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10: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从提出,雏形到成熟历经十年,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建委机关业务处和依法成立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站(办)建筑市场秩序日常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审批一体网格化执法机制,并逐步指导在全成都市19个区(市)县建设系统推广应用,设想拓展建立全域建设系统联动执法体系。建设系统内部联动执法机制的建立,是我委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的一次突破。它理顺了管理机制,实现了职能部门力量整合统管、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行政执法协调联动,形成上下联动、问题联处、执法联动的市场秩序监管联动局面,强化了建设主管部门的权威性,有利于发挥各工作实施部门的主动性和建委业务处室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同时着力解决建设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三多三少”,即“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处罚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的问题。现就我委在联动执法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体会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成都建设监察联动执法机制探索

(一)联动机制追溯

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创立始于2002年建设监察队伍的成立。据查,成都市建委法定职责范围内的行政执法依据共74部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可对363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支队成立前,对成都市建设基本程序、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及建筑市场的规范等行政职能的行使是由市建委职能处和依法成立代行行政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承担,行政执法各行其职分散实施,年行政处罚案件数都不足100件,监察力度不足,监督覆盖面明显不够,行政相对人故意规避法律、法规的管理的行为不能有效得到遏制,行政执法威慑力和合力不足。鉴于刚刚成立的专业执法队伍人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成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设工地点多、面广、线长和建设周期长等因素,提出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委内联动执法构思。经多次调研论证,2002年9月,市建委出台《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实施行政处罚工作规程》明确市建委内部由一个机构(建设监察支队)实施行政处罚权即推行集中行政处罚,自此正式启动委内联动行政执法模式。

(二)联动执法构架

市建委机关各业务处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适用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的,应当统一移交建设监察支队调查取证。基本做法是:建委机关各业务处室、各职能部门和建设工程报建“一站式”服务窗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旦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后,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人员现场取证、发出调通知书,责令限期到支队调查处理并及时将涉嫌违法行为的相关资料报送对口业务处移交支队;属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类违法行为的,在案件移交支队的同时停止受理、办理与该项目有关的一切审批手续申请,待违法行为当事人接受支队调查处理后,凭支队《建设执法工作联系单》告知查处情况后再恢复办理相关手续,使行政审批、现场管理、行政处罚形成一个封闭链。

二、联动执法机制的具体实践

(一)联动执法机制运行情况分析

以上图表已直观地反映了9年来市建委推行联动执法机制的实际效果,展现了联动执法各参与部门、单位围绕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政府和建委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构建和谐成都执法活动的轨迹;也可从案件数量、类型走向反映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实施和2007年成都市建委实施行政审批的工作程序集中行政审批权,进一步推动了联动执法对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类案件的查处。目前,联动执法机制已拓展到对基本建设程序监督管理等所有行政执法,联动执法已涉及委内所有职能处室和依法代行行政职责的各站、办。

(二)推动联动执法机制执法效能的保障措施

建立沟通机制。为确保联动执法的执法效率、质量和效果,我委不断规范联动执法,部门之间定期进行业务沟通,召开联席会议,组织专题培训。如规范执法程序、工作流程、文书使用与填制、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幅度和当事人拒不履行其义务联动措施等。

建立台账制度。一是移交案件的登记台账,强化“一站式”出入口管理,确保了执法信息的上下对接,快速流转,清楚每一个案件的走向轨迹,动态监管案件主办负责制的查处情况。二是案件查处的分析台账,定期归集支队各类案件查处情况,监控行政处罚的履行情况和执法人员的办案情况。三是行政处罚的缴款台账,定期与行政处罚罚款缴款入库银行对帐,做到罚缴分离账目清楚,强化行政处罚罚款催缴,实现每年罚款缴款率都在97%以上。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一是用制度规范、统一执法行为。制定《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实施行政处罚工作规程》、《成都市建设委员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成都市建设委员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成都市建设委员会一般违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和《成都市建设委员会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二是健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运作的内部监督程序,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合法性审核制度,落实重大和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案件实行特殊案审制,采用统一标底的计算标准,根据案件类别分类限制自由裁量权等等。规范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实施,保证了同类性质案件在同一时期处罚的相对一致,有效净化了执法环境,拒绝权力寻租,“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执法理念得到真正体现。

执法信息网络化建设。2009年全市建设监察队伍全部使用了《成都市建设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行政执法办公自动化管理。执法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了内部、外部信息对接和执法人员素质提升,提高了执法效率和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强化了执法行为监督手段。目前,市建委正在建立和实施全市全域建设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执法动态信息也将纳入其中,全域建设联动执法机制将进一步加强、深化。

完善执法信息反馈制度。一是联动执法内部移交案件信息反馈制度。一方面,案件移交每一个案件都附注有案情信息描述和行政处罚建议,利于支队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的掌握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度行使;另一方面,支队定期反馈移交案件的查处信息,反映监管措施执行情况。同时建立建委行政执法联席会,通报信息、研究措施、制定目标和统一步骤,增强联动执法合力效果。二是投诉案件一一有回复。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如支队承担的日常监管职责的群众对夜间施工扰民问题的诉求可通过电话、网络和信件多个渠道快捷地得到受理。每天22时至次日6时安排有专人、专车、专用电话,受理投诉、现场处臵和限时回复投诉。做到件件投诉有结果、有回复。三是对重大和复杂案件在建委集体研判前专业执法部门在充分调查、研讨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做好案件案情信息交底,提出明确的行政处罚建议和法律法规依据。四是及时上报执法中发现的可能出现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监管缺位和市民的强烈诉求等信息,定期对年度执法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总结,形成系列执法专项报告,供建委决策参考。

三、联动执法的效果实例

(一)整合资源,人少办大事

2004年是我市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关键年,为高效完成建设工地扬尘整治行政执法工作我市顺利通过创模国家技术核查,建委组织建筑施工工地现场以“扬尘”整治为重点的联合执法行动,成立了8个扬尘检查小组,实行扬尘处罚日报制,开通24小时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投诉热线,集中整治建设工地“制尘”问题。对48个存在突出问题的市政建设项目的158家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对122个项目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不良行为扣分、公示、记录,进行了处罚。仅9至11月共对85家责任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占全年总处罚量的54%。有效地震慑和遏制了建设工地扬尘污染行为,保证了我市创模迎检阶段性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联动执法为推动成都市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促进建设监督管理措施的提升找到了切入点

2003年建委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证前核查制,安排支队切入基本建设程序违规行为的监察。要求支队对照申请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条件要求,赴工程现场侧重对施工场地、施工企业资质、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等进行证前核查。对因故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延期的工程和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工程进行批准前的现场复核。发现有违规动工建设行为的直接立案查处,从而避免了一些管理漏洞。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工作由审批转变为备案,给施工图审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建委开始实施季度抽查审核制,当年1~3季度市建委共对197家勘察、设计单位违反强条的情况进行了通报,责令其中27家的35个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违反强条3条以上的责任单位到支队接受调查处理。经调查核实对33个项目的责任主体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施工图未经审查擅自施工的7个,存在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较突出问题的26个。

2005年,武侯区“8.12”事故及7-10月全市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生产事故接连发生,市建委加大了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监察力度,一方面要求安监站通过日常的安全检察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引入了市场准入机制,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实施停止投标资格的行政处罚。从10月开始,陆续对22家施工企业予以了停止投标资格1-3个月的行政处罚。此项举措,提高了对施工单位的震慑力,促进了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联动执法为各参与整体联动、联合执法的单位建立了建筑市场秩序监管的威性,体现了价值,实现双赢

我建委联动执法模式率先在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上试行,2003年逐步开始从严查处建设工地扬尘污染、违章作业、安全隐患、违规使用袋装水泥和违章使用实心粘土砖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联合执法。由于联合执法活动的开展,各执法机构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作费大增。2003年起至2007年市财政局按年度根据支队对各参与单位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勘查取证实际工作量统计,如实从支队的业务经费中单独安排、划拨各参与单位补贴其业务经费的不足,其中2007年市安监站一次曾最多获得50万元的额外经费补贴。联动执法整合了各部门的资源优势,提高了执法效能。行政处罚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秩序的日常监管和集中行政审批的把关,工程现场监督执法人员也有了严格把关、公正、公平执法的有力武器。联动执法机制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促进了对建设项目超面积部分的相关规费核实、补缴、追缴工作。配合委机关和委领导对因开发项目违规、质量问题引发的群体投诉、上访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的“包案”机制,及时妥善处臵了如“罗兰小镇”、“金房央座”、“天一大厦”“东立国际”、“澳龙”、“锦都四期”等问题工程,确保了社会稳定。将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市建委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的一部分,行政审批、行业的评优或报批先进及企业资质年检、资质增项、升级和招投标库资格预审等相关部门均要查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有行政处罚或逃避行政处罚问题的不良记录。委机关2006年根据支队从2006年已实施行政处罚的516件案件中分类统计建筑市场主体在违反程序、质量安全、施工现场的明细和累计次数,对其中建筑市场主体违规前20名企业实施警示告知,发出《警示告知书》,全市通报。

(四)联动执法进一步推动了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 市建设监察支队逐步健全和完善了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主办负责制,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案卷办理质量,强化队伍建设和廉政教育。自支队成立以来,每年均实现投诉受理处理率100%、交办案查处率100%、行政处罚案件办结率97%、行政处罚罚款缴款率97%,结案归档率100%。9年多来,已累计实施行政处罚5300余件(无简易处罚程序案件和当场收缴罚款的案例),累计已上交国库行政处罚罚款逾9千万元。到目前为止,支队建议并实施的5400余件一般程序类案件没有一件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未发现一起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现象,无粗暴执法行为投诉,无一起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监察支队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和执法成果得到了建委各部门的认可,也受到了行政处罚相对人的支持和表扬,达到执法行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执法监察联动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蒙城县国土资源执法联动机制建设

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规范城乡用地管理秩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建立了执法监察联动机制,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开展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2007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几套班子成员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工作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人事变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局,从县纪检委、国土局、住建委、公安局、法院、房产局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目前共有14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整治“两违”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整治“两违”工作。自2007年至今,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整治“两违”专项工作会议(县电视台直播),对全县整治“两违”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加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在百忙之中对整治“两违”工作进行调研,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提出明确工作要求,精心部署整治“两违”工作。

2、严查典型案件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县整治“两违”办公室依据领导交办、日常督查、信访举报等渠道,认真梳理“两违”典型案件线索,把“小产权房”开发、国家公职人员参与“两违”和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等案件作为查处重点,选准案件查处突破口,按照“既处理人、又处理事”的原则,严肃查办典型案件,坚决惩治到位。几年来,通过查处一批在全县较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3、加大拆违力度

通过县整治“两违”办公室的协调、监督,各乡镇积极发挥“属地管理”职责,会同县国土局、县住建委、县城市执法局、县公安局等单位,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将拆除违法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在坚决控制现行违法建设的同时,拆除了一批严重影响规划、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违法建设,有力地震慑了“两违”违法行为,收到了强烈的社会效果。

4、强化日常监管

为及时掌握全县“两违”动态信息,自2012年10月份开始,对各乡镇在建新建房屋信息、整治“两违”工作开展等情况实行周报告,以表格形式于每周五报送至县整治“两违”办公室。县整治“两违”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为

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县整治“两违”办公室成立督查督办小组,对各乡镇报送的周信息随机抽查或定点督查,每季度对全县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查,通过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同时对领导批转的案件进行查办或跟踪督办,整治“两违”取得了明显实效。

5、严格责任追究

为完善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责任制度,规范责任追究行为。2009年7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蒙城县查处城市规划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乡镇政府是整治“两违”的主体,强化了“属地管理”的责任,量化了对整治“两违”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标准等,对土地建设的规范执法、强化监管起到了“亮剑”效应。

通过近年来整治“两违”工作的开展,一些涉地典型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一批违法建设被依法拆除,整治“两违”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动,土地建设秩序得到不断规范,长效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二、建立国土与检察联络办公制度

为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完善国土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构建职务预防体系。2009年4月,县国土局与县检察院联合成立了县检察院驻国土局联络员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局,两单位分别指派一名分管领导协调联

络员办公室工作,各派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联络员办公室具体工作。县检察院在县国土局设立联络员办公室,在全市实属首次,是联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的有益尝试。一是联络员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移交等工作制度,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查办案件相互配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国土资源管理领域职务犯罪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联络员办公室每年联合县纪委在全系统开展一次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知识专题培训,针对国土资源系统的职权和易发案件的薄弱环节,结合近年来查办的案件实例,认真分析发案原因,阐述预防职务犯罪和党风廉政建设新策略,引导干部职工深入了解职务犯罪预防知识,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权力观,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廉洁自律的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是针对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易滋生腐败问题,联络员办公室对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土地征迁、国土资源审批、国土执法等工作,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对参与重点工作的股室、基层站所工作人员,采取签订承诺书、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预防,并经常性有针对地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警示、及时纠正、及时处理。

联络员办公室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国土资源执法环境,为安全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篇:大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

“大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主要做法:以“整合资源抓源头、服务民生谋发展、综合治理保稳定、化解矛盾促和谐”为目标,建立了区、街镇和居村委工作站三级组织架构;整合了职能部门、各街镇所属管理力量36360人,构建了多方联动模式;统筹了社区服务和街面巡管力量,开展社区和街面网格化巡管工作,形成小区与街面网格化全覆盖管理;整合服务资源,开通“962000”民生热线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建议,建立了统一受理、集中指挥、协调联动的工作规范;平战结合,实现了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有机统一;建立覆盖全区、联通共享的社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向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公开大联动信息,建立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互动平台,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

实践成效:一是实践创新产生的思想变化。各单位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逐步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从“被动坐等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从“就事论事”向“系统解决”转变。二是管理创新带来的成效变化。一些群众投诉和反映民生难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两年共受理各类案事件388185件,办结373811件,办结率达96.3%,地区环境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三是机制创新形成的制度性变

化。从各自为政到职能融合,管理力量有效整合,提升了行政管理效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强化社会前端管理,由行政执法为主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平战结合,立足于城市日常管理,做好应急处置基础工作,实现了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机统一,形成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畅通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建立了内部考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拓展社会管理创新内涵,将依法行政工作规程、廉政风险监控、安全生产等内容融入大联动机制;完善了基层组织管理网络,延伸了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触角。

社会影响:两年多来,大联动机制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领导、部委领导,以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93个考察团、4694人次到访参观。央视、人民网、新华网、解放日报、东视、上视、大公报等境内外媒体,曾报道过闵行区以大联动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XXX等单位,已经将大联动机制作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培训的教学案例。目前,本市和外地不少地方已经借鉴应用大联动机制。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也必将成为财务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或“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注册资本金50亿元,目前拥有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5家区域分公司和20家省级业务部,员工800余人,经营范围涵盖资金结算、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债券承销、证券投资以及财务顾问等。中国电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始终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之中。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电财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公司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国电财信息化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其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体系:一体化平台就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就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信息管控等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信息网络形成了公司光纤专线和备份链路的广域专网,规范和统一了网络出口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了公司总部、25家分支机构以及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互连。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了生产数据中心和测试培训中心,使得业务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级容灾。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实现与国网系统的数据级联。全面实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集成,实现了业务间流程协同作业,人力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门户级集成。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典型设计建设了企业门户,实现了分公司虚拟门户、即时通讯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了审计系统、办公系统、内部网站等多种应用系统集成和单点登陆。

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技术策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应用大集中和综合管理系统的部署大集中。核心业务系统是支撑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的生产系统,覆盖中国电财25家分支机构,涵盖了业务运营、客户服务以及财务管理三大应用,实现了公司业务“在线运营、在线管理、在线监控”的目标,全年通过系统处理集团资金结算量超过10万亿元。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建设,构建企业集团到14家商业银行的统一资金结算通道,搭建了集团统一高效的“资金池”,有力支撑集团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与集团化运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积极推进ERP系统实施,在国网金融平台首家完成试点上线及单轨验收,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和人资、财务两个专业基础应用,实现SAP与核心业务系统、财务管控系统应用集成,初步实现“人财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积极推进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系统的推广实施,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首批试点或推广应用单位。

在信息保障体系方面,中国电财针对不同的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建设方针和原则,并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在制定完成中国电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示范评审,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中国电财SG-ERP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思路。建立了符合ISO20000国际运维标准、覆盖全公司范围的“两级三线”信息运维体系,有力保障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金融行业特征和中国电财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确定了“以统一管理为龙头,集中建设与优质服务为两翼”的信息化管理管控模式。遵循“立足财务公司特征、遵循国网相关要求、借鉴商业银行标准”的建设原则,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方案、定措施的“四定”工作方法,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体系建设。按照“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的原则,着力解决信息化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技术和重大问题,依赖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组织和资金资源保障进行技术研究的构建。按照“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关键技术、发动业务部门、培养运维团队”的策略,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形成了层次鲜明、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银监会、财务公司协会等上级单位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国资委央企首批信息化示范工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荣誉,连续4年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初步建立了一套“安全稳定、架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集团资金管理与财务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支撑财务公司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金融机构,中国电财具有独特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在金融行业的具体体现,就是要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中国电财的业务运营具有典型的金融行业特征,业务主要围绕结算、信贷和中间业务开展,服务对象限于国家电网公司及成员单位。同时作为集团的直属单位,在内部管理、组织人事、行政和审计等方面,要遵循和执行集团统一的管理要求。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电财通过公司总部、分公司和省级业务部三级机构,直接服务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向电网企业提供资金结算、信贷,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有力的提高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效益和资金管理效率。作为财务公司,中国电财要适应符合行业监管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融资和资金管理支持,支持电网建设,成为连接集团和银行的纽带和桥梁。

面临内外部环境要求,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初期,中国电财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要求,结合公司金融行业特征,提出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六大信息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明确了信息化发展思路:一是按照“业务应用一体化、应用部署集中化”的架构策略,自主建设应用系统;二是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司总部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支撑日常业务的有序开展;三是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并重,通过集中建设、分级服务的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下的高水平的客户服务。

中国电财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总体技术框架下,采取自主建设与达标贯标两条路线并行的技术策略,最终要建设一个既符合集团统一要求又有财务公司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回顾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主要分为“支撑、协同、融合”三个阶段。

(一)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

以业务数据大集中和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为标志,实现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撑。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需求管理机制,且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把握不足和配合不够,主要以信息部门为主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大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系统建设工作,取得以下成果。

业务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电财主要开展了业务运营系统的建设工作。业务运营系统(CPFBOS)是中国电财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重点内容,主要依据金融行业特征,借鉴先进金融企业成果,采取自主建设的方式,以满足公司业务需求。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建设四个平台,体现四个原则,实现三个在线”。四个平台即支撑核心业务数据中心的基础信息平台、运营客户服务系统的客户服务平台、进行统一业务管理的业务运营平台和进行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管理决策平台。2006年,中国电财自主建设了业务运营系统项目一期工程,信息化对业务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2007年,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全部机构应用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从“应用大集中”到“当日日结”到“跨机构业务”的三大步跨越,以“数据大集中”为模式的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5年,建立了覆盖全公司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公司总部与所有分支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公司集中式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公司“互连互通、分级管理、统一出口、安全可靠”基础网络平台,构建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二)业务环境建设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

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为指引,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协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工作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上取得了一致、企业内部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业务需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从以支撑业务运营向整合业务渠道转变,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将公司信息化建设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在一体化平台方面,公司信息网络、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应用集成全面实现,企业门户投入试运行。在应用系统方面,不断提升和优化业务运营系统,深入开展技术架构优化工作,搭建了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SOA系统架构,增强了对业务拓展、客户差异化服务等需求的支持能力;以需求管理办法为抓手,建立业务需求窗口期、业务需求评审会等工作机制,提升需求管理水平。推进资金结算系统并纳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环节,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协同办公、企业门户、人力资源、审计管理、纪检监察等系统的上线应用,实现了信息化对公司各类综合业务的全覆盖。在保障体系方面,信息化管控体系得到加强,监控中心三期完成,完成运维体系详细设计,建立了过渡期业务系统运维模式;信息安防体系、技术研究、人才队伍、评价研究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规范体系得到全面加强。在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通过信息化SG186示范单位测评并通过竣工验收。

(三)信息全面整合阶段,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

以企业信息架构管控为抓手,实现业务与信息化的融合。经过多年建设,中国电财信息化实现了重要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上线,但原有信息化建设管理方式缺乏统一企业架构约束,尤其是涉及到跨专业、跨部门、跨机构的业务需求,容易出现“局部功能最优,整体效率下降”的情况,导致需求不稳定、系统功能重复开发等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管理向架构管控与项目群管理转变,主要做法如下。

坚持架构引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架构管控要求,有效融合公司发展战略,协同推进公司企业级流程架构设计。构建全面和完整的企业级架构蓝图,形成以统一企业架构为依据、以项目可研为前提、以项目储备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管控体系,抓住项目可研、概要设计与架构遵从测试“三个关键点”,确保信息化项目对整体架构的遵从,从全局高度实现对信息化企业架构的管控。实现业务驱动。经过多年信息化实践,业务部门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管理实践基础,具备了实现专业归口项目管理的条件。以业务为主导,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项目管理方式,发挥业务部门在专业和资源上的优势,实现具体项目管理工作从信息部门主导向业务部门主导转变。确保技术支撑。信息技术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项目群管理,确保各信息化项目有效服务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充分运用架构管控手段,确保各项目推进方向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确保项目群各项目的协调发展,对整体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和协调,确保各信息化项目关键路径的有序衔接与高度协同,确保信息系统之间接口标准的规范统一与高效集成。

三、信息化建设经验与体会

信息化本质上是管理变革,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定位,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确保信息化取得成效,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是明确方向定位。坚持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中国电财信息化始终坚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不断适应公司各阶段战略目标,提出各阶段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不断进行滚动修订。满足行业监管标准。高度重视信息系统风险,对照银监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要求,开展信息系统评价,公司将信息系统风险纳入公司经营风险统一管理;落实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要求,完善公司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按照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要求,聘请国家安全权威认证机构对公司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安全评测认证。满足集团主管标准。深入开展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并达到先进行列;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达标贯标。

二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是指信息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过程;系统建设与安全运维并重,特别是数据大集中,集中了数据,也集中和放大力风险,所以在系统建设和安全运行发生冲突时,要确保安全第一;信息安全的关键在预防,要做好安全规划和有效的防范计划;做好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是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和同行成功经验,发挥专业咨询公司的技术优势,包括借鉴银行体系架购和系统设计思想;引入专业咨询机构,业务系统需求分析引入毕博咨询,业务系统项目监理所引入IBM公司;在业务系统项目建设前,走访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等财务公司,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探索科学有效方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尊重规律,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需求-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验收-推广应用-评估-效益分析-持续优化);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如引入高水平监理,实施项目质量和过程控制;组织开展安全测评和认证,提升系统品质和客户信任度;关键阶段组织集中攻坚,短期内度过问题井喷期等。三是信息化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是领导重视、业务配合、认识到位、方法科学、组织有序。没有领导层的重视,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财物资源,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纸空谈,没有广泛的员工参与,就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业务流程规范。规范化是信息化的前提,企业战略、业务和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业务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架构,只有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才能转变稳定系统需求、系统功能,信息化才能推动业务管理跨越式发展。推进管理变革。信息化推广应用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但实施变革过程中会有一定时期的动荡过程。特别是大型应用系统上线前,都应该进行主动的变革管理,同时,信息技术部门应该积极改善和优化系统,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正确认识、主动适应。

第五篇: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实践与探索

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主 创 人:陈忠德 蒋志伟

主要参与人:韩德荣 马大雄 刘 榕 朱颂伟

蒋东耀 钱国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全国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现有职工6万余人,主要生产桑塔纳、别克系列轿车、上海牌大客车和拖拉机、幸福牌摩托车等整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并从事资产经营。集团2000年轿车产量25.1万辆,销量25.05万辆,比去年同比增长8%,市场占有率41.8%。实现销售收入8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利润6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上海汽车工业既面临着机遇,又将接受挑战。为了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集团内全面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旨在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降本增效、提高竞争能力。

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运用行政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能,督促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正确履行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是以改善采购管理为目的,学习推广国际上先进科学的采购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融入精益采购思想,以缩短集团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集团整体采购管理水 1平。经过二年多的实践和探索,集团采购管理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采购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采购成本明显下降,现代企业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必要性

1、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由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各大汽车生产厂商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都形成批量规模,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空,集团主导产品桑车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0万辆以上,但几年来市场销量一直在23万辆左右徘徊。二是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加入WTO后将形成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轿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逐年降低必将对集团的主导产品桑塔纳、别克轿车,以及零部件造成巨大的冲击。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集中反应之一就是价格竞争,价格直接受产品制造成本的影响,而产品制造成本又与采购成本密切相关。集团所属企业采购费用每年近400亿,采购成本一般都要占企业总成本的60%左右,有的单位甚至高达80%,假如集团采购费用下降1个百分点,全年采购费用就能下降4个亿。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采购管理对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和效果是其他降本工作所难以替代的,而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则是加强采购管理,降本增效的一个有效抓手。

2、采购管理滞后

近年来,集团下属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一 些企业采购管理方面改善不多,缺少研究和创新,与国际先进的采购管理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如:供应商管理不科学。零部件的外购(协)采购近几年虽然进行了多次整顿,但一些单位的外协、外购的供应商点广面散等问题依然存在,也没有建立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队伍,对供应商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采购价格信息不及时。面对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变化多端的情况,企业还没有建立快速反应的价格信息管理系统;采购管理制度不严密。一些单位缺少科学的采购程序,使采购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不能相互监督,容易造成“暗箱操作”使企业资产流失,并引发违法犯罪的经济案件。1999年,集团下属一个企业的三产经理,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损害企业利益,恶意串通供应商加价采购钢材,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数百万元,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巨额损失。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改善采购管理,全面加强采购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

二、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有利条件

集团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有以下二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从集团内部看,一是集团与下属企业有着资产纽带关系,无论是集团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还是中外双方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集团作为投资主体,依法对投资到企业的资产及其经营状况享有监管权。二是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的领导干部和中外合资公司的中方领导干部都是集团聘任或委派的,他们在经营国有资产过程中必须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义务,并接受集团严格的监督和全面的考核,集团对 他们享有任免奖惩权。三是集团内企业大多数都是以桑车和别克轿车产品为纽带、以整车厂为龙头拉动生产经营的特点,使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管理要求,管理要求的同一性正是集团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基础。四是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作用已被各企业认识,其工作方法已被大家所掌握,效能监察已经成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外部条件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短缺,可供挑选的商品不多,无法进行比价采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类商品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竞争状态,这就为企业采购提供了充分的挑选余地,使企业能在更大的范围内采购到质优、价廉、服务好的商品,这是我们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外部条件。

三、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具体实践

1、整体推进采购管理效能监察

所谓整体推进,就是集团对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开展、统一检查、统一考核。集团所属各企业都要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为了整体推进取得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集团党委和行政领导明确把采购管理效能监察作为集团一项重要工作,由集团党委副书记和分管采购工作的行政副总裁全面负责。党政领导对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和要求,年初专题召开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动员大会,党政领导亲自到会作动员、部署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党政领导还经常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进行具体指导。各单位还成立了由分管经理(厂长)和纪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

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集团监察室始终与经济运行部、财务部等有关业务部门一起研究工作、制定计划、下厂检查,将推广先进的采购管理方法、加强资金控制、以及对采购管理人员监督制约等方面的管理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体优势,既发挥了监察部门监督约束作用,又发挥了业务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从而加大了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力度。

三是强化过程控制。为了确保效能监察各项工作得到落实,我们通过召开专题汇报会、到重点企业进行检查等办法,进行指导、检查、督办,发现一些单位好的做法及时总结并组织交流,以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当效能监察阶段性工作完成后,我们制作各种统计表进行统计,及时掌握各单位改善管理的进度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的信息,并认真分析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准备。

2、以合资企业管理方法为示范

(1)确立示范典型。改革开放以来,集团先后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合作,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目前,已建立了42家中外合资企业。这些合作伙伴除了带来先进的技术之外,更多是带来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方法,这些无形资产是集团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在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时,提出把学习借鉴和创新结合起来,把国外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逐步建成具有集团特色的采购管理方法。通过调研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采购过程控制”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全球采购”等成功的采购管理经验作为典型,向各企业推广学习,形成示范效应,使先进的管理资源为业内企业共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业务培训。采购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施效能监察工作前,我们首先请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有关领导和主管采购业务的负责人专门准备了培训材料,组织系统内的厂长、经理、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详细讲解“采购过程控制”和“全球采购”方法。2000年1月,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全球采购研讨会》,各单位厂长、经理、采购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由美国通用大学和通用公司的教授、专家对“全球采购”进行讲解,共同研讨“全球采购”的理论与实践。同年5月,集团经济运行部会同上汽培训中心编写了《精益采购》教材,举办了两期培训班,这些培训和研讨活动为搞好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构筑具有集团特色的采购管理模式

学习先进的采购理念和方法,博采国内外先进采购管理之众长,结合集团的实际从集团要建设成为全球性公司的高起点出发,从体制、制度、机制等方面构筑具有集团特色的采购管理模式。经过共同 学习研究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改进要求:

(1)建立采购委员会。建立采购委员会由集体讨论决定解决重大采购事项,使采购事项做到公开、公正。采购委员会是企业决定采购事项的权威组织,采购委员会由厂长(经理)或者分管厂长(经理)负责,其成员由采购、技术质量、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采购委员会有规定的工作职责,对各管理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也明确了分级分权的管理权限,即: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付款、仓库保管、质量检验等管理权实行分部门管理,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对每个采购人员的权限也进行限定,使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改变过去由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的弊端。

(2)实行集中采购。所谓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办公用品、劳防用品等所有物品,都必须集中到一个部门对外采购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采购可以精简采购人员、减少仓库、降低库存。更直接的原因是利用集中采购的手段,对单一品种、批量大、采购金额大的物资力求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3)实行比价采购。比价采购是对一般物资必须实行比价、比质、比服务的一种采购方法,具体内涵是:同种物品比质量、同种质量比价格、同种价格比服务。采购部门采购任何物资都要按照此原则选择供应商和物品,向采购委员会提供详细的资料,由供采购委员会讨论决定。通过比价采购原则积极寻找和发展潜在的供应商,一旦现有的供应商产品发生问题,可以及时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建立了潜在供应商制度,无形之中对现在的供应商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不断改 进管理、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实行竞争性招标采购。竞争性招标采购是指:企业采购大宗燃辅料、设备等,及其它采购金额较大的特殊物资选用的采购方式。采购这类物资的特点:一是这类物资不是企业经常性采购的,采购部门及采购人员对此的市场信息、技术要求、商务洽谈的规律等了解和掌握不够,通过招标可以弥补这方面物资采购经验的不足。二是这些物资往往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比较大,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能够使我们处于主动的地位,选择到质量最佳、价格最好的商品。同时,从反腐败的角度讲,使隐蔽的权力公开化,有效限制了不正当竞争,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5)实行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运用“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四要素,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和质优价廉的商品。中国加入WTO后,使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潮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资源,采购我们需要的、价廉物美的各种物品,这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要手段。

(6)实行采购资金预算管理。我们要求企业加强采购资金的预算管理,使之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采购资金预算要求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人员要以市场订单拉动物流整合,做到采购计划、进货时间、库存周转等都有预算,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逐步提高采购资金预算和实际发生相符率,使采购真正精益,真正做到采购资金与物流同步控制。

(7)建立计算机辅助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信息包括: 采购计划和采购实施信息、采购商品检验入库及库存物资信息、采购商品最高限价、市场商品价格信息、价格审核和价格监督、供应商及潜在供应商管理信息等形成信息平台,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管理系统为手段,使采购动态及信息目视化,保证信息传递及时流畅、反馈迅速,规范采购人员的操作,便于查询、监督。

(8)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保障体系。集团科学的采购管理机制的创建和运行必须有保障体系。为了加强采购环节的廉政建设,我们建立了采购领域防止发生腐败的预防体系,在行业内全面推广“两书”活动,要求各企业对供应商在签订采购合同的同必须签订《廉政协议书》,对采购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按照责任制规定签订《廉政责任书》,通过一年一次签订和执行“两书”,既是对供应商和业务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又可以用书面形式规范企业之间及采购人员的廉洁行为,一旦违反协议条款,可以依法追究违约者的责任。

通过效能监察,还明确了财务、审计部门要设立专门行使价格审核和价格监督的职能;要求对采购人员岗位实行流动;法律顾问参与重大采购合同的起草和签订,以及日常的合同管理职能等。这一系列监督工作汇集在一起,形成了采购环节的监督制约保障体系。

4、制订规范性文件

为了把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加以保全和发展,使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等单位成功的采购管理经验在集团内各企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集团经济运行部制定了《精益采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精益采购”》)《精益采购》要求各企业应坚持如下原则:

——质量、服务、技术、价格原则。

——比价采购、全球采购原则。

——科学有效、公正公开、比质比价、监督制约原则。

——重大采购事项集体讨论决策原则。

《精益采购》还对采购组织体系、职责和权限、价格管理、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质量控制与监督、合同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奖惩方面等作了具体规定。特别要注意的是:效能监察开展过程中,监察部门要参与采购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要在采购管理制度中设立效能监察的监控点,把监督制约机制渗透到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的功能。《精益采购》采纳了不少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方法,具有先进性,同时又注意结合集团实际充分考虑管理的延续,具有可操作性。

5、严格考核

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一个基本保证。具体采取三条措施:

一是把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纳入整个企业经营业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范围,正式写进集团有关考核工作的正式文件,并由集团监察室负责对此项工作进行评价。

二是把企业对采购成本及采购资金的控制能力作为年终对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内容十分明确,包括:是否建立采购委员会,并有一套科学的采购管理流程;是否有一套价格监督体系;是否实施比较采购;是否制定物料储备的期量标准,并制 定采购成本下降指标等。

三是把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任免使用和年终奖惩紧密结合。

四、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效果

采购管理效能监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采购成本明显下降

通过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1999年—2000年可比采购成本共节约了9.5亿元人民币。最显著的表现是一些企业由于整车和零部件降价使销售总额下降,但利润与上一相比反而上升,这些事实清楚地表明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

一是采购管理制度得到完善。经济运行部制定下发了《精益采购管理办法》。财务部起草制定《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还委托软件公司设计财务控制的计算机软件。监察室起草制定了《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目前已经在企业管理中试运行,并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本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

二是基础管理得到加强。

通过采购管理效能监察,企业改善采购管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积极运用全球采购方法。上海通用积极引入美国通用公司的全球采购先进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一整套有上海通用特色的采购流程,创立了质量、服务、技术、价格采购原则。如:上海通用公 司在采购油漆车间整条涂装线和冲压车间压机生产线时,利用美国通用全球采购网络的信息系统,经推荐和考察评估,联合采购委员会批准可以向六家供应商发出招标书,经过反复评估和与供应商交流,基本统一了技术要求和标准,随后进行价格、付款等一系列商务谈判,经过多轮压价竞争,最终涂装线、压机线都分别比预算节约了数百万美元。精益采购保证了精益投资,作为上海一号工程,投资15亿美元之巨,由于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实际投资比预算节约了15%,也未发现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为当年生产当年出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上海通用公司别克轿车配套前后轿底盘,需要采购模具、设备等物资,也在上海通用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全球采购的信息网,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寻找到价格最好、交货期最短的供应商,保证了为别克轿车配套部件生产线项目的按期完成,比预算还节约了2000多万元人民币。

(2)广泛采用比价采购的方法。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贯彻“质优价廉、及时适量、争取最大采购利益”的采购方针,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不断优化加工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以便在产量形成一定的规模时双方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均有收益。公司连续两年节约采购资金3000多万元。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对采购上海50拖拉机后轮胎实行比价采购,原在上海大孚橡胶公司采购的单价983元/套,现向江苏韩泰橡胶 有限公司采购的单价933元/套,每套单价节约50元,每年节约148.6万元。

(3)集中采购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虽然比较科学和严格,但学习上海通用的经验后感到在集中采购方面仍有差距,不利于形成批量采购优势,就决定把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采购业务全部纳入集中采购的管理范围,成为真正的大集中采购。

(4)供应商管理进一步加强。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质保、采购、技术、产品工程部门在对供应商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审核,综合评定供应商等级的基础上,质保部每月对供应商产品供货质量实施抽查,每半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实物质量抽样评分,细分每一产品供货质量等级。物流部门每月对所有供应商交货及时情况详细追踪,随时反映供应商在供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及时整顿以不断提高其均衡稳定的供货能力。

(5)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在开展采购管理效能监察过程中,了解到合资方零部件的供应渠道,通过与外方反复协商,将原由外方向第三方采购后,再转手卖给制动系统公司的电子控制器,采用由制动系统公司直接向第三方采购,从而使每个控制器由原来的128马克下降到110.5马克,每件节约17.5马克,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外汇。

(6)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采购物资管理中各单位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物资模块、财务模块”,完善快速 反应的价格信息、供应商资料信息、采购最高限价、库存物资和资金等基本信息库,并定期进行滚动修改。采购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部门之间、上下道程序的管理人员之间相互制约,既避免了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高价采购,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减少仓库及仓库管理人员。据统计,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共计退掉仓库22018平方米,仓库管理人员减少31人,节约租金280万元。

3、采购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

通过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各单位根据先进采购管理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购员队伍。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等单位挑选年纪轻、素质好的大学生充实到采购员队伍中,并组织学习国际先进的采购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廉洁规定等。还有的单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培养了一批采购工程师队伍。采购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为先进、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顺利导入上汽集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集团推广“两书”活动后,各企业结合实际与供应商签定“廉政协议书”,同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签订“廉政责任书”,规范采购活动中的廉洁行为,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各单位还利用签约机会宣传廉洁规定。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的监察部门进入采购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重大采购事项,公司还赋予监察部门有否决权,使党风廉政监督的关口前移。“两书”制度的建立和大力推行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了党风廉政责任制,从而促进了党 风廉政建设,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

下载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建设监察执法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市建立“两个体系”的探索与实践(5篇)

    本文发表在《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第6期 成都市建立“两个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杨浩 石兰 袁孟伟 韩鹏 李华 肖萌 董嘉 李悦波 郑尧 (成都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川成都 610041)......

    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特色学校建设是基于特色项目基础上的一种学校深层次的打造,具体表现为特色文化统领、特色项目传承、特色课程保障、特色活动实施与特......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浅谈深化汕头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深化汕头市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当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新《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颁发......

    隆昌城乡规划建设执法监察大队

    隆昌市城乡规划建设执法监察大队 2017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行业的行政执法、行政调解工作;负责对全......

    成都市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成都市统筹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07-7-10 来源:本站 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建华面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成都市人......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贾竑骥 (山西省水利厅,山西太原030002)[摘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

    发电企业班组建设实践与探索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稳定大局。企业战略规划、安全目标、利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各个基层班组的组织状况和执行过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