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级上册学案
-
七年级上册政治导学案[精选]
第三框 自我新形象(第13课时)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 主备人:杨雪玲 审核人:王兰英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 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2、 正确认识“
-
七年级上册《风筝》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风筝》学案语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的内容,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理解内容;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
-
七年级上册地图教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总 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3IsthisyourpencilPeriod3导学案(本站推荐)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Period 3 Section B (1a-1e)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读写新词汇:baseball, watch, computer, game, card, ID card, notebook, rin
-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课题:9我的信念 课型:自读 时间: 执笔:贾树林 审核: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②了解
-
七年级上册:《白色鸟》导学案
《白色鸟》教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的文体常识。学习字词、积累精彩句段。 2、学习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 2、理解白色鸟的象征意义。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一、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复习重点 1.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要点 1.诗人笔下的秋天各不相同,甚至情趣大异。 2.表现不同情调的重点语句,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妙词。 3.“意象并列”等古代诗词曲的某些特点。 4.用视觉、
-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寓言四则30草案
课题:《寓言四则》 课型:讲读课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
-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走自立自强之路》学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走自立自强之路》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2、能力:提高自立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知识:
-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02(推荐五篇)
赐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执笔:授课:编号:002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忆读书 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把握课文记叙的内容要点,理清记叙的顺序。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旨。
3,品味精彩 -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
-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苏教版 题作者:冰心诗四首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深刻的感情。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炼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
1.2.1有理数学案: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方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2小节第1课时累计课时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审批领导: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2.1有理数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意义;2.了解0在有理数
-
1.2.4绝对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方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2小节第4课时累计课时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审批领导: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2.4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2
-
1.2.3相反数学案: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方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2小节第3课时累计课时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审批领导: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1.2.3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表
-
七年级上册《猫》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
语文7(上)编号022 编制人:尹小云审核人:党石霞课型:问题评价生成课 课题:《猫》 课时 2 小组 学生姓名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猫(郑振铎)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提高阅读速度,勾
-
七年级语文上册12《纸船》学案语文版
12. 纸船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并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 2.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品味诗歌生动的语言、明快的格调。 3.理解作品中的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