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答: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小马过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小马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就必须要亲自试试,这就是实践。人们可以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李时珍吞服曼陀罗直至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中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些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靠直接经验获得。所以,人们大多数的知识还是要通过学习接获得。“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这些间接性的认识,也同样来源于实践,因为它们都是前人实践的结果。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就是说,实践的需要能够大大推动认识的发展。抗日战争的需要催生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可以利用太空望远镜遥望宇宙星辰,用显微镜观察微小世界的奥秘,这些场景在遥远的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而人类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可以说,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未来的认知。实践的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也就越高,也就能够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
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百年探寻,就为1秒相遇,引力波天文学的时代正在到来。引力波可以帮助人类洞悉宇宙的起源。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引力波,人们将有机会为大爆炸等一系列基本物理假设找到证据。到那时,人类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塑造宇宙的力量。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最终目的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一定事物的认识具有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
苹果是甜的,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棉花是软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属于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以及各个方面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生动性的特点。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局限性是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即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与感性认识不同,理性认识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谷・布拉赫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贡献在于用肉眼观察天体运行情况,并积累下一大批极为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但是第谷・布拉赫不善于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因而没有从翔实的数据中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第谷·布拉赫的弟子开普勒继承了老师的宝贵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思维探索数据背后隐藏的自然规律,最终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第谷・布拉赫留下的观测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没有这些数据,开普勒的理论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开普勒提出的定律则是一种理性认识,没有开普勒的理论贡献,第谷·布拉赫的数据资料便是一堆废纸。因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可分割、相互渗透。
2.从认识到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人们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切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可以说完成了,又可以说没有完成。
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那么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就算是完成了。如顺利实现了建造鸟巢的计划、精雕细琢出一件陶瓷工艺品,都算实现了预想的目的,证实了原来的认识。
说它“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实践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比如,人类现在对化学元素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证实了“氟”“:1898年,英国化学家菜姆塞和瑞利发现了“氖“: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元素“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