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 视听媒体教学基础
第三章 视听媒体教学基础 1.为什么听觉有方向感?
人们是运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它们成为听 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对于频率较高的声音,还要考虑声波的绕射性能。由于头部和耳壳对声波传播的遮盖阻挡影响,也会在两耳间产生声强差 和音色差。总之,由于达到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
2.试说出视觉图像的种类和构图的要素。
视觉图像的种类:真实的、模拟的、类比的、结构的。构图的要素:平衡、线条、形状、质地和色彩。
3.使用传声器应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传声器应该注意的事项:阻抗匹配、连接线、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声源与话筒之间的位置、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4.试说出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
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灵敏度、频率响应、额定阻抗、指向性以及失真度等参数。扬声器的使用要求:扬声器得到的功率不要超过它的额定功率;注意 扬声器的阻抗应与输出线路配合;要正确选择扬声器的型号;在布置扬声器的时候,要做到扬声器均匀而且有足够的声效;电动号筒式扬声器,必须把音头套在号筒 上才能使用,两个以上的扬声器放在一起使用时,必须注意相应问题。
5.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定阻抗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定电压输出式扩音机的配接。
6.说出视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
教学功能:典型示范,反复训练;创设情境;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教学方法:示范法、比较法、情境法、配画放音法。
7.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
设计过程: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组织录音,编辑加工,编目储存。录制方法:传声器录音和线路录音。8.试说出影碟机的技术种类和光盘存储方式。
技术种类:CD-ROM、CD-R、CD-RW、VCD、DVD。光盘存储的方式:首先对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分别进 行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据压缩处理,压缩后的音频、视频数字信号再经合成和格式变换成为光盘所要求的数据格式,再经光调制器和激光头放大器放大后,将信号传 送到激光头电路,驱动激光头对光盘进行刻录,将信号信息汇录到光盘上。9.试说出单个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步骤。
1、扛起摄像机
2、装入录像带
3、将灯光射向被拍摄的对象
4、调节按钮,使图像处于最佳状态
5、扭动摄像机的开关,进行录制
10.试述视听媒体教学应用的特点,功能和方法。
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形象性、与艺术性。功能:表现不同时空动态事务、抽象内容、微观事务、宏观事务、演示实验、案例讨论及部分替代教师授课等。方法:设疑法、讨论法、情境法、发现法和演播-试验法。11.试述视觉图像的主要特点。
比文字和语言更具有实体化和形象化的功能。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1.简述网上教学形式。
讲授形式、个别指导教学形式、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简述S-P表的使用方法。
对每一学生行,从左向右数,使数过的问题个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然后划竖线,即竖线左边的问题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数。最后把每行的竖线依次在行间 用横线连接起来,即得到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成为S曲线。对每个问题,从上往下数,使数过的学生数等于该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该元素下边划横线,即横线上边 的学生数等于该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依次用竖线将横线连接起来,构成阶梯状曲线称为P曲线。3.简述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通常采用窗口、菜单、图标、按钮、对话框等构件构成人机-交互界面,以鼠标、触摸屏、声音选择作为主要输入手段,辅之以键盘输入、每一步都有直观的操作提示。
4.简述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模式-CARS。CARS指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度(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及引证度(Support)。5.试述网上教育的物理环境。
1、教室网教学环境
2、因物网教学环境
3、校园网教学环境
4、外联网教学环境
5、天地网络教育环境的组合
6.试述网上教育的在线学习环境。
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书店、网上资源库。7.试述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师的主要活动。
教学答疑、作业管理、主持异步讨论、发布课程资源、个别学习辅导、主持同步讨论、发布公告信息、修订课程内容、做教学笔记。8.试述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的主要活动。
学习课程内容、学习答疑、做作业、参与讨论、检索课程资源、查看辅导信息、参加考试、参与同步讨论、浏览公告信息、查看课程信息,做学习笔记。9.试述网上资源的搜索技巧。
布尔逻辑操作符、“+-”号的使用、使用逗号、括号、引号、使用空格、使用通配符。第五章 组合媒体教学基础
1.试从功能上分析4种语言实验室的教学特点。听者型语言实验室主要用于语言听力训练;
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者型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传声器、放大器、呼叫装置和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组成了双向对讲系统;
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力、发音训练和录音对比功能; 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功能。2.简述计算机教室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基本形式:普通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特点:普通计算机教室只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有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够节省资金投入、能够实现资源共 享、能够集中监测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别指导、操作与练习以及联机测试、为个别学生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学习情况与分 析数据。3.试述视频演示仪的功能和特点。
功能:可以让演讲人在课堂或会议室里,简单方便地将印刷物、幻灯片以及立体实物等清晰、逼真地显示在电视屏幕或投影屏幕上。展示功能将光学实物投 影器、反射式投影器、选射式投影器、幻灯机、X光片显像仪等仪器的特点综合为一体,可完全代替传统的投影仪,幻灯机等平面、立体展示设备。4.透射式投影仪的教学应用。
书写法、图片法、实物投影法、作业法、声画教学法。5.试说出卫星电视的特点和组成。特点:电波覆盖面大,利用率高;信号质量高且稳定,有利于改善接收质量;信号容量大;投资省,费用低;扩大教育规模;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重要传递途径之一。组成: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星载转发系统、地面接收系统。6.现代投影器的种类和选择。
种类:阴极射线管投影器、液晶投影器、数字光处理器投影器。要根据显示环境来决定投影器的类型。
7.投影屏幕的种类和选择。
种类:白基布屏幕、玻璃微珠屏幕和金属幕。选用屏幕时,要考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尺寸、视角等问题。
8.试述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学习资源的来源、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学习资源的开发。功能:资源共享、个别化自学、促进素质教育、补充与充实课堂教学。9.试述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系统试在校园范围内,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应用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即具有把资源以相互共享的方式连接起来之功能,又具有独立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10.试述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系统、通信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功能部分。
11.试述我国卫星教育电视的发展情况,Ku波段有哪些特点?
我国从1986年7月1日开始租用定位于66 E的国际通信卫星V号的一个转发器,传送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节目。并陆续开通了三个C频段 卫星频道;1986年7月,中国第一个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1)开通;1988年11月,开通第二套卫星电视教育频道(CETV2);;1994年 3月,开办了第三套微型电视教育节目(CETV-SD)。
第六章
1、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2、教学设计的前提包括哪几方面?
教学设计必须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的如何学习知识;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试述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包括9个环节和最后信息反馈修改环节:评价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情境脉络;制定系统目标;开发评价工具;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
4、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前期分析、策略、评价。
5、试述肯普等人提出的关于学习需要分析过程的4个步骤。规则、收拿数据、分析数据、准备最后的报告。
6、试述伯顿和梅里尔提出的六类学习需要。
标准的需要;比较的需要;排列的需要;表达的需要;预期的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的需要。
7、教学设计主要考虑的7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教学中是应有不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教学传送方式是否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功能、兴趣;是否能够达到学习目标;课程中是应增加了新的学习目标;学习者为组成是否有变化;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8、加涅提出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9、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又称“过例任务分析”是以学习需要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分析评价中得到的学生的起点状态为依据逐步分析列出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为内容和单元目标,从教学的终端状态一直延续学习者的起点状态。
10、使能目标分析。
在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11、试述学习准备分析所包括的3方面内容。
分析学习者从事新学习的预备技能方面;分析学习者对新学习内容的目标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习者是否依据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学习认识的态度是否有所偏爱和误解。第七章
1、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
从划分标准来看,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的标准是测量学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阐明了每类 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从出发点看,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 论即适于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从涉及的范围看,两种分类系统在三大领域的划分系统上完全相同,不同的是 用词上的差异。
2、行为目标的编写。
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首先应明确陈述内在的心理变化,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4、试述测试题目的三种形式。
回忆性题目要求学生简单地再现教学中呈现过的知识,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也可以用之间的话释意性地陈述知识。
识别性题目要求学生以一组可选择答案中识别或鉴别出正确答案。结构化回答题目要求学生确实地产生或建构一个答案。
5、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认知结构教学论的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包含呈现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进行实验,主动解释问题和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等4个阶段。
6、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的分类。其基本结构: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课程或学习材料,认知结构的加强。
7、加涅的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认为信息加工搓成的学习内部条件是由8个有序的阶段组成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复述、语义编码、检索、提取、反应和反馈。对应着这8个学习的内部条件,加涅提出一种与学习的内部活动过程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程序-9个教学事件,这也是教学活动的9个步骤。
8、试述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方面的因素;教学管理方面的因素;经费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媒体的教学性能。
9、试述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在家里
一
前期分析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
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二 目标编制
1.认识4个字,会写1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三 策略设计
(一)学习词语,认生字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家里有哪些东西?你能叫出它们的名称吗?在图中的物品旁贴上相应的词语.
2.读词语,认读词语中的八个生字.
3.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一部分你见过?用熟字换一换‘减一减‘部件拼一拼的方法识记”报.也.台”.
4.其余的生字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
(二)学习短文
1.看图说说: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朗读课文.
3.你喜欢图中的小朋友吗?你在家也是这么做的吗? 4.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文中的生字,教师适当指点.
(三)巩固练习
1.看图选词语卡片.
2.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五)扩展练习
说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四 评价方案
本课的识字量较大,随着生字的学习还要认识新偏旁.教学设计多种形式复现巩固本课生字.这样学生接受的比较容易,还有课后的练习的”说一说” 是对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学中还用了图画指导说话,让学生自己说说.激发了学生爱说敢说.鼓励学生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第八章
1.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制订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计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规章;管好、用好教育硬件资源;有效利用教育软件,收集资源和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普及、推广教育技术;组织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活动。
2.试述学校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内容:课题的申报和审批、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评估和验收、成果奖励和推广。方法:系统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计划管理方法、计算管理方法。
3.试述微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确定开课形式;选定训练课题;提供范例标准;组织试教录像;指导反馈评价。4.试述设备设施保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
1、设备设施及其它物品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保管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规整制度;
3、积极创建设备设施保管环境,达 到防水、防潮、防生、防盗、防雷击、控温、控湿、防静电、防生物损害等有关技术指标规定的保管条件;
4、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借用制度,办理借用和归还手续,对设备覆历书要进行认真查阅;
5、做好建帐立卡等财务工作;
6、做好库房管理,物品要摆放有序,定期盘点,保证帐卡物三项内容一致;
7、对易损、易变质物 品要妥善保管,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物品,应按照要求条件保管,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及易挥发物品;
8、要防止设备设施挤压、损坏、发霉等情况发生;
9、要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事关重大的问题,要有书面文字材料;
10、库房及设备设施种地,非保管人员和工作 人员未经充许,不得随便进入。
5.试说出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
1、大型、精密、贵重设施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机操作。操作使用后,要认真填写设备覆历书,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 用,报告管理人员及时检修,对责任事故,必须查清原有,进行及时处理。
2、根据设备设施性能及其技术特性,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防止负荷过重和设备的滥 用。
3、根据各种设备设施的不同要求,设置并保持相宜的环境和条件。
4、建立一套合理使用设备设施的规章制度,以达到管好用好的基本要求。
5、较贵重的仪 器设备工具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可领用。
6、一般常用仪器、工具,根据工作的需要,发配给有关人员,并建卡一式两份,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 一份。
7、一般材料和消耗物品应凭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领用。对空白录音带、录像带、刻录光盘和计算机闪存等应专项管理,领出和交回要登记和销账。6.试说出收集教育媒体的4种渠道。
组织学科教师自行开发编制;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订购正规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媒体教材;通过交流、复制等方式收集兄弟单位编制的高质量教育媒体教材;从卫星电视教育节目和英特网中接收和下载的教育节目和其它资源信息。第九章远程教育作业 简答题
1.简述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区别.答: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分析: 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
传统教育活动一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进行的,这种教育形式时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二是不同时间,相同地点;远程教育一是发生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借助于电视网络直播;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媒体进行学习,例如VCD,自学文字教材,访问网上资源. 穆尔的”两大家族”
第一家族即传统面授教学,在这类教育活动中,师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语音和形体语言进行,无需借助其他媒体和手段,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第二家族即远程教学,师生分离是其基本特征,师生间的交流通常要跨越时间,空间,需借助媒体等来实现. 霍姆伯格的观点
传统教育的特征是程度最高的”连续面授”,而远程教育是非连续面授的教育. 2.表述远程教育概念(基更对远程教育概念的界定).答:基更认为,远程教育是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教与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产生影响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提供双向通信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集体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通草是接受个别化教育而不是集体教学,但并不排除必要的集体面授和交流. 3.简述远程教学中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答:学生和课程学习材料(教学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第二篇: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摘要:在语言学习环境下,视听法主要是指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等方面。认知的可视化要求多媒体视听教学应当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能力。
论文关键词:媒体;视听;教学
一张图片所表达的东西难道真的胜过千言万语·或者说一个声音真的胜过千幅画·无论怎么样,已经有很多人思考过关于视听媒体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许多教材都设法用图片自然而然地来表述一种通用的语言,即用它来替代这些语音和字素的体系。而一些方法却恰恰与这种设想相左,他们反而用拟声的方法来介绍语言的语义和功能特性。已有的研究一般也只是着重于媒体性的个别方面,如里希特(Richter)在《学习和媒体设计理论及其在多媒体语言学习中的运用》中就谈到了多媒体与发音训练方面的研究。(Richter,2002)。直到前几年才有人开始对电脑动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Scheller,2009:kritischzumEinsatzauditiverVerfahreninsuggestivenMethoden)而如今从事媒体在语言习得中的研究已经具有行为主义的和理据性的特性。本论文将从多重价值教育的视角来讨论在外语教学中媒体应用的原则、前景以及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视听法和听说法的角度转换
在语言学习环境下,视听法的概念以方法而著称。它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借助视听法来介绍接受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的模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这个语言的学习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下意识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据此,视听法首先关注的就是较长或较短模式(pattern)和块(chunks)的下意识培养。人们可以在新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数字化学习方案中找到很多关于视听法的构成要素和行为主义的方法论,但大多无章可循。(Roche,2008)视听法媒体概念下的媒体通常是指不仅传播声音还要传播图像的媒体,如电视、CD光盘、DVD光盘以及视屏光盘等。因此,最重要的学习和教授媒介,即在视听法产生之前以及在当今仍然具有视听功能与特性的教师被忽略了。不同媒体之间的组合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还被认为是一件稀罕事的时候,但这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标准。因此,曾经革新的并且突出了媒体功能的概念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仍然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条件、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更新)具有建设性的图片教学受到了限制。在通讯理论中,视听—交际是一个理论上合理的说法,尽管它在视听范围内从日常行为中以媒体为中介的大众交际的意义上而言并不总是有明确含义。
随着从功能性到技术性标准的转变,数字媒体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在借助媒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而非技术。在以行为为主导的课堂上最注重的是用语言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年轻的一代在这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境下非常注重实效地操作这些不同的电子仪器。那些被软件开发者和教育学家们认为媒体中所具有新奇和娱乐性的东西反而掩盖了教学法上的落后,因此这些东西带来的影响只是短暂的。因为这些东西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聊情绪和注意力不集中。只有通过多媒体设备创建和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交流和学习的目的,教室里多媒体设置的配备才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成功。然而,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什么东西更能够传达语言与文化呢·但是,如果人们认可了这种以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法,那么对视听—媒体提出的质疑就与在文学和教师培训中所遭遇的质疑完全不同。特殊情况下,这只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以及在何时使用投影仪或者具体的或虚拟的照相机的问题。因此,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由制造商印制的使用说明书。它涉及的是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不同的音频媒体和视觉媒体价值的确定,这其中有两项功能是相互关联的:真实语境下交流工具的功能和学习助手的功能。如果以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交际能力为教学培养目的的话,那么在教学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真实的演讲和写作动机、情景、上下文以及交流目标。因为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媒体的应用是非常讲究实效性的,媒体种类的不同形式便应运而生(直接独白或对话形式的交流,电子通讯如电话、网上聊天、电邮、论坛、博客、维基以及视频会议等),当然也可以将这些交流形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技术设备必须作为此类课堂教学的前提,设备要么是事先安装,要么是学生自备。而预期想到达到的能力、学习者的兴趣以及课堂主题才真正决定着对电子设备的使用。尤其是这些电子产品适合作为学习工具,如它们可以应用于电子文档处理程序、电子资源(字典、汇编或拼写检查等)、日程安排、问卷调查、设计和施工方案、订单、资讯节目(如天气预报)以及互动游戏等等。电子媒体的这些用途可适用于基础任务学习以及案例学习、创新性学习以及情景教学和跨文化语言教学。电子媒体本身的使用和具有文化特色的文本的差异性也可能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听觉和视觉媒体目前主要体现在实现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功能。比如说,借助图像可以建立与对象、事件以及过程之间非语言的联系。这就包括不同产品,如语义特征、国情研究、区域研究以及发音或发声部位等相关图解。从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意义而言,这些功能合成可能最终起着语言产生过程中参考的作用。一般人们很少去关心应该用哪种媒体来提供这些视觉信息。该程序应该保持不变。而这种方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在教学意图或预期与教学效果之间经常还会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市场上的发音训练教材不仅描述了发声部位在口咽中具体位置,而且还将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发声部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通过示波记录模式将偏差与调准可视化。这有助于学习者分析和纠正错误发音。虽然我们无法否定这种表述的启发性价值,但是我们还是得指出它所存在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正如在语音训练过程中所显示的那样,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能将语音信号分析到很精准的地步。结果便是:这种分析不到位;其次,有经验的说话者是不会按部就班地将这种可视性的图解提供的方法运用到发音过程中。声音的产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且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意识的控制。结果便是:有意识的纠错反倒以随机性为基础。听觉训练方法最好与发音的系统训练相配套,当训练的地点和时间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行为链并且将训练对象语义化了的时候,那么这种训练就已经具有了内涵并且不再是机械的操练(比如在复数语素和ü意思差异上)。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这样一个行为的语境下也会存在一个为语法和语音练习提供的短时的、突出重点的暂停(时间)。但这是一个与意义和重实效语境下的链接和反馈有关的建议。(比较:为此有点语音的描述德国电话号码簿中不同电话号码的可视性或者在具体诗中那些舞台的、漫画的以及文字的拟声词和文本)
二、认知的可视化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认知理论(cognitivetheoryofmultimedialearning)和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ingtheory),会有两种不同的语义记忆子系统对(语音)语言和图片信息进行处理。在语言和物质材料被处理的同时又生成了两个不同但又得在同一时间点汇聚的、心理上的图像。由于脚本的来源大多以图解的描述为基础,因此同样可以通过视觉流程来处理字素和图片材料。事实上,同时处理、编辑语音—语言和图像信息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耗过程,但是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学习却比单单使用词典和图片的效率要高得多。信息被分开处理和储存的时间越长,被限定的认知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EngelkampundRummer和EngelkampundZimmer认为,分别处理之间的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早在学习说话以及说话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为了避免负担过重的影响,那么处理过程必须在时间和语义上高度协调一致,并且它还有可能进行更细微的分工。国情或区域信息中一个过早或过晚的一个插图都会影响到预期想要达到的积极效果。只有当语言信息与视觉信息同时显现的时候,才会在学习者那里产生积极的可持续性学习效果。
这种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程序的开发者根本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歇勒(Scheller)对语法动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是在以语法概念模式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还采用了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参数。由此,这个研究就将有目的的使用动画延伸到了教学和教育领域。最为辅助语义化助手的动画将信息直观化,它除了提供大量的文本信息以外,还将句法学和形态学的原理直观化了。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之间的这种有效结合促使了多种检索途径的深入发展和形成。在动画的作用下,可视化的结构就变得轻松易学且通俗易懂。很多情况下,逐步呈现比静止的展示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因为比起静止的展示而言,分步呈现画面并非直接给出一个完整的结果,而是在学习者充满好奇的状态下逐步地将部分展现在他们眼前。这个过程无疑是一个激发学习者兴趣的过程。首先动画可以应用与语法结构的转换,因为这个时候动画可以是语法在结构的转换过程中清晰化和动态化。
语音、视觉、字素以及其他因素在激发大脑联想功能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话者发出“au”的音,那么听话者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与这个音相关的单词,如Au、Auto、autonom、Aurora,Aurelia等等。当然,这种激活的强弱还跟上下文的语境有关。也就是说,语义的和语用的角度对被激活的词素和词位的选择起着关键性作用。中间环节的语义要素在此过程中被强烈地激活起来,其他的语义要素或被共同激活,但是须得经过上下文的筛选。激活扩散模式解释了这种相互联结的过程。在此,适当的视觉元素显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视觉信息会在激活与选择的时候起着与语言环境(语境)类似的作用。对比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抽象概念被激活的过程中,通过隐喻化来实现的语义具体化也不容忽视。(Roche,2006)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抽象概念的直观化过程,只是每个过程都深深打上了自己特有文化的烙印。因此,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隐喻化过程是描述抽象词汇最有效的手段并且同时视觉材料在此还可以助上一臂之力。
三、视听法在概况、接受美学和跨文化中的应用
在国情课中,视觉和听觉媒体在展示地域地貌、风景名胜以及民俗文化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当然是以多个课堂预期目标为基础。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一般不会去考虑教学理论方面的需求。当然,这也就导致了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因为,展示给学习者的所有资料都是学习者认识和理解的基石。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图像的生动性在为语言教学提供帮助的同时,它也可能成为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的阻碍。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图像会随着语言的变迁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另外一方面,不同文化框架下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感知模式也只能是部分地对应并且它还会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因此,一些关于利用以插图为主的视觉传输媒体来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的想法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一方面,媒体的接受美学潜能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越来越视觉化的交际和视觉、字形以及语音符号之间协作关系的形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交际和美学设计理念,比如涂鸦、笔法、著作、视觉、具体诗或音乐、声音实验和语音游戏、艺术电影中的字体电影和字体动画、片头和片尾字幕、商业广告以及音乐电视。(Packard,2006)对图像与声响的感知会随着人群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并且因此而形成具有典型文化特色的共性。它们以这些方式为洞察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这也是深入了解他国文化最适合的手段。采用符号学方法来教授语言或介绍文化的任务并不一定就能通过多媒体得以简单化。但是,不同语言之间日益交流的发展则更加要求教授者与学习者摆脱落后的交际以及教学方法,然后转向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缜密的计划、协调,从而获得教学实践所具备的教学技能。
第三篇:2007年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概述
2007年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概述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04 发表评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新兴媒体已成为传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各类新兴媒体中,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IP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几种新媒体业务形态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以上几种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描述,希望能给关注者一些启示。
一 IP 电 视
按照国际电联的定义,IP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含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PDA)、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现阶段我国的IP电视特指通过可控制、可管理、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有线IP网,提供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业务。
我国运营IP电视业务需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目前广电总局已为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颁发全国性IP电视运营牌照,为浙江广电集团颁发地方性牌照,同时还批准IP电视业务可在黑河、牡丹江、大连、沈阳、盘锦、西安、福州、台州、厦门、汉中等城市落地。中国电信、网通通过IP网络与组织部门合作开展的党员教育服务也被称为IP电视业务,但尚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因此,该项业务以提供党员教育信息为主。
我国正在运行的IP电视存在三种模式:一是上海模式,即由上海文广百视通与网通、电信部门合作的模式;二是杭州模式,即由杭州华数公司(股份制公司)在五类线和HFC两张网上同时开展IP交互式业务和数字广播式业务的模式;三是河南的党员教育网模式。其中上海模式、杭州模式运行情况较好。上海模式于2005年5月在哈尔滨正式启动,当年发展用户5万多户,2006年发展到10万多户。2006年9月,百视通联手上海电信,开始在上海15个区局全面推广IP电视,当年发展用户6万多户。截至2007年底,百视通的IP电视用户总量已达到50万户,比2006年的16万户增长2倍多;其中哈尔滨用户达到15万户,上海本地达到25万户,在其他各地实验的用户共计约10万户。杭州模式2006年发展用户15万户,2007年超过20万户。河南党员教育网的IP电视目前约有10多万用户。中央电视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
IP电视尚在筹划中。全国各类IP电视用户的总数预计有100万户左右。
整体来看,IP电视发展速度与人们的预期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技术、标准等常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原因:一是广电与电信在定位、功能、体制、运作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广电与电信的合作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广电“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容易引起各地方广电部门对内容供应商跨区域经营的抵制。三是IP电视业务与有线电视在终端呈现、用户体验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导致IP电视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四是免费电视存在结构性过剩,加上互联网免费下载的盛行,加大了IP电视等付费业务的运营难度。
虽然IP电视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但由于它能提供有别于传统电视的交互式业务,对其发展前景还是应该持积极乐观态度的。理论上测算,IP电视的潜在用户规模应为城市电视用户的10%左右。预计这一市场将由上海模式、杭州模式以及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分摊。在业务种类方面,IP电视除了提供视频类业务外,还将逐步开展游戏、教育、医疗等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在节目内容方面,IP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将更加呈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传统电视频道未播出的节目、播客内容、付费频道等都有可能成为IP电视的节目源。
二 网 络 电 视
网络电视即WebTV,是指采用IP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网络电视与IP电视本质上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开放性的互联网上,后者运行在可管理的IP网上。近年来,由于各种在线音视频技术快速发展,加上赢利模式的出现,网络电视业务已渐渐趋于成熟,并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网络电视是一种承载在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业务,互联网的开放性也注定了网络电视开办主体的复杂性。整体上看,开办网络电视的主体有商业公司和传统媒体两大类,两类各有千秋。传统广电媒体在开办网络电视方面具有内容资源优势,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商业公司拥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但缺少内容资源。
在广电系统,央视国际的网络电视目前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宣布成立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并对“央视国际”(CCTV.com)进行全面改版。至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实现了网上同步视频直播,近400个电视栏目的主要内容提供了网上点播;网站还创办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台湾频道,向全球推送CCTV外宣节目和对台节目。央视国际开创的台网联动、建立网络联盟、开辟电视明星播客等手法,为电视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其中“网络视频联盟”在2007年春节晚会、“两会”报道、“十七大”报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央视国际外,地方电视台在开办网络电视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2007年12月,除青海电视台外,内地30个省级电视台网站开设了音视频频道或栏目,25家网站提供网络电视直播业务。办得比较好的有上海文广的“东方宽频”、湖
南广电集团的“金鹰网”,广东电视台网站、海南广播电视台的“视听海南”、四川广电集团的“神韵在线”、辽宁电视台的“七星电视网”、山西广电总台的“山西视听网”等。“东方宽频”已基本做到收支平衡。
商业网络电视开始进入运营期。在经历前两年的“跑马圈地”之后,商业视频网站开始真正考虑如何才能实现盈利。目前,在商业视频网站上开辟页面广告和视频嵌入广告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商业机构开办的视频网站中,新浪宽频、悠视网、PPLive、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十分活跃,均积累了大量的人气。2007年,最值得业内关注的是,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再次对中国视频网站掀起投资狂潮。2007年初,悠视网得到235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此后,爆米花网站获得上千万美元投资;3月,PPStream网站第二轮千万美元的融资完成;4月,土豆网获得1900万美元的第三轮投资;6月,我乐网完成上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8月再次获得不低于2000万美元的投资;11月,优酷网完成第三轮共计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仅以上六家网站吸引风险投资就超过1亿美元。
我国网络电视虽然取得一定进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整体上还处于无序发展阶段,还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媒体开办视频网站和商业机构开办视频网站都存在一些问题。传统广电媒体发展网络电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动力不足。全国大多数电台、电视台的领导认为网络广播电视暂时还不能带来效益,不愿投入。二是体制机制不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网站沿用母体的事业体制,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合作困难。三是政策准入受限。广播电视网站普遍不能获得广告经营、无线增值等业务的经营资质,只可以开展宣传业务,业务功能单一。因此,传统广电媒体开办的网站多数缺乏活力。商业视频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无照经营现象严重,违规内容大量存在,资本构成十分复杂,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给政府管理和网络电视的合法经营带来严峻挑战。
在各种视听新媒体业务中,网络电视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业务,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但假以时日即可进入良性发展期。从盈利模式看,广告将成为网络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贴片广告、网页广告和嵌入式/个性定制式视频广告等;通过包月收费、点播内容付费也可获取部分收益。从市场结构看,主流媒体网站和少数强大的商业网站将主导市场格局。一方面,只有这些网站能够维持一个庞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这些网站的公信力相对较强,能够凝聚大量的用户、广告商等;而大量的视频网站都将自行淘汰。
三 网 络 广 播
网络广播是指采用IP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音频传播业务。业界已经习惯于将提供网络广播业务的音频网站叫做网络电台。网络广播由于占用带宽资源少、开办门槛较低,近年来发展很快。
网络广播的开办主体也分为传统媒体和商业公司两大类,但与网络电视不同的是,传统媒体开办的音频网站占据优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音频网站。其网站音频数据总量超过2TB,内容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的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由该网开办的主要为青少年服务的“银河网络电台”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网络电台之一。截至2006年11月,银河网络电台的日均浏览量达到1841600人次,同时在线独立IP达到19190个,常规互动人群达到1900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已在线播出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同时开播了9种语言的环球网络电台。在内地地方电台中,目前除西藏、甘肃外,全国有29个省级广播电台、总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167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全国有123个地市级广播电台开办了广播网站,已有158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另外,北京广播网与北京团市委合作开办了纯公益性的“青檬网络电台”,以首都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群体,目前在高校学生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由北京“听盟”与团中央合作开办的中国青少年广播网已整合100多所高校网络电台的上传节目内容。在商业音频网站中,有少数较为活跃,基于即时聊天工具和论坛的音频网站竞争力较强,如猫扑音频网站、QQ网络电台等。
网络广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缺乏盈利模式。广告是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但网络广播还没有插播广告的成功案例;对于互联网的另一大盈利模式——手机短信互动,有调查显示,用户在收听网络广播时,一般不太愿意发送短信参与某个节目中。其次是受终端制约。调查显示,近年来收听广播的人数在逐年减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而且用户更习惯于在移动时收听广播,而网络广播必须通过电脑固定终端接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发展。其三是商业网站的节目资源缺乏。虽然网络电台的进入门槛较低,但商业网站普遍缺乏制作广播节目的专业人才,很难生产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另外,由于网络电台很少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商业网站在购买广播节目时,也非常慎重。
从发展趋势看,传统广播媒体开办的音频网站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传统广播媒体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而且拥有专门的广播节目制作队伍,公信力强。特别是随着媒体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广播传播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通过联动来提升双方的价值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广播媒体在运营网络广播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四 手 机 电 视
按国际电联的定义,手机电视也是IP电视的一种,是运行在可管理的无线IP网上、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多媒体业务。在国内,鉴于手机电视是由电信部门率先提出的概念,此处将手机电视限定在移动通信网提供的视频业务上,即由广电部门与移动通信部门合作开展的新媒体业务。手机电视同样属于媒体类业务,按规定,经营手机电视也需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为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颁
发全国性牌照,为云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颁发地方性牌照。
手机电视的运营仍然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保持领先地位。早在2004年6月,上海移动与SMG旗下的东方龙就开展了手机电视的密切合作与业务探索。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东方龙共推出手机电视和电台直播业务16路,手机电视轮播频道18路,点播下载栏目61个,累计付费订户达到20多万户。2007年7月,东方龙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开播全球首个专为手机电视打造的专业频道,命名为“第五媒体”,全天滚动播报时事、财经、娱乐、音乐、科技、体育、文化、时尚、美食、旅游等短视频信息;同时将上海地区手机电视业务资费由原先的10元/月调整为2元/月,并于9月2日起正式重新计费。2007年8月30日,上海联通与东方龙联合推出的CDMA网络手机电视开始商用,节目主要包括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等直播频道及影视、音乐、时尚类点播节目。
央视国际的手机电视则后来居上。2006年12月,央视国际联手两大运营商共同启动CCTV手机电视业务,移动和联通的用户分别通过“移动梦网”和“视讯新干线”进入CCTV手机电视专区,可选择直播、点播、下载以及定制推送等方式观看CCTV一套、二套、新闻、音乐等同步播出的8套节目,以及音乐节目、体育赛事、实时路况信息和衣食住行等视频内容。第15届多哈亚运会期间,手机用户在国内可以通过手机电视随时观看亚运会的所有赛事实况。2007年“十七大”期间,央视国际手机电视“十七大”视频报道访问量总计超过1067万人次。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央视国际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将在手机电视业务上进行全面合作。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手机电视业务正在奋起直追。2007年4月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次日CRI手机广播电视业务。中国联通CDMA1X手机用户都可以在境内收听、收看国际台手机广播电视节目。2007年8月3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中国移动的流媒体平台上正式开通了手机电视业务。CRI手机电视除了把自有优秀电视节目上线到手机电视外,还整合了各地方优秀电视台栏目、优秀网络视频及知名内容提供商的内容资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北京电视台联手打造的手机奥运频道——“奥运直通车”也已在“CRI手机电视”专区中亮相。
北京电视台也在积极介入手机电视业务。在2007年获得手机电视牌照后,北京电视台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着力建设自有品牌的手机流媒体集成运营平台“京视新视界”。除计划整合北京台自有版权节目内容资源外,还将面向市场集成有价值的手机视频内容以及研发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手机电视内容,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京视新视界”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手机电视集成运营品牌。同时,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开发奥运手机流媒体平台及应用。
除此之外,各地运营商也看到了手机电视发展的巨大市场前景,纷纷通过WAP渠道推出流媒体视频服务,如山东移动与山东广播电视局联手开通的“广视无限”,江苏移动开通的“江苏视界”,安徽移动与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开通的“安徽移动新华
手机报”也包括了手机流媒体服务的内容。
我国手机电视尽管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但经营模式仍然没有确立,发展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带宽存在瓶颈。受移动通信频率资源的限制,手机视频图像质量不高,即使3G上马,带宽瓶颈仍然存在。二是资费太贵。早期观看手机电视,线路占用费达每小时100元以上;尽管目前价格普遍有所下降,而且增值服务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费用仍然偏高。三是终端问题。当前手机屏幕播放效果不佳、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四是节目匮乏。现阶段,整个广播影视内容产业还不是很发达,针对手机屏幕小、观看时间短、信息量少等特点的专门性内容更是非常缺乏,影响用户粘着度和盈利的实现。
虽然手机电视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但由于手机庞大的用户基数及中国人对手机的偏爱,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仍然被人们普遍看好。在现有的手机用户群体中,真正使用手机电视功能的只占0.25%,手机电视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无疑会成为我国手机电视发展的新契机。随着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一批短视频制作商的出现,适合手机播放的视频内容将会越来越丰富,注定也将促进我国手机电视业的发展。
五 移动多媒体广播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指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广播的方式,供7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类终端(如手机、PDA、MP3/MP4播放器、数码相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接受设备),随时随地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和多种信息服务的一种业务。与基于移动通信网的手机电视相比,移动多媒体广播具有频率资源限制小、收看质量高、收视费用低甚至免费等特点,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DMB-T、DMB-S、DVB-H、MediaFLO等多个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体系,韩国从2004年开始,相继开通了卫星和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我国也正式启动了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试验采取的是广电系统自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MMB标准。该标准体系的几个关键标准,即《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移动多媒体广播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等4个标准,已从2006年10月起,先后由广电总局以行业标准的名义发布,并正式实施。其他配套标准正在制订中。
根据广电总局规划,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网络将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和地面无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业务方面,将提供20余套广播、电视节目和数据业务,并采用广播式、双向式、预付费式相结合的授权方式以及分级式用户管理、计费体系进行业务管理。运营方面,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组建广电系统上下联合、系统内外联合、中央与地方结合的运
营主体,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设备研发及组网试验均进展良好。第一代商业化芯片已经研制成功,调制器、发射机、增补网络、接收终端等设备研发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6月,北京地区移动多媒体广播开路测试获得成功,10月青岛电视塔播出CMMB信号,随后上海CMMB网络调试成功。至2007年底,6个奥运城市及深圳、广州共8个城市均开通CMMB发射站;全国其他大部分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都已完成前期的频率规划、发射选点等工作,准备铺设CMMB网络。预计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正式投入运营。
由于在技术体制、业务模式及运营体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被人们寄予厚望。一方面,移动多媒体广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手持电视终端拥有者能随时随地地接收电视节目,使低成本时段变成高附加值时段,使电视频道、电视节目更有价值;另一方面,移动多媒体广播可提供特定的服务信息和公共信息,满足移动人群的特定需求,如为汽车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遇突发事件时发布紧急信息等。当然,移动多媒体广播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一项新的技术从开发成熟到普遍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各种技术还需要通过试验不断完善。二是技术开发、网络组建、设备购买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近期在资金上会有比较大的压力。三是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是一种新的业务形式,节目内容、消费方式还有待市场的考验,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四是移动多媒体广播将面临手机电视、户外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的竞争压力,利益方面必然会形成一些冲突。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只要积极发展,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董年初 熊艳红)
本文摘自《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授权中国网独家发布。其他媒体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转载,否则将负法律责任。
第四篇:《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下,视听新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竞争激烈,发展迅猛。在国内发展格局中,各类视听新媒体运营主体
纷纷进入视听服务市场,传统广播影视媒体奋力开拓应对冲击;国有视听新媒体努力冲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来做新媒体,商业视听新媒体不断创新理念与服务模式,取得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媒体新军;国家级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谋发展,地方广电机构开办的视听新媒体立足本土提供服务。在国际发展格局中,发达国家以技术为先导,全面创新快速发展,国内视听新媒体紧跟国际潮流显现较强活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网络视频用户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
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庞井君介绍说,2011年以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以及移动互联网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紧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方面,行业主体格局趋于稳定,音视频内容日益丰富,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所有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中,广电机构占33.5%,非广电媒体机构占14.7%,非媒体类国有机构占17.3%,民营机构占34.5%。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达4.36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市场规模达92.5亿元,广告市场规模达67.2亿元。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3年1月,国家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共批
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共有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等7家单位获准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除上述7家集成平台同时也是内容服务机构外,还包括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IPTV方面,“中央主导、两级协作”的播控体系逐渐形成,“广电主导、共同合作”的运营模式在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间逐渐成熟。中央广电机构、各地方广电机构以及电信运营商基于各自主营业务与优势资源,共同推进IPTV业务发展和产品延伸。截至2013年2月上旬,中国网络电视台负责建设的总平台已与云南、四川、湖南、深圳、河北、辽宁、山东、北京、江苏等9个地区的分平台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签署了《IPTV业务三方合作协议》,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IPTV业务发展模式。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方面,运营主体中广传播集团一方面与内容供应商广泛合作,引进大量优质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广播电视台提供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截至2012年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规模达到4700万户,其中付费用户2300万户,占总数的近50%;双向终端用户840余万,占总数的近20%,单向用户约占80%。
公共视听载体也保持稳步增长,市场和终端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2011年,中国公共视听载体广告收入达85.5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广告收入达到63.6亿元。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公共视听载体终端总量达到74.9万块,其中公交地铁移动电视的终端规模占市场最大份额,为41.7%。
移动互联网音视频方面,随着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功能的不断
升级,移动网络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音视频迅猛发展。2012年,全球移动终端消费视频内容的时长比2011年增加了一倍,移动观看视频时间占全球在线视频观看时间的比例接近5%。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服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4.2亿手机网民用户,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达1.3亿,手机音乐用户达2.1亿。
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趋势:以人为本多重融合
关于视听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庞井君认为,中国乃至全球视听新媒体都越来越呈现出融合化、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多元化、人性
化的特征。视听新媒体与各种媒介、各类相关技术以至媒介与社会相互之间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视听应用大规模向移动终端迁移,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新领域。视听媒体社交化趋势明显,社交网站已成为视听节目网站,继用户主动访问、搜索引擎之外最重要的用户访问入口,越来越多视听消费通过社交网络进行。随着视听新媒体参与主体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渗透,视听发布平台越来越丰富多元并趋向开放共赢。
视听新媒体使人们在媒体消费上摆脱了对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日新月异的各类服务,实现视听无处不在,随手可得,精准送达。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
《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奠定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市场土壤”,整体收入保持连年增长势头,形成一个融合与激变的市场新格局:
●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传统媒体纷纷“多管齐下”谋划转型
●要用全新思路适应视听新媒体的新要求
中国视听新媒体业务形态分类图(制表:杨君)
A传统媒体渐成老年人“专利”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冲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管你相不相信,改变已悄然而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B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
“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11—2012年,商业视听新媒体发展成为一支媒体新军,形成与广电媒体的竞争,市场份额在新媒体领域占据主要地位。”2013年视
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
“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在Alexa的全球排名中,百度、腾讯、新浪、搜狐、优酷均在前100名之内,其中百度、腾讯名列前10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
C内容将实现多屏分发、多屏合一
为保住自己的市场“蛋糕”,近年来,传统广播影视机构纷纷建立新媒体运营机构,设立网络广播电视台或者开办视听节目网站、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力图转型为新型视听节目服务提供商,实现内容的多屏分发、多屏合一。这些由传统广电“长”出来的新媒体运营平台,积极开展各类市场合作,不断创新业务与服务。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另有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
作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排头兵,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台网一体化战略下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1月,日均制作视频、图文数量均超过1.2万条,媒体资源库库存总量超过107万条;提供150路电视频道的网络直播、1933个电视栏目的点播。
在手机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共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批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4家机构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2012年,CCTV手机电视月均在订包月用户超过200万户,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互联网电视方面,截至2012年底,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同时,有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2012年底,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接近3000万。
总之,传统广播影视媒体通过合作、自建等各种方式尝试创办了一系列“新媒体”平台或业务,视听节目服务开始向新媒体延伸和转型。
D新型平台期待“破茧而出”
“尽管传统广电在转型和改变,纷纷试水视听新媒体,但总的来看,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各类新媒体还远不能与互联网企业抗衡。”庞井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因”不同——互联网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传统广播影视仍基本沿用传统思想做新媒体,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变,以适应新媒体的需求。“传统电视节目是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必然会在这场双向传输变革中受到巨大冲击。”庞井君指出,一些传统国有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种冲击和变化,只是抱着“搂草顺便打兔子”的心态做新媒体。成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仅给予有限的投入,难有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路。这样的新媒体部门势必会沦为广电机构里的“二等公民”,靠内部的“边角余料”勉强度日,指望它打出一片新天地,实在勉为其难。他建议,传统广电媒体要改变新媒体部门的边缘地位,从节目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重新建构适合新形态的业务流程和节目内容。
“新媒体是一个由新技术引导驱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内容为主导、以运营为手段的新型产业形式。”庞井君认为,没有好的技术引导,新业务根本无法破茧而出。建议传统国有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平台”还要升级,并通过整合有效资源成为适应互联网时
代的新型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E变化才刚刚开始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满足人的个体化需求的过程。”庞井君如是说。有人将传统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竞争称为“客厅”与“书房”之争,原因在于视听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中按照播出机构预定的节目单观看视听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人们可以在“书房”中通过电脑上网选看由海量“供货商”供应的任何内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听新媒体又进一步摆脱了对这些时间、地点、环境、终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依赖,完全围绕着“人”本身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性地提供花样翻新的各类内容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数字内容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智能化终端的便捷性、易用性更高度契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人们对视听新媒体的消费方式从花大块时间“寻找”观看视听内容发展到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随处收看,这使得视听服务无处不在、视听服务随手可得,精准送达。庞井君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媒体像这样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社会化生存的重要方面。未来视听新媒体将朝着“以人为中心”的方向继续演进,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创造新的惊喜与奇迹。
“现在的变化只是个开始”,庞井君预测,未来不管是视听新媒体,还是传统广播影视转型的现代视听传媒,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使未来的数字内容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在主体结构、运营方式、传播模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互动性、社交性和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不断做大视听新媒体的市场“蛋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
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十大事件 1、2011年1月18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的中国国际广
播电视网络台(CIBN)正式成立。同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上线,发布集手机游戏和娱乐社区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服务平台“CNTV掌中乐园”。2、2011年8月19日,经民政部批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发展步入新阶段。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执行机构和负责人。3、2011年8月25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多家地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联合开办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正式开播。截至2012年底,CUTV已发展联合成员台22家,合作单位21家,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8亿用户。4、2011年10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制定发布《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电视服务秩序。5、2011年12月29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广电新媒体可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6、2012年2月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就IPTV集成播控平台合并签署协议。以中国网络电视台建设和运营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为基础,建设完善为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原上海广播电视台IPTV集成播控平台作为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的备份平台。7、2012年3月12日,中国民营视听网站优酷网和土豆网宣布,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组建国内最大的民营视听网站。8、2012年6月15日,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聚力等5家民营视频网站联手购入国产电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视频行业首次电视剧版权的“团购”。9、2012年7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广发〔2012〕53号),明确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实行自
审自播、先审后播。10、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正式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爱奇艺进行合并。PPS将作为爱奇艺的子品牌继续为用户服务。
他山之石
-用户:201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为24亿,其中亚洲11亿,欧洲5.19亿,北美2.74亿。全球在线视频用户数量也不断上涨,美、日、英、法等国家在线视频渗透率已经超过50%,预计到2015年,全球在线视频用户将达到16亿左右。在美国,截至2012年10月在线视频用户数达到1.69亿,占到美国人口总数的53.5%。2012年10月份,8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观看了网络视频、观看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平均时长为6.1分钟。2012年,美国全年合法网上电影浏览量约34亿次,比2011年增加135%。
-流量:以音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实时娱乐流量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中所占份额不断增长。2005年,在线视频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总流量的5%,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0%,2012年已经上升到52%。根据预计,到2015年在线视频占互联网总流量将提升至62%。
-收入:2012年全球在线电视和视频收入达到111.4亿美元,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37.9亿美元,两年增长了194%,年均增长97%。2012年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增加15%,达到20亿美元。从2007年以来,美国在线视频广告收入迅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达到41%。2012年欧洲网络平台电影点播总收入达4.1亿美元,较2011年上升60%。其中,英国、法国和德国总计贡献了收入的2/3。英国在线数字市场规模2012年也达到5亿英镑。(来源:数字电视中文网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五篇:视听心理学的教学设计
沈阳师范大学
题目:视听心理学
院 系 名 称: 教育技术学院 本 科 生 学 号: 08009042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本 科 生 姓 名: 王赫 指 导 教 师: 张 世 彤
视听心理学的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视听心理学是一门主要介绍人类视听心理现象、规律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学科。本文通过对其学科意义、学科特点及学科内容的详尽论述,提出了完整和系统的教学设计,其必将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视听心理学
教学设计
【Summary】:
The audio-visual psychology is a mental phenomenon, regulation that mainly introduce mankind's audio-visual and it the foundation academics of related application.This text passes as to it's the detailed treatise of academics meaning, academics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s contents,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tegrity and system, it would definitely practice to provide import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basis and make reference to.【Keyword】:Audio-visual psychology;Teaching design
目录
引言....................................................................................................................................................................4 一 视听心理学的概念及意义........................................................................................................................4(一)学生记忆能力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4(三)艺术方面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医疗方面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视听心理学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艺术领域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在工商及企业中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教学前期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学习者的需求分析………………………………………………………………………………….14(四)学习者的特征分析………………………………………………………………………………….14 四 教学过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典型的教学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1.探究式教学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典型的的教学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启发式教学策略………………………………………………………………………………..17
2.合作学习教学策略……………………………………………………………………………..17 五
教学材料的选用…………………………………………………………………………………………17(一)教学媒体..........................................................................................................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教学手段..........................................................................................................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教学素材..........................................................................................................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教学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评价的选择与作用…………………………………………………………………………….23(二)教学评价的设计…………………………………………………………………………………….23 八 结论……………………………………………………………………………………………………….23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在教育技术专业的众多科目中,视听心理学的地位及其重要和特殊,因为在当今教学过程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有通过视听方式接纳知识与技能,及老师同学交流与沟通。因此,谁掌握了视与听的心理学谁就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也就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而距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愈来愈近。此外,由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绝大多数方式皆通过视觉与听觉,因此本学科的应用及发展空间极其广泛,有待发掘。
一视听心理学的概念及意义
视听心理学是一门主要介绍人类视听心理现象、规律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学科。
(一)学生记忆能力的需求
学生进入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受到教育并获取知识与技能,即所谓的“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大体分为五类: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而在我国,国内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动作技能、心智思维为主的能力、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如此种种,然个人认为不管学习怎么分类,其最根本也最为基础的是学生的“记忆”。不论接触多少知识与技能,关键在于学生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记住多少,记的多、记得牢、记得久、会应用是优秀学生的标志,更是产生优秀成绩、获取高超技能、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前提。
因此,对于广大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使学生掌握更佳的记忆方法或者说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记忆和掌握程度,是其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的。而现代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只用听觉,在3小时后和3天后的记忆保持率,分别为60%和15%,只用视觉分别为70%、40%,而视觉与听觉并用在3小时后和3天后的记忆保持率分别为90%和75%!如果再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其保持率还会更高。因此,合理运用《视听心理学》这门学科所涉及到的基本规律,努力提升学生记忆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既是学生成绩、技能、能力提升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更是本学科存在的重要价值。
(二)学生创造能力的需求
现代的学习已经不再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而是旨在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 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会拾人牙慧、因循守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已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创造力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学习中乐于思考的人才拥有卓越的创造能力,比如发明了蒸汽机的瓦特。瓦特从小爱好观察,乐于思考,当他“看到”自己家炉子上的水快开时,壶盖被水蒸气向上顶,并“听到”壶盖与壶相碰、水蒸气从壶盖缝隙挤压而出的声音,顿时对其产生了兴趣,更产生了创造力,终于他发明了蒸汽机,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教学中最离不开的是视与听,而最能吸引学生的还是视与听,其中差别便在于视听心理学学科规律的有效运用。倘若,老师能够更多地将视听心理规律应用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符号、颜色等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在“看到”、“听到”、“感觉到”中产生乐趣,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造能力。
(三)艺术方面的需求
学习中,当然也包括艺术类的学习内容,而艺术类对视听心理学的需求则在于:
一、关于作者,作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给自己看的,而大多数是为了展示给更多观众。比如建筑,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品,建筑师为城市设计了一栋华美的建筑,建在市中央,那么其除了符合城市风格、功能需要外,还必须符合该市人民大众的审美眼光。如果,风格过于前卫或是已经过时,不论设计师个人多么喜欢,他的作品都是不成功的。因此,对于艺术创作者,需要通过视听心理规律,更好的揣摩欣赏者的视听心理,从而创作出受欢迎的艺术作品。
二、视听心理学的应用
人类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探索,目的就是在于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服务。视听心理学规律在社会的多种实践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艺术领域的应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正是由于视听觉器官是人类审美的器官,视听觉规律才对于艺术创作、欣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画家可以利用人类视觉的规律,如图形视觉中的格式塔原则、人类空间视知觉规律等创作出更加符合美感的艺术作品。同样,听觉规律也有助于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此外,人类的视听觉规律还是其它一些艺术品比如电影、电视、雕塑等创作与欣赏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在工、商及企业中的应用 人类的视听心理学理论与规律在工业、商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橱窗的设计、宾馆房间的布置、广告的制作以及企业形象战略中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等都需要色彩的生理、心理效应、图形视觉的基本规律、音乐的不同情感与意义等诸如此类的视听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此外,工厂环境色彩、照明的设计等涉及视听功效学方面的问题也都可以说是视听心理学的应用问题。许多工商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视听心理规律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
(三)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
视听器官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经验的主要感觉通道,教学信息主要就是经由视听觉器官传播和沟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中已越来越普遍地引入和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正是电化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所在。因此,只有依据人类的视听心理学规律来设计、制作和应用以视听媒体为主的教学媒体,这样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类的视听心理学规律在教育教学,特别是电化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前期的分析
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同时也起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视觉听觉的相关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及其应用范例,使学生在今后教育教学中能够应用该学科相关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有亲和力、和人性化。(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根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涅的分类方法,可将教育情境中的学习结果分成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言语信息领域目标分类
指学生学习以语言文字传递的内容,或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能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知识。
从言语信息领域教学目标来讲,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学习者陈述本学科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视觉听觉感受器的生理构造、视觉听觉原理、图形知觉空间知觉的相关现象等。(2)智慧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指学生学习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是理解和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是最重要的习得类型。
从智慧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来讲学生理解时间、空间知觉如何体现?三原色如何构成其他色彩等。(3)认知策略领域目标分类
指学生学习对内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包括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
从认知策略领域教学目标来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图像和声音或其他方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效率。(4)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指学习者进行身体操作性活动的能力。动作技能不仅仅指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从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来讲,开设一堂艺术创作课,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作画,如果有条件亦可以通过电脑应用相关软件绘图或创造音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欣赏,推选出较有特点的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5)态度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指学习者获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
从态度领域教学目标来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
凡接受本门课程的学生需具备初中及初中以上识读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及图片所传达的含义,能够通过图片及语言描述进行适当推理和判断。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以下子能力:(1)阅读能力
由于本科目的学习结果基本属于认知领域,包括语言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且60%以上知识内容通过语言文字传播,因此掌握较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使学习更加轻松和更加高效。(2)记忆能力
本科目涉及了为数众多的数、理、化、生基本知识、规律、物理定律及相关运用范例,学生只有先通过熟记这些“死”知识,才能 “活”运用。因而,一定的记忆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必不可少。(3)欣赏能力
教学中除了文字的呈现,更添加了图形、图像、声音、音乐,甚至视频、动画等多种呈现方式,教学设备除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更有多媒体投影、电脑、电视以及必要道具等,整个教学过程不亚于一次艺术创作,需要学生配合,更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及时把握老师希望传达的知识、技能与情感。(4)初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
为了便于本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掌握一定的数理化生的知识结构。比如数学定理的运用,几何图形的识别,生物知识的积累等。这些虽然不一定能够直接应用到电化教学的制作中,但拥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将新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学以致用。(5)一定生活常识
本学科的知识其实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深奥和晦涩难懂,好多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比如,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广告,凡是能够打动顾客吸引消费者的多是遵循视听心理规律制作而成;相反,有些广告看后令人很不愉快,正是未遵循一定的规律,超出了人视听之后心理能承受的范围所致。因此,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人比较容易理解被学科的内容
(四)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结合视听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与教师、学生发生联系,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视听心理学设计中,分析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运用、选择等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网络课程的适用对象为教育技术系本科生,本科生学习具有自主性、选择性、探索性、多元性。具体表现在: 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有以记忆为主的再现型向以理解迁移为主的应用型转变;学习方法、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计划能够自决自控。大学生求知欲、观察力和记忆力都很强,学习自由度相对增大,需要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组织性,较强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设计的能力。选择性。大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社会性、理论性和专业化倾向增强。3 探索性。大学生在学习时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开始向结论的由来和发展探 索;学习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答案,而是开始探索多种解答方式并在其中进行优化选择。多元性。大学生学习活动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讲授学习,可以通过教材自学,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们讨论以及上网查询、网上交流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
在掌握学习者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我们确定了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为学习设计教学”(加涅),即为学习提供支持,为学生的个性经验提供条件和基础,是学习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合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使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尽可能的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二)典型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只是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的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视听心理学课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改变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视听心理学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而这个知识点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设计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的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性学习取得更加好的效果,需要对全班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究,并以问题为中心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协作交流
只有碰撞才能才能创造火花,思维也是一样。让学生在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可以分组讨论与交流,目的不是为了统一思想,而是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试着获得更多的思路和灵感,从而实现本课“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
5.总结提高
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使其认识问题本质,明确和理解学习内容,并可联系实际,对所学知识拓展、运用和提高。
视听心理学课程通过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引入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典型的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策略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对启发策略的高度概括。启发教学策略是教师通过引导、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努力去探求真理。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是其他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在视听心理学课程中教师也应采取启发式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系统深刻的了解这门课程。例如在视听心理学的章节里介绍视觉规律,教师将图片分为几类,可在将要介绍的视觉规律中各选出一张或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图形视觉的轮廓的掩蔽现象。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围成的图形是什么,从而引出:“当我们观察和辨认某一个物体时,能感觉到的物体的边界线,称之为轮廓。”轮廓的概念,再让他们探讨这种图形成的规律,再引出:“我们所感觉的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在平面图形设计中,用可见的线条以围绕的方式形成轮廓,将主体的物象转化为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的形。”的客观规律,最后再揭示这种客观规律的形成原因——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如此一来,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循序渐进让学生记忆深刻。2.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是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常用的合作方式学习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视听心理学许多知识都采用合作教学策略。例如教授第三章《色彩及心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近10人,要求学生组内分工合作,组内在进行分工,每组两人,分别调查两种颜色,例如红色和黄色,调查研究不同的颜色揭示了哪些规律,生活中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视觉现象,由各组自选代表发言,最后得出结论,当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时,心理会受到不同颜色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里,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这种变化虽然因人而异,但大多会有下列心理反应。 红色给人的感受是强烈,热情、喜悦,也使人表现急躁与愤怒 黄色是明亮、年轻、光明、开朗,充满活力
绿色给人以清新、清爽、年轻的印象感,像春天般充满活力 蓝色具有理智的、寂静的印象感,令人觉得清凉和整洁 黑色代表严肃、庄重,权威,以及恐怖、严酷 灰色具有枯淡的平静感和稳定性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评价哪个小组更加准确分工合理、合作密切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补充或纠正。课程的几部分教学内容由几个小组以分工合作或竞赛的方式完成,一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新知,二则提高了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三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五、教学材料的选用(一)教学媒体的选择
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的影响,又有来自学习者的特点、教师态度、技能方面的影响,也有来自管理方面的影响。
本视听心理学课程所用到的媒体主要是文本、PPT、视频、动画等,其主 要作用是:向学习者呈现信息内容,吸引学习者注意力;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形象;提高学习者的想象力;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手段
在视听心理学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它包括的主要有: ①视听觉活动,如展览、演示、戏剧、参观等。
②视听觉教具、教材,包括立体的视觉教具,如标本、地球仪等;平面的视觉教具,如照片、绘图、图表、图解、地图、插图、宣传画、连环画、黑板、布告牌等;映写视觉教具,如静画、无声影片、幻灯、实物投影、显微镜投影等;听觉的教具,如唱片、磁带录音机、校内广播装置、收音机等;视听觉的教具,如电脑、多媒体投影、闭路电视、公用电线电视等。通过上述视听觉活动和教材、教具,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素材
本学科涉及视觉、听觉及视听觉内容,教学素材选择及其广泛,大致分为:
艺术与美学——艺术与美学包罗万象,主要有:音乐、朗诵、电影、电视、舞蹈、绘画、雕刻、服饰、化妆、美容、建筑、装修、园艺等。总之,可以观赏和倾听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均可归为艺术与美学之中,均可作为本课的素材。
心理学——视听心理学研究的是视觉、听觉与心理的关系,因此,相关心理学如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科学内容必然是教学素材的一部分。此外,与艺术相关的心理学内容也尤为重要。
教育学——视听心理学是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它不仅涉及到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科学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到教育技术学、课程论、教学论、教学设计、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的内容。因此,相关教育学内容也为必不可少的素材之一。
现代电化教学技术——本学科是教育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而且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也在于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将视听规律应用于课件制作,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因此,本学科也将涉及相关教学仪器如收音机、录音机、幻灯即、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的操作技术,即相关电化教学技术。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实质是从成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使教学设计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进展。
(一)教学评价的选择与作用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本门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进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本课程是一个注重实际能力应用的课程。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学习参与度、作业、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测验的设计(二)教学评价的设计
1.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练习与考试是教师教学后,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核,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的进步与改变。练习与考试的形式可多样化,时间可分散化,难度可呈递进化,可以随学,随练,随考。练习与考试时间大致可安排为:课前复习测试,主要复习前一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下课前复习练习,旨在复习本课所学内容;课下或课外练习,给学生布置作业或给学生提供练习建议;及阶段或课程结束综合考试。教师可依据课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自行安排。
2.考试形式的设计:对理论性的知识内容进行纸质或电子试卷考试,题型可分为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对于视觉心理中,颜色、图形等方面内容,可采取绘图,图形填充颜色,服饰形状与颜色设计,网页设计,演示文稿设计等;对于音乐听觉语言听觉等方面内容,可以指导进行学生音乐欣赏、音乐创作、语言学习等;还可通过欣赏有特征性的电影、视频、动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根据相关视听规律对其进行评价;课程结束的综合考试可让学生通过制作某一自选学科的教学设计及演示文稿以体现相关视听心理规律
七、总结
视听心理学这门课程揭示了人类视觉与听觉的普遍规律,视觉听觉与心理的联系,以及这些规律在现代教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则旨在依据课程内容,更好地将本课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师范类学生,使之能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运用视听规律和现代技术手段,为他们的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课程。使其整体设计更为流畅,也更适宜于实际教学活动。本文详细论述了该课的教学设计全过程,包括教学前期分析,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材料选用,评价等部分内容,内容详尽,论据充实,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4]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2005年
[5]焦建利,张文兰.《﹤视听心理学﹥课程及其教材建设浅论》.[J].电化教育研究,1997:2 [6]孟淮凯.视听教学中的心理因素.[J].医学视听教育,1993:3 [7]王方.视听心理学在CAI课件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