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沟通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沟通
——以美国日本间的沟通为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间的商务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商务沟通不可避免地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国际商务沟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会给国际商务沟通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想高效成功地完成国际间的商务活动,就必须谨慎的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人民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尽可能的避免因缺乏对另一方国家文化的了解而导致商务沟通的失败。
我们小组找到了一个案例,并将以此为例,分析美国和日本两个东西方国家在国际商务谈判和沟通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了解不同文化下沟通交流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更加和谐高效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
案例分析
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商讨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 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第一,美日谈判团队的组成差异
美国谈判团队代表是一位年轻人,并且美方谈判团队人数较少,这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的两点:第一,注重个人主义,美国人重视个人的观点和发展,相信个人能力;第二,商业运作的高效,精简的团队不会造成决策的拖延。美国的人的谈判团队人数少,但是这不代表对谈判对象的不重视,这反而使他们的决策更加的迅速,商业谈判的花费也会更小。但是对于像日本这样的谨慎的东方的,重视集体主义的国家,他们会认为对方对此次的的谈判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会有一种被轻视,不被尊重的感觉。
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注重集体的决策,在集体中他们会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集体主义同时也是他们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因此日本的洽谈或者谈判团队人数会较多,谈判会是“集体赛”式的谈判。除了团体精神的原因外,日本决策时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雇员都会参加,希望借此能更好的达成一致共识。但是高层人员的意见会更为重要,日本尊卑观念较强,即使是在谈判中,发言也是有条不紊,按照年长年幼位份尊卑等来进行。因此日本人无论是在进行聚会还是谈判,氛围都比较融洽和谐,他们会更愿意让集体意愿凌驾于个人意愿之上,决策也不会是有一个人拍板决定的,因此一切都会进行的非常顺利。
因此,美方代表在于日方代表进行沟通时,需要更大的耐心,因为日方的决策总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第二,美方的开门见山与日方的含蓄谨慎
美方代表的开门见山体现了美国人思维方式中的个性自由。个性自由,或者说张扬个性,这是美国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的这种强调个性自由的价值观与当时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英国清教徒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追求有很大的关系,并在现在的美国不断发展。所以美国人敢于不论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发现,英语中很多时候,都会有“我想”“我认为”这类强烈表达自己个人看法的表达。在我们上面举到的案例,美方代表表现得雄心勃勃,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体现了美国人思维方式中的强调个性。
日本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言语比较含蓄委婉,一般不会直截了当的提出自己的建议,甚至明确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或缺点,他们更希望对方自己从话语里听出自己的真正意图。因此在与西方国家进行沟通时会被认为是拐弯抹角,含糊其辞,不能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对于像美国人,在洽谈一开始便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目的或意见的行为,日本人不甚赞同,他们认为美国人总是急于表现个人的看法,过于鲁莽或者不尊重集体的意见。语言的含蓄让日本人感到自己更有礼节,这也是他们避免冲突的一种方式。
因此,美方代表需要是自己的言语更容易的被日方代表所接受,同时还要仔细的听日方代表言语中的真意。当然,日方代表也应该考虑到美国人的直接,使自己的想法更容易的被美方理解。
第三,美方的夸夸其谈与日方的沉默寡言
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非常强,很多美国人自我感觉良好。这在美方代表的夸夸其谈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及良好的自我感觉与美国的民族宗教不可分割。美国人的民族宗教表达了很多美国人的信念,即认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被上帝佑护。另外一方面,美国虽然是一个移民国家,由不同的种族和肤色的人组成,但是这些不同种族肤色的人都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并紧紧凝聚在一起。另外,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强国,很多美国人都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荣幸和自豪。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案例中美方代表的夸夸其谈。
日本人会经常在会议或谈判过程中保持沉默,这是日本人的典型谈判态度。美国人在发现日本人目无表情,长时间一言不发坐在那里时,他们会认为日本人是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但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日本人的沉默不代表他们不感兴趣,有时候这种沉默代表他们确实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他们不想直接提出来,因此用沉默来应答,但这种情况基本属于少数。日本人保持沉默,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正在思考,内心正在评断对方的观点,这也是他们周全考虑,谨慎决策的一种表现。假如美国人唐突的打破日本人的沉默,试图让日本人一定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强烈的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会被日本人所反感。
因此,在美日双方的商务沟通或者谈判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见,美国人滔滔不绝的讲话,而日本人默默地坐在一旁。美国人发言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非常的活跃,积极,而日本人的发言则像打保龄球一样,非常的有秩序,节奏缓慢,而且发言基本是按照年长年幼,地位尊卑进行的。综述
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非常强,很多美国人自我感觉良好。这在美方代表的夸夸其谈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及良好的自我感觉与美国的民族宗教不可分割。美国人的民族宗教表达了很多美国人的信念,即认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被上帝佑护。另外一方面,美国虽然是一个移民国家,由不同的种族和肤色的人组成,但是这些不同种族肤色的人都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并紧紧凝聚在一起。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强国,很多美国人都为自己是美国人而感到荣幸和自豪。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案例中美方代表的夸夸其谈,而没有发现日方的沉默。
日本人讲究集体意识,集体决策,尊重集体的意见,在沟通中不会过分的表现个人才能,或推销自己的观点。日本人说话含蓄有礼貌,注意顾及对方的感受,不会直接的拒绝或者批评他人,希望能融洽的开展活动。日本人讲究面子,不希望在共同过程中让彼此难堪,因此不会像美国人一样直率,因此他们经常认为美国人没有礼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日本人做事谨慎周全,因此与日本人进行沟通时要有耐心,否则会被认为过于鲁莽,或者根本就不尊重他们的观点,没有进行仔细的考虑分析在作出答复。日本人注重礼节,比较有礼貌,尤其是对于地位高,年长的对象。在见面时互相问候,行鞠躬礼,他们认为美国人总是不能充分的表达对他人的感谢,总是一句简单的“谢谢”就可以了。
最后,案例中,美方一位要员抵达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先以个人名义就美方年轻代表的冒犯行为 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日方也因此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这就是在商务沟通中,一方由于对另一方的国家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取得了谈判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美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不同的思维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如果忽视了这些看似与商务沟通或谈判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么必然会对双方的进一步协商发展起到重大的阻挠。因此经济政治的交流合作,不能忽视彼此的文化差异,要相应的包容彼此,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每一个国家在对外进行交流时应注意的。
第二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差异(英语PPT演讲稿)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ducation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countries.幻灯
1、Topic
幻灯
2、新闻联播片头17s
幻灯
3、新闻播报:front page news—头条新闻
• There are 9 students from group 4 of Coco‘s English class are giving a
performance for us!
• The topic is about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countries
演说词:Welcome to today's news,The biggest news today is the presentation given by group 4.There are 9 students from group 4 of Coco’s English class are giving a performance for us.The topic is about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countries
幻灯片
4、Contents
演说词:Today our topic is going to be introduced in four aspects.Firstly, introduction.secondly,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Then,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d finally,Thinkingpatterns.and in the end we will give you a final show.幻灯片
5、Introduction
演说词:It’s easy for us to find out that culture has so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many aspects.It’s claimed tha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learn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eir self-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all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Thus,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will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幻灯片
6、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Asian countriesWestern countries
MemorizationThinking and learning
Teacher-centeredStudent-centered
CooperationIndividualism
演说词:
Being a Chinese student,we all know tha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is mainly around memorization.The students have to memorize all the classic essays in the text books, however, in western educationl systems,great value is put 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learning.As for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Asian classrooms are mostly teacher-centered rather than student-centered like western countries.Cooperation in learn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Asian educational lifestyles,Quite differently ,the western countries value individualism.幻灯片
7、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ian countries
Ateacher is desired to not only take care of a students’ learning.Western countries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s only to be a guidein class.演说词:In china, if someone has been your teacher for one day ,you should respect his as your fath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This to say that in china a teache is desired to not only take care of a student’s learning,but offer advice in many other aspects,even his or her attitude towards life,but in western countries,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is only to be a guide in class.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more outside the class by themselves.幻灯片
8、Thinking patterns
Asian countriesWestern countries Abstract or logical thinkingArtistic thinking Straight-outConnotative
Less foofaraw(华丽的装饰)but more logos(理性)Show the beauty of words AttentiveFreedom
演说词:It is said that western people are good at abstract or logical thinking and Chinese people are good at artistic thinking.Konwing that ,we will not feel strange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more straight-out.As for the writing styles of students,the purpose of Asian writing is to show the beauty of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while western writings have less foofarawərɔ:]but more logos.And the
behivour.Asian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 attentive,sitting still and listening.while American students are often late for class or leave class without permission..For example ,look at the slide show!
幻灯片9、10、Final show
照片滚动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friends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cke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friends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cke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 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第三篇:不同文化背景对建筑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世界年鉴”,表明她不仅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而且是一部凝固的史书。他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中西方的传统文化差异、人文形态、社会结构、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西古代建筑的造型差异。
中国明清时期的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故宫(1407),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其规模之大,风格、装饰、陈设之豪华为世界罕见。如中国的故宫一样雅典卫城也是西方古代传统建筑的代表。卫城,是公元5世纪,雅典奴隶主明主政治时期的宗教活动是我中心,被视为国家象征。卫城建筑分布在山顶上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采用了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顺应地势而建。代表了古希腊圣地建筑、庙宇、柱式的最高水平。这两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群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而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我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之国。我们的祖先在营造之日很自然的着眼于随处可见的土木,促使建筑一开始就朝土木结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不断改进,然而以黄土夯筑墙、台、以木梁、木柱为房屋骨架的传统却依然沿袭至明清,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故宫内的殿堂无不都是木架结构,相反,卫城内的庙宇都是石质的结构。古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这里地势崎岖,土质稀松而石材丰富,加之降雨丰富,空气温润,于是用石材来建造房屋。不同民族的视觉审美语言也是促使中西建筑取材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条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的韵律,如中国画一样。中国人土木给人以细腻、温暖、亲切之感符合中国人追求和睦、人情味的心理。而西方人是理性、客观、人际关系冷漠的心理,所以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他们认为美的建筑就是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
故宫从布局上是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这是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建筑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而是平面铺开;不是使人产生恐惧感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同时,儒家的“礼”“和”观念也使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组群的统一、和谐。而雅典卫城建筑中突出个体特征,这与古代西方宗教情节息息相关。在西方人看来,那些威力无比的众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卫城中,帕提农神庙位置最显著,在最高处。
故宫在建筑主题上宣扬的是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卫城却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同时,故宫也受宗法家族观念影响,从布局方位,形体大小,结构到装饰,处处皆凝结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规范和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然而西方古代是一个泛神的社会。卫城布局自由活泼也表现了当时奴隶制国家自由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美的要求。
中国古代受“天人合一”的影响,审美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西方人崇尚理性、人与自然的对抗、主张人定胜天。这种思想在建筑装饰中多有体现,中国多以龙凤吉祥为主题;西方多以战争场面的浮雕形式来装饰。
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给了古代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中西方可谓是各有利弊,并驾齐驱。然而在当今这个文化交融、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的当代建筑却远远的落后于西方,这是我们当代人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的民族责任。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使中国的文化不朽于世界之巅。
第四篇: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近日有幸聆听了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顾沛教授关于数学文化的一堂公开课,受益匪浅。数学文化从狭义方面来理解就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是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既然数学文化有这么高的研究价值,那么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哪些较为深刻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以前学数学、讲数学,对数学思想的认识都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忽略了其重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提升是讲究策略的,数学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杆,我总结为:
一、认清数学学科的目标
2011年以前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要做到“双基”教学,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新课标由原来的“双基”教学变成了“四基”教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双基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数学教学目标的改变,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引进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呢?那是因为数学基本思想贯穿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对数学本质理解的集中体现;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小学数学的四个方面,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就是“四基”教学的必然产物,所以认清学科目标,就是对数学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认识,反过来也促进着课堂教学,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依据,各知识之间也因为数学文化的引领有了自身的发展体系。
二、构建数学教学体系,发展数学思想意识形态
我们说任何两种事物之间都有其必然的联系,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历史的进步史,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之间却有着奇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因为数学本身的文化性。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研究个体我们用数数来描述它,再根据这些个体不同的特性逐一分析,那么研究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呢?数学里面就引进了集合,由集合的思想映射出了函数的概念,体现了事物的一一对应关系,而集合就是近代数学的基石,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的研究都离不开它,群环域的近代思想也是其必然产物,这些都是一些代数学的思想,那么几何学有没有它的认识体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几何学中以解析几何的发展最为突出,自从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之后,几何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数学的学习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著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曾经题词“数学好玩”,对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而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微分几何。所以想要构建一种良性的数学教学体系,发展数学思想意识形态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从而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素养
前面我们认清了学习目标,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学习体系,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在学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而感觉到它们的奥妙所在。学了《生活中的大数》后,让学生们到校园中去找一找,数一数,在活动中寻找,体会千和万到底有多大。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课后进行社会调查,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像空气,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最后用一句话来共勉: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西冯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第五篇: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 值取向和国情,这就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 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基础教育进行比 较,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 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 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究竟 是“学”好还是“悟”好?20世纪英国著 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经说 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 的题目„„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 定,那就是决没有普遍适用而简单易行的办 法。”每个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的成长情 况,其不单单是由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 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所决定,因为在学生的成 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个体四 者共同起着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仅凭着部 分学生的发展情况,来断言整个教育体系的 合理性,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二 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
中美基础教育孰优孰劣,不同的人持有不用 的观点。比如,如果比较的是数理化课程,中国 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但反之如果比较 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 新能力,美国的基础教育则一定超过中国。
中美基础教育为什么存在着这种差异呢? 首先,中美两国有着极为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
学生对知识的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求 同思维。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 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 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侧重于
知识的静态接受,而美国教育则侧重于知识 的动态掌握;中国是一种模式化教育,而美 国则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正如诺贝尔获奖 者杨振宁教授所说的,中国和美国教育哲学 是相当不一样的,美国教育哲学对前30%-40%的
学生有好处,因为他们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可以跳跃式学习,这种学生通过训练可 以很快取得成功。而中国教育哲学对后 30%-40%的学生有好处,因为这些学生通过 按部就班,有了扎扎实实的打基础的过程,有成才的机会。
其次,不同的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有 不同的理解。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 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我们中小学阶段需要去记大量的公式 和定理。而美国则认为知道去哪里去寻找这 些定理和公式更为重要,他们认为可以查到 这些公式和定理,就无需伤神费力的去记 忆,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思考其他得东 西,比如这个定理有应用价值吗?我是否有 必要去学?等等。
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 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
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 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
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 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 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因此,当凭借课堂成绩拿奖学金的时候,美国学生 往往比不上中国学生,但在可以充分利用信 息工具,在具体的实践领域,搞一些具体的 研究性工作时,中国学生往往就比不过美国 学生。因此可见,在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各种信息工 具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美国的教育的优势 是不言而喻的。
再者,从价值取向上看,美国的基础教育是从 个人主义本位出发,个人至上是其传统的价值 追求,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 造性。中国的基础教育则是从社会本位出发,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是其传统上 的价值追求,这就决定了中国基础教育所进行 的个人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和价值 观念相关的。这与美国的个人主义至上的教育 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比如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美国鼓励学生有 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 的进行个性化思维活动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政治、宗 教、历史等很多方面的很多问题都禁止教师提 供唯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多种不同见解的存 在,反对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而中国教育侧重 于求同思维的培养,在考试的时候,考核的重 点常常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客观试题几乎充斥 于各科学科,考察学生的答案是否和考试标准 答案一致,侧面的引导了学生要和教师规定的 唯一答案要一致,这样得结果是使得绝大多数 学生依赖教师的思维和教学。这和美国禁止提 供唯一答案是绝然不同的。
美国教育强调个人,中国教育则强调尊爱他 人。古人云,尊爱自己本为天性,毋须后天培 养。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相对于美国 的个人主义化的教育来说,优越的多。中国基 础教育应该在保证社会本位的大前提下追求 学生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最大化的发展。
最后,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 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教育注重纵向的深 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教育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的精神,中国的 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 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 教育则沉闷的多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 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抽象度高,常 常美国一周讲的内容,中国十分钟就可以讲 完,加上学生有高考的压力,相对国外来说,学生所受的压力较大,引用杨振宁教授的话 来说中国教育窄而僵。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 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 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 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教授所说,中国与 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讲哪一个好,哪一个 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
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 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
三 思考
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抓 基础。2001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 项教育改革法案,拨款240亿美元加强中小 学教育的投入与管理,要求所有中小学必须 举行阅读考试(近似我国的语文考试)与数 学考试,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只有 学生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 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3年不合格,校长和 教师就要走人。该项法案以绝对优势得到通过。
只有比较,才能借鉴;只有借鉴,才能提高。美国已经行动起来,我们也应该赶紧行动起 来。可以看出,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 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中国的基础教 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 国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 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 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一)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
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心理发育的阶段性、渐进性。不同时期的
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不能片面的 追求知识而过多的设置课程,要知道知识的 掌握是无止境的,知识的来源也是十分丰富 的,不能把眼球只锁定在教材上,应该给学 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给那些有特长的学 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的自由,为他们提 供足够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学习指导,让更多得钱钟书诞生。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 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 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 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 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 修课种类众多,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 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 即可。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完全 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强调生活的基础,关 注生活经验,引导多元发展,更多的从社会需求
和学生生存需要的考虑,设置符合我国国情 的课程标准来。
(二)教材
我国的教材相对于美国来说,就枯燥的多 了。拿美国的《文献》来说,文章的内容有 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各类题材,而且,每一题材也都由若干篇不同时代、不同类型 风格的不同的文章组成。文章之外,还配有 背景报道、作者介绍等相关内容。此外,每 一课还专门列有相关文章的文献网址,从而 方便学生的课外阅读。国外体裁之多、内容 之广,这都是国内语文课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材注重知识面上 的拓宽,轻视对知识深度的过分挖掘;重视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轻视 对知识的死记硬背;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培养,轻视求同思维的过 分培养,从而对我国教材内容、编排等进行改革。
同时,美国的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我 国在教材排版上也可以吸收它这方面的经验的。
(三)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 堂氛围比较严肃。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 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 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 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美国课堂氛 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 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的吸收美国教育的模 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即何克 抗教授提出的主导--主体教育模式,改进传 统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有:
首先,优化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将来就业需 求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 方案,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其次,调整课堂结构。突出学生为主体,自 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思想,克服学生等着教 师“喂”着吃的教学现象。
然后,加强教学方法。要循循诱导、正确引 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 力,教师应转变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 惑者转变成组织者、促进者,由管理者转换 为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转换为合 作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适 合该课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比如探究 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等。
最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建立融 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融 洽的、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学习和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和制作计算机教学辅 助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学校 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实 现信息化和课程的整合。
(四)其他方面
在加强以上方面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待 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
教学质量。四 总结
通过上面对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
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这样将即有扎 实深厚的基础又有创新。但是由于这两种教 育模式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所以
融合起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中国的基础教 育和高等教育目前确实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和弊端,美国的教育确存在着许多优点和先 进之处,值得中国教育借鉴和学习。但这并不意
味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就要完全以美国教育 为榜样,全盘吸收,要知道中美两国的教育 体制是根植于两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 及价值取向的,无论谁都不可能完全吸收对 方的精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反映 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现在的
教育方法并不一定就完全的适合中国的教
育。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合中
国的国情基础上的,它反映的是中国的社会 文化内涵。那么,如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 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是我们今后教育研究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