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78号 【发布日期】2007-08-14 【生效日期】2007-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78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按照国家和省用三年时间完成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署,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为了巩固前两个阶段整顿关闭成果,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是国家及省委、省人民政府为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变增长方式,提高煤矿整体素质,加强安全生产,促进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印发2007年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办〔2007〕15号)要求,立即启动我省第三阶段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浪费资源的16种煤矿进行关闭,要把煤矿关闭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乡,建立责任制,纳入政府和干部的政绩考核,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在2007年底前完成整顿关闭任务。
二、坚决有序推进第三阶段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全省第三阶段将关闭243个煤矿,各地最低指标是:贵阳市25个、遵义市23个、六盘水市58个、安顺市16个、黔南自治州57个、黔西南自治州17个、黔东南自治州11个、毕节地区27个、铜仁地区9个。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负责组织本地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于 2007年8月30日前将本地区第三阶段关闭煤矿具体名单(并附整合协议以及关闭依据)报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安全监管局)。
三、加快煤炭资源整合进度。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整合方案的煤矿,各地必须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整合煤矿办理审批手续一条龙办公机制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34号)规定,督促整合煤矿在2007年8月31日前进入申报办理审批手续一条龙办公程序。
已列入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整合方案,涉及第三阶段整顿关闭的煤矿,因各种原因不能在8月31日之前进入一条龙办公程序的,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于9月10日前提出名单并说明原因报省煤管局,由省煤管局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四、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整合。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7〕7号)要求进行煤炭资源整合。以下煤炭资源不得纳入整合,一是煤炭资源接近枯竭矿井的资源;二是已关闭的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威胁严重矿井的资源;三是已关闭或属于国办发〔2006〕82号文件规定的16种关闭类型矿井的资源原则上不得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确有开采价值的,必须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由合法矿井对其进行整合;四是由于资源、地质条件限制或经济技术不合理,无法整合成一套生产系统的资源。
煤矿整合必须坚持以优并劣、以大并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整合,对利用职权、官煤勾结、弄虚作假、暗箱操作,造成以劣并优、以小并大,影响煤矿整合进度的政府及部门人员,由省监察厅会同省煤管局按照党政纪处分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煤矿整合中不积极商谈、或漫天要价,恶意杀价、或制造障碍造成其它煤矿不能在8月31日前进入一条龙办公程序的煤矿,要取消其整合资格,保证其他具有整合资格的煤矿的合法权益,具体由省煤管局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五、加大监管监察力度,巩固整顿关闭成果。各地要严格依法实施煤矿关闭工作,确保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合法性。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负责地做好相关工作。对已经公告关闭的煤矿,所在县、乡人民政府要派出专门人员紧盯死守,防止关闭之前突击生产;对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不得擅自恢复生产;对列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矿井,要监督其遵守整合程序,不得边整合边生产;对技改矿井和新建矿井,必须遵守建设项目规定,不得边施工边开采;对已经关闭的矿井,要定期复查、巡回检查,严防死灰复燃;对非法开采的采煤窝点,要发现一处、打击取缔一处。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经信委)、公安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国资委、工商局、能源局、总工会,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快落实小煤矿关闭退出,深入开展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标准体系为依据,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建立健全小煤矿关闭退出机制,减少小煤矿数量,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提高小煤矿办矿水平,推进小煤矿向生产集约化、采掘机械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提升煤炭工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二、工作目标。统筹考虑现有小煤矿数量、地区分布、开采条件、煤炭供需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按照重点突出、稳步推进原则,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到2015年底全国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
三、工作重点。以辽宁、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9省(市)为重点地区,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
四、关闭对象。按照《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下列15类小煤矿依法实施关闭或退出:
(一)生产能力在3万吨/年及以下煤矿;
(二)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
(三)超层越界拒不退回的生产建设煤矿;
(四)资源枯竭的煤矿;
(五)停而不整、整顿后仍达不到标准的煤矿;
(六)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
(七)在规定工期内(特殊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未完成项目建设的煤矿;
(八)瓦斯防治能力没有通过评估,且拒不停产整顿的煤矿企业所属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
(九)与其他煤矿井田上下重叠且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煤矿;
(十)未按规定建成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煤矿;
(十一)经停产整顿,在限定期间内仍未实现正规开采的煤矿;
(十二)经停产整顿,在限定期间内没有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标准的煤矿;
(十三)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
(十四)灾害严重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煤矿;
(十五)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应依法予以关闭的煤矿。
五、关闭到位标准
(一)关闭煤矿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出具书面验收意见,关闭完成情况应在省级人民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告。公告中采矿许可证编号、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完成关闭时间等内容必须据实填写,并与关闭煤矿一一对应;
(二)依法注销或吊销关闭矿井的相关证照、注(吊)销时间要在颁证部门政府网站上公告;
(三)停止供水、供电、供民用爆炸物品;
(四)拆除设备、炸毁井筒、填平场地;
(五)矿山环境治理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六)遣散煤矿所有从业人员。
各地要完善关闭煤矿档案资料,要将关闭煤矿基本情况、影像等相关资料整理成卷,以备检查。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任务。各产煤省(区、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牵头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十二五”后2年及煤矿整顿关闭工作5年规划,规划要明确关闭目标、关闭对象、目标任务、保障措施、部门分工等内容,并分别提出到2015年底、2018年底允许保留的小煤矿数量控制目标。
(二)完善煤炭落后产能标准。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反映资源、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的煤炭行业落后产能标准,界定落后产能,量化落后产能指标,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依据。
(三)严格煤矿准入。整合技改和单井扩能改造煤矿最低规模、服务年限应分别符合《煤炭产业政策》和设计规范要求,并实现正规开采,具备相应的灾害治理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矿井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等灾害严重矿井原则上不参加资源整合。
(四)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支持技术、资金、管理实力强且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大型煤矿企业整合、兼并小煤矿,新增煤炭资源优先配置给整合兼并后需扩能改造的煤矿,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政府决定限期关闭的小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不再延续;在小煤矿多的地区新井建设规模应与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切实推行建大关小、产能置换,新建一处煤矿必须淘汰相当能力的小煤矿。
(五)加大灾害严重矿井关闭退出力度。各地要以瓦斯
防治能力评估为抓手,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其所属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立即停产、限期整改,或由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改后仍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其所属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被兼并重组的,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2015年以前基本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对于2015年底以前不能全部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的省(区、市),要制定出逐步退出的工作规划和保障措施、明确保留矿井名单及限采时间,报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备案,并将明确保留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名单及淘汰时间在主流媒体上公告。
(六)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煤矿退出。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优势企业以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兼并重组、整合技改小煤矿。对于行政性关闭符合条件的小煤矿,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予以支持。对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对地方政府予以支持。地方政府要制定配套的财政支持政策,并与中央财政一并使用,并向早关、多关地区倾斜。
(七)完善煤矿退出扶持政策措施。各地要制定煤矿关闭的地质灾害治理、职工就业安置、转产扶持、伤残职工和职业病人处置、困难补助等配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小煤矿关闭退出;要研究制定信贷、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优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小煤矿;积极引导重点产煤市、县发展替代产业,在征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加快缺煤地区能
源输送通道建设,优先保障缺煤地区的铁路运力。
(八)进一步简化整合技改审批程序。各产煤省(区、市)要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牵头部门,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完善部门联动或联合执法机制;简化整合技改煤矿审批和有关证照办理流程,进一步加快煤炭资源整合进度;对于产能提高2个及以上设计档次的整合技改煤矿项目,取消核准程序,按产业升级项目履行相关手续。
(九)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要认真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定期对有关省(区、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整顿关闭工作进展缓慢、责任不落实的省(区、市),要进行约谈;对未完成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任务的地区,严格限制该地区煤矿建设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对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完成好的地区,要总结推广其经验和做法。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 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国家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加快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的重点任务。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大仿制药处方和工艺研究,提高仿制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可及;促使企业生产调整仿制药品种结构,去除长期不生产、低水平重复的药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升我省制药产业整体水平;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注册新药,鼓励研发创新,优化药品产、学、研等资源配置,加快药物研发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我省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医药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推进国际药品上市许可通行规则,对照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一)在2016年3月4日《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51号)实施前获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二)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四)药品生产企业是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主体。应按照公布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有关技术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全面开展与参比制剂的比对研究,解决影响仿制药内在质量的关键问题,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与参比制剂一致。
(五)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可以国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批准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国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药品生产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可以申报作为该品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并承担上市后的相关法律责任。
(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导药品生产企业按照“择优、分步、科学、规范”原则,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度。要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绿色通道”,做好研究用对照药品一次性进口的快速审批和通关工作,加快仿制药一次性评价申报资料的受理、现场检查、检验复核和上报工作。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
三、加快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一)鼓励我省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申请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批准文号,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上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已批准上市仿制药,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可以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
(三)持有人可以自己生产上市许可药品,也可以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其他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四)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五)持有人应当履行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持有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由双方依法约定。
(六)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试点工作自本文件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进一步明确申报要求,加强推进指导。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加大鼓励支持力度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纳入我省“十三五”重点发展万亿级“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我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从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产业基金、招标采购、医保目录、投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鼓励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以及在全国前3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省财政一次性给予适当补助。各市县政府要对当地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给予专项支持,并制定奖励措施;其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鼓励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探索设立试点药品风险救济资金,对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提供风险救济保障,并为企业购买商业责任险提供保费补贴。鼓励我省保险机构设立药物研究新险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开通注册申报“绿色通道”,对试点药品优先办理注册受理、检查、认证等。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优先支持企业申报成为该品种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浙江保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鼓励溶出曲线研究实验室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建设。鼓励我省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与有研究经验、实力强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优势互补,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服务省内企业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临床研究者承接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对为本省企业提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试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在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省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所、科研院所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服务辖区内企业,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优先招标采购和使用。在药品集中采购中,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科学制订药品招标采购规则,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招标时与原研药同等对待。医疗机构要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销售金额占同品种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50%。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五)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与原研药品同质同价,制订与原研药品相同的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同一额度报销。
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物价局
(六)加大税收金融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发费用予以税收优惠,如条件符合,允许加计扣除。推动金融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精准对接,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责任单位: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经信委、省金融办,各市县人民政府
五、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省政府决定建立“浙江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医药产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学规范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宣贯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深刻认识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履行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药学会、行业协会等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参与评价研究,开展技术交流,举办专业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解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仿制药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技术研究,严格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的现场核查、复核检验等事中事后监管,保证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要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年**月**日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6〕59号 【发布日期】2006-08-22 【生效日期】2006-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06〕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加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促进小煤矿技术装备升级、开采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据《煤炭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经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整顿关闭小煤矿的总体目标
依法规范煤炭生产秩序,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办矿水平,全省小煤矿数量进一步减少,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煤矿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人以下;基本消灭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污染环境和布局不合理的煤矿;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煤矿整顿关闭的重点对象
(一)煤矿整顿的对象
1?越界开采的矿井;
2?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组织生产的矿井;
3?有瓦斯动力现象又没有采取防突措施的矿井;
4?受水害威胁且情况不明,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水措施或防排水装备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排水能力不足的矿井;
5?没有安装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矿井;
6?今年以来已发生安全事故的小煤矿;
7?在建、改扩建矿井安全设施未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验收而擅自投产的矿井,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级核准(审批)的矿井;
8?相关证照已过期的矿井;
9?其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应该停产整顿的矿井。
(二)煤矿关闭的范围和对象
1?立即依法关闭非法矿井。包括:非法开采和已关闭但擅自恢复生产的矿井;非法挂靠的矿井;同一个矿井1年内2次或2次以上越界开采的矿井;非煤矿山违法从事煤炭开采的矿井。
2?限期关闭布局不合理矿井。包括:不同的采矿权人,其许可的采矿范围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重叠的矿井,只能保留一个,其余必须关闭;国有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不符合所在地产业发展布局要求的矿井。
3?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矿井。2007年末,淘汰年生产能力(指核定能力,未进行能力核定的依据设计能力,下同)在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矿井,其采矿许可证已到期的不再延续,到期一个淘汰一个;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立即依法予以关闭。
4?依法关闭违法组织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包括:依据《特别规定》,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而擅自从事生产的矿井;3个月内2次或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组织生产的矿井;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1个月内3次或3次以上发现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或者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矿井;存在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有效防治,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矿井;被列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整合过程中违法组织生产的矿井;已取得相关证照,但管理滑坡、安全生产条件下降,被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矿井; 1年内连续发生2起或2起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矿井。
5?列入资源整合范围被整合的矿井,必须先关闭、后整合。
6?煤炭资源枯竭且采矿许可证2006年或2007年底前到期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要及时注销其各种证照,依法予以关闭。
三、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方法与阶段目标
(一)整顿关闭方法
1?对3万吨以下(含3万吨)生产能力的煤与瓦斯突出小煤矿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复审。由安徽煤监局牵头,省经委、省安全监管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严格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市、县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
2?对资源丰富、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较高、能够有效治理瓦斯和防治水害、采煤工艺规范的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小煤矿,具备资源整合条件的,按照省经委等12 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皖经煤炭〔2006〕121号)进行资源整合,其整合方案于2006年9月底前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个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前,经所在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同意进行资源整合的矿井,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其整合规模按批准方案执行。
3?对小煤矿进行生产能力复核。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核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关于开展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019号)规定,依法对小煤矿重新进行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经复核,生产能力在4万吨以上、可采储量超过20万吨(以矿产资源评估报告为准)的小煤矿进行改造升级,暂不列入关闭淘汰对象。
4?对可采储量超过20万吨,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的独立块段或开采极薄煤层的小煤矿,制定整合方案,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的单井规模不得低于9万吨/年;不能进行资源整合的,依据资源、技术和市场相协调的原则,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单井规模不低于6万吨/年(极薄煤层4万吨/年),否则依法予以关闭。
5? 对应当停产整顿的矿井,依法暂扣其相关证照;对决定关闭的小煤矿,依法及时注销、吊销其相关证照。在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期间,有关证照确需延续的,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办理延续手续。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5年7月~2006年12月):以整顿关闭为工作重点。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开采、违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布局不合理的矿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006年,全省计划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淘汰落后能力的小煤矿23对(名单附后),煤矿所在县(区)人民政府要下达关闭决定,证照颁发机关要吊(注)销相关证照。年底前,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将其关闭到位。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以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为工作重点,一手抓整顿关闭,一手抓整合技改,进一步减少矿点数量,基本完成关闭3万吨以下(含3万吨)矿井任务。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以依法强化矿井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工作重点。继续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源头管理,关闭所有3万吨以下(含3万吨)矿井,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水平。
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指导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市、县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负责本地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把整顿关闭煤矿的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和具体矿井,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二)联合监管,形成合力
建立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联合监管机制。
1?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控制新建矿井规模,负责认定违法生产、非法挂靠、一证多井、落后生产能力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井;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存在重大隐患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等监察指令,并向产煤市政府依法提出有关监察建议;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依法及时吊(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3?安全监管部门代表同级政府安委会负责综合监督管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整顿关闭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4?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负责依法查处煤矿企业非法用工行为;负责监督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为每位劳动者加入工伤保险投保,加强劳动组织管理,落实和保护劳动者权益,负责依法查处超定员组织生产、强令劳动者超时限作业和妇女从事井下作业等违法案件。
5?公安部门负责收缴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小煤矿的爆炸物品,注销民用爆破器材准用证,并监督煤矿企业妥善处理剩余爆炸物品;负责维护矿井关闭现场的秩序和社会稳定工作。
6?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负责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
7?财政部门对因资源整合而关闭的矿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财政政策支持,同时确保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过程中政府部门所需的工作经费。
8?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认定非法开采、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越界开采、布局不合理、资源接近枯竭、国有煤矿井田内以及资源重叠小煤矿;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采矿许可证;对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小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一律不得延续。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工商营业执照,对产煤市政府决定关闭的小煤矿及时依法吊(注)销工商营业执照。
10?供电部门负责对关闭矿井切断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当地供电单位向非法煤矿供电行为。
11?工会组织协助政府协调解决因资源整合而关闭矿井的善后处理工作。
12?各产煤市、县政府要向整顿关闭和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的小煤矿派驻监督人员,专人盯守,督促资源整合和技改升级的煤矿企业及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督促整顿和资源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在整顿关闭和整合过程中借整顿、整合之名拖延或逃避关闭、突击生产和边施工边生产,防止整顿矿井“明停暗采”、整合技改矿井“假技改实生产”和关闭矿井“死灰复燃”。
(三)发挥媒体作用,取得全社会支持
1?对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的煤矿要在媒体上公告,形成全社会重视煤炭资源整合和整顿关闭的良好氛围。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机构要设立举报电话及举报信箱,对群众举报或反映整顿关闭中的问题,要认真查处,情况属实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完善退出机制
1?各产煤市政府要结合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小煤矿转产扶持、结构调整、就业培训、困难补助等政策,完善正常的煤矿退出机制。
2?对关闭的矿井,其剩余采矿权价款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规定予以退还;其所缴纳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等费用,由收缴部门据实予以返还本息。
各产煤市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制定本地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和分计划,于2006年9月15日前报送省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鲁政办发〔2012〕5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人才和资金优势,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推进鲁西煤炭大基地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规模生产经营;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和维护劳动者、投资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和安全管理相结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持保障能源安全、优化布局、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相结合,减少煤炭开发主体,保持全省煤炭产能总体稳定。
(三)发展目标。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形成以大中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原煤产量稳定在1.5亿吨;发展壮大山东能源、兖矿两大省属煤矿企业集团;着力推进地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地区(济南、淄博、潍坊、烟台、泰安、莱芜、临沂市和枣庄东部矿区)的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不低于60万吨,其他地区(济宁、菏泽市和枣庄滕州矿区)不低于120万吨,地方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到60家以内;大型煤矿企业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二、兼并重组范围、主体和方式
(一)兼并重组范围。注册在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煤矿企业,包括省属煤矿企业、在鲁中央煤矿企业、市县属煤矿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煤矿企业。其中,各产煤市已确定关闭的煤矿不参加兼并重组。重点鼓励和支持地方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
(二)兼并重组主体。根据上述发展目标,原煤生产能力不低于规定生产规模的煤矿企业,或已拥有至少一处矿井生产能力在30万吨及以上、安全基础管理扎实、资产优良的煤矿企业,可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由在山东省境内已经形成和批准在建的产能确
定。
支持省属煤矿企业和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鼓励优势煤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优势煤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按照现有煤炭生产布局和区域相近的原则实施兼并重组,鼓励电力、冶金、化工等企业以参股方式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矿企业集团。
(三)兼并重组形式。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有效方式,开展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国有煤矿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采用资产划转的方式;非国有煤矿企业之间或国有与非国有煤矿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采用资源、资产评估作价入股的方式。兼并重组后,新形成的煤矿企业要实现资源、资本、生产、安全、经营、组织等方面的统一。鼓励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
三、兼并重组工作步骤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自2012年9月开始,到2015年12月结束。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各产煤市对本地管辖煤矿企业资源储量、生产布局和企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兼并重组方案,确定兼并重组主体和被兼并对象,确定保留煤矿企业个数和最小生产规模,于2013年2月28日前报省政府审批。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备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按照批准的兼并重组方案,组织实施兼并重组工作。兼并重组企业双方按照有关规定签订相关协议,办理相关手续。省政府派出指导组,指导各地区的兼并重组工作,协调解决兼并重组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2015年7月至12月)。兼并重组完成后,省政府对兼并重组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兼并重组工作进行总结。
四、支持兼并重组的政策
(一)严格煤矿准入管理。巩固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成果,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生产矿井做到证照齐全有效,煤矿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省政府规定要求。新建矿井年设计能力不低于45万吨;生产矿井确因资源丰富需要扩能改造的,年设计能力不低于30万吨,并按新建矿井程序报批。
(二)支持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对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优先规划、核准其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坑口电站和综合利用电站以及煤炭加工转化项目;支持对被兼并重组煤矿实施采煤、掘进、运输机械化改造,对于因实施机械化改造而提升的能力,可以通过能力核定予以认可。按被兼并煤矿企业2007―2011年铁路煤炭年均外运量,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增加铁路运力,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炭运输。
(三)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对尚未开发的煤田,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出让矿区的矿业权。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对毗邻区域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符合规定的相关矿业权,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出让。
(四)加强财税政策扶持。省相关政策性资金向兼并重组企业倾斜,优先申报和争取国家煤矿安全改造、煤炭产业升级和煤矿地质勘探等项目资金;国有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申请利用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资金。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和《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等规定执行。被兼并企业仍按原渠道纳税。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兼并重组企业,应按山东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预〔2008〕18号)和《山东省跨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鲁财预〔2008〕19号)的有关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费用可以提高提取标准。
(五)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条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各类金融机构要按照安全、合规、自主的原则,积极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鼓励省内商业银行设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贷款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六)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产煤市、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相关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分离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力争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分离国有煤矿企业(含已改制的原国有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七)建立煤矿企业退出机制。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67号)要求,2015年年底前完成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的关闭工作。各产煤市政府和省相关部门要对全省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逐一调查摸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关闭规划,分分批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对于按规定可以保留的煤矿,而又主动退出煤炭生产且由兼并主体企业兼并的煤矿企业,退还其缴纳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和相关保证金,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剩余的煤炭可采储量进行评估,报有关部门备案,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根据备案结果给予补偿。未达到规定生产规模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到期后不予延期。
(八)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按规定时限办结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对小煤矿扩能改造项目,履行立项核准程序。对涉及工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等事项的,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涉及采矿许可证、勘查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变更或转移,以非交易形式办理的,减免相关费用;对被兼并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国家和省企业重组改制土地资产处置政策进行处置,符合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规定的进行无偿划转。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扎扎实实做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动兼并重组工作。省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综合协调和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兼并重组企业煤矿建设、安全改造等项目的扶持工作;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采矿权处置工作;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有关方面负责兼并重组煤矿企业财务资产管理和指导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人员安置的指导和协调,做好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工作;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及变更工作;省地税部门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山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兼并重组煤矿的安全监察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兼并重组工作以产煤市、县(市、区)为责任单位,各产煤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强化监督,有序推进。各产煤市政府每半年要向省政府报告本地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展情况。有关部门要按照批准的兼并重组方案,健全和完善方案实施的监督机制,实行日常督促、半年调度、考核和终期总结,加强对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按对产煤市兼并重组工作进行考核通报,并向省政府报告。对工作进展缓慢或弄虚作假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于被确定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在2014年6月前没有实质性工作的,按程序取消其兼并重组主体资格。
(四)加强监管,确保安全。各产煤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2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炭局等部门关于加强省属煤炭企业和中央企业在鲁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42号),进一步细化、分解和落实好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切实承担起被兼并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被兼并企业要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加强资产和生产管理权移交前的安全管理,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平稳进行。坚决杜绝兼并重组过程中因安全监管监察缺位、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
(五)维护权益,确保稳定。各产煤市、县(市、区)要加强对职工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和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处理好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新建和改扩建煤矿等项目要优先录用被兼并企业分流人员。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清偿责任,确保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六)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各产煤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我国和我省能源形势,宣传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介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果,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