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题目: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毕 业 论 文(设计)
——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X 类 型 XX 专 业 行政管理 层 次 XX 指导教师 XX 日 期 XX
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
摘要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我国政府无不面临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危机事件的威胁。每一个危机事件无不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的损失。面对灾难,政府危机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对于塑造媒体和公众的价值观、引导媒体和公众的正确舆论导向、满足公众知情权、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有效应对和处置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基于公共危机管理视域,以“H7N9型禽流感”事件作为实例,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公共危机,政府职能,信息公开,禽流感
目
录一、二、绪 论.........................................................1 公共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1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1
(二)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2
三、从“H7N9禽流感” 事件看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现状................2
(一)“H7N9禽流感”事件回顾.....................................2
(二)“H7N9禽流感”事件反映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3
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5
(一)增强政府官员及公民对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意识.................5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相关制度.........................5
(三)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体系...........................6
(四)维护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危机信息公开渠道...................6
五、结论...........................................................7 参考文献:............................................................7
一、绪
论
自2000年以来,各种类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如2001年美国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5年国际金融风暴等,这些惨重的灾难无不给各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国内而言,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席卷着我国大地,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给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2001年广西南丹矿难事故;2003年的“非典”危机(SARS);2005年的禽流感危机;2007年的北方雪灾;2008年的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危机、新疆七五事件;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等等,从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危机无处不在,人们时刻面临着危机事件的威胁,危机事件不仅影响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危机事件已经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2008年《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我国政府危机信息公开提供了依据。但从我国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瓮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暴露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危机信息公开中还存在着诸如地方政府缺乏危机信息公开意识、媒体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公众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地方政府如何保持危机信息公开,以及在危机信息畅通的情况下,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应对危机不仅已成为必要,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公共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关于政府信息的概念,学者们的观点有些相似。聂辰席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刘恒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颜海认为,政府信息是指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拥有的信息。陈富智认为,政府信息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所拥有的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内容。我国《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记录、保存的信息。
无论从行政过程还是实践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在整个危机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者们就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刘恒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主动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的人、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一种制度。聂辰席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纪新青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无条件向公众公开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以促进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本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不同于政务公开,虽然两者都强调政府部门应该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公开办事流程。但政府信息公开不仅强调政府要公开其行政事务,还强调政府要将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过程中所获取的行政信息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是一种权力层面的公开。
(二)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危机预防和识别能力
在危机情境下,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去收集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各种信息,并且在原有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哪些危机信息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以及可能给政府危机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对那些容易引发危机事件的潜在危机信息进行有效的防护,力求在短时间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不仅使危机事件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预防,还给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对于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舒缓公众的恐慌心理
公共危机在爆发的过程中,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公众迫切希望第一时间听到政府权威的声音。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告知准确的危机信息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大大地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公众无法从政府权威的渠道获取准确的危机信息,那么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就会严重误导公众视听,不仅使公众感到紧张,还不利于公共危机的有效解决。
3、有利于促进危机事件的快速应对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的处置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媒体将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处置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及时、准确地公布于众,不仅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还会促进危机事件的快速应对。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需要社会各界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公共危机。比如汶川大地震中,当政府将地震受灾情况通过主流媒体公布于众时,社会各界都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使灾区很快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三、从“H7N9禽流感” 事件看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现状
(一)“H7N9禽流感”事件回顾
今年3月底以来,“H7N9”成了网络热词、新闻焦点和民众关注的重点。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1、政府防控方案 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当日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报告制度。自4月4日起,在已报告确诊病例的省份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通知要求,一旦发现病例,要及时报告,并加强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情溯源、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政府采取的措施 2013年3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3月30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依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已按照相关预案和方案开展防控工作,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预检分诊工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相关疫点进行终末消毒,并储备必要的药品、器械,做好病例救治准备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根据疫情形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公众健康。上述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有关国家通报。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北京市流感发病已成下降趋势,从实验室监测情况来看并未发现有H7系列病原出现,根据卫生委昨天对人感染禽流感的通报,将于2013年4月1日起加强对该流感病原的监测,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而言,将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关注,一旦发现疑似该病毒感染者的患者须及时上报。
和十年前“非典”疫情相比,这一次我国政府的应对显得更为从容有序。通过准确的新闻发布,使公众及时获知了包括疫情未出现大规模扩散、尚未发现人传人证据、H7N9病毒不耐高温公众无需过度防范等多方面的信息。由于有了真实、准确、及时更新的疫情信息,公众对疫情表现出了相应的理解与淡定。事实证明,谣言止于公开,互信缘于透明。
(二)“H7N9禽流感”事件反映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和公众的公共信息公开意识不足
我国政府现如今对于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意识明显不足,对于民众往往是持隐满、压迫的态度。同时,民众对于自己的知情权也没有维护意识,对于政府的行为无有效的维权行为。政府一方面是从政府官员的角度出发,在现在的政府官员中,仍然有一部分人没有完全摒弃“官老爷”的思想和习气。虽然我国政府在大力倡导“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观念,但是,在现实状况中,许多政府官员还有就封建时代的官员形象,鱼肉百姓,不把百姓当成主体,不尊重民众的权利意识,而这种意识和思想往往是建立在政府官员自身狂妄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意识的代女性表现就是蔑视公众的智力,认为公众的教育水平以及判断能力都不适宜承担事实的真相,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这部分政府官员就认为,一旦公众面对公共危机的事件真相,将会引起更大大范围的社会集体恐慌。,由于我国在信息公开方面相应法律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公共危机信息的发布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随意隐满、压制、谎报,甚至处于对记得利益的考虑而以他们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特别处理。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缺乏尊重,对于相应的政府信息,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为了部门和个人私利,而对相应的信息进行隐满,欺骗公众,隐满事件的真相,行为方式极其恶劣,一切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不是社会和民众出发。
2、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存在问题
(1)尚未出台普遍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指导政府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能知道一般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是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同时也缺少了在公共危机爆发时期对特殊信息需要例外公开的相关规定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它与《政府信息公开法》仍不能相提并论。目前,就世界范围内而言,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以及保证其正常实施的配套的办法和法规,然而反观我国的现状,就事实而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仍旧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中。
(2)缺乏紧急状态法律中对危机信息公开的规定 当前,我国还缺乏-部完整意义上的《紧总状态法》,我国在紧急状态方面的空白,对于我国整体的安全来说足一个隐患。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其它法律对于危机的发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必须设定专门法律,清晰的规定行为人的权力和相应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每个违法行为都处于法律的制裁之下。用专门的法律规范政府包括社会团体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的权力与责任。如果缺乏专门的法律,就会导致行为者在公共危机信息报告、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责行为,但并不但没有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制裁,而且受到损失的广大民众更是救济无路,赔偿无门,同时,这样的一种现状更是无疑又赋予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信息公开方面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3、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完善 我国政府实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对一称,信息往往集中在某此部门,为这些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在发生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时,职能部门分割、地区消息封锁、信息相对集中、不对称性严重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和严重,对于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资源的互通、对流存在层层壁垒。正是由于信息资源在各职能部门缺乏共享,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又极其困难,所以不同部门在进行管理和决策时,行政效率往往因相关事件信息的滞后和不完整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决策的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属于高度单一化的管理,中央集权比较严重,层级比较多,当中央政策颁布实施后,往往出现失真的情况。而地方政府报送的信息也因层级过多,人员冗杂,导致了向上报送的信息不及时。尤其严重的有的地方政府出于本部门的利益,特别是在遇到公共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对地方利益的考虑,或者官员出于对个人既得利益的考虑,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甚至有意隐满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或者避重就轻,把重灾报成轻灾,把大难报成小难;或者选择拖延上报信息的时间。由于政府本身上下级之间缺乏合理有效、快速高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机制,当公共危机爆发时,相关机构对信息,尤其是公共危机信息的灵敏度和共享性都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水平和速度,而且吋常会由于层级节制过多,而出现信息误传和漏传。
4、政府网站在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中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服务度仅为22.6%。尽管很多政府门户网站都建立了信息公开的相关板块和栏目,何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这段特殊时间段内,政府网站上有关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内容却极其的单一和高度概括,大都是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事态进行一个大概的报道,很多具体的信息都模棱两可,令人难以捉摸,而至于那些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政府控制公共危机的方式手段等内容更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公开和公布,也没有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这一有利平台对民意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从而给广大的公众造成了现在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公开的感觉;虽然政府对某次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确实有公开,但公开的相关信息不全面、不具体;虽然政府对现有的互联网网络和门户网站都有利用,但利用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正是由于政府网站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以及信息更新过慢、常年无人问津等问题。影响了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发布的重要作用,甚至没有人会去在意政府网站上都公布了些什么,加剧了政府门户网站的“空心化”和“形式化”。
四、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一)增强政府官员及公民对公共危机信息公开的意识
政府官员对于信息公开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公布相应的相信,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消除民众对于危机事件的恐慌。因此,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的监督和督促,对于下级部门应当主动公布信息而未公布的现象,应当顺应民意要求,及时推动和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避免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负面情绪和揣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和骚动;另一方面,要在广大的地方政府及其政府官员中继续强化信息公开的正确理念,抛弃原有愚昧的信息公开观念,树立“公开是原则,保密是例外”的正确取向,明确既不能为了公开而公开,也不能擅自缩小公开的范围工作原则。在公共危机发生的特殊时期,要针对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有关信息不充分以及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公众普遍高度关注等特点,及时的通过新闻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及时向社会民众公布公共危机事件具体的情况,透明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一方面消除了民众对于公共危机的恐慌,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社会的帮助,减少国家解决危机发生后压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不安,相反的是,全国一心,共同援助汶川地区,行政全国上下,同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与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充分透明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相关制度 在判断出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后,相关部门应当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按照公共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险系数向社会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了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预警时应当采取多形式、多方位、立体式的通知形式,以加快和扩大预警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在最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事件的发生。通过及时、并且充分准确的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的公开,不仅能够安抚公众恐慌的情绪,还能够赢得公众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理解和支持,还能够有效防止行政应急权力的滥用,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进行危机公关,有效的提升政府的权威度和公信力。相反,如果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对不及时,并且没有公开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那么便给各种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政府部门在主观上给接下來的工作人为地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这样不仅不利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和解决,甚至会变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所以,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当秉着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态度,及时、准确、全面、充分、真实、客观地公丌与公共危机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正确引导大众舆论导向,以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公共危机事件在最短时间内的顺利解决。
(三)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危机信息发布体系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要遵循梯度原则。即:首先由政府最高层发布信息;其次是公共危机涉及的具体职能部门发布信息;然后是公共危机应对现场的总负责人发布信息;最后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发布信息。
根据信息发布梯度理论,我们认为,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公开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不同层次组织人员的不同工作内容和各自责任,充分发挥信息公开的稳定民心、赢得支持和教育公众的重要功能。
(1)政府最高层发布信息省长、市长等;分管副省长、副市长等;政府首席发言人危机爆发初期,事态不甚明朗之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政策层面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原则是:信息要真实,立场要一致。
(2)危机涉及的具体部门安监、环保、公安部门的负责人或其首席新闻发言人危机应对初期。
(3)危机应对现场的总负责人事故处理小组组长调查组组长等危机蔓延时期(危机应对的过程中)。
(4)专业技术人员发布信息安全监督员、消防人员、从事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等。恢复时期、结束时期或者是常规时期持续时间较长,作为危机预防和危机教育的一部分。
(四)维护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危机信息公开渠道
地方政府官员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网站在危机信息公开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定期接受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加强对地方政府网站的应用和维护,提升地方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地方政府官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进而完善地方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等。地方政府网站要时刻关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并根据公众的真实需求提供相关的信息,便于公众查看。尤其是危机发生时,地方政府网站更要起到为公众服务的作用,便于公众查看危机信息,做好危机防范和应对工作。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飞速发展,地方政府网站必须以分秒必争的观念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危机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当发生危机时,地方政府网站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抢占话语的主动权,充分的利用新兴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危机信息,告知公众危机事件的灾害程度、影响范围、最新发展情况,地方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公众的防范策略等,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号召公众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完成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公众通过查看地方政府网站,便可了解真实的危机信息,既避免了公众的恐慌,又使谣言不攻自破,有助于危机事件的快速化解。
五、结论
“危机”这个词孕育着绝地逢生的机会,然而其本身却又危险重重。如果能够确认识、妥善处置,危机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甚至危难会演变成加深政府与人民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契机。对政府而言,认真总结历史危难经验教训,努力将突发危难事件转变为机遇,积极改革及创新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从建立完善法律制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主动开拓信息传播途径、正确对待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以及加强政府及广大公民的知情权意识几个方面着手,以更加理智的心态对待突发事件管理中的信息公开,以更加细致、亲民的方式处置公众危机,从而全面化解公共危机,并且树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舜禹,王泽宇.地方政府机构编制信息公开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58-59.[2]徐晓明.社会组织监管信息公开中的政府供给机制问题研究[J].法治研究,2013,08:31-40.[3]曲丽.法治视角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责任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4]王轶.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合法权益之程序保障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8:16-17.[5]邢啸天.浅析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问题与完善[J].知识经济,2010,13:38.[6]白清礼.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评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8:41-44+95.[7]梁芙蓉.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中美档案利用服务比较探析[J].山西档案,2011,04:61-65.[8]刘可文,杨涵雯.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论析——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20.
第二篇:以A公司为例浅析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A公司为例浅析中小企业员工培训 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渐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增强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员工培训,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其知识技能水平与市场发展新动态保持同步。但我国很多企业员工培训效果不佳,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A公司为例,分析A公司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对策,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及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
1、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逐年加深,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能较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使得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但中小企业在物力、财力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在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同时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人力资源作为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对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但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先天不足,他们很难直接寻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中小企业可能会接受有潜力的人作为次优选项进入企业,并通过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改进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企业引进的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A公司员工培训现状
A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电探测与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中小企业,现有员工100人,具有芯片制造、电路设计、后部封装、系统装调及例行试验等全套设备及生产线。因为A公司产品研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特性,A公司必须保持一支稳定的高技术研发团队和高技能技术工人队伍。虽然A公司经过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但由于A公司缺乏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人员的流失,这些技术经验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A公司目前的员工培训比较单一,多以内部培训为主。每年初培训专员综合各部门领导意见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组织员工到会议室,由公司资深专家以课堂学习的方式讲授经验和教授技能,教授完成后由参加学习的员工填写一份培训记录,培训就算完成。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培训正确的认识
1.1、中小企业短视的培训观念
A公司的老板缺乏对培训长期的战略眼光,对培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很多时候,只要他听说某某公司因为做了什么培训,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他就会让人力资源部也组织一次那样的培训,短期内如果培训效果不明显,就又会对该培训产生怀疑,接着又取消该培训。当企业遇到问题时,A公司的老板就会要求人力资源部通过组织培训来解决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问题能否通过培训解决。
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不能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员工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收益,使得企业员工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这样员工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员工培训无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应急式工作。
1.2、中小企业培训投入不足
A公司的培训基本是内部培训,老板不愿意为培训多花一分钱,在培训上力求“不花钱,办好事”,所以A公司基本不会让员工参加外部培训。老板对培训考核优秀的员工没有过任何奖励,对内部培训老师也没有给过任何费用。员工参与培训不积极,培训老师讲课也不积极,如此恶性循环导致A公司的培训执行异常困难。
中小企业经营者常常视员工培训为多余的成本,对培训投入不够。中小企业因为自身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没有大企业那样对人才的吸
引力,难以给员工职业安全感,所以较难从外部招聘到高素质人才。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怀疑,只愿意招揽工作经验丰富的成熟员工,不重视年轻力量的培养,不愿意在培养人才上投资,不愿多给员工培训。
2、缺乏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
A公司的管理层对员工培训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培训哪些人都是管理层的主观判断,没有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随意性很大,所以制定的培训计划跟企业不匹配。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了解员工真正缺乏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了解培训对员工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所以培训难以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也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如果做的不好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对企业现状缺乏全面的认识,使培训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系统,就将导致培训人员选择不明确、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不具针对性、培训方法选择错误等系统性问题。
3、培训方式单一
例如,A公司的培训人员在具体实施培训时往往不是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而是采取最简单、最直接的课堂学习,仅是简单的把人员集中到会议室,找一个阅历较深的管理人员或者熟练技工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再简单做下培训记录,培训就算完成了。
中小企业的培训执行时常常采取这种填鸭式的传统培训方式,使员工感到厌烦,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忽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培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注重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没有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这都是企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4、轻视培训评估及培训激励
例如,A公司培训结束后仅有一个口头的采访,询问员工对培训是否满意,也不深究员工不满意的原因。培训做完后,培训记录立即存档,完全没有培训评估、跟踪反馈的环节。对于培训后表现优秀的员工也没有任何奖励措施。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评估的投入不够、测评方法单
一、内容不全面,多数的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评,没有深入到受训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企业无法了解培训的最终效果,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便于开展更进一步的培训工
作。有很多中小企业虽然重视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众多的培训机会,提高了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绩效,但是缺少对应的激励措施,员工感觉不到培训的益处,这对培训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三、强化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结合A公司案例,分析中小企业在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改进提出下列对策。1.培训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培训工作一定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考虑,从近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保障程度出发,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必须符合企业实际,能够解决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服务。培训工作主要着眼于企业现实绩效改进或未来所需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培训规划要对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清晰的认识,对各部门发展重点或某一层级发展计划有明确方向,对各岗位人员所需知识技能结构或岗位未来可预见的演变有合理预计,找出不足之处加以培训改善。2.加大培训的投入
中小企业应理解员工培训是一种投资手段,要把对培训的投入当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资力度。不要为了一时节省成本而忽略员工培训。也许不组织员工培训可以省下部分资金,但员工在使用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过程中,因操作不熟练造成的低效率、次品和废品,已经为培训的不得力付了钱,甚至更多。因为管理人员缺乏必要培训使他们对高效的管理技术陌生,决策技能不强,视野和判断狭隘,因此造成的错误决策,其损失远比组织员工培训要多得多。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把钱用到实处。
3.做好全面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的首要工作,如果该项工作不规范、不细致,会导致培训计划难以制定,使培训工作难以成为完整的系统,影响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应从企业层面、职位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分析,企业层的培训需求分析要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自身资源、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企业人员计划、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分析,准确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具体培训内容;职务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要对某一职务的任职要求和业绩指标进行评价,由
此得出该职务现任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拥有的技能与员工实际掌握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之间的差距,根据差距制定培训计划;个人层面的分析根据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结合员工的知识技能明确培训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培训需求分析还需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未来员工晋升所需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做好准确详实培训需求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培训, 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益。
4.选择科学的培训方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培训方法和技术的革新成为员工培训的重点。企业在员工培训中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课堂上课、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企业需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的的不同,结合培训方式的适用范围,充分地与培训师沟通,灵活地选择、确定培训方式。知识性强的课程宜采用集中授课、普通讲座、研讨、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操作性强的培训应多采用模拟练习、师傅带徒弟等模式。根据现代人时间零散的特点,通过互联网络在线学习已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培训时的优先选项,网络培训具有传统其他培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没有培训地点限制,时间分配更自由,培训内容选择范围更广更丰富,能极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5.全员参与、持续培训
员工培训需全员参加,通过培训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必须要使培训工作得到各方面各部门,尤其是普通员工的大力支持。企业培训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理解、信服和支持培训工作。全员参与是在保证员工适当休息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努力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员工认可培训是他们提升自我的途径。只有在员工的思想上进行了疏导,才能让员工从根本上接受培训,积极参加培训。
中小企业还需认识到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有的培训项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培训则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反映到员工工作绩效或企业经济效益上来,尤其是管理人员和员工观念的培训更是如此。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员培训的长期性和培训性,抛弃那种急功近利的员
工培训态度,坚持员工培训的长期性和连续性。6.加强培训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将帮助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某一培训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受训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提高是否真正来自培训本身,考量培训的效益,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与教训。企业可从四个方面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即学员反应、学习成果、工作行为和经营业绩。
反应层面的评估就是主要考察学员受训后的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后勤服务等的满意程度。学习层面的评估需了解受训者通过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工作行为的评估需衡量受训者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它比上述反应和学习层次上的评估更复杂更难操作。在这一层次的评估中,首先对受训员工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做出判断,然后分析这种变化是否因培训而来以及由培训导致的变化程度有多大。评估变量包括工作态度、行为的规范性、操作的熟练程度等。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一般是在受训员工返回工作岗位3-6个月后才进行。经营业绩的评估主要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即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该项评估属于综合评价,具体可以通过事故率、产品合格率、产量、销售量、成本、利润、离职率等指标来进行测定。
7、完善员工培训激励
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能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效预防优秀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中小企业需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奖励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给通过培训,工作绩效明显改善的员工给予加薪;建立专项培训奖励基金,对员工在参加培训以及培训技术、技能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奖励;在员工晋升时,优先考虑那些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成果的员工;评选学习明星、技术能手、创新能手等精神激励的形式。此外,还可以选派参加带有旅游性质的培训班、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或学位培训并报销学费,外出考察等。所有这些办法都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精神上产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其进一步参加培训学习的热情。
四、结语
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企业应真正重视起员工培训,目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还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一定要在现有培训基础上加以改进。从领导层开始至上而下肯定培训的重要性,从企业战略出发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科学的培训方法,加强培训评估,强调培训激励性,努力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让员工以较强的工作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力 陈岳:《中国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2期; 2.何伟,《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年9月,第6卷第3期; 3.刘丽君:《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交际》,2012年08期; 4.张梦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王丽静:《北京市中小企业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第11期。
第三篇: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讯员:周建伟)
五寨县位于管涔山北麓,晋西北八县的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号召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群众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农村道路从过去的“羊肠小道”逐步演变成了现今的“村村通”,农村道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活动日趋频繁,虽然农村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导致事故频发,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就我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五寨县农村道路管理现状
(一)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五寨县农村道路共有235公里,大多依山临崖、路窄坡陡、弯多弯急,道路蜿蜒盘旋,气候复杂多变,每逢雨季、雪季,道路湿滑,结冰严重,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二)路面通行环境差
“村村通”工程改造后的路面虽然较为平整,但是修建的通村路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路上进行改造,路面狭窄,会车困难,没有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行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弯道过多过急,陡坡较多,许多农村道路还是上个世纪的老路,根本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往来驾驶员提心吊胆,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道路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道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道路养护缺乏,导致由自然灾害损毁路面无法及时修补,日积月累,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三)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文化素质滞后,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加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家中,确实为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机动车的增长在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办理上户和申请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些村民随意乘坐农用车,或带“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摩托车、电瓶车迅猛增长
随着农民朋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摩托车、电瓶车以其轻便、快捷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购买摩托车、电瓶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特殊车辆”全部拥向路面,不但加大了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加大了事故隐患,不少骑行摩托车、电瓶车群众缺乏交通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骑行技术不过关,上路行驶不考虑来往车辆,大多数交通事故起因是由于躲避不及而酿成的。
(五)警力不足,农村道路管理“失控”
五寨县农村道路点多线长,然而警力有限,装备更是落后,加之近年来车辆急剧增多,路面管理工作任务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处于“失控”状态,这给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每逢秋季,因村民农用车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往往归咎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全县现有警力139人,具备执法资格民警31人,未授衔工勤25人,交通协管员83人,需要承担车辆管理、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疏堵保畅等相对重要的管理任务,民警就是24小时不休息,也很难做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勤人员、交通协管员虽然弥补了工作上的“缺口”,但是他们不具备执法主体,往往只能执勤不能执法,警力不足从实质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农村地区警力覆盖更是无从谈起。
(六)农村安全宣传相对薄弱
宣传教育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警力、物力、财力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安全宣传工作匮乏,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知晓率低,遵法、守法意识甚是淡薄,接受安全教育机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隐患油然而生。
二、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一)增加警力编制,落实经费保障。根据辖区农村到道路管辖里程及其特点,增加警力编制,逐步解决农村道路路面管理“失控”的局面,实现路面“零管控”。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将交通协管员逐步消化,将优秀的、工作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协管员通过人社局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在解决警力不足的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上有盼头、有动力,有成效。
(二)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全民普法内容,各乡、村要以创建交通安全示范乡、村为载体,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流动点,利用宣传牌、宣传橱窗、宣传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普及交通法规知识,培养文明交通行为。
(三)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寻求农村道路管理新模式。一是与驻地乡镇联系,聘请村支部书记为本村交通协管员,利用乡镇组织支部书记开会的机会,借会待训,请回中队培训,乡镇年终把农村交通安全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乡村交通协管员及时获取农村道路交通信息,负责本村及附近发生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时,协助中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救助伤员;三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村,认真排查辖区人、车基本情况,摸排辖区无牌车辆,无证驾驶员,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无证驾驶人员培训领证,第一时间记录和反映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和道路隐患情况,说服教育本辖区道路违法当事人;四是在赶集会、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路段劝说群众不要乘坐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安全无保障车辆,教育广大农村司乘人员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纠正和制止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对于不听从劝告者,及时通报中队进行查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四)坚持走交通管理社会化的路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联动管理机制,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为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各部门对交通秩序齐抓共管。落实机动车源头管理行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交通安全责任属地化,切实把交通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发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安监部门、交通运输、派出所及农机等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五)由政府部门出资,加大对农村道路改造。针对农村道路安全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要督促公路、交通部门加大道路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安全隐患点段治理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尽量减少急弯,在弯道路段拓宽路面,增设警示标志,提升路面交通通行能力。拿出一部分财力,重点放在农村道路基础养护上,由村委会制定实施办法,由村民自行养护,创建农村安全畅通大道。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大局,做好农村道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将该项工作作为长期的一项任务来抓,让农村道路交通发展逐步与城市交通相协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进行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安交管部门要将肩上的担子挑起来,也要挑稳当,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战、锐意进取的精神,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农村道路管理特点,抓住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与处罚并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谐、有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农村电商在陕西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快,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470亿元,同比增长59%,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入引爆期。然而,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有其特殊性和内在要求,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一、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电商理念存在误区
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广大农民和多数企业管理者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匮乏,尚未充分意识到抢占网络零售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电子商务突破传统交易的制约因素、提高经济效率等优势认识不足。
认识存在误区。2014年以前,中央和国务院没有安排农村电商工作,陕西农村电商徘徊不前;去年以来,在从上到下都在抓电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出现从徘徊不前忽然转向贪功冒进现象,好多地方大干快上。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想明白怎么干,硬着头皮干;有的地方妄图短期内就将电商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违背了经济规律,很有可能形成一批烂尾工程。
(2)缺乏统筹规划
部门各自为政。农村电商线长面广,商务部门一家难以有效统筹各个部门的资源项目,于是出现各个部门纷纷上马的情形,各自为政较多,协同不足,到了基层政策出现散乱。同时,由于农村电商被视为最后的蓝海,各大电商企业加速“跑马圈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各个电商“水火不容”的迹象,让人忧心。
产品缺乏策划。陕西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有好的农产品,但缺乏包装策划。例如陕西苹果很有特色,产量也很大,但内部却有多个地域品牌各自为战,需要运用以一带多的运营模式,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带活整个陕西苹果产业。
标准体系不健全。陕西没有制定农产品统一收购标准,农民没有按照标准来培育农产品,这样不利于收购和出售,也不便于在网络上打造陕西自己的农特产品品牌。
(3)物流仓储建设滞后
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因农产品经营主体大多分散在农村,虽然靠近原材料基地,但配送难度较大。目前陕西物流配送网络一般只延伸到县城,部分地区可达乡镇,大多数乡镇没有物流公司,对于绝大部分处在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要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物流配送成本高。因保鲜、防破损要求,土特产品包装费用大,加之物流运输服务费偏高,导致农村电商单店存活率低。据调查,同样重量的农产品从陕西农村区县到上海的物流费用是上海到陕西区县的两倍还多。尽管物流市场竞争使得2015年陕西各区县物流价格下降不少,但仍然比省会城市西安高,每公斤比西安高出1-2元。
物流冷链仓储设施配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仓储设施配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损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纠纷。
(4)运营人才资金匮乏
电商技术支持不足。陕西农业市场主体现有管理团队知识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经营主体虽然也开办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上营销能力不强,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给予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不高,难以招来电商专业人才。目前陕西各区县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人员月基本工资低,农村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
网店运营成本高。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以企业对消费者、个人对个人模式为主,经营利润较低,而网店开办成本较高,成为一些农业市场主体进入电子商务渠道的拦路虎。据估算,在“天猫”开设一个专卖店铺,其中保证金、每年管理费、租用仓储设施费用、雇请人员费用、网络费用等需20余万元。
(5)电子商务基础条件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目前,陕西农村网络主要是中国电信,比较单一。在关中地区,农村网络村村通已基本形成,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在陕北、陕南等边远山区,尚没有网络设施,更多的农产品仍然依赖传统交易模式,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效益减少。
农村电商缺少自建平台。当前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农村电商流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些平台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地方政府或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时候也容易受制于人。一些农村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将当地农副产品加以整合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山阳县仿照浙江遂昌的“赶街”模式,以大秦岭为品牌号召力,建立陕西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平台--“逛街网”,引导全国消费者在自建平台上购买陕西的农特产品,但当前影响力还有限。
(6)电商扶贫任重道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66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陕西占到了50个,约为1/10。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精准扶贫的手段,陕西电子商务扶贫任重而道远。
二、对策建议
(1)积极宣传推广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电子商务专题宣传推广方案,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宣传政策趋势,普及基础知识,播报发展动态,全面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形成人人熟知电子商务、户户发展电子商务的生动局面。
加大应用培训。加大农村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电子商务应用培训,提升其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地制宜,依托行业企业开展特色生态产品、特色旅游品牌等推广营销。加强发展电子商务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团体的宣传力度和媒体曝光度,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突出群众参与。让互联网界流行的“参与感”概念在农村电商的进程中必须从群众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开始。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总体处于平台主导的阶段,农村的精英调动了一些,但普通农民还没有广泛动起来。电商进村,一方面“工业品下乡”,帮农民买放心便宜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卖定西,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基层服务点建设,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回到农村,但还需要动员起更多的农民成为“电商一族”,能熟练地买,更能在网上卖。
(2)注重规划策划
聚焦资源合力。陕西农村电商物流资源分散,需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建立乡、村一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聚集技术、人力、设施、产品等资源合力,由商务中心统一为农产品代言、销售,降低农村电商经营成本;并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的营销模式,打破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运营商划区、划片分割的垄断壁垒,降低农村电商网络经营成本,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突出品牌战略。目前陕西农村的网络销售以模仿性设计居多,产品多通过厂家直接来出售,同质化现象严重,需要突出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创新驱动。陕西农村电商需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引导个体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品种和质量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和专注上,“人优我专,人优我精”;做法上,“人优我新,人优我转”。二是培育精品。陕西地方政府应根据“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积极培育一批像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等有竞争力的骨干品牌,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三是提高品牌意识。不仅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个体知名品牌,而且要积极打造集体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
(3)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构建因地制宜的物流配送体系。陕西农村要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等项目为契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主要由邮政等公司承担,结合乡镇服务站点建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全冷链物流,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整合快递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支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物流中心。针对在农村一次性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到人到户的物流体系设想在目前都难以实现,对现有的农村客运、公路交通、仓储、县域散货运输、邮政物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以县城现有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为基础,组建县、镇、村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中心。县城物流中心负责城区、镇区的货物集中与分散;镇级物流中心负责村级货物集中和分散;村级零售店负责自然村商品收集和分散,打通商品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个大数据平台高效协同,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让“菜鸟”的努力希望在陕西农村能有突破。
(4)落实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当前陕西多地凸显的人才瓶颈已经制约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把人才引进和培育放在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是建立体系。要将人才需求纳入已有的人才政策体系中来,进一步完善政策。二是多渠道培养。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有条件的协会,可以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三是注重引进来。积极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为农村和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电商人才。
完善人才配套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后续服务与产业配套体系,建立电商创业从店铺装修、摄影美工、写好宝贝详情、电商客服、推广营销、数据分析、后台管理、仓储物流等全环节的培养体系
(5)强化电子商务基础条件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要加快实现宽带在农村的全覆盖,确保农村群众能及时、方便地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查询、发布、交易等等,为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网路保障,要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优惠的接入费率和更高的接入速率。此外,要完善网络支付和金融体系,构建信用和认证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陕西农村电商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农村电商平台建设。陕西农村电商平台要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体、资源共享、专业服务、农民受益”的模式建设,根据农业产业特点,解决目前农业存在的龙头企业少、品牌认知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政府、企业、协会等主体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展示推广企业产业和农特产品,为买家和供应商打造一个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平台,缩短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陕西农副产品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6)电商精准扶贫的“五化”
信息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省级财政甚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逐步加大农村通信、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优先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贫困地区农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跨境贸易”是农村电商“三部曲”,“农产品进城”是农村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实现脱贫的关键一步。建立城乡物资交换闭环,缩短城乡居民距离,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产品“买难卖贵”局面,缩短城乡收入差距鸿沟。
乡土化-深挖居民“乡土”情结。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陕西人,宣传陕西的农产品,并在网上推介、售卖陕西农产品,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呵护农民的创业热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知识文化的农村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商务管理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农村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品牌化-强化农产品品牌。建立具有标示性的品牌,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企业在市场对接、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中的作用,生态化-推进农村电商生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保护农村传统、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第五篇: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讯员:周建伟)
五寨县位于管涔山北麓,晋西北八县的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号召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群众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农村道路从过去的“羊肠小道”逐步演变成了现今的“村村通”,农村道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活动日趋频繁,虽然农村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导致事故频发,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就我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五寨县农村道路管理现状
(一)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五寨县农村道路共有235公里,大多依山临崖、路窄坡陡、弯多弯急,道路蜿蜒盘旋,气候复杂多变,每逢雨季、雪季,道路湿滑,结冰严重,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二)路面通行环境差
“村村通”工程改造后的路面虽然较为平整,但是修建的通村路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路上进行改造,路面狭窄,会车困难,没有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行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弯道过多过急,陡坡较多,许多农村道路还是上个世纪的老路,根本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往来驾驶员提心吊胆,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道
路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道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道路养护缺乏,导致由自然灾害损毁路面无法及时修补,日积月累,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三)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文化素质滞后,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加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家中,确实为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机动车的增长在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办理上户和申请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些村民随意乘坐农用车,或带“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摩托车、电瓶车迅猛增长
随着农民朋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摩托车、电瓶车以其轻便、快捷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购买摩托车、电瓶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特殊车辆”全部拥向路面,不但加大了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加大了事故隐患,不少骑行摩托车、电瓶车群众缺乏交通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骑行技术不过关,上路行驶不考虑来往车辆,大多数交通事故起因是由于躲避不及而酿成的。
(五)警力不足,农村道路管理“失控”
五寨县农村道路点多线长,然而警力有限,装备更是落后,加之近年来车辆急剧增多,路面管理工作任务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
作往往处于“失控”状态,这给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每逢秋季,因村民农用车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往往归咎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全县现有警力139人,具备执法资格民警31人,未授衔工勤25人,交通协管员83人,需要承担车辆管理、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疏堵保畅等相对重要的管理任务,民警就是24小时不休息,也很难做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勤人员、交通协管员虽然弥补了工作上的“缺口”,但是他们不具备执法主体,往往只能执勤不能执法,警力不足从实质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农村地区警力覆盖更是无从谈起。
(六)农村安全宣传相对薄弱
宣传教育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警力、物力、财力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安全宣传工作匮乏,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知晓率低,遵法、守法意识甚是淡薄,接受安全教育机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隐患油然而生。
二、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一)增加警力编制,落实经费保障。根据辖区农村到道路管辖里程及其特点,增加警力编制,逐步解决农村道路路面管理“失控”的局面,实现路面“零管控”。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将交通协管员逐步消化,将优秀的、工作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协管员通过人社局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在解决警力不足的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上有盼头、有动力,有成效。
(二)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全民普法内容,各乡、村要以创建交通安全示范乡、村为
载体,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流动点,利用宣传牌、宣传橱窗、宣传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普及交通法规知识,培养文明交通行为。
(三)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寻求农村道路管理新模式。一是与驻地乡镇联系,聘请村支部书记为本村交通协管员,利用乡镇组织支部书记开会的机会,借会待训,请回中队培训,乡镇年终把农村交通安全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乡村交通协管员及时获取农村道路交通信息,负责本村及附近发生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时,协助中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救助伤员;三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村,认真排查辖区人、车基本情况,摸排辖区无牌车辆,无证驾驶员,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无证驾驶人员培训领证,第一时间记录和反映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和道路隐患情况,说服教育本辖区道路违法当事人;四是在赶集会、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路段劝说群众不要乘坐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安全无保障车辆,教育广大农村司乘人员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纠正和制止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对于不听从劝告者,及时通报中队进行查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四)坚持走交通管理社会化的路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联动管理机制,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为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各
部门对交通秩序齐抓共管。落实机动车源头管理行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交通安全责任属地化,切实把交通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发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安监部门、交通运输、派出所及农机等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五)由政府部门出资,加大对农村道路改造。针对农村道路安全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要督促公路、交通部门加大道路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安全隐患点段治理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尽量减少急弯,在弯道路段拓宽路面,增设警示标志,提升路面交通通行能力。拿出一部分财力,重点放在农村道路基础养护上,由村委会制定实施办法,由村民自行养护,创建农村安全畅通大道。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大局,做好农村道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将该项工作作为长期的一项任务来抓,让农村道路交通发展逐步与城市交通相协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进行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安交管部门要将肩上的担子挑起来,也要挑稳当,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战、锐意进取的精神,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农村道路管理特点,抓住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与处罚并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谐、有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