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数学集合的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及数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 1.若sin θcos θ>0,则θ在. A.第一、二象限 C.第一、四象限 B.第一、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 2、已知函数f(x)(1cos2x)sin2x,xR,则f(x)是( ) A、奇函数
-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
非师范生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来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
-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
数学1 集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必修课程数学1中《集合》的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
-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详案) 系别: 专业: 学号: 姓名: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200701082 刘晓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切实理解、掌握集合的定义. 2.正
-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练习题
一、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x25x602、x25x603、x27x120 4、x27x605、x2x1206、x2x120 7、x28x1208、x24x1209、3x25x120 10、3x216x12011、3x237x12012、2x215x70 13、2x2 -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
克拉玛依市启航教育培训中心0990-6888887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一. 选择题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2.下面
-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五篇范文
《集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叶新颖。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集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
-
1.1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课题:1.1集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 -
高中数学集合复习教案(定稿)
【中学数学教案】 集合总复习教学目的: 1.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会判断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会判断某一个元素属于
-
高中数学集合的说课稿
在教师需要进行集合的教学时,相关的说课稿应该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数学集合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
-
高中数学 必修1 集合教案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习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
征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 -
高中数学集合部分教案(一)
高中数学集合部分教案(一) 教学目标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元素特征. 3、 有关数的集合. 教学难、重点 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过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关于集合的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①.元素的确定性;②.元素的互异性;③.元素的无序性
-
2011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抽屉原理(练习题)
数学教育网---数学试题-数学教案-数学课件-数学论文-竞赛试题-中高考试题信息http://www.xiexiebang.com §23抽屉原理 课后练习1.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
-
高中数学精讲与练组合练习题
组合练习题
x1. 已知Cn Cny,则x,y的关系是(C)
A.xyB. xynC. xy或xynD. xy
0123172.C3 C4C5C6C20的值为(D)
434A.C3
21B. C20C. C20D. C21
3.直角坐标系xoy平面上,平行直线xn(n0,1 -
高中数学集合章小结教案资料
集合与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回顾:
1、集合
(1) 集合的性质:任意性、确定性、无序性、无重复性。
其中的无重复性应注意。
(2)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
2、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分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证明与求值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三角函数的证明与求值一.选择题 若为第三象限,则A.3 以cossin22sincos2的值为D.-1 能成B.-3下各C.1 式中立的是A.sincos12B.cos2且tan2 C.sin132且tan3D.tan2且cot12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计算与证明)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单元练习题库李 浪三、计算与证明:1、1).lg0.001lg3214lg34lg6lg0.02, 3752).0.06428143).lg32lglg5 230251160.754).lg30lg3log35log59(0.11)05).(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