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曾国藩伦理道德对公共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浅论曾国藩伦理道德对公共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摘 要: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应道德体系的支撑,需要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重构。曾国藩家训中道德思想以孝为基本核心,包含居家美德、个人道德修养、交接之道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互爱、简朴清廉、忠义有孝的社会环境。对现代化进程中公共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现代化;伦理道德;曾国藩;积极作用
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中国社会正处于走向现代社会,同世界接轨的转型期。从宏观上看道德是经济关系的反映,经济关系进步必然导致道德发展进步,但是中国在经济极大发展的条件下,却不断发生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事件,值得现代人们去思考。曾国藩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其完整的理论精华与实践经验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曾国藩是充满矛盾的一位晚清大儒,他向世人推崇仁爱、提倡清廉、主张以诚待人,教人刚坚勇毅、告诫后人重视忠孝,而自己却在仁爱于残酷中间徘徊、清廉与贪腐之间游刃、至诚待人与见风使舵中互扮角色、刚坚勇毅与自寻短见间矛盾而悲剧。这样的他在后世受到许多人的推崇,上到政治人物下到农家百姓都喜欢他的官场灵活之道、居家立身之德和待人为学之法。他的孝悌立家伦理道德思想影响着每个家庭,对现代公共道德建设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
一、独孝友则立获吉庆
孝为百行之首,曾国藩在其家训中称:“孝为家庭之祥瑞”这确实是不错的,不管古代传统的家庭还是现代的家庭,子女不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造成不和睦的必然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在变化,由传统的多人大家庭变成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人之间的关系渐渐非人性化而趋于利益化,年轻人为了追求优质的生活,成为了房奴、车奴„„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没时间去顾及父母的生活。在《曾文正公全集》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1]。此言虽表现在了因果报应循环,但不难看出曾国藩对“孝” 和“友”的重视。他不只指出孝的重要性,还通过自身实践经验给出尽孝的规范:“凡子之孝父母,必作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族赖之,远近服之、然后父母愈爱之,此孝之大者也。若作人毫不讲究,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所鄙弃,则贻父母以羞辱,纵使常奉甘旨,常亲定省,亦不得谓之孝矣。敬神者之烧香酬愿,亦犹事亲者之甘旨定省,实无大益。若作人不苟,办事不错,百姓赖之,远近服之,则神必鉴之佑之!胜于烧香酬愿多矣”[2]。从此段话我们知道,为人子对父母尽孝不一定是说让其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是为人子不光在物质上还要在为人处世上要让父母满意,要做事规矩,远近之人都能依赖,从而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最大的支持,这才是大孝。在社会主义转型期,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摒弃丢失,而新的道德体系还不健全,从而导致子女认为只要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这就是孝顺,不管父
母独居是否寂寞失落、精神上有没有支柱,为此我们要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中寻找适合这一时期的道德体系加以发扬,为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作出理论参考。
二、守寒素家风,乃惜福之道
崇尚勤劳简朴家风,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历代的贤能之士都会把简朴、勤劳作为居家之道的重要内容,曾国藩作为一代大儒他也不例外,在他的伦理道德体系中将勤俭置于所有居家美德的首要位置,他言:“家国之,皆有克勤克俭所致;能勤成敬,家业未有不兴者”[2]。曾国藩虽然位处将相,高官厚禄,但他把简朴当做是惜福的一种方法,始终保持简朴。在他的居家篇中写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相将,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当守此俭朴宅风,亦惜福之道矣”[3]。当曾国藩位高权重时,看到儿孙衣着朴素,袖藏经转,甚是满意,告诫说:“我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夫人亲自添柴做饭。当今我已为官,享受厚禄,我常忧恨的是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 节俭,是现代社会及以前几乎所有社会形态都推崇的道德价值。在物质极大丰富,人民脱贫走富,这样的一个商品经济人口大国中,时代的丰裕激化了人的贪欲,从而导致了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同时也浪费了地球资源,使人类处于比匮乏更不堪的境地。因此,重新体悟节俭的人性价值,警觉贪欲的人性和环境后果,是现代人,现代社会,所选择的道路。我们更应该记住《曾文正公全集》里所写的:“唯
俭可以养廉,唯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好做官的秘诀既是做好人的命脉。”
三、忠义之将,可横行天下
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在儒家祖师的语录里,“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4],“教人以善谓之忠”[5]。“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7]。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写道:“今日 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耿耿精忠之寸哀,兴斯民相对于岳血渊之中,冀其塞色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一有补”[8]。忠于职守是现代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从业人员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不取私利、不能有规不循、有法不依、执法违法;还要刻苦钻研、正确理解有关政策法令,忠于自己的工作,对工作中同事及社会一切人要重义。他还在书信中写道:“其带勇之人,概求吾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这秘者,与之共谋”[9]。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要方面。“忠义”犹如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钥匙一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首先要对社会、对人民要忠且有义,为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献上一束启程的花环。
四、心诚则志专气足,可久可大
在曾国藩的伦理道德体系中,对诚实有着与众不同的解释,他认
为没有诚实,就没有一切。人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呢?他指出,“天下至诚,就是天下的至虚”。他说:“天地之所以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小,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诚,具体怎样做?他说:“不欺者心无私着也,无私着者,至虚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诚,天下之至虚者也。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在《曾胡治兵语录.诚实》中提到:“凡正话实说,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话亦不妨多说,但不可以汗为直,尤不可背后攻人之短。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10]。诚信在中国自古即为修身立国之根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1]。意思是一个人不讲诚信,那么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同的社会产生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而社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不能短时间内建设社会大众认同的伦理道德体系,所以在这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在利益的驱使下重利忘义,欺诈造假,食品含毒。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传统的道德伦理体系中来寻找适合现代化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共同面对解决这一问题。曾国藩在他的官场交接之道中写道:“人之主也直,交注之道贵诚。”我们更应该以诚待人,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个人以诚立身,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其间有许多人有自己的道德思想。曾国藩有着自己道德伦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独有的道德伦理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传统伦理道德显示出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面临现代化的转型扬弃,必须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重构,他的道德伦理体系中有着可弃之处但也存在着可扬之道,这对适应现代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曾文正公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2]马道宗.曾国藩全书·曾国藩家训[n].光明日报,2004-01-01.[3]马道宗,冰鉴,释.曾国藩传世经典.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4]《论语·学而》 [5]《孟子·滕文公》 [6]《论语·述而》 [7]《孟子·梁惠王》
[8]马道宗.曾国藩传世经典[m].冰鉴,释.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9]曾国藩书信: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一日 复林源恩
[10]蔡锷.曾胡治兵语录.诚实[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11]《论语·为政》
第二篇:公共道德建设 文档
252、社会公德的实施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和实践相结合。253、商家如何维护市容环境?
答:(1)不占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地。(2)不随意设置广告招牌和门店招牌。(3)不临街安装户外水龙头。(4)不乱排油烟、餐饮废弃物。(5)不把卫生容器放置在室外。(6)不乱倒垃圾废弃物。
254、商业性广告要注意些什么?
答: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气的内容。
255、什么是“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
答:“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是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共青团中央六个部门于1995年开始联合组织开展的,旨在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商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倡导诚信经营的一项活动。
256、“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店要达到哪些标准? 答:保证质量,真实计量,明码标价,服务周到。257、什么是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答:是指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行业、部门和单位,公开服务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并设立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明确赔偿标准,违背承诺要按规定向服务对象作出赔偿。它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较强的规范性与约束力,由于有关承诺都要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下实施和兑现,从而使承诺单位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变成了一种责任。258、门前“三包”指什么?
答:各沿街单位负责门前的卫生、绿化、秩序。259、什么是移风易俗?
答:移风易俗是抵制社会习惯中存在的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60、移风易俗“六提倡六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答: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婚姻自主、反对买卖婚姻;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宗族纠纷;提倡艰苦创业、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晚婚优育、反对超生早育。
261、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62、“三优一学”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优一学”指的是: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英模树新风。
263、广大公民如何从具体事情做起来保护生态环境? 答:(1)保持河道和湖泊清洁;(2)防止噪音污染;(3)保护野生动物;(4)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5)保护土地资源。264、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学生切实掌握各种教材中有关环保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强;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整洁优美。
265、什么是生态平衡?
答:生物系统的能量和循环始终是在不断进行,虽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经常给生态系统带来各种污染,但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又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266、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答:污水、废气、垃圾、噪声、光污染等,为城市常见污染。
267、什么叫“白色污染”?
答: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难降解分化,且燃烧时产生毒气,填埋时会破坏土壤结构。故称为“白色污染”。
26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答: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269、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第二,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是依法治国的客体;第三,宪法和法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第四,依法治国的内容包括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依法治军,法律监督;第五,依法治国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有机统一。
270、什么是物质文明?
答: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271、什么是文明单位?
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由党委,政府授予的综合性集体荣誉称号.272、文明单位的条件是什么?
答:(1)组织领导好;(2)思想建设好;(3)改革开放好;(4)生产(工作)好;(5)文化建设好;(6)文明风气好.273、创文明行业的宗旨是什么?
答:对职工普遍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行业新风。
274、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275、什么是“五个一工程”? 答:中宣部于1991年倡导并开展组织实施的一项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工程。它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宣传部,要像经济部门抓重点工程建设一样抓精神产品的生产,力求每年能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即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这项“工程”除设立图书,戏剧,电视剧,电影,理论文章入选作品奖外,还设有“组织工作奖”,中宣部每都要组织评奖,颁奖。
276、爱祖国在实际活动和行动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第一是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第二是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是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77、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2)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3)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
2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哪些意识? 答: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等意识。30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 279、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什么?
答:(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280、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答:(1)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的政治权和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4)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7)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其他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281、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
答:(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6)计划生育等。
28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哪位伟人说的?
答:周恩来
283、孔子说君子坦荡荡,请问下一句? 答:小人常戚戚
284、范仲淹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下句是什么? 答:后天下之乐而乐
285、勿以恶小而为之,请说出后一句?
答:勿以善小而不为
28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哪一年作出的?
答:1996年
287、《纲要》提出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哪“三观”? 答: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288、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升旗过程中参加者应当怎么样?
答:面向国旗肃立敬礼,可以唱国歌或奏国歌 289、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谁最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
答:孙中山
290、请描绘出我国国徽图案?
答: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稻穗和齿轮 291、我国政府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答: 1997.7.1 1999.12.20
292、“见义不为,非勇也”是谁的说的? 答:孔子
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是什么? 答:义勇军进行曲
294、每年什么时候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环境日? 答:6月5日 295、2008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 答:29 296、北京申办口号是什么?
答: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 297、2008吉祥物福娃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答: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298、2008奥运会什么时候开幕? 答:2008年8月8日
299、中央文明办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组织开展了什么活动?
答: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第三篇:伦理道德建设
社会需要伦理道德的建设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天,世界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人们经历着一系列的深刻变革。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国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中,保持高尚的伦理道德、崇高的精神素质、端正的思想作风,至关重要。
其次,高中生自身的情况决定着需要加强这一课程。我们的高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己的一生,更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处于关键的青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应当是“有理想、有 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不仅要有知识、有本领,有健康的体魄,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有了道德,其他的一切才有基础,有保 障,有生机与活力;而如果丧失了道德,就丧失了灵魂,其他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不抓德育就会使教育失去方向和灵魂,智、体、美的发展就会是盲目的,即使发展了,对于社会和人民,甚至对于他本人也未必有益;更何况,德育直接关系着智、体、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可以设想,一位品德优良的学生,他的学习目标明确、志向高远、具有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良好的作风习惯,他的 智育也一定会发展良好;相反,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学生,其智育的发展将会遭遇重重困难和障碍,即使原来很聪明也难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选修六的开设是必须的,既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也有益于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四篇:如何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文化2010范文
如何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文化
字号: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09-10-10 09:44作者: 黄允芳来源: 世界经理人网站查看:
189次
一、文化的意义和企业文化
文化,就是文明教化,是相对武化而言的,是以相对文明的方式对他人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以达到改变和影响他人的目的。
文化,改变和影响的是人的观念和意识。人的观念和意识,影响着人对待事物的心态;而人的心态左右着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人工作中的行为趋向和状况决定着行为的结果。文化,是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的改变——心态的改变——行为趋向和状况的改变,以达到对行为结果的改变。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以相对文明的方式,针对其内部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以达到提高员工素质和修养的目的。
任何企业都有它的文化。不论你是否意识到、有无刻意去建设,从企业一出现,它就在教化、影响和改变企业内和进入企业的人。可以说,每个企业的现有文化,都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而形成的企业形象、规章制度、惯例、成员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等等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流程
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是改善已有的企业文化,以形成新的、更好的、适应未来需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清除过去所形成的文化中不好、不利于以后发展的内容的再焕生机的过程。在企业成长、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沉积下来。这些东西,当初可能没有认识到它们的不良影响和副作用,或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得不做出妥协,容许它们存在,以致于形成了惯例。这些东西,对当时的企业来说,有的甚至还有积极的意义。
当时,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企业继续成长和发展的阻碍,必须予以改变、清除和解决,否则,企业将逐渐走向衰弱、外强中干。
比如说,某企业有个技术很全面、很能干,也很肯干,经验又很丰富的老师傅、老功臣,为人也很好,很得人心和老板的信任,从企业成立之始,就在该企业做事,可以说企业原来生产中的各种事情,都难不倒他。但是,由于他的文化较低,只是凭经验做事,对新技术新设备消化慢,难以掌握。如果新东西引进成功后,他在企业中的权威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因此,每当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他都要说风凉话,故意刁难,不肯真配合,甚至偷偷
做手脚,阻止新东西的引进,给他上面的各层管理人员都增加了许多麻烦,给企业造成了许多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尽管这样,谁都说不到他,因为他所做的都有理由。这类事情,只要他介入,就难以成功;他不介入,就很顺利。处理他,不仅会影响使用原有设备和技术进行的生产,而且还会给管理者树立很大的对立面。——这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中很典型的一个。
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前提就是要明确:化什么?化成怎样?为什么要化?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照搬他人的模式,只能参考他人的模式。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即起点不同,价值观念不同,要达成的目标也可能有差异,因此,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不一样。
首先需要清楚企业的现状,明确企业存在的弊病、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弊病、缺陷和不足的分析——原因(行为)分析——心态分析——观念和意识分析,来确定观念和意识层面的根本问题,再针对这些根本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教化。这样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渐将企业文化系统建立起来。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适用对象
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长久的,其效果是潜移默化、很不明显的,常人一般是很难看到它的即时效果的。企业文化的工作做好了,将会使许多现在束缚管理人员手脚、耗费企业内部成员许多时间和精力的重大基础问题,消弭于无形,达到“无为而治”、一劳永逸,只需要很少的维护成本的境地,其效益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企业要想上下齐心、长久稳定地发展,应对外部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项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只适宜于已无“近忧”的企业进行。一家没有前途、没有前景构想、做一单算一单的企业,是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费很大精力地去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因为它明天是否存在都不知道,搞企业文化建设,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在这样的公司,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老板要求怎样,就得怎样;受不了的话,走人。对于老板来说,主要是运用手腕、心计、权术、感情、眼前利益等来笼络人心。
四、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人,尤其是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缺陷:只想听赞美的好话,而不愿听反映实际问题的实话。好像别人不说存在的弊病、缺陷和不足,弊病、缺陷和不足就不存在了。有两句成语典故,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心态和行为——“掩耳盗铃”、“一叶障目”。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老板和高层,认识要统一,要能够正视弊病、缺陷和不足,正确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要掩盖问题,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而陷入盲目和流于形式。
其次,要明确企业未来对人员的要求,以及未来发要求与人员现状的差距。
再次,要作为一个项目,由专人来进行。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不能想到那就做到那,尤其不能为了如期出期刊而乱拉文章凑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杂、需要耐心、且很费时间精力的工作,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尤其是先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需要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却不是随便抓几个人就可以做得了的。它要求从事者对行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和很丰富的实践经历、亲身体验,光有行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是难以胜任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胜任这方面工作的人,需要有“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善于理解他人的日常行事习性;能够“知微见著”,从日常不起眼的小事情,看出潜伏的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一个狂妄浮躁、目空一切、过于自信、将这事看得很简单的人,是做不好这工作的,就算他的笔杆子再好,再能干,也没有用。他可能是瞎忙瞎做,而难以达成改善人的观念和意识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内容,主要就是琢磨如何改变人的观念和心态,这很类似于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其主要差别是:以前国企的政治思想工作,个别性强,普遍性的东西东西很空洞、枯燥,多是处于被动的境地。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主动性很强、预防性、建设性的工作。以前真正用心做过一段时间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或做过调解纠纷之类工作的人,从事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应该说是具有比较好的基础。
五、企业文化建设应特别的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不是企业的期刊杂志宣传栏,而是期刊杂志宣传栏等的内容、内涵。期刊杂志宣传栏只是它的形,而不是它的质。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演变成企业办期刊杂志宣传栏等外在形式,而不考虑所发的资料对阅读者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影响,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有副作用,是否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当然,期刊杂志宣传栏等,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普及和推广企业文化非常好的方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在没有必要,普及和推广的方式有很多。
我留意过不少企业招聘从事企业文化方面的人员,实质上,它们所要的仅仅是从事文字编辑方面的人员,而不是真正从事企业文化研究的人员,不是要那些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到
观念、意识层面,知道怎样去影响、改变人观念和心态的人。它们所关注的只是你有没有做过文字编辑工作,有没有排过版。它们的企业文化,注重的是形,而不是质,多是装门面的。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所要的是企业在外表上看起来冠冕堂皇,有期刊杂志宣传栏,重视企业文化。至于这些期刊杂志宣传栏能起的什么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有无反作用,却很模糊。建立这样的企业文化,费时费力,对企业内部的意义实在不大,只能是一时哗众取宠、唬唬企业外部的外行人罢了。
一定意义上讲,期刊杂志宣传栏等有形的东西,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表现的一些形式和工具,其本身的意义,只是让人们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文化。期刊杂志等的内容——主张和观念等,才是企业文化的有机部分。
第五篇:试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试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内容摘要: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企业自律,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等途径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关键词:企业伦理道德 建设 必要性 途径
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伦理道德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伦理道德的含义
伦理一词源于希腊语,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这两个词的原来含义都是“风尚”、“习俗”的意思,也就是指人们公认的行为规范。在我国古代社会里,一般以“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和规律,而把“道”对自己有所得的东西称为“德”,因此,所谓道德一般是指人的原则或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理”则是道德或规则。“伦理”概括地说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伦理与道德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总的来说,伦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就是行为标准,这是伦理道德的实质内容。人们的行为准则既受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所决定,也受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所制约。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社会就提倡什么样的行为标准。同样,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同,也会选择有异的行为准则。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与员工、其他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纷繁复杂的关系,用以选择和调整这些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是企业伦理道德。如制假售假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暂时利益,但却损害消费者利益。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关系中,企业是为了目前利益制假售假还是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依法依德生产经营,伦理道德在其选择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伦理道德的特征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企业伦理道德通过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相互对立的范畴来评价企业和员工的各种行为,并通过这种评价和社会舆论监督、指导和调整,使企业和员工行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因为企业伦理道德适用于企业层面,因此,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
1.利益性。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体,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追求经济绩效是企业本质特征的表现。企业伦理道德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生活中,调节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如企业重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谋求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和谐协调,必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力维系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造福子孙后代,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支持,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和发展。相反,企业不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即使可能取得
眼前利益,但却损害了社会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
2.制约性。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从而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企业伦理道德总是与企业对社会所负的特殊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脱离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的企业伦理道德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必然统领着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相一致,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公平公正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等,既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性原则,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方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的确立是社会伦理道德原则的具体化,必然受到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的制约。
3.企业伦理道德与有关法律法规紧密相联。企业伦理道德与有关法律法规都是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但它们执行着不同的职能。企业伦理道德要求企业及员工“应该怎么做”,这种应该怎么做是通过社会舆论、习惯、传统、内心信念起作用,而不是靠外部的强制性力量来实现。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和员工“必须这样做”,它依靠外部强制性力量来禁止企业及员工有关行为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则强制性禁止并强制承担相应行为的后果。但是,企业伦理道德与有关法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关法律法规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依据,企业通过有关“守则”、“制度”、“准则”、“条例”、“规定”以及各种传统、惯例,规定企业及员工“应该怎样做”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包含了“必须这样做”的、具有法律含义的规定性,从而使企业伦理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
4.稳定性和连续性。企业伦理道德总是与企业的性质、历史发展、经营行为和员工的职业生活、职业要求相结合的。某一个企业一旦产生,它就开始了其自身的历史过程,而内部员工通过劳动分工也就被固定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形成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在企业实践中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形象、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评价,这种形象、心理、习惯和评价,就会铸成企业及员工的相对固定的品质,进而决定了企业伦理道德的连续性。企业伦理道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体表现为企业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注重质量、讲究信誉、追求效益、重视人才、品牌塑造、社会责任等,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一种传统性的伦理道德要求。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转化为人们的行动,才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践行。企业伦理道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影响的是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和数以亿计的企业员工,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就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的某种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力量,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各种因素的整合。但是,毋庸置疑,企业伦理道德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月新日异,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并不难,难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与配合。而这些关系配合得好,必然能使企业产生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力、强势的市场营销力、高效率的制度力和优秀的文化力,最终形成其他企业无法模仿、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伦理道德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道德倾向,决定了管理人员的伦理性,决定了企业处理与内外各种利益关系者的价值取向,为企业协调这些关系提供了准则,因而,企业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三)整肃市场秩序和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客观需要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有序发展。但是市场混乱,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制售伪劣假冒商品,甚至制售有毒有害商品;价格欺诈;虚假广告宣传;违约欺诈,诚信缺失;偷税漏税;恶性竞争;商业贿赂;行业垄断等,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而且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甚至影响国家形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些无视伦理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不加以严格遏制、消除,就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但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无疑是关键性措施。企业只有在伦理道德建设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了自律和道德约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场体系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党中央在2001年10月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全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要求,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企业的伦理道德,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从其内容和要求出发,制定企业的伦理道德规范,并用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供企业及员工遵循。
(一)企业与员工间的伦理道德规范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其实就是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调整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按照集体主义原则来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才有真正的共同利益,才能实现个人与集体两者的有机统一。
集体离不开个体。企业集体要承认员工个体的存在,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服务,在保障
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尊重和发展个人利益。这样的集体,就会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企业员工作为家庭的一员,处于主人翁地位平等相处,友好交往,个性和专长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从伦理学的观点看,这样的集体是不合格的。因此,一个合格的企业集体应该有如下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尊重作为个体员工的价值、个性与尊严,尽力满足员工合理的且有实现可能的需要;承认员工之间在能力、收入等方面的合理差别,不搞平均主义,同时又要考虑扶贫济困,不搞分配差别上的过分悬殊;集体对个人的满足是有限度的。必须在保证企业集体整体运行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为员工得到全面发展和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企业员工也不能离开集体。企业员工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符合集体主义原则要求的个人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包括爱企业、爱集体、爱公物、爱劳动、爱科技、爱岗位、爱产品和讲责任、讲纪律、讲质量、讲时效、讲信誉、讲协调,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竭力为企业集体的兴旺发达做出贡献。这样,员工就能成为集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想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中的合格一员,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构成企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企业凝聚力的强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职责范围,因而也会产生种种分歧和矛盾。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调整彼此行为,协调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首先要求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和发展企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公平公正,团结员工,乐于协作,真正成为被管理者的模范,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超群的能力把被管理者聚合在自己的周围。同时,要求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工作给予尊重、理解和支持,包括主动参与管理,贯彻执行管理者所作出的各种管理决策,全面完成计划任务,用实际行动关心和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样,就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保持一致。
(三)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伦理道德规范
在企业这个群体网络中,可以用不同的标志对员工总体进行分类划群。要使企业群体发挥整体效应,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错踪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在人民内部的一切关系上“建立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就是处理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在我国“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条件下,人民是国家及企业的主人,因此企业员工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压迫谁的制度基础。
虽然员工个人之间存在自身的物质利益,但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虽然职工之间存在着个性、能力、性格、气质等诸多差异,有劳动分工上的不同,但在人格上一律平等,可以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平等相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和企业里,所有的人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要实现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还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要注意确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员工实际的人际关系准则,以规范企业员工人际交往行为。
(四)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
企业内部存在伦理道德问题,企业与外部同样存在伦理道德问题,例如企业在处理与顾客、供应厂商、其它企业、财税与金融部门、新闻媒介等关系问题上,必须受到企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调节。企业与外部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谐,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确处理企业与外部各单位的关系,必须坚持“平等、友好、互利、互助”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在处理与其他企业关系时,要做到既讲平等竞争,又讲互助、互利与协作。在处理与顾客关系时,要讲质量、讲信誉,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在处理与国家的关系时,坚持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要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前提。企业必须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强经济效益,以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福利多做贡献。依据市场需求,努力克服经营上的短期化倾向,克服企业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那种只要国家放权让利,不愿多作贡献,只要照顾本企业员工利益和情绪,不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影响的行为,是不符合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原则的。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心理建设、文化建设,主要诉诸于舆论和良心,但离不开法律的制约。法律法规以其强制性手段规定企业及其员工的活动范围和方式,超越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界限就要依法惩办。法律法规对人们行为制约虽然不属于企业伦理道德范畴,但却具有伦理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企业在法律的约束下规范行为持久以后,就会形成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传统习惯,法律的约束就转化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比如制售有毒有害、伪劣假冒商品是既违反法律又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如果国家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企业就不敢违法,而伦理道德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目前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利欲熏心、无视法律存在,干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因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就必然符合社会主义企业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
(二)加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
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要求的企业伦理道德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教育、灌输、示范带动和相互影响。企业应该把企业伦理道德纳入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反复、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使每个员工清楚企业的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掌握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懂得企业伦理道德的功能作用,树立企业的伦理道德标杆,突出管理者伦理道德行为的示范作用,努力形成企业特有的伦理道德氛围,不断提升企业伦理道德理念,强化全体员工的伦理道德行为,以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三)强调企业自律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需要企业加强自律。因为企业每一个行为都会涉及自己的利益和他人(方)的利益。企业自律,就是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把遵守相关法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视为责任,使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和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符合伦理道德规范要求。安徽荣事达集团曾向全社会发布《荣事达竞争自律宣言》,就是通过企业自律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因为法律禁止的,道德予以谴责,而法律未做出规定的不合乎伦理道德要求的行为,道德也会予以谴责。避免社会伦理道德谴责,必须要强调企业自律。
(四)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犹如企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员工具有相对强制性约束力。违背了企业规章制度,必然受到纪律的处分,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罚款、处分直至辞退。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规范化,使员工行为更趋合理化、科学化,它是企业“软件”和“硬件”结合点,是使企业“软”性因素变“硬”的重要途径。一个规章制度健全且严格执行的企业,必然是有序高效运行且有着伦理道德规范的企
业。因此,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完善企业的领导制度、人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班组建设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激励制度等,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促进伦理道德建设。
(五)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媒体事业的发达,企业与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监督的手段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只有加强监督,违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行为才无立足之地。我国要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在宣传企业伦理道德、揭发企业违规行为上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作用,特别是相关行业的安全、质检、防疫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群众团体组织的监督,如消费者协会;加强企业相关利益者特别是消费者的监督,企业的各种行为最终反应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消费者最有资格和条件评价一个企业,消费者的觉悟和对企业伦理道德行为积极的监督对于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光罗.企业文化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辛枫等.基于温州民营企业的伦理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8
3.赵立军等.论企业伦理经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4.刘胜泉.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商场现代化,2008