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

时间:2019-05-13 22: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

第一篇: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是从一个侧面——抗日救亡的歌曲,这一方面来反映中国人民团结抗日、不怕牺牲、为民族而战的可贵精神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抗日歌曲,在课堂上放、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可独唱、可合唱)。在抗日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准备任务:查阅相关歌曲的创作背景资料等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在课前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及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知识读物,了解抗日救亡艺术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

2.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一部文艺作品诞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提高从历史角度来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以及从文艺作品中感知历史的能力。2.培养合作学习与共同成长的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唱抗日救亡歌曲,体会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不畏强敌、万众一心的民族斗志和豪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歌曲中体会到当时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豪情。2.使学生通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加深对抗日战争的理解。3.通过歌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帮助学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影像辅助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

相关音频素材,例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等等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当年,这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曾经使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奔赴抗日杀敌的战场。今天,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令人激昂的历史,体会先辈们万众一心、为民族而战的高昂斗志吧!(讲授新课)

(板书)

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教师讲述)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歌曲作为宣传群众、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不仅使众多的爱国音乐家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而且一般业余音乐爱好者们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从而使抗战歌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抗战歌曲中数量最多的是直接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和正面表现军民抗日斗争的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孙慎的《救亡进行曲》、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这些歌曲在音乐表现上虽各有特点,或深沉稳健,或慷慨激昂,或豪放粗犷,但一般多为行进曲形式的齐唱歌曲,并含有呼唤或呐喊的音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歌唱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合唱曲的创作得到发展,并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曾广为流行,反映了在群众歌咏活动广泛普及并提高的基础上,大众由习惯于传统的单音音乐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复音音乐转移的客观现实与可能。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同样激发着人们爱国抗战的热情,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故乡》(陆华柏)、《嘉陵江上》(贺绿汀)及《思乡曲》(夏之秋)等,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通过结构、音调、节奏的对比手法,使悲伤、痛苦和激昂、仇恨的多种情感表现交织发展,从而在音乐上获得了戏剧性的效果。(板书)

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1.《毕业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你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3000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

由陈瑜作词,聂耳作曲。1934年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以其进行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2.《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

3.《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像《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松花江上》(张寒晖)、《长城谣》(刘雪庵)等等。1937年7月,张寒晖作《松花江上》于西安,词曲均出他之手。这首歌最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难忘的抗日歌曲之一。(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4.《游击队歌》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5.《黄河大合唱》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末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口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6.《南泥湾》

(教师介绍歌曲产生背景)一首《南泥湾》唱了半个多世纪,让人对延安的风土人情总是这么亲切,这么眷恋。当年,作曲家马可在延安鲁艺当教员,诗人贺敬之是学员。他们曾经体验过烧木炭、开荒地、蚊子一抓一大把的辛苦,看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变化,创作了一部歌舞剧《挑花篮》。1943年春节,鲁艺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这部新编的秧歌舞,《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这首歌,以优美热情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的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将群众歌曲的激情与优美、抒情的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吸取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很快在边区和全国流行开来。(播放相关音频)(学生自由演唱)(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同学们珍惜生活,热爱祖国,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去了解祖国的一切,为美好的明天打好基础,让我们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第23课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

一、抗日救亡歌曲简介

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第二篇: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教案第21课《历史的回响“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上册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21课 历史的回响――“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学习与探究之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会制做powerpoint 课件。

个别同学有演唱专长,可充分发挥。

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大概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其他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活动准备〗

全班按平日的分组情况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有负责本组事宜的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

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①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的资料;②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或伴唱带等;③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

每组根据自身特点或优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各组长研究出最佳联唱方式。然后学生在老师配合下制作课件。

教师课前将每组选出的最喜欢的歌曲打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至少学会两首。

各组选出一名学生组成裁判组,裁判组制定竞赛规则及评分表,课堂中随时作记录,课前准备好纪念奖品。

没有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演唱。〖活动过程〗

教师以导入新课的形式说明本课的活动方式。

主持人致开场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歌。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日战争年代的号角。“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历史吧!(课件出示课题)

主持人宣读活动程序和竞赛规则:

程序安排:

屏幕出示课件首页:“点击名人”“歌曲欣赏”“展示自我”“谁是赢家”“闲雅聊天室”。

评分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主持人:“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亿万中华儿女满怀悲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也由此应运而生。在此,我们介绍两位著名的音乐家,看他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一、点击名人

出示幻灯片:(聂耳,冼星海)

课件说明:每位名人都有相关资料的链接(人物生平介绍、歌曲试听、图片资料),可随意点击,介绍完毕再返回首页。

各组抢答,每介绍一位加2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结合课件里的文字、图片资料再作补充介绍。

二、歌曲欣赏

主持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近代音乐史中一股音乐潮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众的时代主题。请欣赏

课件出示歌曲目录:

《毕业歌》(1931)

《义勇军进行曲》(1935)

《黄河大合唱》(1935)

《南泥湾》(1936)

《卖报歌》(1932)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在太行山上》(1938)

《到敌人后方去》(1938)

《松花江上》(1936)

《游击队之歌》(1938)

《团结就是力量》(1943)

课件说明:每首曲目后面都有相应资料链接(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简谱,音乐试听)。每欣赏完一首,可通过链接再回到“歌曲目录”这一张幻灯片中,继续点播。

每组点播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然后播放,欣赏。(幻灯片配有歌词,便于学生学唱)

欣赏之后,各组抢答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每答对一个加1分。

由于时间限制,每首歌曲只能听主要的一段。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三、展示自我(演唱比赛)

主持人:给我一片云彩,我会成为绚丽的彩虹;给我一点掌声,我会成为耀眼的明星。给大家一方舞台,展示自我吧!

说明比赛规则:每组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个人演唱”,也可以是“小组合唱”,或二者皆有,也可以有伴舞。个人演唱满分2分,小组合唱满分3分。评价标准没有专业要求,师生凭感觉。能准确介绍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的再加2分。

每组演唱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教师应根据情况作适时调控。

课件说明:学生演唱时,播放伴奏曲。

四、谁是赢家(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屏幕出示评分表及柱状图。

裁判公布每组每项得分情况,(其中课前准备情况,上课前各组长已评出结果)老师在表内输入数据。通过柱状图显示各组得分情况,得出最佳小组,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五、闲雅聊天室(配有背景音乐)

主持人:激烈的比赛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步入闲雅聊天室,说出你的心声,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倾听我的絮语,留下他的建议,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生可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也可谈对某一首歌曲的感受。由此,师生可及时交流对全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便于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1.本次活动你参与了什么?

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的?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4.你学会几首抗日歌曲?你学唱抗日歌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5.你如何评价本次活动课?请留下你宝贵的意见。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次点出主题,收拢学生思绪,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结束

主持人: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灾难和先辈的抗争。同学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担负起维护和平的重任吧!

最后,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课结束。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将历史、音乐、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唱中”从艺术的角度感知这段催人奋进的历史。竞赛中没有背书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没有考试的压力,只有竞争的欲望。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获得了新知,锻炼了能力,真正地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启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才会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点评〗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是一节较特殊的学习与探究课,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教师认真做了学情分析,制定了符合本课内容的活动目标,创设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过程,学生始终以主体的地位出现,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等活动,培养了互相帮助集体协作 5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的精神和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展示中,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交流学唱后的感受等,达到了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的目的,提高了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真切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活动准备需要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某些要求有难度,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是要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来完成,对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有局限性。给优胜组颁发奖品不一定可取。附录相关资料

聂 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生于云南,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18岁到上海,第二年考进了“明月歌舞团”学习作曲。后来他来到北平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从1933年开始作曲,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卖报歌》就是那时创作的。1934年他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1935年初,他写下了《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同年2月,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撰写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可以说,这是人民对聂耳音乐作品的最高评价。1935年聂耳到日本,不幸在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的歌曲都是为中国劳苦大众所做的,聂耳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广东番禺人。幼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工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半工半读,他热爱音乐。大学毕业后,他当过打字员、音乐教师。1926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学习,1927年在上海进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29年又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半工半读。在失业和饥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刻苦学习,创作出《风》的优秀作品,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他以歌曲为武器,宣传我党的抗战路线和 6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主张。创作了《保卫武汉》《到敌人后方去》《工人抗敌歌》及《在太行山上》等著名歌曲。他还在武汉主持抗战音乐运动,组织“星海歌咏队”,向人民传播革命歌曲。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创作近百首歌曲,其中有著名的《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民族解放交响乐》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鼓舞与教育作用。毛泽东赞誉他为“人民的音乐家”。1940年5月去苏联工作,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东北沦亡后,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官兵拖老携幼,布满西安的街头。被迫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东北人,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悲苦郁闷,他们要倾诉,他们要爆发……

当时正在西安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于是便用血和泪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艺术杰作,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催人泪下。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了。”这首歌当时在东北军中广为传唱。

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毕业歌》(歌词)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直云直上!

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兴亡!

《南泥湾》(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如今的南泥湾,听我来唱一唱,与往年不一般,唱一呀唱。

再不是旧模样,来到了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好地方,鲜花开遍山,好地呀方。

开满呀山。

好地方来好风光,学习那呀南泥湾,到处是庄稼,处处是江南,遍地是牛羊。

又学习来又生产,8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

往年的南泥湾,三五九旅是模范,处处是荒山,咱们走向前,没呀人烟;

鲜花送模范。

《游击队之歌》(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向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三篇: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编教案第21课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21课 历史的回响――“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学习与探究之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会制做powerpoint 课件。

个别同学有演唱专长,可充分发挥。

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大概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其他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

〖活动准备〗

全班按平日的分组情况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有负责本组事宜的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

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①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②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或伴唱带等;③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

每组根据自身特点或优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各组长研究出最佳联唱方式。然后学生在老师配合下制作课件。

教师课前将每组选出的最喜欢的歌曲打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至少学会两首。

各组选出一名学生组成裁判组,裁判组制定竞赛规则及评分表,课堂中随时作记录,课前准备好纪念奖品。

没有网络设备的学校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演唱。

〖活动过程〗

教师以导入新课的形式说明本课的活动方式。

主持人致开场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歌。你可曾知道,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日战争年代的号角。“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让我们放开歌喉,在歌声中重温那一段历史吧!(课件出示课题)

主持人宣读活动程序和竞赛规则:

程序安排:

屏幕出示课件首页:“点击名人”“歌曲欣赏”“展示自我”“谁是赢家”“闲雅聊天室”。

评分表:

主持人:“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亿万中华儿女满怀悲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也由此应运而生。在此,我们介绍两位著名的音乐家,看他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一、点击名人

出示幻灯片:(聂耳,冼星海)

课件说明:每位名人都有相关资料的链接(人物生平介绍、歌曲试听、图片资料),可随意点击,介绍完毕再返回首页。

各组抢答,每介绍一位加2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结合课件里的文字、图片资料再作补充介绍。

二、歌曲欣赏

主持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近代音乐史中一股音乐潮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众的时代主题。请欣赏

课件出示歌曲目录:

《毕业歌》(1931)

《义勇军进行曲》(1935)

《黄河大合唱》(1935)

《南泥湾》(1936)

《卖报歌》(1932)

《在太行山上》(1938)

《到敌人后方去》(1938)

《松花江上》(1936)

《游击队之歌》(1938)

《团结就是力量》(1943)

课件说明:每首曲目后面都有相应资料链接(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简谱,音乐试听)。每欣赏完一首,可通过链接再回到“歌曲目录”这一张幻灯片中,继续点播。

每组点播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然后播放,欣赏。(幻灯片配有歌词,便于学生学唱)

欣赏之后,各组抢答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每答对一个加1分。

由于时间限制,每首歌曲只能听主要的一段。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三、展示自我(演唱比赛)

主持人:给我一片云彩,我会成为绚丽的彩虹;给我一点掌声,我会成为耀眼的明星。给大家一方舞台,展示自我吧!

说明比赛规则:每组演唱形式不限,可以是“个人演唱”,也可以是“小组合唱”,或二者皆有,也可以有伴舞。个人演唱满分2分,小组合唱满分3分。评价标准没有专业要求,师生凭感觉。能准确介绍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的再加2分。

每组演唱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教师应根据情况作适时调控。

课件说明:学生演唱时,播放伴奏曲。

四、谁是赢家(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屏幕出示评分表及柱状图。

裁判公布每组每项得分情况,(其中课前准备情况,上课前各组长已评出结果)老师在表内输入数据。通过柱状图显示各组得分情况,得出最佳小组,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五、闲雅聊天室(配有背景音乐)

主持人:激烈的比赛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步入闲雅聊天室,说出你的心声,倾听我的絮语,留下他的建议,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生可谈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也可谈对某一首歌曲的感受。由此,师生可及时交流对全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便于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1.本次活动你参与了什么?

2.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的?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

4.你学会几首抗日歌曲?你学唱抗日歌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5.你如何评价本次活动课?请留下你宝贵的意见。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次点出主题,收拢学生思绪,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

结束

主持人:歌声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民族的灾难和先辈的抗争。同学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担负起维护和平的重任吧!

最后,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课结束。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将历史、音乐、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唱中”从艺术的角度感知这段催人奋进的历史。竞赛中没有背书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没有考试的压力,只有竞争的欲望。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获得了新知,锻炼了能力,真正地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启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情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才会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教案点评〗

《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是一节较特殊的学习与探究课,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教师认真做了学情分析,制定了符合本课内容的活动目标,创设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过程,学生始终以主体的地位出现,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等活动,培养了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和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展示中,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交流学唱后的感受等,达到了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的目的,提高了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真切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活动准备需要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某些要求有难度,整个活动过程基本上是要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来完成,对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有局限性。给优胜组颁发奖品不一定可取。附录相关资料

聂 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生于云南,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聂耳18岁到上海,第二年考进了“明月歌舞团”学习作曲。后来他来到北平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从1933年开始作曲,他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卖报歌》就是那时创作的。1934年他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歌》《前进歌》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1935年初,他写下了《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同年2月,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撰写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可以说,这是人民对聂耳音乐作品的最高评价。1935年聂耳到日本,不幸在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他的歌曲都是为中国劳苦大众所做的,聂耳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广东番禺人。幼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工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半工半读,他热爱音乐。大学毕业后,他当过打字员、音乐教师。1926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学习,1927年在上海进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29年又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半工半读。在失业和饥饿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刻苦学习,创作出《风》的优秀作品,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他以歌曲为武器,宣传我党的抗战路线和主张。创作了《保卫武汉》《到敌人后方去》《工人抗敌歌》及《在太行山上》等著名歌曲。他还在武汉主持抗战音乐运动,组织“星海歌咏队”,向人民传播革命歌曲。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他创作近百首歌曲,其中有著名的《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民族解放交响乐》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鼓舞与教育作用。毛泽东赞誉他为“人民的音乐家”。1940年5月去苏联工作,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东北沦亡后,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官兵拖老携幼,布满西安的街头。被迫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东北人,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悲苦郁闷,他们要倾诉,他们要爆发……

当时正在西安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于是便用血和泪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艺术杰作,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催人泪下。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了。”这首歌当时在东北军中广为传唱。

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毕业歌》(歌词)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直云直上!

我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兴亡!

《南泥湾》(歌词)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遍山,开满呀山。

学习那呀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游击队之歌》(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向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评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评

1.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是日本蓄意侵略制造的事件,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 答案:C 2.当年传唱于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写于(A.九一八事变后

B.C.七七事变后

D.解析:由《松花江上》的歌名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曲反映的故事发生在松花江附近,而松花江位于东北。上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所以答案是A 答案:A 3.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B.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有关知识。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让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要求他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在中共的努力下,蒋介

答案:B 4.从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看,西安事变又可称为(A.双十二事变

B.C.七七事变

D.解析: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 答案:A 5.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A.1931年12月 30万

B.1935年12月 20 C.1937年12月 50万

D.1937年12月 30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12月,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 答案:D 6.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C.台儿庄战役

D.解析: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并没有取得胜利;而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由此确定答案是C 答案:C 7.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是在(A.1938年4月

B.1938年3 C.1937年12月

D.1938年10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辨析情况。由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38年3月下旬,而打败日军的时间是4 答案:A 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是在1940 答案:B 15.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A.聂耳

B.冼星海

C.光未然

D.解析: 答案:A 16.《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请完成:

《卢沟桥之歌》体现了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从“……牺牲到底不屈挠”中可以

参考答案: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说明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17.材料一:在百团大战中,我晋察冀军队在收复井陉煤矿时,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兴子”姐妹),她们得到了八路军指战员和聂荣臻司令员的关怀和照顾,并作了妥善的安置。40年后,1980年,我国发表了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久,日本记者找到了当时被抢救出来的其中一个叫美穗子的。同年7月,材料二:南京大屠杀中的堆堆白骨,血泪斑斑的“慰安妇”,杀人如麻的731部队细菌室,(1)(2)

解析:本题联系时政热点,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应联系南京大屠杀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1)材料一: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即使在严酷的战争岁月里,中国人民也仍能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也非常珍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材料二:让我们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日本军国主义随时都有复活的可能,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要不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2)正视历史,彻底悔过,取得中国人民的原谅才是正确的态度等。(言之有理即可)18.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本土约相当于中国的1/30,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7,但却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当时,日本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了38.2%,年产钢229.2万吨;军队数量虽少于中国,但武器装备却占绝对优势。而当时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小农经济占国民经济的90%以上,工业经济不到10%,钢年产量仅1.5吨;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加上蒋介石推行反共内战政策,政治腐败,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1)(2)九一八事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解析:应联系当时中国和日本的社会状况来加以分析。当时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造成国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都市精灵》教案 (新版)苏教版1

二十二 都市精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重点)2.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精灵”原是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这里却成了作家笔下可爱的小动物。有“咕哇—咕哇”乱叫的乌鸦;有“叽喳—叽喳”鸣叫的喜鹊;有憨态可掬的小松鼠;有漂亮的红嘴鸥;更有雪白的鸽子……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而,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在那片片水泥、钢筋林立的楼群的上空,越来越少见到它们的身影了。这真的值得我们反省了!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更应当与我们的朋友和谐相处,我们在发展我们自己的同时,也应当给它们一片生存的天空!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代表作品有《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爱北京》、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荒诞(dàn)硕(shuò)大 肆(sì)无忌惮(dàn)....3.理解词义。

精灵:神仙;精怪。文中指可爱的动物。

居高临下:处在高外,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地位。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孤城寡人:这里指一座城市只有人没有动物。司空见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

第一部分(第1-5段):写现代文学馆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慨叹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

第二部分(第6-12段):写每座城市都应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兽、鱼共存。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动物本来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明确: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

(2)课文中“精灵”指什么?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写光顾文学馆的“精灵”有成帮成伙的灰喜鹊,一只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一种体形特别小巧的鸟,还有一对硕大的乌鸦。作者对这些动物都非常喜爱,对它们的存在感到欣喜和自豪。但仔细推敲,感情又同中有异。对嬉戏的喜鹊,作者对参观者宣称“这是我们的一景”,颇多自豪。对小松鼠,则视为”一宝”,欣喜之余,却也表明北京全城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过去;听小鸟鸣叫,视为“难逢的幸事”;对一对乌鸦,则用“呆呆”、“孤独”、“寂寞”等词语,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之情,明确显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二)深层探究

(1)都市精灵们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它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明确: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精灵们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2)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明确: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善待精灵、保护精灵,应该和精灵们和睦相处,和谐共存。

(三)写法探究

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 明确: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这和北京鸟兽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了铺垫。

四、课外拓展

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示例: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捞;禁止滥砍滥伐,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在叙述议论中表达观点和流露感情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重点)2.学习在叙述议论中表达观点和流露感情的方法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都市精灵》作了整体感知,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

二、自主预习

(1)作者在写到一些动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时,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呢?请找出文中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或通过自我描写流露感情的句子。

明确:

喜爱——悲伤——难过——惋惜——羡慕——佩服

①“我常常带领……这是我们的一景!”——流露出自豪、喜爱之情。

②“我常常感叹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于是我又常常说:‘现代文学馆……小松鼠。’”——流露出欣喜之情,同时抒发了为北京环境恶劣而悲伤的心情。

③“一听见它歌唱,……难逢的幸事。”——流露出惊喜之情,同时又有一丝悲伤。④“我常为……感到难过。”——抒发了发自内心的难过之感。⑤“如今……实在是非常的可惜。”——抒发了深深的惋惜之情。⑥“我很羡慕春城昆明。”——抒发了强烈的羡慕之情。⑦“我佩服上海人。”——抒发了强烈的佩服之情。(2)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为自己的庭院有动物而欣喜;为发现北京其它地方没动物而悲伤;为北京失去自己钟爱的动物而难过、惋惜;对其他城市拥有自己的动物而羡慕、佩服。

三、合作探究

(1)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明确:

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要让城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就不能滥砍滥伐树木,破坏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一些对空气和水质污染严重的工厂必须进行整改,使城市空气中的灰尘指标恢复正常,创造最佳的人居和兽居环境。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让动物们误食。人类要与动物友好相处,和谐共存。在动物集中的地方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违法者教育与惩戒并用等等。

(2)说明下列词语概括的具体内容,想一想文章表达了什么见解。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宝” ②北京“一景”

③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④昆明人的“一大骄傲” ⑤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 ⑥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 ⑦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 明确:

①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指的是行宫里群鸟栖息和嬉戏的景象,“一宝”指的是行宫里奇迹般地存在的一只小松鼠。“一景”“一宝”表达了作者对人与鸟兽共处现象的礼赞之情,这种情况在他处已不可见,显得十分可贵。

②北京“一景”指的是几十年前北京城有成群老鸹飞行栖息,颇为壮观的一种景象。作者回忆这种景象,抒发了对今日北京连乌鸦都已久违,“老鸹不老呱”的某种伤感之情。

③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指的是每座城市应有深为广大市民所钟爱的小动物。以这种小动物而不以其他与城市历史有关的重要物件作为“标志和象征”,意味深长,因为它“标志和象征”的是城市环境的优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等。

④昆明人的“一大骄傲”,指的是“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景象。作者对此无比“羡慕”,表明作者向往、追求这种境界。

⑤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指的是看海兽“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看海鸟群集低空滑翔,百发百中入水叼鱼的景象。作者对此浓墨重彩地加以描写,可见心向往之。

⑥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⑦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指的是“与狼共舞”。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于想像力;说它“荒诞”,是因为它不可思议且具有危险性。作者肯定“与狼共舞”,实质上是肯定与鱼、鸟、兽共存,以一个奇崛的词语表达一个深刻的意思。

(3)品味语言

①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连续使用“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这样三个句式一致的短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连续使用三个句式一致的短语,能充分表现鸟和人的和谐相处。②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居高临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居高临下”本来的意思是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用在文中是表现鸟在城市中已经没有安身的地方。

(4)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明确:反差强烈的有:①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②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四、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

鸟鱼兽 人类 动物 和谐发展

五、课外拓展

举办“动物先进事迹报告会”。设想你就是文中写到的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请你以这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你为城市生活作出了哪些贡献,又是怎样与人类和谐共处的。

示例:白鸽介绍道:“我是上海城市广场上的一只白鸽子,长得白白胖胖的,漫步在绿草地上。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走近我和我的同伴们身边,亲切地向我们微笑、召唤。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我们喂食,真是美死我们啦!”

六、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提供的详实丰富的材料中,去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体味文章语言平常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借助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尊重动物、保护动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注重文本阅读与体验,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于听写读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展能回归文本。

下载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二冀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