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培育提炼与作用发挥探析
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培育提炼与作用发挥探析
[摘要]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并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和全省各地高速公路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显示出品牌建设对于行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本文选取鄂东区域高速公路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实施文化服务品牌战略的经验做法、主要成效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努力为高速公路品牌创建提供经验借鉴。
主题词:高路公路;文化品牌;建设
黄黄管理处所辖的四条高速担负着连接鄂东、连通四省的重要使命,自1998年底第一条高速黄黄高速开通,10余年来,管理处着眼于文化兴路、文化管路,品牌建设一直成为提升管理的途径和动力,10余年的文化创建不仅为品牌建设注入了深厚底蕴,也取得了一系列创建成果。
一、高速公路打造服务品牌的现实需求与内在动力
1、行业竞争要求高速公路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水平。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提出,交通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先行的重任更加明显,从收费窗口、服务区、服务热线、道路养护到区域联动和立体救助,社会公众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服务越来越成为高速公路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服务品牌建设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发展和竞争的基本措施和根本动力,各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与时俱进实现发展,必须时不我待、激发内力、奋发进取,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根本手段。
2、地域文化赋予高速公路传承文化的职责使命。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璀璨的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穿越各地方区域的高速公路,从建设到管理都浸润着当地的浓郁厚重文化,也必然成为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时代载,都必需在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并转化为发展动力。如铺陈于大别山区的高速路网,就有着医圣李时珍、民主战士闻一多、“天下祖庭”四祖寺、五祖寺、享誉世界的黄梅戏,以及诞生200名将军、两位国家主席等丰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灵性,成为黄黄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活力。
3、群众需求成为高速公路改进服务的外在动力。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产业,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服务性企业,其服务职能是高速公路行业的文化特色,综合发展要求加强高速公路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我省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化体系需要完善,文化强路战略需要深入实施,对高路文化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建设具有高速公路特色的品牌文化,有利于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创建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措施
1、规划发展方向,创建立足实际、行业先行的目标愿景。以鄂东区域高路“活力黄黄”文化品牌创建为例,管理处把“活力”落实为发展的愿景,表现为拼搏的精神,激发成创业的激情。把“提升活力”落实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力,不断提升管理效能;黄黄精神的辐射力,着力凝聚和激发创业激情;标准建设的推动力,实现硬件、服务标和管理标准化;精细管理的执行力,按照“精、准、细、严”标准提升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水平;用心服务的感染力,将温馨、阳光、微笑、真情奉献给社会司乘;投资主体的聚合力,立足多元投资、一体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谐共赢,切实将“活力”变成了一种助推发展的价值愿景。
2、构建理念体系,制定弘扬价值、展现特色的服务标准。“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推出以来,为提升品牌创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效用性,一方面,管理处注重顶层设计和体系支撑,创建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三大基本体系,注重涵盖政治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等品牌创建基本要求,包含基本理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形象标识等内容,注重品牌的愿景、实践、宣传等各个环节,创建了基本品牌体系。另一方面,管理处注重为“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提供载体和内涵支撑,打造了“青年读书活动”品牌、文化创建“321”工程、“红色高速”党建品牌、“雷锋基金”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坚持开展“文化品牌宣贯年”活动,向各单位发放《VIS视觉识别管理手册》,向全体干部职工发放《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手册》,着手制定一套品牌建设的考核和执行标准,在全处部署开展品牌故事征集、文化理念学习培训、书画摄影手工制作比赛、品牌创建文艺汇报演出、品牌建设成果宣传展等活动,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载体引导职工理解文化品牌、宣传文化品牌、践行文化理念,在收费亭、办公场所、文具用品等处加大VIS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通过参加省内外各级运动会、演讲比赛、结对共建等创建活动,加大品牌形象传播,不断在干部职工中构建理念认同,建立契合品牌内涵的行为模式。下一步,管理处将为品牌建设提供执行保障,不断推进文化品牌宣贯落地。
3、创建执行标准,构建深入业务、规范言行的制度支撑。创建教育培训制度,把共同愿望、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作为培训的基础内容,分阶段开展岗位工作技能、流程业务操作、信息分析应用等全员分级分类培训。创建团队管理制度。把团队管理作为落实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团队的目标设置、任务分配、人员组合,以及运作、考核等方面明确规定,形成目标一致、能力互补、责任共担、团结奉献的团队管理格局。通过团队目标激发团队最大潜力优势,形成团员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团队价值实现的统一。创建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成绩、荣誉与待遇挂钩,设置体现个人尊重和价值的精神激励目标;实行“在岗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须轮岗”的管理模式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淘汰机制,让每一位员工比有标准,干有目标,形成对品牌创建的动力支撑。
三、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应用范围与功能效应
1、着力文化聚心,有利于构建团结职工的共同话语体系。结合服务品牌建设,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为目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注重模范典型引路的效应,扎实开展“十行百佳”、“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活动,组织职工向陈刚毅、王静、张兵、陈红涛等交通行业先锋学习,通过模范典型引路,有利于宣传行业价值观,激发干部职工拼搏进取精神和敬业创新精神,培育一支作风优良、勇于开拓的职工队伍,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发展氛围。
2、着力文化提能,有利于提高文明品牌的宣传覆盖效应。通过文化品牌建设,不断开辟文化建设新领域,以“家园”文化理念推进站所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站所文化创建,开展弘扬行业文化精神的有奖征文、读书演讲、岗位建功立业活动,通过职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岗位技能比赛、手工制作和职工摄影展等活动,通过网站文化专栏等栏目定期更新相关信息,依托管理处刊物发挥宣传教育效应,有利于扩大文化信息的宣传覆盖面,加深干部职工对行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让“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成为根植为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的共同行为准则。
3、着力文化聚力,有利于培育引领行业的社会精神文明。一是有利于提升窗口形象。在全省高路系统率先推出微笑同行歌、健康形体操,制定“扬手问候、转体接卡、挥手送别”等突出细节的收费服务程序,在一线窗口推行“五心”服务,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月”、“窗口亮起来”、微笑班组、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坚持文明用语、淡妆上岗、窗口微笑与手势礼仪服务;坚持开展志愿服务,设立“雷锋基金”帮扶过往困难司乘。严格按星级标准配置服务区标识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统一着装用语;按照行业管理“五星级”标准对二里湖、英山、黄梅等服务区进行改造。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推进黄冈市浒子口村新农村建设,推动黄石市黄石港区湖滨路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树立了温馨靓丽、惠民利民、富有活力的高路窗口形象。
二是有利于提升执法形象。着力建立鄂东区域“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新模式下的路政制度体系,开展“执法课堂”和“体能练兵”,推行路政责任区“双人包保”工作法、“3456”联勤联动现场工作法,统一路政大队办公区、执法大厅、治超站和车辆形象标识,开展路警执法服务竞赛、“有困难找路政”等便民主题活动,坚持业务培训、体能练兵和素质测试常态化,大力推动行为军事化、形象统一化、管理精细化、标准同步化,提升路政人员的“五种能力”、“五类技能”、“五项水平”和“五好作风”,提升了路政执法形象。
三是有利于创优通行环境。把精细管理作为一种理念、标准和状态,大力推行硬件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工作流程化建设,根据黄黄、武英、麻武三条高速地域实际,因地制宜地处理边坡和隧道绿化布景设计,实现了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坚持抓好各路段小修保养,更新维护道路标示,始终保持各路段技术状况指数MQI值在90以上,以司乘“如在画中游”的行车体验塑造了鄂东高路人文自然景观形象;按照交通部“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省厅“高速公路区域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根据黄黄、麻武、武英三条高速管理实际,在省内外率先探索建立了“投资多元、管理一体、利益共存”的高路管理模式。结合鄂东区域高路省际站口多,对接省份多的实际,针对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管理处因地制宜采取共建措施,先后与安徽、江西、河南兄弟单位建立了联动机制,在不同领域全面合作。以“鄂赣皖高速公路黄梅区域应急联动运行机制”为依托,探索建立形成了鄂赣、鄂皖、鄂豫省际高路应急保畅机制。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了区域高路保畅水平,发挥了高速公路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四、高速公路文化服务品牌的创新思路及应避免的问题
1、注重理念结合,避免文化与主业“两张皮”。要切实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第一,要提高整体素质。思想理念上,将文化总结成系统的材料写入培训章程,编印制作《活力黄黄文化品牌手册》,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详细阐释;文化素质上,鼓励职工不断学习,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获取高学习,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业务素质上,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新业务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第二,要实例引导。将文化理念故事化,将价值观人格化,运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和故事,着眼于以故事讲述品牌,以故事记述“活力黄黄”铸融于黄黄人精神情感中的深刻记忆,引导员工从身边的典型案例中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
2、注重理念创新,避免文化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交通运输部把交通行业定位为公益事业,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说公路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高路公路作为交通系统服务大众出行的重要行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与交通行业文化、行业发展的相融相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反映高速公路部门社会文明形象的手段和载体。文化体系既要包括企业宏观发展上的经营目标、发展宗旨、价值取向等方面,也要包括高速行业所特有的收费、养护、路政、管理、服务等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区域高路特色又紧扣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以此来统一职工的观念,把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传递给职工,将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收费站人员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他们语言、动作、表情、礼节等行为表现出来。使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注重理念融入,避免文化与职工生活不相关。一要深化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虽然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主导的,但其实质却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信条,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职工知道企业文化理念的每一项含义,建立起职工自身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联系。要以事业发展为契机,为全体员工创造机遇,将个人提升与社会、单位发展融合起来,挖潜节流,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并通过员工恳谈会和信息收集,听取员工个人诉求点、价值观及对单位意见及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公平地为所有职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及对文化发展走向的意见,要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关心员工的成长进步,尽力地为职工办好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使每位员工都感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起一个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
第二篇:浅议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的建设及其作用
浅议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的建设及其作用
前言:高速公路行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它是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的一大重要的保障因素。从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公路收费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受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贷款修路”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建设模式。公路收费也成为了政府部门偿还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针对高速公路收费工作的长期性特点,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了高速公路企业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
一、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服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服务实践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企业而言,服务品牌是其自身竞争力的保障因素,服务品牌建设也成为了企业核心价值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高速公路行业是国家的一大重要的交通服务行业。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是我国高速公路企业所遵循的主要工作原则。在公路、铁路和民航领域之间的竞争关系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服务水平和服务品牌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已经开始得到了企业的关注。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企业规范自身服务行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高速公路服务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服务文化建设、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服务技术的创新,是服务品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速公路企业而言,服务技术的创新,可以对过往司乘人员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在对道路的通畅度进行关注的同时,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也需要对司乘人员的感受进行充分关注。服务文化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市场策略的外在表现。以司乘人员满意度为导向的服务文化体系的构建,可以让一线职工的服务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自身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是企业服务文化创新的动力来源。对一线的服务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强化,可以让他们对自身行为的社会价值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可以让企业领导与一线服务人员、各位服务人员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这一措施可以让服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企业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对于服务企业而言,服务工作的核心竞争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自身的服务模式,二是企业在服务机制中的反应速度,第三是企业的服务规模。高速公路企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服务企业。为了对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提升,企业需要在构建规范化的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服务运营质量进行稳定,进而在对服务水平进行提升的基础上,为司乘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论是在收费工作还是服务区的服务营销工作,企业都需要对优质化的服务战略进行充分落实。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窗口,企业需要对收费人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化、标准化特点进行强化。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水平和服务时效也是企业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服务信誉是服务品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信誉可以为高速公路企业赢得良好的服务口碑。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系的缺失,让以次充好、巧取豪夺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毒瘤。在服务信誉的建构过程中,高速公路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社会形象进行充分维护,以便通过自身的服务信誉来构建良好的服务品牌。服务营销组合战略的应用,就是对高速公路企业的服务信誉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服务信誉的提升过程中,企业采取的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让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对服务工作进行反思,并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分析。在对服务区的服务质量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沟通策略和人员管理策略的应用,可以让服务区的人员管理机制得到优化,高素质的服务人员队伍的构建,也是高速公路企业对自身的服务信誉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服务规范进行严格落实的基础上,高速公路企业也可以采取塑造先进典型的方式,对一些在收费工作或服务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可以让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
三、高速公路文明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
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对一线职工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在文明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对服务培训机制进行强化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服务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微笑服务”是高速公路收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工作模式。在高速公路,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的完善,已经让高速公路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这一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服务文明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对省、厅、和集团的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落实,在服务品牌的构建过程中遵循的是“服务为先”的工作原则。相关服务载体的构建,也让高速公路服务工作的服务内涵得到了丰富。因而,文明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对收费站和服务区的服务形象进行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提升。
结论:服务品牌建设是高速公路企业在新时期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全面化和多样化,是未来高速公路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主要特点,利用各种合理化的竞争策略对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提升,是高速公路企业构建服务品牌的有效措施。
第三篇: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服务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工作的20年里,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
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真正搞起企业文化建设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由哪个部门管理,困惑、误区、模仿、失败,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碰到的问题。厦门卷烟厂也不例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思考: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将会是什么样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个性。在这里,笔者仅就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
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
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
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
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位”。厦门卷烟厂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服务“一个中心”,一切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员工、面向市场;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结合员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结合产品的促销宣传;四是塑造“四个形象”,即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法人代表形象、员工形象;五是要讲奉献,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市场竞争的最大价值和最终目的也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六)烟草文化的价值观。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文化,就是没有价值的文化。考虑到烟草文化建设的实际,不能不正确地对待卷烟这一特殊产品的价值。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条:一是贡献与需要。烟草行业贡献大,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二是有害与引导。吸烟有害健康,短期禁止不了但也不宜提倡,必须引导消费。烟草企业要尽可能地生产低焦油健康卷烟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三是防止宣传偏离方向。不论什么宣传媒介都不能宣传吸烟的好处,更不能把吸烟说得像抽鸦片那样飘飘欲仙。四是要反对把一切疾病嫁祸于烟的说法。有的报刊杂志宣传不客观,把人类的一切疾病都归结于吸烟,说全国烟草的财税收入抵不上医疗费用开支,“得不偿失”,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态度是,站在社会看烟草,跳出烟草看社会,并坚持好以上四条,这样不仅有利于烟草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烟草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孝宗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前身为漳平官立高等小学堂,创办于1906年。学校几度易名,校址也几经搬迁,1991年3月,升格为漳平市直属小学,命名为“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2012年7月,市政府将漳平职业中专校园整体划归附小,把原西园中心学校本部作为附小校区。自此,学校迁址扩容,并发展成为“一校两区”。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2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43平方米;其中,本部占地面积136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643平方米。教室、专用馆室和塑胶运动场等设施齐全,设备完善。全校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 2123人,在岗教职工117人。教师中有福建省学科带头人2人,龙岩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3人,漳平市名师、骨干教师39人。
多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文化,全面落实“精细管理、质量第一、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书香校园育学子 经典诗书谱人生” 的特色办学思路,着力开展读书活动,积极构建阅读生态,培育书香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一、扎实培育书香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决定学校品味。推进学校“书香校园”文化,必须在精神、制度和环境三个方面不断认识和丰富“书香文化”的内涵。
1.以教师文化为基点,诠释书香校园精神,追求教育的崇高价值。
“教育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培养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我校行政班子服务、高效、进取,是一支敢打开情面,能独挡一面,会开展工作,能解决问题的队伍。几年来学校以发展教师为本,从长程视野、长善救失、人业匹配等因素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全体教师能不断自我反思,自我确认,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从而自我提高,饱含热情,活跃课堂,激励学生,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7年9月起,学校根据历史积淀和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以“校园溢满书香 好
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师生从优秀古诗文、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启迪智慧,并以多种形式、不同途径向外界传送和推介,从而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0年新班子上任后,在传承与坚持中积累、维护、调整、提升,将特色建设项目名称修正为“书香校园育学子 经典诗书谱人生”。目的就是为学校不断寻找新的动力点,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使读书成为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在各个层面渗透书香文化,在教师层面实施“读书伴我成长”;在学生层面实施“我读书我快乐”;在家长层面实施“亲子阅读,共话成长”的活动。全体师生在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从“要我读书”到形成热爱书籍、亲近书籍的习惯,可以说,团队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
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创设书香校园环境,凸显教育的独特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根据《关于漳平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精神,从2012年7月份起,漳平职专校园划归附小,学校进行整体搬迁。校园迁址扩容工作时间短、项目多、任务重,不仅要搬迁安装还要维修改造。为确保新学年顺利开学,领导班子几上几下,反复琢磨,制订了《附小校园迁址扩容工作日程表》。工程项目实行既分工又合作,指定项目责任到人。仅仅用时2个月,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学生按时开学。在扩容改造校园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学校的改造不只是在拆除中重建,更要在发扬附小传统文化的精神中重建。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我们新建了“蓓蕾书吧”,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在书吧“漂流”,让学生手中“沉淀”的课外书“加速度”流动,浸润学生的心田;新建“蓓蕾书法室”,让学生沉浸在书经典、写经典的欢乐中;新建“蓓蕾广播室” 每天早晨和课间时间,播放经典古诗词、经典美文诵读录音和学生的优秀佳作,让全体师生沉浸其中,感受经典的精湛和美妙。“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是附小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在学校大门书形浮雕上写着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校围墙最显眼处张贴感动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画像及介绍他们的杰出贡献;在百米诗画长廊,篇篇诗作滋润着师生的心田;在教学楼走廊过道墙面上还悬挂中华经典古诗文贴画及装裱精美的学生优秀作品,甚至将楼层的标志与古诗文也做到有机整合。我们还开辟读书活动专栏,对古诗及阅读晋级作具体要求,具体安排每学期读书活动及好书介绍、新书推荐,展示读书活动成果;
每个班级设置 “书香留痕”“书香童年” 等读书专栏,交流读书体会,介绍好书。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校园的橱窗专栏和走廊过道都透露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散发出浓浓的书香,使师生在校的每时每刻都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改造学生的活动场所,2013年7月开工新建近6000㎡含200m环形跑道的塑胶操场。同时,学校与国网漳平供电有限公司协商,由其无偿提供60多万元,做好强弱电线路落地和更换变压器工程;重新装修3号教学楼,改造4号教学楼。整个暑期,学校行政顶着烈日,亲临工程现场,跟踪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现各项工程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投入约15万元,在校园内种植了红榕、盆架子、红绒球、龙船花„„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配以学生们的“温馨提示”,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校园是净化、绿化、美化,是学生的学园、花园、乐园。
短短两年来,我校校园迁址扩容、维修改造,完成近500万元的工程量,这样的力量源泉来自何方?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委赖书记、市政府蓝市长、市人大原所征主任、市政协陈家鸿主席、市委常委教工委陈文东书记、市政府许志光副市长等市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及股室干部多次亲临工地关心指导;来自于附小的团队成员,讲团结、讲奉献,有信心、有热情。回头看校园迁址扩容、改造维修的成果,我们倍感欣慰。校园占地面积从3914㎡到今天的13635㎡;从24个教学班到今天31个教学班。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都证明了干工作不能“等靠要”,要敢于作为、会作为。
3.以制度文化为核心,确立书香校园制度,呼唤教育的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扎实推行,书香文化才能在师生心头扎根。为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工作,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以人为本,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对学生和老师的阅读都作了具体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古诗词及课外阅读晋级制度。学校印制人手一册的《古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晋级手册》及《漳平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读本》,明确晋级目标、要求、内容,把“古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的内容以晋级的方式,让学生从诗歌读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逐级过关。
(2)时间保障制度。提倡“一日三读”(每天在家进行20分钟晨读,早晨到校进班后进行10分钟早读,中午、晚上在家安排30分钟的阅读或亲子共读),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3)方法保障制度。语文教师不定期地进行各种阅读方法指导,如古诗文背诵指导、朗读指导、读书笔记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计划保障制度。各班结合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学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计划,并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出个人读书计划。
(5)教师学习制度。我们要求教师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名著,强教育实践;读教育心理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争当优秀的书香教师。
①全方位。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校努力构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四级学习网络,结合岗位练兵活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为实现发展目标,我校开展了“四个一,三个二”读书活动,即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每天看一篇教育类文章,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每人订阅两种以上教育报刊,每学期读两本教育专著,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读书心得。
②多层次。引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学校开辟了教师学习室和书吧,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每学期为教师选购100个品种200册左右的教育教学专著,并在原有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分科学习”制度,以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活动。
二、倾心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合理的特色定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石。2007年起,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广泛的参与度。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都愿,都可积极参与。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能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精神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第三,读书能提升教师素质并释放工作压力。第四,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书香校园”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几年来,根据“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我们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1.搭建一个平台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师生搭建读书平台。一是充实学校书库。学校每学年有计划订购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至少800册以上(“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每种书有复本67册),逐步配齐满足学生阅读的图书数量。为追求新书购置的质量和效益,学校成立由办公室、教务处、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购书组,通过对师生进行阅读意向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购置书籍;二是建立班级小书库;三是建立家庭小书库。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等不同,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家里建立起“家庭小书库”;四是建立书香校园网和充实“第二教研共同体博客”读书板块,引领教师读书,推荐最新阅读资料、评论教师文章。五是配合读书活动,学校每学期出两期《蓓蕾》校刊,刊登名人名言、经典名篇、读书方法、宣扬学校读书故事、登载师生作品;六是开辟读书活动专栏,展示成果,树立典型,促进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2.树立两大思想
(1)学生阅读课程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时间保证。在每天的时间表里为学生的阅读安排时间,并把阅读课安排在课表里:每周从语文课里抽出一节安排为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或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介绍阅读材料,或师生交流读书心得等;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为师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时间,确保学生每周背诵一首经典古诗词。
(2)阅读研究课题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智力支持。为引导读书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有效深入地展开,语文组通过省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与对策》研讨,加强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方法和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学研究。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力求产生一系列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科研成果,给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实施三项战略
(1)课程拓展战略:特色学校建设既要体现稳定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的特性,既要重视积累、积淀,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寻找新的增长点。本学年,我们以年段为单位,将每个年段读书活动的拓展内容确定为:一年段“一笔一划学写字”,二年段“吟诵经典我最棒”,三年段“课本舞台好精彩”,四年段“文明礼仪好生活”,五年段“浓墨重彩绘经典”,六年段“集思广益扮校园”。我们以拓展课程形式,在老师们精心的引导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
(2)读书提升战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培育学生文明得体的行为,让中华民
族五千年的传统经典植入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们明确立身之则,仁教之道,察人之方,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成长为有修养,高素质的人。2012年,学校每天利用课间操集会时间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教师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了诠释,用故事引入、集体诵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背诵弟子规,宣扬“孝、悌、谨、信、爱、仁”等传统美德。组织开展“新华杯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正能量。
(3)专家引领战略:2012年3月和新华书店联合举办“健康阅读 快乐成长”好书推荐活动;2012年5月邀请知名儿童作家商晓娜到我校作《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讲座并进行签名售书活动;2012年10月邀请《课堂内外》主编——柠檬姐姐到校作《 让孩子爱上阅读 》讲座;2013年11月邀请知名儿童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到我校作《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讲座并进行签名售书活动;2013年4月邀请小学教研室特级教师周木发作《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讲座„„
4.落实四个结合
(1)读写相结合:让读书活动与写心得、写读书笔记相结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段摘抄下来,一段时间后展出并评比。中、高年级学生要求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末,全校评选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
(2)读用相结合: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的活动中,把开展人人参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当作学校的重头戏。组织举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歌咏比赛、古诗词配乐比赛,现场古诗作画比赛、唱经典比赛、诵经典比赛、乐器演奏会、最精美读书照片摄影展、书签制作比赛、书经典写经典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一是每学年评选出“四个书香”,(“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家庭”和“书香班级”)并将“书香少年”的照片、读书感言放大装饰上墙。二是读书活动奖励。每学年和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漳平分公司联合举办“新华杯”系列读书活动,如: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物质鼓励(购书卡一等奖30元,二等奖20元)。
(4)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过程中,大力推进“读书进社区活动。” 一是开展志愿者宣传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政策、法律、交通安全等宣传活动;二是结对帮助一名小学生。
通过与灵地学校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健康快乐同成长”结对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书信、QQ、短信等方式互动增进了解,交流心得;三是演出一台文艺节目。积极参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倡导读书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0年6月,学校代表市教育局举办了 “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漳平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四是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参加“啄木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为推广普通话献策出力。
5.开展六项活动
为了给建设“书香校园”提供动力支撑,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抄、读、讲、写、演、画、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1)抄:每学年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2)读:一至三年级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抓好古诗背诵和晋级工作,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背古诗比赛;四至六年级着重抓好课外阅读,各班级根据推荐读物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确保每生每学期有质量地读两本书。
(3)讲:各班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
(4)写:每学期与新华书店联合开展“新华杯”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书经典写经典比赛、默写古诗词竞赛等。
(5)画:开展古诗文配画比赛。学生在诵读古诗后,根据古诗中的景物、人物、意境等进行古诗文配画。
(6)做: 每学年举行一次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等竞赛活动,并将优秀作品在宣传栏中展出。
回首走过的创建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不懈的实践追求是形成特色学校的保证,同时,要善于思考、会思考,找准支撑点和生长点,用“文化”滋养特色,用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历数开展读书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发现,同学们的语言积累和阅读量明显增加,校园文化进一步活跃。学生参加省“海峡杯”征文竞赛和漳平市各项征文比赛均取得了好成绩;2013年5月,在漳平市英语讲故事比赛中,3名同学获一等奖,其中陈彦甫、林若晗同学参加龙岩市比赛获一等奖;2013年9月,在漳平市学生规范汉字现场书写大赛中,6名同学获一等奖,4名同学获二等奖,其中,江莉思、黄华凯同学参加省赛分获二、三等奖;2012年5月连洛尹同学在“幸福漳平青春当先”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2012年9月反映学校读书活动的文艺节目《新学堂歌》获漳平市中小学文
艺汇演一等奖并在漳平电视台展播;2013年10月学校选送的文艺节目《祖国之恋》参加漳平市“中国梦,爱国情”诵读大赛获一等奖。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报道于2011年11月21日、22日在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1+1》栏目播出。“我读书我快乐”理念以不可抗拒的姿态融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走进学校的每一寸空间。
教育工作,贵在实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育人环境明显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近年来学校被定为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龙岩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龙岩市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校。学校先后获得省课题实验先进学校、龙岩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今后我们将以长远的眼光,坚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打造书香校园。
第五篇: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青海省高管局承担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收费等各项工作。从建局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创业和发展历程,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局职工人数也迅速增长到 1382人,职工队伍平均年龄28岁,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占95%,中专和高中学历占5%,文化层次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年轻有为、思想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职工队伍。
“人类有了梦想而伟大,事业依靠文化而繁荣”。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建设是促进事业发展的灵魂。我局从建局之初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的新理念,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我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局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海高速公路特色的文化体系,培育和提炼鲜明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增强单位凝聚力、战斗力,树立单位社会新形象,营造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规范职工行为,激发职工创造力,形成“和谐、创新、高效、卓越”为核心的青海高速公路文化。
一、努力培育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行业精神。
行业精神植根于职工内心,体现于职工的言行。构建行业价值观,培养健康持续发展的职工队伍是行业文化建设的根基,只有优秀的职工队伍才能使单位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坚持用行业精神教育、鼓励职工,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发展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和谐、创新、高效、卓越”的青海高速行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为目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深化行业精神内涵;开展弘扬行业文化精神的有奖征文、读书演讲、岗位建功立业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干部职工对行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践行“行业精神”的自觉性,使行业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是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以“学树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树新风)。以“建设高原千里文明通道”为载体,开展“同心筑就文明路劳动竞赛”活动,实行“三优五化”的工作目标,推行“四心三声”、“八个一样”文明服务标准,制定《文明收费服务考核办法》、《星级收费员达标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和评比办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擦亮了文明“窗口”,提升了“文明收费、文明服务”工作水平。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局职工充分发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青海交通行业精神、青藏高原“五特别”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奉献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有力的激发了青年职工热爱高速、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
三是模范典型引路,为塑造行业精神发挥积极作用。我局先后涌现出了许振超式的“全国职工创新能手”王展荣和韵家口收费站等模范典型个人和集体,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模范典型引路,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拼搏进取精神和敬业创新精神,培育了一支作风优良、勇于开拓的职工队伍,夯实了践行青海高速行业精神的思想基础。
二、丰富收费站文化内涵,提升收费站文明形象。
我局经过不断积累和提炼,逐步形成完善了收费站文化内涵,得到了全体职工的认可。收费站文化建设包括团结、务实、文明、规范的收费站精神;敬业、高效、勤奋、开拓的收费站形象;“六个一”的管理目标;创新、创先、创优的收费站追求等19项内容,体现了收费站工作的方向目标、理想宗旨、道德规范、“窗口”形象、经济效益、文明建设、等管理理念,发挥了激励约束功能和群体能动性的作用。同时,积极推行“收费站规范化服务标准”,做到“五个统一”和“三个服务”(即:统一收费岛环境卫生标准、统一收费人员着装、统一收费人员仪容仪表、统一交接班流程、统一岗亭收费动作及文明用语和快捷服务、礼仪服务、便民服务),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我局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树立了崭新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我局十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投入130多万元资金为各站、队配备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体育用品和图书,新建职工文化健身房和文化活动室。2005年至今,我局以“构建和谐交通、提升文明内涵、弘扬行业精神、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成功举办了两届“爱高速、展风采”大型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篮球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岗位技能比赛、健美操比赛、职工摄影展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吸引干部职工全员参加。“爱高速、展风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我局干部职工“热爱高速、以站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真正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开辟了文化阵地建设的新领域。
四、注重环境美化绿化,营造“花园式”站区。
为使各站区环境与高速公路景观和谐相融,我局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新貌”为目标,依托各站区所处地理环境,努力营造“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园林文化”气息。为树立职工“以站为家、建设家园”意识,在“植树节”、“重阳节”期间开展“爱站义务周”活动,组织职工进行站区植草栽花和美化绿化。通过“花园式”站区建设,收费站、服务区环境整洁、舒适、美观,展现了文明和谐的路容路貌,扮靓了高原千里文明通道,为职工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过境旅游人员提供了文明舒心的优质服务。
五、构建文化宣传平台,传播先进文化信息。
为加强文化建设交流,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我局于2008年创办了《青海高速公路》期刊。期刊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交通、服务职工”的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目标,通过工作动态、经验交流、高速风采、身边楷模、职工天地等多个栏目,充分展现了青海高速职工精神风貌,宣传了青海高速建设成果,为职工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我局积极推进OA自动化办公,开通RTX对话和电话通信网络,建立局域网站,开辟文化建设网络专栏,设立交流论坛,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信息的宣传覆盖面。
六、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年的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和实践,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局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准确,“和谐、创新、高效、卓越”的行业精神逐渐成为全体职工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为我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初步建立了新的优质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累计完成130亿元建设投资,先后建成高等级公路442公里,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周边7县的高等级公路网络;通行费征收逐年递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28个,有力推动了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我局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天的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虚心学习各单位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局的文化建设,为推进青海交通事业大建设、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