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 筛选信息(一)——局部信息筛选整合学案
学案38 筛选信息(一)
——局部信息筛选整合
学案目标 掌握做局部信息筛选整合题的方法技巧。
所谓信息是指文章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一种认识、发现和感受,也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信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阅读文章要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信息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思想情感的语句。③文章中的标题、过渡句、文后的注释等等。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山东卷的命题重点,三道题中占了两道。从命题实践看,这两道题是从局部和全文两个角度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所谓局部信息筛选题,具有以下特点:
①筛选标准明确、具体。
②重要信息筛选的区域相对较小。③重在判断重要信息的正误。
④筛选的内容主要围绕论述类文本的观点与材料、文意概括展开的。具体的筛选内容和题型如下:
(1)易混重要概念辨析的信息筛选判断。(2)观点与论据关系的信息筛选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就是把握观点和论据的关系。观点往往出现在引材料、举例子的前后,或者出现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中。围绕观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角度)论证的,或者列举了哪些材料支撑观点的。试题往往给出观点,要求判断支撑它的材料信息的正或误。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考试,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选士的文化标准。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材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的,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连为一体,这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科举制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能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与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打破了血缘关系、门第、财产和特权等先赋因素的限制,主要以个人才学作为取舍标准,注重后天学习的作用,更具有客观性和平等特征。在追求考试公平的过程中,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推行糊名、誊录、锁院、复试等防弊措施,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为科举制的长期延续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为适应特定时期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从隋唐开始,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兴办官学,开科选士。与设立官学、私学及吸收汉族封建文化相呼应,科举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科举制具有文化整合功能的论据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B.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C.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发展演变。D.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3)结论与原因、条件关系的信息筛选判断
这一点是第(2)点的具体和深化。题干给出结论,筛选出原因或条件的重要信息来。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多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当代“乡土叙事”确实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观念性的批判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更加个人化的“乡愁”式的乡土记忆被更强大的家国叙事覆盖。用点形象化的说法,就是当代“乡土叙事”已经被现代性占据,因为自重已经太重,结果是载不动一点“乡愁”。尽管我们一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更趋向于个人化叙事,但在乡土叙事这一点上,家国叙事还是占据上风。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乡土文学”在现代之初,显得更单纯或质朴些;而当今的“乡土叙事”则要厚实复杂得多。这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是存在一种差异,只是表明了文学的现代性发展至今所发生的深刻变异。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变为50年代、70年代的“农村题材”,继而变为90年代的“乡土叙事”,由此可看出中国20世纪文学中现代性的流变轨迹。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2.下列不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A.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不再是古代单向度的怀乡。B.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土叙事”中,看不到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
C.当代“乡土叙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已经被现代性占据,载不动一点“乡愁”。D.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乡土叙事”而无“乡土文学”并不能说明当代的“乡土叙事”就不如现代之初的“乡土文学”。
(4)归纳、概括文意的信息判断
对内容要点的理解、归纳也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你是否能筛选出重点句、中心句,能否把分散在多处的要点整合起来。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辞,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哪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达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来源:《中国书画》 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读名著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听课记录: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是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从全文看,这一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C.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D.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2.下列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C.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D.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3.下列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B.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C.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D.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做筛选局部重要信息题的技巧
技巧一:准确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选择题中,只有这道局部信息筛选题的审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题干既是筛选的标准,又是确定筛选范围的依据。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必须认真审读题干,以明确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技巧二:注意语言标志
读文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阅读时,首先给文章的段落标上序号,以便答题时能根据题目中提到的“某一段”迅速找到这一段。其次,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不妨给它们打上着重号),这些语言标志如下:
词语方面,关联词语诸如“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副词有“同时”“另外”“还”“也”,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表示顺序的词语有“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
“这是其一”“其二”,这些词语往往是列举理由或事实的;举例性的词语有“例如”“如”,表明这些词的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解说性的词语有“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概括性的词语有“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句子方面,主要是注意那些能揭示文章(或段落)主旨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开头句,各段的首括句,篇末(或段末)的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
另外还有标点符号,分号——表示前后是并列关系(意思相对或相反),冒号——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破折号——解释的作用。
技巧三:检验法
如果初步选好了答案,尚不放心,那么可以用检验法。
如筛选论点与论据关系的信息选项,可以用论据证明观点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成立,则是正确的;否则,错误。如筛选结论与原因、条件关系的信息选项,则可用加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来检验。关系成立,则正确;反之则错。
听课记录: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 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型,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 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 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学案38 筛选信息(一)知识整合 演练体悟
1.C [该项是结果、影响,非论据。] 2.D [该项属对题干中的结论的理解分析,非“原因”项。] 3.D [A项因果倒置;B项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C项扩大了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 重点突破
1.C [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语“从全文看”。从全文看,第二段谈“名著需要重读”,第三段谈怎样“重读”。第一段也应该从“名著重读”的角度立意。列举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概述其成就,目的在于表明这些作品值得反复品味。] 2.D [分析不恰当。原文是说“„„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而D项的表述去掉了其中“鲜活”二字,语意大变。“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还“重读”什么呢?] 3.B [仔细对照第三段相关文句可知本题其余各项正确。与B项相关的原文是“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丝毫未论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巩固提升
1.D [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2.A [表明“鼎”是一种传国重器。] 3.B [A.原文是“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后来“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C.不是因“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而“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无因果关系。D.造型没有“象征意义”。]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二篇:就业信息筛选原则
求职者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打电话、跑会场、托亲访友,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有用的职位信息,他们南下北上,不停地奔波。他们坚信,一个人掌握有用的就业讯息越多,就越有可能选择到切合自身的工作职位。但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信息数量大、范围广和时效快的现实。具体针对一项特定的职业而言,它就包含大量的相关信息,比如单位性质、工作内容、每月收入、福利措施、工作地点、人际气氛、上班时间、考核方式、培训机会、升迁发展和领导方式等等内容。有关诸如国家、地方针对毕业生制定的就业方针、政策和法规也是如此的庞杂。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仅仅是择业工作的第一步,收集的信息越多,机会就越多。但是对这些大量的相关讯息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筛选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后一项工作处理好了,有用的信息才会对一个人的求职活动真正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信息进行筛选时应当遵循求真、求新和求专的原则。
求真就是要了解信息的真实程度。外界的信息可谓真假难辨,有的求职信息纯粹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有的信息则仅仅是单位出于一种宣传的目的,而非真心实意的想录用新人,这样的招聘广告含有大量的水分;有的则是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非法机构发布的具有欺骗性、欺诈性的聘用信息,它们常通过收取报名费、中介费和面试费等达到骗取学生钱财的目的。由于信息的虚假常会导致求职者的决策失误,给就业工作带来多方面的麻烦和损失。因此,求职者一定要对那些值得怀疑、可信度低的用人信息多加以了解、考察、分析和核实,及早将虚假性或欺骗性的信息排除在外。
求新就是要求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要具有时效性。一般而言,就业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越是新近发布的信息,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这对于单位招聘计划、相关就业政策等尤其如此。过时的信息、政策常会干扰或误导当事人的求职活动。因此,对求职者来说,及时拥有新的职位信息,或许就多了一份胜算的把握。
求专就是要有的放矢,缩小范围,从所有接触的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有限信息。就业信息并非数量越多对一个人的求职进程越有益处。因为人们接触的信息往往同时包括有高相关的、低相关的、无关的以及错误的几类。如果无关或错误的信息过多的话,它们就反而会成为就业决策中的负担和额外的干扰源,对合理决策的作出会造成消极影响。毕业生应当格外关注那些与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能力和特长相符的职位讯息,因为它们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成为自己未来职业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一份职位招聘广告来说,真实性、有效性和适合性只是评判其使用价值的一般原则,好的用人信息还应当包括以下诸方面的具体要素:
单位情况的简单介绍。包括单位名称、性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单位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远景规划;在本行业中的实力或排名等。单位的整体发展状况为应聘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环境。对应聘人员的具体要求。这包括了对当事人思想政治、人品修养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要求;对年龄、身高、体重、相貌和体力之类生理内容的要求;对学历、专业方向、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的要求;有的单位还可能对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和气质等心理特点提出要求。
招聘职位情况的介绍。包括了所设立职位的收入福利、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发展前途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方面的信息与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能够吸引他们关注的目光。毕竟,现在对该职位感兴趣的毕业生说不一定就会成为该单位未来的正式员工。
通过过滤这一程序,广而杂的就业信息就只剩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要发挥它们的价值,求职者就需要立即行动,及时使用这些财富,及时向用人单位发出反馈,以免坐失良机。
对就业信息要提高警惕
1.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进行判断,警惕虚假信息和“就业骗局”。现在市场上经常出现试用期陷阱、收费陷阱、传销陷阱、非法中介陷阱等等。应对各种陷阱,毕业生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明确的择业目标,使整个就业过程有条不紊,避免虚假信息乘虚而入;其次在求职过程中要把握正规渠道求职、实地考察单位、“不付钱”等原则,尽可能降低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2.要注意个人资料的隐私保密。现在好多高校毕业生都通过网络找工作,但有些专业人才网络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容易出现违法招聘。毕业生应该进入信誉度高的招聘会和专业人才网站应聘,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要对自己的一些个人数据做必要的保留。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及时、广泛地掌握和了解就业信息,并具有鉴别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毕业生确定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正确地选择就业单位。因此,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者要想使学生顺利就业、择业,就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把握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广泛地搜集各种就业信息,并能够鉴别真伪,使之为己所用,避开信息带来的各种误区,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整合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整合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知识梳理
“信息”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阐述或传达的读者未知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文章中介绍的最新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的观点等。具体内容如下: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认真筛选,抓住主要信息,把握本质特征。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的相关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题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次留主,通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是指把筛选出来的有用的语言材料按题干要求进行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
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一时能够对照试题中的材料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从文章语言材料中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的描述。方法技巧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设计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主要内容要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如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的指向至关重要。明确提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里需要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干扰项时常用的方法:
1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的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2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的含义变化;3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4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5在拼凑原文某些与居室,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
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
第四篇:秘书信息工作:信息的筛选
(一)学习目标
能运用信息筛选的方法,对原始信息资料进行选留,能选留出信息含量大、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二)运用信息筛选的方法进行信息筛选
1.信息筛选的步骤
在信息筛选过程中,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搞好信息材料的鉴别、判断;二是认真选择信息材料;三是对不完全的信息材料进行修正、增补,进行精加工。
2.信息筛选的方法
信息的筛选实际上是对原始信息资料的选留过程。对原始信息资料的选留一般分为两种:一定实用选留,这是根据当前的需要选留信息;二是入藏选留,这是作为日常的信息工作而进行的一般意义的选留。前者要求信息有深度,并适合当前需要;后者要求信息有广度,并具有长期利用价值。因此,公关信息筛选既要考虑急用之需,选留含量大、有价值的信息,又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到信息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及未来的潜在需要,选取留有保存价值的信息。
信息筛选的方法通常有:
(1)查重法。即剔除内容重复的信息,选留有用信息,以减少其他信息工作环节的无效劳动。当然这种方法也并非一味重复,如果需要,也可以保存一部分重要的信息资料复本,以供一定情况下的多人使用。
(2)时序法。即按时间顺序对公关信息资料进行取舍。在同一内容的情况下,较新的信息资料选留,较旧的则剔除。这样可以使选留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更有价值,特别是对于来自文献中的信息资料,更需选择时间最近的予以留存。
(3)类比法。即将同类型的信息进行比较,哪能个信息量大,哪个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问题,则选留下来;反之,则剔除。当然有的虽然信息量并不很大,或者反映事物本质也并不深刻的信息资料,可能作为主要信息资料的重要补充内容,或对公共关系工作有启发作用,也应予选留,不能一概剔除。
(4)专家评估法。即对某些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信息,公关信息人员一时难以确定其取舍问题,可以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结合本组织当前与长远的需要综合考虑选留和剔除问题。
(5)老化规律法。这主要是针对文献信息资料而言的,文献学认为,文献的使用价值随时间而逐渐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参考价值,这就是老化规律。一般来说,文献的利用率第一年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呈等级分布状态,文献的老化情况在文献学中一般用半衰期来表示。所谓半衰期,即指某学科目前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的一半是在近期内多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表的。一般地说,半衰期越长,说明老化速度越慢;半衰期越短,说明老化速度越快。文献信息资料的筛选应对其行文年代及本学科文献老化的半衰期两方面进行考察,以便确定取舍。
(三)相应知识
信息工作的简要程序:
信息工作一般由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反馈、开发与利用六个程序组成。其中每个程序又可细分为几个环节,相互连接,密不可分,形成完整的有序的信息工作流程。
信息工作的收集包括信息源开发及信息搜集等基础工作,是一个广泛搜集、汇总原始信息的过程。信息工作的整理是对原始信息进行选择判断,综合分析和加工整理等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原始通俗读物转化为易于观察、传输、分析的形式,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便于为领导决策和经营管理服务。信息按程序存贮后,便完成了变原始信息为有用信息;变单一信息为综合信息;变无序信息为有序信息;变低层次信息为高层次信息。变零散信息为系统信息的过程。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充分发挥现已掌握的信息的作用,体现信息的价值。这就需要多渠道地传递信息;建立各项制度保障信息接收情况能及时得到反馈,实现信息管理的自身封闭。最后,在上述有效信息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信息,使信息不断地增值,发挥更大的效能,最终达到服务于决策,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作效率这一根本目的。
(四)注意事项和要求
信息筛选是信息处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信息筛选对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掌握信息筛选的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和新颖。
准确。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准确就是要真实、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信息工作人员在筛选时,一定要严格把好准确关,重点审核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信息的内容是否根据有关方针、政策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住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内容有无虚构,有无夸大或缩小,甚至弄虚作假。
3.人名、地名、单位及有关数据是否准确。
及时。这是由信息时效性的特征决定的。由于社会动态发展变化快,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对此十分关注。信息工作人员在筛选时,一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要延误,二是要注意反映事态发展的时间上的连续性。
完整。一篇完整的信息材料,对所涉及的问题或事件的性质、处理方案、发展趋势等都要交待清楚。信息工作人员在注意“完整”方面,应考虑以下四点:
1.是否有潜在的因素暂时未表露;
2.充分利用反映事物发展阶段性的信息,切忌片面强调完整而坐失良机;
3.有无只报喜不报忧或多报喜少报忧的问题;
4.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反映某一问题的信息,避免片面性。
新颖。是指信息中所反映的问题或提出的观点有新意。比较有新意的信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上级领导、同级领导有新意。如有指导意义的讲话精神;
2.本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不同阶层、特别是理论界思想界人士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涉及面较大的社会新动态;
4.知名人士和各界群众提出的有价值的新建议;
5.行之有效的经验等等。
除上述四项原则外,信息筛选要注意重大信息的选择。重大信息是指关系全局的重要信息。政策性、思想性、动态性的建设性和破坏性较强的信息。信息人员要密切注意:
1.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的制定以及贯彻落实情况;
2.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发展的重大成果及突发事件;
3.本单位的思想、经营情况等的动态信息;
4.管理危机的隐患及其征兆等等。
信息人员要能够在筛选过程中敏锐地发现重大信息,为领导的预测提供可靠性的保证。
第五篇:7 项目信息的筛选
项目信息的筛选
现如今的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压力之大,其所争焦点不外乎各种信息的收集,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招标评标清标工作人员、评委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得到的早晚就直接决定了一个工程项目的中标与否。在这些信息当中,最重要的是项目建设立项、业主单位正在筹建当中的工程项目信息最为关键和重要,因为这些项目一般离招投标阶段还有一段时间,给我们做一些工作留有相当的余地。
针对现在低迷的工程建设市场,结合公司经营开发战略和我们多年的经营开发经验,浅谈一些我们在工程信息采集、筛选方面注意的几点:
1、摸清工程项目名称、规模,主要工程量、结构物形式、计划采用何种评标办法。
2、该项目的业主机构成立没有、业主主要领导是从哪个单位抽调的、具体主管招标事务的部门科室领导、业主上级主管部门等具体情况都要搞清楚,涉及到的具体人员我们要想方设法建立一定的联系沟通,如果我们和业主关系确实到位,我们应当建议业主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邀请招标或设定门槛的招标,力争利润最大化。
3、资金到位情况,现在的工程项目资金一般是国家部委拨付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地方自筹一部分,这三部分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地方自筹这一块,资金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资金不好的项目坚决不能参与。
4、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知道了项目设计单位,我们就可以提早下手,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设计院的工作,设计上、概算上都可以做文章,基本上把项目二次经营工作提前做了。
5、对于那些包中标,马上就可以签合同,说业主给留的标等等信息一定要慎重,经过实践经验考证,没有一个是靠谱的,跟踪这些信息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合理低价法评标办法
一、分值构成:
投标报价:100分 其他因素分值:0.5分 商务、施组为通过式
二、评标基准价计算方法:
评标基准价的计算:
在开标现场,招标人将当场计算并宣布评标基准价。(1)投标报价的确定:投标报价=投标函文字报价(2)评标基准价计算的上限值G2的确定: 各标段的评标基准价计算的上限值G2=G1×X1; G1:投标截止时间前公布的投标控制价上限价;
X1:开标现场从0.96、0.97、0.98之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值。如投标人投标报价高于本标段的G2,则其投标报价将不再参与理论成本价、评标基准价的计算。
(3)理论成本价C的计算: 理论成本价C=(0.5×G2+0.5×A)×Z C:该标段理论成本价(如投标人投标报价小于本标段的C,则其投标报价将不再参与评标基准价的计算);
A:除按“投标人须知”有关规定开标现场被宣布为废标的投标报价之外,该标段所有不高于G2的有效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Z:成本系数(Z=0.85+X1-1)。
(4)评标基准价的确定:
各标段评标基准价=【X2×G2+(1-X2)×B】×X3 X2:开标现场从0.3、0.35、0.4之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值。B:除按“投标人须知”有关规定开标现场被宣布为废标的投标报价之外,该标段所有不高于G2且不低于理论成本价C的有效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
X3:开标现场从0.99、0.98、0.97之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数值.X1、X2、X3仅抽取一次,为所有标段计算评标基准价时统一使用。上述三类系数(X1、X2、X3)具体值在开标现场由投标人代表随机抽取,投标人代表由公证人员现场抽取确定.三、投标报价的偏差率计算公式: 偏差率=100%×(投标人投标报价-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
四、投标报价得分计算公式:
总分:100分
投标报价得分计算公式示例:
(1)如果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评标基准价,则投标报价得分=100-偏差率×100×E1;
(2)如果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评标基准价,则投标报价得分=100+偏差率×100×E2。
其中:E1是投标报价每高于评标基准价一个百分点的扣分值、E2是投标报价每低于评标基准价一个百分点的扣分值,评分分值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三位“四舍五入”。招标人可依据招
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E1、E2,但E1应大于E2。
五、其他因素分值:
-0.3~0.5分
按照各个投标单位在各个省份公路在建项目从业单位信用评价结果来确定具体分值:
AA级信用等级从业单位,加0.5分、A级信用等级从业单位,加0.3分、B级信用等级从业单位,不加也不减、C级信用等级从业单位,减0.3分。
评标委员会对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文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按得分由高到低顺序初步推荐中标候选人,但投标报价低于其成本的除外。综合评分相等时以投标报价低的优先,投标报价也相等的,招标人按照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投标人优先确定第一中标候选人。同时取得本项目多个合同段第一中标候选人的投标人,最多只能被授予一个合同段。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一、评标办法:、招标人对报名的投标人随机确定标段,发售含合理定价清单的招标文件,随机确定入围投标人,由评标委员会对入围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推荐中标候选人。
二、评审标准:
1、评标委员会对已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依次进行评审,如第一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文件通过审查,则第二、第三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不再审查,以此类推。评标结束后由评标委员会出具评标报告,推荐中标候选人。
2、当入围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均未通过评标委员会的审查时,评标委员会应当出具评标报告,说明没有通过的原因。招标人应在原标段余下的投标人中再组织摇号,重新确定第一、第二、第三共三家入围投标人,以此类推,若剩下的投标人仅剩2家时,则摇号确定第一、第二入围投标人,仅剩1家时,直接入围。所有投标人均不符合条件,则另行组织招标。
邀请招标、随机摇号评标办法
通过形式评审与响应性评审且投标报价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才有资格参加摇号,招标人将在摇号前宣布通过形式评审与响应性评审且投标报价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并将其按顺序编号球,将所有“号球”放入摇号箱内,在纪检监察人员、公证人员、业主代表及所有投标人共在监督下进行摇球,并当场公布摇球结果。
按标段顺序开标及定标,投标人可以对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标段进行投标,但最多只能中一个标段,即在A标段确定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单位自动放弃参加B标段的摇号机会。每个标段摇球三次,按球号代表单位依次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第二中标候选人、第三中标候选人,招标人应当确定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除非中标人放弃中标、或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招标文件规定的应当提交履约担保(含低价风险担保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第二中标候选人因同样原因不能签订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第三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以此类推。出现下列特殊情况,经请示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重新招标:
1、所有投标文件均未通过形式评审与响应性评审;
2、上述中标人及中标候选人均不能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