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利娟-幼儿园德育误区与对策
幼儿园德育误区与对策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关键词】幼儿园
德育 误区与对策
一、幼儿德育的内容
(一)萌发爱的情感
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应从小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幼儿园应引导幼儿喜欢并逐渐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进而热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幼儿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养成守纪律的行为习惯等。同时吸引幼儿参加简单的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愉快,逐渐对劳动产生感情;认识周围成人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培养幼儿尊重劳动者,爱护劳动成果,爱惜物品和公共财物的情感等,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中的首要和核心因素是人,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因此,必须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了解自己和别人,学会处理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的关系。如:学习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如何分享、轮流、合作。如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如何理解、帮助别人,等等。
社会是由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保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安宁,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为规范,这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应当学习的社会行为规范主要有: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等都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推动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往,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国的特殊国情培育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德育的误区 误区一:概念德育
不少教师把幼儿园德育看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缺少与幼儿的平等对话,很少组织让幼儿感动的活动。
误区二:应景德育
一些幼儿园的德育常常呈现出一种突击应景或恶补的状态。有人来检查了,马上展开礼貌教育;某领导一讲诚实的重要,马上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三八”节到了,就讲爱妈妈,等等,还美其名曰“抓教育契机”。
三、幼儿德育实施对策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幼儿德育目标。
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热爱与尊重幼儿
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也是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使他们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应做到爱每一个幼儿,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它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它必须有利于幼儿向着自立自强、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方向发展。那种出于爱幼儿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幼儿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幼儿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决不能因为幼儿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幼儿,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幼儿,那样做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幼儿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应注意尊重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幼儿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比如,引导幼儿遵守一定的纪律和规则,是幼儿园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每一条纪律、规则对幼儿的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执行规则时,容易将幼儿变成被动的受约束对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真正理解规则,感觉到每一条规则都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从而愿意主动地遵守。有这样一个例子:从户外活动回来,幼儿一窝蜂地拥进盥洗间,抢着洗手,结果挤成一团,有几个幼儿的衣服被同伴弄湿了,有几个幼儿还争吵起来,到教师那里告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请全体幼儿讨论:“这么多人要洗手,可是水龙头不够。怎样做才能让每个人洗得又快又好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他们决定今后要分组轮流洗手。这样,“依次序轮流洗手”的规则就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了。
(二)遵循德育的规律
实施德育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 1.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按照幼儿的认识特点来进行。比如,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幼儿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对周围生活的爱人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可以从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对祖国的爱才会成为可能。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
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通过竞赛性游戏教育幼儿团结、合作,远比教师讲道理有效得多:又如,当幼儿将玩具收捡整齐之后,教师没有空洞地表扬“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而是说“玩具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找到它们在哪里,多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为幼儿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成果,从而认识劳动的意义。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幼儿鹦鹉学舌似的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3.注意个别差异
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幼儿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如表扬手段对幼儿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但针对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如有的幼儿需要教师的口头表扬胜过物质奖励,而有的幼儿则相反。同时,幼儿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差,知道不能做的事,却常常在行动上一再犯错。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尝试寻找最佳的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案。
安远沟小学
刘利娟 2014.10.16
第二篇:7一分钟教学设计 刘利娟
7、《一分钟》教学设计
胡村乡张堆小学 刘利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比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谈谈自己的感受。
2、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像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一分钟》,老师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对“一分钟”会有更深的体会。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识字方法自主认字,口头组词。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交流:
1、元元多睡1分钟时,他是怎么想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为什么要叹气?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指导学生读出着急、后悔的语气,一个红灯也许只有数十秒,可是等到下一班车至少要等上好几分钟,甚至更长。可以看出此时元元非常的后悔与自责。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他决定走到学校去。”指导学生读出元元十分焦急的心情。元元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等来公共汽车,他着急吗?于是他决定走到学校去。
5、当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老师说他迟到了20分钟时,此时元元会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6、“元元非常后悔。”他后悔什么?他把时间丢在哪儿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2、同学们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如:写多少个字,拍多少下球,踢多少个毽子等等。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3、是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时时早,事事早。抓紧时间,珍惜每一分钟,珍惜时间。送给同学们几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一分钟
一分钟
二十分钟 后悔
珍惜时间
第三篇:分类与整理教案刘娟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西城实小 刘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教学重难点:
体会分类的意义,能按给定的标准分类,并体会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29页第2题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的读后感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向幼儿渗透。可能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或是心情影响,很多老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利于规则教育的持续性。
二、对策
1.让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因此需要我们耐心地实施,要通过不断地强化,不断地积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收到成效。
2.建立适宜有效的活动规则。
有效适宜的活动规则是活动的前提保障。首先在活动前要制定有效的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必须遵守,教师在活动前提出来。其次,在活动中师幼可以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这比较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
3.持之以恒地进行规则教育。
首先要做到时时提醒,避免孩子遗忘。其次要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要将规则教育贯穿一日活动始终。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所以,从幼儿园出发,让我们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吧!
第五篇:《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书笔记
业务学习的读书时间,我翻开《儿童与健康》这本杂志,细细品味着“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误区
1.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规则行为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的规则意识一般都是老师要求的,要求幼儿照着做,这样一来,幼儿就会觉得规则和他们没有关系,孩子们就会缺乏规则意识。教师一般为了班级常规,对幼儿采用高控手段,处处防着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可是这种高控也促成了孩子们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始终处于他律的阶段。
2.规则教育缺少持之以恒。
应该说规则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活动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向幼儿渗透。可能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或是心情影响,很多老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不利于规则教育的持续性。
二、对策
1.让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由于孩子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因此需要我们耐心地实施,要通过不断地强化,不断地积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收到成效。
2.建立适宜有效的活动规则。
有效适宜的活动规则是活动的前提保障。首先在活动前要制定有效的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必须遵守,教师在活动前提出来。其次,在活动中师幼可以共同讨论,制定规则,这比较适合于中大班的孩子。
3.持之以恒地进行规则教育。
首先要做到时时提醒,避免孩子遗忘。其次要运用榜样作用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要将规则教育贯穿一日活动始终。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所以,从幼儿园出发,让我们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