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暑期强化训练营(十五)
一、基础夯实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腈纶(qínɡ)缄默(jiān)戛然而止(ɡā)
B.斡旋(wō)拾级(shí)
怒不可遏(è)
C.龟裂(jūn)
翌日(lì)挑拨离间(tiāo)
D.归省(xǐnɡ)襁褓(qiǎnɡ)
销声匿迹(nì)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崩离析
人情事故
目眩神迷
天衣无缝
B.挑拨离间
消声匿迹
不知所措
轻歌曼舞
C.格物致知
阳奉阴违
行将就木
接锺而至
D.袖手旁观
自圆其说
震耳欲聋
世外桃源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让人惊叹的是,反映大理白族节日“三月三”的场景中,画中的人们皆如芝麻大小,但每个人的神情都惟妙惟肖。
B.新华桥头的早市又开张了,路过早市,看着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的来来往往。
C.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变、比较叛逆,许多家长面对他们的不听话不配合都诚惶诚恐,认为这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
D.公交上老人给孕妇让座,年轻人却无动于衷,这是道德绑架吗?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八月/秋高/风怒号
B.老翁/逾墙走
C.满面/尘灰/烟火色
D.半匹红纱/—丈/绫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人。著有诗集《朝阳花开》《放歌集》等,独创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陕北风土人情美。
C.《灯笼》的作者是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山东人。这篇课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记忆……从多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体现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文章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你“有机”了吗
①随着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人们更多地青睐“有机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并不是像字面含义那样属于化学中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有机食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它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这样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红枣、菌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②“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在栽种之前,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检测,土壤必须连续3年未施用过违禁物质。其它像水质、空气等都要合乎规定,别小看这些规定,条件近乎苛刻:周边是否建有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空气是否达标,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因为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是有机肥,绝不允许使用催熟物质,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因为像除草剂之类的化学物质被禁用,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饲养的畜禽,同样吃着有机饲料,也绝不使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少而贵。
③即使“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也无法完全避免受到特定地区的空气、土壤或水中农药残留等的影响,因此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产品完全不残留农药。所以,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要健康和安全。
④那么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有机食品”是不是更营养?研究人员对过去50多年几千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做了比较,他们仔细对照分析了有机方式与现代方式生产出的食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⑤其实,“有机食品”出现的本质是立足于生态和环境,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是我们现在争论和关注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作物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立足点在于怎样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却没有认真研究这些细节问题,导致在“有机食品”的发展上出现了一些混乱局面。“有机食品”甚至变成了一种概念被大肆炒作、追捧。另外,“有机食品”的低产量和高费用也使其性价比不高,至少在我国的现阶段,它还仅是一种“贵族食品”。看来,“有机食品”在我国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作者:谭玉龙
摘自《科学大众》)
1.概括“有机食品”少而贵的原因。
2.“在有机农场里,几乎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句中加横线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只要经过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称为有机食品,还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经过机构认证合格后才可以。
B.有机食品与现代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相比未必更有营养,虽然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但还不能完全避免其他方式的农药残留。
C.从有机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看,原始的生产方式是最好的,它远离一切现代科技的产物,回归了自然。
D.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人们追求的方向,但最终有机食品能否会取代一切食品还是未知数。
5.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目前我国是否应该发展“有机食品”?简述理由。
材料一: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科技,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
材料二: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生产企业更倾向于出口。
三、写作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位置,有时体现一个人的荣辱与尊卑;位置,有时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处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作为。即使处在相同的位置,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请以“位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暑期强化训练营(十五)答案解析
一、基础夯实
D
D
C
D
C
B
【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白毛女》是贺敬之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故选B。
二、阅读理解
1.生产要求相当高(生产条件苛刻);采摘周期相对长些,产量较低;人力成本增大。
2.不能,“几乎”是“基本上”的意思,说明在有机农场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但也不排除例外。如果删除就绝对化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从而说明了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
4.C
5.示例1:我国目前应该发展“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保护环境;其次,“有机食品”也有很好的国际市场,有较高的出口利润。示例2:我国目前不应该发展“有机食品”。因为
“有机食品”并不比普通食品更安全更有营养;“有机食品”性价比不高,不利于解决我国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解析】1.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学会找段落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提炼概括,注意语言的简练。根据第(2)段“‘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其原料及产品必须来源于有机农业”可以概括出第一个原因:生产要求相当高(生产条件苛刻);根据第(2)段“所以果实的采摘周期相对也要长一些,农作物产量也较低”可以概括出第二个原因:采摘周期相对长些,产量较低;根据第(2)段“所以有机农作物只能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可以概括出第三个原因:人力成本增大。
2.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加点词“几乎”起限制作用,意思是“基本上”。文中是说在有机农场基本上看不到现代科技的影子,一切都遵循自然规律,但也不排除有例外情况。如果删除就绝对化了,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根据“像机动车,就不能出现在植物旁边”可知,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因为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可知,这里具体说明了汽车尾气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作用,进一步说明了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相当高。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根据第(3)段的“目前为止,尚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有机食品比非有机食品要健康和安全”和第(4)段“结果表明: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可知,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没有优劣之分。故选C。
5.这道题考查探究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人口多,耕地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可以赚取高额利润。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在安全和营养方面没有差异,并且“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相当高(生产条件苛刻);采摘周期相对长些,产量较低;人力成本增大。发展“有机食品”的真正意义在于保护环境。据此,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和“有机食品”的局限性,可以主张我国目前不应该发展“有机食品”;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可以主张我国目前应该发展“有机食品”。
三、写作
例文:
位置
生命赋予万物以“位置”。当婴儿哭着降临人世时,他的哭声便宣告天地间从此有他的一个位置;当花儿开放、小草萌芽时,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自己拥有了位置;当旭日初升光芒万丈时……万物都有其位置。
位置不可须臾或缺。当老人无声无息地走向天堂时,当残花凋零、枯草飘摇时,当夕阳收尽苍凉残照悄悄走下山去时……它们的位置仍在。
我读过两句话:“悄悄地让出多余的位置,为心灵轻松而宁愿远离。”我当时不解其意,“远离”,为什么要远离呢?又为什么要让出“多余的位置”?难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不妥吗?
一天我去散步。正是秋风萧瑟的季节,路边的草木毫无生气,只是一片衰败与凄凉。憔悴的枯叶在风中颤抖着,摇晃着,似乎要用残力去对抗寒风,对抗季节,却不知,冬天已在眼前。我不禁闭上眼睛,因为我不忍看这番毫无意义的对抗。
往前走,似有蝴蝶起舞——原来是银杏树叶。它们在风中轻扬着,悠悠地坠落,那么坦然,那么平静,没有丝毫矫饰与做作。它们把“秋”的内涵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它们把生命的真实演绎得如此精彩生动。
是它们没有留恋吗?不,它们也深知枝头的辉煌;是它们没有依眷吗?不,它们也沉醉母亲的庇护。但它们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飘落——坦坦荡荡的飘落。因为,它们更知道“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举动。于是,它们把位置让给了来年的点点新绿。
我恍然大悟。“宁愿远离”,不是逃避现实,放弃自我,而是顺其自然、追求怡然处得的逍遥。朱敦儒有言曰:“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大概就是说要“让出多余的位置”罢。史铁生说“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这难道不是更为从容,更为安然,更为平静的“让出”与“远离”吗?
银杏树叶飘落的季节,真的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