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 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
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 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
结合当前技工学校汽车驾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以推动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驾驶课教学模式技工学校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逐渐重视生活质量,从以前的温饱问题到小康生活,再到现在的“有车有房”,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汽车作为当前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驾驶员的驾驶技巧不仅关系着正常驾驶,更关系着自身和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汽车驾驶人员的驾驶能力。
二、汽车驾驶课教学现状
随着汽车的普及,驾校的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量增加,在为人们学车提供方面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部分驾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或者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理论性,大部分驾校教练都是驾驶员出身,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多是凭自身驾驶经验进行教学,使得教学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重实践轻理论
汽车驾驶课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理论知识对于汽车驾驶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汽车驾驶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只占整个学时的2%,甚至更少。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员的驾驶能力为目的,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而忽略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样,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员的驾驶能力,但是理论知识的缺失容易导致其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出现违反交通规则、不熟悉汽车基本构造和原理等问题,培养出来的不是合格的驾驶员,而是“马路杀手”。
2.缺乏个性化教学
许多驾校教练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的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大课堂教学,而没有充分了解学员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对学员进行埋怨,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
所谓的“以学为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员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练员主要对学员进行引导,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会”与“会学”有机结合起来。
1.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学、自学、研讨、释疑、实践和考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教学开始前,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及时提问,提升教学效率。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确保计划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明确阶段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其二,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题目,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观察、思考等,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员相互之间进行谈论,分享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关键问题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可以组织辩论活动,从而加深学员的认识和记忆。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或者难点问题,教练员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对学员进行释疑,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需要引导学员进行实践练习,这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汽车驾驶作为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际操作,学员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活动完成后,需要对学员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考核,从而对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就目前而言,对于学员考核的方式就是驾照考试,通过不同科目,考察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交通规则的掌握以及对于驾驶技巧的掌握,并根据考核成绩,判定学员是否具备良好的驾驶素质,是否可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2.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以学为主”突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员而不是教练员,将学员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练员作为引导者而存在,突出学员的自学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以学为主”是学员自学与教练员引导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放任”教学。教练员要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引导,在确保教学方向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以学为主”并不是死板的学习,而是学与思的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切实做好课时的分配。要充分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安排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确保学员可以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以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学员主动去参与学习和讨论、思考,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然后,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要做到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不同学员的特点,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人施教。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下,汽车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驾校和教练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参考文献:
[1]张启义,郑召才.汽车驾驶课构建“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农机,2013,(2):61-62.[2]赵玉成.也谈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J].大科技,2010,(12):325.[3]孙奇.浅谈汽车驾驶一体化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家,2012,(10):309.
第二篇: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共)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是指以唱歌教学为主,以其他教学内容为辅并将其他教学内容适当地融于唱歌教学的综合课。“一首歌曲,一首乐曲”是当下倡导的综合课的形式,“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目前多是歌唱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综合。此模式的一般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氛围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他们迫切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图画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等。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课堂中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的主要途径,“听”也是学习体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要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拍等),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多遍完整地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为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以唱歌教学来说,常见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情况:1.曲谱方面。切分音、附点音符、装饰音、休止符、变换拍子和变化曲调等。2.唱歌方面。合唱、轮唱部分,弱拍唱起,咬字吐字,一字多音,变化速度、力度,气息运用及情感表现等。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对于学唱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创造一种巧妙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难点解决之后,完整学唱歌曲。教师要重视学唱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唱、这样处理,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提出明确的演唱要求,达成“唱会歌”的目标。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仅仅“唱会歌”不是目的,还要进一步把歌唱好,即“唱好歌。”每节课教师都要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表演唱、领唱、男女生分组唱、提问抢答式演唱等来巩固歌曲,做到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歌曲巩固之后,启发引导学生编创歌词、旋律、节奏;根据歌曲内容编创表演动作、音乐故事或游戏,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歌曲教学的基础上,选取本单元其中一首欣赏曲,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希望老师们能在此模式的启发下,寻求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第三篇: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课堂中得到应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要如何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走出来,转而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呢?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做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能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新课改理念来指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再辅以评价、练习等方式,方可有效.一、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传统教学虽然也是从学生角度来构建教学的,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就容易被教师看作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对待.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要革新观念,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质疑,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例如,在讲“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以实验来引导学生明确了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的总动量是一样的道理后,教师以物理情景来引导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虽然学生能用动量定理分析出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但对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比较模糊,此时教师引入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等量代换,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碰撞前后总动量没有变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心,还要注重结合教学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究过程.二、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改革课
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而经常采用的方法,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科学的课堂组织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喜欢将物理知识以抽象的方式告诉、讲授给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多,讲得好,学生就能接受得多.其实不然,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构建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上述所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重革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以被动接受为主,主要采用记忆、背诵、反复练习等方式.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则提倡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故而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好自己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多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导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复习,然后以实验来引出静电感应的概念,结合实验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静电感应中电荷分布情况,由此而引出感应电荷的概念,以问题“静电场中导体上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静电平衡状态知识点.如此,教学中教师以实验为媒介,以问题为抓手,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中渗透新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三、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实施差
异评价、练习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喜欢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甚至会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其实不然,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就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从另一个角度看,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还未定型,如果教学中教师单纯地以成绩来评价学生,不免有些武断,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上述所说的兴趣外,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毕竟教学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而进行的,故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构建,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练习上区别对待,还要注重以差异化的评价来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从而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满足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总之,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盲目跟风,而要切实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新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发挥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此,高中物理课堂才会更具有活力,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稳步提升.
第四篇:“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课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课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构建有效课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学科领域内如何具体落实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计划在全校开展各学科构建有效课堂小课题主题教研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特将活动方案如下:
二、参加人员:
解晓忠,靳丽、纪鹏、宋衍峰、杨春明
三、参加学科:
心理,综合、体育、生命、微机
四、活动时间:2月28日
五、活动要求及时间安排:
1、上好一堂课,要紧紧围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讨课活动的要求,语言清晰有条理,主题鲜明、突出、紧凑。重点安排合理,难度解决到位。板书设计美观,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2、各位教师要积极准备,课准备好后报教导处。
3、参加教师课后请将教学设计交到教导处。
春城学校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5.3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为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特制订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审查和选用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起始年级与课时安排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三次教学活动。
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
五、六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学共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超过二级的要求,有困难的地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的目标要求 级 别 一 级 目标类别 听、做 目标描述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能听懂课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比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小故事并做出反应。目标类别 说、唱 目标描述
●能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能相互问候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能够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说歌谣5-20首
●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目标类别 玩、演 目标描述
●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能做角色表演
●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小红帽等。目标类别 读、写 目标描述
●能看图识字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能正确书写单词和句子 目标类别 视听 目标描述
●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文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级 别 二 级 目标类别 听 目标描述
●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目标类别 说 目标描述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能恰当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小故事。目标类别 读 目标描述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目标类别 写 目标描述
●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写句子时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目标类别 玩、演 视听 目标描述
●能按要求用英语做游戏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单话剧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六、教材与资源
小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教材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七、教学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技能。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