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

第一篇: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

15.3 分式方程(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分式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解方程 x1.

x1x1x2

二、探究新知

1.解分式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此方程的解答过程,师及时点评. 提示:整数别忘同乘最简公分母. 练习:解方程答案:无解

2.解含字母的分式方程 解方程x1421. x1x1ab1(b1). xa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此方程的解答过程,师及时点评. 解:方程两边同乘 x-a,得

a+b(x-a)=(x-a).

去括号,得 a+bx-ab=x-a.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b-1)x=ab-2a. ∵b≠1, ∴b-1≠0.

ab2a. b1ab2a时,x-a≠0,所以x=ab2a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当x=b1b1∴x=3.分式方程的应用

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让学生由题意填写下题: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

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生独立思考,写出此方程的解答过程,师及时点评.

三、课堂小结

1.会解较复杂的分式方程和较简单的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 2.能够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

习题15.3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练习题

《分式方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解方程84x22的结果是()2xB.x2

C.x4 D.无解 A.x2

2.甲志愿者计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项工作,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

A.8

B.7

C.6

D.5 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a天完成,乙单独做b天完成,两人合作,共需()

A.a+b天 B.

111ab+天 C.天 D.天 ababab4、若解分式方程2xm1x1-2=产生增根,则m的值是()x1xxx(A)-1或-2(B)-1或2(C)1或2(D)1或-2

二、填空题

75的解是.x2x2xm3的解是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1.方程3.在课外活动跳绳时,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下.已知小群每分钟比小林多跳20下,设小林每分钟跳x下,则可列关于x的方程为 .

4、使分式xm2方程产生增根的m的值________. x3x31x4有增根,则增根是________.7x33x5、如果分式方程:

6、若分式方程

三、计算题 1.解分式方程:

a1220有增根x=2,则a的值是________.x2x4x62112.解方程2. x2x2x1x1

3、x21x2x813.

4、8 2x4x77x

四、.关于x的分式方程

五、若方程

六.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某体育用品商场预测某品牌运动服能够畅销,就用320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运动服,上市后很快脱销,商场又用68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运动服,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该商场两次共购进这种运动服多少套?

1k32有增根,求k的值. x2x2x432x2mx1无解,则m的值是多少? x33x2

七.某市在道路改造过程中,需要铺设一条长为1000米的管道,决定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完成这一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每天能多铺设20米,且甲工程队铺设350米所用的天数与乙工程队铺设250米所用的天数相同.(1)甲、乙工程队每天各能铺设多少米?

(2)如果要求完成该项工程的工期不超过10天,那么为两工程队分配工程量(以百米为单位)的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八、A、B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公共汽车从A地出发,开往B地,2小时后,又从A地同方向开出一辆小汽车,小汽车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3倍,结果小汽车比公共汽车早40分钟到达B地,求两种车的速度.

第三篇:八年级数学上册 分式方程教案 青岛版

课题:3.7《分式方程》一(共2课时)孙秀蕾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2、学习探究

5、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张老师和王老师分别乘坐早7时发出的普通客车和8时15分发出的豪华客车从甲地去乙地,恰好同时到达.已知豪华客车与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的比是4:3,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温馨提示: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普通客车所用的时间-豪华客车所用的时间=时

解:设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为4x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为3x千米/时,于是豪华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根据题意,得方程-

时,普通客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为

时,解这个方程,得x=24 检验可知,x=24是这个方程的解。因为4x=96(千米/时),3x=72(千米/时),所以豪华客车的平均速度是96千米/时,普通客车的平均速度72千米/时。

思考:想一想,从例5的条件出发,还可以探求哪些未知量?(例5是行程问题,教学中应先通过学生读题与审题,弄清题意,抓住路

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基本等量关系,认真分析题目。从例5的条件出发,还可以求两车到达乙地的时间;豪华车开车时,普通客车已走过的路程等.这里应鼓励学生编题并作出解答;)例

6、阳光小区有A型和B型两种住宅出售,A型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全楼每 1平方米平均价格的1.1倍与0.9倍,而且A型比B型的面积#40平方米.如果A型与B型两种住宅的售价分别为33万元与36万元,求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 按照题意,思考下面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1)如果设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为x元,那么A型住宅与B型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分别是多少?(2)A型住宅与B型住宅的面积分别是多少?(3)根据“A型住宅比B型住宅的面积少40平方米”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 .

(4)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

去分母,即两边同乘,得到 .

解这个方程,得x=

(5)怎样检验它是不是方程的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有两层意义:其一,检验所得到的根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其二,检验原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6)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思考:根据例6提供的信息,你能编制出另外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问题吗?与同学交流.(例6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题目.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40,解这个方程,得x=2 500,经检验符合题意,即全楼每平方米的平均价格是2 500元。)

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审、设、列、解、验、答.(1)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2)设——合理设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4)解——解出方程(组).

(5)验—— 一验所求根是不是所列方程的解,二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6)答——答题.

3、跟踪训练:

小芳带了15元钱去商店买笔记本.如果买一种软皮本,正好需付15元钱.但售货员建议她买一种质量好的硬皮本,这种本子的价格比软皮本高出一半,因此她只能少买一本笔记本.这种软皮本和硬皮本的价格各是多少?

4、巩固与提高:

1、甲、乙两码头相距s千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b千米,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A、小时B、小时C、(+)小时 D、(+)小时

2、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某村拟在荒坡地上种植960棵树,由于青年团员的支持,每日比原计划多种20棵,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植多少棵?设原计划每天种植x棵,根据题意得方程。

3、甲打字员打9 000个字所用的时间与乙打字员打7 200个字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乙两人每小时共打5 400个字,问甲、乙两个打字员每小时各打多少个字? 全面提升能力

请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应用题,可以用方程

=3求解,并解出结果.

5、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6、作业:课本P82 A组2、3

7、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

13.3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刚才的猜想,并初步作答,教师及时点评,并规范作答步骤. 证明:在△ABC中,∠B=∠C(如图). 作∠BAC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1=∠2,∠B=∠C,AD=AD,∴△BAD≌△CAD(AAS). ∴AB=AC.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 求证:AB=AC.

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找出∠B,∠C与∠1,∠2的关系.

证明:∵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可以设法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而已知∠1=∠2,所以 ∠B=∠C.

∴ AB=AC(等角对等边). 3.作等腰三角形

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作法:(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

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四、课后作业

习题13.3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教案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第6页例

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解法1: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解法2:(6×5+6×4+5×4)×2

=(30+24+20)×2

=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

下载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7课时分式方程

    初三代数教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7课时:分式方程(一)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

    第18课时分式方程

    初三数学教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8课时:分式方程(二)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使学生在学完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之一.——行程问题,使学生......

    空竹教案.第2、3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教师:郭书房授课地点:操场 时间:2014年9月 24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抖空竹,使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初步掌握抖空竹的“起范”......

    第2课时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2课时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能构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构建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进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6.3分式方程教案

    16.3分式方程(二) 学习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案

    第2单元 位 置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2.6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第2章特殊三角形2.6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及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运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2.结合具体例子了......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的方式探究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