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漏填基金业务申请书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因漏填基金业务申请书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某日,一客户到柜面要求购买基金进行投资理财,其购买金额达到XX万。网点工作人员识别出他是我行的优质客户,遂给他推荐了一些效益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基金产品。知晓他本人赶时间,为了帮他节省业务处理的时间,又为了留住客户,于是经办人员便简化了操办手续,只是口头复述并让客户确认了其要购买的金额,基金代码和名称,还有分红方式等几项内容,并且在打印的时候也只是打印了通用机打凭证,并未让客户填写基金业务申请书,也未打印基金专用凭证,结果被认定违反操作流程,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金融产品“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基金投资也决不是只赚不赔,或许也会在某个时期内出现一定的亏损,这是任何人无法预测,也无法阻止的事情。而我们的基金业务申请书上注名了基金名称和代码,金额,前后端收费,分红方式,是否顺延,定投名称和代码,还包括风险揭示等。这一系列的内容都需要客户亲自填写并确认,万一以后客户反悔了怎么办,每一个填写内容的设置都有它的道理。风险揭示尤其重要,这旨在提示客户风险,并不是稳赚不赔,让客户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再进行投次,评测出你是积极型,平衡型还是稳健型或者是保守型。而且也只有当客户把那些内容都看完填上并签了字,才能让我们工作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我们内控合规性的要求。
三、案件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客户是我们的上帝,从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固然重要,但这一时的方便或许会在将来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在服务客户的同时,要牢记我们的使命是在一定法律和规范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优越的金融服务,这也是站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其考虑,优质服务并非毫无原则为其提供方便。
(二)坚持合规操作理念。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有一定的流程业务,该填什么凭证,是否打印,每一项要求都有其特定的用意,以便今后查帐。银行工作人员应该本着谨慎性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章要求来办业务,决不能图省事,要争取把内控合规风险降到最低,本着对客户负、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我们柜面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一定要合规、合法、按操作流程来办事。
(三)提高风险敏感度。本案例中填单与不填单,意味着客户是否认可这笔业务。针对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有风险的业务,则表明了客户是否愿意承担其中的风险。客户未填写基金业务申请书,看似并未立即引起任何纠纷,实质上隐患隐藏其中。如果客户的投资亏损,找我行理赔,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风险,对银行、对客户都可能起到不利影响。因此,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加强案例分析教育,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和应对能力。
第二篇:因经办人员未认真审查材料引发的风险事件范文
因经办人员未认真审查材料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近期,运行风险监控中心监测员在对当日系统产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核查时,发现网点申请的一笔信用卡临时调整信用额度业务,因所附的调整材料: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申请调查审查审批表上申请人签名栏客户没有签名,要求核实。经下发查询书确认,网点与银行卡中心经办人员当日均未发现就下柜进行调额交易。要求网点柜员将操作不规范行为进行整改。产生该风险原因:由于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申请调查审查审批表更换新表,当时客户来办理业务时使用的是旧表,后来发现用错了,换成新表时,因工作疏忽忘记让客户在该表申请人签名栏处签名。该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由于申请信用卡调额所附的材料有很多,特别是申请银行卡按揭式购车授信业务,有的客户需要调整的信用额度比较高,为了避免造成信用风险,这就需要经办人员在审核每张材料时务必认真、细致。信用卡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执行不及时或不到位等原因也会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提高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求相关岗位业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相关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特别是网点相关业务受理人员,要求尽职尽责地受理好每一笔业务,认真指导客户填写好申请书及相关调额材料,保证填写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差错率。
(二)提高对信用卡调额材料的审核、监控力度。加强对临时调额和永久调额业务的检查和监督力度,要求业务经办人员全面加强对网点上交所附材料的审查监督力度,杜绝调额手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业务凭证下柜进行调额交易。另外,要求业务授权人员提高对每笔授权业务的重视程度,确保做到每笔业务审核的准确无误方可授权。
(三)要加强银行业高风险意识的行业教育,提高柜员风险防范意识。网点应通过组织学习案例,仔细分析易发生差错的类型,并找出应对的措施,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来办理每一笔业务,切实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
第三篇:信用卡非本人支取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信用卡非本人支取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一笔信用卡支取现金业务,是由代理人支取,违反信用卡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人士的一种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凭卡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户购物和消费,也可在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信用卡取款规定: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须凭身份证原件和卡片或直接凭密码和卡片办理。此案例说明柜员因不了解制度规定,违规为代理人办理了信用卡支取业务,特别是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外部欺诈风险,银行处于被动,及易给银行带来经济及声誉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网点柜员对信用卡业务的学习。使其在办理业务时,能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做到心中有流程,避免按***惯、凭经验操作,自觉抵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对一线员工风险意识教育。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银行卡种类繁多,柜员要与时俱进,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使柜员明白,随意操作的风险所在,增强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柜面操作习惯,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代客户保管现金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代客户保管现金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某日,一网点柜员朱某为客户奉某办理一笔银行卡取现业务,金额XX万元,取款成功后未将现金拿走,而是将其该笔款项暂留在网点柜台内,并交待该网点客户经理林某及柜员朱某,待另一客户廖某过来后给其使用即可;近一个小时后,客户廖某来到网点,柜员朱某按其需求将客户奉某留下的XX万元通过交易存入另一客户董某银行卡账户。此操作违反了总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 “严禁违规代客户保管身份证件、现金、存单(折)、卡、有价单证、印章、证书、贵金属等重要资料和贵重物品”的规定,被风险核查中心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从银行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上看,员工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代客户保现金等贵重物品等行为是案件滋生的温床,极易引发内外勾结、监守自盗等违规犯罪行为,不仅给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还会给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带来重大损失,是我行基层机构风险和案件防控的重点。此案例中,从法律风险上看,客户取款前,银行与客户是一种储蓄合同(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有保障储户存款安全的义务,以及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义务;一旦客户取款,该笔债权债务关系即消灭,该法律关系也归于消灭,银行将不再对该款项承担任何责任,代客户保管资金即便钱款处于银行柜台内保管,在法律属性上却令该资金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亦不利于银行维护客户财产安全及利益。从我行规章制度上看,柜员朱某严重违反相关操作流程,未坚持一笔一清核算制度,在未得到客户奉某的授权文书及续办业务客户(廖某)身份证件的情况下即代保管现金,留下较大风险隐患,一旦后续业务被冒名顶替,发生纠纷后我行将面临被诉的法律风险,甚至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三、案例启示
我行的规章制度、业务禁令,已明确告诉员工“代客”行为不能做,但一些网点的员工还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因此,充分了解制度和禁令,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这是防范代客办理(保管)业务的重中之重。“代客”行为,员工能不能做,愿不愿做,并键在员工本人,能否彻底杜绝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员工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着手。
一是对制度的充分了解,让这一禁止行为深入员工的内心,养成自我习惯,在员工的内心树起一道防线;
二是加强对员工的案例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代客办理业务、代客保管(现金)重要物品的危害性,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培养和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让员工明白:被杜绝的行为是工商银行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保护;
三是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员工严格的行为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五篇: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
近年来因非法集资、揽储及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等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上升,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据市信访局统计:2001年1-10月份,共受理此类纠纷引发的群众集体来访40批1627人次,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加。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诉讼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共有26起,涉讼人数达1240人。此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加强防范、妥善处理。
一、类型及特点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两种类型:(1)企业非法集资或金融机构高息揽储,由于到期无法兑付,集资人或储户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2)企业特别是一些饮食、百货(超市)企业经营者恶意逃避债务从而导致供货商等债权人利益损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纠纷涉及的单位类型主要有:超市6家,饮食业9家,金融机构2家,企业8家,事业单位1家,镇村1家。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征:(1)涉及人数多、范围广。如南海公司集资案涉及参与集资群众达1200多人,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群体诉讼,有的案件涉讼人数达500多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规模大,影响广。(2)普遍带有突发性,矛盾尖锐,对抗性强。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有的当事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当集资款或债权无法兑现时,往往情绪激烈。而在同一个案中受害者处境相同,容易聚集,往往出现哄抢、冲砸等过激行为,围堵机关和冲击重要会议场所的事件时有发生。(3)处理难度大。大部集资款无法追回,经营者也早已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有的甚至携款潜逃。集资款、债务无法及时足额清偿,群体性事件极易复发。
二、成因分析(1)经营者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经营者素质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差,决策失误,使企业逐步陷入困境。还有部分企业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头脑发热,盲目扩张,乱铺摊子,管理跟不上,从而导致企业崩溃。如美登高食品公司、华鹏集团。(2)业主不讲信誉,对供货商索款推诿,有的甚至携款逃跑。2000年5月份,坚尼烧烤店倒闭,法人杨坚出逃,原店员工和供货商哄抢店物,接着员工和供货商去省市集体上访不断,2000年集体上访27批839人次,2001年集体上访5批245人次。在上访过程中,多次围堵省、市机关大门,着统一印有“还债”字样的白汗衫静坐示威,甚至扬言赴京上访。(3)非法集资,高息揽储,损害百姓利益。这方面既有金融机构,也有非金融机构。自1997-1999年间,法人代表熊伟义以宁威公司的名义向省卫生厅、省老干部局等单位职工集资170多万元,至今无法兑付。市农行解放路分理处通过市科委下属情报所的副所长李琳非法吸储360万元,其分理处原主任王小宁等人利用职务犯罪,将所筹款项连同东南大学、洪泽纺机厂三家共1560万元投入泰信和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太湖山庄项目,使得老百姓的活命钱血本无归,从而引发纠纷。(4)企业承包人更换频繁,造成对外大量欠款。承包人不讲信用,不按合同交纳承包租金,导致商场无法开门,损害了柜台租赁人的利益,调查报告《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调研》。如星广家电广场。(5)虚假注册验资,抽逃资金,使企业开张后难以为继。如嘉和百货法人代表邵家祥虽因虚假注册而被判刑,但嘉和百货装璜投入作价1000余万元,由产权单位新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用于支付债务,尽管承付单位在去年已支付50%债务,今年仍有3批35人次债权人来市集体上访,要求尽快还清债务。
三、处置对策(1)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经营意识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对全社会开展风险意识、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国家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非法集资的风险和危害,教育广大群众不受高息引诱,不参与非法集资,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消除非法集资滋生和蔓延的基础。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合同意识、诚实信用意识,依法开展经营活动。(2)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金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加大对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尽量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把企业开办注册和年检关。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恶意逃避债务的企业都存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等行为。因此,在企业申请注册时,应严格审查注册资金是否真实、到位;企业年检时要注意审查注册资金有无抽逃,是否负债经营。一旦发现以上问题,应立即责令经营者整改或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防止将经营风险转嫁到社会。涉案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企业特别是饮食、超市等经营单位财务状况的稽查工作,防范经营风险。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履行“经济警察”的职责,依法执业,加强自律,杜绝虚假出资、虚假审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3)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的疏导、化解作用。自2001年初开始,市司法局、信访局组织我市部分资深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轮流为来访人员提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义务咨询,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在化解矛盾、疏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市消费者协会也成功地处理了“捷达轿车质量问题集体投诉”事件。应该让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中介组织发挥其职能优势,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中,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4)建立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应即、处置机构。要坚持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的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信访、公安、司法行政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快速反应,坚决制止哄抢、冲砸等行为,控制事态;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监督、管理职责,互相协调、配合,实行综合处置;要加强县(区)、乡(镇、街道)两级重大疑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设,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