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2课时地球运动
-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
-
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示范教案(最终5篇)
第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见上节课“课堂小结”)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
-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
-
教学设计2: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过程与
-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教学设计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2课时)
第7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精选)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
地球的运动教案2(推荐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
-
山雀第2课时
《山雀》教学设计 建昌实验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本课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
-
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班级:五年级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26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开国大典(第2课时) 视场面
-
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点、难点
-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1.2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法1 由于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差异,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
-
教学设计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1课时)
第7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
第3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第3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徐乾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375 更新时间:2010-9-7 学科:科学 课题:地球的运动 课型:新授 教师:徐乾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
-
地球运动习题
地球运动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1-3-2,完成1--2题。 图1-3–2 1.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
-
地球运动教案
1.3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
-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5篇)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
-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