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语文必修3第6单元
-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臵人物来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最终定稿)
语文
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
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
弋阳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命制 弋阳一中2016届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一单元检测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罗强 一、基础知识(18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
-
高中语文必修1单元综合检测1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测试时间:__120分钟__ 试卷满分:__150分__ 老师评分:__________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峥嵘愤世嫉俗灰烬豆寇年华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1课《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 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 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3课《沙田山居》教案
《沙田山居》教学简案 常熟外国语学校 潘新娜 教材:苏教版《》读本》 【教学目标】 1.品味诗化的语言表达,掌握散文羚羊挂角的技法运用,充分体会写景散文语言蕴藏的深情。2.关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散文两篇 --霞》说课稿
《霞》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霞》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3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课文。首先,由于本单元都是散文,因此,鉴赏这些散文关键是要“披文以
-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第15课陈情表含答案
第15课 陈情表 1.词语理解 通假字 ①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丁孤苦: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多义 行年四岁: .: ①行九岁不行.古道: 余嘉其能行.门衰
-
学年高中语文第01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
学年高中语文第01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供借鉴第一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及“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2、学习荀子有关学习意义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2、把握人物桑提亚哥硬汉形象, 体会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学习老人勇敢、顽强、永不服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材定位及学情分析: 《兰亭集序》被选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单元。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并联系作者生平及社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教学设计(推荐)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基础知识目标:理清诗歌的行文脉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 “期”、“ 临”、“ 致”、“ 或”等重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
三 边城 教材分析 《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课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