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站队管理中的有效性
提升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站队管理中的有效性
摘要:石油行业是高风险作业的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是石油企业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石油企业通过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加大体系的运行,提高HSE管理工作水平,对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长输管道企业来说,所辖基层站队“点多、线长、面广”,人员高度分散,环境条件极其艰苦,文化生活枯燥,基层站队的管理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运行管控复杂,管理难度加大,影响体系有效性的发挥。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强能力培训和习惯养成,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优化记录表单,建设HSE文化四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基层站队进行贯彻与深化HSE管理,提升HSE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HSE;基层站队;有效性
一、基层管理的特点与现状
基层的日常工作内容往往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工作内容繁杂。在日常工作检查或领导下基层调研工作中,会发现有些员工存在忽视安全规定,不遵守规章制度和自以为是的行为,个别单位的岗位员工对企业制度还存在不理解的现象,往往错误地认为那样作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甚至那样做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或劳动强度,有的员工甚至还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另外还存在着对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这样一来,在执行“规定动作”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掺进一些“自选动作”。
企业的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影响即各种设备事故、生产事故、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绝大多数产生于操作层。由此很多学者提出将HSE管理的重心下移的观点,只有真正把基层的HSE工作做好了,切实提高基层员工参与体系管理的积极性,认识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人人参与,HSE管理体系才能更有生命力并真正创造HSE的经济效益,也是走出“两张皮”现象的最有效办法。
与此同时,有的企业编写了一套HSE管理体系手册和管理程序文件,只是将原有的管理制度和部分作业文件稍加整理作为相关文件引用一下或草草地引用一些原有的作业层文件,就匆匆申请认证审核。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HSE管理相悖的,同时也造成了基层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的误解,认为体系只是管理部门用
来迎审的工具而已,与工作实际毫无瓜葛。
二、提升HSE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1、加强能力培训和习惯养成
持续开展员工HSE能力培训和习惯养成教育,促使全体员工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增强现代管理意识,养成执行制度体系标准的习惯,提高依法依规操作的能力。基层站队员工是直接操作者,这就更需要强化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全面提升员工基本素质和执行力,掌握油气储运、完整性管理、关键设备运维等核心技术,善于运用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标准、管理方法,增强全体员工依法依规运作的观念、意识、习惯和能力,达到提高能力,改变习惯的目的。HSE能力培训和习惯养成包括以下几方面:
a)公司推广应用远程培训系统,开发专业化培训课程、教材及课件,建设油气储运、压缩机、自动化、维抢修等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履职能力。基层站队应充分利用公司的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同时重点学习各类设备设施的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等。
b)组织员工学习危害识别方法,如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利用这些方法对本岗位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查找危险源;HSE管理部门可结合每周公司视频例会进行的安全经验分享环节,利用危害识别方法对以往的事故进行复盘,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
c)组织基层站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涉及到本岗位的HSE程序文件、作业文件、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方案等。
d)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生产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反事故演练;要做好演练后的评价,把演练的效果及演练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应急救援整个环节中效率不高、操作 性不强的部分,及时加以修订。HSE管理部门应指导基层站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定期检查其开展情况,采用核查证明材料(相片、记录)、对参练员工问询的方式核查基层单位开展应急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在许多企业中体系管理人员往往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少,不能使基层工作扎扎实实按照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去做。企业应建立起体系管理人员定
期走访基层的机制,指导体系运行,及时解决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整个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立足于各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成果之上的,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健全预防各种危害或风险的机制、措施和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目的。要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a)组建一个精干的风险评估小组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细致、烦琐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工作组组长最好由基层站队长担任,而非形式上的管理者代表,强调属地责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源保障。评估小组成员应该由工作热情高、专业素质强的技术人员组成。
b)形成全员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的新模式
作为与设备直接接触的基层员工无疑是最为关键同时对于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分析也是最有发言权的,HSE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在所有的职工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制度化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之明确自己周围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例如,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时,可以像推广的班组岗位练兵活动一样鼓励基层员工自己组成小组,承担本岗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HSE管理部门进行协助,以及技术支持,使各基层小组自主选择多种、合适的评价方法,最大限度找出危险源。
这样将HSE管理部门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由原来的“渔夫”转变成为打渔顾问,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基层员工成为HSE基层管理的主体,而HSE管理部门则成为主导力量,促进HSE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融合,而非管理部门手中把玩的“道具”。
3、优化记录表单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录的支持,它为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为HSE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根据,同时也对外提供了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这说明记录在体系运行中是至关重要的。但记录大部分被放在基层单位,由基层员工负责填写,因此给基层员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工作压力。特别是一些企业存在多种体系并存的现象,大量表单记录存在重复,给基层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工作负担。如果我们不能在记录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一味强制性地要求员工完成,势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假记录、空记录,达不到记录的真正目的。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企业应探索建立融合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资产完整性等标准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体系,同时体系运行期间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包括横向信息沟通与纵向信息沟通。横向信息沟通表现在HSE管理部门与企业其它部门间的沟通,将HSE记录与其他部门下发到基层单位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能合并的合并,该简化的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纵向信息沟通表现在HSE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间的沟通,员工在记录过程中碰到一些操作性问题,诸如记录项目与实际不符、过于复杂、填写周期过短等,应及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HSE管理部门,HSE管理部门在进行认真分析后,对现有记录进行变更,以增加记录的可操作性。
4、营造HSE文化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只有使全体员工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这种管理体系,具备正确的HSE思想意识和观念,并自觉按HSE的管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一种HSE文化,体系才能够很好地实施。如何获得这种HSE文化呢?一是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意识培训,包括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对执行层的培训;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员工对HSE的认识。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a)深入开展理念培训、制度培训和专项培训。最高管理者应落实HSE承诺,积极组织参与到培训中来,并由直线领导逐级宣贯落实。
b)积极推行有感领导。通过发布《总经理致员工的一封信》等形式,各级领导带头实践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推进HSE工作,让员工切实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公司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c)广泛开展安全活动。组织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讨
论,广泛征集安全格言警句、家庭安全寄语,制作安全文化扑克,实施家庭安全健康行动计划,实现全员参与和安全工作向家庭延伸,向8小时以外延伸。
d)积极推进目视化管理和5S管理。规范基层站队站控室和办公室设施及物品配备。发布公司《视觉形象指导手册》,实施现场区域、工艺目视化管理:在装置、罐区设置安全指示牌,实施地面安全警示和定制化管理;工艺管线喷绘介质流向,关键阀门挂签。
三、小结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企业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上进入了新阶段,它为企业真正现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的HSE管理提供了保证。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否长期、有效地在企业内运行,最终实现从“经验型”、“事后型”的传统管理模式到“事前风险评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取决于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能否将体系文件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系运行的主体是否为基层一线的员工,而非体系管理部门的独角戏。克服体系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和教条化的弊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实际,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军等:HSE管理体系在基层单位日常管理中的深化[J].商业现代化,2008年11月第22期59~60 [2]李华伟: HSE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几点感受[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年8月第3卷第8期 23~24 [3]钱昭勇: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视窗,2009年11月第11期65~67
第二篇: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站队的推广与应用探索
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站队的推广与应用探索
引言(1)
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事故预防根源在基层站队,所以在基层站队大力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HSE管理体系在管道储运公司基层站队的推广和应用。
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全员HSE意识和技培训(2)
1.1 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领导重视是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前提,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所以必须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1.2 选拔骨干集中进行培训
加强HSE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训以及员工的HSE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成立精干的宣传培训小组,以点带面,才能全面带动开展HSE培训推广工作。
1.3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HSE技术和要害岗位的专业强化培训,使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本岗位的HSE技术要求。推广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始终。
认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做到全员参与(3)
2.1 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认真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基层站队应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流程,成立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HSE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应首先着眼于防范,依据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不间断地组织识别作业活动和设备的危害因素和隐患,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其次,评价小组围绕HSE方针、目标和指标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按不同的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建档,做到全面统筹、限期整改、定期检查。对某些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项目,按照体系的要求,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2.2 坚持会员参与的原则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与是关键。因此,培训推广小组要经常深入班组,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让所有的员工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确认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发动全员参与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员工明确本岗位的职责;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以及危害的程度,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作业前,让员工亲自参与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不仅体现了体系的管理思想,而且可以强化和提高员工的SHE素质。
2.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有可操作性,才能为制定运行控制文件、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提供科学依据。
2.4 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
正确的识别方法是能否识别出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的关键。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符合法规的要求,等等。
统一规范基础管理,是开展HSE管理 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4)
3.1 建立危害识别登记制度
对危害识别工作应进行动态管理。在体系建立和运行初期,基层站队开展的危害识别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系统性不强,分析内容不全面、偏差大,分析人员的主观性大,连续性不强,因此,必须建立危害识别登记制度,以充实和完善今后的危害识别工作。
3.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隐患治理工作的基础
风险控制措施是HSE管理体制体系建立并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及时确定、评价、更新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隐患治理方案,促进隐患治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强化作业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5)
4.1 强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针对危险性大、易出事故的作业如动火、进设备、高处作业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即由站队长组织HSE管理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共同研究,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与作业过程有关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和范围,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作业人员对照方案进行现场落实,确认签字后方可作业。
(2)对与直接作业环节有关的HSE管理制度、作业文件,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进行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对动火作业、进设备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加强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和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作业活动检查和运行控制符合性检查分析,以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检查。
4.2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对所有生产设备设施、要害部位、重大危险作业以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大面积泄漏、环境污染的场所、设施及运行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规定演练和组织方式,以提高员工反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风险评价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6)
(1)在制定站队HSE计划、隐患治理、员工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时,应以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本依据,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工作。
(3)增强事前预防的HSE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在不同的作业场所,都要设置有相应的HSE警示标志和标语,有效地引导和提示员工的行为。
(4)站队HSE管理人负责组织自查自改活动,对查出的隐患要整改、分析、查找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站队应对设备的危害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工艺操作规程过程、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建立HSE程序化管理模式(7)
6.1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在资料和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哪些是处级控制的,哪些是基层站队控制的,在相应的层次中建立基层站队的受控文件清单,接收、发放文件记录等。
6.2 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
基层站队在组织业务骨干编写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时,应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使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组织审核、实施操作,进行持续改进。
6.3 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基层站队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至少包括基层单位的HSE目标、员工的职责、风险因素清单、适用于本单位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上级下发的有关HSE管理方面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及其符合性评审报告。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和岗位的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按照适用于自己岗位的体系文件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一部分程序或作业文件,并且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有动态修改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体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规范HSE考核制度(8)
从强化“事先预防”的原则出发,开展HSE管理评比奖励活动,制定HSE考核办法,由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即由考核HSE结果分解为考核HSE管理工作的各个过程,实行风险共担,使每项HSE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第三篇: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安全环保基础性工程,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将HSE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各项制度要求融入业务流程,根据《关于印发〈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油燃[2015]75号)文件精神,同时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决定从2015年起,全面开展以车间为单位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总体思路
立足基层,以强化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依据,以达标考核为手段,在总部推动引导下,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基层车间对标建设,员工积极参与,建立实施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安全环保工作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公司六个车间启动HSE标准化建设工作。2017年,公司至少两个车间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2020年,公司至少四个车间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整体上实现基层HSE管理科学规范,现场设备设施完整可靠,岗位员工规范操作,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识别和有效控制。
三、组织机构
公司HSE管理委员会负责“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并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监督、考核、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遵循原则
(一)继承融合,优化提升。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是对现有基层HSE工作的再总结、再完善、再提升,应与公司现行“三标”建设、“五型班组”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等工作相融合,避免工作重复、内容矛盾。
(二)突出重点,简便易行。立足基层现场,紧密围绕生产作业活动风险识别、管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主线,确定重点内容,突出专业要求,明确建设标准,严格达标考核,做到标准简洁明了,操作简便易行。
(三)激励引导,持续改进。强化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工作指导,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推动基层对标建设,持续改进提升。
五、基本内容
(一)管理合规。基层站队突出风险管控,运用安全检查表、— 3 — 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经验分享等方法,识别风险,排查隐患,做到风险隐患有数、事件上报分享、防范措施完善;落实“一岗双责”,明晰目标责任,强化激励约束,加强属地管理,做到领导率先示范、员工积极参与;强化岗位培训,完善培训矩阵,开展能力评估,积极沟通交流,规范班组活动,做到员工能岗匹配、合格上岗;严格承包商监管,开展安全交底,落实安全措施,强化现场监管,禁止违章作业;依法合规管理,依据制度标准,结合基层实际,优化工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
(二)操作规范。基层站队完善常规作业操作规程,强化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操作纪律检查考核,做到操作规范无误、运行平稳受控、污染排放达标、记录准确完整;严格非常规作业许可管理,规范办理作业票证,完善能量隔离措施,作业风险防控可靠;落实岗位交接班制,建立岗位巡检、日检、周检制度,及时发现整改隐患,杜绝违章行为;各类工艺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开工、停工等操作变动及其他工艺技术变更履行审批程序,变更风险受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程序完善,应急物资完备,定期培训演练,员工熟练使用应急设施,熟知应急程序。
(三)设备完好。基层站队按标准配备齐全各类健康安全环保设施和生产作业设备,做到质量合格、规程完善、资料完整;严格装置和设备投用前安全检查确认,做到检查标准完善、检查程序明确、检查合格投用;开展设备润滑、防腐保养和状态监测,强化特种设备和职业卫生防护、安全防护、安全检测、消防应急、— 4 — 污染物监测和处理等设施管理,落实检修计划,消除故障隐患,做到维护到位、检修及时、运行完好;落实设备变更审批制度,及时停用和淘汰报废设备,设备变更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四)场地整洁。基层站队生产作业场地和装置区域布局合理,办公操作区域、生产作业区域、生活后勤区域的方向位置、区域布局、安全间距符合标准要求;装置和场地内设备设施、工艺管线和作业区域的目视化标识齐全醒目;现场人员劳保着装规范,内外部人员区别标识;现场风险警示告知,作业场地通风、照明满足要求;固体废弃物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危险废弃物合法处置;作业场地环境整洁卫生,各类工器具和物品定置定位,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六、标准建设
质量安全环保部针对上述基本内容,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规程,突出风险管控核心,要围绕管理、操作、设备、环境等方面内容,将HSE管理的共性要求与专业领域风险管控的特性要求相结合,听取员工意见,结合基层实际,做到内容明确,编写形成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标准要突出重点,操作可行,同时组织基层站队依照建设标准对照自查自改。
七、达标考核
(一)基层申报。基层单位依据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开展达标建设,自评达到标准后,向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提出达标考核申请。凡是有关事故或事件指标超过上级下达
— 5 — 控制指标的基层站队,不具备达标申报资格。
(二)公司考评。根据总部制定的考评标准,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安全、环保、生产、技术、设备、HSE管理等方面人员,采取量化打分方式,对提出申报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公司内部考核评审,根据考评结果决定是否向燃料油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提出达标考核申请。
(三)达标管理。公司每年组织达标预评,预评结果纳入考评成绩,每三年组织一次考评,凡一次性通过公司考评的基层站队,公司给予适当奖励,并向燃料油公司申请考评。通过燃料油公司考评的基层站队,取得燃料油公司授牌,双倍奖励。通过集团公司级HSE标准化建设达标站队称号的基层站队,公司给予四倍奖励。凡事故或事件超过控制指标的基层站队,取消HSE标准化建设达标站队称号。
八、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牵头组织,抓好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标准制定和督查指导工作。各基层站队要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
(二)落实目标责任。质量安全环保部是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工作安排,制 — 6 — 定计划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工作。要加强工作的组织实施,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定期考评,动态管理,形成制度,使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常态化、持续化。基层站队要对照HSE标准化建设标准,找准差距,强化管理,消除短板,建设达标,持续改进。
(三)加大资源投入。质量安全环保部要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培训、激励考核等费用纳入财务预算,财务资产部负责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对基层安全环保隐患的治理投入,对于工作积极、管理规范、初具条件的基层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快培育先进,树立示范样板。要加强现场管理,从制度建设、资源投入、教育培训、检查考核等方面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根治现场“低老坏”问题,切实做到资源投入到位,工作指导到位,基层加快达标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四)加强宣传总结。要加大对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岗位员工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来。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将长期形成的基层工作经验与尊重基层员工创新精神相结合,重视发现新典型,总结新经验,推广新成果,推进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发展。要及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探索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标准化建设工作成为强化公司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常抓常新,长抓不懈。
九、实施步骤
(一)宣贯动员阶段(2015年11月)
各车间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全员宣传培训工作,教育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贯《秦皇岛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附件2)等文件精神,全面启动基层站队HSE标准建设工作。
(二)发布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立标准(2015年12月)
质量安全环保部在总部的指导下,组织机关各部门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通用规范》建立公司级基层站队HSE标准,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内容、步骤,使创建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三)对照公司标准建立完善HSE工作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
各基层单位在质量安全环保部的统一指导下,成立工作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倡导全员参与,按照标准对HSE工作进地完善、改进,建立完善各类台帐资料,强化现场管理。
(四)对照公司标准开展自评(2016年下半年)各基层单位根据标准建立完善HSE工作后,开展自评,自评合格后上报质量安全环保部,由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符合要求的将向燃料油公司提出考评申请。
(五)其它
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遵循按燃料油公司基层站队标准化建设工作统一安排。工作有变动时,由质量安全环保部跟进落实,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基层站队配合完成。
第四篇: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引言(1)
管理评审通常是在体系审核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不是对体系审核结果的评审或复查,也不是每次体系审核后均要进行评审。但内、外部体系审核的结果都是管理评审的重要信息来源。总之,管理评审有其显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三高一前”方面:
(1)高级别:由最高管理者进行;
(2)高视角:从全局性的、战略性角度对管理体系做出评审,而且还包括对承诺、方针、目标本身进行评审。
(3)高层次:高屋建瓴地对管理体系进行全局性的、总论性的评价。
(4)前瞻性: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超越自我的剖析和总结管理体系。
由此可见,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视角、层次不同,巨细、详略各异;互相补充,各得其所。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目的和意义(2)
1.管理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管理评审是高层管理层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的正式评审。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的保证,也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对管理体系所做的全面评审。该评审包括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保持企业的HSE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管理评审的意义:
(1)检查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企业持续不断地满足业主、员工和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2)检查体系的薄弱环节,识别改进的需求;
(3)评估HSE管理体系因外部条件变化而要改进的要求;
(4)在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内容(3)
管理评审主要是评审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应特别强调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1)根据情况变化和持续改进的承诺,企业的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改进?
(2)相关部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能及活动是否发挥其有效性。
(3)组织机构和体系文件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4)为实施和保护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资源分析是否充沛?
(5)在危害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地点和(或)状态及应急反应计划。
(6)内外部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与内外部审核的结论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7)HSE管理体系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持续有效?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策划(4)
1.评审时机
(1)一般一年一次,可安排在年底;
(2)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的愿望与要求有重大变化时;
(3)采用新的技术、新工艺,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将造成较大影响时;
(4)商业策略、产品与活动发生重大变更时;
(5)组织机构、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
(6)生产规模扩大时。
2.评审形式和组织
可以由最高管理者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会议形式进行。一般采用会议形式进行管理评审。
(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高层管理者参加会议并认真进行评审;
(3)与体系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汇报本部门体系运行情况。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准备(5)
1.拟订管理评审计划
(1)确定本次管理评审的日期、地点,需评价的事项;
(2)确定评审的形式和组织;
(3)要求参加管理评审的部门和人员作好充分准备。
2.管理评审的准备
选择以下内容中的部分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内、外部HSE审核的结果;
(2)承诺、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适应性;
(3)现行文件化体系的适宜性与充分性;
(4)现行组织机构的适宜性;
(5)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愿望与要求的改变;
(6)危害确认和风险评价的结论;
(7)HSE管理方案及HSE计划书的实施情况;
(8)健康、安全与环境监测数据及达标情况;
(9)来自顾客、业主、员工及社会的投诉和意见;
(10)预防措施和风险削减措施的实施情况;
(11)风险趋势分析和风险削减措施能力分析;
(12)上次管理评审决定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可分别形成几个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和专业管理部门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实施(6)
1.按计划进行管理评审
(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管理者代表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3)部门专题汇报;
(4)高层管理者讨论评审;
(5)最高管理者总结,(对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出正确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及时对方针和其他要素进行修正)形成结论,以适应企业内、外条件变化;
(6)会后整理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放。
2.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评审的日期、主持人,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
(2)对每个评审项目给予简要描述及形成结论;
(3)对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给予总结;
(4)若有改进事项,应确定责任并规定实施和验证的日期。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跟踪验证,持续改进(7)
(1)将有关管理评审的资料收集、整理、保存;
(2)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应分析原因;
(3)责成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4)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进行有效性分析。
管理评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体系运行的终结,而是下一个运行过程的开始。在管理评审中形成新的目标和指标,制定新的管理方案,并对确定的危害与影响因素实施控制和管理,实现新一轮的持续改进。
第五篇: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引言
管理评审通常是在体系审核基础上进行的,但它不是对体系审核结果的评审或复查,也不是每次体系审核后均要进行评审。但内、外部体系审核的结果都是管理评审的重要信息来源。总之,管理评审有其显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三高一前”方面:
(1)高级别:由最高管理者进行;
(2)高视角:从全局性的、战略性角度对管理体系做出评审,而且还包括对承诺、方针、目标
本身进行评审。
(3)高层次:高屋建瓴地对管理体系进行全局性的、总论性的评价。
(4)前瞻性: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超越自我的剖析和总结管理体系。
(5)由此可见,体系审核与管理评审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视角、层次不同,详略各异;互相
补充,各得其所。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目的和意义
1. 管理评审的目的和意义
管理评审是高层管理层对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的正式评审。是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的保证,也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对管理体系所做的全面评审。该评审包括有关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保持企业的QHSE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对持续改进的承诺。管理评审的意义:
(1)检查Q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确保企业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社会、员工和
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2)检查体系的薄弱环节,识别改进的需求;
(3)评估QHSE管理体系因外部条件变化而要改进的要求;
(4)在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后,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内容(3)
管理评审主要是评审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应特别强调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1)根据情况变化和持续改进的承诺,企业的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改进?
(2)相关部门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能及活动是否发挥其有效性。
(3)组织机构和体系文件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
(4)为实施和保护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资源分析是否充沛?
(5)在环境和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地点和(或)状态及应急反应计划。
(6)内外部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与内外部审核的结论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际效
果。
(7)QHSE管理体系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持续有效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策划(4)
1. 评审时机
(1)一般一年一次,可安排在年底;
(2)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的愿望与要求有重大变化时
(3)采用新的技术、新工艺,对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将造成较大影响时;
(4)商业策略、产品与活动发生重大变更时;
(5)组织机构、资源发生重大变化时;
(6)生产规模扩大时。
2. 评审形式和组织
可以由最高管理者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会议形式进行。一般采用会议形式进行管理评审。
(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高层管理者参加会议并认真进行评审;
(3)与体系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汇报本部门体系运行情况。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准备(5)
1. 拟订管理评审计划
(1)确定本次管理评审的日期、地点,需评价的事项;
(2)确定评审的形式和组织;
(3)要求参加管理评审的部门和人员作好充分准备。
2. 管理评审的准备
选择以下内容中的部分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1)内、外部QHSE审核的结果;
(2)承诺、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适应性;
(3)现行文件化体系的适宜性与充分性;
(4)现行组织机构的适宜性;
(5)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愿望与要求的改变;
(6)质量、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危害确认和风险评价的结论;
(7)QHSE管理方案及计划的实施情况;
(8)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监测数据及达标情况;
(9)来自顾客、业主、员工及社会的投诉和意见;
(10)预防措施和风险削减措施的实施情况;
(11)风险趋势分析和风险削减措施能力分析;
(12)上次管理评审决定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13)可分别形成几个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和专业管理部门向管理评审会议报告。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实施(6)
1. 按计划进行管理评审
(1)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2)管理者代表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3)部门专题汇报;
(4)高层管理者讨论评审;
(5)最高管理者总结,(对企业Q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出正确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及
时对方针和其他要素进行修正)形成结论,以适应企业内、外条件变化;
(6)会后整理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放。
2.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评审的日期、主持人,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
(2)对每个评审项目给予简要描述及形成结论;
(3)对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给予总结;
(4)若有改进事项,应确定责任并规定实施和验证的日期。
Q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跟踪验证,持续改进(7)
(1)将有关管理评审的资料收集、整理、保存;
(2)
(3)
(4)
(5)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应分析原因; 责成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进行有效性分析。管理评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体系运行的终结,而是下一个运行过程的开始。在管理评审中
形成新的目标和指标,制定新的管理方案,并对确定质量、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危害与影响因素实施控制和管理,实现新一轮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