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怀公路12标情况汇报材料
连怀公路12标情况汇报
尊敬的公司领导:
现就我项目目前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工程概况
广东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第12标段起讫里程为K121+688.667至K133+200,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小三江镇,标段路线全长11.528km。
主要工程数量为:1)路基土石方工程:挖土方206.4万m3,挖石方89.7万m3,利用土方116.6万m3,利用石方43.5万m3,借土填方47.7万m3,结构物台背回填5.9万m3;2)防护与排水工程:浆砌片石6.1万m3,片石混凝土挡土墙1144.8m3,预应力锚索15007m,锚杆3178m,抗滑桩8683m3;3)桥涵工程:本标段共8座大桥,长度为3779.61延米,1座小桥,长度为44.565延米,1座匝道桥,长度为86延米,涵洞22处,通道15处。
我标段于2011年7月4日与业主签订合同,合同总价429949000元,合同工期为915天。
二、项目产值完成情况
截至5月15日,我项目部实际完成产值3860万元,截至4月20日对上批复计价为3090万元,对下计价2748万元。
三、参建单位
业主单位:广东二广高速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中宇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四、施工任务划分及队伍情况
本项目合同总金额42994.9万元,施工任务划分主要为两大块,其中:
(一)集团公司华南指挥部,占合同额的40%(金额为1.72亿元),主要有安排三家施工单位施工,第一家单位“普宁市万峰源绿化有限公司(广东省),合同额7556万元,抽管理费3%(不含税金)”,内部编制为一工区;第二家单位“四川寅河建设有限公司”,合同额6670万元,抽管理费3%(不含税金),内部编制为二工区;第三家单位“深圳市粤东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合同额2389万元,抽管理费8%(含税金),内部编制为桥梁队,三家队伍合同额为1.66亿元。
(二)项目本级占合同额的60%,主要有四家单位施工,第一家为“陕西明泰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同额13093万元,抽管理费8%(不含税金),内部编制为二工区;第二家“东莞市丰泽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合同额1446万元,单价承包,税金项目承担,内部编制为路基队;第三家单位“陕西榆林东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同额8065万元,单价承包,含税,内部编制为预制梁队;第四家队伍“四川省苍溪县市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同额227万元,单价承包,税金项目承担,内部编制为涵洞队,四家队伍合同额为2.28亿。
五、项目人员和业主履约检查情况
(一)项目人员情况
项目目前有正式职工37人,项目本级小工15人。
投标时主要承诺主要管理人员:共25人,分别是范琦山(项目经理)、王卓林(项目总工)、李明安(合约部长)、邓柏流、王江平、刘志刚、刘文玲、王永宏、侯文瑞、苑洪文、蔡俊宝、翟宝珍、贾小平、赵前丹、张宁、薛鸿斌、李伟、贾铁军、程志勇、范育平、闫太生、李文福、温英俊、甑艳、马辉。
由于我部人员实际管理人员不足,且满足不了资质要求,我部在向业主上报人员时,把实际在项目的人员作了部分证件(假),对部分人员进行了更换。其他大部分人员还按标书人员进行了上报。更换人员为:徐盟更换李明安;朱联成更换翟宝珍;王建峰更换张宁;张振华更换范育平;李占军更换马辉。总监办和业主在去年按上报情况进行了批复。且在人员履约检查时要求大部分人员到位进行了检查。
现在项目部实际在位管理人员及职务:共14人,分别是黄国军(项目经理)、陈红彬(书记)、张志勇(总工)、张振华(总会)、曹杰(安全总监)、徐盟(计划部长)、刘志刚(副总)、刘善华(工程部长)、李占军(安质部长)、李福东(测量队长)、黄兰英(资料员)、王超洋、章浩、王晋。其中,王超洋、章浩、王晋分别是2011年、2012年的见习生。
(二)人员履约检查情况:
二广公司(业主总部)每月20日左右都会进行一次包括人员履约的综合检查,怀集管理处(业主现场管理机构)和J3总监办每月不定期分别进行一次人员履约检查,如果履约人员不在岗,将会按照
合同进行罚款,到目前已罚款近29.5万元。
2012年2月份,广东省质监站在对我项目例行检查(也是我标段第一次接受质监站检查)中,在对我项目人员检查时,就对我项目部分人员毕业证提出质疑。并要求我项目对证件有问题的自行更换。
针对业主、J总监办和质监站对人员履约的特别频繁和细致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对第一次变更人员中有假证的进行了更换,其余由于更换人员的证件、资质等方面原因达不到更换要求,还是有大量投标时人员进行了上报。但是业主、总监办的检查过于频繁,多次检查时,好多人无法到场。即使到场了,检查完成又各自回去了,监理对此也全部了解,也向业主作了汇报。针对人员检查这件事,项目部也多次和业主、总监办进行了沟通,但业主和总监办态度很明确,对到不了的人员要求继续变更。
六、工程进展情况
(一)、前期施工准备情况
本项目是我公司用局指资质投的标,是局华南指挥部进行操作的,开标后在确定我单位中标后(还未签订合同),原广深港项目杜总根据华南指要求于2011年6月14日就安排6个人员作为先遣队进驻了小三江镇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7月4日集团公司王月幸副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和业主正式签订了合同,并要求项目项目人员要尽快确定并进场,展开前期施工准备。根据局领导的要求,我项目迅速展开工作,根据广东省《临建工程标准化建设要求》展开了项目部、拌合站、梁场等大临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9
月底基本完成项目部驻地和拌合站的建设。2011年10月9日,业主组织新中标的参建单位召开大干四季度总监办于2011年10月13日召开了第一次工地例会,并下达了开工令。
(二)、目前施工情况
自2012年1月8日开始到现在,项目所在地区就一直下雨不断,工地土方施工无法进行,工地只进行桥梁桩基和涵洞施工。2012年3月3日,由于杜总工作调动,新的领导班子针对项目目前所处季节多雨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施工重点放到桥梁桩基和结构物的施工上来,并要求对全线的施工便道进行彻底整修和加固,确保桥梁桩基和结构物施工不受下雨影响,在雨季抢出结构物,为下一步路基施工创造条件。但各施工工区(队)在施工便道的加固上不愿投入,特别是二工区,施工任务近二个亿,但大老板长期不在施工现场,现场只安排一个带班的在现场管理,且其他管理人员数量和水平有限,对我部的文件和要求、对监理和业主下的一些工作指令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工期较落后,由此业主对我项目产生不好印象并要求公司主要负责人到现场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项目目前的实际情况,恳请公司领导及各部室对我项目进行帮助和指导!
第二篇:连城镇低保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镇农村低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民政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低保工作的各项规定,严格政策,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为维护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城镇位于固镇县城南,属城乡结合部,于2001年撤乡设立,是县城的副中心,南临怀洪新河,北靠包浍河,京沪铁路、101省道纵贯南北,县经济开发区座落境内。全镇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7个自然庄,户,33445人口。
在2009年农村低保扩面工作中我镇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将低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作为全镇稳定大事来抓。镇分管领导亲自抓,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低保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民政办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抓,帮助各村理顺思路,完善管理,为我镇低保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在新纳入低保对象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诚恳接受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新增低保对象是各村通过组织召开村民集体会议讨论、民主评议,对符合要求的纳入新增低保对象,并做好公开公示工作
(三)狠抓政策宣传。我镇始终把政策宣传作为低保工作的主线来抓。在认真组织学习市、县有关低保文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低保工作,还经常利用镇村公开栏进行宣传。
(四)狠抓政策执行。严格执行政策,控制增长因素,确保低保金不出现大的反弹。进一步加大低保审核力度,对未提供有效证明材料,虚报或隐瞒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以及家庭生活条件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坚决取消。但对家庭生活确实有困难者又不能纳入低保的,及时关心救助。由于我们采取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救助政策,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全镇稳定。
(五)狠抓制度执行。我镇制定落实了《连城镇低保工作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重点抓住材料审核、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环节。在执行制度上做到“有章必行,违规必究”
(六)狠抓信访处理。我镇特别重视低保方面的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并明确有专人负责信访处理工作,建立有专门的信件登记和调查处理记载,对调查处理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避免反复举报。对上级部门转下来的信访材料,做到来信必查,查必落实。
2010年共有低保户803户,1868人,一类97户,99人;二类396户,913人;三类205户,551人;四类105,305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390546元。
为了坚持低保工作动态管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此次审核后,我村的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做到了“应保尽保”,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在2011年我镇对低保户进行审核和统一发证工作,现有低保户数为594,人数为1295,其中一类74户,77人;二类288户,643人;三类232户,575人。新增128户,249人,其中一类5户6人;二类57户103人;三类
68户,140人。在2009年的基础上取消137户,240人,其中一类8户8人,二类70户116人,三类35户77人,四类23户40人。
我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执行政策与社会稳定的相互关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病人员,作出切合实际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低保工作的审查力度,确保“应保尽保,不该保坚决不保”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做好民政队伍政策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我镇低保工作管理水平。
第三篇:体育教师汇报材料 方连栋
体育教师汇报材料
宝坻区林亭口镇糙甸中学体育教师 方连栋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
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能素质最积极、最能动的活动;提高体能素质,只能加强体育锻炼,别无他法。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阵地,是素质发展的前沿学科,必须认真对待。我作为我校一名体育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既备人又备场地,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努力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在体育活动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紧张的体育锻炼中,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创造,体验到学习锻炼的乐趣,并且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为了自身健康成长投入到和谐体育运动,并逐步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我校共有16个教学班,3名本科学历专职体育教师。学校硬件设施齐全。教育教学中,我校坚决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较好的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较好的完成了体育教学工作。通过近三年来的教学,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我作为体育组长,认真贯彻《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按时组织项目测试,认真填写“学生体质健康卡”,及时进行上报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85%以上。在08、09两年有132名同学被评为市
级“阳光体育青年”。
为推动我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我积极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和2+1文体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进行三操练习,之后以班为单位进行阳光活动,活动项目安排丰富,有游戏:跳绳:篮球、羽毛球、掷实心球、踢毽、拔河比赛、仰卧起坐、砸沙包、跳皮筋,各班每天轮换进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阳光下锻炼的乐趣,在镇里举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中连续4年获得一等奖;2+1体育活动具体时间是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两项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有:羽毛球、足球、篮球、实心球、踢毯、跳绳、棋类、田径类。活动时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活动选项,并将学校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分配辅导内容。体育教师负责学校体育队的辅导训练工作,我和李永海主任负责传统体育项目篮球的辅导,张孟彬老师负责田径项目的辅导。结合2+1的活动我们体育教师还组织了各种小型的比赛活动,如秋季田径运动会、汇操比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等。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和2+1体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型学生减少,运动成绩显著。
在我镇春季田径运动上连续两年全镇第一名。在一年一度的球类比赛中,乒乓球男、女组连续三年获全镇第一名、两次获工委男、女组第一名。篮球作为我校的传统项目,连续四年获镇篮球男、女组第一名,三次获工委篮球女子组第一名,两次获工委篮球男子组第一名。
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四篇:公卫检查汇报材料
东兴区太安乡卫生院
2012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工 作 汇 报
内江市东兴区太安乡卫生院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工 作 汇 报
太安乡卫生院为贯彻落实内江市东兴区卫生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内东区卫发﹝2010〕284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文件精神。在党委、政府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狠抓组织管理,落实职能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项目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12年太安乡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太安乡卫生院所辖一个社区(太平社区),十一行政村。服务总人口17608人,服务面积40.3平方公里。
卫生院核定编制18名,现有在编在岗人员12人,聘用9人,共计21人;护士3名,执业医师6名,执业助理医师2名,专业技术人员11人。建筑面积967平方米,业务用房759平方米,制定有内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能及时、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切实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项目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以居民为对象,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卫生院在党委、政府、区卫生局的领导和指导下,深入贯彻内江市东兴区卫生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内东区卫发﹝2010〕284号)、《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惠民政策的具体实践,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方面,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乡卫生院积极主动地与乡政府沟通协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各个村委负责人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村委都安排村委会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卫生院专门成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乡卫生院各村乡村医及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和建档程序。卫生院根据辖区内各村委会小区的分布情况,专门为建档小组配备了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皮尺等设备,采取上门入户的服务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卫生院以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等人群为重点。已免费为辖区常住居民
建立健康档案12631份,建档率71%,电子录入12631人,电子建档率100%,并制定有档案管理制度等。
2、健康教育服务
在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要求。卫生院配置了照相机、电视机、DVD等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专门设置健康教育室。做到计划明确,措施具体。采取黑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VCD、录像、挂图、发放宣传单等宣传形式,来帮助居民增强维护健康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环境,降低危 害健康因素,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二是配备健康教育专职管理人员1名(7个健教宣传员),均进行了健康教育培训。三是针对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2012年宣传、咨询共开展6次,共派出医务人员26人次,印刷健康教育处方18种(计划生育3种;中药3种;食疗8种;光盘10个),发放宣传资料70485张,宣传画24幅。制做宣传栏8个,做到定期更换保健科普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健康教育图片。针对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及外来人口等不同对象分别举办健康讲座共2期,听课人员共186人次。举办了孕妇学校讲课4期,听课36人。3、0—6岁儿童健康管理
辖区内0-6岁儿童1598人,0-3岁以下儿童967人,今年新建卡36
人,0-6岁儿童全部实行4.2.2健康体检。查出低体重儿童2人,中度贫血2人,全部纳入体弱儿专案管理。对儿童开展了“四病”的防治及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2012年对辖区幼儿园儿童进行了体检,体检总人数316人,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人口变迁及接种情况。
4、孕产妇健康管理
乡卫生院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认真落实《母婴保健法》为核心,保健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全年管理孕妇821人,产前访视4185人次,产妇717人,产后访视2874人次,新生婴儿725人(9个双胎),死胎1人,高危妊娠37人100%住院分娩。确保了辖区内无一例孕产妇和婴儿死亡,杜绝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5、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管理
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有2277人,建档1378人,建档率61%,为提高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免费为老人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
6、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服务
卫生院制定有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规划,高血压、糖尿病健康促进实施计划等。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及首诊病人为其测量血压、血糖,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并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等。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⑴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数335人,卫生院已管理高血压126人,规范管理126人,血压控制率60%。⑵辖区内糖尿
病180人,已管理糖尿病89人,规范管理89人,管理率73.95%,血糖控制率57%,乡卫生院对以上患者采取了门诊就诊、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多种形式进行面对面的随访,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体重、生活方式以及用药情况等。
7、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管理
乡卫生院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对象。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精神专家现场评估等,并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随访及干预。本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58人(通过市二院精神科筛查),现有9名患者住院治疗,其他患者病情较稳定,精神状态良好,仍坚持服药,生活能自理和参与部分社会性活动。
8、预防接种服务
乡卫生院计免人员积极配合学校、幼儿园做好学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工作。今年乡卫生院接种I类疫苗16647人次,II类疫苗接种5605人次,麻疹查漏补种、水痘疫苗接种等应急工作。认真做好了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了疫苗接种副反应的监测工作。在计划免疫接种宣传日,对辖区儿童宣传了接种的目的、接种的范围等等。通过宣传、查漏补种等措施,控制了规划免疫疫苗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无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白喉、AFP病例发生。
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⑴、为提高各医疗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卫生院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多种形式组织医务人员、乡村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增强传染病报告意识,提高辖区传染病的管
理工作质量。一年内无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⑵、根据上级疫情预报,结合我乡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强化对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敏感性、及时性,传染病报告率达100%。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行,针对性地抓好疫情监测报告,加强对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的检查、指导。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强化疫情报告的实效性,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控制,防止蔓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⑶、做好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准备工作,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对“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疾病,及时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好了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物资准备。确保疫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积极配合区疾控中心对手足口病晨、午检等管理工作。对高热病人查血进行疟疾筛查,取血片80张,未发现疟疾病例。
⑷、按时完成传染病旬报、月报和网上直报,无传染病漏报、谎报、瞒报现象。
⑸、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核病有专人负责。辖区内各学校和各乡村医生处发放预防结核病、艾滋病的宣传画、宣传单手册共计100余份;并场镇、学校、社区等地向群众发放宣传单3050余份,宣传画500余份,接受咨询350余人;一年内管理结核病人18例;112人次。
10、卫生监督协助管理服务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区卫生局、区执法大队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在年初制定有工作计划,负责对辖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次专项监督检查有工作小结,并及时上报。本中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2次,报告率100%,协助区执法大队对辖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非法行医检查3次,巡查6次,学校卫生、饮用水安全巡查4次。加强了学校环境卫生、食堂、小卖部、周边杂食店、快餐店的监督管理工作,共督导检查4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2人次。对场镇供水单位及学校集中式供水进行监督。
(二)服务网络
1、建立了村干部、乡村医生与卫生院的服务网络,通过村干部乡村医生这条服务网络,使卫生院的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有了他们的参与,辖区居民对我们更加了解、更信任、更主动。
2、完善了医疗服务网络(卫生院—村卫生站)。
3、建立了卫生院内的网络,成立有团队医生、团队护士,并把每个人的通讯号码通过公示、名片等形式给辖区居民。
4、建立有中心微机网络,使卫生院的档案、慢病等更加科学、便捷。
三、绩效考核
根据内东区人社发[2011]50号文件,结合卫生院工作内容制定有《太安乡卫生院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绩效考核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管理及效率指标,第二部分是产出指标;第三部分是服务质量;第四部分功能体现;第五部分是满意度。每月通过五个方面进行
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分配。
四、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机构体系建设,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卫生院领导非常重视,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有措施、年终有工作总结。
2、加强人才培养,卫生院制定有5年(2012-2016年)人员培训计划,卫生院先后派出医务人员6人次到上级学习。卫生院医务人员各类培训24人次,培训乡村医生16期128人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通过参观、学习、培训等形式,让医务人员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性,明白了以医疗为主转变为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不只是医疗机构称谓上的变化,而是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变化,是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是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是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是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是党和政府惠民措施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医务人员对待病人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注重于与病人交流和沟通,更加关注于居民的健康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更加侧重于将“以人为本”,“人情关怀”融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中。这样人性化的服务,加之面向村干部、居民开展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目的、意义为内容的宣传发动工作感染了居民,居民门
由抵触到理解,由理解到接受,由接受到互动,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存在的困难
1、由于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办公场所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居民对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
2、由于乡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拨款额仅占人头工资额的30%,因而人员流动大,人才难留,给中心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4、辖区居民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东兴区太安乡卫生院
2012年6月14日
第五篇:怀邵衡铁路公司汇报材料
落实开工标准化
有序推进怀邵衡铁路建设
怀邵衡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怀邵衡铁路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区,线路经过怀化、邵阳、衡阳3个市14个区县,全长318公里,总投资324亿元,建设总工期4年半,是设计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国家I级双线铁路。正线路基长13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3%;桥梁243座96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0%;隧道40座85公里,占线路总长的27%;正线桥隧比57%。重点控制工程主要是5隧3桥,分别是黄岩隧道(17030米)、尖峰山隧道(6405米)、南雪峰山隧道(9596米)、苍稼岭隧道(7976米)、岩鹰鞍隧道(5302米),沅江特大桥、资江特大桥、湘江特大桥。全线共需征地约16800亩,拆迁房屋约92万平米,企事业单位等拆迁个案108宗。
怀邵衡铁路站前工程共划分为9个标段,2014年9月完成施工招标,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形成全面施工态势。在怀邵衡铁路建设管理中,我们按照卢副总经理“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的要求,坚持“全项目规划、全要素管控、全过程组织”,严格落实开工标准化,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主要汇报三部分内容:
一、全项目规划,超前谋划开工标准化。
二、全要素管控,严格落实开工标准化。
三、全过程组织,切实保障开工标准化
―1―
一、全项目规划,超前谋划开工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开工前要抓好标准化的总体规划,开工阶段要抓好标准化的全面落实,开工之后要抓好标准化的巩固提高和纵深推进。其中,开工阶段落实好开工标准化极为关键。一是开工标准化是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切入点。万事开头难,必须坚持从源头抓起,一开工就落实标准化,以此为切入点,做到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才能从源头上为项目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开工标准化是项目实现良好开局的有力抓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不急于开工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切实做到开工标准化,磨刀不误砍柴工,才能开好头起好步,实现项目建设良好有序开局和持续快速推进。三是开工标准化是实现“一次达标”的必然要求。落实开工标准化,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在开工阶段通过建设单位的强力推进和严格把控,促使参建各方在开工伊始就落实标准,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各项工作符合标准,实现工程质量“一次达标”。
如何落实开工标准化,我们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谋划。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提前规划编制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从科学的管理体系设计开始。怀邵衡项目招标前,按照公司怀邵衡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界面,公司在沪昆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修编了《怀邵衡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共修订77项管―2―
理制度、24项管理标准、17个管理流程、22项施工作业指导书清单,涵盖综合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计划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标准、管理流程、作业标准等建设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同时,为提高公司建设管理水平,我们按照卢副总经理关于流程管理的要求,以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为主要依据,组织修订了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定位并界定了公司、各部门、各指挥部管理职能和管理界面,对项目前期、设计管理、征地拆迁、施工组织、技术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20大类107项管理工作、10项考核办法分别建立了建设管理工作的流程文件,明确建设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依据、工作要求和责任人等。
公司(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了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细化了标准化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落实开工标准化提供了完整的标准依据和制度机制保证。
其次,抓好标准化重点内容的研究规划。在项目的前期阶段、设计阶段、开工准备阶段,组织对怀邵衡铁路推行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项目规划。按四个步骤推进:一是组织编写《标段模拟标准化施组》。可研批复后,我们根据初步设计和招标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借鉴沪昆高铁湖南段经验,依据可研批复的工程规模、总工期和总投资要求,进行模拟标段划分,开展现场调查和施组模拟,组织编写了《标段模拟标准化施组》,从管理架构、制度体
―3―
系、人员配备、设备资源、工效指标、临建布局、现场管理、四化支撑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二是运用《标段模拟标准化施组》研究成果,组织编制项目《指导性施组设计》。三是依据指导性施组设计关于标准化的要求、内容,指导初步设计的修改完善,在设计源头上落实标准化管理。四是落实标准化设计概算和费用。公司将规划的施工便道、混凝土拌和站、钢结构加工厂、信息化建设等数量费用按要求能纳入概算的坚持纳入,对初步设计概算中没有纳入的费用,在确定招标限价时,公司根据各标段情况考虑了相应的费用。如对全线规划的19处钢结构综合加工厂增加费用2800万元,对信息化建设、维护费用增加900万元。
标准化总体规划为落实开工标准化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内容。标准化总体规划中结合施组设计,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1.现场大临布局规划。根据节点工期要求和运输条件,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标段实施性施组模拟计算配臵能力,确定铺轨基地、轨枕场、制存梁场、混凝土拌和站、填料拌和场、施工便道、施工临电等规模、数量和位臵。
2.施工资源配备规划。通过标段模拟实施性施组编制工作,根据各标段工程特点、工程内容、工程规模等,分标段、分阶段研究人、材、机配臵标准。
3.“四个支撑”手段规划。工厂化方面:我们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积极探索铁路项目建设“工厂化”生产模式,坚持“施工生产能工厂化则工厂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结合标段特―4―
点、结构物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对各专业工程规划工厂化实施内容。主要对混凝土、预制梁、钢构件、混凝土构件、级配碎石、改良土实施工厂化生产。怀邵衡铁路全线规划设臵109个厂(站),全部纳入设计。机械化方面:分专业按工作面配备成套机械设备,以标准机械化配臵程度保证工效。路基工程按施工单元配备成套设备;桥梁工程按施工工序配备成套设备;长大隧道根据地质条件,主要工作面配备成套设备,无砟轨道按作业面配备成套设备。按模拟实施性施组规划,怀邵衡项目站前工程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12827台套。专业化方面:对站前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工程,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分专业划分施工单元,按单元规划专业化架子队,怀邵衡项目规划专业化架子队203个。信息化方面:以中国移动提供的网络为支撑,构建覆盖项目管理参建各方的信息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协同办公、工程管理、现场监控3个平台,农民工管理、路基沉降自动化监测2个系统。
第三,将标准化管理要求、重点内容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我们将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对项目管理和参建单位的有关要求以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研究规划的标准化实施的重点内容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针对投标单位的管理架构、制度体系、人员配备、设备资源、工效指标、临时工程以及“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支撑等标准化管理内容,在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进行具体的细化、固化和约定,对标准
―5―
化管理资源配臵要求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条件,招标时投标单位必须响应,为落实开工标准化提供了依法管理的合同依据。
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和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推行标准化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在项目开工前通过这两个文件抓好标准化的总体规划,为开工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二、全要素管控,严格落实开工标准化
我们依据《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两个纲领性文件要求,将规划的标准化内容纳入开工条件,对涉及工程开工的所有条件实行全要素管控,重点抓住开工程序、开工条件、开工准备、作业标准、四化支撑、达标考核6个关键环节,在怀邵衡项目开工准备和开工阶段全面落实好标准化管理,既做到严格管控,又做到快速开工。
1.认真履行开工程序。根据原铁道部和铁路总公司有关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工程建设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标段工程、重点控制工程、单位(单项)工程开工报告审批程序。制梁场、铺轨基地等纳入施工图设计的大临工程按单位工程办理开工审批程序。项目开工报告由公司负责落实相关条件后报铁路总公司审批。工程开工报告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批。一级开工报告由公司负责审批,二级开工报告由建设指挥部负责审批,三级开工报告由监理单位负责审批。怀邵衡铁路项目开工报告2014年12月铁路总公司正式审批。截至目前,Ⅰ级开工报告审批35―6―
项,Ⅱ级开工报告审批68项,Ⅲ级开工报告审批873项,做到所有工点均完成批复才正式开工建设。
2.严格落实开工条件。围绕项目开工,公司超前谋划,提前开展项目开工准备工作。提前完成了涉及项目可研报告批复前前臵性文件报批和各项外部协议签订、评估论证、行政审批手续,逐项落实项目开工报告所必须具备的10项前臵条件,为项目依法开工奠定了基础。
围绕标段工程、单位(单体)工程开工,为确保工程顺利开工和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将开工条件和标准化管理要求紧密结合,组织制定了《标段工程、单位(单项)工程开工条件及评估标准》、《工程开工条件安全评估管理制度》、《标准化检查验收办法和验收评估标准》,明确了标段工程、重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条件,分标段工程和单位工程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验收方法及执行标准。在工程开工前,认真对照开工条件及评估标准,严格落实标准化管理和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关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公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规划要求的标准化主要内容,严格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实现开工条件标准化。
标段工程重点落实7个方面:
(1)管理制度:依据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等,检查评估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作业指导书、施工
―7―
作业要点卡片等编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人员配备:依据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指导性施工组织》、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承诺等,检查评估施工单位项目部设臵、人员配备、架子队组建、人员上岗培训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3)现场管理:检查评估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布臵、现场安全文明工地建设、现场临时工程建设、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机械设备管理、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过程控制:施工测量、施工图现场核对、技术交底、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专项施工方案、物资材料检测试验管理、混凝土配合比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四化支撑:现场检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是否符合公司指导性施组的规划要求。(6)风险管理:检查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点技术措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环境保护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是否符合公司指导性施组要求。(7)依法建设:检查用地、防洪、通航、环保以及民爆品管理等是否依法完成了相关审批手续。
单位工程重点落实12个条件:
(1)设计文件满足需要;(2)实施性施组设计完成审批;(3)管理机构和人员配臵符合要求;(4)施工图现场核对已经完成;(5)征地拆迁满足开工要求;(6)机械设备配臵符合标准;(7)工程材料进场检验合格;(8)现场工程测量符合要求;(9)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已经完成;(10)工艺性配比试验满足要求;(11)环水保措施满足要求;(12)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8―
3.快速落实开工准备。一是快速动员部署。参建单位一进场,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开工准备工作和落实开工阶段标准化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宣贯培训,督导参建单位按照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投标承诺及合同约定要求,抓好标准化规划内容的推进落实。二是加快施工准备。施工单位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集团公司成立工作指导组或专家组,按照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组织标段工程项目策划,编制标准化实施方案和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加大对现场标准化建设、资源配臵的协调力度,统筹落实开工阶段的标准化工作。按照“1个月完成安家建点、2个月完成施工准备、3个月主要工点开工”的目标,快速完成标准化大临布局建设等施工准备。拌和站、试验室、施工便道、钢构件加工场等大临工程的具体位臵,严格按照《怀邵衡铁路指导性施组》抓紧布设和落实。三是实行开工倒逼机制。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施组设计的工期安排,拟定开工阶段工作推进计划,提出分月度的开工计划,明确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日期,以开工计划倒逼开工条件兑现节点时间,以开工条件节点倒逼标准化工作落实。公司和指挥部根据各单位开工计划,督导落实开工条件,按照监理、指挥部、公司三级审批程序,及时组织检查评估审批,达标一处,验收一处,开工一处,严格开工计划兑现考核,加快开工进度,落实开工标准化。
4.切实强化作业标准。我们把作业标准作为开工标准化的―9―
重点,坚持一开工就标准化,实现“一次达标”。一是组织首件工程评估。按照公司《首件(首段)工程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时组织首件(首段)工程评估,每个新开工序必须实现“开工就要标准”的目标。对每件完成的首件工程,组织专业技术、质检人员进行验收、评估,不断完善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指导后续工程施工。二是组织作业标准制定。公司负责制定重要作业标准指导意见。如对站前工程路基、桥梁、隧道公司制定了11项作业标准指导意见,编制了28项作业指导书目录,并指导审查各标段施工单位完成作业指导书以及作业要点卡片。三是组织工装工艺推广。针对施工作业和工程质量存在的惯性问题,我们组织参建单位“以工装设备实现工艺标准,以工艺标准确保工序质量”,对在一些工点行之有效的工装设备组织全线推广。如:路基工程组织推广CFG桩桩帽环切工装;桥梁工程组织推广墩身无拉杆组合模板。我们重点对隧道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工装设备进行了研究并学习借鉴其他项目成功经验,组织推广了一系列的施工工艺和工装设备:隧道防水板超声波焊接机,纵向中埋式止水带夹具,边墙纵向盲管钢筋托架,仰拱固定桁架式弧形模板,二衬端模可旋转铰接装臵的定型钢模板,水沟电缆槽移动模架式整体钢模板。四是严格施组规范执行。施工单位进场后,公司针对路基、桥梁、隧道等施工程序和施组顺序中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习惯做法,在开工阶段就进行了明确要求并严格管控,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如:路基工程路堑开挖―10―
严格按边挖边护、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隧道工程我们在施工组织中,重点抓了隧道洞门工程的规范施工,要求隧道开工3个月内必须按照施组顺序完成洞门施做,包括洞门二衬、洞顶回填、洞口边仰坡防护、防排水沟槽、环保绿化等。
5.重点落实“四化支撑”。我们将规划的“四化支撑”内容纳入开工条件,在开工阶段强化四化支撑手段的严格落实。一是工厂化生产。全线集中设臵7处桥梁预制场、29个路基填料拌和站、38个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混凝土拌和站、18处综合钢构件厂。公司制定了混凝土拌和站、制梁场、铺轨基地、轨枕厂、钢构件加工厂管理标准,积极推行配套的工装机具和设备,提高工厂化生产和制作水平。如钢构件厂:钢筋加工设备主要配臵了数控液压调直切断机、钢筋笼滚焊机、液压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箍机、钢筋网片焊接机等。通过工厂化管理模式,实现工厂集中生产、现场统一配送,既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又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二是机械化作业。管控各单位按公司总体规划,分专业按工序工效控制要求配臵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比重。在机械化方面注重机械设备的成龙配套,分专业、按工序形成机械化作业流水线,提高工效、保证安全质量。如黄岩隧道(17公里)和南雪峰山隧道(9.6公里),我们按照设计和施组要求盯控落实一级机械化配套,按九条机械化配套作业生产线配臵机械设备:①配臵三臂凿岩台车组成开挖作业线;②配臵大吨位装载机及自卸汽车组成装运作业线;③配臵喷射混凝土机械手及多功能作业台架
―11―
组成喷锚支护作业线;④配臵防水板铺挂多功能作业台架、防水材料焊接设备、止水带定位装臵组成防水层作业线;⑤配臵混凝土供给设备与液压模板台车相结合组成衬砌作业线;⑥配臵液压式移动式仰拱栈桥、挖掘机、自卸汽车、仰拱弧形模板相结合组成捡铺底作业线;⑦配臵多功能台架及专业设备组成二衬养护、敲击、注浆作业线;⑧配备沟槽移动模架及砼运输车等组成沟槽施工作业线;⑨配臵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水平钻机、全站仪及大功率变频通风设备等组成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通风等辅助作业线。通过优化施工机械配套,提高了施工能力、确保了安全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三是专业化施工。重点督导施工单位抓好专业化架子队的组建。其中,根据工程特点不同,组建施工生产型专业架子队;根据生产要素不同,组建加工服务型专业架子队。施工生产型专业架子队包括隧道、桥梁、路基等专业架子队,负责主体工程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加工服务型专业架子队包括混凝土生产、钢结构加工、试验检测架子队等,负责为施工生产型架子队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专业化架子队组织专业化施工和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施工水平、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安全质量。同时,施工生产型专业架子队和加工服务型专业架子队分别管理,从硬件条件上和管理组织上有效遏制了工程的转包分包。四是信息化管控。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坚持“先进、安全、适用、简便”的原则,在沪昆项目已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抓好信息化―12―
手段的应用。(1)组织对办公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升级,开发了手机互联网办公功能。(2)建设了铁路现场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抓了试验室、混凝土拌和站、隧道围岩监控量测、隧道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管理信息化和通信通话应急、路基沉降自动监测系统等。将安全监测统一纳入公司铁路现场安全监测平台管理,实现数据自动预警、施工可视监控、通信通话应急、自动量测沉降等信息化支撑作用。(3)自行组织研发了施工过程控制检验批管理系统。(4)开发应用资金监管信息系统。(5)开发应用农民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现场的管控能力。
6.狠抓达标检查考核。按照公司《标准化管理达标创优考评实施办法》和《标准化管理达标创优考评标准》,现场指挥部每月组织标准化检查,公司每季组织平推检查、履约检查,加强对开工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对检查发现问题,综合运用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停工整顿、信用评价、不良行为记录、交班约谈、责任考核追究等手段,加强日常过程考核和问题闭环整改。同时,以促资源、促达标、促开工为重点,组织对全线9个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26个分部、4个监理站、1个设计配合指挥部开展了标准化管理达标创优考评,切实加强开工计划兑现和开工阶段标准化要求落实。
三、全过程组织,切实保障开工标准化
在项目开工前和开工准备阶段,我们全过程强化组织协调、―13―
解决制约因素、创造环境条件,为落实开工标准化强化了保障。重点强化四个方面保障:
1.组织协调保障。我们按照总公司要求,充分发挥公司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优势,主动作为。一是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依托专业化公司与地方政府建立的长期工作联系,建立外部三级路地协调常态机制:(1)建立与省政府层面协调机制。公司负责与省政府层面汇报协调沟通,省重点办每月召开会议,省国土厅和省铁投每半月召开协调会议,省分管副省长每季度召开省领导小组会议,遇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议,决定事项由省政府办公厅督办。(2)建立与各地市协调机制。现场建设指挥部负责与各地市县沟通协调,每月定期召开路地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并梳理上报需进一步协调的重大问题。(3)建立与县区乡镇协调机制。施工单位负责与各县区乡镇沟通协调,每月不定期召开路地联席会议,互相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梳理上报需协调的问题和意见。同时,公司主要领导还与三市党政一把手每月沟通一次情况,公司每月向省政府报告一期项目进展简报。二是紧紧依靠广铁集团,构建紧密工作协调关系:铁路局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上有着先天优势,我们紧紧依靠铁路局,加强沟通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好铁路项目建设任务。广铁集团非常关心支持公司项目建设,对怀邵衡项目深度介入,对公司人员、资源全力支持,指导标准化工作推进,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为怀邵衡铁路顺利开工、―14―
实现开工标准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紧紧依靠参建单位,建立内部四项工作制度:公司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通过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问题排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包保督导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开工建设前和开工阶段制约因素,推进开工标准化的落实。
2.征地拆迁保障。征地拆迁是影响工程能否顺利开工、落实开工标准化的最主要因素。我们从公司领导、职能部门、现场指挥部组成强力的工作班子,积极主动、有效推动征拆工作加快推进。一是确定包干原则。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铁总计统〔2014〕97号)文件要求,征地拆迁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费用合理包干,纳入初步设计批复,由省征拆实施单位与项目公司签订包干实施协议。针对征拆包干推行难度较大的情况,公司加强与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汇报,全力推行征拆包干工作模式。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2014年1月6日湖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在邵阳组织沿线各市县召开了怀邵衡铁路专题推进会,明确征地拆迁工作省方的责任主体和目标要求,明确征地拆迁由省方包干实施的工作原则。怀邵衡铁路征地拆迁工作实行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省国土资源厅总包干负责,沿线各市、县人民政府分段包干负责,三电迁改由省铁路投资公司总包干负责,包干费用实行“分别核算、分类包干、自主调剂、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制定政策标准。征拆包干原则确定以后,公司立即与省办公厅、国
―15―
土厅等相关部门衔接,组织设计单位会同省相关部门及评估机构等方面对怀邵衡铁路进行测量放线,详细调查征地拆迁(含三电及管线迁改)实物数量,收集各市县的现行相关政策及湖南省境内在建铁路征地拆迁的实施情况。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及收集的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湖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标准,公司协调湖南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包干模式下的征地拆迁政策、标准和实施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怀邵衡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的通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怀邵衡铁路征地拆迁补偿安臵工作实施意见》)。三是签订包干协议。通过现场征拆实物量的调查确认资料,公司与省国土厅、湘铁集团共同组织设计单位、评估机构等对全线的征地拆迁费用进行详细的计算和汇总。经过30多次的集体协商和会谈,就征拆包干范围、包干费用达成一致意见,2014年8月上报铁路总公司和湖南省政府。经铁路总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我公司与省国土厅、湘铁集团正式签订征地拆迁及三电迁改包干协议,确保了施工单位去年10月份进场后,征地拆迁已经全面展开。征拆包干范围基本涵盖征地拆迁所有内容,包括永久征地、临时用地、红线内房屋及厂矿企(事)业单位拆迁、环保及安保拆迁、压矿补偿、三电及管线迁改、环水保和文保补偿及相关规费等。四是加快实施推进。湖南省领导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份由主管副省长组织召开怀邵衡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明确工作目标,确定推进计划,落实征拆资金,强化责任考核,要求2015年6月底红线内征地拆迁―16―
基本完成。由于怀邵衡征地拆迁工作原则、政策标准、工作模式、工作机制等通过前期的努力已全部得到明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责任目标,沿线3市14个区县征地拆迁工作按节点时间全面启动、快速推进、进展顺利。施工单位进场之前就开始了全线的控制工程量地工作,施工单位一进场就交付了30%的红线用地和需要的临时用地;3个月内完成交地50%。2015年4月份,公司请湖南省主管副省长又专门就确保实现6月底工作目标进行了现场督导,有力促进了征拆工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怀邵衡铁路红线内征地完成16800亩,红线内征地全部完成;红线内房屋拆迁完成90万平米,完成设计的98%;企事业单位等108宗个案拆迁全部完成评估审查程序,完成拆迁36宗,完成设计的41%。征地拆迁完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为全线落实开工标准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3.设计工作保障。一是加强设计供图进度。2014年4月份初步设计批复后,立即与铁四院签订了勘察设计合同和施工图供图协议,提前完成招标与铁二院签订了施工图审核合同。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设计供图工作超前谋划,狠抓落实。与设计单位铁四院、施工图审核单位铁二院就供图计划、审核流程加强组织、沟通、协调,2014年5月5日交付先行开工段施工图设计,2014年8月31日交付全线全部站前施工图,满足了施工图招标需要,满足了征地拆迁、开工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二是提高设计供图质量。运用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成果,指导设
―17―
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完善初步设计,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并按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抓好施工图设计。加强施工图审核和现场核对,审核共提出4707条审核意见,其中设计单位采纳3829条意见,减少了设计文件“差、错、漏、碰”,提高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为施工进场快速开工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强现场设计配合。制定了《怀邵衡铁路现场设计配合管理办法》,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照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组建勘察设计团队及施工现场配合机构,加强勘察设计和技术服务标准化管理。施工单位进场后,组织设计在施工交桩、技术交底、施工图完善、征拆配合、地质补勘、工法优化、变更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及时跟进,动态配合,满足了施工进度要求,从设计上保障了开工标准化的有序展开。
4.建设资金保障。公司将建设资金作为项目推进的重要保障,作为开工阶段重要工作,借助国家对铁路建设高度重视的大好形势,全力落实项目资金拼盘和资金到位。一是加强与铁总有关部门的联系汇报,确保路方建设资本金及时足额到位。截至目前,怀邵衡项目铁路方资本金累计到位51亿元,到位率100%。二是加强银企合作,确保债务性资金供应。为主动掌握筹融资工作的主动权,同时有效降低债务性成本,公司充分利用沪昆湖南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区域化建设管理规模效应,在报送可研文件前,就取得了四大国有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的项目贷款承诺函。可研文件批复后,立即着手开展获得各家银行的授信活动,―18―
确保了在项目正式开工前按可研文件批复的银行贷款额度及银行授信额度与各家银行签订了5年期以上基准利率下浮10%的固定资产长期贷款合同。2015年公司负责的计划内银行贷款资金15亿元已全部落实,完全可根据投资完成和实际工程进度及资金存量提款,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股东单位的协调,确保征拆资金按时到位。依托部省合作工作机制,公司专题向湖南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征拆资金问题,多次与省方股东单位共同协调省财政资金到位和多渠道融资。截至目前,省方累计向项目投入征拆资金28.5亿元,基本满足征拆进度需要。同时,公司还协调个别市县政府落实征拆调剂资金,保障征拆工作临时的资金需求。建设资金为有序推进开工标准化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怀邵衡铁路开工建设以来,我们通过严格落实开工标准化,有序推进了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通过落实开工标准化,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位、各方面条件管控到位,迅速形成全面施工能力,实现持续快速推进。根据当前的建设形势任务要求,我们按照加快推进来安排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截至8月底,年累完成投资52亿元(含娄邵代建并行段和征地拆迁),开累完成投资83亿元,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的投资进度计划。全线602个工点已开工570个工点,开工率达95%。路基土石方完成1779万方,占设计4423万方的40%。桥梁完成23879延米,占设计78647
―19―
延米的30%;其中,完成桩基14530根,为设计22335根的65%;完成承台880个,为设计2605个的33%;完成墩身583个,为设计2612个的22%。隧道完成23643成洞米,为设计87278成洞米的27%,隧道辅助坑道12处已贯通10处。全线站前工程综合完成34%,预计到年底站前工程综合完成将达到46%,工程进度全面超过施组执行要求。
二是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牢固树立“一次达标”的理念,以标准化管理作为确保安全质量的重要抓手。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参建各方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注重抓源头抓过程,质量安全稳定可控。怀邵衡质量检验批共计109493份,完成确认29164份,符合质量验收要求。第三方质量检测桥梁桩基检测1915根,Ⅰ类桩1882根,Ⅱ类桩33根,合格率100%;路基抗滑桩和CFG桩检测102根,其中Ⅰ类桩90根,Ⅱ类桩12根,合格率100%;隧道二衬检测2538成洞米,合格率100%。
三是提升了建设管理水平。专业化公司有利于开工标准化的落实。我们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和规模化效应,统一参建各方思想认识和管理行为,以落实开工标准化为载体,从源头上规范和加强了标准化管理控制,提升了人员素质,实现项目管理活动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化要求运转,促使各单位按照公司的标准化要求推进项目建设,提升了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项目管理工作的绩效。
―20―
四是夯实了标准化基础。通过落实开工标准化,源头打基础,极大促进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达标和现场四个支撑的落实,为下一步标准化管理巩固提高和持续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领导,怀邵衡铁路建设在落实开工标准化方面抓了一些工作,但整个项目标准化管理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现场会精神,按照卢副总经理的讲话要求,学习借鉴其他项目好的做法,进一步纵深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优质高效建设好怀邵衡铁路。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