也口渴。我能要些喝的吗? ----牛奶怎么样?
----好的,谢谢。你真是太好了,艾迪。我能再要 -
八上Unit 4 课文填空
八上Unit 4 课文填空
1.----That’s your new house, Hobo.
----Great.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Here are _______ ___________. Read them first.
----All right. -
八上Unit 2 课文背诵
八上Unit 2 课文背诵
1.----为什么狗不上学呢?----因为我们比人聪明。他们不得不更努力。
----学校是什么样子?----就像看电视,只不过广告少一些。2.----嗨,西蒙,你到哪儿去?
---- -
六上语文课文汇总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
-
八上语文课外阅读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熟悉程度如何。下面请你根据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简介,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 (出示幻灯片4)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
-
最新2013版八上英语必看UNIT1 课文
最新2013版八上英语必看: Unit1课文
Monday,July 15th
I arrived in Peng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 It was sunny and hot .So we decided to go to the -
八上重点课文之背影(推荐5篇)
《背影》重点考点复习一、生字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琐屑 蹒跚 祸不单行 二、主旨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对父亲的回忆,尤其写出了父亲生
-
人教版七、八、九年级语文课文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3 生命 生命 杏林子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5 童趣 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
四年级语文上课文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观潮》背诵全文。 1、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 潮来前薄雾蒙蒙、人山人海。 潮来时作者抓住声音、形状和人群这四个方面按从远到近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