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暑期强化训练营(五)
一、基础夯实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元旦放假期间,前往世博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B.人们听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C.年轻的城市,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D.其真无马邪(yé)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赏菊花、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B.律诗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百丈山记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喷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胜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在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烛之
烛:照耀
B.台当山南缺
缺:缺口
C.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旦起下视
下:下面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2)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3.选文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新闻评论《中秋明月勾起深沉家国情》,完成小题。
①皓月当空,又是中秋月明时。
②千百年来,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神话诗歌集锦。“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动人的故事为中秋节增添了几分韵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名句在中华大地流淌中不断传承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中秋节是国人无法割舍的,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无尽的浓情思念。每逢中秋佳节,吃一块月饼聊慰乡愁,赏一轮明月遥祝亲人早已蔚然成风。
③中秋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史上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恰与中秋节“摩肩接踵”,从粗犷的东北大地,到温婉的江南水乡,举国欢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④于今抬头凝望,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还是李白、苏东坡等大师仰视过的同一个月亮,月光皎洁妩媚。
⑤但走遍天涯海角,却道是故乡月最美!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散发着浓郁的亲情、深厚的故乡情,蕴藏着家人团圆、家庭美满的内涵。但家和、民安、国泰素来一脉相承,素来浑然一体,皓月中也传递着浓烈的家国情。“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⑥中秋明月演绎千年,看人间冷暖,看历史向前,如今,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已然换了人间。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世界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步入天空,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启用,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试验成功,航天科技让古老而新兴的中国与太空越来越接近。而刚刚闭幕的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中国描摹了一幅生动的发展图景:迎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以人工智能为先导的新动能驱动下,神州大地充满创新的灵气和生机,正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人民安居乐业。中国正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⑦国家和平安定,人民方能幸福安康。秋高气爽,月光如水,中秋节带给人们的是绵延的乡愁,更是保家卫国、增强国力的使命。这世上不是没有战乱之苦、枪林弹雨、颠沛流离,只是我们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沐浴着温柔月光,享受着和平安宁。没有什么比世界和平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国泰民安更重要。一捧月光清澈洒下,一块月饼慢慢咀嚼,这其中应品出家国情怀,也应将忧国忧民的意念转化为振兴中华的行动。
⑧在意义重大的传统佳节,我们也要防止节日的“嬗变”。中秋过节,不是饕餮盛宴,月饼中也有大学问,也能品出文化积淀;中秋过节,不是商家的狂欢,节日本身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传统的文化意韵不能被亵渎;中秋过节,不是例行公事式的问候,现代IT移动终端让亲情蒙尘,隔屏相望终不能替代温暖的怀抱;中秋过节,不是月色掩护下的“大红包”,“送礼式过节”不是官场正道,廉洁自律才能与皎洁月光争相辉映。
⑨重拾中秋文化,坚韧如丝,激活我们的文化记忆,修补错位,质本洁来还洁去,传递中秋传统的人文魅力,让节日返璞归真,让月色明净撩人。
⑩“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明月勾起我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也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中国青年网2018.09.23)
1.对于中秋节,作者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2.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哪些深刻的内涵?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四、写作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片天,一束光,一个画面我们都能够看见。或许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印象深刻的回忆,是一种社会现象。看见,不止是看见眼前,还可以看到未来;看见,不止是看到表面,还能看到内心的一片深情……
请以“我看见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不少于650字。(2)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暑期强化训练营(五)答案解析
一、基础夯实
1.A
2.A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逐句进行分析。A.正确;B.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3.D
【解析】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常识知识的理解。D项,“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C
【解析】C.“食”应读“sì”,同“饲”,喂养。故选C。
5.A
【解析】A.“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端午节的习俗,故错误。故选A。
二、古诗文阅读
(一)1.白云堆 深林
2.示例一:樵夫无意挑蝴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示例二: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解析】1.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2.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体现作者追求随心如愿的自我,表达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二)1.D
2.(1)从山门出来向东走十多步,遇到一座石台。
(1)然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就没有了。
3.①瀑布险奇壮美;②山峰秀美绚烂;③云海变幻多姿。
【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下:向下。故选D。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东”,向东;“观”,观赏;“穷”,尽,没有。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喷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分析得出:是瀑布险奇壮美;结合“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胜数。”分析得出:描写的是山峰秀美绚烂;结合“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分析得出,描写的是云海变幻多姿。
三、阅读理解
1.中秋明月包涵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2.它承载着中国人无尽的浓情思念;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包涵着中国人浓烈的家国情怀。(答对三个即可)
3.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引用(列举)了与中秋有关的故事和诗歌,具体地阐述了中秋节包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寄托了人们的浓情思念。进而证明了“中秋节包涵着中国人家国情怀”的观点,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具有说服力)。
4.不能删掉。这一段主要的观点是:在意义重大的传统佳节,我们也要防止节日的“嬗变”。在对比中强调中秋节乃至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反面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1.考查对文章观点看法的理解。千百年来,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散发着浓郁的亲情、深厚的故乡情,蕴藏着家人团圆、家庭美满的内涵。但家和、民安、国泰素来一脉相承,素来浑然一体,皓月中也传递着浓烈的家国情。面对中秋节,勾起深沉家国情。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通读全文,找到中秋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第②段“中秋节是国人无法割舍的,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无尽的浓情思念。”第③段“中秋是庆祝丰收的时节,举国欢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第⑤段“皓月中也传递着浓烈的家国情。”
3.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第②段引用思乡思亲的诗句,是引用论证,具体有力论证了中秋节是国人无法割舍的,它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无尽的浓情思念。进而证明了本文论点。
4.考查文段能否去掉。此段从反面来说传统的文化意韵不能被亵渎,“在意义重大的传统佳节,我们也要防止节日的“嬗变”。强调中秋节乃至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使文章论证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四、写作
范文
我看见我坚实的脚印
在洁白的雪地上,我看到了自己越来越坚实的脚印。
区里要举行游泳比赛,在小学时练过一段时间游泳的我被体育老师发掘出来。我平时比较听话,不敢不答应,尽管我知道这个比赛肯定会带给我无尽的烦恼。
我深知,游泳是对技巧和耐力的双重考验。技巧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毕竟学过,捡起来应该问题不大;但耐力需要综合训练,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尤其是想到自己最近上学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狼狈模样,我的心禁不住结出一层厚厚的冰。
果然,体育老师不是光说说,他给我联系了体育中心的游泳教练,每周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帮我指导两个小时。周日我准时过去了,发现教练已经在那里等我了。教练先让我下水试试,我的仰泳顿时就露怯了,游了不到十米就不得不站在水底了。教练说:“常见的游泳姿势包括蛙泳、自由泳、蝶泳和仰泳四类。你的仰泳不适合比赛,当然你的体力也不好,肺活量不足。我推荐你采用自由泳的形式,速度快。至于肺活量,你可以每天晚上练练长跑,相信很快就能够解决的。”说完,他又向我演示自由泳的动作要领,要求左右腿打水六次,两臂各划水一次、呼吸一次……
爸爸听说我游泳需要长跑练肺活量,竟然要求陪我一起跑。不过也对,他180斤的体重,也的确该锻炼了。爸爸很认真,每天晚饭两小时后就叫我去学校操场上训练长跑。记得夏天操场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现在却“门前冷落鞍马稀”,除了几个打篮球的高年级学生,就余我和爸爸在操场上转圈。白天学习已经耗去我大部分精力,在跑道上,我踉跄着前行,爸爸腆着大肚子在我三步远的前方大口喘气,我鼓劲追上去,戏谑地拍拍他的大肚皮,爸爸涨红脸追我,那感觉倒也不坏。那天,大雪傍晚才停歇,没想到晚上爸爸还是招呼我去长跑,我只好同意。操场上,只有一对父子在那里边跑边相互鼓励。路灯下,我看到我的脚印越来越坚实,越来越自信。
我们成长的每个脚印都倾注了老师和父母的关怀,感谢他们!
我拿到的是区一等奖,这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可是我知道,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我们真的可以创造很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