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四制六年级语文试题
-
五四制六年级2015暑假生活指导
五四制六年级2015暑假生活指导(一) 双基导航(一) 一、判断正误 对 错 错 对 对 解析:1、单项式表示数字因数与字母的乘积2、同类项与字母顺序无关,乘法满足交换律3、两线垂直,邻补
-
六年级语文(五四制)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六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字词
-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各项中每组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掺和/搅和耳塞/要塞B.咽喉/悲咽纤细/纤夫C.积蓄/蓄养夺冠/弱冠D.横肉/蛮
-
六年级语文试题(范文)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倒海里的木板上,承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 -
六年级语文试题(大全)
一、判断题:参照学习活动的特点,请判断如下陈述的正误,并对您的判断做出分析说明。 1、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
-
六年级语文试题
太原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调研检测 语文试卷 一:口语交际 听读短文两遍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台湾作家刘墉不解的是:( )。 2:回顾原文语境理
-
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8《马》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马》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
-
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25《珍珠鸟》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珍珠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3.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
六年级语文上册 17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 17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
-
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目曛xūn祈祷 qǐ延绵mián 潜心贯注qián B.含蓄 xù鞠躬 jū亘古 gèn义愤填膺yīng C.嗥鸣h -
六年级语文下册 6 为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合集五篇)
六课 为学 【教材分析】 《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删节。原来曾入选过初中语文教材。文章用意在于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建树。本
-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 一夜的工作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 13 一夜的工作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
-
六年级语文下册 5 紫罗兰之死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紫罗兰之死 【教材分析】 选材方面: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作者独具匠心选用童话故事来讲述人生哲理,同学们以后写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种从独特的角度选材的方式. 情节方面:文章
-
六年级语文上册 9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上册 9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上海版五四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51test.net - 小学六年级试题】 一、积累·拓展(36分)1.读拼音,按要求作答。(6分)kuí wú chén āi qiào 陡( )( ) ( ) qiào 俊( )(1)把汉字端正地写在括号内。(3分)(2)上面音节中,属整体认
-
六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金堂县2014-2015学年度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 部分答案及评分参考意见 说明:1、此试题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在参考答案之列,由教研组研究处理。 2、学生成绩,建议采用等级制,
-
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题(精选合集)
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试题
姓名计分
一、基础部分
1、看拼音写词语 (8分)
juān zèngsī kōng jiàn guanbiānjiānɡhūlúntūnzǎo zhǎn dīnɡ jié tiěyìsībùgǒud -
六年级语文试题听力材料
六年级语文听力材料(请监考老师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读两遍文章!)两棵树一个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颗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二年春,第一棵树便突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