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必修5数学数列教案
-
【数学】1-1.2《数列的函数特性》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2数列的函数特性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 2.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3.理解数列的前n项和与
-
数学竞赛教案讲义——数列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n}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1, a2, a3,…,an或a1, a2, a3,…,an…。其
-
数学竞赛教案讲义——数列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n}的一般形式
-
高一数学 数列求和教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教案:数列求和 教材:数列求和 目的: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拆项法、裂项法和错位法求一些特殊的数列。 过程: 一、 提出
-
数列教案
乐清体校 黄智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甚至任意一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
-
数列教案
数列教案 教材分析 1. 地位作用 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
-
简单数列教案
北外附校小学部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试题(认识简单数列教案) 我们把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数列. 在这一讲里,我们要认识一些重要的简单数列,还要
-
高二数学 数列教案15 苏教版
第十五教时 教材: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目的: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有更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熟练技巧。 过程: 一、 小结: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中项
-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课时12 数列的求和教案 苏教版必修5
课时12 数列的求和 1.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倒序),当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的和易于求得,则这样的数列可用倒序相加法求和。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
-
数学: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案(1课时)(新人教A版必修5)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
-
数学: 1.1 正弦定理 教案(苏教版必修5)
www.xiexiebang.com 您身边的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第 2 课时: §1.1 正弦定理(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有关平几问题以及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掌握化归
-
【数学】3.1.2《比较大小》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2 比 较 大 小 教 案 江西省吉安一中罗飞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回忆初中内容,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掌
-
数学:3.1.2《比较大小》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2 比 较 大 小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回忆初中内容,用实数的基本理论来比较
-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常见的几种方法: (1) 公式法:①等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n(n1) 21222n2nn( 123......6② 自然数的乘方和公式:123......n(2) 拆项重组:适用于数列1n)(2 1)an的通
-
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数列求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数列求和方法.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重点: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路. 教学难点:数列求和方法及其获取思
-
数列极限教案
数列的极限教案授课人:###一、教材分析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的重要思想。极限概念是从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所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列极限概念
-
高考数学数列专题训练
高考限时训练----数列(45分钟)
一、选择题
1.已知等比数列{a2
n}的公比为正数,且a3·a9=2a5,a2=1,则a1= A. 12B. 22C. 2D.2
2.等差数列a2
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m1am1am0,S2m138,则m -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归纳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发现的能力. 2.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