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初中历史中外的交往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属于中国古代外交发展史的内容,是历年各类考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础梳理】【要点归纳】1、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历史测试题
基础达标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A.1402年B.1405年C.1417年D.1421年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A.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
-
初中历史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
历史复习专题:《中外近现代的重大改革》说课稿 一、专题内容分析 本专题是近几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之一。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关于改革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这个专题
-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
-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专题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十四课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
-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的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6课,题目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的地位众所周知,明朝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
-
元朝的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和漕运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
-
初中历史
2016年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01-10阅读2 考题: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历史《英国的宪章运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
-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考试大纲
一、 考试目标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 -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导学案 岳麓版
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导学案 岳麓版 班级 名字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派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2、能运用唐政府的对外政策
-
交往礼仪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
-
交往礼仪
为了获得更好的交往效果,我们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呢?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
-
交往协议
爱情协议书甲方:乙方:甲、乙双方须遵守不平等原则,本着和平、友爱、包容、忍耐的精神签订该协议。
1、前三个月为交往试用期,若双方都通过试用期,则可考虑下一步计划,否则一切免谈 -
小学生交往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友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强烈的以自我为核心,他人应该服从于我的倾向。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心中只有自己, -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测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测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20世纪80年代,“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材料
-
中外音乐剧比较
《中外音乐剧比较》 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
-
中外传统节日
日期 节日名称 开始年度1月1日 元旦 1月第一个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54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