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腰痛的方法。方法:采用毫 针刺法予以辨证治疗腰痛60例。结论:针灸辩证治疗腰痛有效率为100%,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痛;辨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0-01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或脊中部位疼痛,伴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现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至康复科门诊,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达15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 患者以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以?i软为主,喜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s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
治则:通经止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主穴 肾俞 阿是穴 委中 阳陵泉 腰痛穴 昆仑
配穴 寒湿腰痛配腰阳关、大椎;瘀血腰痛配腰夹脊、膈俞;肾阳虚者配大钟、气海、关元;肾阴虚配太溪、照海;病在督脉配后溪;在足太阳经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操作:常规毫针刺法,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腰部穴位可用灸法或针后拔罐;肾虚腰痛用补法,阴虚者不灸,腰部均可拔罐;急性痛症,痛势较剧烈者,取阿是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有效:疼痛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变。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46例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4例疼痛症状缓解,有效率100%。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41岁,从事采煤工作14年,主诉:反复腰痛2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止痛药能缓解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经针灸治疗1周腰痛症状消失,随访2月未复发,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2:张某,男,18岁,高中学生,主诉:打篮球扭伤腰部2小时,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经针灸治疗1次,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例3:孙某,男,70岁,农民,主诉:腰痛数年,CT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痛反复发作,自服止痛药能缓解,近2月来,腰痛症状加重,下肢麻木,手足心潮热,口干不欲饮,口服止痛药后胃疼、胃胀,腰痛无明显缓解,经我科针灸治疗3次,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周疼痛症状消失。讨论
腰痛是指背以下、骶以上部位的疼痛。腰痛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风湿、腰椎病变和部分内脏病变。与肾、膀胱经、督脉的关系密切。病机是腰部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肾精亏虚,腰部失于濡养、温煦。腰为肾之府,位于膀胱经,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阳陵泉为筋之会;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并与督脉相通;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腰痛穴为经验穴。诸穴合用,以达通经止痛之效。腰阳关是督脉之穴位,可壮阳祛寒湿;膈俞为血之会,与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大钟、气海、关元、太溪、照海相配,以达滋补肾精,通络止痛的功效。
针灸治疗腰痛,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是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内脏疾病引起的腰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45~247。
[2]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76~94。
[3] 高树中《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3。
[4] 吴旭 盛灿若《实用针灸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8~451。
第二篇:“金三角”特色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金三角”特色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甘棠镇中心卫生院 姚小平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斜。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多由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为重要特征。部分患者如果病程迁延日久,可导致面瘫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本人近几年曾多次遇到面瘫病人。下面将我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不足之处,以求斧正。
面瘫由于常急性发作,因此应及早治疗,如果延误病情,非常容易造成永久性面瘫,在临床治疗方面,针灸与金三角特色疗法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一的针灸或西医治疗。我在面瘫的治疗上多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子脉冲治疗仪+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金三角特色疗法并配合针灸及中药治疗,其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1、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子脉冲治疗仪+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金三角特色疗法:每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3支,用电子脉冲治疗仪在局部取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牵正、眉中热疗加电子脉冲治疗一次,根据麻痹部位,选取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每次30分钟;另外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每日两次,每次两片。
2、针灸治疗:局部取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牵正。远端取穴双侧合谷、太冲。风热证加曲池;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不合加鱼腰、申脉(或昆仑)。根据麻痹部位,选取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
在治疗面瘫的时效上,针灸与金三角特色疗法可收到最佳疗效,临床病例:患者侯建成,男,46岁,农民,2012年11月23日就诊,住院号:12695患者于一天前与朋友打牌后自觉头重胀感,右侧颈部酸胀痛,23日晨起,刷牙漱口时自觉口水自溢,出现口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面瘫(气血亏虚,风痰阻络)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法:祛风化痰,补气活血阻络
针灸与金三角特色疗法治疗,穴位如上所述,平补平泻手法。治疗7天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口角已无明显歪斜,右眼能闭合,至11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于2012年12月5痊愈日出院。临床体会:本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成因在于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机侵袭面部经络,寒热互结,导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养,缓急失于平衡,遂成者多与受凉有关,感受风热之邪者多与病毒感染有关。故以补养气血,祛风镇痉通络为法。采用内服中药外用针灸与金三角特色疗法治疗,意在针药内外兼治,直达病所,迅速祛除头面风痰,使之缓
正。三种方法合用,气旺血行,祛瘀通络,风去痰消,针引阳气,经络通畅。辩证运用,乃为治疗面瘫有效之法。
第三篇:腰痛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腰痛中医临床路径总结报告
(2015)
我科于2015年开展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路径,在实施腰痛临床路径过程中,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知晓度,对整个流程有系统认识,提高主动性,克服盲目性、随意性,使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纳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TCD编码:BNS.150)和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的患者或不配合、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临床路径实施方法
1、具体实施步骤:
(1)筛选病例,纳入路径:根据腰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合适的病例;
(2)记录相关资料:病人纳入临床路径后,即建立临床路径表和住院病历,记录每天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措施及结果;同时填写临床路径登记本。
(3)及时总结,修正路径:路径实施完毕后,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变异,视情况修正路径内容。
三、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
1、临床路径开展例数:收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共529例,纳入临床路径432例,其中男198例(45.8%),女234例(54.2%);年龄14~92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小时-23年(平均住院日19.1天)。
2、纳入临床路径43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推拿使用率99%,针灸(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2%,特色疗法使用率80.2%,辨证施治率100%。
3、实施临床路径后,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界定标准住院日,通过统筹安排,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进行提前排队,避免患者等待耽误时间,及时检查,合理用药,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治愈好转率的目的。
4、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进了医患关系:临床路径的应用使我们有效地协调、组织医疗护理工作,增进了医、护、患交流,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四、经验总结及改进措施
1、临床路径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和护理的整体统一,并且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诊疗及护理方案,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才能减少医患、医护矛盾,提高三方的配合,达到临床路径实施的目的。因此应当对医护进行集中培训,对患者进行如科室教育。
2、治疗方面,通过临床观察,腰痛患者以瘀血证和寒湿证证为主,故治疗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口服中成药大活络胶囊中加入草乌甲素片口服以止痛;静脉用中成药没有变化。
3、在临床路径实施中,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病情不够重视,依从性较差,以后应加强青年医护人员关于医患沟通技巧训练,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协调医患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第四篇: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体会
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总结出其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应用推拿手法给予治疗,并随访观察,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经过推拿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64例,占80%;好转13例,占16.25%;无效3例,占3.75%;总有效率96.25%。结论:推拿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
[关键词] 偏头痛;推拿治疗;尼莫地平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女性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发作疼痛,呈搏动性,也有两侧头部交替出现疼痛的病人,大多数患者发作时通常还会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出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是一种疑难病症,但经抗偏头痛试验治疗后有所缓解的患者就可以诊断为偏头痛。随着社会节奏的步伐加快,偏头痛的人数逐年增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临床常应用药物(阿司匹林等)对症治疗,但药物副作用明显且头痛容易复发,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点、按、揉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8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的偏头痛诊断标准,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对其进行推拿治疗。80例患者中,男20人,女60人,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为32.6岁;病程4月—20年,平均病程为5.6年;典型先兆性偏头痛60例,男10例,女50例;无先兆性偏头痛15例,男7例,女8例;散发的偏瘫性偏头痛5例,男3例,女2例。
1.2方法:80例患者全部使用推拿点、按、揉综合按摩治疗。首先医生嘱咐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医生用中指点风池、天柱等穴位60秒,然后用双手拇指按压印堂到神庭60次,继而对前额到太阳穴反复揉搓1-2分钟,最后用双手指尖叩击头痛部位30秒。嘱患者由坐位改为仰卧位,深呼吸,闭目放松,用双手大鱼际涂抹在大阳穴旋转按摩30秒,然后在双侧眼眶点轻柔30秒,患者翻身,放松,双手翻滚法在两侧颈部拍打100次,然后用双指沿着腰部的膀胱经、督脉上下推压、轻击打1分钟。对于头痛明显者,可将上诉步骤重复1-2次,头痛一侧可用较重力按摩最,头部发热为宜。80例患者均1周5次推拿治疗,每次30分钟左右,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左右,对80例患者全部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
间为5个月至1年,平均8.5月。
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经过推拿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判为治愈;头痛症状减轻、发作周期延长,随访期间偶有发作判为好转;头痛症状无改变判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80例患者中经过推拿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64例,占80%;好转13例,占16.25%;无效3例,占3.75%;总有效率96.25%。
3讨论
诸阳之会,髓海之所在此乃头之中医作用,因此保持经络通常、气血正常是头部健康的前提条件。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闭塞不通、气血淤积可以导致头部疼痛。在西医中,偏头痛的病因较为复杂,迄今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同血管学说,当血管由于某些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激素,食物或药品)刺激发生异常时,会引发大脑血流的相应变化,比如血管舒张过度,大脑血流一时增多,压力增大,头部则会出现胀痛感;反之,血管过度收缩时,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缺氧,而且导致一些激素(比如5羟色)分泌等,引发头痛。偏头痛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人士的常见病甚至为职业病,主要原因是头痛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应用推拿手法,首先让患者处于一种安静放松的状态,然后对其按摩,让其肌肉松弛,通过经络推拿,起到扶正祛邪、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根据西医的解释,推拿可以改善血流循环,加快毒素的排泄,解除大脑缺氧或充血的现象。另外,推拿是一种良性的刺激反射,按照一定力度以及部位的按摩,将信号传到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从而引起大脑的条件性的反射,产生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节,比如分泌出微量的内啡肽可以直接参与止痛。推拿还可以将一些部位进行复位,比如给予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使恢复正常位置,减少了颈椎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从而减轻了颈椎病引发的头痛。本组采取的推拿按摩方法,在按摩过程中,患者身心舒适,容易接受。根据随访调查可见,推拿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及疼痛程度,医生应严格掌握控制推拿的力度、速度及按摩部位等,并在推拿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教育。推拿技术作为中华医学的瑰宝,加强推拿治疗偏头疼的规范化研究是必要的,我们相信在我们的不断探讨学习中,推拿技术将不断的改良,并更有效的应用于偏头痛治疗。2
第五篇:跟师临床中医治疗腰痛的初步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跟师临床中医治疗腰痛的初步心得体会
作为传承至今的中医,在很多的疾病上都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学习如何用中医治病,很多的弟子都是跟随师傅临床学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跟师临床中医治疗腰痛的初步心得体会。
腰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腰部或连腰脊疼痛为主的病证。腰痛在很多疾病都能出现,如各种妇科疾病,男科疾病,淋证,虚劳等疾病皆会出现腰痛。这里主要论述以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腰痛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肾,尤其是肾,内经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涉及的经络主要是督脉,膀胱经脉,带脉等经脉。
腰痛的病因病机大致有五:
1、外感风、寒、湿、热,痹阻腰部经络,不通则痛。《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腰脊强”。
2、外伤致瘀,或久痛入络,以致腰部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素问.刺腰痛论》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扑,得之举重伤腰,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3、情志失调,气机不和,致腰胁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灵枢.本神篇》:“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言,腰脊不可于俯仰屈伸。”
4、饮食不节,脾胃纳化失调,痰湿食浊之气痹阻腰部经脉,不通则痛等。
5、劳欲过度,年高体弱,肾精亏虚,腰府失濡养而腰痛;阴损及阳,肾阳亏虚,腰部失去温养而痛。
寒湿腰痛:腰部重着,冷痛时作时止,遇寒加重,得热则痛减,若湿偏胜腰部酸痛沉着,若风邪偏盛,腰左右脊腿膝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治以散寒化湿为主。拟与苓术姜甘汤合小续命汤加减。方药如下:茯苓、白术、甘草、干姜、人参、制附子、麻黄、防己、防风、川芎、川断。
跟师经验:服用上方寒湿渐化,即改用吴氏秘方治腰痛验方二吴氏腰痛丸去知母,黄柏加补骨脂,药方如下:杜仲
海马、续断、九香虫、酒金毛狗脊、酒当归、酒白芍、熟地黄、陈皮、酒小茴、沉香、破故纸、人参、酒牛膝、茯苓、炙甘草、制乳香、砂仁、黑老虎、枸杞子、木瓜、千年健、鹿茸、盐补骨脂。此方药性平和温补肾阳,填精养血,温散寒湿,实为治本之方。
湿热腰痛:腰间热肿重痛,或兼重坠,热天雨天加重,痿软无力,不能俛仰,小便黄赤,舌苔黄白腻,脉濡数。治拟化湿清热,通络活血。拟与二妙散加减,药用苍术,黄柏合宣痹汤加减!加牛膝,木瓜。
跟师经验:对于湿热型腰痛服用二妙散加减,湿热渐化,即改用吴氏秘方腰痛三方加吴氏腰痛汤加栀子:盐酒杜仲、酒当归、酒白芍、生地黄、黑老虎、熟地黄、陈皮、盐酒小茴、酒破故纸、酒牛膝、茯苓、人参、黄柏、酒知母、炙甘草、续断、巴戟天。此方即养肾阴,益肾阳,又清热化湿。即祛邪更扶正,亦是吴氏治腰痛又一法门。
瘀血腰痛:腰部损伤史,腰痛如刺,持续不己,入夜痛甚,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拟与吴氏秘方书中跌打损伤验方一即“太保救命十三汤”加减:乌药、苏木、红花、三棱、酒归尾、酒骨碎补、桃仁、酒醋香附、赤芍、土炒蓬术、元胡、木香、砂仁、散血丹、见肿消、郁金、羌活、苍耳子、川断、杜仲、气滞腰痛:腰胀痛连两胁或少腹,每情志失调而诱发或加重,舌淡红,脉弦,拟与疏肝理气,壮腰和络。拟与柴胡疏肝散合青娥丸。药用柴胡、川芎、香附、白芍、枳壳、甘草、破故纸、杜仲、胡桃肉等药。
痰浊食滞腰痛:痰浊腰痛多见肥胖之人,自觉腰痛,止在一处或有冷感,或腰痛有形,苔滑或脉滑,方用导痰汤。饮食不化,腰常隐痛,四肢不用,天阴久痛发作。治宜化食运中,通浊安肾,拟方与神曲酒送青娥丸、参苓白术散。
肾虚腰痛:腰痠隐痛,喜欢按揉,遇劳痛甚,卧息则减。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治法:补肾壮腰通络,拟方吴氏九世中医秘方书中246页腰痛验方二合青娥丸加减:盐杜仲、川断、枸杞子、酒金毛狗脊、黑老虎、牛蒡
根、锁阳、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仙茅、酒黄柏、九香虫、制马钱子、人参、红花、破故纸、胡桃肉。偏于阴虚,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面颧潮红,心烦少寐,小便黄赤,脉细数或虚大无力,苔薄质红,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
偏于阳虚伴有畏寒,四肢不温,腰以下更甚,气短乏力,面色晄白,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无力。师父常拟吴氏秘方书100页吴氏腰痛汤合右归丸加减。
师父治腰痛除内服中药外,常配合针炙,拔罐,正骨,中药外贴,吴氏壮骨膏外贴,吴氏中医至德堂祛风除痹镇痛液,紫外线电磁波烤灯,及常配合火疗。至于配合哪种理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选用。病在脏即肾虚腰痛,可选穴:命门,肾俞,腰阳关,太溪,三阴交,后溪等穴,调补肾中阴阳,偏于肾阳虚可于命门,肾俞,关元,气海做艾炙,以温阳散寒。若病在脊椎,有椎间盘突出,可采用吴氏腰椎正骨手法以正脊,吴氏正脊手法采用“推、点、按、捏、压、挤、扳等手法,具体手法详见师父所编《临床心得汇编》第112页。正骨手法可使筋柔骨正,骨正筋柔。脊椎正骨后再使用中药外贴或膏药外贴,再用电磁波烤灯,以加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腰痛持续不己,拒按,可于痛处拨罐刺血,及委中放血,委中或小腿青筋暴露
处点刺放血,此方法甚合内经远络泻瘀。”适量刺血可以尽早放出恶血,疏通经络,再于腰痛处用电磁波烤灯加热,以加强温通气血的作用,甚合内经旨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散之。”对于寒湿腰痛配合火疗,亦可获得一定效果。火疗可温经络,散寒湿,火疗后再涂擦吴氏中医至德堂祛风除痹镇痛液,更可增加温经止痛之功。以上理疗法皆可配合吴氏定痛三针,选用:印堂,委中,悬钟,膝眼,曲池,大陵,臑俞,命门,阿是穴各留针30一60分,此组穴位可通经络,行气血,益肾壮督,十天为一个小疗程,体息二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
案例一:刘某某,男,5o岁,安康市高新区青峰村。2018年8月2日来至德堂中医诊所就诊。首诊情况:腰酸痛,左臀酸痛,左臀根部有一手掌大麻木,左大腿至小腿酸痛不适有2年余。遇阴雨天加重,语声低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师父辨为寒湿腰痛。拟与吴氏秘方书第100页腰痛验方二吴氏腰痛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60、杜仲60克、酒当归30、酒白芍30、黑老虎30、熟地黄10克、陈皮
24、酒小茴
18、酒破纸30、酒牛膝30、茯苓30、人参
27、炙甘草
18、续断
45、巴戟天30、肉桂30、桑寄生30。1付水煎12袋,日服3次,1次1袋。
针炙配穴:吴氏定痛三针,印堂,委中,环跳,昆仑透太溪,后溪透合谷,腰痛穴,吴氏腰部九通神针布阵。
留针40分钟,再配合火疗及吴氏至德中医外用药酒涂擦,如此半个月即获痊愈。
案例二:李某,男,44岁,公务员,汉滨区高新区,双肾区胀痛10余年,经多处治疗未能痊愈,2018年7月2日转我所治疗。首诊情况:腰痛牵引致双腿胀痛,双肾区胀痛,纳差,眠差(因双肾胀痛所致)大小便尚可,面色萎黄无华,语声低沉,舌淡苔白,质厚,舌中有裂纹,脉沉细迟弱。师父辨为肾阳不足,寒湿着腰,气滞不畅。拟与肾气丸合吴氏秘方书100页腰痛验方三吴氏腰痛汤加减:肉桂20、制附子20、干姜20、小茴
15、沉香
15、仙灵脾30、巴戟天30、山药30、泽泻30、木通、茯苓30、熟地
38、黑老虎
38、砂仁20、生姜
12、大枣
6、焦三仙各30、枣皮40、鹿衔草30、盐杜仲60、寄生30。1付,煎药12袋,1日3次,1次一袋。
针炙配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后溪、太溪透昆仑、照海、印堂以调肾中阴阳。并于命门、肾俞做艾炙。按上方药穴调治20余天诸症消失,病情获得痊愈。
按此患例系劳欲过度,肾中阴阳受伐,且脾阳不运,寒湿着腰,气滞不行,腰府不利,故肾区胀痛。脾阳不运,化源不充故纳差,面色萎黄,语声低弱。舌淡苔白厚,脉沉细弱迟,系脾肾阳虚,寒湿不化。方中肉桂、制附子、熟地黄、枣皮、茯苓、泽泻为肾气丸之意;寓阴中求阳,加
仙灵脾、巴戟天、盐杜仲增加补肾阳,强腰膝,重在治肾脏;黑老虎,鹿衔草,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重在治经络;小茴香,干姜温脾暖肝,培土制水,则寒湿自化;生姜、大枣、焦三仙调脾胃助其纳化之功效,得小茴,干姜相合,更可助脾胃旋运纳化之功,中枢运,则轮维转。更妙的是恩师用沉香,沉香下能暖肾散寒,更能顺气降气,而善治胀痛之病症。
总之师父治腰痛以内调外,以外治辅内治,务使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故而疗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