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

时间:2019-05-12 08: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

第一篇: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

工业高端化 农业品牌化 服务业特色化 生态环境绿色化

——缙云县打造全市生态经济引领区 助推大花园建设调研文章

做好四篇文章、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是缙云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创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培育我县经济新引擎、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也是我县争当绿色发展标杆、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的历史性机遇,必将有力推动我县加快建设和谐美丽好缙云,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对缙云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如何推进大花园建设,我县紧紧抓住全面做好‚特富美安‛四篇文章这个落脚点,提出要立足‚特‛字扬优势、突出‚富‛字促增收、紧扣‚美‛字优环境、做实‚安‛字惠民生,为下步工作指明了鲜明方向和具体路径。本文试从打造全市生态经济引领区这个角度,分析我县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总结我县突出优势,并探讨下步思路,为大花园建设提供参考。

一、我县生态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过去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年均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从**调整为**。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更是顶住压力求突破、加足马力提成效,‚五个走在前列‛大步迈进。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幅较去年同期(**%)较大提高,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为**,形成了‚一产‘基础’稳增,二产‘关键’提升,三产‘方向’加快‛的产业格局:农业经济增速加快,实现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居全市第**,比一季度提高了**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明显回升,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其中新产品产值率达**%,较去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增加值分别增长**%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亿元,全市排名第**,增幅**%,较一季度提高了**个百分点。

在看到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我们更要认清形势,扛起责任,补补短板,推动我县生态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要持续加快突破对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注重科技创新,强化重组、提升,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持续加快打响农业品牌,落实县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解决**等问题;要持续增强民间投资增长动力,加快**等投资项目进度;要持续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帮助优质企业改造提升和扩大生产。

二、我县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一)突出的生态和旅游资源条件、优质的特色农业产品是根本优势,为农旅深度融合奠定先天基础。

我县森林覆盖率75.2%,林木绿化率76.9%,全年优良天气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平均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境内好溪、新建溪和永安溪,分别位于瓯江、钱塘江和灵江源头地区,山水绝美,生态优越。

作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我县拥有仙都和黄龙两个国家级4A级景区、386个旅游资源单体,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且以乡村养生、乡村建筑、乡村美食、乡村民俗等汇聚而成的黄帝文化和乡愁文化厚重鲜明、独树一帜,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仙都景区兼具‚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去年在全市率先通过创建5A级旅游景区资源质量评审,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影视指定拍摄基地‛,缙云轩辕祭典还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古民居堪称‚江浙一带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

同时,缙云黄茶、高山茭白、仁岸杨梅等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缙云黄茶被指定为G20峰会官方用茶,高山茭白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和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仁岸杨梅被誉为‚浙江最甜杨梅‛并进入香港展销会柜台,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二)厚实的工业基础、高效的转型升级是战略优势,为经济腾飞提供根本保障。缙云是全市生态工业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在应对严峻考验中加快转型提质,丽缙产业园成为国家火炬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缙云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缙云机床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尤其是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县上下围绕‚重夺全市生态工业第一强县‛目标,把生态工业作为第一经济来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制造、‚互联网+‛战略,大力推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县、省级综合性‚腾笼换鸟‛试点县、机床小镇等建设。坚持铸造、特钢、热处理等低小散企业整合重组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运动休闲等‚四个百亿级产业‛培育提升两手抓,并倾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服务环境,大力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振兴实体经济‛活动,为生态工业快速发展培育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突出的整治成效、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后发优势,为绿色崛起、生态赶超厚植社会和群众基础。

从2004年第一轮‚811‛环境综合整治到目前第四轮‚811‛美丽缙云建设,从2007年开展钱塘江源头——新建溪流域综合整治到2013年全市率先打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从2004年‚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到现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从2014年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到如今验收通过顺利运行,从2015年全省率先将‚双清‛升格为‚五清‛到美丽乡村全域整治……一系列生态环境整治组合拳打出了一张张闪亮的美丽金名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县,两度成功捧获省首批‚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县,成功打造笕川、仁岸、富康以及仙都街道等一批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和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我县入选全市唯一的‚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县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正成为46万缙云人民的自觉行动,绿色生态已成为46万缙云人民共建共享的‚绿色福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生态是我县最大的财富、优势,也是最美的底色、特色,‚绿色化‛正逐步成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我县实现绿色崛起、生态赶超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三、推进我县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

围绕打造全市生态经济引领区这个目标,我县要持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服务业特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四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缙云特色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助推大花园建设。

(一)突出“高端化”导向,大力培育生态高效工业 一是要把转型升级这条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铺宽做大。大力推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县、省级综合性‚腾笼换鸟‛试点县建设,实行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和要素差别化管理,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加大铸造、特钢、热处理等低小散企业整合重组和转型力度,助力优秀企业做强做大,助推高新企业崛起,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运动休闲等‚四个百亿级产业‛,加快形成生态工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要把科技创新这个引领转型的最大动力培优育强。要紧紧围绕‚动力转换、深度融合‛下苦功,抓牢创新驱动这个根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到资源不足科技补,加快破解科技与经济融合障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助推小微企业做专做精、大中企业做强做优,实现生态工业提质扩量、量质齐升。

三是要把发展氛围这个经济腾飞的根本保障抓好做浓。要持续聚焦‚创优服务、合力扶工‛出实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全面落实扶工政策,继续强化‚政银企‛三方对接,关注关爱缙云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最好的发展环境,营造最优的发展氛围。

(二)突出“品牌化”导向,提升发展现代生态精品农业。

一是构建生态特色产业体系。以品牌化为导向,抓好‚丽水山耕‛品牌共建工作,加快建成一批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统筹推进‚中国黄茶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麻鸭之乡‛‚浙江最甜杨梅之乡‛‚浙江优质米仁之乡‛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同时积极做好‚山上文章‛,加快构建以油茶、香榧等为代表的生态林业产业体系,探索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养生、森林休闲、林下种养殖等综合型长效产业,把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经济资源。

二是打造农旅深度融合品牌。以新型产业化为导向,整合多元化休闲观光农业区(点),壮大农旅品牌园区基础,强化以‚笕川花海‛‚前路花海‛为代表的休闲文化观光园、以‚德菲利‛四季田园为代表的生态采摘体验园、以河阳古民居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体验园等示范引领,同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小仙都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存量土地的流转和盘活,加快园区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建设集高效生产、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提升绿色安全质量平台。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导向,把弥补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缺失这个短板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落地建设,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量与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行农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推进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吃得安全、吃的放心‛问题。

(三)突出“特色化”导向,创新发展优质现代服务业 一是以全域化旅游为特色,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抢抓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建设机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旅游+‛为引领,推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建设长三角生态休闲养生目的地。抓好景区创A工作,确保仙都景区如期创成5A级景区,形成以仙都5A景区为龙头,一批4A、3A景区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二是以集聚化服务为特色,建设功能性区域中心。以完善大缙云城市服务功能为中心,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总部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缙云带锯床及特色机械装备服务业集聚区、笕川花海特色服务业集聚区、缙云仙都休闲旅游度假区、缙云农村电商物流集聚区培育进程,强力推进缙云—富阳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和县石艺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把缙云建设成为长三角旅游、健康、文化、商贸、物流区域性中心。

三是以乡愁化产业为特色,打造创新性富民品牌。以人才专业化、产品标准化、产业基地化为引领,不断做大以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等为龙头的乡愁富民产业;以全县民宿经济发展重点区块布局规划为引领,将农家乐民宿与高山避暑、养生养老、休闲农庄、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引导农家乐民宿集聚发展。以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为抓手,总结提升北山模式、家家店模式、天喜模式、顺联动力模式,推广发展直供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大力推进淘宝村和电商园区建设。

(四)突出“绿色化”导向,高标打造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一是突出污染防治。全面推进污水、污泥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在提高处理率、达标率上下工夫,强化畜牧业禁养区规划和控制。着力健全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监测预警为重点的灾害防控应急响应体系。加强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创建一批美丽河道。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推进耕地的修复整治。

二是突出生态保护。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强化环境分区保护、分类管理,实行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总量控制指标。持续加大对全县域‚山水林田湖‛有机体的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水系源头水源涵养和生态多样性保护

三是突出制度创新。积极探索‚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的五水融合为抓手,紧密结合‚五水共治‛,推动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生态补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公益林分类补偿和分级管理机制。

第二篇: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总结(本站推荐)

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总结

自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借“双学双促”干部教育活动的东风,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实行村先创建,以村带镇,村镇互动的创建战略,借文明生态村创建的契机,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谋划、高站位运作,全力打造文明生态镇,提出了“做文明人,走富裕路,创生态环境,建美好家园”的创建口号。镇党委决定

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17个行政村同时铺开,到目前为止,各村进展都十分好范文版权所有!顺利,保证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创建活动,村里街巷道路硬化、绿化和群众文化娱乐设施都在建设中,已完成大约50的工程量,并结合“三城同创”和“百日行动”大搞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实现净化,建立卫生保证金制度,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长效机制。截止到现在××镇对文明生态镇创建的投资累计达300万元,估计后续的投资还将达到800万元。为确保文明生态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镇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镇党委重视,列入村两委年终考核目标,严格督促落实。对于参创工作镇党委非常重视,专门召开班子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此事,成立了参创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书记做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参创活动。制定了具体参创方案,为参创村配备了包村人员,并召开了参创动员大会。在会上,镇党委明确表示:有条件的村要参创,没有条件的村创造条件也要参创,群众的生活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二、宣传到位,使参创工作深入民心。在参创工作开展之前,镇党委就要求做到宣传先行,造出舆论声势,使群众了解并积极参与。为此,我们采取了村广播、宣传栏、标语、条幅等形式,v好范文版权所有!广泛宣传,并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做到村民家喻户晓,了解此次参创的目的、意义和效果。同时以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的形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受启发,融入此项活动当中。

三、分类参创,确保实效。在参创过程中,镇党委要求17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创建,其中8个村接受区级验收,并根据各村基础条件划分三种类型指导创建活动。对于条件优良的村,包括中心庄、大高庄、富营、崔庄,参创示范型的文明生态村,由镇领导带队,组织村民代表和党员到华西村张家港参观学习,了解南方先进地区的发展史;对条件较好的村,含东寨、西寨、黄南、柳村,参创普及型的文明生态村,由镇领导带队到唐山地区的遵化丰润考察学习已创建的文明生态村的经验,回来进行本村的创建;对于条件一般的其余各村,自定目标,也参与创建活动,由镇里组织到中心庄、大高庄,已参与参创比较成功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改善各村的生活环境。

四、全民参与共同打造文明生态镇。在参创活动中,镇党委要求各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共同改造生态环境,创建美好家园。对于参创所需资金采取上级补一点、镇里出一点、村里筹一点、村民集一点的多方筹集资金的形式,一是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活动教育村民树立起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参创活动,各村达到硬化、绿化、净化“三化”的标准。同时把“强村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及“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等项工作也都纳入到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来,真正实现生活富裕、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良好的文明生态新农村,届时,××镇将率先向文明生态镇迈进。

第三篇:沙河全力打造工业化生态新城

沙河全力打造工业化生态新城

推进科学发展 注重突破创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孕育着隋唐古风,浸润着明清雨雪,沙河历经沧桑,度过了悠悠千载岁月;崭新的沙河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勤劳勇敢的沙河人民,与时俱进,拼搏进取,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壮美的华章。

沙河城建

日新月异文明优美

沙河市以“新型工业化、生态型中等城市”为发展定位,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近年来,新建了梅花公园、车站广场、汇通城市花园、大光明花园、污水处理厂、东环路、西环路及城市道路改造等项目,实施了天然气入市、集中供热工程,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明显提高。

今年是沙河撤县建市20周年,他们把2007年确定为城市建设年,共谋划城建工程项目41项,总投资25亿元,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抓好市区主要街道的街景立面及控规设计,市区23平方公里绿地系统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准备,努力扩大城市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二是抓重点、树亮点。抓好“一区、两口、十路”工程,“一区”即城市新区建设;“两口”即东、北出入市口;“十路”即新兴路贯通、翡翠路延伸、京广路改造、东环路北延、建设路南延、纬三路延伸等10条主要道路的修建改造。亮点就是抓好沙河标识性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重点抓好新区的行政办公中心、企业办公中心和市民广场的建设,逐步实施“双百”城市建设工程,谋划建设100栋高层和小高层现代城市楼群,开通两条百米大道。实施万亩水系、万亩城市森林生态工程。加大白塔副中心和新城、綦村、十里亭、栾卸、全呼等卫星镇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沙河实际,研究改进城市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路子,逐步将公用设施、环境卫生等纳入物业管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崭新的姿态来接受广大市民的检验,全方位提高沙河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沙河经济

六柱立市百业兴旺

沙河市围绕“富民、强市、升位”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工作主线,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强力抓环境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技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推动战略四大主体战略,深入开展全民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矿山资源整合、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大项目支撑六方面突破。到“十

一五”末,力争把沙河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冀南工业重镇、工业化生态型中等城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国新型冶金、建材、炭黑基地,进入全省十强行列。

一、支柱产业———采掘业。加大矿山治理整顿力度,关闭生产能力低、安全无保障的矿山企业,大力支持大型矿山开采项目,年底力争全部完成矿山企业整合任务,煤矿由88家减少到55家,铁矿由168家减少到60家以内,实现矿山开采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二、主导产业———新型建材业。抓好玻璃业和陶瓷业,力争到“十一五”末,使玻璃年产量达到1亿重量箱以上,其中浮法玻璃6000万重量箱,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玻璃城”;陶瓷业发展到50条生产线,年产值达到20亿元。

三、冶金机械制造业。以金丰冶炼基地为平台,依托华远冶金公司、金康集团公司、邯钢大型矿山、中关铁矿等项目,充分发挥沙河铁矿资源优势,力争“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球团、100万吨优质铸造铁、50万吨磁性海绵铁、30万吨冷轧薄板、30万吨机械通用零部件、15万吨不锈钢、20万套(件)轧机轴承、10万吨冷拔钢棒的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四、医药化工业。依托恒利集团、龙星集团、大光明集团、第一炭黑厂等企业,到“十一五”末,达到年处理中药材1.5万吨、年产炭黑50万吨、年产玉米化工醇5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产值100亿元。

五、纺织服装业。依托海生集团、安仁集团、千山集团等纺织骨干企业,发展高档精梳纱、纯棉及混纺交织面料和高档床上用品、服装加工项目,形成年产纺锭20万锭、服装200万套、床上用品50万套的生产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产业体系。

六、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沙河是河北养殖业大市,已形成蛋鸡养殖产业链条产值10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产业”。全市已拥有“兴达集团”、“凯特集团”等省内知名大型饲料集团在内的规模饲料企业50余家,年产各类饲料80万吨,成为河北省最大的饲料生产县(市)之一。

项目建设

热潮涌动活力四溢

加快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承接沿海辐射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与沿海地区协作型企业和配套型产品;加快同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对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市场的产业分工,努力在市场要素重组和资源配置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加快与河北南厢地区的对接,把沙河建设成为具有高知名度的冀南工业重镇、区域经济的连接点、新型工业化生态型中等城市。

沙河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统筹区域发展,立足本地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统筹资源环境发展,努力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实现差异化发展、低成本竞争。在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上,坚持集约化、园区式发展模式,通过园区搭建平台,聚集产业,培育特色、延长产业链条,切实解决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布局散、产业不配套等问题。四大园区已具雏形:一是金百家工业园区,二是金马岭工业园区,三是恒利工业园区,四是兴达工业园区。

2007年是沙河的“项目建设年”,今年共谋划重点项目50个,涉及玻璃、钢铁深加工、陶瓷、医药化工、能源、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各个方面,总投资409.5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264.25亿元;在建项目40个,总投资145.2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4.7亿元,列入省级第一批在建项目9个,列入邢台市级第一批在建项目14个,总投资72.8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1.78亿元。

今年以来,沙河涌动项目建设热潮。截至7月底,40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26亿元,占年计划的61%。14个邢台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5亿元,占年计划的74.6%,其中9个省级项目完成投资14.35亿元,占年计划的83.03%。截至目前,已有迎新LOW-E玻璃,凯特玉米蒸汽压片,第一炭黑厂扩建,长城浮法玻璃一线,万隆陶瓷一期3条生产线,大光明炭黑二、三线,恒利中药材提取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龙星4万吨炭黑、机械通用零部件市场、大光明超厚镀膜玻璃、安全自洁净玻璃、金康冷轧薄板等项目进展顺利,均完成了时间进度。中关铁矿、北掌煤田、华远不锈钢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年内开工建设。两个超百亿元的重大前期项目实现了新突破。总投资110亿元的沙河电厂项目,已通过了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省发改委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有望年底或明年初开工建设。总投资106亿元的玉米生化项目,已完成可研、选址等工作,省发改委发函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沙河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开工率和完成投资额均位居邢台全市首位。沙河大地正在迅速崛起一大批投资达几亿、几十亿的大项目,成为沙河工业经济扬帆“赶海”的强大原动力。

(组稿/姚志欣、张富民、申富国、徐利民)

中共沙河市委 沙河市人民政府

第四篇:XX街道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XX街道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四大工程”

一、村容整洁工程 加大资金投入,在各村庄中组建村容保洁队伍,建立保洁制度,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镇集中处理”的农村保洁体系。垃圾收集车由办事处统一配备,并将在管辖区内村庄建设72处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垃圾由办事处负责统一清运和处理。

二、造林绿化工程 围绕主干道路重点区位、重点出入口处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处新造林1500亩,新栽植苗木20万株,其中,青威路、华山一路(北安段)等长15公里,植树9万株,积极进行围村林、进村林、村中林建设,每村栽植绿化林木2000-5000棵,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修复家乡河生态系统,重点治理村庄周边500米范围的家乡河,力争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对部分河段进行整治,疏浚河道、沟渠18.7公里,清理河塘淤17处,抓好XX河、XX河及流浩河3条河流部分河段绿化2万平方米。

四、畜禽养殖规范工程 集中开展以清理畜禽粪便堆为主的养殖污染整治活动,解决畜禽粪便乱堆乱放,污染环境问题,实施畜禽养殖“退村进区”工程,新扩建4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改扩建发酵床面积4000平米以上,新建沼气池27个,促进循环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良性发展。

第五篇: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长宁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立足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打响“竹海牌”,让“生态文明”在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一、长宁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生态资源是长宁第一优势资源。

长宁“六山一水三分地”,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生态资源富集,生态系统完整。现有林地面积66.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5.8万亩,森林覆盖率44.1%。长宁竹海是全国目前唯一以竹类资源保护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纪竹园被誉为“世界竹种基因库”。云豹是绝迹了半个多世纪与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样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重现梅硐等地深山老林,有望建立云豹保护区。长江一级支流百里淯江贯穿县境,大多数季节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竹海竹根水、梅硐溶岩水是优质矿泉水源,竹海氡温泉被誉为“返老还童神水”。长宁县境地形地貌多样,地层复杂,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世界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1985年10月在长宁创办了自然免耕研究所。县境土壤肥沃,不雨而润,不肥而沃,盛产农、林、畜、水产品。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竹海景区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称。拥有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佛来山等影区,其中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跻身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列,通过了“绿色环球21”认证。

(二)生态长宁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竹海兴县”战略,进入21世纪又进一步提出“环境立县”战略,切实加强了对竹海景区和淯江河的建设性保护;200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从此,长宁的生态保护进入了国家级序列。随着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和长宁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一举成功,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度假酒店的建成,长宁县的生态基础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新五大旅游区”等生态品牌,正成为生态长宁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追求更加强烈,生态长宁已成为构建美好新长宁的首选,正进入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生态产业竞争力的新阶段。

(三)生态产业正迎来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好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建设被摆上了重要位置。国家制定了生态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央、省、市对生态产业发展加大了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环境保护支出科目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出台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沼气、生态重点县、生态移民等政策,逐步建立起生

态补偿机制。据统计,中央财政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1996年为7亿元,到2000年达到了140多亿元;用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也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长宁县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近10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达8亿元;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迅速提高,如竹海纸业公司共投入资金6572万元发展循环经济,废水和烟气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二、优化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路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生态经济。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用和谐的眼光、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思路和对和谐的追求来发展生态经济,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就要加快改变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经济学观念,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与发展两者应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新观念,深刻领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在发展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充分强调生态保护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发展生产力。长宁设立蜀南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短期来看,可能或已经造成对常规工业类项目的一定限制;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效协调,明天的长宁将远离污染之害、尽展环境友好、关爱人居生活,让人们更有幸福感。在发展思路上,坚决舍弃重效益轻环境的传统观,按照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在发展途径上,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竹类加工为抓手,打造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竹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建设生态农业大县;以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工业强县”;以旅游要素为抓手,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强县;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推进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建设。

(二)着眼知名形象,坚定不移地打造“竹海”生态品牌。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蜀南竹海蜚声中外,游客青睐,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品牌。“竹海长宁”是长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最大、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一张名片。围绕“竹海牌”,在发展定位上,倾力打造以竹海为特色的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在产业经济上,旅游业打造“蜀南竹海”精品,农业培育“竹海”牌系列生态产品,工业在保护“竹海”核心区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竹海”牌系列产品;在城镇建设上,打造“竹在城中,城在竹中”的面向国际国内的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在招商引资上,把竹生态开发、竹资源加工、竹海文化传承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对上争取上,打“竹海长宁”牌,争取更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生态类、环保类项目落户长宁。

(三)着眼开放关联,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项目对接。

抢抓“东企西进、市企县移”的良好机遇,站在宏观层面,从机制、项目、市场方面入手,找准长宁县域经济与县外大企业、大公司、大市场的连接点,做到项目引得进来、产品销得出去。竹类开发要对接丝丽雅、长江造林局、浙江安吉等其他20多个竹乡的行业优势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主动承接其加工链条转移;特色农副产品生产要面向国内、省内市场,逐步实行标准化订单式生产。盐卤、石灰石等矿业开发要对接宜宾天原等市属企业,为其提供原料或承接分厂建设。旅游经营要对接的旅行社团,积极开辟国内、国际市场。城镇建设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从业本领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

县城或中心集镇定居、经商、办企业,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三、四举措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第一,以整合旅游要素为抓手,打造中国旅游强县。

抓住省委、省政府近年重点发展新五大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的难得机遇,着力将长宁打造为宜宾乃至成渝的生态花园。一抓精品打造。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把蜀南竹海打造成世界精品旅游区、世界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梅硐竹石林二次招商,大手笔打造佛来山西明禅寺,加大淯江河流域统合整治和旅游招商力度,完善竹海三江湖片区旅游建设,培育长宁旅游新的“增长极”。二抓文化挖掘。对特色景点进行文化包装,增设一系列文化墙、文化石、博览园和雕塑,突显蜀南竹海文化、佛来山民俗文化、梅硐竹石林红色文化、安宁桥历史文化,增添文化长宁魅力、彰显竹海长宁风彩。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的手段,开展好龙灯节、龙舟节、春笋节、梨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造势促发展。三抓要素整合。围绕旅游先导,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吃在长宁——吃竹海山珍(竹全席、竹海鸡汤、竹海河鲜等);住在长宁——住生态居所(星级宾馆、农家乐、生态住宅等);购在长宁——购竹工艺品(竹器雕、竹根雕、竹微雕等);娱在长宁——娱竹乡文化(体乡竹乡民风民俗等),带动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四抓市场营销。继续推进蜀南竹海与兴文石海、西部大峡谷、自贡恐龙博物馆四景区战略合格,开展“印象川南”联合营销,推介旅行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实现营销新突破。并以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酒店为依托,提升知名度,拓展高端游、入境游。五抓基地开发。依托丰富的竹生态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把竹海长宁建设成为川南生态教育基地、老年养生基地和商务办公基地,力争承接金沙江水电开发后勤住地建设。六抓乡村旅游。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开佛乡佛梨村、长宁镇曙光村等地方的乡村旅游,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第二,以生态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国家生态县

坚持走高端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路子。一抓大力造竹造林,打造“大竹海”。二抓商标注册。保护建设“四无”(即无粉尘、无毒气、无污水、无疫病)生产区,降低化肥、药物、添加剂使用量,倡导原生态生产,注册保护竹海竹笋、竹海乌骨鸡等“竹海牌”系列商标10个以上,让“食在长宁”无公害,让长宁无公害产品畅销全国。三抓基地建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在南部以竹类种植、土豆脱毒繁育、鲟鱼救护与珍稀水产养殖为主;在中部以优质畜禽养殖、蔬菜种植为主;在北部以粮油种植、畜禽和鱼类养殖为主,建设100万亩以上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5个以上“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四抓龙头带动。按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培育竹类、畜禽等方面的龙头企业3-5个,农村专合组织5个以上;重点扶持竹海纸业、富民食品等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和竹业协会等专业协会,促进“种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五抓质量认证。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测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创建10个以上“四川省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凭质量认证进入宾馆饭店、超市销售;控制动植物疫病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动物疫病发生,全力保障“无疫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六抓生态改善。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日元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壮大竹种植基地,使竹林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年产楠竹200-500万根、杂竹30-50万吨,并强化科学管竹、科学筏竹,培育高产优质成竹;开展“绿盾”行动,加强森林防火,保护生态资源;继续实施公路

沿线造竹,营造200公里绿色通道;建好向家坝水电站灌区配套工程,治理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保护百里淯江河,保障30万人口饮水安全。

第三,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工业强县”。

坚持资源型工业与非资源型工业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立与生态相适应的工业强县。一抓集中区打造。把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完善“两轴三区”规划,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先行启动通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引导新招引的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实施扩建进入工业集中区。总投资20.5亿元的中意合资四川普什集团醋酸纤维素项目已于2007年9月12日在长宁工业集中区B区正式开工建设,四丰盐化60万吨真空盐生产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A区;富源发电设备重装车间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B区。二抓技改提升。现有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进和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护环境。重点推进座落在旅游经济区内的富源发电、佳美玻璃、金龙水泥等企业实施技改,淘汰落后工艺,提高环保效果。三抓项目引进。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保护制度,谢绝高污染性企业进入,着力引进低能耗、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笋竹、畜禽等与农相关工业。四抓企业节能减排。狠抓污染减排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限期整改,控制污染蔓延。

第四,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打造面向国际国内的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

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街净无噪的最佳人居环境。一抓科学规划。将县城定位为山水生态园林城镇,坚持高起点、前瞻性,制定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注重功能分区,推进休闲、娱乐、商务、人居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宜宾中心城市及城市经济圈。二抓城镇经营。坚持走城镇经营之路,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以资源换项目,吸引多元投入,建立城镇国有资产盘活运营机制。实施土地市场化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城镇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将特许经营权、街道和路段的冠名权及广告权、路牌的广告权等公开出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三抓城建城管。高标准建设县城,高水平管理县城,切实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科学划定街道功能分区设置,强化城建、城管的规范化、系统化,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强县”,把长宁县城建设成为“可进入、可游赏、可停留、可回味、可定居”的生态人居城市。四抓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县城污染源问题,采取“腾笼换鸟”等办法推进竹海纸业、富源发电设备等企业逐步从县城搬迁出去,努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整治县城溪河,控制县城噪声,改善县城生态。五抓形象塑造。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内涵,努力扩大川南最佳人居县城形象的影响力,增强县城对人口进入的吸引力,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其到县城落户,提升县城商气、人气。六抓特色镇村。积极抓好环境优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抓好竹海集镇和大坪村、佛梨村等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骨架、中心村为基础的全县生态城镇网络体系。

下载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鄱阳湖生态经济先行区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先行区 (省1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坚定不移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

    广西: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广西: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2016-3-16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16年3月11日 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少数民族地区,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东盟进入中国市场的海陆通道,沿海......

    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生态示范镇

    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生态示范镇双丰镇地处铁力市西部,距铁力市区二十五公里。镇域北靠呼兰河,南与伊春双丰林业局接壤,西与庆安县隔安帮河相望,东邻铁力市王扬乡。镇域总面积......

    粮食安全生态经济

    粮食安全之我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大国, 粮食问题历来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粮食一直被视做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从理论上说, 粮食安全是个大系统。从......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选修课论文课程名称生态信息学论文题目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指导老师2011年5月9日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公益创业 生态经济是指在......

    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 2015-04-22 14:28:00 来源:《时事报告》2015年04期 [打印] [关闭] 孟 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强化科学发展能力 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强化科学发展能力 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长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 健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带领......

    做生态经济文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做生态经济文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民族山区县,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构筑生态经济高地,实现民族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